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李清照《醉花阴》教案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分析《醉花阴》的词牌特点和词风;(3)解读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词人李清照的忧国忧民之情;(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二、教学重点1. 词牌特点和词风;2. 词中的意象和意境;3. 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词中抽象意象的理解;2. 修辞手法的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李清照生平介绍、《醉花阴》全文、词牌特点等内容;2. 学生预习《醉花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词牌特点和词风。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写《醉花阴》;(2)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意境;(3)探讨词人的情感表达。
3. 合作探讨(1)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2)讨论修辞手法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词牌特点和词风的重要性。
5. 课后作业(1)背诵《醉花阴》;(2)写一篇关于《醉花阴》的赏析文章。
六、教学拓展1. 通过多媒体展示李清照其他著名词作,如《如梦令》、《声声慢》等,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其词风特点;2. 邀请专家或学生进行诗词朗诵,增强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感知能力。
七、课堂互动1. 设置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及原因;2. 开展诗词接龙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八、评价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2. 作业评价:关注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如背诵、赏析文章等;3. 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沟通交流、解决问题等。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水平;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3. 探索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三篇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三篇【导语】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
传说李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篇一【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理解“闲愁”的特点,感知人性人情之美;掌握《醉花阴》的抒情艺术;2.比较阅读,了解“易安体”的艺术特征,了解李词多方面的风格美。
教学难点:进入诗境,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了解人性人情之美。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缘景明情的鉴赏诗歌的方法,了解移情、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以及李清照诗词艺术特征;2.过程方法目标:诵读中明情、品味中悟情、比较中辨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对待闺情词中的婉约细腻的感情,欣赏其中彰显的人性人情之美,感受李清照柔弱女子的阳刚豪放的一面。
【教学设施】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导入:创设诗境“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章有后主遗风”。
这个大明湖畔的绝代词人就是李清照。
她,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她的《如梦令》《武陵春》,昨天又请大家预习了《醉花阴》,相信我们对她有了初步的了解。
你以为她是怎样的人呢?说说你对她的认识。
生答。
师小结学生可能想到的答案:多情、闲适、柔媚、多才多艺、命运多舛是现在同学们对李清照的认识。
相信这堂课结束后,你对她的了解会更深入一些。
二、诵读,感受音韵美师:诗歌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它的本质在于抒情。
请你带着对这首诗歌理解的感情深情诵读。
1.个别朗读2.自主评价3.诵读提示:读对节奏,读出韵脚,读出情味4.教师范背三、思读:体会意境美1.师: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在节骨眼处炼得好,使全篇游龙飞动、令人意驰心动从而体现主旨,彰显情感的,便是“诗眼”或“词眼”。
你认为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师生讨论后明确:愁。
2.作者为什么愁?你了解类似的愁吗?师生对话,教师小结:这首词以愁发篇,一开篇就愁云笼罩,重阳无阳,有高难登,诗兴难发,此一愁也;丈夫远离,独饮闷酒,此二愁也;秋风飒飒,菊残人瘦,此三愁也。
《醉花阴》李清照教案
《醉花阴》李清照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醉花阴》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读《醉花阴》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醉花阴》的情感内涵。
学生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分析《醉花阴》的艺术特色。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和体验李清照的忧伤情感,理解其在宋代社会背景下的心情。
学生能够尊重和欣赏古典文学,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2.1 诗歌背景知识的学习,包括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2 诗歌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解读。
三、教学难点3.1 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3.2 诗歌情感内涵的深入理解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醉花阴》的文本和相关背景资料。
4.2 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如PPT、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李清照的生平介绍,激发学生对作者的好奇心和对诗歌的兴趣。
5.2 文本阅读与分析(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醉花阴》,并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5.3 讨论与思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情感内涵,并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心情的。
5.4 写作与分享(10分钟)学生根据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写一段personal response,并分享给小组成员。
5.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反思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思考深度。
6.2 写作评估:评估学生在写作环节中对诗歌情感内涵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体现。
七、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李清照的诗歌,进行深入阅读和研究,准备在下节课上分享。
八、教学延伸8.1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了解她的诗歌创作全貌。
8.2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古典诗歌,体验古典诗歌的创作魅力。
《醉花阴》教学设计4篇
《醉花阴》教学设计3课题《醉花阴》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及其代表作品的风格2.理解内容,体味意境3、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能读出词的意境,能想景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人的心境教学难点能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词教学方法朗读赏析,合作探究。
(教)学习过程旁注与纠错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接触女诗人的作品。
的确,中国新文学的传世作品出自女子之手的确实比例很少,但这决不是女子们没有才情,而是因为封建社会女子社会地位低下,受教育的机会太少了。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位宋代女词人的作品——李清照的《醉花阴》。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1、常识填空李清照(1084-1155),宋代婉约派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
她的词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称为易安体。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内容多写闺情(离愁),词风清丽明快。
后期内容多写怀旧悼亡,词风凄凉低沉。
2、字音通关薄雾()永昼()纱橱()盈袖()三、朗读理解,整体感知:(一)朗读练习1、师范读,生注意:字音、停顿、语气、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生练读后指名读,师生共同予以点评,然后齐读。
(二)整体感知这首词所传递的最主要的情感是什么?应该以怎样的语调去读?四、深入赏析,合作探究1.这首词哪一句话哪一个字体现了作者的情感?答:①“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愁”字。
②“人比黄花瘦”中的“瘦”字。
2.愁是抽象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如何去表现愁呢?在李清照之前有很多写愁的高手,为我们写愁树立了榜样。
请找出一些例句,并总结出写愁的方法。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李白②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④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这些写愁的名句共同特点是运用了夸张、比喻手法,将抽象的愁形象化了。
李白写愁,说愁是有长度的,可以衡量的。
杜甫写愁,从一片飞花的飘落,感受到春天的流逝,何况背后是万点红,愁是有数量的。
2024年醉花阴教案 李清照
教案:2024年《醉花阴》李清照教学目标: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分析并欣赏《醉花阴》的词意、意象和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 引导学生理解词人情感,体会人生的无常和离别之苦。
教学重点:1. 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醉花阴》的词意、意象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词中深奥的意境和词人的情感。
2. 词的韵律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1. 相关资料:关于李清照的生平介绍、《醉花阴》原文及其注释、相关艺术作品等。
2. 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第一章:李清照简介1.1 引导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包括她的家庭、学术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
1.2 分析李清照的作品风格,引导学生了解她的词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醉花阴》词意解析2.1 展示《醉花阴》原文,引导学生朗读并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
2.2 分析词中的意象,如“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等,帮助学生理解词人的情感。
第三章:意象与艺术特色3.1 分析《醉花阴》中的关键意象,如“花”、“月”、“楼”等,探讨其象征意义。
3.2 引导学生欣赏李清照的艺术特色,如用词的精炼、比喻的新颖、情感的真挚等。
第四章:情感与人生感悟4.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人的情感,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离别之苦的感受等。
4.2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人生经历,思考人生的无常和离别,培养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第五章:综合活动5.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写作,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读其他李清照的词作。
5.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和解读,促进课堂互动和学习成果的交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李清照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醉花阴》词意、意象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学生在情感与人生感悟方面的思考和表达。
4. 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参与和表现。
第六章:文学背景与历史脉络6.1 介绍宋代词的发展背景,分析李清照在词坛上的贡献和影响。
高二语文下册李清照《醉花阴》教学设计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设计思想 1⽂本维度。
这⾸词被安排在⼈教版⾼中《语⽂》必修四宋词单元。
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乐性,语⾔富有张⼒。
《醉花阴》弥漫着浓浓的相思,浓浓的愁绪,教师要带领学⽣深⼊品味。
2学⽣维度。
时下的中学⽣,喜欢阅读⼀些⽂化快餐式的作品⽽远离了⽂学经典,很难再被⼀⾸⾸古诗词感动。
很难再与古⼈的思想感情融合。
语⽂教师有责任带领学⽣在美丽的古典诗歌家园⾥徜徉,让其⼼灵得以滋养,得以净化。
3教学理念。
依着本真阅读的理念。
引导学⽣实实在在地与诗词语⾔亲密接触,去感悟诗词内在的意义和神韵,发现其魅⼒,获得恒久的感动。
教学⽬标 1反复吟咏,体会词的声律之美。
2运⽤联想和想象,领悟情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3品味语⾔,充分感受相思的凄苦与美丽,体悟词⼈⾼雅的品格和⾮凡的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品味语⾔,使学⽣⼈情⼊境。
难点:深⼈品读词中的意象,领悟意境。
教学设想 1课型:品味鉴赏课。
2教学⽅法:诵读、品评、点拨。
3学习⽅式:⾃主发现、⾃主品味、⾃主表达。
4运⽤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1课时 资料链接 徐北⽂主编《李清照全集评注》(济南出版社,2005年第1版) 傅兴林《情深调苦意雅技⾼》(《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 陶⽂鹏《帘卷西风,⼈⽐黄花瘦》(《古典⽂学知识》,2008年第3期) 教学过程 ⼀、导⼊ 出⽰幻灯⽚⼀: ⼀⽇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 红⾖⽣南国,春来发⼏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相思。
(王维《相思》) ⾐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憔悴。
(柳永《风栖梧》) 你*喜欢哪⼀句诗?请先读⼀读,然后说⼀说理由。
现在,就让我们⼀起来欣赏⼀幅相思的图画,品读李清照独守空闺时向远在⼭东的丈夫赵明诚寄去的浓浓的相思。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李清照《醉花阴》教案李清照《醉花阴》教案(汇编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精选6篇)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精选6篇)李清照《醉花阴》教案篇1【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理解“闲愁”的特点,感知人性人情之美;掌握《醉花阴》的抒情艺术;2.比较阅读,了解“易安体”的艺术特征,了解李词多方面的风格美。
教学难点:进入诗境,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了解人性人情之美。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缘景明情的鉴赏诗歌的方法,了解移情、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以及李清照诗词艺术特征;2.过程方法目标:诵读中明情、品味中悟情、比较中辨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对待闺情词中的婉约细腻的感情,欣赏其中彰显的人性人情之美,感受李清照柔弱女子的阳刚豪放的一面。
【教学设施】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导入:创设诗境“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章有后主遗风”。
这个大明湖畔的绝代词人就是李清照。
她,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她的《如梦令》《武陵春》,昨天又请大家预习了《醉花阴》,相信我们对她有了初步的了解。
你以为她是怎样的人呢?说说你对她的认识。
生答。
师小结学生可能想到的答案:多情、闲适、柔媚、多才多艺、命运多舛是现在同学们对李清照的认识。
相信这堂课结束后,你对她的了解会更深入一些。
二、诵读,感受音韵美师:诗歌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它的本质在于抒情。
请你带着对这首诗歌理解的感情深情诵读。
1.个别朗读2.自主评价3.诵读提示:读对节奏,读出韵脚,读出情味4.教师范背三、思读:体会意境美1.师: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在节骨眼处炼得好,使全篇游龙飞动、令人意驰心动从而体现主旨,彰显情感的,便是“诗眼”或“词眼”。
你认为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师生讨论后明确:愁。
2.作者为什么愁?你了解类似的愁吗?师生对话,教师小结:这首词以愁发篇,一开篇就愁云笼罩,重阳无阳,有高难登,诗兴难发,此一愁也;丈夫远离,独饮闷酒,此二愁也;秋风飒飒,菊残人瘦,此三愁也。
此愁是相思之苦,是寂寞之痛。
三愁聚集一处,于是借酒销愁,但“借酒销愁愁更愁”,何况“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呢!因而,“为伊消得人憔悴”,“瘦”就在所难免了。
《醉花阴》李清照教案
《醉花阴》李清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醉花阴》。
(2)理解《醉花阴》的字词含义和诗人的创作背景。
(3)分析《醉花阴》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醉花阴》。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李清照的情感世界,理解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醉花阴》。
(2)理解《醉花阴》的字词含义和诗人的创作背景。
(3)分析《醉花阴》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把握《醉花阴》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2)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诗人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文学地位。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李清照诗词,为新课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醉花阴》,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课文注释,自行解决字词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醉花阴》的意象和意境。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5. 欣赏与提高(1)分析《醉花阴》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尝试创作类似风格的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醉花阴》。
2. 结合课文,分析《醉花阴》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写在日记中。
3. 选择一首李清照的其他诗词,进行鉴赏分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价:(1)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醉花阴》的字词理解和诗人的创作背景的掌握情况。
李清照《醉花阴》教学设计3篇
李清照《醉花阴》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以及个人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
2、疏通词意,理清思路,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
3、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体会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
4、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二、教学重难点:把握《醉花阴》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愁”绪,体会词作情景交融的特点。
三、解决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课文,让学生对词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2、通过找出词作中的意象来理解抽象的“愁”。
3、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词作情景交融的特点,并能总结出鉴赏词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⑴播放示范朗诵录音,让学生对词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感受。
⑵学生齐读,加深感受。
2、情感教学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播放配乐朗诵加深学生对词所表达的情感的体3、情境教学法:通过联系生活展现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来加深学生对词的理解。
4、问答法:通过师生的问答互动,引导学生完成词的学习,培养学生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内容讲解:一、导入:同学们,从高一直至现在的学习,就诗词这一块,我们已经接触过不少的作家了,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有哪些?点拨:曹操《短歌行》、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李商隐《锦瑟》《马嵬》《其二》、李白《蜀道难》、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从性别层面上来讲,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他们有一个什么样的共同点?但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一首词却是出自一位女词人之手,即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在封建社会,男性掌握着话语权,这不仅体现在经济、政治领域,在文学领域也同样如此。
因此,作为女性的李清照能够在当时由男性所掌控的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并创作出为世人所称颂的佳作,她是以怎样的魅力和才智才能得到世人的认可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从文本中去寻找答案。
醉花阴李清照教案
《醉花阴·李清照》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醉花阴·李清照》,使学生了解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词的基本特点和艺术风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词作,领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 词作《醉花阴·李清照》的背景及作者生平。
2. 词的基本特点和艺术风格。
3. 词作中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词作中的意象解析。
2. 词作艺术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研读词作:让学生自主阅读《醉花阴·李清照》,感受词作的美感,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分析词作中的意象、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词作。
4. 总结提升:教师点评讨论成果,总结词作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5. 拓展延伸:推荐其他李清照的词作,让学生进一步欣赏和研究。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词作解析:检查学生对词作意象、艺术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体验:关注学生对词作情感的把握,评估学生的审美情趣。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深入学习李清照的生平及其作品,搜集相关资料,准备教案和PPT。
2. 学生准备:预习《醉花阴·李清照》,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对词的内容有初步理解。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李清照的生平及作品进行系统的讲解。
2.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3.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词中的意象,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词的意境。
八、教学内容1. 李清照的生平简介:介绍李清照的生活年代、个人经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设计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诗歌艺术,了解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女诗人李清照及其诗歌创作背景;2.通过分析诗歌内容,掌握相关词汇和语言点;3.锻炼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李清照《醉花阴》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介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女诗人李清照及其诗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兴趣。
2.阅读诗歌及分析•让学生短暂朗读全诗,了解其整体情感和基本意境;•针对诗歌的不同部分,分小组让学生进行分析,阐述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和微言大义;•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词句,探究其中的修辞手法。
3.词汇和语言点以诗歌中出现的高级词汇和语言点为例,展开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成长词汇量和语言运用能力。
4.诵读演绎让学生内化诗歌内容,理解其中的意思,并通过朗诵和演绎来表达出来。
5.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教学目标和教学要点,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电子课件2.小组讨论3.朗诵演绎4.教师讲解五、教学评估通过本节课所涉及的课堂问答、学生讨论、诵读演绎等活动,考察学生对于李清照《醉花阴》的理解和对相关词汇和语言点的认知;在平时作业中,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撰写感悟和解析,评估学生整体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六、教学后记本次教学活动在学生中获得了良好的反响,学生对于古诗文的兴趣和热爱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激发。
教学中采用的小组讨论和诵读演绎等互动性较强的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丰富他们的课堂体验。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部分学生旁听或未能积极参与课程活动的现象,下一步需要进一步加强个性化教学和知识点的拓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醉花阴》教学设计3篇
《醉花阴》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其人及其前期诗风2、梳理词意、理清思路,感受李清照清新精美的词作特色。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梳理词意、理清思路,把握词作内容及其情感难点:体会作者将抽象情思具体化时清新精美的艺术特色。
解决办法:本文字词内容不难,理解起来相对简单,但若不将这首词分不同角度去欣赏,很容易将词作的情思落入俗套。
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知识导入)中国的古典诗词情深意切、意蕴绵长,以“愁”为主题的诗词比比皆是。
崔灏如此说思乡之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秦观如此说寂寞之愁: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李煜如此说亡国之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苏轼如此说生死离别之愁: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今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笔下的相思之愁。
二、作者介绍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女词人。
其词清新精美,富有真情实感,故名噪一时,称“易安体”。
早期生活于政治稳定、经济发达的北宋,十八岁嫁给情投意合的赵明诚,婚后夫妇二人诗词唱和、共同整理金石文物,生活颇为舒心适意。
对于此时的李清照来说,闺房绣户是她的生活世界,美满婚姻是她的人生理想。
但随着赵明诚的出仕,夫妻暂离,生活中出现些许缺憾。
因此,李清照早年词作主要表现一个少女、少妇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趣,内容多写自然美景、闺阁生活以及夫妇之间的离别相思,词调清丽、明快。
后期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剧,生活剧变,境遇孤寂凄苦,因此,李清照后期词作多表现她晚年的凄凉身世和寂寞愁苦,词调凄凉、低沉。
三、诵读体会1、学生齐读,解决基本字音、断句问题2、老师(女)范读,情境引导,体会词人情感3、录音(男)范读,加强情感体会。
4、再次学生齐读,回味词作。
四、品析词作(一)说重阳问1:请在词作中找出,本词创作于哪一天?明确:重阳节(回归原文:佳节又重阳)问2: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说一说你对重阳节的了解。
《醉花阴》教案设计
《醉花阴》最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醉花阴》。
(2)理解《醉花阴》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3)分析李清照的生平背景与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分析,感受李清照词风的转变。
(2)运用文献资料,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事迹。
(3)运用讨论法,提高对《醉花阴》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醉花阴》。
(2)理解《醉花阴》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3)分析李清照的生平背景与创作风格。
2. 教学难点:(1)把握《醉花阴》中的意境和情感。
(2)李清照词风的转变及其原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李清照的生平背景。
(2)引出《醉花阴》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醉花阴》,感受诗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含义。
3. 课堂讲解:(1)讲解《醉花阴》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分析李清照的词风转变及其原因。
4. 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分享对《醉花阴》的理解和感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5.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的朗读、讨论和互动情况。
(2)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的正确性。
2. 课后作业:(1)能否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醉花阴》。
(2)对《醉花阴》的诗意和艺术特色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醉花阴》原文及注释。
2. 辅助资料:李清照的生平事迹资料、相关论文和评论。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资料和辅助教学。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醉花阴》原文及其注释的打印稿,李清照的生平事迹资料,相关论文和评论,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醉花阴》,了解作者李清照的背景资料。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李清照《醉花阴》教案2. 课程类型:文学作品鉴赏3.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4. 教学对象:高中语文学生5. 教学目标:a. 理解《醉花阴》的背景及李清照的创作风格b. 分析词中的意象、情感与艺术特色c.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a. 词的形式与特点b. 《醉花阴》中的意象群及其表达的情感c. 李清照的创作背景及其对词的影响2. 教学难点:a. 古代词人的生活背景与创作心理b. 深入解读《醉花阴》中的隐喻与象征c. 欣赏与批判古代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三、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醉花阴》全文及其注释、李清照的生平介绍、词选集等。
2.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3. 教学辅助工具:教案、分析图表、讨论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简短介绍李清照的生平背景,引出《醉花阴》的创作时期,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文本阅读与解析(45分钟)a. 学生自读《醉花阴》b. 教师引导分析词中的意象,如“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等,探讨这些意象如何传达作者的情感。
c. 小组讨论:词中的“断鸿声里,家国情仇”是如何通过意象和语言表达出来的?三、背景与创作风格探讨(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李清照的词风特点,对比其与其他词人的不同,讨论其历史地位。
第二课时四、深入分析与批判性思考(35分钟)a.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醉花阴》中的象征意义,如“醉花阴”象征什么?b.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化理解。
c.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探讨《醉花阴》中的意象与情感的关系,分享讨论成果。
五、总结与拓展(15分钟)a. 教师总结《醉花阴》的艺术特色和李清照的词风。
b.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醉花阴》的感悟。
c. 布置作业:选取一首李清照的其他词作,进行深入分析和鉴赏。
五、课后作业1. 阅读李清照的其他词作,分析其创作风格。
醉花阴李清照的教案
《醉花阴·李清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醉花阴·李清照》。
(2)理解诗歌的背景,掌握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背景及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诗歌主题思想的分析。
3. 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关键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作者简介、相关图片等。
2. 学生预习《醉花阴·李清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欣赏李清照的画像,简介作者生平和创作风格。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李清照其他诗词,复习旧知识。
2. 诗歌学习(1)学生齐读诗歌,感受韵律美。
(2)教师讲解诗歌背景,分析主题思想。
(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艺术特色的见解。
3. 诗歌鉴赏(1)分析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如“薄雾浓云”、“瑞脑销金兽”等。
(2)品味诗歌意境,理解作者情感。
4. 应用拓展(1)学生进行诗歌填空练习,巩固知识点。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李清照诗词,并简要分析其艺术特色。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6. 布置作业(1)熟读并背诵《醉花阴·李清照》。
(2)写一篇关于李清照诗词的赏析文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诗歌填空练习和赏析文章,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背诵评价:检查学生是否能熟练背诵《醉花阴·李清照》,评价学生的记忆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找出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醉花阴》李清照教案
《醉花阴》李清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醉花阴》这首诗;(2)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 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的分析;3. 诗歌的审美价值和人文内涵的探讨。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隐喻、象征等手法的理解;2. 诗歌情感的把握和体验;3.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醉花阴》全文、诗歌解析等;2. 学生准备《醉花阴》原文和注释版本;3.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学生齐读《醉花阴》原文。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诗句含义;(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生僻字词;(3)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诗歌中的疑惑。
3.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诗歌的艺术特色;(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体验诗歌的美感;(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讨论诗歌对生活的启示;(3)教师总结,强调诗歌的情感价值和审美价值。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重点和难点;(2)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巩固所学知识;6. 课后作业(1)背诵《醉花阴》;(3)选择一首李清照的其他诗作进行自主学习,下节课分享。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分析《醉花阴》的词牌特点和艺术特色;(3)品味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词句;(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词人李清照的才情与品格;(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1. 词牌特点和艺术特色;2. 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词牌特点和艺术特色的把握;2. 深入解读词句,品味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词句、注释、背景资料等;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对李清照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词句,体会词的意境;(2)学生通过注释和背景资料,理解词的内涵。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词牌特点和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词人李清照的才情与品格;(2)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词牌特点和艺术特色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1)背诵《醉花阴》;(2)写一篇关于李清照或《醉花阴》的短文。
六、教学拓展1. 对比李清照的其他作品,如《如梦令》、《声声慢》等,分析其词风的演变和艺术特点。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代诗词作品,讨论其意境和情感的表达。
七、课堂互动1. 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抢答与李清照和《醉花阴》相关的问题,增强课堂趣味性。
2.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绎《醉花阴》的场景,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八、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醉花阴》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体会其”愁”情。
解读词的意象,感受词的意境美,把握景与情的关系。
二、重难点解读词的意象,把握词的意境。
理解作品中”愁”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了水星上面的15座环形山,用15个世界名人的名字来命名他们,李清照就是其中一座环形山的名字。
这应该是外太空唯一一个用中国古代女性命名的名字。
作为一个封建时代女性,这是一种何等的荣耀啊!那她凭什么获得如此名誉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词人的世界,感受她的非凡才气。
2、在济南趵突泉公园内漱玉泉北侧、柳絮泉东,有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婉约派词人的卓越代表李清照的纪念堂。
因她有《漱玉集》在世,后人便依此确定她的故居就在漱玉泉畔。
纪念堂大门上挂着郭沫若写的”李清照纪念堂”匾额。
两侧有郭沫若题写的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3、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南宋词人,济南章丘人,婉约派代表词人。
有《易安居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她是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其词被誉为”婉约正宗”。
被当代散文大家梁衡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以沧桑的生命之躯连接了北宋和南宋。
她是一个勇敢率真的女人;一个特立独行的女人;一个才华横溢的女人。
易安之词,承载了太多太多的爱恨情愁!国愁、家愁、情愁。
真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4、世人评说:藕神:李清照曾被尊为藕花之神。
正宗第一:正宗易安第一,旁宗幼安第一(明人徐士俊)婉约宗主: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清人王士禛zhēn)博家之祖:李清照精于棋类、打马等各类智力游戏。
曾发表《打马图经》等作品。
古今才妇第一:称古今才妇第一,不虚也。
(明人陈宏绪)闺秀词惟清照最优。
(明人周济)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
(清人沈谦)李清照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在意境一方面,在风格一方面,都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民国郑振铎《中国文学史》)李清照是乐府词坛最有力的健将,乐府词的发展,至她始达于最高的造诣与成功。
(民国胡云翼《中国词史略》)词家三李:李白、李煜、李清照。
宋代四大女词家:李清照、朱淑真、张玉娘、吴淑姬。
济南二安: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辛弃疾字幼安,皆济南人。
5、知人论世,走进李清照: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婉约派代表词人,其词被誉为婉约正宗,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亲王氏也是擅长诗文。
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
从小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比当时的女孩子有着更为宽松自由的环境。
十八岁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
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公元1127年,金人的铁锤砸烂了京都汴京的琼楼玉宛,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
高宗赵构仓皇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
李清照夫妻二人也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辗转南渡到建康(今南京市)。
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被金兵洗劫一空。
公元1129年8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
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孤身一人的李清照同南渡的难民一样,到处流亡。
还曾被人诬陷通敌,险些入狱。
再后来,李清照随身携带的凝聚了他们夫妻两人毕生心血的十余车金石古玩书画,也在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丧失殆尽。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6、温故知新,说说我们学过的李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藉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7、南渡前:内容——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内容——怀旧悼亡词风——凄婉哀怨8、通过对比,体会南渡前后李词的不同风格9、静听歌曲――《醉花阴》,体悟情感10、写作背景李清照出生在名门望族,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眼界开阔,气质高贵。
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使她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
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外美如花,内秀如竹。
幸运的是,在青春年华就遇见了知心爱人——赵明诚。
赵明诚博学多才,是一位翩翩佳公子,两人情投意合,都喜好金石学,结婚后,举案齐眉,感情甚笃。
夫妻俩收集了大量极有价值的金石书画,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在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
这首《醉花阴•重阳》就是他们美好爱情的见证: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当时赵明诚在外地做官,夫妻分居,李清照一人在家独守空房,适遇阴历九月九重阳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李清照思夫心切,写下了这首《醉花阴•重阳》,以表相思之情。
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秋风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
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非常的感动,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
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清照的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明诚自叹不如。
这个故事流传极广,可想他们夫妻二人是怎样在相互爱慕中享受着琴瑟相和的甜蜜。
李清照用一曲绝唱《醉花阴》来倾诉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整首词借助于景物和生活中的片段,大胆表达了女词人的闺愁,清新典雅,含蓄幽美。
11、详讲:一曲绝唱诉相思---李清照《醉花阴》《醉花阴》是一种词牌名,又名”九日”,双调小令,仄韵格,五十二字。
上下阕各五句。
通常以《漱玉词》为准。
《醉花阴》,曾用名《漱玉词》,现两者通用。
词牌格律对照例词:《醉花阴》【宋】李清照中仄中平平仄仄(韵),薄雾浓云愁永昼,中仄平平仄(韵)。
瑞脑消金兽。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东篱把酒黄昏后,仄仄平平仄(韵)。
有暗香盈袖。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2、初读感悟:朗读,整体感知。
整体把握,运用想象,勾勒出你脑中的画面。
(自由发言)13、译文:(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即龙脑。
一种香料,俗称冰片。
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把铜香炉说成是”金兽”,这反映了李清照词的富贵大气)“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词的一开篇就清楚地点出一个”愁”字。
天空中薄雾浓云,越压越低,从早到晚,愁绪绵绵,该如何打发这长长的白昼呢?词人在”昼”前冠一”永”字,显现出主观感受。
重阳时节本应是秋高气爽,长天白云,可是词人所处的这个重阳节,却从早到晚都天气阴沉,笼罩着蒙蒙的雾气、浓浓的阴霾;本来,”每逢佳节倍思亲”,可是丈夫又远在他乡,值此沉闷的天气,不由得使人心情郁闷、愁肠百结,不知什么时候天气能好起来,心情何时能好转起来。
外面天气不佳,就留在室内吧!可是室内的空气却又让人感到空虚寂寞难捱,”瑞脑销金兽”写的就是这种境界。
待在室内,能做什么呢?无心境吟诗作赋,甚至连个说话的人儿也没有,只好独自兀坐,空对着香炉里瑞脑香发出的袅袅轻烟出神,不知不觉,瑞脑香烧完了,也无心去续。
这里,词人巧妙地借天气的阴沉来衬托人物心情的忧郁,用香炉中瑞脑香的燃烧来刻画人物心绪的无聊,把外部环境与内心情感巧妙地融和在一起,使人仿佛置身于其中,领略着独守空闺的妻子思念远方丈夫的深切而炽烈的情感。
这里以景衬情,用语自然、和谐,而情感的抒发则真切、含蓄、凝重。
这两句的意思是: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
那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愁思为何总缕缕不绝呢?可见,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情,构成一种凄清惨淡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
(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玉枕:瓷枕,瓷白如玉,故美名之。
纱厨:即碧纱厨,以木架罩以绿色轻纱,内可置榻,用以避蚊。
凉:既是身体感受,也是内心寒冷。
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
”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
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说明分离已不是一两次,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
句中的”又”字饱含深沉的情感。
它暗含着昔盛今衰、今非昔比之叹。
比较出名的南唐后主李煜词《虞美人》中有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即是表达了这样一种情景。
这一句表明,先前的重阳节,夫妻团聚,携手登高赏菊饮酒赋诗,两情依依。
今又重阳,恩爱夫妻却天各一方,两相侯望,怎么不叫人感伤?”佳节又重阳”,此句从王维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化来,毫无斧凿之痕。
前两句描画白昼思亲,以至百无聊赖,悄然而卧,不能成眠,时至夜半。
那种无法排遣的寂寞孤独,层层深入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词的上片以”愁”字起,用”凉”字结,抒写出白日的愁闷与夜晚的孤寂。
整整一天,词人都沉浸在对丈夫的思念中。
”半夜凉初透”一句,尖新在一”透”字。
它分明暗示了词人的辗转反侧,难以成眠的形态。
”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
同时,从这里可以看出词人的那种高雅生活情趣。
生活虽然落寞,但情调还是少不了的。
(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东篱:种有菊花的田圃。
把酒:端着酒杯喝酒。
暗香:幽香,指菊花的幽香。
盈袖:因饮酒时衣袖挥动,带来的香气充盈衣袖。
下片则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若。
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
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
宋时,此风不衰。
所以重阳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
然而她,却不禁触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方的亲人,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
“东篱”,语出陶渊明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黄昏”是有凄迷朦胧之美的视觉意象。
“暗香”,是清新宜人的嗅觉意象,林逋(公元967~1024)有句名句“暗香浮动月黄昏”便有此种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