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1课

合集下载

(2024)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开学第一课科学家这样做 精品课件PPT

(2024)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开学第一课科学家这样做 精品课件PPT

科学家这样做
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 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 蒿素,该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 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 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科学家这样做
诺贝尔奖是指根据诺贝尔1895年的遗嘱而设 立的五个奖项,包括:物理学奖、化学奖、和 平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和文学奖,旨在表彰在 物理学、化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以及文学 上“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士;以及瑞典 中央银行1968年设立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用于 表彰在经济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专注科研 迎战疟疾
1969年,以屠呦呦为组长的抗疟药研究攻关小组接 受国家任务,开始了为期3年研究工作。收集2000多种 方药、筛选300余种中药提取物,经历了190多次的失败 后,最终找到用乙醚提取青蒿素的方法,对疟原虫抑制 率高达100%。临床阶段,她又以身试药,只为确保青蒿 素的安全可靠。
专注科研 迎战疟疾
科学家这样做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为莫言。 是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2011年,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2016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201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8年,改革先锋称号 2019年,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与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图
求学之路 教育启蒙
从小酷爱阅读,喜好钻研,5岁入园求学,因中 草药治病引发兴趣,这些说明:人有学习的天性,从 懵懂儿童开始,学习就伴随着我们,学习不仅仅局限 在学校,所听所触,体验感悟,都是学习,我们要有 积极学习的态度,从一切经历中学习。
劫后重生 逆袭北大
高三班主任曾对她说:“不要只贪念生活的宁静, 应该有面对暴风雨的勇气。”此后,她更加专注学习。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植物第1课:我们知道的植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研究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教学准备: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1.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教师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页的大图或提供一段有关植物的视频,向学生提问:“图中哪些是植物?”学生会说树、草等。

紧接着让学生“说说你知道的植物”。

教师要注意组织和引导学生描述他们知道的植物是什么样的。

例如,“这棵植物会不会开花?叶子是什么样子的?生长在哪里?”等。

在学生说完后,教师还可以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植物,让学生描述一下它的样子,以使学生认识更多的植物。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记录全班学生的看法,将信息汇总并保存下来,形成班级记录表,张贴在班级中,并在后续的研究活动中,不断丰富记录内容,补充学生对植物的认识。

2.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教师出示教科书第2页的图片,让学生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重点让学生辨识植物,同时发现陆地上有植物,水中也有植物。

当学生表达出“长叶子的是植物;开粉色、红色花的是植物;池塘边长在石头缝里的也是植物”时,教师应予以鼓励。

如果学生描述不清,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大图上指认。

对于水中的植物,学生容易忽视,教师要注意提醒。

教师也可以问:“图上有多少种植物?”考考学生的眼力,同时促使学生对植物的寻找更加全面。

最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交流“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以利于学生形成“植物”的概念,如“都有叶子,都是绿的,会开花,会长大”等。

这个问题的交流结果教师也需要及时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

在图中有一只蝴蝶,教师可以提问:“蝴蝶是植物吗?”学生肯定会说“不是”,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来说说判断的理由。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认识物体第一课《认识物体》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方式,认识常见的物体,了解物体的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思考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物体,了解物体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方式,发现物体的不同特征。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物体?谁能举例说说?生1:我见过书本。

生2:我见过球。

生3:我见过桌子。

师:很好,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些物体。

2.活动一:观察物体生1:我发现这个球是圆的。

生2:我发现这本书是硬的。

生3:我发现这个杯子是透明的。

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物体的不同特征。

现在,请同学们来说说你们发现的物体特征。

生1:物体有不同的形状。

生2:物体有不同的硬度。

生3:物体有不同的颜色。

4.讲解物体基本特征(1)形状:物体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如圆形、方形、长方形等。

(2)大小:物体有大有小,我们可以用“大”、“小”来表示。

(3)颜色:物体有不同的颜色,如红色、蓝色、绿色等。

(4)质地:物体有软的、硬的、粗糙的、光滑的等不同的质地。

5.活动二:分类物体师:现在,请同学们将这些物体按照特征分类,看看谁能最快完成。

生1:我将球、苹果、橙子归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圆形的。

生2:我将书本、铅笔、尺子归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长方形的。

生3:我将杯子、碗、盘子归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硬的。

师:很好,你们都完成了分类任务。

这说明你们已经掌握了物体的基本特征。

6.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物体,了解了物体的基本特征。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有趣的物体。

四、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体,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明天课堂上分享。

2.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物体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体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的变化。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第一单元:自然界的奥秘第1课:天空和大地第2课:水和空气第二单元:植物的世界第3课:各种各样的植物第4课:植物的生长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现象,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植物知识和科学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懂得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和观察方法。

2. 教学重点:认识自然界的基本现象,培养科学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放大镜、地球仪、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图片、标本等展示自然界的美丽景象,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 例题讲解以第3课“各种各样的植物”为例,讲解植物分类和特点。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进行分类和描述。

4. 详细教学过程(1)第1课:天空和大地引导学生观察天空和大地,了解天气、季节变化等自然现象。

举例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学生了解昼夜更替和四季变化。

(2)第2课:水和空气介绍水和空气对生物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保护水资源和空气质量的意义。

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和空气的存在。

(3)第3课:各种各样的植物讲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特点。

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认识各种植物,学会分类。

(4)第4课:植物的生长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讲解种子、发芽、生长等环节。

带领学生进行种植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六、板书设计1. 天空和大地昼夜更替、四季变化2. 水和空气水的三态、空气的重要性3. 各种各样的植物植物分类、特点4. 植物的生长种子、发芽、生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绘制植物画并描述其特点。

2. 答案示例:植物名称:小草描述:小草是一种绿色植物,有细细的茎和叶子,生长在土地上。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完整ppt课件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完整ppt课件

实验操作规范
实验器材使用
教授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清晰
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过程规范、安全。
实验记录完整
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过程、观察到的现象及数据。
数据记录和分析技巧
数据记录准确
教授学生如何准确记录实验数据,避免主观臆断和误差。
数据分析方法
指导学生运用图表、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 花结果等,通过图片展示 生长阶段。
植物繁殖方式
介绍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两种方式,举例说明。
动物习性及分类
动物习性
食性、栖息环境、繁殖方式等, 比较不同动物的习性特点。
动物分类
简要介绍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等 不同动物类群的特点和代表物种。
动物保护意识
强调保护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的重 要性,呼吁学生们树立保护意识。
动物迁徙
一些动物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进行迁徙,以适应气候和食物供应的 变化。
天气现象
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天气现象,如春季多风、夏季多雨、秋季凉爽 、冬季寒冷。
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
观察天空
注意天空的颜色、云层 的形状和高度等变化。
测量气温
使用温度计测量室内外 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记录降水
注意降水的类型(雨、 雪等)、强度和持续时
天气与气候
通过学习天气和气候的相关知识,了 解天气和气候的变化规律和对人类生 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应 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动物的特征与习性
通过观察不同动物的特征和习性,了 解动物的分类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 的分类思维和探究能力。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 质,包括物质的形态、颜色、气味等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实 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课《认识物体》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常见的物体,了解物体的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物体,了解物体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各种常见物体(如:球、方块、圆柱、三角形等)。

2.学具:每组学生一套相同的小物体。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各种常见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吗?2.认识物体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3.比较物体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套小物体。

学生在小组内观察、比较物体,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4.分类物体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学生分组进行分类,教师巡回指导。

5.拓展活动教师展示一些不常见的物体,引导学生猜测它们的特点。

学生自由发挥,用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画一画:选择一个你喜欢的物体,画出它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2.家长签字:请家长查阅作业,签字确认。

第二课《观察植物》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比较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观察、描述、比较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各种常见植物(如:花草、树木等)。

2.学具:每组学生一套植物观察工具(如:放大镜、笔记本等)。

1.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各种常见植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植物有什么特点吗?2.认识植物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3.观察植物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套植物观察工具。

学生在小组内观察植物,记录观察结果。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大自然的奥秘第1课:认识大自然第2课:天气的变化第3课:植物的生长2.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4课:水的三态第5课:有用的工具第6课:声音的传播3.第三单元:探索与实践第7课:磁铁的性质第8课:摩擦力第9课:光的传播三、教学过程(一)第一单元:大自然的奥秘第1课:认识大自然1.导入:展示大自然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2.新课内容:介绍大自然的组成,包括动物、植物、山水等。

3.活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大自然知识。

第2课:天气的变化1.导入:展示不同天气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天气的变化。

2.新课内容:介绍天气的几种基本类型,如晴、阴、雨、雪等。

3.活动环节:让学生模拟天气预报,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第3课:植物的生长1.导入: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2.新课内容:介绍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如阳光、水分、土壤等。

3.活动环节:让学生动手种植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二)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4课:水的三态1.导入:展示水的三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水的不同形态。

2.新课内容:介绍水的三态变化,如冰、水、水蒸气等。

3.活动环节:进行水的三态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不同形态。

第5课:有用的工具1.导入:展示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引导学生思考工具的用途。

2.新课内容:介绍几种常用工具的原理和用途。

3.活动环节: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工具,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6课:声音的传播1.导入:展示声音传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新课内容:介绍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

3.活动环节:进行声音传播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传播过程。

(三)第三单元:探索与实践第7课:磁铁的性质1.导入:展示磁铁,引导学生观察磁铁的性质。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1.1《我们知道的植物》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1.1《我们知道的植物》教学设计

知道的植物。(板书课题) 3.出示公园的图片,提问:这个公园里哪些
是植物?这些植物的样子都相同吗? 讲述:是的,这些植物的样子是各种各样
的。有的高有的矮;有的有坚硬的树干,有的没 有树干,有的开花了,有的没开花。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学生在很多地方、有 很多方式了解过植物,如图书、家庭种植或对周 围环境中,为此,本课将“植物”一词认为是学 生已经知道的概念,并在“家里有哪些植物”

惯。
作为单元的起始课,让学生领略科学的魅 八、
力,产生对植物和大自然的学习兴趣是本课的重 课堂
要任务。本课内容有四个部分,聚焦版块借助自 反思
然景观公园图,引 发学生思考周围有哪些植
物,是什么样的,让学生走进周围的植物世界,
同时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关于植物的前概念。探索
版块先让学生说一说知道的植物,学生在感受植
教学 植物长的是不一样的。
目标 科学思维:通过回忆、交流、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与比较一些植
物,认识到植物是各种各样的。
探究实践:种植至少一种植物并记录植物的变化,感受植物的生
长变化过程,体验动手实践的乐趣与种养植物的不易。
态度责任:通过观察与种植植物的活动,激发研究植物的兴趣,
培养爱护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发现
2.课件出示图片。讲述:今天老师也给大家
(预 带来了几种植物的图片,我们一起来认一认。
设30 (向日葵、玉米、菊花、柳树、竹子、芦苇)

3.课件出示图片。讲述:其实,在我们的校
钟) 园中也有很多的植物,大家看(课件呈现),请
仔细观察这张校园图片,找一找哪些是植物,并
用铅笔把植物圈出来。挑战大家的眼力,谁观察
钟) 里。比如番薯,我们可以把它种到土里,也可以

2023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3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义务教育教材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师:—第一学期教学进度安排周次起讫日期单元教学内容18.31-9.11始业教育(科学第一课)29.4-9.8一1我们懂得旳植物39.11-9.15一2观测一棵植物49.18-9.22机动59.25-9.30一3观测叶6国庆节机动710.9-10.13一4这是谁旳叶810.16-10.20一5植物是“活”旳吗910.23-10.27一6校园里旳植物1010.30-11.3机动1111.6-11.10二1在观测中比较1211.13-11.17二2起点和终点1311.20-11.24二3用手来测量1411.27-12.1二4用不一样旳物体来测量1512.4-12.8二5用相似旳物体来测量1612.11-12.15二6做一种测量纸带1712.18-12.22二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1812.25-12.29机动19 1.2-1.5总结评价教学计划全册教材分析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构成。

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毕教学。

此外每个单元最终均有“科学阅读”内容。

(1)“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旳第一种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旳大门,掀开科学学习旳第一页,对学生此后旳学习产生重要旳影响。

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旳起点,是由于植物是孩子们旳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旳好奇心。

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种生命体来思索,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测,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旳到达旳基础和需要。

秋天是果实成熟旳季节,丰收旳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旳一面。

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种个生命体旳特点,是这个单元旳重要导向。

(2)“比较与测量”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旳基础,也是科学研究旳重要技能。

当科学家观测和试验时,他们离不开比较和测量。

通过使用数字和原则旳测量单位,他们可以确定和描述物体诸如长度、体积、重量和温度等属性。

2024年小学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小学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小学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一课认识物体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了解物体的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2.教学难点: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三、教学准备1.教具:各种形状、颜色、大小的物体。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自己喜欢的小物件。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各种形状、颜色、大小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2.新课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个物体,要求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回指导,给予评价和鼓励。

各小组汇报观察结果,全班交流。

3.实践活动教师出示一个神秘盒子,要求学生猜测里面有什么物体。

学生轮流上台触摸盒子里的物体,并描述其特征。

其他学生根据描述猜测物体,猜中的学生可以获得该物体。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描述经验,互相学习。

教师布置作业: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物体,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第二课认识植物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多样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对植物进行分类。

三、教学准备1.教具:各种植物的图片和实物。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张自己喜欢的植物图片。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各种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植物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新课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套植物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并分类。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回指导,给予评价和鼓励。

各小组汇报分类结果,全班交流。

3.实践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或公园观察植物,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环境。

学生用相机或手机拍摄喜欢的植物,并与同学分享。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类经验,互相学习。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1课我们知道的植物教学设计A 向日葵B 生菜C 高粱三、简答题介绍一种植物。

2.C3.A而吃肉是动物的特点3.高粱和玉米在没有结果实时不易分辨,但图中玉米棒很大,很容易辨别课堂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种类的植物,今天我们也简单地认识了一些植物,希望同学们在课下能去种植一头大蒜并观察记录它的生长变化,下节课把你的植物拿到班级来,向我们介绍他的生长情况。

板书我们知道的植物茎根叶观察一棵植物教学设计课题观察一棵植物单元第一单元学科科学年级一上学习目标(一)科学知识:认识一棵植物有根、茎、叶等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学习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来观察植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真观察仔细记录,培养热爱植物的情感。

重点通过触觉、视觉等感官感受植物的结构。

难点仔细观察植物的各个部分。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秋天到了,美羊羊、喜羊羊要到外面去游玩了,让我们一起跟随他们的脚步去看看有哪些景色吧!学生观看枫树、竹子、牵牛花等图片通过以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导入新课,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授新课喜羊羊和美羊羊也和大家一样,叫出了这些植物的名字,但是美羊羊发现了一种他们没见过的植物,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在大自然中你见过这种植物吗?在哪里见过?AW一观察植物的方法为了能够更加仔细的观这棵植物,我们可以怎样做呢?1.我们可以走进了去观察,可以用手来摸,还可以学生观察菊花的图片并交流自己在哪里见过讨论交流观察方法方式完成了对植物的细致观察,并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马蹄莲花,同学们真棒,老师一定要送给我们班同学一大束美丽的马蹄莲花!板书观察一棵植物花观察方法茎近距离看叶闻一闻根摸一摸观察叶教学设计课题观察叶单元第一单元学科科学年级一上学习目标(一)科学知识:认识叶子的特点,学会分辨叶子种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真实的叶子和图片来认识叶子的特点。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主题一:我们的身体第1课:认识自己的身体第2课:身体的信号第3课:保护身体2. 主题二:身边的物体第4课:认识物体第5课:物体的分类第6课:物体的变化3. 主题三:植物的世界第7课:认识植物第8课:植物的叶子第9课:植物的生长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认识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

2. 培养学生对物体的观察、分类和描述能力,了解物体的一些基本性质。

3. 让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及保护方法物体的分类和性质植物的生长过程2. 教学重点:认识身体各部位,学会保护身体学会观察、分类和描述物体认识常见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身体部位挂图物体模型或实物植物标本或实物2. 学具:身体部位贴纸物体分类卡片植物观察记录表五、教学过程1. 主题一:我们的身体(1)第1课:认识自己的身体a.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进行“找朋友”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部位。

b. 例题讲解:展示身体部位挂图,引导学生认识身体各部位。

c.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纸上画出自己的身体,并标出各部位名称。

a.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身体不适的经历,引出身体信号的概念。

b. 例题讲解:讲解身体各部位发出的信号,如头痛、肚子痛等。

c.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身体各部位的信号,并学会判断是否需要寻求帮助。

(3)第3课:保护身体a.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小朋友因不注意身体保护而受伤的故事,引出保护身体的重要性。

b.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保护身体,如注意卫生、避免受伤等。

c. 随堂练习:让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如何保护身体。

2. 主题二:身边的物体(1)第4课:认识物体a.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各种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b. 例题讲解:讲解物体的基本性质,如颜色、形状、质地等。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第一单元:自然界的奥秘第1课:天空、大地和水的秘密第2课:大自然的颜色和形状第二单元:植物的世界第3课:各种各样的植物第4课:植物的生长2. 人与自然第三单元:我们生活的环境第5课:我们的家园第6课:生活中的科学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奥秘,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提高他们对植物、环境等方面的认识。

3.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能力。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教学重点:认识自然界的奥秘,了解植物的生长。

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科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实物、模型等展示自然界奥秘的物品。

植物样本、种植工具等展示植物生长的物品。

2. 学具:彩色笔、画纸等绘画工具。

记录本、照相机等记录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图片、实物、模型等展示自然界奥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描述,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5. 互动环节: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成果,相互交流、学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自然界奥秘与植物生长2. 内容:天空、大地和水的秘密大自然的颜色和形状各种各样的植物植物的生长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了解我们的家园,发现生活中的科学。

2. 答案:学生根据观察、记录完成作业,教师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深入了解自然界。

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1.2《观察一棵植物》第一课时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1.2《观察一棵植物》第一课时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1.2《观察一棵植物》第一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一棵植物》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一棵植物,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先让学生观察常见的植物,再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基本特征,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植物的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课程,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较强,但抽象思维能力尚在发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

同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植物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常见植物的外部特征,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需求。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途径,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植物的外部特征,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需求。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需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

3.交流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科学的乐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各种植物的图片或实物,用于引导学生观察。

2.教学工具:准备白板、粉笔等教学用具,用于板书和展示。

3.教学环境:确保教学场所光线充足,便于学生观察植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植物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植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植物需要什么才能生长吗?”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1.5植物的变化.(教案)-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1.5植物的变化.(教案)-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植物的变化》教学设计(第1课时)课程道德与法治类型新授课一、教材分析:《植物的变化》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中的一个重要单元,第一课时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观察并理解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基本变化。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认识到植物是生命的体现,它们在生长过程中会经历一系列显著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并描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基本变化,如发芽、长叶、开花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记录、讨论等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并学会用简单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关爱之情,树立观察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基本变化。

难点: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细节变化,并坚持长期观察记录。

四、教学准备:1.各类植物生长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实物展示:一些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样本(如豆芽、幼苗、开花植物等)。

3.观察记录表,供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4.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植物生长变化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看到了什么?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感受,引出本课主题——《植物的变化》。

教师:同学们,请大家看大屏幕。

这里有一些非常有趣的图片和视频,它们展示了植物从种子到成熟的全过程。

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都经历了哪些变化呢?学生A:我看到了!一开始是小小的种子,然后它发芽了,长出了嫩绿的小叶子,接着叶子越来越多,还长高了许多,最后开出了美丽的花朵!教师:很好,A同学观察得非常仔细。

那么其他同学呢?你们还有什么其他的发现或者感受吗?学生B:我觉得植物的生长过程真的很神奇,它们好像在不断地努力和变化,才能长成我们看到的样子。

2024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

2024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

01培养科学素养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

02掌握基础知识学习基本的科学知识,包括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物质科学等领域的基础概念和原理。

03提升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科学课程目标与意义03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命体的构造、生长和繁殖等。

生命科学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包括地球的形状、运动和地球上的自然资源等;初步认识宇宙,了解太阳系和星座等基本概念。

地球与宇宙科学学习物质的基本性质,包括物体的形态、颜色、重量、硬度等;了解物质的变化,如溶解、凝固等现象。

物质科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内容简介通过观察生物、地球和宇宙、物质等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观察法通过实验探究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实验法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讨论法通过阅读科学书籍、科普文章等,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法学习方法与建议指宇宙间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总和,即整个物质世界。

自然界定义自然界特征自然界组成要素包括客观性、运动性、联系性和系统性等。

包括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等。

030201自然界基本概念及特征指不依赖于意识而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定义按状态可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按组成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等。

物质分类包括物理属性和化学属性,如颜色、硬度、气味、可燃性等。

物质属性物质世界基本概念及分类自然界与物质世界关系探讨自然界与物质世界联系01自然界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物质世界是自然界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自然界与物质世界区别02自然界强调生物与非生物的总和,而物质世界则更侧重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自然界与物质世界相互作用03自然界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通过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复杂的生态系统。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在观察中比较》(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在观察中比较》(教案)

教科版本科学一年级第七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在观察中比较单元第二单元学科科学年级一上学习目标(一)科学知识:认识比较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改变观察和比较的方法,明白他们对结果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观察和比较的作用,培养学生利用他们进行认识活动的兴趣。

重点认识比较的含义。

难点感受观察和比较的作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1.播放侏罗纪公园的情境视频,说一说你看到了什吗?2.老师把这几位恐龙朋友请到了教室(出示恐龙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个“朋友”他们有哪些特点?学生观看视频并表达所看到的内容观察特点,并表达通过播放动态的视频,为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通过一起展示不同的恐龙,能够引导学生潜意识的对他们的外貌进行对比,从而引出课题。

第二只恐龙:个头最大,脖子最长第一只恐龙:尾巴最长第三只恐龙:个头最小讲授新课这只大,那只小,这个长,那个短……为什么会有大小和长短之分呢?之所以有大小、长短之分,用到的是一种方法——“比较”,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在观察中比较》比较:对比几种同类事物的异同、高下。

一、观察比较1.要想比较这些恐龙,我们又见不到它们,怎么办呢?2.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恐龙模型,明确观察任务:比一比四只恐龙模型的大小,并排序。

要求:小组合作仔细观察多种方法记录结果3.汇报比较的方法。

回答问题按要求小组合作完成任务通过学生的语言自然地引出比较的课题通过小组合作既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又能让学生找出比较的特点比较高矮比较长短比较胖瘦注意:因为恐龙的体型是不规则的。

所以,比较胖瘦的时候,要选择共同的标准,比如都比较腹部的胖瘦,或者都比较胸围等等……汇报完,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二、研讨方法1.我们是怎样比较的?比较的结果是什么?根据小组研究,汇报观察方法补充汇报结果通过汇报自己的观察记录,既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检查学生的观察结果在学生补充其他小组的资料时,既能丰富结论,又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听其他小组的汇报恐龙模型排排站从高到矮 1 2 3 4身体从长到短 1 2 3 4从胖到瘦 2 4 3 1头从大到小 2 4 3 12.观察比较的结果,你有什么新发现?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
《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设计
设计者:萧山区夹灶小学罗海军
一、教材及学生分析:
这是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节课,本课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将从观察恐龙开始,比一比恐龙模型的大小,我们也许发现学生对恐龙模型的大小仅仅是“一看”便有了定论,这个定论的潜在依据可能是比较恐龙的胖瘦,也可能是比较恐龙的长短,也可能是比较恐龙的高矮。

对学生具有挑战的是,通过活动他们会意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比较方法,比较方法的不同结果可能也有所不同。

另外他们还会学习排序的方法来描述比较的结果,在活动的最后,需要展示所有组的比较结果,是学生养成关注他人信息的习惯,同时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结果描述恐龙的大小。

如果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会有意识的把恐龙对齐后比长短或把他们放在同一桌面上比高矮,这是“公平比较”的行为表现,也说明学生已经意识到,只有公平的比较才能得出有说服力的结果。

在研讨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比较过程,引出公平比较的话题。

比较需要公平和准确的话题也将贯穿整个单元的始终。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通过观察、比较、排序,发现恐龙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运用不同比较(标准不同)观察方法,发现物体的不同特征。

可能有不同的结果。

科学探究:
1.鼓励学生能从多种角度(长短、高矮、胖瘦等)观察和比较物体。

2.在恐龙模型排队伍的活动中,学会序号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记录观察到的比较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利用照片恐龙模型的大小比较培养学生具有对探索过程与方法进行反思的意识。

科学态度:
在交流恐龙模型排列顺序的时候首先愿意倾听他人意见,再乐于描述自己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观察和比较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苹果、草莓、木棒2个(长短各一)、笑脸卡通片、课件、汇报图片若干、大小恐龙模型4组(每组四只,长短、高矮等不同)
学生准备:大小恐龙模型12组(每组四只,长短、高矮等不同)、记录单
四、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比大小、比整体。


教师出示一个苹果和一个草莓。

谈话:认识这2个水果吗?哪个水果大?
预设苹果大,因为苹果比较圆(或则胖)
请2位同学上台合作(一高一矮,一位站在凳子上,一位平地站着)
谈话:同学们这2位同学哪个大?
预设XX同学比较大,因为他比较高。

(句式:谁比谁大?一定要有比较对象)
谈话:我们比的是整个人,不是单个部分。

教师出示2个木棒(一长一短)
谈话:哪个木棒比较大?为什么?
预设:长的这个比较大?因为它长。

设计目的:引出比较公平对比,而且比较要完整。

孩子们心中的大是一个泛泛的概念,可能是长、高、胖的多种混合标准。

剖析孩子的前概念。

学生在比较恐龙模型的时候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单纯的从脖子比较,有的单纯的从尾巴比较,在课前谈话出示这个环节,就是为了避免出现类似比较现象。

一、创设情境(3分钟)
1.出示课件,播放视频。

谈话:小朋友们,这是哪里?你们看到了什么?
预设恐龙
2.出示课件(恐龙宝宝要去上学了)
谈话:恐龙王国要开学了,你看都走来了哪些恐龙呢?他们打算排队去学校里,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帮他们排排队伍吗?
设计目的:用情景故事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同时将问题直接聚焦在谁大谁小,并引导用排序的方法记录。

二、初步对比(图片)、质疑方法(5分钟)
1.出示课件四只恐龙的照片
谈话:孩子们,观察图片中恐龙模型大小,你们觉得四只里哪一号恐龙最大?你怎么想的?
预设:1号恐龙最大。

设计目的:这个环节要鼓励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可能有很多想法,只要比较四只恐龙的都可以。

教师要鼓励为主。

2.教师出示1号恐龙模型,你们是说它吗?
3.教师出示2号恐龙模型,
谈话:我们也请出2号恐龙模型来,和刚才你们认为的1号恐龙模型比一比,谁比谁大?好不好?追问:现在比一比,谁比谁大?你是怎么知道?
生:2号恐龙大。

设计目的:
质疑学生从而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对比过程。

从而意识到从过“看”图对比恐龙大小是不科学的,因为近大远小。

强调公平对比。

必须统一标准
三、再次对比(模型)、强化标准(15分钟)
1.教师拿出3号4号恐龙模型。

谈话:现在我们把这队的四只恐龙模型都请出来,你们觉得他们从大到小排队去上学,你觉得要怎么排。

并追问:你们为什么这么排?
谈话:请你选择一个标准进行排序,哪位小朋友上讲台试着排一排。

设计目的:
让孩子们说想法,肯定想法,并引导孩子们统一标准去排序。

并鼓励,有没有其他排法?请一个小朋友上台是为了有一定的指导。

2.发放记录单(出示课件4指导记录单)
从长到短
其他方法:
谈话:等会大家一起都给各个小队的恐龙排排队,并把他们的排队顺序记录下来。

大家请看这张记录单,恐龙身上都有序号的。

3.发放恐龙模型!
谈话:“小朋友你们都会记录了吗?那就让我们帮助恐龙们从大到小排好队去上学吧!但是请大家注意安静观察比较,注意公平!别忘记记录哦!音乐响起,请立刻将恐龙放回袋子,送到讲台前!”
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个工具,可以帮助同学们比较,如果有需要可以找老师要。

教师出示教具,帮助学生理解。

6.教师巡逻指导,并将记录好的拍照,方便汇报。

并发放恐龙卡片让排的最快孩子们上讲台贴一贴。

四、汇报交流(15分钟)
1、整理材料,鼓励快的小组
谈话:请这一组的小朋友带上你们恐龙上讲台,排排队。

交流方式:我们的排列顺序是④③②①,我们小组按照从高到矮是这么排的。

预设1:我们把恐龙放在工具上,站在同一个位置,然后看他们最高的地方在哪里?这样比出来他们的高度不一样。

如图:
如果有不同意见的,请小朋友直接上台摆一摆说一说!以此类推!
预设2:我们把恐龙放在工具上,站在同一个位置,他们的头抵住前面的屏,然后看他们最长的地方在哪里?这样比出来他们的长度不一样。

如图:
预设3:学生会按肚子最大的地方来排序,只要能说出道理排除顺序教师就要积极的肯定他们的方法。

学生活动:每个模型都清一组上讲台演示汇报比较方法和结果,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直接上台纠正。

设计目的:
在投影出示每个小组的结果时候,高矮不是特别方便呈现,建议用侧面投影的办法,帮助更清晰直观的观察到实验结果,并可以更好的鼓励孩子懂得听别人的发现,讲自己的观点。

五、总结提高,铺垫(2分)
谈话:同学们,我们看黑板,我们有2种不同的比较方法,我们来看一下结果。

预设:不一样
谈话:那怎么办?这些恐龙都不高兴了,他们谁也不听谁?看来我们还得更科学更公平的标准,让我们下节课再来探究吧!
设计目的:比较方法不同,得出的结果自然也不同,引导学生思考,为第
二课起点和终点做铺垫。

板书设计:
在观察中比较
标准:高→矮长→短标准不同
排序:④③②①②③④①顺序不同
板书设计意图:板书要简洁明了,课题展示是必要的,把标题写在板书上,是因为本课的重点,标准不同,结果也将不同,体现比较的意义。

“→”箭头的意义是比较的顺序,学生也比较能够理解。

从长到短
其他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