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智慧水文整体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智慧水文整体解决方案V3.0
互联网+智慧水文整体
解决方案
目录
一、前言 (5)
二、系统设计 (6)
2.1、总体框架 (6)
2.2、服务器拓扑结构 (8)
2.3、技术拓扑图 (9)
2.4、功能划分 (10)
2.7、权限机制 (12)
2.8、数据采集流程 (14)
三、技术实现 (15)
3.1、MVC程序架构 (15)
3.1.1、MVC介绍 (16)
3.1.2、架构优点 (18)
3.1.3、三层架构 (19)
3.2、迭代式开发模式 (21)
3.2.1、传统模式 (21)
3.2.2、迭代开发的特点和优点 (23)
3.2.3、风险控制 (26)
四、安全体系 (26)
4.1、软件安全设计策略 (26)
4.2、网络安全设计策略 (28)
五、系统功能模块 (29)
5.1、数据库设计 (29)
5.2、数据采集 (31)
5.2.1、采集软件 (33)
5.2.2、采集软件管理 (34)
5.2.3、数据接收服务 (34)
5.2.4、运行状态监控 (35)
5.3、业务应用 (35)
5.3.1、信息发布 (35)
5.3.2、测站管理 (38)
5.3.3、数据管理 (40)
5.3.4、水质评价 (41)
5.3.5、主题展示 (42)
5.4、GIS应用 (43)
5.4.1、水文测站展示 (43)
5.4.2、测站运行状态展示 (44)
5.4.3、测站监测结果展示 (44)
5.4.4、测站报警信息展示 (44)
5.5、综合报表和决策分析管理 (45)
5.6、移动系统 (47)
5.6.1、信息发布 (48)
5.6.2、信息查询 (49)
5.6.3、数据审批 (49)
5.6.4、远程控制 (49)
5.7、视频监控 (49)
5.7.1、视频监控地址管理 (49)
5.7.2、可操作视频监控管理 (50)
5.8、短信服务 (50)
5.9、日志管理 (52)
5.9.1、登录日志 (53)
5.9.2、业务操作日志 (53)
5.9.3、数据操作 (53)
5.10、系统管理 (53)
六、硬件配置 (55)
6.1、服务器推荐 (55)
6.2、移动平板推荐 (56)
七、系统性能 (57)
7.1、可靠性 (57)
7.2、可维护性 (57)
7.3、可扩展性 (58)
7.4、操作安全性 (58)
7.5、存储安全性 (58)
7.6、通信安全性 (59)
7.7、冗余能力 (59)
八、设计优点 (59)
九、关键技术介绍 (61)
9.1、J2EE介绍 (61)
9.2、AJAX介绍 (62)
9.3、Tomact介绍 (64)
9.4、Struts2介绍 (65)
9.5、MyBatis介绍 (67)
9.6、Android介绍 (68)
9.7、ArcGIS介绍 (69)
9.7.1、主要功能及服务 (70)
9.7.2、主要功能描述 (71)
9.7.3、ArcGIS Server的用户 (72)
9.7.4、产品级别分类 (73)
9.7.5、ArcGIS 移动解决方案 (76)
9.7.6、WEB地图应用 (78)
9.7.7、服务类型 (79)
9.8、Oracle 11g介绍 (83)
9.8.1、对新的架构支持 (84)
9.8.2、高速数据处理能力 (84)
9.8.3、简化的数据库配置与升级 (84)
9.8.4、自动存储管理 (84)
9.8.5、自动的基于磁盘备份与恢复 (85)
一、前言
“智慧水文”以“全感知、搭平台、重应用、立标准”为主线开展建设,在“智慧水文”的整体规划下,逐步形成“大平台、大整合、大数据、大协同”的布局,最终实现“测得准、传得快、算得清、管得好”的目标。
“智慧水文”是借助物联网技术,把感应器和装备嵌入到各种环境监控对象(物体)中,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环保领域物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水环境业务系统的整合,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现水环境管理和决策的“智慧”。“智慧水文”是“数字水文”概念的延伸和拓展,是信息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
“智慧水文”的总体技术框架主要从感知层、传输层、智慧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来体现。感知层:利用任何可以随时随地感知、测量、捕获和传递信息的设备、系统或流程,实现对水环境质量、污染、生态等环境因素的“更透彻的感知”;传输层:利用水利专网、运营商网络,结合3G/4G、互联网等技术,将个人电子设备、组织和政府信息系统中储存的水环境信息进行交互和共享,实现“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应用层:利用云服务模式,建立面向对象的业务应用系统和信息服务门户,为水环境质量、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业务提供“更智慧的决策”。以云计算、
虚拟化和高性能计算等技术手段,整合和分析海量的跨地域、跨行业的环境信息,实现海量数据存储、实时处理、深度挖掘和模型分析,实现“更深入的智能化”
二、系统设计
2.1、总体框架
系统主要由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三个层次和标准规范体系、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二个体系组成。
其中:感知层主要用于感知获取智能传感器、自动化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