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
第一课 第二框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第一课第二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第一课认识世界尊重实际第一节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第二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人类对物质理解的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准确把握物质的科学定义,比较物质与意识的本质区别,理解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明确物质的可知性,世界上不存在不可知的事物,只存在有待于认识的事物。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外收集资料,通过师生在课堂中互动探究,结合教师的专题介绍和拓展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一步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明确人类对物质概念的探索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研究和看待事物。
二、课前准备教师:收集古代近代唯物主义的相关资料,并制成课件。
学生:收集世界未解之谜的资料三、教学过程【导入】“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圜则九重,孰营度之?……女歧无合,夫焉取九子?”屈原的《天问》已经成为千古绝唱。
世界从哪里来?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人能不能认识世界?人在世界中处于什么位置?人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还是可以做世界的主人?这一连串的问题,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上下求索。
【多媒体展示】l古希腊赫拉克里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l古印度的一些哲学家认为“地火水风”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四大元素。
l古中国的五行、八褂、元气等学说。
师: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
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
“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阴阳是纯粹的对宇宙本源的哲学思辩,即“什么是宇宙”,而五行则是对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总结。
中国西周末年,已经有了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五材说”。
从《国语·郑语》“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和《左传》“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到《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心得体会【三篇】
【导语】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类关于⾃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的。
以下是由为您带来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得体会【三篇】》,供您品鉴。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得体会【1】 时光总是如⽩驹过隙般那样匆匆,不知不觉间,时光的脚步便带我们踏进了期末,回想着这⼀学期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的学习,从刚开始的不甚了解,到后来的逐渐喜爱,再到如今的乐在其中,多像是我与“马克思”相识、相知、相恋的故事啊! 之前的我是个天真的孩⼦,⼀直以⾃⼰感性的思维解读着这个世界,然⽽在邂逅“马克思”后,是它,教会了我如何理智的⾯对世界。
在相处中,它像⼀位家长,以它的⼈⽣阅历引导着我,告诉我何为真正的对错;它像⼀位⽼师,以它的博学多识激励着我,教我树⽴正确的三观,助我开始了⼈⽣的蜕变。
记得在第⼀堂马原课上,⽼师就为我们指明了学习的⽅向以及学习这门课程的要求,刚开始,作为理科⽣的我们,⾯对即将到来的⼤量哲学理论的确感到有些害怕,以及⼒不从⼼,然⽽在之后学习中,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活动中,通过《共产党宣⾔》的学习,我似乎也进⼊到了那个为真理⽽⾰命献⾝的年代,跟随马克思与恩格斯⼀起同资本主义作⽃争,为共产主义⽽奋⽃。
回归现实,是“马克思”激励了我,让我第⼀次开始真正思考⾝上所肩负的责任。
在主题研讨活动中,我与⼩组成员们⼀起探讨当前的社会热点,从刚开始的了⽆头绪到后来的积极投⼊,这项实践任务让我们主动地去了解时事热点,关⼼社会。
当我们⼩组围坐⼀团严肃地探讨时,当⼤家争先恐后地发表⾃⼰的观点时,当我们能⽤所学到⼀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来进⾏分析时,都是那样的激动热烈,这个过程不仅让我们学到了知识,还开拓了思维,⼩组成员们也因为相处结下了更深的友谊,⽽这些进步,都是源于马克思主义原理。
马原课带给了我太多难忘,难忘那次的演讲⽐赛,为了写好演讲稿,我在寝室是那样的冥思苦想;为了呈现完美的演讲,我拉着室友⼀次次的练习、完善。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名词解释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名词解释
从实际出发指从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及其规律出发,从运动、变化、发展了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
是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根本原理在方法论上的具体体现。
它要求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承认周围事物及其规律的客观实在性,按照客观提供的可能性和条件,依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趋势决定行动的方法和步骤。
要做到从实际出发,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各方面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加以分析和综合,从而正确认识和掌握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2022年池州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池州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2、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表明()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D.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3、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4、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
这种观点属于()A. 唯物主义决定论B.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D.相对主义诡辩论5、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6、“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A.空间性概念B.物质性概念C.历史性概念D.时间性概念7、自由王国是指人们()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8、下列观点中,错误的是()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B.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9、“民主社会主义”实质上是()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B.改良的资本主义C.科学社会主义中的一种D.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10、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A.古为今用方针B.历史分析方法C.彻底批判的革命精神D.全盘否定的分析方法1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12、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A.劳动二重性学说B.资本有机构成学C.剩余价值学说D.平均利润学说13、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14、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消极影响有许多,但不包括()A.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B.在国际贸易关系中剩余价值大量流失C.金融风险加大D.经济发展机会大大减少15、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A.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B.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C.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D.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二、多项选择题1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所蕴涵的深刻哲理是( )A.“不同”是指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差异性B.“和”是指不同事物相辅相成共生共长C.“和而不同”的实质是强调矛盾的统一和均衡D.不同事物可以达到调和17、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前的积极作用有()A.批判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B.启发民众进行资产阶级革命C.保证资产阶级的胜利D.为资产阶级建立国家提供理论依据18、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有()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联系发展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19、垄断价格()A.完全是人为定价B.受替代品竞争的制约C.受市场需求量的制约D.违背了价值规律2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三、辨析题21、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臵。
材料分析题-马克思
材料分析题部分材料1:马克思恩格斯……,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材料2:恩格斯在1895年时指出……,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
(1)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2)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恩格斯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而新的实践又会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
他们对待自己的理论,是用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的。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
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一定意义上说,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发展他们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是着眼实际,着眼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
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的过程。
材料1:贝克莱认为,……“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经验”。
材料2:柏拉图认为……“理在物先,理在事先,理是万物之本”。
实事求是_马克思主义世界观_方法论和作风的辩证统一
实亊求是: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作风的辩证统一董遂强(常州技术师范学院社科部, 江苏常州213001)摘要: 实亊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有两条逻辑线索: 一条线索是对马克思主义学风深刻内涵的不懈探索; 另一条线索是探索如何精确简练地表达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实质。
这两条逻辑线索在结构上相互交织, 在内容上相互为用, 最后达到交汇点——实亊求是思想路线。
毛泽东为实亊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邓小平则把解放思想和实亊求是统一起来, 幵强调了实亊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作风三个方面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实亊求是; 马克思主义; 世界观; 方法论; 作风; 辩证统一中图分类号: B 020; D 261.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2105X (2002) 0120031205一据《汉书·河间献王传》载: 河间王刘德探讨学问时, 注重学术研究和历史考证工作, 在阅读和搜集书籍时, 认真地考证其真伪,“修学好古, 实亊求是。
”唐朝的颜师古把“实亊求是” 批注为:“务得亊实, 每求其真也。
”意思是说, 研究学问一定要有充分的亊实根据, 然后再经过分析和综合得出亊物内在本质和特点来。
从这一古语当时的使用环境来看, 它既是一种治学方法, 又是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 同时又是一种务实求真的学习风气。
在这里, 实亊求是专用于探讨学问, 其涵义是相当狭窄的, 与后来所说的学风意思上有很大的差别。
广义的学风既专指治学态度、学习风气, 又泛指如何对待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概念、范畴、词语的内容是思维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它随着人们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
“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 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 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1 (P. 329) 实亊求是一词的涵义也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地改变的。
毛泽东创造性地赋予这一古语以新的哲学内涵。
2022年湖南科技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湖南科技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3、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A.感觉B.知觉C.表象D.分析4、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A. 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5、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备一定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属于()A. 不可能性B. 微小的可能性C.现实的可能性D.抽象的可能性6、采用“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方法的是()A.空想社会主义者B.马克思主义C.唯物主义D.唯心主义7、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A.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B.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8、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了()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9、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A.理论斗争B.议会斗争C.经济斗争D.政治斗争10、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11、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A.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B.历史发展是无法认识的C.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D.社会中的每个人不都是“合力”的一部分12、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A.原料和燃料B.辅助材料C.机器设备D.商业设施13、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为()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14、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A.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B.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C.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D.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1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是()A.国有垄断资本B.资产阶级国家C.私人垄断资本D.资本输出二、多项选择题1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A.时间空间是绝对观念的产物B.时间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其具体特性是相对的C.时间空间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D.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17、价格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作用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A.商品交换都是按照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的原则进行的B.从商品交换的总体看,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C.从商品交换的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D.各种商品价格的波动,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18、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是建立在()A.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的基础上B.建立在每个人的发展之上C.旧式分工的消除D.生产力的极大发展1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发展的新现象有()A.垄断资本跨部门发展B.大型企业间的联合与兼并加剧C.私人垄断加速向国家垄断转变D.跨国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20、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行动的指南,为什么?()A.马克思主义教给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
哲学常识基本理论整理(完整版)
哲学常识基本理论整理(完整版)哲学常识基本理论整理㈠唯物论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与意识是辩证统⼀的。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性,意识第⼆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和作⽤。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
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切从实际出发,要有求实的精神,⽆论想问题、办事情、做⼯作,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努⼒做到使⾃⼰的思想符合客观实际。
(强调意识的能动作⽤,则⽅法论为:充分肯定意识的能动作⽤,⽤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从⽽能动的改造世界)2、意识的能动作⽤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和作⽤。
正确的认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
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是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的前提,⽽要把意识的能动作⽤变成现实,还必须通过⼈的时间活动。
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
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式;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承担者。
宇宙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宇宙中也没有离开物质的“纯粹”运动,万事万物都是处在这样或那样的运动之中。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上学静⽌的观点;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主义。
4、运动和静⽌的辩证关系静⽌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的辩证统⼀。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绝对的动包含着暂时的、相对的静,相对的静⼜包含着永恒的、绝对的动。
5、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的。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规律的必要条件。
(注:分析材料时,通常要⽤规律的客观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点进⾏分析)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
6、规律具有客观性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什么是社会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客观性
(《哲学研究》1996年第6期)什么是社会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客观性赖 金 良 编者按 赖金良同志的这篇文章,涉及到社会科学研究中一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现予发表,以期引起深入的讨论。
首先,在什么样的意义上,社会科学可以被称为是科学的?它在什么程度上,可以应用自然科学的划界标准和方法论准则,或者,它由于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上的何种独特性,因而有着自身的具体要求?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我们如何坚持“客观性”而又不陷于列宁所批评的“客观主义”?唯科学主义的“科学”概念,把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排除在外,是不是严整的概念?尤其是,在社会科学领域,客观性(或者说科学性)问题与价值和价值观的纠缠更为密切,很显然,在这里,从事实的确立、说明和解释的原则到本质、规律的概括,都有评价的介入,研究者本人的价值态度也会对研究过程及结果产生实际影响。
那么,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怎样体现出真理观与价值观、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这种统一,是通过把事实归化于评价(或者相反,把价值看作是事实性问题),还是在具体环节上相互渗透,并在更高层次上达到统一?研究者避免个人偏见对保证科学的客观性无疑是必要和重要的,为了克服个人偏见,可供选择的出路何在?是寄希望于人类普遍接受的抽象标准,或某种妥协、“约定”,还是从客观的历史必然性中引伸出客观尺度,来避免主观随意性?再就是社会科学和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
确实,在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包括了自然科学从意识形态中独立出来这一过程,社会科学是否也必然要经历这个过程?我们的一些同志,由于对“文革”中那种极“左”的做法,对某些时期中发生的以长官意志、行政权力粗暴地干扰学术研究心有余悸,以致误把这种行政干预当作了意识形态的普遍模式,希望通过摆脱这种梦魇以维护学术自由和研究的客观性。
然而,“非意识形态化”是不是避免这种粗暴干预的正确途径?在当今这个存在着阶级、存在着利益上相互对立的社会集团的世界上,有没有超脱于任何意识形态之上的社会科学研究?例如,在以国际国内经济、政治、法律(如人权)、伦理道德、全球性问题等为研究对象的各门社会科学,怎样避免任何意识形态立场?我们认为,这里需要的是具体的分析: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是否只能是不相容的?在当今世界上并存的各种意识形态中,有没有科学的与非科学的、进步的与落后(或反动)的、合理的与不合理的之区分?这些代表了不同阶级、集团或民族利益乃至不同政治倾向的意识形态,是一概地与科学性、客观性相反对,还是与科学有着各自不同的关系?进一步说,没有先进的、科学的世界观(包括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导引,人们能否科学地把握社会历史领域中的客观事实、本质联系和规律?这类问题只能通过正常充分的讨论来解决。
论述马克思主义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论述马克思主义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实践包括生产实践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科学实验活动等三个基本形式。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认为: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 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且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不仅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认识论就是研究认识的本质和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它以前的认识论的本质区别是: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使认识论成为真正科学的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即以实践为基础去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它们在对世界的理解和观察世界的视角等一系列问题上存在着重大缺陷。
马克思主义哲学扬弃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提出了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的实践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去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实践去理解,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的解释,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贯穿于全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个环节。
离开了实践观点,就不可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不可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个思想体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坚持的是实践的生产力观, 认为生产力是人们在现实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本质力量或实践能力, 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则存在于人们不断发展的物质利益需要及其丰富的社会关系之中。
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是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本质上就在于它尊重事实,尊重实践,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在于它讲究实事求是。
究竟什么是“实事求是”呢?毛泽东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用“实事求是”这一科学概念来概括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立场,并以之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杰出贡献。
实事求是的基本精神就是要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及内在的规律,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集中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本质特征和社会功能。
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从中找到其固有的规律,作为行动的向导,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解放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的批判的本质所在;与时俱进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实践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开拓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也是他的强大功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如何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如何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什么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认识世界,就是主体能动地反映客体,获得关于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探索和掌握真理。
认识世界是人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实践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改造世界改造世界,就是人类按照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改变事物的现存形式,创造自己的理想世界和生活方式。
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最终归宿。
总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所在,改造世界就是认识世界的最终诉求。
改造世界既包括改造客观世界,也包括改造主观世界。
客观世界是物质的、可感知的世界,包括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两个部分。
主观世界是人的意识、观念世界,是人的头脑反映和把握物质世界的精神活动的总和。
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是对立的,二者具有不同的存在方式,一个是感性的存在,一个是理性的存在;二者发展也具有不完全同步性,客观世界遵循自然规律,主观世界受客观世界支配,又有相对独立性。
另一方面,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又是统一的,客观世界决定主观世界,主观世界反作用于客观世界,二者在内容、性质及运动规律上具有同一性。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遵循。
一切从实际出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变化发展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来的主观成分。
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规律办事。
实事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还要坚持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党的思想路线。
思想路线就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用以指导行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特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和贯彻。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和确立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其基本内涵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条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其核心是实事求是。
马克思论述题
马克思论述题4.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该如何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P19答: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和学风,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
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7.运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答: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
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16.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答: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作业——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
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对个人来讲,是解决问题,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只有在我们真正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从实际中总结规律,才能更好地应对问题、解决问题。
对一个政党来讲,是正确地制定和执行发展路线、政策方针的前提,只有根据实际情况,才能真正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都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活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达,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会随着当时的历史条件改变而改变,所以绝不能生搬硬套,要从实际出发,从而才能制定出一套符合现有历史条件的革命策略。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才能真正的认识世界,合理改造世界。
怎么做到从实际出发?做到从实际出发的关键在于注重事实,从事实出发。
注重事实,要依照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则,而不是仅仅单凭几个实例,那样是毫无意义的,对事情的解决及事物的发展没有丝毫的帮助。
注重事实,在必要的条件下,这些事实是要经过严格证明和确凿证明的,同时,在历史的发展中,我们不能以可能性作为判断的依据,更不能仅仅依照片面的猜测作为施行方案的根据,我们要做到从实际出发,就要从整体和联系中去掌握事实,通过不断的深入分析、归纳总结,剥离虚假及浮华的部分,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从客观本质上了解事实,抽象事实。
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做到事实求是。
要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还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并且敢于追求事实,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完整版)马哲原理总结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①物质观: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②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
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
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
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原理: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3、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1、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③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1.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历史社会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的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它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例如发表我们的看法、提出我们的观点、制定我们的方针政策、设计我们的计划方案等。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
实事求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在反对其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科学的解释。
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
其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
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例(1).实事求是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中,最根本的东西,就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不仅表现在毛泽东思想的全部内容中,而且贯穿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活动中。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党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的基础,又是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保证。
历史反复证明:凡是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革命和建设就胜利;凡是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革命和建设就要遭受挫折。
2012年成考政治辨析题
1.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错误。
(1)对不同哲学的性质要做具体分析,不能都笼统地说成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正确地回答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歪曲了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错误。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但不能说是“科学之科学”。
(2)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成是“科学之科学”,既限制了具体科学的发展,也使哲学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而不利于发展。
3、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
错误。
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但唯心主义并不都是不可知论。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以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而相区别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则是以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不同回答而划分的。
二者虽有联系,但又有区别。
(2)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因此,唯物主义都承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都是可知论。
唯心主义主张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当然是错误的,但彻底的唯心主义者又认为,人的思想能够认识作为世界本原的精神,因而也是可知论。
只有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家,才是不可知论。
4、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一特点。
错误。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而不是唯一特点。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它具有实践性、阶级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等特点。
(2)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
它以实践为基础,来自实践,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服务,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观点。
3.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错误。
(1)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和物质的反映。
(2)意识的本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揭示:一是从它产生的物质基础来讲,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二是从它的内容来看,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这种说法把意识的本质和意识的起源混淆了。
马原论一切从实际出发
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
从根本上说,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一切从实际出发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应该贯穿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之中,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依据是世界统一于物质原理,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部原理都以此为理论根据的。
世界统一于物质原理是指导我们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无论我们做什么工作,研究或解决什么问题,都有个从什么出发、从何处入手的问题。
统一的物质世界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产生的最终根源都存在于物质世界之中。
因此,我们认识事物、研究问题就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出发,既不能从原则、本本出发,也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
这就叫做“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所谓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事物,找出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以先入为主的思想去对待事物,也不是用幻想的或臆造的联系去取代事物的联系。
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事物,这是在对待事物的问题上坚持了唯物论;由于一切事物都处于一定时间和空间之中,一切事物都是不停地发展变化的,因此,从实际出发要有强烈的时空观念,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及其变化为转移,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要反对思想僵化,因循守旧。
坚持用运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处理问题,这就是坚持了辩证法。
总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在对待事物时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和统一起来。
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关键是要注重事实,从事实出发。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必须从实际出发,脱离实际盲目追求快速发展而不顾社会实际,必将付出惨痛的代价。
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
人类自诞生后,一直在思考:我们的生存环境到底 是什么?它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我们从哪 里来,又到哪里去?
屈原:《天问》问道: 昼夜为什么要交替? 阴阳二者谁更根本? 九天之间是怎样联结的? 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者王充: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缀冬, 地不为人之恶辽而缀广。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概念的科学概括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 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2)物质是可以被人们所认识的
我们身边的黑板、课桌、花草树木 等是物质吗?
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
• 1:物质概念概括了一切客观存在物和现象的共同 本质 • 2:物质具体形态除了有共同特性客观实在性外, 还有自己的个别属性 • 3: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 别的关系 4:否认物质具体形态,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 否认物质就抹杀了世界的物质性。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构成 基本 要素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整个世界是一个 不依赖于人的意 识而客观存在的 物质世界
讨论
人能有意 识地制造自 然界原来没 有的东西, 这是否意味 着自然界以 人的意识为 转移?
克隆已灭绝的塔斯玛尼亚虎
1958年9月1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徐水人民公 社颂》,轰动了整个中国,文章竟宣称“茂盛无比”的 小麦亩产12万斤,“花团锦簇”的山药亩产达120万斤, 一棵硕大无朋的白菜重达500斤,棉花的产量也“如卫 星般地震动湖海山川”。 当时的报纸上还说,农村的 墙壁上到处贴满了宣传画:玉米长到月亮上,惊扰了寂 寞的嫦娥小姐;水稻亩产万斤的卫星腾空而起,连太阳 也黯然失色;棉花堆成的高山耸入云端,山顶的娃娃笑 哈哈地遥指珠穆朗玛峰。有人还编了顺口溜:“一颗芝 麻光溜溜,榨成香油发了愁,全国人民吃不完,只好倒 到河里头。一只南瓜如地球,结在五岳山上头,把它放 到大西洋,世界又多了一个洲。”
唯物论的方法论意义
一、唯物论的方法论意义: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
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客观规律办事.2、要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也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其一,在认识世界时,由于规律隐藏在事物的内部,我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认识、把握事物的规律。
其二,在改造世界时,我们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实践目的的需要改变规律赖以起作用的条件,从而限制和防止规律的有害作用,利用其有利作用。
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意义:1、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第一,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第二,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发展.第三,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应顺应世界潮流,抓住机遇,扩大开放,发展自己.2、把握矛盾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矛盾是客观、普遍存在的,要正视矛盾,不要回避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全面地具体地分析矛盾;用不同方法解决不同矛盾是辩证法的基本要求,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化解矛盾。
解决矛盾时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要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但要抓重点、抓关键、看主流.(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意义了解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对于我们自觉地利用矛盾的这两种力量推动事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说明事物的发展不仅表现为“相反相成”,而且表现为“相辅相成”.它还说明和谐作为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