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合集下载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1.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等方面的能力。

发展创新能力需要引导学生探究并解决真实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强实践和实验课程的开设,促进学生创造性思考和行动。

2. 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学习方法多样化,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强等方面的能力。

发展学习能力需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推广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开拓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3. 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是指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团队协作和合作意识等方面的能力。

发展沟通能力需要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技能,注重团队学习和项目合作,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合作力。

4. 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指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创新实践和实践能力、社会实践和社
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能力。

发展实践能力需要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加强校企合作和社会实践项目的开展,促进学生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5. 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是指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和文化规范意识、多元文化认知和尊重等方面的能力。

发展文化素养需要提高学生对本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在课程设置和实践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情感。

总之,发展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创新、实践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和努力推进。

我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

我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

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中国教育部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概念。

本文将简要定义核心素养,阐述其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的定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这些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二、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1、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其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增强社会竞争力:在全球化背景下,具备核心素养的学生更能适应社会变革,具备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从而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3、实现个人价值:具备核心素养的学生更有可能成为有理想、有品质、有能力的现代公民,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1、教育方面:(1)改革课程体系:学校应调整课程体系,注重跨学科学习和综合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过程中锻炼核心素养。

(2)提高教师素质:教师应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专业技能,善于挖掘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开展实践活动:学校应组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如科学实验、社会调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2、家庭方面:(1)增强家庭教育意识:家长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孩子的全面发展。

(2)营造和谐家庭环境:家长要为孩子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让其感受到关爱和支持。

(3)鼓励孩子参与社会实践:家长应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社会方面:(1)加大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有力保障。

(2)推进校企合作:政府鼓励企业与学校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培养其职业技能和创新精神。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十分关键的。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基本素质,它们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核心素养分为六大方面,包括思维品质、情感品质、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美育素质和实践素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六大核心素养。

首先是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起来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

这包括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

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可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时更加灵活和有效。

其次是情感品质。

情感品质是指学生在情感方面的发展和素质培养。

这包括情绪管理、自我意识、社交能力等。

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是十分重要的,可以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和积极的情绪,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第三是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是指学生在道德方面的发展和素质培养。

在中国的教育中,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可以使学生具备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意识,为社会贡献和个人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是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指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

在中国的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强调全面发展。

通过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学生的体魄和抵抗力,提高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第五是美育素质。

美育素质是指学生对美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在中国的教育中,重视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美术、文学等方面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美育素质可以使他们在审美方面更加敏感和独立,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

总的来说,中国的教育体制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六大核心素养是十分重要的。

思维品质、情感品质、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美育素质和实践素质这六个方面的发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所以,作为中国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核心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为方便实践应用,将六大素养进一步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并对其主要表现进行了描述。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中国学生发展核 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 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过程中,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这些素养和能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也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文底蕴。

学生应该具备扎实的人文基础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素养,能够理解和欣赏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二、科学精神。

学生应该具备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能够理性思考和解决问题,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三、学会学习。

学生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学习环境,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健康生活。

学生应该具备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能够保持身心健康,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五、责任担当。

学生应该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六、实践创新。

学生应该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些核心素养,教育部门应该加强课程改革和教育创新,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和个性化发展。

同时,学校和社会也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实践平台和社会资源,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未来的栋梁之才。

总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只有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件

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1. 背景介绍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对学生的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育部发布了《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件,明确了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2. 核心素养内容《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件明确提出了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包括:道德品质、认知素养、学科素养、人文素养、社会实践素养等五大方面。

其中,道德品质是学生的基本素养,包括诚实守信、恪尽职守、正义勇敢等品质。

认知素养涵盖了学生的思维方法、学习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

学科素养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所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文素养包括对文化、历史、艺术等方面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社会实践素养要求学生具备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校和教育部门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学校可以开展各种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读书共享会等,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4. 核心素养的评价机制为了检验学生是否具备了核心素养,教育部门可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还可以引入学科竞赛、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社会实践成果展示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

5. 核心素养的意义遵循《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件的指导,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国家的长远发展。

6. 结语《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件的发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素养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希望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教育事业的重要方向,要求学生在道德品质、认知素养、学科素养、人文素养、社会实践素养等五个方面都具备一定的水平。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基本内涵(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5.责任担当。

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6.实践创新。

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

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

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是什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六大核心素养敲定,看看到底是哪些?【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

25.问题解决。重点是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定合理解决方案;具有创客意识,能将创新理念生活化、实践化等。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一、社会责任。主要是个体处理与他人(家庭)、集体、社会、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18.勤于反思。重点是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有清楚的了解;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合理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19.数字学习。重点是具有信息意识;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趋势等。
八、身心健康。主要是个体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20.珍爱生命。重点是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21.健全人格。重点是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积极交往,有效互动,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22.适性发展。重点是能正确判断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有计划、高效地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1.诚信友善。重点是自尊自律,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等。
2.合作担当。重点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对自我和他人负责;履行公民义务,行使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正等。
3.法治信仰。重点是尊崇法治,敬畏法律;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依法律己、依法行事、依法维权;崇尚自由平等,坚持公平正义等。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一、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二、基本内涵核心素养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化基础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积淀、人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文)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文)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文)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基本内涵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研究成果,确立了以下六大学生核心素养。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蕴。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3学会学习。

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4健康生活。

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都是什么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都是什么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都是什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都是什么?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准绳,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六大素养以1:人文底蕴。

2:科学精神。

3:学会学习。

4:健康生活。

5:责任担当。

6:实践创新。

六大核心素养。

十八个基本要点:1:人文情怀。

2:审美情趣。

3:理性思维。

4:批判质疑。

5:勇于探究。

6:乐学善学。

7:勤于反思。

8:信息意识。

9:珍爱生命。

10:健全人格。

11:自我管理。

12:社会责任。

13:国家认同。

14:国际理解。

15:劳动意识。

16:问题解决。

17:技术运用。

18:人文积淀。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有三种途径: 1.通过课程设计落实核心素养。

课程设计要根植于本民族文化并融合国外文化;课程设计要重视文化基础的基础――语言文字;要凸显文化基础的核心;要体现自主发展;要体现社会参与 2.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

要把“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必须大力推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 3.通过评价落实核心素养。

要积极尝试“真实性评价”“档案袋评价”等鼓励学生自由表现和创造性发展的评价理念和方法,实现课程评价的“素养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
-中国教育学会
发表时间:2016-03-01 来源:
各省市教育学会、相关分支机构:
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中国教育学会就《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面向各省市学会和相关分支机构征求意见,现将征求意见稿下发给你们,建议各单位通过调研或召开不同类别的座谈会等方式,征求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家长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分支机构可在理事(委员)和专家范围内征求意见),并于2016年3月20日前将汇总整理后的意见发至学会相关管理部门邮箱:caiwei@(分支机构管理服务中心);liuhui@(会员服务中心),亦可将意见文字稿和电子稿在工作会期间交学会秘书处相关部门。

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因素,故,本次意见征求意义重大,请各单位给予重视,认真组织,如实汇总反馈各类意见建议。

另,该文件未正式下发,仅限征求意见使用,请勿大范围宣传,感谢各单位的支持与配合。

附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
中国教育学会
2016年2月22日
附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征求意见稿)
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根本出发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一、社会责任。

主要是个体处理与他人(家庭)、集体、社会、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1.诚信友善。

重点是自尊自律,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等。

2.合作担当。

重点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对自我和他人负责;履行公民义务,行使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正等。

3.法治信仰。

重点是尊崇法治,敬畏法律;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依法律己、依法行事、依法维权;崇尚自由平等,坚持公平正义等。

4.生态意识。

重点是热爱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行动等。

二、国家认同。

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国家政治制度、核心价值理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理解、认同和遵从。

5.国家意识。

重点是了解国情历史,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热爱祖国,认同国民身份,对祖国有强烈的归属感;自觉捍卫国家尊严和利益等。

6.政治认同。

重点是热爱中国共产党;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等。

7.文化自信。

重点是了解中华文明形成的历史进程;承认和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理解、欣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

三、国际理解。

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国际动态、多元文化、人类共同命运等方面的认知和关切。

8.全球视野。

重点是具有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9.尊重差异。

重点是了解世界不同文化;理解、尊重和包容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多元文化交流等。

四、人文底蕴。

主要是个体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表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10.人文积淀。

重点是积累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11.人文情怀。

重点是以人为本,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五、科学精神。

主要是个体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表现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

12.崇尚真知。

重点是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和成果;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有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等。

13.理性思维。

重点是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理性务实,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规范行为等。

14.勇于探究。

重点是有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能够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并通过科学方法检验求证、得出结论等。

六、审美情趣。

主要是个体在艺术领域学习、体验、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15.感悟鉴赏。

重点是学习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懂得珍惜美好事物等。

16.创意表达。

重点是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具有生成和创造美的能力;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提升生活品质等。

七、学会学习。

主要表现为个体在学习态度、方式、方法、进程等方面的选择、评估与调控。

17.乐学善学。

重点是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主学习,注重合作;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等。

18.勤于反思。

重点是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有清楚的了解;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合理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19.数字学习。

重点是具有信息意识;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趋势等。

八、身心健康。

主要是个体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20.珍爱生命。

重点是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21.健全人格。

重点是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积极交往,有效互动,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22.适性发展。

重点是能正确判断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有计划、高效地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九、实践创新。

主要是学生在勤于实践、敢于创新方面的具体表现。

23.热爱劳动。

重点是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广泛参加各种形式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具有动手操作能力等。

24.批判质疑。

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敢于质疑;善于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新设想,
并进行理性分析,做出独立判断等。

25.问题解决。

重点是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定合理解决方案;具有创客意识,能将创新理念生活化、实践化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