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要点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版完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版完整版)1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2]。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HCC-ICC混合型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3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85%~90%,因此本规范中的“肝癌”指HCC。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肝癌诊疗行为,2017年6月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主持制定和颁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
该规范的颁布反映了当时我国肝癌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以及研究的状况,对规范肝癌诊疗的临床行为、改善肝癌病人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以及优化医疗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2017年至今,在肝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方面国内外新出现了许多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尤其是适应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
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组织全国肝癌领域的多学科专家,结合目前肝癌临床研究的实际,修订并更新形成《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以下简称规范)。
本规范参照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按照《牛津循证医学中心2011版》进行分级(附录1)。
2筛查和诊断2.1肝癌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的男性风险更大。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
(2019年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9.12.29
•【文号】国卫办医函〔2019〕934号
•【施行日期】2019.12.29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诊断标准
正文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
年版)的通知
国卫办医函〔2019〕93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为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要求,进一步提高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化水平,持续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对《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医政医管栏目下载)。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版)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19年12月29日。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原发性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它可以从肝脏自发发生,当发病早期,病人的治疗率比较高,而晚期治疗效果却比较差,因此,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和科学的治疗是极为重要的。
为此,我们提出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旨在介绍原发性肝癌的发病原因、早期症状、诊断方法、治疗方案等,以便更好地把握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治疗,并及早期干预。
一、原发性肝癌发病原因原发性肝癌多发于成人男性,原因尚不确定,但可能与肝炎、细菌性肝炎、肝硬化等有关。
其中肝炎是一种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乙型肝炎慢性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的发生有关,肝炎慢性患者比正常人易患原发性肝癌,而重度肝硬化患者和肝脏移植患者也有较高的发病风险。
另外,一些食用令人不安的食物也可能成为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包括受烹饪污染的食物、烟熏食物、高热量食物等。
同时,一些环境毒物也可能成为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如亚硝酸盐、镉、二恶英等。
二、原发性肝癌的早期症状原发性肝癌早期发病可能不会有太明显的症状,常见症状有右上腹部不适、腹胀、乏力、体重下降等,还可能出现咳嗽、肝脏肿大,少数患者会出现肝性腹水等症状。
因此,原发性肝癌有可能在早期发病时无任何症状,因此临床医生应重视潜在的风险因素,如有乙型肝炎史、肝硬化史、高危性因素接触史等,应及时进行肝癌筛查。
三、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原发性肝癌诊断会包括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肝癌标志物检测。
(1)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以诊断出肝癌,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免疫球蛋白(IgA)、凝血四项等的检测。
(2)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等,可诊断出肝癌的大小、形态、位置、转移情况等。
(3)肝癌标志物检测可以检测CA19-9、CEA等肝细胞癌和肝癌标志物,以诊断肝癌,并用来监测疗效。
四、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案原发性肝癌根据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肝功能及患者自身情况等可以采取手术治疗、放疗治疗、化疗治疗或免疫治疗等方法。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9页】
(8)放射性粒子植入是局部治疗肝癌的一种方法,氯 化锶可用于靶向治疗肝癌骨转移病灶。
肝癌的治疗-系统治疗
(1)对于没有禁忌证的晚期肝癌病人,应鼓励病人积 极参加临床实验。
(2)姑息一线、二线系统治疗的适应证主要为:①合 并有血管侵犯或肝外转移的CNLC IIIa、IIIb期肝癌病 人;②虽为局部病变,但不适合手术切除和TACE的 CNLC IIb期肝癌病人;③合并门静脉主干或下腔静脉 瘤栓者;④多次TACE后肝血管阻塞和(或)TACE治疗 后进展的病人。
肝癌的外科治疗-肝移植术
(1)肝移植是肝癌根治性治疗手段之一,尤其适用于 肝功能失代偿、不适合手术切除及局部消融的早期肝癌 病人。
(2)推荐UCSF标准作为中国肝癌肝移植适应证标准。 (3)肝癌肝移植术后早期撤除/无激素方案、减少肝移
植后早期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用量、采用mTOR抑制剂的 免疫抑制方案(如雷帕霉素、依维莫司)等可能有助于 减少肿瘤复发,提高生存率。 (4)肝癌肝移植术后一旦肿瘤复发转移,病情进展迅 速,在多学科诊疗基础上的综合治疗,可延长病人生存 时间。
肝癌的治疗-局部消融治疗
(1)局部消融治疗适用于CNLC Ia期及部分Ib期肝癌 (即单个肿瘤、直径≤5cm;或2~3个肿瘤、最大直径 ≤3cm);无血管、胆管和邻近器官侵犯以及远处转移, 肝功能分级Child-Pugh A级或B级者,可获得根治性 的治疗效果。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直径3~7cm的单发 肿瘤或多发肿瘤,可联合TACE。不推荐消融根治性治 疗的病人,给予术后索拉非尼辅助治疗。
肝癌的治疗-局部消融治疗
(2)对于能够手术切除的早期肝癌病人,RFA的无瘤 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类似或稍低于手术切除,但并发症发 生率、住院时间低于手术切除。对于单个直径≤2cm肝 癌,RFA的疗效类似或优于手术切除,特别是位于中央 型的肝癌。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早期肝癌病人,RFA可 获得根治性的疗效,应推荐其作为一线治疗。
解读2019年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ppt课件
循环肿瘤DNA (ctDNA)
ctDNA用于肝癌早期诊断 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优于 血清AFP,还可反应肝癌 术后动态变化。利用特定 基因表观遗传修饰特征, 也可用于肝癌早期诊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 年P版P)T学习交流
5
更明确:有典型影像学特征的占位性病变 不需要以诊断为目的的肝穿刺活检
2017版
• 具有典型肝癌影像学特征的占位性 病变,符合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的 病人, 通常不需要以诊断为目的 肝穿刺活检 。
• 对于缺乏典型肝癌影像学特征的占 位性病变,肝穿刺活检可获得病理 诊断,对于确立肝癌的诊断、指导 治疗、判断预后非常重要。
• 推荐在肿瘤和肿瘤旁肝组织分别穿 刺 1条组织,以便客观对照提高诊 断准确性。
年P版PT)学习交流
6
取材采用“7 点”基线取材法 重视微血管癌栓(mVI)的病理学分级诊断
目的:评估微血管侵犯(mVI)和卫星结节分布 数量和范围等肝癌生物学特征
mVI是评估肝癌复发风险和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 参考依据,应作为常规病理检查指标
病理 分级方法
M0:未发现 mVI
M1(低危组): ≤ 5 个 mVI,且发生 于近癌旁肝组织
胆管侵犯:有/无
癌周组织及肝病背景
癌周围肝组织:无/肝细胞大、 周围神经侵犯:有/无 小细胞癌变
肝硬化:无/有,小结节/大结 远处转移:未知 节/大小结节混合型
• 对于缺乏典型肝癌影像学特征的肝占位性病变, 肝病灶穿刺活检可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可对 明确病灶性质、 病因、分子分型、 为指导治 疗和判断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肝病灶穿刺活检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肝癌可 能,仍需定期随访。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32页】
HCC诊断中注意事项和说明
对于血清AFP≥400μg/L,B超未发现肝脏占位者,应注意排除妊娠、 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病及胃肠道肝样腺癌等;如果能够 排除,必须及时进行多排CT和/或动态对比增强MRI扫描。
如果AFP升高,但未达到诊断水平,排除上述可能引起AFP增高的情 况外,需追踪AFP的变化,将B超检查间隔缩短至1-2个月。 CT 和/或MRI DSA检查 肝穿刺活检。
术后仅用葡萄糖提供热能合理吗?
25
手术后仅以葡萄糖提供热能的缺点:1.肝糖原积 累;2.肝脂肪侵润,肝功能受损;3.增加二氧化 碳的产生,对原有呼吸功能障碍患者可致呼吸衰 竭;4.可能引起脱水和非酮性高渗性昏迷。
因此在营养液中,适量使用葡萄糖,增加脂肪乳 及氨基酸(多用支链氨基酸,少用芳香族氨基 酸),可减少单纯用葡萄糖的不良反应。
9
(四)诊断标准
病理学诊断标准:金标准。 临床诊断标准:在所有的实体瘤中,唯有HCC可采用
临床诊断标准,国内、外都认可。主要取决于三大因素, 即慢性肝病背景,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血清AFP水平。
10
我国HCC诊断标准专家共识,要求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中 的(1)+(2)a两项或者(1)+(2)b+(3)三项时, 可以确立HCC的临床诊断:
2. 肝功能检查及评估; 3. 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查,DNA定量阳性,口服拉米夫定; 4. 除上述检查外还需结合病情进行有关检查,肝硬化患者应注意有无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肿大及脾功能亢进,详细检查凝血功能及 血小板计数.肝内占位性病变应作定性和定位检查,如甲胎蛋白、 癌胚抗原、B超、MR、CT等,了解病变大小、数目、位置,尤应注 意其与肝内血管的关系,有无门静脉癌栓等现象。
南阳油田总医院乔林邦《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之局部消融治疗解读20200413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之局部消融治疗解读乔林邦原发性肝癌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四位及肿瘤致死病因的第二位。
国家卫健委《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是目前权威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
在这里就局部消融治疗进行重点解读,目的是为了科普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治知识,在全民抗癌防癌工作中做出自己的努力。
筛查与诊断(1)借助肝脏超声检查联合血清AFP进行肝癌早期筛查,建议高危人群每隔6个月至少进行1次检查。
(2)具有典型肝癌影像学特征的肝占位性病变,符合肝癌临床诊断标准的病人,通常不需要以诊断为目的的肝病灶穿刺活检。
(目前病理诊断仍是确诊肿瘤的金标准,但肝癌是实体肿瘤中唯一一个没有病理诊断即可以临床诊断的恶性肿瘤)。
治疗肝癌治疗领域的特点是多个学科、多种治疗方法共存。
治疗方法包括肝切除术(能手术切除者首选手术切除术)、肝移植术、局部消融治疗术、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放射治疗、全身治疗(靶向治疗、化疗、抗病毒治疗等)等多种手段。
现在就局部消融治疗进行解读:局部消融治疗可作为手术切除的另一种治疗选择,良好地适应症选择可达到手术切除的效果,获得微创下根治性消融。
分射频、微波、激光、氩氦刀、无水酒精注射(硬化)等,这里介绍射频、微波、无水酒精注射治疗。
(1)局部消融治疗术:适用于中国肝癌的分期方案(CNLC)CNLC Ia期及部分Ib期肝癌(即单个肿瘤、直径≤5cm;或2~3个肿瘤、最大直径≤3cm);无血管、胆管和邻近器官侵犯以及远处转移,可获得根治性的治疗效果。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直径3~7cm的单发肿瘤或多发肿瘤,可联合TACE。
不推荐消融根治性治疗的病人,给予术后索拉非尼辅助治疗。
这里说的是单个肿瘤,直径≤5cm,或2~3个肿瘤,最大直径≤3cm可以达到“根治”,超过这个标准的消融治疗属于姑息消融治疗。
(2)对于能够手术切除的早期肝癌病人,射频消融术(RFA)相对于手术切除的优势:射频消融术的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类似或稍低于手术切除,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低于手术切除。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为了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疗水平,规范诊疗行为,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特制定本诊疗规范。
一、诊断(一)临床表现原发性肝癌的症状通常不明显,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会出现肝区疼痛、腹胀、乏力、消瘦、食欲不振、黄疸等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腹泻、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二)影像学检查1、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肝癌筛查的常用方法,可发现肝脏内的占位性病变,并初步判断其性质。
对于直径小于 1 厘米的病灶,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可能有限。
2、 CT 检查CT 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形态、结构和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等,对于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增强 CT 检查有助于鉴别肝癌与其他肝脏疾病。
3、 MRI 检查MRI 检查对肝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对于小肝癌的诊断具有优势。
4、血管造影血管造影可以明确肝脏肿瘤的血供情况,对于手术治疗的评估有一定帮助,但属于有创检查,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方法。
(三)实验室检查1、肝功能检查了解肝脏的功能状态,包括胆红素、白蛋白、转氨酶等指标。
2、肿瘤标志物检查甲胎蛋白(AFP)是肝癌常用的肿瘤标志物,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并非 100%。
部分肝癌患者 AFP 可能正常,而其他一些良性肝病患者AFP 也可能升高。
此外,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等指标也有助于肝癌的诊断。
(四)病理诊断病理诊断是肝癌诊断的“金标准”。
通过肝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
二、分期原发性肝癌的分期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分期系统包括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BCLC)、TNM 分期等。
BCLC 分期主要根据肿瘤的大小、数目、有无血管侵犯、肝功能状态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分期,分为 0 期、A 期、B 期、C 期和 D 期。
TNM 分期则根据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转移情况(N)和远处转移情况(M)进行分期。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移病灶。
随访与监测
定期随访
肝癌患者出院后应定期到医院随访, 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调整治疗方 案。
监测肿瘤标志物
通过监测肿瘤标志物水平,可以及时 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的迹象。
影像学检查
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 、MRI等,有助于发现肿瘤病灶和评 估治疗效果。
其他检查
根据病情需要,可能需要进行其他相 关检查,如内窥镜、骨扫描等。
细胞癌变。
黄曲霉素
黄曲霉素是一种致癌物 质,长期接触黄曲霉素 可增加原发性肝癌的风
险。
酗酒
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肝 损伤,促进原发性肝癌
的发生。
其他因素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药物等也可能与原发性
肝癌的发生有关。
PART 02
临床表现
REPORTING
早期症状
右上腹疼痛
由于肿瘤压迫或侵犯肝脏 包膜,导致右上腹钝痛或 刺痛。
其他治疗手段
介入治疗
通过导管将药物或栓塞剂直接注入肝癌病灶,以达到局部治疗的目的。介入治 疗包括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术(HAIC)。
放疗
利用放射线杀死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放疗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治疗 手段联合使用。
PART 05
预防与康复
REPORTING
预防措施
流行病学
01
02
03
发病率
原发性肝癌在中国的发病 率较高,是导致癌症死亡 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域差异
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存在 明显的地域差异,中国东 南沿海地区和东北地区发 病率较高。
年龄与性别
原发性肝癌主要发生于40 岁以上的人群,男性发病 率高于女性。
临床诊疗规范|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完整版)
临床诊疗规范|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完整版)1、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2]。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HCC-ICC混合型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3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85%~90%。
因此,本规范中的“肝癌”指HCC。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肝癌诊疗行为,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于2017年6月主持制定和颁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
该规范的颁布反映了当时我国肝癌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以及研究的状况,对规范肝癌诊疗的临床行为、改善肝癌病人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以及优化医疗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2017年至今,在肝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方面国内外新出现了许多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尤其是适应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
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组织全国肝癌领域的多学科专家,结合目前肝癌临床研究的实际,修订并更新形成《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以下简称规范)。
本规范参照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按照《牛津循证医学中心2011版》进行分级(附录1)。
2 筛查和诊断2.1 肝癌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的男性风险更大。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课件
肝功能Child 2 Pugh 分级
• 血清白蛋白( g /L) > 35
28 ~ 35 < 28
•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s) 1 ~ 3 4 ~ 6
>6
• 腹水量
无
轻度
中等
• 总胆红素( Lmol/ L) < 34
34 ~ 51 > 51
• 肝性脑病( 级)
无
1~2 3~4
注: 按积分法, 5 ~6 分为 A级, 7 ~9 分为 B 级, 10 ~15 分为 C 级
• ( 4) 对于无血管受侵的患者, 再依据肿瘤数目、 肿瘤最大直径( 均依据 术前影像学结果判断) 进一步分层。对于肿瘤数目 4 个以上的患者, 建 议 TACE 控制肝脏肿瘤, 一般不宜首先考虑手术切除治疗。上述治疗 也可与消融治疗联合应用。
• ( 5) 对于肿瘤数目 2 ~ 3 个,肿瘤最大直径 > 3cm或单个肿瘤 > 5cm的 患者, 手术切除的生存率高于 TACE,但应注意到部分患者因为肝功能 储备问题或包膜不完整而不能手术切除, 建议对于这部分患者可以采 用 TACE。需要从肝切除技术和肝功能储备两方面判断是否选择手术。 一般认为, 手术切除的患者 Child2 Pugh 评分值应 [ 7 分。对于不能耐 受或不适宜其他抗癌治疗措施的患者, 若符合 UCSF标准, 也可以可考 虑肝移植治疗。迄今为止, 尚没有 TACE 能减少术后复发、 延长生存 时间的证据, 且 TACE 可能带来并
• 内容应包括肿瘤大小和数目、 生长方式、 病理分型、 血管癌栓、 组织学类型、 分化 程度、 包膜侵犯、 卫星灶、 手术切缘、 癌旁肝组织 ( 慢性肝炎的病理分级与分期以 及肝硬化的类型) 、 免疫组化以及分子病理 学指标等。此外, 还可附有与肝癌药物靶向 治疗、 生物学行为以及判断预后等相关的 分子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提供临床参考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危及人类健康的常见肿瘤,目前已成为世界上致死率最高、负担最重的恶性肿瘤之一。
综合分析表明,缺乏系统的诊疗规范和临床规范化诊疗策略,是原发性肝癌防治效果与后果不良之间的重要原因。
因此,我们将结合原发性肝癌的特点,提出有效的诊疗规范及其实施策略,以改善原发性肝癌的诊治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挽救患者的生命。
二、诊断1. 临床表现:原发性肝癌的患者往往会出现右上腹部胀痛、腹痛、恶心、排出血、发热、乏力等症状,故应进行检查以确诊并排除其他疾病。
2. 体检:原发性肝癌患者首先应进行检查,其中肝脏按压检查能发现肿块,针对病灶进行B超可以确定其肿瘤性质,CT可以定位肿瘤位置,血常规检查可以检查肿瘤标志物以便把握肿瘤发展情况。
3.理检查:如果有足够的实质,可以进行病理检查,以配合其他检查精准诊断原发性肝癌。
三、治疗1.手术治疗:行手术治疗是原发性肝癌治疗的最佳方法,经过肝癌切除术可以完全去除癌细胞而不损伤肝脏,从而使患者得到根治。
2.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也是原发性肝癌治疗的主要方法,根据患者肝癌的规模大小及定位可以进行化疗、放疗、消融介入治疗,以减少肝癌的转移。
3.物治疗:药物治疗也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肝癌治疗方法,可以使血清肿瘤标记物降低,延缓肝癌的进展。
四、预防1.免吸烟和饮酒:吸烟和饮酒是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原因之一,因此应该尽量避免,以降低发病风险。
2.种疫苗:乙肝病毒(HBV)是原发性肝癌发病的一个重要诱因,因此,应主动接种疫苗来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
3.意饮食健康:正常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饮食结构可以提高免疫力,从而抵抗原发性肝癌。
4.期体检:定期接受体检可以及早发现肝癌并进行治疗,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
五、总结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肿瘤,其病情严重,诊治复杂,缺乏系统的诊疗规范及其实施策略阻碍了原发性肝癌防治效果有效提高,本文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进行了简单介绍,力争通过提出有效的诊疗规范及其实施策略,改善原发性肝癌的诊治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解读
468肝胆外科杂志 2020 年12 月第28 卷第6期Joama/ q/'Z/eparoh/iary •Surgerj'VWJS,/^. 6,Dec. 2020•热点与观点•《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解读刘文斌,荚卫东【关键词】癌;肝细胞;诊断;治疗;规范;解读【中图分类号I R 735.7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64761 (2020)06^04684)5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 c a r c i n o m a,H C C)、肝内胆管癌(I n t r a h e p a t i c c h o l a n g i o c a r c i n o m a,I C C)和 H C C-I C C 混合型 3 种不同病理学类型,3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 C C占85% ~ 90% ,因此本 文中的“肝癌”指H C C[n。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 版)》[1](简称新版规范)距离《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 年版)》[2](简称2017版规范)发布尽管间隔时间不长,但期间新出现了许多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尤其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
新版规范在2017版规范的基础上,结合期间国内外肝癌临床研究的实际,修订、更新并形成新版规范,使内容与表述更准确,证据更充分,凸显了肝癌诊治的最新进展。
本文就新版规范的主要更新内容进行解读。
1肝癌的诊断1.1肝癌的影像学检查超声造影检查的优势方面新版规范补充了其在介人治疗后即刻评估疗效方面具有优势。
新版规范增加了超声联合影像导航技术和超声弹性成像内容。
超声联合影像导航技术为肝癌的精准定位和实时微创消融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超声弹性成像可检测肝实质和肝内占位性病灶的组织硬度,为明确肝癌手术的可行性提供更多的辅助信息[4'5]。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
术中病理诊断
手术切除肿瘤后,对切下的肿瘤组 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者,进行 淋巴结活检有助于确定肿瘤的转移 情况。
04
CATALOGUE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靶向治疗
针对肝癌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或 酶,设计相应的药物进行阻断或 抑制,从而控制肿瘤生长。常见 的靶向药物包括索拉非尼、瑞格
发病机制
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慢性肝病等多种因素有关。其发病 机制涉及到多个基因和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和抑制,导致肝细胞异常增殖和恶 性转化。
02
CATALOGUE
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
食欲不振
肝癌早期,患者可能出 现食欲不振、厌食等症
状,导致体重下降。
疲劳乏力
肝癌早期,患者可能会 感到疲劳乏力,无法缓
调整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
在康复期间,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避免疲劳和过度紧张,适当参加体育锻 炼,增强体质。
肝癌患者应遵循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 素的饮食原则,避免过度油腻和刺激性食 物。
患者教育
01
了解疾病
让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原发性 肝癌的病因、治疗方法和康复措 施,提高自我管理和预防意识。
介入治疗
通过肝动脉插管将药物或栓塞剂直接注入肿瘤供血动脉,以达到控制肿瘤生长的 目的。介入治疗常用于无法进行手术或药物治疗的患者。
05
CATALOGUE
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接种乙肝疫苗
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是预防原发性肝癌 的重要措施,建议全民接种乙肝疫苗 。
控制慢性肝炎
对于慢性肝炎患者,应积极治疗,控 制病情发展,降低肝癌发生风险。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超声是筛查肝癌的常用方 法,可以发现肝脏的异常 肿块,并初步判断肿块的 性质。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ppt课件
没
有
禁
忌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
14
裂 治 疗 • 肝癌破裂是肝癌潜在的致死性并发症,单纯保守治疗在院病死率极高,因此在
最初抢救成功后,应充分评估病人血流动力学、肝功能、全身情况以及肿瘤是 否可切除,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 (1)对于肝肿瘤可切除、肝脏储备功能良好、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病人,首选 手术切除(证据等级2)。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
1
•原
发
性
肝
癌
是
目
前
我
国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
2
和
•(
诊1 断)
借
助
肝
脏
超
声
检
查
联
合
血
清
A
F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
3
P
理 学 诊 断• (1)肝癌切除标本的规范化处理和及时送检对组织
保存和正确诊断十分重要。
中国肝癌临床分期及治疗路线图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
6
疗
• 肝癌治疗领域的特点是多种治疗方法、多个学科共存,而以治疗 手段的分科诊疗体制与实现有序规范的肝癌治疗之间存在一定矛 盾。因此,肝癌诊疗须加强重视多学科诊疗团队 (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的模式,特别是对疑难复杂病 例的诊治,从而避免单科治疗的局限性,促进学科交流。肝癌治 疗方法包括肝切除术、肝移植术、局部消融治疗、TACE、放射治 疗、全身治疗等多种手段,合理治疗方法的选择需要有高级别循 证医学证据的支持,但也需要同时考虑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
任正刚教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解读(附视频)
任正刚教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解读(附视频)肝癌在线近年来,我国肝癌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因为⼈⼝⽼龄化等原因,我国肝癌的粗发病率和死亡率⼀直⾼居不下,⽽且我国每年的新发肝癌病例数和因肝癌死亡病例数占到了世界的近⼀半,肝癌疾病负担仍然严重。
肝癌相关国内外指南区别以国外2018 EASL指南为例:基于⾼证据级别推荐治疗⽅案,根治性⼿术(⼿术、消融)适应证⽐较严格,主要限于早期肝癌治疗;中期肝癌治疗⽅案推荐肝动脉化疗栓塞,可供选择⽅案单⼀;晚期肝癌治疗只推荐系统治疗。
国内卫健委2019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根据中国的国情及疾病特征,在规范的指导下,重视个体化特征(肿瘤⼤⼩、位置、肝硬化程度等),确定治疗策略;根治性治疗(⼿术切除、消融)指征较西⽅的指南更宽;也强调联合治疗的重要性;中医中药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在肝癌综合治疗中的也发挥作⽤。
相⽐国外指南,国内指南更重视患者个体化决策,治疗⽅案选择更灵活。
01早期肝癌的治疗⽅案选择肝癌早期根治性治疗⽅案:⼿术切除(早期肝癌治疗⾸选⽅法);⼿术切除(早期肝癌治疗⾸选⽅法)肝移植(具备肝移植适应证);消融治疗(射频、微波、冷冻、激光、电穿孔、⾼功率聚焦超声)。
消融治疗也是早期肝癌的⼀线治疗选择:5-year OS of 54.0%,类似于⼿术切除。
·肿瘤直径<3cm,肿瘤不超过3个(最佳适应适应证)。
肿瘤位置、⼤⼩、数量,肝硬化程度,体能状态等是决定选择⼿术切除或消融治疗的重要因素。
⽇本⼀项⼿术切除VS局部消融⽤于早期肝癌治疗远期疗效的研究,虽然是回顾性研究,但样本量⼤,能够反映远期疗效。
在总体⽣存期⽅⾯,⼿术切除优于消融治疗。
复发率也低于消融治疗。
TACE也可⽤于不适合⼿术切除或消融的早期肝癌,特别是肿瘤位置不适合⼿术或消融的患者如Ib期肝癌。
我们科(复旦⼤学附属中⼭医院肝肿瘤内科)的既往发表的数据显⽰,TACE治疗不适合⼿术切除和消融的患者,5-年⽣存期为30.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要点1 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癌(ICC)和HCC-ICC 混合型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3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85%~90%,因此本规范中的“肝癌”指HCC。
2 筛查和诊断2.1 肝癌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的男性风险更大。
借助于肝脏超声检查和血清甲胎蛋白(AFP)进行肝癌早期筛查,建议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检查。
2.2 肝癌的影像学检查2.2.1 超声检查(US):超声检查因操作简便、实时无创、移动便捷等特点,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肝脏影像学检查方法。
2.2.2 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CT和多模态MRI扫描是肝脏超声和血清AFP筛查异常者明确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2.2.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DSA是一种侵入性创伤性检查,多主张采用经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肝动脉进行DSA检查。
2.2.4 核医学影像学检查:(1)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氟-18-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 全身显像(2)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CT):(3)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磁共振成像(PET/MRI):2.2.5 穿刺活检:具有典型肝癌影像学特征的肝占位性病变,符合肝癌临床诊断标准的病人,通常不需要以诊断为目的的肝病灶穿刺活检(证据等级1)。
2.3 肝癌的血液学分子标志物血清AFP是当前诊断肝癌和疗效监测常用且重要的指标。
血清AFP≥400μg/L,排除妊娠、慢性或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以及消化道肿瘤后,高度提示肝癌。
血清AFP轻度升高者,应作动态观察,并与肝功能变化对比分析,有助于诊断。
【要点论述】:(1)借助肝脏超声检查联合血清AFP进行肝癌早期筛查,建议高危人群每隔6个月进行至少1次检查。
(2)动态增强CT和多模态MRI扫描是肝脏超声和血清AFP筛查异常者明确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3)肝癌影像学诊断依据主要根据“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
(4)肝脏多模态MRI检查是肝癌临床检出、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价的优选影像技术。
(5)PET/CT有助于对肝癌进行分期及疗效评价。
(6)具有典型肝癌影像学特征的肝占位性病变,符合肝癌临床诊断标准的病人,通常不需要以诊断为目的的肝病灶穿刺活检。
(7)对血清AFP阴性人群,可借助AFP-L3、PIVKA 和血浆游离微小核糖核酸进行早期诊断。
2.4 肝癌的病理学诊断【要点论述】:(1)肝癌切除标本的规范化处理和及时送检对组织保存和正确诊断十分重要。
(2)肝癌标本取材应遵循“七点基线取材”规范,有利于获得肝癌代表性生物学特性信息。
(3)肝癌病理学诊断报告内容应规范全面,特别应包括对肝癌治疗和预后密切相关的MVI病理学分级。
2.5 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及路线图结合肝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影像学特征以及血清学分子标志物,依据路线图的步骤对肝癌做出临床诊断(图2)。
(1)有乙型病毒性肝炎或丙型病毒性肝炎,或有任何原因引起肝硬化者,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超声及血清AFP检测,发现肝内直径≤2cm结节,动态增强MRI、动态增强CT、超声造影或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Gd-EOB-DTPA增强MRI4项检查中至少有2项显示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和(或)平衡期肝内病灶强化低于肝实质即“快进快出”的肝癌典型特征,则可做出肝癌的临床诊断;对于发现肝内直径>2cm结节,则上述4种影像学检查中只要有1项典型的肝癌特征,即可临床诊断为肝癌。
(2)有乙型病毒性肝炎或丙型病毒性肝炎,或有任何原因引起肝硬化者,随访发现肝内直径≤2cm结节,若上述4种影像学检查中无或只有1项检查有典型的肝癌特征,可进行肝病灶穿刺活检或每2~3 个月的影像学检查随访并结合血清AFP水平以明确诊断;对于发现肝内直径>2cm的结节,上述4种影像学检查无典型的肝癌特征,则需进行肝病灶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3)有乙型病毒性肝炎或丙型病毒性肝炎,或有任何原因引起肝硬化者,如血清AFP升高,特别是持续升高,应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肝癌诊断;如未发现肝内结节,在排除妊娠、慢性或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以及消化道肿瘤的前提下,应密切随访血清AFP水平以及每隔2~3个月进行1次影像学复查。
3 分期肝癌的分期对于预后评估、合理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
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及实践积累,依据病人一般情况、肝肿瘤情况及肝功能情况,建立中国肝癌的分期方案(CNLC),包括:CNLC Ia期、Ib期、a期、b期、a期、b期、IV期,具体分期方案描述见图3。
4 治疗肝癌治疗领域的特点是多种治疗方法、多个学科共存,而以治疗手段的分科诊疗体制与实现有序规范的肝癌治疗之间存在一定矛盾。
因此,肝癌诊疗须加强重视多学科诊疗团队(MDT)的模式,特别是对疑难复杂病例的诊治,从而避免单科治疗的局限性,促进学科交流。
4.1 肝癌的外科治疗肝癌的外科治疗是肝癌病人获得长期生存最重要的手段,主要包括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术。
【要点论述】:(1)肝切除术是肝癌病人获得长期生存的重要手段。
(2)肝切除术的原则是完整切除肿瘤并保留足够体积且有功能的肝组织,因此完善的术前肝脏储备功能评估与肿瘤学评估非常重要。
(3)一般认为肝功能Child-Pugh A级、ICG-R15<30%是实施手术切除的必要条件;剩余肝脏体积须占标准肝脏体积的40%以上(肝硬化病人)、或30%以上(无肝硬化病人)也是实施手术切除的必要条件。
术前评估方法,还包括肝脏硬度的测定、门静脉高压程度等。
(4)肝脏储备功能良好的CNLC Ia期、Ib期和a期肝癌是手术切除的首选适应证。
在部分CNLC b 期和a 期肝癌病人中,手术切除有可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此外,术中局部消融、术前TACE、术前适形放疗等方法可能提高CNLC b期和a 期肝癌的切除率。
(5)肝切除时经常采用入肝(肝动脉和门静脉)和出肝(肝静脉)血流控制技术;术前三维可视化技术有助于提高肝切除的准确性;腹腔镜技术有助于减少手术创伤,但其长期的疗效尚需随机对照研究验证。
(6)对于肝肿瘤巨大且剩余肝脏体积较小的病人,可采用术前TACE使肿瘤缩小,或门静脉栓塞/结扎和ALPPS 使剩余肝脏代偿性增生的方法提高切除率。
(7)对于不可切除的肝癌,术前可使用TACE、外放疗等获得降期后再行切除;但是对于可切除肝癌,术前TACE并不能提高疗效。
(8)肝癌术后辅助治疗以减少复发为主要目标。
针对术后复发高危病人的TACE治疗可减少复发、延长生存;术后口服槐耳颗粒也有助于减少复发、延长生存。
此外,术后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抗HBV治疗和干扰素α等也有抑制复发、延长生存的作用。
4.2 肝移植术【要点论述】:(1)肝移植是肝癌根治性治疗手段之一,尤其适用于肝功能失代偿、不适合手术切除及局部消融的早期肝癌病人。
(2)推荐UCSF 标准作为中国肝癌肝移植适应证标准。
(3)肝癌肝移植术后早期撤除/无激素方案、减少肝移植后早期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用量、采用mTOR抑制剂的免疫抑制方案(如雷帕霉素、依维莫司)等可能有助于减少肿瘤复发,提高生存率。
(4)肝癌肝移植术后一旦肿瘤复发转移,病情进展迅速,在多学科诊疗基础上的综合治疗,可延长病人生存时间。
4.3 局部消融治疗【要点论述】:(1)局部消融治疗适用于CNLC Ia期及部分Ib期肝癌(即单个肿瘤、直径≤5cm;或2~3个肿瘤、最大直径≤3cm);无血管、胆管和邻近器官侵犯以及远处转移,肝功能分级Child-Pugh A级或B级者,可获得根治性的治疗效果。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直径3~7cm的单发肿瘤或多发肿瘤,可联合TACE。
不推荐消融根治性治疗的病人,给予术后索拉非尼辅助治疗。
(2)对于能够手术切除的早期肝癌病人,RFA的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类似或稍低于手术切除,但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低于手术切除。
对于单个直径≤2cm肝癌,RFA的疗效类似或优于手术切除,特别是位于中央型的肝癌。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早期肝癌病人,RFA可获得根治性的疗效,应推荐其作为一线治疗。
(3)MWA是常用的热消融方法,在局部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远期生存方面与RFA相比都无显著差异。
MWA和RFA这两种消融方式的选择可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决定。
(4)PEI适用于直径≤3cm肝癌的治疗,局部复发率高于RFA,但PEI 对直径≤2cm的肝癌消融效果确切,远期疗效类似于RFA。
PEI的优点是安全,特别适用于癌灶贴近肝门、胆囊及胃肠道组织等高危部位,而对这些部位肿瘤采取热消融治疗(RFA和MWA)可能容易造成邻近器官损伤。
(5)消融治疗后约1个月,复查动态增强CT或MRI,或者超声造影,以评价消融效果。
4.4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要点论述】:(1)TACE是肝癌非手术治疗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2)应严格掌握TACE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TACE治疗前应全面造影检查了解肝癌的动脉供血情况,包括肝动脉和异位侧支血管供血情况。
(4)采用微导管超选择性插管至肿瘤的供养动脉分支内进行化疗栓塞。
(5)合理的使用栓塞剂:常规TACE以带有化疗药物的碘化油乳剂为主,联合明胶海绵颗粒、空白微球和聚乙烯醇等颗粒型栓塞剂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6)栓塞时需尽量使肿瘤去血管化,但需注意碘油乳剂的用量,可联合颗粒型栓塞剂提高疗效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
(7)TACE治疗(包括C-TACE和D-TACE)必须遵循规范化和个体化的方案。
(8)提倡TACE联合局部消融、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分子靶向药物、免疫治疗、抗病毒治疗等综合治疗以进一步提高TACE疗效。
(9)对肝癌伴门静脉主干或一级分支癌栓可使用门静脉内支架置入术联合碘-125 粒子治疗或直接穿刺植入碘-125粒子进行治疗。
4.5 放射治疗【要点论述】:(1)CNLC Ia、部分Ib期肝癌病人,如无手术切除或局部消融治疗适应证或不愿接受有创治疗,也可考虑采用肝癌立体定向放疗作为替代治疗手段。
(2)CNLC a,b、a期肝癌病人,TACE 联合外放疗,可改善局部控制率、延长生存,可适当采用。
(3)CNLC b 期肝癌病人部分寡转移灶者,可行SBRT放疗,延长生存;外放疗也可减轻淋巴结、肺、骨、脑或肾上腺转移所致疼痛、梗阻或出血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