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系列之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附答案(基础题)单选题(共30题)1、提出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心理学家是()。
A.奥苏伯尔B.布鲁纳C.加涅D.桑代克【答案】 B2、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被认为未发现能支持其学说经得起科学检验的证据的是()。
A.形式训练说B.同化迁移说C.概括说D.关系转换说【答案】 A3、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被认为未发现能支持其学说经得起科学检验的证据的是()。
A.形式训练说B.同化迁移说C.概括说D.关系转换说【答案】 A4、在教学中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应该应用(),使学生在学习和思维中将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从本质属性中剔除,更好地掌握概念间的因果联系。
A.基本原理B.变式C.概念D.教材结构【答案】 B5、(2017年真题)对于有清晰、可持续盈利的稳定企业适合用()进行估值。
A.有效市场价格法B.近期交易价格法C.乘数法D.收入法【答案】 C6、外汇期货合约的优点包括()。
A.市场流动性强B.交易手续简便C.费用低廉D.节约资金成本E【答案】 A7、早期“程序教学”的设计所依据的心理学原理是()。
A.行为主义B.认知主义C.人本主义D.建构主义【答案】 A8、(2017年真题)下列关于投资者关系管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投资者关系管理是连接基金管理人和投资者的桥梁B.基金管理人通过投资者关系管理可以了解和收集基金投资者的需求C.投资者关系管理对增加基金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实现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之间的有效信息沟通作用有限D.投资者关系管理能增进投资者对基金管理人及基金的进一步了解【答案】 C9、国内某证券投资基金在某年6月3日时,其收益率已达到26%,鉴于后市不太明显,认为下跌可能性大,为了保持这一业绩到9月,决定利用沪深300股指期货实行保值,其股票组合的现值为2.25亿元,并且其股票组合与沪深300指数的β系数为0.8,假定6月3日的现货指数为5600点,而9月到期的期货合约为5700点。
2024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2024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附答案(基础题)单选题(共45题)1、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
A.痕迹衰退说B.干扰说C.动机说D.同化说【答案】 D2、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都属于()。
A.操作技能B.心智技能C.应用技能D.学习技能【答案】 B3、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
A.教育效能感B.教学效能感C.社会效能感D.效能感【答案】 A4、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的是()。
A.避免失败者B.力求成功者C.自我实现者D.追求荣誉者【答案】 A5、升学考试一般是典型的()。
A.标准参照测验B.形成性测验C.总结性测验D.常模参照测验【答案】 D6、在人性的叙述中,认为人是理性的、善良的和值得尊重的心理学流派是()。
A.认知主义B.行为主义C.人本主义D.存在主义【答案】 C7、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直观方式是()。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D.操作直观【答案】 A8、按照迁移性质的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
A.正与负迁移B.纵向与横向迁移C.普通与特殊迁移D.顺向与逆向迁移【答案】 A9、道德行为培养的关键是形成良好的()。
A.道德习惯B.道德意志C.道德意识D.道德情景【答案】 A10、学生的学习,可分为知识的学习、()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A.态度B.情感C.道德D.技能【答案】 D11、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是()。
A.柯尔伯格B.加德纳C.推孟D.比纳【答案】 B12、早期“程序教学”的设计所依据的心理学原理是()。
A.行为主义B.认知主义C.人本主义D.建构主义【答案】 A13、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为活泼型,其气质类型为()。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答案】 B14、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关系转换理论B.经验类化理论C.共同要素说D.形式训练说【答案】 D15、人际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是()。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和教育问题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是教育科学的重要分支,对于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2. 研究与记忆
研究是个体获取新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过程,记忆则是个体保存和再现所学内容的能力。
在教育中,了解研究与记忆的规律有助于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
3.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年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
了解儿童和青少年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有助于教师合理引导和教育学生。
4. 个体差异与研究困难
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轨迹,个体差异是必然存在的。
研究困难则是指在研究过程中遭遇的各种困难和障碍,了解个体差异和研究困难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关注和帮助学生。
5.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指导教师的教育实践。
通过了解学生的个体特点、研究规律和发展过程,教师可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 总结
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考点,它研究的内容涉及到教育中的各个方面。
教师应该通过研究教育心理学,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培养具有健康心理的学生做出贡献。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附答案(基础题)单选题(共100题)1、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发生认识论的创立者是瑞士心理学家()。
A.皮亚杰B.柯尔伯格C.格塞尔D.洛克【答案】 A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加大对危害中药材质量安全行为的处罚力度,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给予处罚外,情节严重的,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拘留A.5日以上10日以下B.5日以上15日以下C.10日以上15日以下D.10日以上30日以下E.5日以上30日以下【答案】 B3、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
A.法国的左拉B.英国的斯宾塞C.中国的孟子D.苏格拉底【答案】 B4、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
A.教育的社会性B.教育的平等性C.教育的阶级性D.教育的生产性【答案】 A5、下列表述中,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学生应尽义务的是( ).A.遵守学生行为规戴B.努力学习,考上理想的学校C.遵守所在学校的管理制度D.尊敬师长【答案】 B6、一名教师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的根本条件是( )。
A.教师的晤言天赋B.教师资格证书C.教师的角色认同D.教师的专业素养【答案】 D7、《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刚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循亭渐进原则【答案】 C8、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首要考虑()。
A.形象性与兴趣性B.娱乐性与生活性C.科学性与思想性D.知识性与个性【答案】 C9、《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发表于()。
A.1985 年B.1993 年C.1998 年D.1999 年【答案】 B10、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是( )A.抽象记忆B.意义记忆C.形象记忆D.情绪记忆【答案】 C11、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久,影响范围最大的教育是()。
A.学校教育B.社区教育C.家庭教育D.社会教育【答案】 C12、小学课程设计的最终目的是()。
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附答案(基础题)单选题(共100题)1、()与示范是观察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
A.榜样B.教具C.模象D.言语【答案】 A2、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
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直接动机D.间接动机【答案】 B3、学生为了获得教师、家长的赞许和表扬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或内驱力,称为()。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胜任内驱力【答案】 C4、11月8日,次年3月份、5月份和9月份玉米期货合约价格分别为2355元/吨、2373元/吨和2425元/吨,套利者预期这三个合约间的价差都将缩小,()。
A.买入3月玉米期货合约,同时卖出9月玉米期货B.卖出5月玉米期货合约,同时买入9月玉米期货C.买入3月玉米期货合约,同时卖出5月玉米期货D.卖出3月玉米期货合约,同时买入5月玉米期货E【答案】 A5、()学生的自我体验最为强烈。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答案】 C6、(2020年真题)合格投资者必须具备的要素包括()。
A.Ⅰ、Ⅱ、Ⅲ、ⅣB.Ⅰ、Ⅲ、ⅣC.Ⅰ、Ⅱ、ⅢD.Ⅲ、Ⅳ【答案】 C7、效度是()。
B.相对的C.唯一的D.随机的【答案】 B8、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认为,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如知觉、记忆、运算速度和推理能力等,属于()。
A.学业智力B.言语智力C.晶体智力D.流体智力【答案】 D9、感觉记忆的主要编码方式是()。
A.视觉编码B.听觉编码C.语义编码D.语言中介编码【答案】 A10、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中,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的最高层次是()。
A.领会B.运用D.综合【答案】 C11、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对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
这是()提出的。
A.加涅B.布鲁纳C.斯金纳D.维纳【答案】 A12、老师对学生取得的好成绩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期促进他们进一步努力学习,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附答案(基础题)单选题(共30题)1、联结理论的核心概念是()。
A.同化B.异化C.内化D.强化【答案】 D2、学生为了获得教师、家长的赞许和表扬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或内驱力,称为()。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胜任内驱力【答案】 C3、人格是个体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在人格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和核心意义的部分是()。
A.能力B.气质C.性格D.品德4、(2017年真题)按照股权投资基金所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可以将基金信息披露分成()。
A.Ⅰ、ⅡB.Ⅱ、ⅢC.Ⅰ、ⅢD.Ⅰ、Ⅱ、Ⅲ【答案】 D5、()是人们对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它是以语词所概括的逻辑思维结果为内容的记忆,如字词、符号、概念、公式、规则、思想观点等。
A.形象记忆B.情景记忆C.语义记忆D.抽象记忆【答案】 C6、刘某以2100元/吨的价格卖出5月份大豆期货合约一张,同时以2000元/吨的价格买人7月份大豆合约一张,当5月合约和7月份合约价差为()时,该投资人获利。
A.150元B.50元C.100元D.-80元E7、心智技能的特点有()。
A.抽象性、形象性、简编性B.抽象性、形象性、延伸性C.观念性、内潜性、延伸性D.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答案】 D8、5月4日,某机构投资者看到5年期国债期货TF1509合约和TF1506合约之间的价差偏高,于是采用卖出套利策略建立套利头寸,卖出50手TF1509合约,同时买入50手TF1506合约,成交价差为1.100元。
5月6日,该投资者以0.970的价差平仓,此时,投资者损益为()万元。
A.盈利3B.亏损6.5C.盈利6.5D.亏损3【答案】 C9、主张研究人的价值、潜能、自我实现的心理学流派是()。
A.行为主义心理学B.认知心理学C.人本主义心理学D.格式塔心理学【答案】 C10、一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灵活性、稳定性等动力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征称为()。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总结(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知识点梳理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①学生.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②教师③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⑤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①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③评价、反思过程3.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可概括为总论、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与教师心理。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在1994年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性研究中。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l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重点难点提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以及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本章的重点。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知识点梳理1.心理发展的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教师资格证考试系列之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3.心理学一般认为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部分。
4.心理学的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2)机能主义心理学;(3)行为主义心理学;(4)格式塔心理学;(5)精神分析心理学;(6)策动心理学;(7)认知心理学;(8)人本主义心理学。
第二章认知1.学习心理包括:(1)注意;(2)感觉;(3)知觉;(4)记忆;(5)想象;(6)言语;(7)思维。
2.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
3.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范围;(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转移;(4)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调节和监督功能。
5.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2)充分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3)善于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4)根据注意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注意。
6.按照刺激的来源可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7.视觉的适应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
8.感觉对比分为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9.联觉:不同感受器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从而使感觉发生变化的现象就叫感觉的相互作用,也称为联觉。
10.根据知觉反映的客观对象的不同,知觉可以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等。
11.知觉的基本特征:(1)理解性;(2)选择性;(3)整体性;(4)恒常性。
12.观察的基本特征:(1)观察的目的性;(2)观察的客观性;(3)观察的精细性;(4)观察的敏锐性。
13.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三个环节。
14.记忆的分类:(1)内容主题: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2)内容类型: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3)保持时间: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4)意识类型:内隐记忆、外显记忆。
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教育学是教师考编考试中的重要科目之一,而心理学是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以下是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的详细介绍:1.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包括认知、情绪、意志、动机、人格等方面的研究。
2.学习和记忆的心理过程:学习是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记忆是对学习内容的保存和回忆。
教师要了解学习和记忆的心理过程,以便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
3.智力与智力发展:智力是人们在思维、判断、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智力发展是指人们智力水平随年龄的变化。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以便根据学生的智力特点进行教学。
4.个体差异与个体发展: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体差异,包括认知能力、学习风格、情绪特点等。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潜能。
5.社会性学习与情感发展:社会性学习是指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模仿来学习,情感发展是指人们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各种情感和态度。
教师应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情感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6.动机与动机发展:动机是人们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动机发展是指个体动机随年龄和经验的变化。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动机特点和动机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7.人格与人格发展:人格是指人的个性特点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人格发展是指人的人格特点和行为方式随年龄和经验的变化。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人格特点和人格发展规律,指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
8.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教育心理学是将心理学原理应用于教育实践的学科,包括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生评价等各个方面。
教师要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的主要内容。
教师应该熟悉这些知识点,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和指导。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教师们在教育教学中必须掌握的重要学科之一。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点,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梳理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供广大教师备考教师资格证参考。
一、发展心理学1. 儿童心理发展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埃里克森的社会情感发展阶段等。
2. 青少年心理发展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如身份认同、自我意识、心理健康等。
3. 成人心理发展成人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特点,如早期成年期、中年期、晚年期等。
二、认知心理学1. 认知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认知发展理论等。
2. 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学派的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知学派的信息加工理论等。
3. 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的策略,如积极主动学习、深层加工学习等。
4. 记忆与遗忘记忆的过程、遗忘的原因和遗忘的规律,以及提高记忆力的方法和技巧。
三、情感与人格心理学1. 情感的类型与特点包括基本情绪、情感发展和情绪管理等。
2. 自我概念与自尊自我概念的形成过程和自尊的影响因素。
3.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有效沟通的技巧等。
四、行为心理学1. 行为控制理论包括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和观察学习等理论。
2. 行为问题与干预如行为问题的类型、干预策略和行为管理等。
3. 动机与动机理论动机的概念、类型和激励方法等。
五、评价与测量1. 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包括客观性、多样性、综合性和动态性等。
2. 测量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如测试的可靠性和效度、测量工具的选择和运用等。
六、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1. 教学设计与目标设置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学科特点等,制定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明确的教学目标。
2. 教学方法与手段选择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内容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内容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育心理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心理学概论:涉及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基础知识。
2. 学习理论:包括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等,涉及学习的过程、因素和规律等。
3. 发展心理学:主要包括儿童和青少年的智力、性格、情绪和社会发展等内容,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教育对发展的影响。
4. 认知心理学:涉及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以及认知发展和教育对认知的影响。
5. 人格心理学:包括人格的定义、特征、形成因素等内容,了解个体差异和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
6. 社会心理学:涉及社会认知、社会影响、群体行为等内容,了解社会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教育中的社会互动。
7. 教育测量与评价:包括教育测量的基本概念、常用的测量方法、测试的设计和解释等内容。
8.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包括教学设计、教育治理、教师能力和角色等方面的心理学原理和应用。
以上是教育心理学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主要内容,考生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来提高考试成绩。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考点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考点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考试中的重要考点之一。
它研究的是教育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对教育行为的影响。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特点,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教学。
本文将介绍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的考点,供广大考生参考。
一、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它主要探讨人类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能力如何发展。
其中,最著名的理论之一就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人的认知能力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特点和特征,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来调整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研究的是学习的过程、原理和影响学习的因素。
在教育实践中,了解学习理论对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著名的学习理论有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等。
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习理论,设计适合学生特点和需要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评价与测量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主要研究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测量,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就和发展情况。
教育评价与测量包括课堂评价和综合评价两个层面。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人格与发展理论人格与发展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探讨的是人的个体差异和人格心理发展的规律。
在教育实践中,了解人格与发展理论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充分发展各个方面的潜能。
五、学校教育与教育制度学校教育与教育制度是教育心理学考点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主要研究学校教育的组织与管理、教育制度的设立与实施等方面的问题。
了解学校教育与教育制度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学校教育的背景和特点,为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证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重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的科学。
(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2、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____,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____,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效的教学情境)3、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____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_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五种要素;由____、____和____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5、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____,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____,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群体差异,个体差异)6、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____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7、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____、____和____。
(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8、____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媒体)9、教学环境包括____和____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社会环境)10、学习过程指____________。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11、____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学习过程)12、____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教学之前____、在教学过程中____以及在教学之后的____。
2024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2024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附答案(基础题)单选题(共45题)1、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常用于()。
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个别化学习D.掌握学习【答案】 B2、有一种动机理论认为,动机激励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的价值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两个因素的乘积,这种动机理论被称为()。
A.自我实现理论B.归因理论C.期望理论D.成就动机理论【答案】 C3、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行为成分B.认知成分C.情感成分D.理智成分【答案】 C4、品德是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部分,是一种()。
A.心理现象B.社会现象C.生理现象D.管理现象【答案】 A5、效度是()。
A.绝对的B.相对的C.惟一的D.随机的【答案】 B6、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持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
A.命题B.案例C.反例D.正例【答案】 D7、测验的()又叫测验的可靠性,指测量的一致性或稳定性程度。
A.效度B.信度C.难度D.区分度【答案】 B8、学生为了获得教师、家长的赞许和表扬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或内驱力,称为()。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胜任内驱力【答案】 C9、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发散思维B.聚合思维C.形象思维D.抽象思维【答案】 A10、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
A.把校园文化作为相对独立于社会文化的一种文化现象进行研究时所采用的理解B.包含学术文化在内的概念C.排除学校组织制度的文化概念D.是将校园文化的学术文化排除在外时研究校园文化所使用的概念【答案】 D11、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的()。
A.强化B.反馈C.联结D.迁移【答案】 D12、()指的是个人按自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之后,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
A.直接强化B.间接强化C.奖惩D.自我强化【答案】 D13、(2017年真题)下列关于折现模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一、教育学1. 教育学基础知识了解教育学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意义、教育学的分类以及现代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等。
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教育思想、近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和当代教育思想等。
3. 教育学理论体系掌握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
4. 教学设计熟悉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基本流程,在实践中能够运用构思教学设计。
5. 教育法律法规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行政规章等,熟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学生人格,保障教育教学的合法权益。
二、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学科性质、关系及其特点。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理论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研究理论、认知发展研究理论、社会研究理论、情感研究理论等内容。
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熟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包括儿童的生理发展、智力发展、性格发展和社会关系发展等内容。
4. 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应用了解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应用方法,包括因材施教、激励教育、群体教育、教育评价等。
5. 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心理学了解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包括儿童认知、德育和情感教育、教育行为问题等内容。
这些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科目的重点内容,在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需要重点掌握,提升自己的考试水平。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心理学是教师日常教学中必备的知识领域之一。
作为教育者,了解和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理论,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还能通过科学化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因此,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常见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包括学习理论、认知发展、学习困难和行为问题、教学评价等,以帮助考生全面、系统地准备教育心理学部分的考试内容。
一、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研究学习的本质、过程和影响因素。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常见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通过刺激和反应形成条件反射的过程。
这种理论强调外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教师应该通过激励和奖惩,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行为。
认知学习理论则关注学习者的思维过程和内在心理结构。
在这种理论下,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社会学习理论则强调学习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
在这种理论下,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适宜的社会环境,促进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
二、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上的变化和发展。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常见的认知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经历着由感知到符号理解、具体操作到抽象思维的认知阶段。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处的认知阶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适宜的学习支持。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认知发展理论则强调个体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互动。
在这一理论下,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和社会交往机会,促进学生在适宜的帮助下实现认知的转变和发展。
三、学习困难和行为问题学习困难和行为问题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常常面临的挑战。
了解学习困难和行为问题的成因和应对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史上最全)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史上最全)
前言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和心理过程的学科,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本篇文档旨在为教师招聘提供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教育心理学相关试题。
知识点
1. 认知发展
- 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期、运动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 分别对应不同年龄段:出生到2岁、2-7岁、7-11岁、11岁至青春期。
-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
2. 研究理论
- 神经构造主义:研究是产生新的神经连接和加强现有神经连接的过程。
- 认知心理学:通过思考记忆、思考和解决问题来研究。
- 行为主义:基于奖励和惩罚来改变行为。
- 社会文化理论:研究是通过与社会交互来理解和提高的。
3. 教育评估
- 评估包括描述、判断和改进三个方面。
- 描述:了解学生、教师、教学过程和环境的特点。
- 判断:根据描述结果进行判断。
- 改进:根据判断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4. 智力理论
- 多元智能理论:人类具有多种智能,例如语言、逻辑数学、空间、音乐、体育、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等。
- 资源利用理论:强调任务和学生之间的契合度,任务难度适当可以激发学生研究积极性。
- 研究风格理论:学生研究风格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研究风格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
结语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对于教师招聘考生至关重要,掌握了这些知识,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从而采用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
希望本文档能够为考生提供帮助。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附答案(基础题)单选题(共30题)1、皮亚杰认为心理起源于()。
(2008-11)A.吸吮B.后天的经验C.动作D.先天的成熟【答案】 C2、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主要症状不包括()A.气短或呼吸困难B.慢性咳嗽C.咳痰D.胸痛E.胸闷【答案】 D3、疾病筛查、普查属于A.第二级预防B.第三级预防C.化学预防D.第一级预防E.三级预防策略【答案】 A4、后一种学习对前一种学习的影响是()A.垂直迁移B.水平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答案】 D5、下列表述不属于小学美育方面要求的是( )。
A.初步具有广泛的兴趣B.培养审美能力C.培养创造美的能力D.具有健康的爱美情趣【答案】 C6、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C.双基D.品德和审美【答案】 C7、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的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A.不稳定现象B.不协调现象C.起伏现象D.高原现象【答案】 C8、儿童多动综合症,是小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
其高峰发病年龄为()A.3—5岁B.6—7岁C.8—10岁D.11—12岁【答案】 C9、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A.冠状动脉痉挛B.冠状动脉栓塞C.冠状动脉受压D.冠状动脉粥样硬化E.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答案】 D10、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人不同于动物的()。
A.目的性B.预见性C.创造性D.选择性【答案】 C11、狭义的教育一般是指()。
A.学校教育B.思想道德教育C.社会教育D.家庭教育【答案】 A12、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是( )。
A.正蒙书院的小班B.南洋公学的外院C.各州县的小学堂D.正蒙书院的大班【答案】 B13、我国实施义务教育是有()作为法律保证的。
A.《宪法》B.《素质教育法》C.《义务教育法》D.《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答案】 C14、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学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3.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
4.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一部教育心理学专著,《教育心理学》(卡普捷列夫·俄国)。
5.“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
6.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教科书。
7.德国“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体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心理发展一般规律:(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
(2)认知发展阶段①感知运算阶段(0 ~ 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②前运算阶段(2 ~ 7岁)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
Ⅰ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Ⅱ一切以自我为中心;Ⅲ单向思维;Ⅳ思维不具有可逆性。
③具体运算阶段(7 ~ 11岁)两个主要特征:Ⅰ守恒概念的出现;Ⅱ去自我中心主义。
④形式运算阶段(11 ~ 16岁)四大特征:Ⅰ认识命题之间的关系;Ⅱ进行假设—演绎推理;Ⅲ具有抽象逻辑思维;Ⅳ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4.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基本信任对不信任(婴儿期0 ~ 1.5岁)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2)自主对羞怯与疑虑(儿童早期1.5 ~ 3岁)培养自主感,体验意志的实现。
(3)主动对内疚(学前期3 ~ 6、7岁)培养主动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4)勤奋对自卑(学龄期6、7岁~ 12岁)培养勤奋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青年期12 ~ 18岁)培养自我同一性,体验着忠诚的实现。
(6)亲密对孤独(成年早期18 ~ 25岁)发展亲密感,体验爱情,避免孤独感。
(7)繁殖对停滞(成年中期25 ~ 50岁)获得繁殖感,体验关怀的实现。
(8)自我整合对绝望(成年晚期,50岁至死亡)5.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及心理发展理论语言是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
关于教学和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Ⅰ儿童现有发展水平Ⅱ在他人尤其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
6.学生的认知发展主要包括主义、记忆及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7.自我意识的发展:(1)生理自我(1 ~ 3岁);(2)社会自我(3 ~ 青春期);(3)心理自我(青春期以后)。
8.认知方式:(1)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2)沉思型与冲动型;(3)辐射型与发散型;(4)具体型与抽象型。
9.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1)语言智能;(2)音乐智能;(3)数理逻辑智能;(4)视觉空间智能;(5)身体运动智能;(6)人际智能;(7)自我意识智能;(8)自然智能。
第三章学习与学习理论1.四大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人类的学习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才智的过程。
3.学生学习的特点:(1)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2)具有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3)具有一定程度的超前适应性;(4)形成良好的个性和道德品质,发展智力和体力的过程;(5)学生的学习以掌握学习方法为主。
4.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或原理学习;(8)解决问题学习。
5.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
6.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与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1)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Ⅰ学习的实质就在于形成情境和反应之间的联结;Ⅱ尝试—错误论,“试误说”;Ⅲ学习的铸铝: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Ⅳ学习的副律:多重反应原则、倾向和态度原则、选择性原则、同化或类化原则、联想交替原则。
(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狗)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反应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Ⅰ学习的实质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Ⅱ人类的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Ⅲ操作性行为:①强化;②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③消退;④惩罚。
(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Ⅰ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Ⅱ模仿动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7.认知主义学习理论(1)苛勒的顿悟说苛勒—格式塔心理学家(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Ⅰ学习观①学习的本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②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Ⅱ教学观①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Ⅰ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①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机械学习、意义学习;②学习进行的方式: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Ⅱ先行组织者策略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
(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
学习划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8.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观:(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3)学习的情境性。
9.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人本主义学习将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2)有意义学习的四个主要特征:全神贯注、自动自发、全面发展、自我评估;(3)主张废除“教师”这一角色,代之以“学习的促进者”。
第四章学习动机1.内部动机是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
外部动机是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连的。
3.学习所有的指向学业的行为都可以从三个方面的内驱力加以解释,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4.耶克斯—多得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 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5.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和斯金纳。
6.学习动机的人本主义理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的层次理论:(1)缺失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2)生长需要:认知和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7.学习动机的社会认知理论(1)成就动机理论;(2)成败归因理论: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3)成就目标理论;(4)自我效能感理论。
8.学习动机的培养(1)学习动机的培养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2)设置具体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方法;(3)设置榜样;(4)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5)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6)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9.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第五章知识的学习1.知识的类型(1)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所谓理性知识是指对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反映,一般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2)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Ⅰ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等问题。
一般能通过理解和记忆获得。
Ⅱ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分为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两大类。
2.知识学习的类型(1)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Ⅰ概念学习有两种主要方式: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Ⅱ概念同化是学生学习概念的主要方式。
(2)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3.知识的学习主要包括知识的获得和知识的保持两个阶段。
4.知识直观主要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1)实物直观:通过观察各种实物、标本、演示实验、实地观测、现场参观等;(2)模象直观:观看图片、图标、模型、幻灯、录像、电影、多媒体演示等;(3)言语直观:言语直观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使用。
5.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必须运用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和组合律等感知规律。
6.提高知识概括的措施(1)充分运用变式:所谓变式,就是从一个基本问题出发,不断变换所提供的材料或问题呈现的方式,使事物的非本质特征时隐时现,而事物的本质特征却保持不变。
(2)进行科学的比较(3)适当运动正例和反例:概念和规则的正例传递了最有利于概括的信息,反例则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
反例构建还是诱发学生创造力的很好的载体。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的知识概括7.艾宾洛斯遗忘曲线8.所谓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是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9.奥苏伯尔的“同化说”,前后相继的学习不是相互干扰而是相互促进的。
10.弗洛伊德的“动机说”,也称“动机遗忘理论”。
11.知识的保持(1)深度加工记忆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学习量150%时,记忆效果最好,知识最牢固;超过150%时,效果并不递增,并且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而成为无效劳动。
(5)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学习。
第六章学习的迁移1.学习迁移的类型(1)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
负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
(2)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如“举一反三”。
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
(3)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