高中地理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

合集下载

综合素质蒙题技巧

综合素质蒙题技巧

综合素质蒙题技巧
以下是 7 条综合素质蒙题技巧:
1. 先看题干,抓关键词呀!就像在茫茫题海中捞到那根救命稻草。

比如,看到“最主要”,那肯定得仔细琢磨啦。

假设题目问“以下哪个是最重要的教育原则”,那你不得赶紧在选项里找最关键的那个嘛!
2. 排除法超好用的好不好!把那些明显不对的选项果断划掉,缩小范围呀。

比如说有个选项完全违背常理,那还选它干啥。

就好像去买菜,看到烂掉的菜你肯定不会要呀!
3. 跟着感觉走有时候也没错啦!当你实在拿不准的时候,就相信自己的第一直觉呗。

哎呀,就像你迷路了,总得选个方向先走呀!比如有道题你纠结半天,那就选那个感觉对的呀。

4. 注意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呀!它们可能会相互矛盾呢,或者有的包含有的。

就像拼图一样,看看能不能拼到一起。

比如有个选项说某个东西全是优点,而另一个选项说这个东西有缺陷,那肯定有一个不对呀!
5. 遇到不会的别慌呀!稳住心态,也许能从题目里找到线索呢。

就像侦探找线索一样,仔细分析分析。

比如说题目的描述里可能就隐含着答案呢。

6. 选项要是太绝对,可要小心啦!一般这种很可能不对哦。

就好像有人说绝对能做到什么,你是不是也会有点怀疑。

比如看到“一定”“绝对”这样的词,得多考虑考虑呀!
7. 蒙题也得有策略呀!别乱蒙一气。

像有的题目可以根据常识来判断嘛。

好比你知道天是蓝的,题里说天是绿的,那肯定不对呀!
总之呀,蒙题也不是瞎蒙,掌握这些技巧,也能提高一些正确率呢!。

高考地理综合题常见设问方式及答题思路1

高考地理综合题常见设问方式及答题思路1

高考地理综合题常见设问方式及答题思路题型一特征描述类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特点”,“描述……状况”,“简述……特征”,“从……等方面归纳……主要特征”等。

1.描述地理位置特征1)纬度位置(界于什么纬度范围;处于什么热量带或气候带;低中高纬)2)海陆位置(哪一面临什么海;或位于大陆的东、西或中部)3)相邻位置4)交通位置(联系什么地方或沟通什么地方;处于什么重要通道等)2.对地形特征的描述:1)地形类型2)地形类型的分布3)地势情况(起伏大小,若起伏大何处高何处低)4)海岸线情况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②云贵高原:崎岖不平,喀斯特地貌广布,多山间小盆地③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起伏小④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黄土分布广。

⑤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4.描述天气及天气变化:温度、湿度、风力和风向,阴晴气压等。

5.描述河流水文特征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2).含沙量:大小3).结冰期:有无、长短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6.描述河流水系特征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对称与否;扇形、放射状、向心状等)7.等值线特征1)等值线数值高低的变化情况2)延伸方向3)弯曲趋势4)疏密变化5)极值情况8.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如人口、城市、交通线等)①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②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9..自然地理特征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文(河流、湖泊)、植被(自然带)方面进行描述题型二原因分析类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

在分析该类试题时,要注意把握两点:1.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

综合素质主观题答题模板

综合素质主观题答题模板

综合素质主观题答题模板一、职业理念1、教育观材料中,该老师对学生倾尽心血,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值得赞扬首先XX老师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并以学习者为中心,材料中……其次XX老师能够立足血丝的全面发展,并促进个性发展,材料中……在此XX老师能够提高血丝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习过程,材料中……最后XX老师能够关注人,材料中……综上所述,该老师做法符合新课改中的素质教育理念,使我们学习的榜样。

2、学生观材料中,“我”的做法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要求,是值得学习和提倡的首先学生是发展的人,相信血丝的潜能,促进发展,材料中……其次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具有差异性,能够因材施教,材料中……最后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尊重主体性,发挥主动性,材料中……综上所述,材料中“我”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3、教师观材料中,XX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的要求,值得其他老师借鉴。

首先XX老师是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对学生尊重赞赏、帮助和引导,材料中……其次XX老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研究教育的问题,反思教育行为,材料中……再次XX老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材料中……最后XX老师是社区开放性教师,能够与其他教育者形成合力,材料中…综上所述,XX老师做法符合新课改中教师观的要求,使我们学习的榜样。

二、教师职业道德1、教师职业道德材料中,“我”践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是值得学习和提倡的。

第一,“我”的教育行为体现了“爱岗敬业”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乐于奉献。

材料中.....第二,“我”的教育行为体现了“关爱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材料中,第三,“我”的教育行为体现了“教书育人”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材料中,第四,“我”的教育行为体现了“为人师表”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严格要求,以身作则,材料第五,“我”的教育行为体现了“终身学习”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乐理面试试题及答案高中

乐理面试试题及答案高中

乐理面试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音乐中的基本音级包括哪些?A. 宫、商、角、徵、羽B. C、D、E、F、G、A、BC. 1、2、3、4、5、6、7D. Do、Re、Mi、Fa、Sol、La、Si答案:B2. 以下哪个是四分音符的时值?A. 1/2拍B. 1/4拍C. 1/8拍D. 1/16拍答案:B3. 在音乐中,哪个符号表示渐强?A. ♪B. ∏C. ∮D. ∫答案:D4. 以下哪个和弦是大三和弦?A. C-E-GB. C-E♭-GC. C-E-G♭D. C-E♭-G♭答案:A5. 音乐术语“Adagio”表示什么?A. 快速B. 慢速C. 中速D. 非常慢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音阶中的全音和半音是音乐中的基本________。

2. 一个完整的八度由________个全音和________个半音组成。

3. 在五线谱中,高音谱号的记号是________,低音谱号的记号是________。

4. 音乐中的“和声”是指________和________的结合。

5. 音乐中的速度标记“Largo”表示________。

答案:1. 音程2. 7,53. G,F4. 旋律,和弦5. 非常慢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什么是“调式”及其在音乐中的作用。

答案:调式是音乐中一组音的组织形式,它决定了音乐的基本色彩和情感表达。

在音乐中,调式为旋律和和声提供了基础,使得音乐作品具有特定的风格和情感氛围。

2. 解释“和声”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答案:和声是音乐中多个音同时发声所产生的音响效果,它丰富了音乐的层次感和表现力。

和声不仅能够增强旋律的稳定性和张力,还能创造出不同的情绪和氛围,是音乐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音乐中“节奏”与“节拍”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节奏是指音乐中长短不一的音符组合,它决定了音乐的动态变化和流动性。

高二地理主观题解答技巧

高二地理主观题解答技巧

高二地理主观题解答技巧地理,其实,的确要学会去找规律。

无论是什么题都是,然后在记概念的时候,也都是有规律的。

怎么去分析一个问题,分析一个区位,都是有规律的。

下面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高二地理)主观题解答技巧,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高二地理主观题解答技巧一、地理选择题巧用五法一是排解法:如对于给定的条件是多个的题目,可先依据题目的某一条件,在被选项中找出符合这一条件的对象,其余淘汰,缩小范围,然后再依据题目的其他条件,在缩小的范围中渐渐进一步淘汰,更后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选项。

假如确定某个是对的,那么排解没有该选项的也可以。

反证法:是通过证明逆命题是错误的,从而得出命题的正确性。

信息转换法:将题目中的信息转换成自己熟识的内容或便于理解的形式,达到化难为易、快速求解的目的。

图解法:依据作图来帮助解答。

在地理分布、运动规律、空间想像等方面,可以依据题干所供应的条件绘制出图形,即以图再现题干要求,以图解文有助于分析,从而找出正确答案。

数据比较法:有些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需要定量分析,并对一些相关的量和量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才能获得正确答案。

二、地理学科主观题解题技巧自然地理答题——找到解题的关键点,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人文地理答题——简单丢掉“采分点”,介绍几个技巧:一是细致与简略:应尽量详细细致,但假如没有把握,可答得适度模糊一些。

二是适当多写:问什么答什么,但假如没把握,怕把学问点漏答,就多答些点。

三是先答主要的:尽量抓学问的主要方面,实在没把握怕抓不到,则主次一起抓,要留意把更精彩、更重要的“采分点”尽可能放在前面。

四是分值与采分点:实行找约数原理。

假如该题是6分,一般需答2点、3点或6点。

五是将要点进行编号。

高考阅卷通常是“采点给分”,将一个小题目的各个学问点依据题目要求合理划分为一个个的要点。

对于全部的要点要进行编号,编号有利于提高答案的条理性和清楚度。

如何能快速学好高二地理进行乐观的自我心理示意我们在学习地理的时候,可能会遇到许多的困难,但是我们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去克服困难,我们要让自己对地理产生学习的爱好,在日常生活中去培育自己对地理的理解,当我们考试失败时,我们不要灰心,我们要信任自己,信任自己能行。

《综合素质》主观题-答题技巧和答案模板

《综合素质》主观题-答题技巧和答案模板

材料辨析和案例分析题的答题技巧和格式是“三段论”: ,重在简明扼要,点中题目要点;,对题目要点进行理论上的阐述;,即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33、材料三:主题活动“我会自己睡小床”,目的是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晚上睡觉的规则,知道长大了要学会独自睡觉,愿意尝试一个人睡觉,并能通过想象创造性把自己的小床打扮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感受在小床上睡觉的乐趣。

幼儿教师先出示了手偶小猫,然后以小猫的口吻讲述了故事,让孩子们体验故事中丁丁独自睡觉的乐趣,指导孩子要自己睡小床。

孩子们也一起分享了自己在家是怎么睡觉的,并一起表演了睡觉前的过程(脱鞋子一一脱衣服裤子一一折好衣裤钻进被窝盖好棉被--------- 闭上眼睛睡香香觉)。

教师还引导幼儿去发现“幼儿园的小床好伤心啊,它觉得自己一点也不漂亮”,因此,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合作把小床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体验到打扮小床的乐趣。

然后教师以教小朋友变魔术的方式,过渡到第二个目标一一动手制作美化小床,对此孩子们都很感兴趣。

教师发给每个孩子一份纸,然后引发他们思考,并且作示范:变魔术。

孩子们个个都很认真地看着老师,生怕漏过哪个环节。

孩子们在操作活动中,一下就学会了怎么折小床。

在给自己的小床打扮的过程中,孩子们也很认真,想法千奇百怪:有的变成了汽车床,有的变成了面条床,有的变成了打坏蛋的床,有的变成了葡萄床问题:请用素质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分析上述案例。

案例中教师的保教行为遵循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教育理念和方案,旨在全面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

它具有教育对象的全体性、教育内容的全面性、教育过程的主动性等鲜明特点。

二、材抖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东东有一双系鞋带的鞋子,他非常喜欢,但自己不会系。

午睡起床时,他怎么也系不好鞋带,又着急而又难过。

华老师走上前安慰她:“别着急!老师教你,你一定能学会的。

高中物理声学综合题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声学综合题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声学综合题解题技巧声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方面。

在高中物理考试中,声学综合题常常是考察学生对声音特性和声波传播规律的理解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解题技巧,帮助高中学生更好地应对声学综合题。

一、理解声音特性在解题之前,首先要对声音的特性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具有频率、振幅和波长等特征。

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频率与音高的关系:频率越高,音高越高;频率越低,音高越低。

在计算题中,可以利用频率公式f=1/T,其中f为频率,T为周期。

2. 振幅与音量的关系:振幅越大,音量越大;振幅越小,音量越小。

在计算题中,可以利用声级公式L=10log(I/I0),其中L为声级,I为声强,I0为参考声强。

3. 波长与声速的关系:波长越短,声速越大;波长越长,声速越小。

在计算题中,可以利用声速公式v=fλ,其中v为声速,f为频率,λ为波长。

二、分析题目要求在解题之前,需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

常见的声学综合题包括声音传播距离、共振现象、声音的衰减等。

下面以几个具体的例题来说明解题技巧。

例题一:某学校的操场上,有一个发声器和一个接收器,两者之间的距离为100米。

发声器发出的声音频率为1000Hz,声速为340m/s。

求接收器接收到声音的时间。

解题思路:根据声速和距离可以求得声音传播的时间。

声音传播的时间等于距离除以声速。

所以,接收器接收到声音的时间为100米/340m/s=0.294s。

例题二:一个空心金属球的共振频率为500Hz,球的内半径为10cm,外半径为12cm。

求共振时空心金属球内的声音波长。

解题思路:共振频率与空心金属球的内半径和声音波长有关。

共振频率可以通过声速和波长计算得到。

所以,共振时空心金属球内的声音波长为声速/共振频率=340m/s/500Hz=0.68m。

例题三:一束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经过了3次衰减,每次衰减为1/4。

alevel考试选择题答题格式

alevel考试选择题答题格式

alevel考试选择题答题格式
A-Level考试的选择题格式可以根据科目和考试局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通常都遵循以下格式:
1. 选择题通常会有四个选项:A、B、C和D,并且会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

2. 为了填写答案,你需要使用2B铅笔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3. 如果某个选项是正确答案,你需要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如果某个选项不是正确答案,请不要涂黑它。

4. 如果答案超过一个选项,你需要将所有正确答案都涂黑。

5. 在涂写答案时,请确保涂写清晰,以便机器能够正确识别。

6. 不要在答题卡上使用修正液或划掉错误的答案。

7. 在答题卡上填写你的答案之前,请仔细阅读问题和选项,并确保理解了问题的要求。

请注意,具体的答题格式可能会根据不同的考试局和科目有所差异。

因此,建议你在参加A-Level考试前仔细阅读考试说明和要求,以了解详细的答题格式和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模板1 特征类设问设问形式:描述地理事物的形态或状态,如“简述……特征”、“说明……特点”、“描述……分布状态”等。

答题模板: 1.描述的方向要正确; 2.描述全面,多角度和层次; 3.要有关键词,书面语言。

☆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类型、起伏等;2.气候:冷、暖、干、湿;3.土壤:类型;4.水文:河流、湖泊特征;5.生物:植被类型。

☆位置特征: 1.经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3.相邻位置。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海拔、地形倾斜方向、走势、地势起伏状况);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4.(剖面图)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地势特征:地势起伏状况(*高*低,从**向**降低等),地势高低。

☆气候特征:1.气温(高低的季节变化、日较差、年较差);2.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3.水热组合情况;4.四季的变化(冬夏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

☆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

☆工业生产特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农业生产特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区域特征:1.地理位置; 2.自然环境特征(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3.社会经济特征(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交通、城市、人口等)。

模板2 原因类设问设问形式:“试分析……地理现象的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

答题模板: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

自然原因一般从位置(绝对和相对)、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洋流、矿产、地质作用等方面分析;人为原因从基础、人口、三大产业、城市、交通、市场、科技、政策、工程建设等方面分析。

☆影响气温的原因: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及气温较差;2.大气环流;3.下垫面:①地形:类型、坡向;②海陆位置;③洋流;④地面;⑤人类活动。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原因:①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②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③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④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原因:①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②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

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③地形:高地小于凹地、谷地,海拔愈高年较差愈小。

④天气:晴天多的地区气温年较差大于阴雨天多的地区,如新疆比同纬度的沿海地区的年较差大。

⑤植被: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的年较差比裸地的年较差小。

☆影响降水的原因:1.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2. 下垫面:①地形:迎风坡、背风坡;②海陆位置(距海远近);③洋流;④地面;⑤人类活动。

☆影响太阳辐射的原因: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小,太阳辐射强);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影响气候的原因: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②风带和气压带控制、季风③海陆位置(沿海、内陆)④地形(如平原或山地,背风坡或迎风坡,山脉走向)地势⑤洋流⑥人类活动。

☆影响雪线高低的原因:1.纬度;2.阴坡(低)、阳坡(高);3.迎风坡(低)、背风坡(高)。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原因: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渔场成因:1.地形: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2. 河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3. 洋流: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饵料丰富。

☆影响盐度的因素:气候(降水和蒸发)、洋流、河川径流。

☆影响盐场的因素:气候(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蒸发旺盛)、地形(适合晒盐的平坦的海滩)。

☆凌汛的成因:1.河流有结冰期(最低月均温零度以下);2.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环境问题原因:需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考虑:自然考虑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人为主要考虑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结合环境问题讲义)☆灾害问题成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方面。

自然主要是地形、气候、水文、岩石、植被等;人为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结合教辅)。

☆滑坡泥石流成因:☆地形崎岖,坡度大;地壳运动活跃,风化严重,地表物质破碎;☆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地表和植被的破坏。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自然原因】:1.水系特征( a.流域广,支流多; b.含沙量大; c.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2.水文特征 (a.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 b.干流汛期长,水量大);3.气候特征(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人为原因】 1.植被破坏( a.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能力降低; b.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湖泊调蓄能力下降)。

☆资源短缺原因: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考虑:自然主要是所能供给的资源数量、质量和分布,人为主要是需求多少和利用合理与否。

(结合讲义)☆缺水的原因:【自然原因】 1.气候:降水较少或不充沛、蒸发量大、季节分配不均;2.河流:地表径流量较少【人为原因】 1.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2.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

☆能源问题原因:①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②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③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④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

☆核电站建设原因:常规能源缺乏;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资金充足,技术发达。

☆人口迁移:人口迁入的原因:①经济发达;②劳力短缺;③较好生活条件;④较多的就业机会;⑤较好的教育、医疗条件。

人口迁出的原因:①人口增长快,劳力过剩;②经济发展慢;③生活条件差;④环境恶化。

☆人口的环境容量影响因素:①资源;②科技;③人口文化生活消费水平;④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某地人口稠密的原因:①地形平坦②土壤肥沃③气候温暖湿润④水源充足;☆⑤资源丰富⑥交通便利⑦科技先进⑧开放程度高,经济发达。

☆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原因: 1.经济因素:地租;2.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和宗教;3.历史因素;4.行政因素。

☆逆城市化原因:1.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城市的环境污染相对严重,2.城市用地紧张,房价较高,交通拥挤3.小城镇和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模板3 措施类设问设问形式:常见设问词由“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问题有环境问题、自然灾害、人口、城市化问题、经济发展(三大产业)问题、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资源问题等答题模板:首先应该找出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针对原因或不足提出合理措施。

要注意:一是自然条件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一定要多方面、多角度、综合性,一般应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如法律、预案、宣教等)。

☆综合整治(发展)工业区的经济措施: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②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③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④发展科技,提高人口素质,繁荣经济;⑤消除污染,整治环境,美化环境;加强生态建设;⑥因地制宜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各类资源。

☆发展农村经济措施: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加大绿化,改善生态环境;③有计划的退耕还林还草;④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⑤加大科技投入,发展农产品加工、商品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山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措施(以江南丘陵为例):①走立体农业的道路;②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③植树造林,保持水土;④解决农村能源问题;⑤改良红壤;⑥搞好水利工程建设,提高防洪抗灾能力。

☆资源问题对策:1.资源短缺的原因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考虑;2.措施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考虑:开源主要是扩大资源数量和来源,节流主要是意识、管理和利用效率。

☆水资源短缺对策: 1.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海水淡化; 2.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工农业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如: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附:华北缺水、春旱等原因对策。

☆能源短缺对策:①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②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③加大能源勘探、采取,增加能源产量;④建立石油储备体系;⑤因地制宜发展核电、沼气、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⑥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⑦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⑧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环境问题对策:1.环境问题成因需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考虑;2.环境问题对策通式:①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意识②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加强监督管理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④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⑤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⑥清洁生产;⑦治理污染或生态问题(要具体如污水达标排放、退耕还林等)⑧提高……效率;⑨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⑩调整……结构。

☆全球气候变暖原因:人为原因:燃烧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排放二氧化碳多;毁林。

两者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灾害问题对策:1.成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方面。

2.灾害预防措施通式:①加强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监测预报,提前发布消息或警报);②加强对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的政策法规;③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④制定应急预案;⑤采取工程措施进行预防如加固堤坝、修建护坡工程等(要具体分析)☆河流的治理措施:【治理原则】 1.上游:调洪; 2.中游:分洪、蓄洪; 3.下游:泄洪【治理措施】上游: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