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必背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必背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必背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必背名词解释:
1. 词:在古代文学中,词是指一种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题的文学体裁。

词的特
点是短小精炼,通过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表达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情感体验。

古代文学中许多脍炙人口的词作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等。

2. 骈文:骈文是一种形式繁复、语言丰富多变的文学体裁。

它以雕琢的修辞和
华丽的辞藻为特点,常常运用比喻、夸张和反复叠句等修辞手法,使句子或段落具备鲜明的节奏感和华美的效果。

骈文在古代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被广泛运用于散文和诗歌创作。

3. 辞章:辞章是指古代文言文中的一种写作形式。

它以“篇章”为主体,通过辞
格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来表达文学形式和意义。

辞章的形式丰富多样,有纪传体、赋、咏史等。

它不仅在古代文学中有重要地位,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4. 赋:赋是一种以描写具体事物和情景为主题的文学体裁。

赋可以描绘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社会风貌等,通过瑰丽、生动的语言来渲染和抒发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古代文学中有许多优秀的赋作品,如杜甫的《登高》、苏轼的《赤壁赋》等。

5. 韵文:韵文是一种依照一定的音韵规律组织诗歌和文辞的文学形式。

古代文
学中的很多诗歌、词曲都是以韵文形式呈现。

韵文通过押韵和平仄的安排,使文章或诗歌具备韵律感和节奏感,增强了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上是对古代文学必背名词的解释。

这些名词代表了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和风格,了解它们的含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

古代文学的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的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的名词解释导语: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人们思想和情感的抒发方式,承载着历史、民俗、哲学等众多元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解释一些与古代文学密切相关的名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内涵和价值。

1. 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由《周南》、《关雎》、《卫风》、《国风》等15篇组成,内容广泛涵盖了古代人们的宴饮、爱情、生活等方方面面。

诗经以其简洁、自然的表达方式,揭示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知和思考。

2. 辞章:辞章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形式,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种以整齐、工整的辞藻和语言结构组成的文章,通常用于见礼、赠文、祭文等场合。

辞章在古代文学中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性和表达力,常常以富有感情、华丽多彩的语言,表达人们对友情、爱情、亲情等的思念和赞美。

3. 骈文:骈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文体,指使用平行的句子结构、重复的修辞手法、对仗的语言形式等特点构成的文学作品。

骈文在唐宋之间较为盛行,其形式多样,无论是骈体诗、骈话还是骈文诗,都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艺术才华和美学追求。

4. 七言绝句:七言绝句是一种由四句组成、每句七个字的诗歌形式。

它在古代文学中被广泛使用,一方面因为其节奏感强、句子紧凑的特点,而且它的灵活性和表现力也值得赞扬。

七言绝句的优美旋律、准确表达和富有意象的描绘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

5. 韵文与散文:韵文和散文是古代文学中的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韵文是指有一定的韵律、音调的文学形式,例如诗歌和骈文。

散文是指不受音律约束、按照自由的思维和表达方式组织的文学形式。

韵文通常具有较高的节奏感和音韵的美感,而散文则更注重细腻的抒发和真实的揭示。

结语: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其中一些名词的解释,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学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古代文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音韵之美、修辞之妙以及对社会、情感的深入剖析。

[整理版]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整理版]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1、四家《诗》:指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和古文“毛诗”。

秦火以后,《诗经》以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的特点,得以保存,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

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

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

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晚出,在西汉虽未被立为学官,但在民间广泛传授,并最终压倒了三家诗,盛行于世。

后来三家诗先后亡佚,今本《诗经》,就是“毛诗”。

2、“美政”理想:屈原“美政”理想的主要内容就是明君贤臣共兴楚国。

首先,国君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才能享有国家。

其次,应该选贤任能,罢黜*佞。

另外,修明法度也是其“美政”的内容之一。

总之,相对于楚国的现实而言,屈原的“美政”理想更加进步,并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向。

3、“骨气奇高,词彩华茂”:这是锺嵘《诗品》中对曹植诗的评价。

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

这一切都通过他凝聚在五言诗的创作上,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他既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凉,又不同于曹丕的便娟婉约,而能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当时诗坛最杰出的代表。

4、温州杂剧:在元代,南方戏剧圈既有杂剧演出,又流行以南曲为唱腔的戏文;戏文,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称为“温州杂剧”,亦称南词。

后人为有别于北曲杂剧,简称之为南戏。

代表南戏艺术最高成就的剧目是元末高明所作的《琵琶记》。

5、赋比兴: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上)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

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又分大雅和小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2、赋比兴:赋:《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最大就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也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有些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

3、四家诗:汉代传授齐、鲁、韩、毛四家诗说的合称。

《鲁诗》为鲁人申培所传,《韩诗》为燕人韩婴所传,《齐诗》为齐人辕固生所传。

三家诗为今文诗学,并立于学官,魏晋以后先后失传。

《毛诗》为毛亨、毛苌所传,虽比三家诗晚出,但学有渊源,又经学大师郑玄作笺,流传至今。

4、笙诗:又称“六笙诗”,指《诗经·小雅》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有声无辞。

据《仪礼》记载,这六篇诗都以笙奏,故名笙诗。

5、春秋笔法:原指《春秋》作者以一字“寓褒贬,别善恶”来表明尊王攘夷、正名定分的思想倾向的写作手法。

春秋笔法言简意赅,委婉含蓄,用词准确,浅显平实,表现出修辞学的发展,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但其“为尊者讳,为亲者讳”的严格倾向性,也产生了消极作用。

7、《国语》:是一部按国别记载的史书,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八国史事。

约成书于战国初年,是战国早期人根据各国史料编订,以记言为主,书中记载的史实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外交、军事等活动。

其思想倾向于儒家。

书中既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

(完整版)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1、唐传奇:小说体裁之一。

始自晚唐裴鉶的《传奇》一书,其情节奇特神异,一般用以指称唐、宋人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如《南柯太守传》《长恨歌传》《李娃传》等。

唐传奇艺术构思奇异新颖,寓于变化,叙述事件简洁明快,人物对话生动传神,词汇丰富,句式多变。

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

2、文章四友:指初唐诗坛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四位诗人,他们的诗歌多宫廷应制奉和之作,内容贫弱,文辞浮艳。

内容上多为分题赋咏和寓直酬唱的“台阁体”诗,但在诗律和诗艺研练方面为唐代近体诗定型作出了贡献。

其中,杜审言较有成就。

3、边塞诗派:盛唐诗歌流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也称“高岑诗派”。

他们不仅描绘了壮阔苍凉、绚丽多彩的边塞风光,而且抒写了请缨投笔的豪情壮志以及征人离妇的思想感情,同时抒发了对战争的情感态度,思想上往往达到一定深度。

他们的诗歌兼容了建安风骨和秾丽哀怨的齐梁笔致,形成慷慨壮丽的风格,气氛浓郁,意境雄浑,洋溢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成为盛唐诗坛的一大流派。

4、山水田园诗派:盛唐诗歌流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又称王孟诗派。

它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谢朓等的山水诗,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作品较多的反映了闲适淡泊的思想,色彩雅淡,意境幽深,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

5、险怪诗派:这是中唐诗坛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也称“韩孟诗派”。

他们作诗不重视写实,重视主观感受,内容态度上讲究的是苦吟,不把诗歌作为讽喻时政,干预现实的手段,也不重视社会接受,形式上不愿意从俗趋易,追求的是独创、出奇,用语务去陈言,选择物象搜奇剔怪,风格深险怪僻。

6、不平则鸣:险怪诗派的主张,所谓“不平”,主要指人内心的不平衡,强调的是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它既是对创造活动产生原因的揭示,也是对一种特定创作心理亦即“不平”心态的肯定。

“不平则鸣”说的另一要点在于特重诗歌的抒情功能。

对后代诗歌创作有一定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一)名词解释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一)名词解释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一)名词解释汇总本文档旨在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些关键名词进行解释和汇总。

以下是对一些常见名词的简要解释:1. 古文古文是指古代中国人写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论述等。

它通常用古代的文字和语言风格表达,代表了当时社会和思想的特点。

2. 史诗史诗是一种重要的古代叙事文学形式,长篇的叙事诗。

它以英雄事迹、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雄壮的叙述方式展示出来。

《封神演义》是中国古代史诗的代表作之一。

3. 诗歌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重要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以句与句之间的韵律、音节和意象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古代的诗歌分为律诗、近体诗等不同的体裁。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集。

4. 词曲词曲是一种以抒发情感为主题的古代文学形式。

它通常用简练的语言表达爱情、离别、忧伤等情感,常常配合音乐演唱。

《红楼梦》中的《葬花吟》是一首著名的词曲作品。

5. 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它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重要的思想著作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6. 文言小说文言小说是以古代汉语为表达方式的小说体裁。

它以长篇的叙事形式展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西游记》、《水浒传》等。

请注意,以上只是对部分名词的简要解释,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一个广阔的领域,还有很多其他的名词也值得进一步了解和探索。

---以上是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一些关键名词的解释汇总。

如有进一步问题或需要更多解释,请随时提问。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归纳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归纳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归纳1、白体——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群体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王禹偁等人。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近清雅,也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王禹偁则更注重白居易的讽喻诗,学习白居易新乐府诗的创作精神,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

他的诗平易流畅、简雅古淡,在宋初白体诗中独树一帜。

2、晚唐体——指宋初模仿晚唐贾岛、姚合诗风的一个诗人群体。

其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以惠崇为代表的“九僧”。

九僧作诗,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孤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

但内容贫乏,全篇的意境往往不够完整。

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林逋等隐逸之士。

他们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而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也比九僧诗稍为充实。

寇准是晚唐体的盟主,喜写山林之思,含思凄婉。

3、西昆体——北宋初期以杨亿﹑刘筠看来这种类型的人是你喜欢的对象钱惟演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诗歌,其重要标志是《西昆酬唱集》,他们主要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近体律诗,夸大了李诗的形式美,注重对偶,喜欢用典,堆砌辞藻,崇尚纤巧,追求华艳,在内容上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总体来说,西昆体形式精美,内容空洞。

4、宋代诗文革新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唐代古文运动以后的又一次文风改革,主要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

同时对诗、文进行革新。

宋代立国,一些文人,满怀国忧,要求改革政治,倡导写作“传道明心”的古文,强调韩愈的“文从字顺”,推崇李白、杜甫、白居易反映现实的诗歌。

后来以范仲淹等人为代表,认为写作诗文的根本目的在于“警时鼓众”、“补世救失”,使运动形成高潮。

最后王安石等人又把诗文革新作为推行“新法”的一个重要部分。

又一次把古代文学,特别是诗、文的发展推进了一大步。

欧阳修是这场革新运动的领袖。

大一下学期-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大一下学期-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2013.6.20魏晋南北朝部分:名词解释:1. 玄言诗(P10、53):指东晋时期在玄学思想影响下,诗坛上流行的:“寄言上德,托意玄珠”的作品。

代表作家有东晋孙绰、许洵。

(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刘琨、郭璞)。

玄释合流是其重要特点。

这种不同于前代的东晋特有诗风,不但直接启发影响了陶渊明冲淡自然之风格,而且对后代文人诗歌中旷达闲适风格的影响至为深远。

玄言诗以玄学思想方法体悟玄理,诗味不浓,但其中通过景物来表现哲理的作品,为晋宋之际山水诗的成熟和发展奠定了审美心理和创作方面的基础。

2. 建安风骨(P16):建安风骨就是建安文学那种以准确、朴素、明朗的言辞,直抒对现实激情,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的风格。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

建安时期,正处于汉魏易代之际,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代表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

他们掀起了文人五言诗的创作高潮。

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

后人把建安诗歌的成就称为“建安风骨”。

【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广泛地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了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了诗人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了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

】(原资料上之句)特点是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色。

钟嵘《诗品》称:“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故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

”3. 建安七子(P28):指建安时期七位文学创作成就卓著的文人,即孔融、陈琳、王粲(七子之冠冕)、徐幹、阮瑀、应瑒、刘祯(五言抒情诗成就突出)。

因他们同居于邺中,故亦称“邺中七子”。

“建安七子”的称呼最早见于曹丕的《典论·论文》;建安七子的作品往往反映动乱的社会现实,抒发忧国忧民情怀和建功立业的抱负;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

4. 竹林七贤(P35):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七人常聚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一、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充满了深厚的历史意义和艺术魅力。

为了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以下是一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帮助读者理解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概念和术语。

1. 诗经:又称《国风》,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集,收录了来自不同诸侯国家的诗歌,是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宝贵资料。

2. 五言绝句:指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每首诗由四行组成,每行五个字,形式简洁,内容丰富,是唐诗最典型的表现形式之一。

3. 七言绝句:指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每首诗由四行组成,每行七个字,有比五言绝句更广阔的表现空间,是宋诗时期的主要诗体之一。

4. 神话:是古代人们创造的关于神灵和英雄的故事,用以解释自然现象和人类起源,是古代文学中富含幻想和神秘色彩的重要形式。

5. 历史剧:古代文学的一种体裁,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戏剧形式展现出人物的形象和历史的进程,具有叙事和戏剧冲突的双重特点。

6. 传记:古代文学的一种体裁,以实事为基础,以记载人物生平和事迹为主要内容,对于了解历史人物和社会背景具有重要价值。

7. 讽刺:是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夸张、讽刺、嘲笑等方式,以幽默的方式批评或揭露社会中的不良现象或个人的缺点。

8. 对联:是古代文学中传统的艺术形式,由上下两行对称、相对呼应的诗句组成,形式简练、意境丰富,是中国文化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9. 古文:指古代的文学作品,包括古代诗词、散文和史书等文体,是研究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10. 辞章: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文体,多用于讴歌、赞美英雄、宣扬美德,形式短小精悍,寓意深远。

11. 饮食文化:反映古代饮食习俗和文化传统的文学表达形式,通过描述食物、菜肴和饮品等来表达人们对美食的欣赏和追求。

12. 戏剧:古代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舞台表演来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寓教于乐,使观众在欣赏中获得知识和快乐。

13. 叙事:古代文学中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详细的描写和情节的展开,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和转折点表现出来,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全)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全)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全)先秦文学1.神话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通常以神为主人公,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表现了某种对自然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如先民的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等,对原始人意义重大。

上古神话在文献古籍中记载甚少,零散不全。

《山海经》中保留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

2.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时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片,又称“诗三百”。

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为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又分大雅和小雅,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4.楚辞“楚辞”的名称,始见于《史记·酷吏列传》。

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

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等多人的仿骚作品。

楚辞多用“兮”字咏叹,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是先秦北方史官文化同南方巫官文化融汇的产物,也是春秋以来楚国发展中形成的独特地方文化的结晶。

5.《离骚》《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提前注明:名词解释是有技巧性的,要交代年代,作者,代表作,文学特征,文学的历史作用等等,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切忌死记硬背。

熟读文学史,做到烂熟于心,写起来就自由流畅了。

一.先秦:1、神话: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马克思语),是远古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它通常以神为主人公,包括自然神和神话了的英雄人物。

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我国古代有丰富的神话,但保存下来的极少,主要见于《山海经》《淮南子》等。

2、诗三百:《诗经》共有305篇,称为“诗三百”或“诗三百篇”,是举其成数作《诗经》的代称。

到西汉初年,诗三百篇被奉为经典,才尊之为《诗经》。

3、四家诗:《诗经》虽遭秦火焚毁,但由于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得以保存。

至汉复得流传,当时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

或取国名,或取姓氏,而简称齐、鲁、韩、毛四家。

齐鲁韩三家武帝时已立官学,毛诗晚出,未得之。

毛氏说诗,事实多联系《左传》,训诂多同于《尔雅》,称为古文,其余三家则称为今文。

自东汉末年,儒家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学习毛诗的人逐渐增多,其后三家先后亡佚,今本《诗经》就是毛诗,独行于世。

注:打X的地方,我不会打。

:)4、笙诗:又称“六笙诗”,指《诗经小雅》中的《南X》《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田仪》六篇,有声无辞,据《礼仪》记载,这六篇都以笙奏,故名笙诗。

5、六义《毛诗大序》总结了《诗经》的艺术经验,把《周礼春官大师》中的“六诗”说发展为“六义”说。

其云:“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风雅颂是对《诗经》的分类,而赋比兴是对《诗经》表现方法的归纳。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简答题中国古代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简答题中国古代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一章上古文学一、名词解释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论述题1、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参考答案: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做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

二为祭祀歌谣,表现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带有较浓的原始宗教意识,《卜辞通纂》375片和《伊耆氏蜡辞》是其代表。

三为图腾歌谣,是先民在图腾崇拜基础上创作的诗歌,《燕燕往飞》尚可窥见其端倪。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话本:原是“说话”艺人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伎艺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

2.拟话本: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模仿话本小说的格式而独立创作的一些新小说。

自鲁迅之后,一般又将三言之后的白话短篇小说都归属于拟话本一类3.元曲:散曲和杂剧(1)。

从配乐曲词的角度来说,它们可以统称为曲,同属北曲系统;(2)。

从文学分类角度来说,杂剧为综合的戏剧表演,散曲是诗歌———一种起源于民间,与音乐密切相关,字句更为参差的自由诗。

元曲作品内容上主要表现下层民众的思想感情。

散曲风格明快活泼,杂剧风格多样,是元代文学的光辉代表。

4.宫调:就是音组,或称调门。

作用在于确定主音和限定管色高低,元杂剧中有九种宫调,统称“五宫四调”或“北九宫”,由于调门不同,在表现感情方面也有不同。

5.曲牌:即是曲谱,剧作家倚声填词,组成套曲,一套曲即一折,只能用一个宫调的曲牌6.唱词:不仅抒发人物情怀,刻画人物心理活动,还能担负说理人物7.宾白:是人物自白和相互对话,现存元杂剧宾白可略分为两类,一是有韵的诗白;二是无韵的散白,常见的就有独白,对白,带白,插白,旁白等舞台演出:(1)一个角色主唱,主唱只能是正旦或者正末,所以有旦本和末本之分(2)科:舞台演出虚实结合,以虚为主。

元杂剧还把有关动作,表情效果等舞台指示叫科。

如两人相见为“作相见科”,思考问题“作寻思科”。

指示舞台效果的,如“作起风科”等。

科在传奇里称为介。

起霸:将军出征马鞭上的颜色代表马的颜色(3)表演城市化,根据舞台艺术的特点和规律,把生活的语言,动作,提炼,加工为唱念艺术和身段,并和音乐节奏相配合,称为形式上,技术上的规范和表现手段,诸如:唱腔板式,以及动作,台步等等。

题目正名:8.科:舞台演出虚实结合,以虚为主。

元杂剧还把有关动作,表情效果等舞台指示叫科。

如两人相见为“作相见科”,思考问题“作寻思科”。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中国古代文学涵盖了漫长的历史时期,由于历史演变和地域差异的原因,文学名词繁多。

以下是对一些常见的古代文学名词的解释:1. 诗:古代文学的主要体裁之一,古人用韵文形式表达情感、思想和意境。

主要分为诗经、楚辞、汉赋、曲子和绝句等。

2.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集,共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风是北方地区的民歌,雅是宫廷音乐,颂是祭祀的歌颂诗。

3. 楚辞:指楚国人创作的一类诗歌,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思想为主题。

楚辞以辞章多变、意境深远著称,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4. 汉赋: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形式,起源于汉代。

汉赋以描写事物、表达感情、抒发思想为目的,以华丽辞藻和形象瑰丽见长。

5. 曲子:是古代戏曲的歌唱部分,形式上分为南曲和北曲。

南曲是江南地区发展起来的曲艺形式,以细腻的情感和哀怨的曲调为特点;北曲则是北方地区的曲艺形式,以豪放奔放的音乐和明快的节奏为特色。

6. 绝句: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是四行诗,每行五、七个字,用字简练,表达含蓄,富有音韵美。

7. 陋室铭:是荀子的其中一篇文章,借用辞章简约的写作风格,表达了内容之丰满。

8. 悼亡文:是古代文学中一种以悼念逝者为主题的作品,常见于祭文、碑文和墓志铭等。

悼亡文常以真情实感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惋惜。

9. 雍正《御制诗》:是清朝雍正帝的御选诗集,雍正帝个人选定和修改了一些诗词,供后世参考。

10. 《三国演义》:古代长篇小说,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斗争和英雄豪杰的故事。

以上是对一些古代文学名词的简要解释,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

这些文学名词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特点、文化氛围以及人们的思想和情感。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自己整理)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自己整理)

1、婉约派:宋词风格流派之一,是相对于豪放派而言的重要的文学流派,以李清照、柳永为代表。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内容比较窄狭。

2、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豪放派和婉约派显然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词风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3、易安体: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种词风,因她号易安而得名。

其具体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情感真实动人。

真实地袒露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大胆而又真切。

第二,语言浅显自然,却又韵味无穷。

第三,情感表现形象具体而富有美感。

4、辛派词人:这是南宋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

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

他们在辛弃疾的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感,豪放慷慨如辛弃疾,但题材不如辛词广,风格不如辛词多样。

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

5、苏辛词派:北宋的苏轼,首开宋词中的豪放词派。

南宋伟大爱国词人辛弃疾,一生以英雄自诩,其稼轩词充分表现了他的英雄抱负,襟怀磊落,慷慨淋漓,将气高天下的东坡词风在南宋发扬光大,加之与当时渴望恢复的国势民情相推移磨荡,又与南渡初期的张元干、张孝祥诸家的词风相翕合,又有陈亮、刘过等词人追步唱和,遂形成气势磅礴、悲凉感愤的苏、辛词派。

6、稼轩体:辛弃疾号稼轩。

他是一位具有英雄气慨的词人,才气纵横,笔力超拔。

他的词不仅内容丰富,在艺术上驰骋百家,转益多师,而且有极大的开拓和创新。

他以散文句法入词,以经子诗赋之语入词,以词说理,带来了词体的大解放。

无论作长调或小令,都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才情和体现了自己的人格。

他继苏轼之后极大地开拓了词境,使词在与乐分离之后,仍能够作为一种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化的新体格律诗独立存在。

他的词不仅“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而且“色罗万象”。

中国古代文学1 期末名词解释重点 纯手打吐血整理 汉语言文学期末考必备

中国古代文学1 期末名词解释重点  纯手打吐血整理 汉语言文学期末考必备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重点名词解释一、诗经部分1、《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成于春秋时代,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

在先秦时代,称作“诗”或“诗三百”,西汉初年始尊为《诗经》。

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

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

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

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

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演唱形式有,对唱和帮腔。

3、赋、比、兴与风、雅、颂旧时合成“六诗”或“六义”。

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注意含义)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

比即比喻或比拟。

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朱熹《诗集传》定义)比:“以彼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二、先秦叙事散文1、《尚书》:《尚书》又称《书》,是记言的史书,是上古历史文献集。

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帝王之书”,是儒家五经之一。

其主要内容是历代帝王或执政大臣发布的号令、文告。

主要为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

《尚书》思想特点(概括思想倾向)笔P11:一是商周时代的神权政治观念:二是重视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教训。

《尚书》的地位:《尚书》是中国散文的开端(重点),是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在散文发展史上极有地位。

表现在:一是《尚书》是已经具有结构较为完整、单独成篇的文字。

二是记言比较生动传神。

2、《春秋》:《春秋》是古代中国的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之一。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现存的编年体断代史,其对史实的叙述是简洁的大纲式的叙述。

《春秋》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史书的通称,今天我们所说的《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史料编纂的史书的专称。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归纳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归纳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归纳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涵盖了广泛的作品类型和文学流派。

在这些文学作品中,存在着许多特定的术语和名词,理解这些名词对于深入了解古代文学的内涵和特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一些古代文学名词进行解释和归纳,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一、诗歌1. 诗经: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集了305篇诗歌。

它以五言古体诗为主,是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内容丰富多样,包括风、雅、颂、赋等不同类型的诗歌,揭示了古代社会生活、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

2. 绝句:绝句是一种四行诗,每行五个字,共十六个字。

它简洁精炼,常用于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观察现实。

3. 赋:赋是一种以文辞工美和音律优美为特点的韵文体裁,形式上注重平仄、韵脚和叠字等技巧,内容上着重描写事物的美感和情感的抒发。

二、散文1. 骈文:骈文是一种短文体,常用嵌套并列的句子,表达丰富多样的内容。

骈文风格华丽辞藻,内容繁复,是古代文言文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2. 清谈:清谈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流派,也是一种以言辞展示才思和学识的形式。

清谈作品通常以对话的方式呈现,通过言语交流来表达见解和观点。

3. 哲学散文:古代的哲学散文常常具有深度的思考和哲学观点的阐述。

这些作品以论述问题和思辨为主要目的,运用修辞手法和辩证思维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通过陈述现象或问题来启发读者的思考。

三、小说1. 志怪小说:志怪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种,以神怪异象和奇异事件为主题,通常包含超自然的元素。

它常常以短篇形式呈现,并以描写奇特的情节和人物为特点。

2. 历史小说:历史小说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背景,通过虚实结合的叙事方式,展示历史事实与作者创作的故事情节的结合。

历史小说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古代历史,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历史的理解和解读。

3. 传奇小说:传奇小说是一种古代长篇小说,通常以历史传说、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

它常常通过描绘主人公的遭遇和经历来表达对人性、命运和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抒发。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古代文学是指在历史较为久远的时代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和相关的文学理论。

古代文学涵盖了中国和世界各个地区的不同文化和时期,有着丰富多样的种类和风格。

以下是对古代文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

1. 诗歌:古代文学中最早的一种文学形式,以抒发情感和表达思想为主要目的。

古代诗歌分为各种体裁,如唐诗、宋词、汉乐府等。

其中,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杰出的诗歌形式,具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2. 散文:与诗歌相对应的一种文学形式,主要用来叙述、议论和表达思想。

古代散文以《左传》、《史记》等为代表,形式自由多样,内容广泛涉及社会、人生、道德、政治等方面。

3. 小说:古代文学中的另一种重要文学形式,以虚构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来展现社会和人性。

古代小说不同于现代小说,不具有成熟的长篇结构,而是以短篇或对话和描写为主。

4. 赋:古代文学的一种韵文体裁,以华丽的辞藻和形象的表达为特点。

赋是中国文学中的独有形式,起源于先秦时期,发展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鼎盛。

5. 辞章: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韵文形式,其内容通常为赞美或祈请神灵保佑,也可表达对祖先、君王或朋友的敬意。

辞章在古代文学中具有颂扬风范和美化寓意的作用。

6. 典籍:指在古代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经典著作。

典籍有《诗经》、《书经》、《礼记》、《易经》等,这些书籍被视为古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文言文:古代文学的一种书面语言,以古代汉字和语法为基础,具有修饰华丽、构思周密的特点。

古代文学作品大多是以文言文写成的,这种语言形式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8. 词牌:指古代诗歌中的一种固定的曲调、节奏和韵律形式。

具有不同特点和情感倾向的词牌有很多,如江西、满江红、西江月等。

词牌在古代文学中被广泛运用,并且成为后世文人和民间艺人创作诗词的重要依据。

以上是对古代文学中一些重要名词的基本解释。

古代文学是人类文化的宝库,通过研究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和人类的智慧。

大学本科 中国古代文学史 唐宋文学名词解释25个

大学本科 中国古代文学史 唐宋文学名词解释25个

唐宋文学名词解释(25个)1,文章四友——指初唐时的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世号“崔李苏杜”。

四人以文章齐名,人称“文章四友。

”文章四友创作了大量的近体诗,探讨了近体诗的格律、声病、对仗等因素,对近体诗格律形式的完成做出了贡献。

四友中成就最高的是杜审言。

2,初唐四杰——指初唐时期(武后、高宗时),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等四位诗人。

他们同时以文词齐名,号为“四杰”。

主要成就:他们把诗歌从宫廷推向市井都市,题材扩大,思想严肃;五律由他们开始有了初步的定型,别具特色的歌行在他们手中,显得纵横奔放,激越飞扬,笔调灵活。

其中以王勃成就最高。

四杰的作品在题材、感情及艺术上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从他们手中开始形成。

3,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又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他们活动于盛唐诗坛上,以王维、孟浩然最为著名,故名。

其他代表诗人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

他们的诗歌创作,多标举隐逸,啸傲山水,寄情田园;艺术风格都相似,力求清新自然,多写五律和绝句,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

其中以王孟的成就最高。

4,盛唐边塞诗派——指盛唐时期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

该派诗人以军旅生活为描写对象,是盛唐边关战争状况的艺术再现。

此派诗人还有王昌龄、王之涣等人。

5,西昆体——西昆体以《西昆酬唱集》一书得名。

《西昆酬唱集》是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十几个御用文人点缀升平的诗歌总集。

其诗的内容或咏宫廷故事、或咏官僚生活、或咏男女恋情、或咏事咏物。

艺术上片面发展了李商隐诗追求形式美的倾向,因而缺乏真实的生活感受,内容单薄、感情虚假、好搬弄典故。

“杨刘风采,耸动天下”,西昆体诗在宋初诗坛风靡了数十年之久。

6,苏门四学士——指北宋文学家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等四人,他们都出自苏轼门下,故时人以“苏门四学士”相称。

其中秦、黄的成就最大。

秦观,字少游,以词著名,为婉约正宗,有《淮海居士长短句》;其词主情致,清丽婉约,情韵兼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二南:包括《诗经》中的《周南》、《召南》。周南是周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域,召南是召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域,二南包括长江、汉水、汝水流域的诗歌。北宋苏辙等人认为,《诗经》分风、雅、颂、南四类,《周南》、《召南》应当从《国风》中独立出
来,今人多不取此说。
北宋中叶欧阳修领导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宋初,以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的“西昆派”(因杨亿编《西昆酬唱集》得名)浮艳文风统治文坛,柳开等人提出改革文风的主张,推崇唐代韩、柳古文,成为诗文革新运动的先声。欧阳修继承并发展了韩愈“文以载道”的主张,提倡平实的文风,将古文运动推向更大的发展,革新主张还包括诗歌方面,从而形成了声势浩大的诗文革新运动。梅尧臣和苏舜钦是欧阳修推行革新的左右手,参加者还有王安石、“三苏”、曾巩等。苏轼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最后完成者
26、长调:词从其结构而言有令、破、慢三类,慢词一般为长篇,字数较多,但唐宋时没有长调之称,自明人顾从敬《草堂诗余》开始将九十一字以上的词称为长调,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五十九字以下为短调,后人往往以“慢词”、“长调”同称,词的体制并不取决于字数多寡,所以长调、中调、短调的说法是由很大问题的。
27、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13、楚辞体:战国中晚期产生于南方长江流域楚地的一种新型诗体,其特点是结构宏伟、想象丰富、句式灵活,以屈原、宋玉等为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包括屈原《离骚》、《九歌》、《九章》等。
14、初唐四杰:指初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诗人,他们的创作活动都基本集中在高宗和武后时期,以出众的文才盛名当时。他们的诗歌都充满进取精神,有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他们的创作给初唐诗坛吹进清新的空气,为变革齐梁以来的绮靡文风、开创唐诗的新局面有大功。
击。“三袁”中,袁宏道的成就最大。
30、宫体
南朝梁代在宫廷中形成的一种诗风,由梁简文帝萧纲所倡导,多描绘声色,表现闺情,内容轻艳,形式绮靡,因代表作家是徐陵、庾信,故又称“徐庾体”。
31、古诗十九首
38、竟陵派
明代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一个文学流派。因他们是湖北竟陵人,故名。他们也提倡抒写“性灵”,既批判复古派的千篇一律,又批评“公安派”之末流俚僻的毛病,追求一种“幽深孤峭”的文风。
39、临川四梦
指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四部传奇《牡丹亭》(又名《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因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四剧中都写到梦境,故称“临川四梦”。又因汤显祖室名“玉茗堂”,故又称“玉茗堂四梦”。
11、赋比兴:赋、比、兴都是《诗经》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赋者,直言之也,也就是直接敷陈。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也就是比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也就是兴发。
12、《楚辞》:战国中晚期产生于南方长江流域楚地的一种新型诗体,以屈原、宋玉等为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包括屈原《离骚》、《九歌》、《九章》等,因西汉刘向编辑《楚辞》而得名。
东汉末年无名氏文人所作的一组五言诗。南朝梁代萧统把它们辑集在一起,冠以“古诗十九首”的总名,编入他编的《文选》之中。这些诗反映了汉末中下层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它的艺术成就标志着文人五言诗达到了成熟阶段。
32、古文运动
中唐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所谓“古文”,是与六朝以来盛行的骈文相对而言,指奇句单行、不拘格式、自然质朴的散文。古文运动的内容是提倡古文,反对骈文;目的是学习古文,以宣扬儒道。古文运动打击了形式主义的文风,使古文代替骈文占据文坛主导地位,开创了散文创作的新传统,直接影响了宋代的诗文革新运动,对我国散文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1、献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辑主要有献诗说、采诗说两种。据《国语》、《左传》等先秦等古籍记载,《诗经》主要来自公卿列士的献诗,公卿列士通过献诗的方式进行讽谏或赞颂。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大雅》《小雅》和《国风》中的许多诗可能便是通过献诗的途径搜集出来的。
37、江西诗派
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派,得名于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宋末年吕本中所作的《江西诗社宗派图》,以黄庭坚为首,下列陈师道、陈与义等25人,因黄庭坚是江西人,故名。该派作诗取法杜甫,强调“无一字无来处”,主张“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到了宋末,方回在他的《瀛奎律髓》中提出“一祖三宗”之说,尊杜甫为祖,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宗。
9、四诗说(二南独立说):《诗经》中的《周南》、《召南》是两个地方的土乐,因何得名,说法不一。北宋苏辙等人认为,《诗经》分风、雅、颂、南四类,《周南》、《召南》应当从《国风》中独立出来,这就是四诗说,也称二南独立说。
10、叠咏体:《诗经》大多数篇章在结构上都采用重章复沓的方式,每章仅更换少数词语,各章结构、句式、语词基本相同,造成形式的整齐统一。
17、边塞诗派:盛唐时重要诗歌流派,其代表诗人为高适、岑参等人,他们的诗歌多以边塞奇丽风光为描绘对象,也反映了戍边将士的建功立业、思念故土等思想情感,多有慷慨悲凉的情调。
18、韩孟诗派:韩孟诗派是指中唐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的诗歌进一步发展 了杜诗奇崛的一面,力求瑰奇怪谲。他们除追求诗歌的雄奇怪异之美外,还大胆创新,或以散文章法结构诗篇,或在诗中大量使用散文句法,他们的“以文为诗”对宋诗有很大影响。
21、花间词:花间词是指晚唐后蜀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的词派,他们的词多以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要内容,其风格是香艳浓丽、婉约缠绵,他们的词大多被收入赵崇祚编辑的词集《花间集》中,故称。
22、南唐词:南唐词是指以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和冯延巳为代表的词派。南唐词,特别是后主李煜的词,与花间词相比,境界有所扩大。
6、六义说:源自《毛诗序》,六义说实本于《周礼》,六义为风、雅、颂、赋、比、兴。风即《国风》,主要是各地方民歌;雅包括《大雅》、《小雅》,主要是周王朝京畿地区的歌曲;颂包括《鲁颂》、《商颂》、《周颂》,主要是宗庙祭祀的舞曲。
7、四始说:始自西汉司马迁《史记》,认为《关雎》为《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此四始是指《风》、《小雅》、《大雅》、《颂》四者的开始。《毛诗序》也提到“四始”,认为《风》、《小雅》、《大雅》、《颂》四者为王道兴衰之所由始。
19、元白诗派:元白诗派是指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重写实、
尚通俗。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
20、曲子词:词之初始被称为“曲子词”或“曲子”,这说明词最早主要是配合乐曲的歌辞,后来与音乐的关系渐远,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33、韩孟诗派
以中唐韩愈、孟郊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该派主要通过抒写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端,尚古拙,好奇险,风格奇崛险怪。该派重要诗人还有贾岛、卢仝、姚合等人。
34、汉赋
汉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样式。汉赋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汉初流行骚体赋,承楚辞余绪,多带“兮”字,抒情性较浓,代表作家是贾谊;汉武帝起盛行散体大赋,篇幅加长,多采用主客问答形式,铺陈夸张,词藻华丽,气势恢宏,“劝百而讽一”,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扬雄等;东汉中叶以后兴起抒情小赋,篇幅短小,针砭时弊,语言整饬,感情浓郁,代表作家是张衡、赵壹等。
28、春秋三传
指《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有人认为这三部书是解释《春秋》的,故合称“春秋三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
29、公安派
明代万历年间,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一个文学流派。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故名。他们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给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以沉重的打
4、四家诗:《诗经》的传授在汉代主要有四家,一是鲁诗,其创始人为鲁国人申培;二是齐诗,出自齐人辕固;三是韩诗,出自燕人韩婴,四是毛诗,出自鲁人毛亨、毛苌。鲁、齐、韩三家早出,属今文学家,故称“今文三家”。毛诗晚出,属古文学家。
5、六诗说:始自《周礼》,六诗为风、雅、颂、赋、比、兴。《周礼》六诗产生的时代主要用诗于典礼、讽谏、言语,人们还没有注意到《诗经》的表现技巧,六诗的目的也主要是传授用诗的方法。风即《国风》,主要是各地方民歌;雅包括《大雅》、《小雅》,主要是周王朝京畿地区的歌曲;颂包括《鲁颂》、《商颂》、《周颂》,主要是宗庙祭祀的舞曲。
23、豪放词:豪放词是指以苏轼和辛弃疾等爱国词人为代表的词派,他们的词摆脱了词为“艳科”的格局,在词的表现内容、境界方面均有所提高。
24、婉约词:婉约词是指自花间词以下、以温庭筠、柳永、周邦彦等词人为代表的词派,他们的词表情达意一般崇尚含蓄婉转,充分发挥了词“专主情致”的特点。
25、长短句:与诗相比,词在形式上最大特点是句式长短不齐、参差错乱,故从宋代开始,“长短句”成为词的别称。
15、沈宋体:初唐杜审言、李峤、宋之问、沈佺期等诗人做诗讲求声律,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四声二元化,二是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律诗在他们手中开始成熟,其中以宋之问、沈佺期贡献最大,故称沈宋体。
16、山水田园诗派:山水田园诗派是指以山水或田园为歌咏对象的诗歌流派,为山水诗歌奠定基础的南朝诗人谢灵运,为田园诗开创新局面的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主要是王维、孟浩然等。
2、采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辑主要有献诗说、采诗说两种。汉代学者明确提出采诗说,认为周代有采诗制度,周王朝及各诸候国的乐官到民间采集诗歌,借以了解民情。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国风》的大部分可能是通过采诗的途径汇集起来的。
3、孔子删诗说:孔子删诗说最早出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认为《诗经?原有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复,取可施于礼仪”,删定为三百五篇。删诗说长生在汉代,在传统社会一直影响很大。但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孔子删诗说不够可靠。
40、南宋四大家
指南宋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和尤袤。他们的诗作摆脱了江西诗派的影响,多有创新,使南宋诗得以“中兴”,故又称“中兴四大诗人”。其爱国诗、田园诗等作品都有较高的成就。杨万里创“诚斋体”,语言通俗,风格清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