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变化及新高考改革的推进(2020.12)
“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学科教学变革
“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学科教学变革【摘要】高中学科教学正面临着新课程和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首先介绍了背景情况,然后详细探讨了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新高考改革对学科教学的影响,以及学科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更新。
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培训也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文章总结了“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学科教学变革的意义,展望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并对整篇文章进行了总结。
新的课程和考试改革为高中学科教学带来了更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同时也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养,适应教学新要求,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关键词】“新课程”“新高考”、高中学科教学、变革、课程改革、主要内容、学科教学内容、方法更新、跨学科融合教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培训、意义、展望、未来发展、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学科教学变革中,背景介绍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变革。
为了适应这种变革,教育部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和高考改革方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
“新课程”是指教育部颁布的新的高中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新课程突出了学科之间的融合和跨学科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高中学科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高考改革着重于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科教学向更开放、灵活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学科教学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和创新,以适应新的教育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本文将深入探讨“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学科教学变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展望未来发展的方向,并总结本文所述内容。
2. 正文2.1 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高中学科教学变革的课程改革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目标的重新定位、课程结构的重新设计、教材教辅的全面更新、评价体系的完善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
2020年修订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标准的主要变化及有关考虑
2020年修订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标准的主要变化及有关考虑2020年修订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标准的主要变化及有关考虑引言:教育是国家的基石,高中教育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阶段。
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提高教育质量,2020年修订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标准迎来了重大变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变化及有关考虑,并展望未来高中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主要变化:1. 课程比例调整:修订版将课程比例由以往的文科为主转变为文理平衡,深入增加了理科课程,鼓励学生在自然科学领域有更深入的学习。
2. 课程内容更新:修订版增加了新的学科,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以适应当今科技发展的新需求。
3. 实践环节增加:修订版增加了实践环节,这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选修课程丰富多样:修订版提供了更多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自身兴趣和发展需求,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有关考虑:1. 转变教育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知识传授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修订版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从知识获取转向能力培养。
2. 引入先进科技:修订版增加了新的学科,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旨在培养学生对先进科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科技发展的需求,为社会做出贡献。
3. 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修订版强调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推动优秀教育资源的向普通高中学校倾斜,提供更好的学科教学环境和条件。
同时,鼓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
4. 融入社会需求:修订版注重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将社会实践纳入课程考核范围。
学校与社会单位开展合作,提供实践环节,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适应社会。
三、未来发展趋势1. 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将成为高中教育的重要方向。
学校将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变化及新高考改革的推进(2020.12)
●到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 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普通高中 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
●创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 革深入推进,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基本完善;
●科学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建立, 师资和办学条件得到有效保障;
●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基本形 成。
●“3+2+1”模式可以避免出现弃考物理、 弃考化学现象!物理、历史还能同时选。首 选科目采用卷面原始分根据首选科目制定招 生计划。
(2)怎样实施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 ●开设生涯课程,指导学生合理选课。高校要
提前公布报考科目要求; ●开发多样化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选课要求; ●着力改善办学条件,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 ●探索与选课走班教学相适应的学校教学管理
100分 中选2科各100分
750分
●“物理”和“历史”的首选原始分计入高考 总分,确立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大方向的分野, 让学生缩小了选择的范围,克服了盲目性;
●由20种高考选科组合为12种高考选科组合, 克服了大范围内走班制带来的师资、教室、班 级等软硬件的不足,又给学生的生涯发展提供 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四)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保障
1.提出了需要完善的配套制度:学生发展指 导、选课指导、校本教研、教学管理、考试评 价等制度。
2.增设“条件保障”部分。提出调整高中教 师编制标准、完善图书资料技术装备教学设施 标准和经费投入标准。
3.增设“管理与监督”部分。强化各级教育 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的责任。建立国家、 省两级课程实施监测制度。
●7省市各科目的选报呈现新情况。
●首选科目中的历史占比普遍升高。
●“3+1+2”模式存在问题。物理、历史 不能同时选;化学、生物、政治、地理4科中 化学最难,将会出现弃考化学现象。
新高考方案的变革与高中语文课堂的革新
新高考方案的变革与高中语文课堂的革新随着新高考方案的实施,高中语文课堂也面临了一系列的改革与挑战。
新高考方案的变革,旨在打破应试教育的僵化格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而高中语文课堂的革新,则是要使教育回归到教育本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新高考方案的实施必然推动高中语文课堂的革新和变革。
首先,在新高考方案下,语文教育要实现张弛有度,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传统的语文课堂注重的是繁琐的知识点讲解和考试技巧的实践,这样的教育模式常常使学生缺乏足够的思辨力和创新能力。
而新高考方案则强调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复杂的语言文字,具备较高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因此,高中语文课堂要从知识点讲解转向思维和创新方法的教学,注重课堂活动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其次,在新高考方案下,语文教育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跨界学科的融合。
传统的语文课堂较少与其他学科融合,往往只注重自身体系的教学。
而新高考方案则要求学生具备跨学科综合能力,要求语文教育要对相关学科进行思维框架和知识结构的梳理,并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教学。
因此,高中语文课堂要注重与哲学、历史、政治等学科的融合教学,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
最后,在新高考方案下,语文教育要注重社会责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传统的语文课堂较少考虑社会责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往往只注重形式和技巧的应试教育。
而新高考方案则要求学生具备社会责任意识、人文精神和全球公民意识。
因此,高中语文课堂要注重社会问题和时事事件的探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
综上所述,新高考方案的实施不仅是考试形式的改变,更是教育思想的革新。
高中语文课堂也必须顺应新高考方案的发展趋势,加强思维和创新方法的教学,融合跨界学科,注重社会责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推动高中语文课堂的革新和变革。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2020年全国各省新高考改革方案详细政策解读
-2020年全国各省新高考改革方案详细政策解读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改革的进程也一直在不断推进,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对于高中阶段的教育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其中,新高考改革则是当前国内高中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
本文将对2020年全国各省新高考改革方案进行详细的政策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新高考改革的具体措施和政策。
一、新高考改革简介新高考改革是国家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高中阶段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综合运用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制度改革成果,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八个突出”,即突出素质教育引领、突出多元普及与多样选择、突出分类考试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突出高起点和公平普及相统一、突出科技手段和创新创业相融合、突出考务安全和风险防控相协同、突出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相交融、突出对接国际与人才培养相贯通的考试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
二、新高考改革的主要措施1、科目设置新高考改革推出了3+1+2的科目设置方案,即语文数学英语3门必考科目,加上1门思想政治或历史(必考),2门选考科目。
其中,除语文、数学、英语外,其余科目参加考试成绩为择优参考。
此外,根据实际情况,学校可以开办各自的特色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2、考试方式高考不再是唯一的选拔方式,也不再是单一的考场形式。
新高考改革推行了多元化考试方式,包括普通类高考、艺术类高考、体育类高考和综合素质评价。
- 普通类高考:与以往相似,主要是通过传统笔试来进行评价。
- 艺术类高考:根据资源和实际情况,艺术类学生可以通过视觉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方式完成考核,同时有笔试的环节。
- 体育类高考:体育类学生可以采用体育特长生招生政策,通过体育项目测试、竞技成绩和笔试考核等方面进行评价,体质健康等也将成为考察内容。
- 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采用多种方式,包括各类考试、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技能认证、艺术表演等方式作为评价参考。
新高考方案的变革与高中语文课堂的革新
新高考方案的变革与高中语文课堂的革新新高考方案的出台,对于全国高中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新高考方案除了重新规划学科门类和课程设置外,还强调“素质教育”的理念,重视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这样的改变也影响到了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其中语文课堂的革新显得尤为重要。
在新高考方案中,语文课程的设置和考试形式都有了明显的调整和变化。
学生需要掌握更广泛的学科知识,不再停留于简单的文字理解和记忆,而是要注重能力培养和实践应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也面临很大的挑战。
具体来说,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的灌输,也即注重对语言文字形式和结构的分析和理解,忽略了语言背后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的背景。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阅读和写作能力。
因此,在新高考方案的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的革新就显得尤为紧迫。
首先,一方面,新高考方案引入了人文社科类的必修课程,集中了文学、哲学、历史、地理、经济等学科内容,增强了学生对人文社会学科的认知和理解。
这要求高中语文教学从灌输式的语言分析和解释,转向文学哲学等领域的跨学科性融合和宏观认识的拓展,注重文化背景和当代人文思潮的交融。
这既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挑战,也是创新与发展的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语文教师需要结合文学、哲学、历史、地理等其他人文社科课程,开展跨学科教学,重视人文思潮和社会历史的背景,帮助学生进行文化认知。
另一方面,新高考方案出现了社会实践类的选修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自己的应用能力。
这也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标,以课内外互动为方法,改变传统的单向传递形式,开展学生主动探究互动式的授课。
高中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实践和实践活动的实施,将学术性知识转化为实践性的知识,从数量化的改变到质量化的提升。
综上所述,新高考方案推动了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对于语文课堂的革新,将促进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加强学生的文化认知与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更好地走向未来。
新高考新课改实施方案
新高考新课改实施方案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教育改革也在不断进行着。
新高考新课改实施
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深刻变革。
这一方案的实施,对于推动教育现代化、提升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新高考新课改实施方案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全面调整。
新的课程设置
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新的课程设置也更加贴近社会需求,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在考试方式方面,新高考新课改实施方案也进行了重大调整。
取消了传
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潜能的挖掘。
这种变革,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此外,新高考新课改实施方案还对教师队伍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提出了更加注
重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
这种改革,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新高考新课改实施方案的出台,对于推动教育现代化、提升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方案的重要性,积极支持和配合这一改革,共同努力,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信通过这一方案的实施,我国的教育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就,为我国的未来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2020年度高中学校课程改革方案
2020年度高中学校课程改革方案1. 方案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已经逐渐成为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提高高中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我校决定进行2020年度高中学校课程改革。
2. 改革目标1. 优化课程结构,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强化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个性化教育,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
4.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 改革内容3.1 课程设置1. 增设选修课程,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课程。
2. 强化通识教育,增加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
3. 强化实践性课程,如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2 教学方法1. 推广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2.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 强化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3 评价体系1. 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实施多元化评价,引入过程性评价,减少单一的考试成绩导向。
3. 强化自主评价,鼓励学生自我反思,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3.4 教师发展1.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课程开发能力。
2. 鼓励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3. 加强教师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4. 实施步骤1. 调查分析:了解学校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确定改革方向。
2. 制定方案:根据改革目标,制定具体的课程改革方案。
3. 宣传培训: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改革理念的宣传和培训。
4. 实施推进:按照方案要求,逐步推进课程改革。
5. 监控评估:对改革过程和效果进行监控评估,及时调整优化。
5. 预期效果1.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2. 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升,课程开发能力得到锻炼。
高考改革方案今正颁布及内容2020
高考改革方案今正颁布及内容202012月16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意见》,这是《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重要配套政策。
《意见》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政策要点以及如何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人就这些问题做了解答。
1、学业水平考试将覆盖全部14科作为“升级版会考”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覆盖所有科目,防止严重偏科。
为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考试组织方式分为两种。
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考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
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通用技术、信息技术考试,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统一要求,确定具体组织方式。
在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区、市),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学生可以在完成必修内容的学习,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有一定了解后确定选考科目。
2、改革之后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考这次改革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一是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级”方式呈现,除了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科外,其他学科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教学要求,考试合格即可。
不参加高考的学生,不需要和其他学生学习、备考一样难度的教学内容。
改革后,计入高校招生录取的3科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是可选的,可以扬长避短,学习有兴趣和擅长的东西。
此外,现行高考是将高一、高二学习的内容一直带到高三“算总账”,三年中各门考试科目一直处于备考过程,并且毕业时集中考6门,学生考试的门数多,强度大。
改革后实现每门课程学完即考,可以分散备考的门数,缩短备考的持续时间,减轻心理压力。
实行高考综合改革后,给高中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一些变化,主要是原来学生只能选择文综、理综,多数学校按文科班和理科班教学,现在学生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考,选择权进一步加大,学校按学生的选择实行走班教学。
新高考方案的变革与高中语文课堂的革新
新高考方案的变革与高中语文课堂的革新近年来,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高考政策的调整,新高考方案已经陆续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这一新的高考方案,从课程设置到考试形式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对高中语文课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中语文课堂如何应对这一变革,实现革新,成为了当前教育界和语文教师们共同思考和探讨的重要话题。
一、新高考方案对高中语文课堂的影响1. 课程设置的调整新高考方案将高中语文课程设置为必修科目,同时加大了对语文学科的考查力度。
在语文教学上,教师需要更加全面地、系统地掌握课程内容,通过多角度多维度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
2. 考试形式的改变在新的高考方案下,语文考试形式也发生了变化。
除了传统的笔试形式外,口语表达、演讲等形式也被引入到考试中。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演讲能力,以适应新的考试形式。
3. 考试评价标准的更新新高考方案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而不再是传统的死记硬背。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1. 注重学科整合在新高考方案下,语文不再是孤立的学科,而是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
语文教师需要注重跨学科教学,通过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合作,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中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2. 引入新的教学手段为了更好地适应新高考方案的要求,语文教师需要引入新的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合作学习等。
通过这些新的教学手段,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新高考方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语文课堂中,语文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
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和课外活动,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到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学科教学变革
“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学科教学变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高中学科教学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特别是在“新课程”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科教学变革愈发引人关注。
本文将从“新课程”和“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学科教学变革的现状、问题和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现状随着教育的改革不断推进,高中学科教学也在不断地改革。
当前在我国高中学科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理念,实行新课程标准是教育变革的重要内容。
这种理念要求高中学科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要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变革,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
在“新高考”改革中,高中学科教学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传统的高考注重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而“新高考”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这就要求高中学科教学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方面进行更为综合和全面的改革。
二、问题在高中学科教学变革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我国的高中学科教学变革还存在一定的起步较晚的问题。
相对于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我国的高中学科教学变革还相对滞后,变革的内容和深度还有待加强。
高中学科教学变革中也暴露出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资培训不足的问题。
教育的变革需要教师的支持和配合,所以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都需要得到提升。
在高中学科教学变革中,也暴露出存在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
有些理论和政策并不见得都能够让学科教学变革顺利实施,实际中还有一些困难和挑战。
三、对策为了解决高中学科教学变革中存在的问题,教育部门和学校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要加大对高中学科教学变革的扶持力度,提高高中学科教学变革的政策重要性,给予更多的政策和经费的支持。
要加强高中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师资培训,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提供更为全面和有效的支持。
要加强高中学科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结合,推动学科教学变革与教学实践之间的结合,从而更好地解决学科教学中的难题。
随着“新课程”和“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学科教学变革也在不断地进行。
新高考方案的变革与高中语文课堂的革新
新高考方案的变革与高中语文课堂的革新1. 引言1.1 新高考方案的背景新高考方案作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改革举措,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而提出的新方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传统的高考制度已经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局限性,例如过分注重应试能力、片面追求分数,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等。
为了推动高中教育的改革,我国提出了新高考方案,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新高考方案主要包括了改变高考评价方式、扩大考试科目范围、引入综合素质评价等内容。
最引人注目的是对高考评价方式的改革,不再只看重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应试能力,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这对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也为高中语文课堂的改革提供了契机和动力。
新高考方案的推出为高中语文课堂的革新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发展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促进教育教学的深入发展和提升。
1.2 高中语文课堂的现状高中语文课堂作为高中阶段的核心学科之一,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目前高中语文课堂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主要以讲授知识、背诵课文和解析古文为主,缺乏实践性强、互动性强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
现行的评价方式主要是以考试成绩为主,注重对学生记忆能力和应试技巧的考核,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养和语文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课程内容相对滞后,难以与时代发展保持同步,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需求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还有,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手段相对陈旧,缺乏有效的教学工具和技术支持,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
高中语文课堂需要进行革新和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
【2000字】2. 正文2.1 新高考方案的变革对高中语文课堂的影响新高考方案对语文课堂的影响在于强调素养教育。
新方案新课标新高考
新方案新课标新高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
近年来,我国教育系统出台了新方案、新课标和新高考政策,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新方案、新课标和新高考,分析其带来的影响和挑战。
一、新方案的出台新方案是指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设计和指导思想,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和国家发展需求进行制定。
新方案的出台旨在解决过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教育的科学化、素质化和个性化发展。
新方案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新课标的改革新课标是指根据新方案制定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标准。
新课标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积极参与能力。
三、新高考的改革新高考是指根据新方案和新课标制定的综合考试制度。
新高考的目标是选拔优秀人才,培养面向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人才。
新高考将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再单纯以考试成绩和知识掌握程度评价学生。
新高考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等,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新方案、新课标和新高考的影响新方案、新课标和新高考的出台对学生、教师和教育机构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学生来说,新方案、新课标和新高考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对于教师来说,新方案、新课标和新高考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
对于教育机构来说,新方案、新课标和新高考意味着教育机构需要改革教育思想、提高办学质量,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然而,新方案、新课标和新高考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新高考方案的变革与高中语文课堂的革新
新高考方案的变革与高中语文课堂的革新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我国的高中教育也在不断变革与革新。
新高考方案的实施,为高中语文课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需要进行深刻的革新,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探讨新高考方案的变革对高中语文课堂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高中语文课堂的革新。
一、新高考方案的变革新高考方案以素质教育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再仅仅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能力的培养。
新高考方案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高中语文课堂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从传统的讲解式教学转变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课堂。
新高考方案还强调了跨学科的学习和综合性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中语文课堂需要更多地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进行跨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创新能力。
高中语文课堂也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性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内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高中语文课堂的革新在新高考方案的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需要进行深刻的革新,以适应新的教育要求。
高中语文课堂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语文课堂以灌输知识和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缺乏主动参与和思考的机会。
而在新的教育理念下,高中语文课堂需要采用更多的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思辨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高中语文课堂需要更多地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堂不再仅仅注重文学知识的传授,而是要通过跨学科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思考和分析。
教师可以结合历史、哲学、社会学等学科,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多方位的分析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
新高考方案的变革与高中语文课堂的革新
新高考方案的变革与高中语文课堂的革新
一方面,高中语文教学内容需要与时俱进,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引导学生
了解社会文化、科技进步等方面的新动态。
语文课堂需要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展开教育教学,将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比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
引导学生逐渐习惯于从作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且通过分析文本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
自己分类整理、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
另一方面,高中语文教学也需要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学
生对成文材料的准确复现和背诵,让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不仅伤害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也影响了语文课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教学应该采用
更为多元化的形式。
例如,采用写作和口语训练,并组织辩论和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交
流合作中不断挖掘自己的创新潜能,同时也能更加开阔自己的视野和拓展自己的思维方
式。
除此之外,新高考方案对语文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会涉及到基础素质的评估。
在这方面,语文教育需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学
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课堂中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文艺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
社会实践,并通过多种途径(如口头表达、书面论述、展示等)反映自己的成长及素质提升。
总之,新高考方案的实施和高中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为高中语文教育带来了更好的
机遇和挑战。
为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语文教育需要与时俱进,通过改革创新来提高教育
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支持和帮助。
新高考方案的变革与高中语文课堂的革新
新高考方案的变革与高中语文课堂的革新新高考方案是我国针对高中教育进行的一项重要变革,旨在促使高中教育与社会需求更好地对接。
高中语文课堂也面临着必要的革新,力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
本文将探讨新高考方案的变革与高中语文课堂的革新之间的关系。
一、新高考方案的变革新高考方案的核心是将原来的"普通高中文理综合考试"改为"中学综合素质评价”,取消原有的卷面分、高考分并行录取的模式,实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成绩相结合的录取方式。
这项变革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新高考方案中,对语文科目的考试形式和内容也有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语文考试注重对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而新高考方案要求学生具备更多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因此对语文科目的考试内容做了相应的调整。
考试内容不仅涵盖了文学、语言和写作等方面,还包括了学生的实践、创新和社会实践能力的考察。
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第一,注重实践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对文本的解读和理解,但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在新高考方案中,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实地考察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到文学作品背后的现实意义。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人性、情感和社会关怀,形成对作品的深刻理解。
第二,注重创新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以讲解为主,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缺乏创造和思考的机会。
而在新高考方案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重视,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情景模拟等形式,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和实践来进行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新高考方案要求学生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高中语文课堂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新高考方案的变革与高中语文课堂的革新
新高考方案的变革与高中语文课堂的革新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变革和更新。
而随着新高考方案的推出,高中语文课堂也必然需要根据新的教学要求和学生需求进行革新。
本文将探讨新高考方案对高中语文课堂的影响,并分析在这种情况下高中语文课堂的革新。
新高考方案的变革带来了高中语文课堂的革新。
在过去,高中语文课程主要是注重文学经典的传授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高中语文课程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文学常识和阅读能力,更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跨学科的能力。
这就需要高中语文课堂从传统的文学教育模式转变为多元化的综合素养培养模式。
新高考方案对高中语文课堂的变革要求高中语文教师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要更加关注现代文学作品、新闻媒体文本、传统文化传承等多样化的内容,给学生提供广泛的认知体验。
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灵活运用讨论、合作学习、实践体验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还要注重文学作品与时事、科技、历史等知识的跨学科融合,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知识。
高中语文课堂的革新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
新高考方案强调了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和教师要更多关注学生成长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高中语文课堂也要在传授知识的兼顾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开展感兴趣的课外阅读和研究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然后,高中语文课堂的革新还需要注重实践教学和跨学科融合。
新高考方案提出了跨学科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要求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素养能力。
高中语文课堂要注重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实际工作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注重跨学科融合,让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互渗透,形成多维度的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素养。
新高考方案的变革与高中语文课堂的革新
新高考方案的变革与高中语文课堂的革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断进行着。
针对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新高考方案的变革,高中语文课堂也在进行着相应的革新。
本文将分别探讨新高考方案的变革以及高中语文课堂的革新,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新高考方案的变革主要体现在考试内容和方式上。
相比于传统的高考方式,新高考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在语文科目中,不再只关注学生对诗词文学的掌握,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反思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高考方案对语文科目的内容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不再只注重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学习,而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通过选取更多的现代文学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新思维。
高中语文课堂的革新与新高考方案的变革相辅相成。
传统的语文课堂以知识传授为主,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被动者,缺乏主动思考和独立创新的能力。
而现在的高中语文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高中语文课堂的革新主要表现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现在的语文课堂更加注重互动式教学和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现在的高中语文课堂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
不再只关注知识的输入,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输出和应用。
通过开展独立写作、阅读指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分析能力,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高考方案的变革与高中语文课堂的革新是相辅相成的。
新高考方案对语文科目的重新定位,要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而高中语文课堂的革新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去实践和应用。
通过高中语文课堂的革新,学生可以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培养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高考和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新高考方案的变革和高中语文课堂的革新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新高考与推进课程教学变革
Learning pyramid-学习金字塔
Average Retention Rate - from National Training Laboratories in Bethal, Maine USA
讲授 阅读 视频
平均保留记忆率
5%
(美国国家培训实验室)
10% 20% 30%
50%
演示 分组讨论
学生的学习能成为“课堂的中心”,需要:
激发和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培育学生学习的内聚力 建构自我评价机制 ————生成学生学习的内省力
关于教学评价
目标
过程
检 测
结果
检 验
评价
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结果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
1.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的价值指向必 须保持一致性; 2.教学目标的调整(从“双基”到“三维”)必 须有教学过程的优化来保障; 3.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学评价来检验,教学 过程十分偏离教学目标需要及时得到教学评价的 检测; 教学评价与课程评价、学业评价概念上不能混同 。
关于学习本质的认识过程 ————学习隐喻的演变 “学习是反应的强化” “学习是知识的获得” “学习是知识的建构” “学习是知识的社会协商” “学习是参与实践共同体”
学习理论的发展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刺激
反应
强化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信息加工 同化 顺应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自主建构
社会性建构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学习需要 学生中心
导学案
导学案的基本要素 学情调查、学习目标、知识链接、学习内 容选择、重难点预设、学习策略和学法选 择、教与学的评价、达标测评、教与学的 反思等。 导学案印发文本教师与学生要有所不同、 各有侧重。
新高考方案的变革与高中语文课堂的革新
新高考方案的变革与高中语文课堂的革新
随着新高考方案的全面实施,高中语文课堂也迎来了革新。
新高考方案的变革离不开
对高中语文课堂的改革,而高中语文课堂的革新也为新高考方案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从新高考方案的变革和高中语文课堂的革新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新高考方案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考试模式上看,新高考方案取消了传
统的“3+X”题型,而是采用了阶段性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形式。
这意味着高中
语文课堂要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新高考方案强调学科之间的
融合,语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结合将成为新的考试重点。
这就要求高中语文课堂要更加注
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巧。
新高考方
案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这对高中语文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
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组织讨论、开展科技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各
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新高考方案的变革与高中语文课堂的革新密不可分。
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
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高中语文课堂可以更好地适应新高考方案的要求,为学生的综合素
质提高和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怎样建立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 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 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
●稳步推进中高考改革,构建引导学生德智 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改变相对固 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 背和“机械刷题”现象。
●强调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科学文化素 养和终身学习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 能力等三项培养目标,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二)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
1.取消了学习领域;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 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
选择性必修
选修
由国家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 由学校设计的校本课程,
升学考试需要设置。
学生自主选择修习。
课程结构 课程目标
必修
共同基础—— 全修全考
选择性 差异发展——
必修
选修选考
学分变化 116 88学分
22 42学分
与考试关联
学考内容;毕 业依据;高职 高专录取依据
高考和选考内 容;本科录取 的依据
选修 自主选择—— 6 14学分 不考或备考 学校统筹
(三)提出了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建议
1.科学编制课程标准与教材; 2.合理制订课程实施规划; 3.切实加强学生发展指导; 4.大力推进教学改革; 5.努力完善考试评价制度; 6.充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7省市各科目的选报呈现新情况。
●首选科目中的历史占比普遍升高。
●“3+1+2”模式存在问题。物理、历史 不能同时选;化学、生物、政治、地理4科中 化学最难,将会出现弃考化学现象。
●关于“3+2+1”模式。偏理组合:物理、 化学各100分,从生物、历史、地理、政治4 科中选1科100分;偏文组合:政治、历史各 100分,从地理、物理、化学、生物4科中选1 科100分。
●加快完善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建设 和使用办法,逐步转变简单以考试成绩为唯一 标准的招生模式。
二、高中新课程方案的总体变化
(一)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 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 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 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
Y1、Y2表示原始分区间的下限和上限; T1、T2表示转换分区间的下限和上限; Y表示原始分,T表示转换分; 以整数呈现,采取“四舍五入”。
假设王同学某学科原始分为75分,从分布区间看该学科 的原始成绩属B等级。
而B等级的转换分区间为 85~71,那么王同学该学科 的转换分通过计算为80分。
(4)如何缓解教师“潮汐现象”? ●完善教师补充机制; ●购买服务、返聘优秀退休教师; ●探索“县管校聘”措施; ●加大对富余学科教师的转岗培训。
●综合实践活动共8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党 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等;研究性学习6学分 (完成2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以开展跨学科 研究为主);
●劳动共6学分,其中志愿服务2学分,在课外 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40 小时;其余4学分与通 用技术以及校本课程统筹。
2.进一步明确三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 改革相衔接。
●到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 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普通高中 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
●创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 革深入推进,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基本完善;
●科学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建立, 师资和办学条件得到有效保障;
●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基本形 成。
制度和班级管理制度; ●加强智慧校园建设,运用信息技术,逐步实
现选课、排课、管理、评价等管理活动智能化。
(3)成绩呈现方式和等级赋分如何科学公平?
新高考五种赋分制的比较
省份
赋分制 分数 区间 等级 分差
上海
浙江、 北京、 天津
5等11级 5等21级 40-70 40-100
3分
3分
山东
5等8级 21-100
100分 中选2科各100分
750分
●“物理”和“历史”的首选原始分计入高考 总分,确立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大方向的分野, 让学生缩小了选择的范围,克服了盲目性;
●由20种高考选科组合为12种高考选科组合, 克服了大范围内走班制带来的师资、教室、班 级等软硬件的不足,又给学生的生涯发展提供 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五)高中新课标有两大突破、三大变化
两大突破
学科核心素养
三大变化
课程目标
学科大概念+大观念 学业质量标准
课程内容 学业要求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使学科课程发生根本 转型——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
●作为教学目标:学科的教育以形成学生核 心素养为根本目的;
●重组课程内容:学科的课程内容将发生结 构性变化;
●制定学业质量:使学科核心素养可测可评; ●指导教学实践:从学科知识教学走向学科 教育,发挥在学生素养形成中的独特功能; ●提出相关建议:指导教材编写和考试评价 改革。
1分
广东、福建 、湖南、湖 北、重庆、 江苏、河北 、辽宁
5等级
30-100
1分
区分度 最差 较差 最好
较好
海南
标准分
总分
100-900
平均标准分
500分
卷面总分与综 合标准分可能 相差很大
五个等级的赋分制比更细致更科学,更有利于科 学严谨的区分和选拔人才,按公式计算,分数可以 四舍五入精确到1分档。
(5)如何防止出现“弃选物理”及外语一年两考 带来的问题?
●考试招生管理不同程度存在漏洞。
雅斯贝尔斯:“本来学生的学习目的是求取最 佳发展,现在却变成了虚荣心,只是为了求得 他人的看重和考试的成绩;本来是为渐渐进入 富有内涵的整体,现在变成了仅仅是学习一些 可能有用的事物而已。本来是理想的陶冶,现 在却只为了通过考试学一些很快就被遗忘的知 识。”
教育家陈衡哲:“一个人才的造成,单靠知 识是不够的;知识的获得,单靠书本是不够的; 书本的了解,单靠数量的灌注是不够的;数量 收入的程度,单靠考试是不够的。”
(四)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保障
1.提出了需要完善的配套制度:学生发展指 导、选课指导、校本教研、教学管理、考试评 价等制度。
2.增设“条件保障”部分。提出调整高中教 师编制标准、完善图书资料技术装备教学设施 标准和经费投入标准。
3.增设“管理与监督”部分。强化各级教育 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的责任。建立国家、 省两级课程实施监测制度。
6
程分类、分层
6
次设置若干选 修模块,供学
6
生选择。
6
生物
6
信息技术
4
技术
通用技术
4
艺术
艺术或音乐、 美术
6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 研究性学习 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 社区服务
11 15
2
社会实践
6
实验用
科目
语文 数学 外语 思想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学
必修学分
选择性必修 学分
选修学分
8
0-6
我国对核心素养的定义:个体在未来信息 化、学习型、充满挑战的社会中,面对复杂的 不确定情景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观念、方 法解决实际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必备 品格与持久观念。
核心素养有三个基本特征: ●超越所教的知识与技能; ●核心素养的本质—反思性; ●在变化的情景中各个核心素养是联结在一 起发挥作用的。
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变化 与新高考改革的推进
江西省教育厅教研室 2020.12
讲述内容 一、新课程新高考改革动因分析 二、高中新课程方案的总体变化 三、新一轮的高考改革新在何处 四、我省如何推进高中综合改革
一、新课程新高考改革动因分析
(一)为什么要提出核心素养?
●未来几年我们将会看到更多数字化潮流带来的巨变, 同时,科技与经济力量使世界变得更加动荡、复杂和不 确定,我们常常需要从不寻常中去吸取教训、得到成长;
●“3+2+1”模式可以避免出现弃考物理、 弃考化学现象!物理、历史还能同时选。首 选科目采用卷面原始分根据首选科目制定招 生计划。
(2)怎样实施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 ●开设生涯课程,指导学生合理选课。高校要
提前公布报考科目要求; ●开发多样化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选课要求; ●着力改善办学条件,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 ●探索与选课走班教学相适应的学校教学管理
三、新一轮的高考改革新在何处
1.新一轮高考改革的进程
第一批
第二批
第三批
第四批
(2014年秋季)(2017年9月) (2018年秋季) (2021年秋季)
●
●
●
●
上海、浙江 北京、天津 辽宁、河北、江苏 江西、山西
山东、海南 湖北、湖南、重庆 陕西、甘肃
广东、福建
宁夏、广西
云南
2.高考改革的“十新” (1)考试科目新组合:3+3或3+1+2等; (2)考试内容新调整:使用新课标新教材;
(二)高中育人方式要发生哪些转变?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 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 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深化 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
●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切实提高育 人水平,为学生0-6
8
0-6
0-6
6
0-8
0-6
6
0-6
0-4
4
0-6
0-4
4
0-6
0-4
6
0-6
0-4
4
0-6
0-4
4
0-6
0-4
技术(含信息和通用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