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参考Word)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word版之欧阳地创编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目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
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
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第四条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四)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五条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一)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三)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四)信息与沟通。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全文)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1)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内部环境 (2)第三章风险评估 (3)第四章控制活动 (4)第五章信息与沟通 (5)第六章内部监督 (6)第七章附则 (7)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8)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8)第一章总则 (8)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 (8)第三章组织架构的运行 (9)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 (10)第一章总则 (10)第二章发展战略的制定 (10)第三章发展战略的实施 (1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 (12)第一章总则 (12)第二章人力资源的引进与开发 (12)第三章人力资源的使用与退出 (1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 (15)第一章总则 (15)第二章安全生产 (15)第三章产品质量 (15)第四章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 (16)第五章促进就业与员工权益保护 (16)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 (18)第一章总则 (18)第二章企业文化的建设 (18)第三章企业文化的评估 (19)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 (20)第一章总则 (20)第二章筹资 (20)第三章投资 (22)第四章营运 (2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25)第一章总则 (25)第二章购买 (25)第三章付款 (27)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 (28)第一章总则 (28)第二章存货 (28)第三章固定资产 (29)第四章无形资产 (30)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 (32)第一章总则 (32)第二章销售 (32)第三章收款 (3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 (34)第一章总则 (34)第二章立项与研究 (34)第三章开发与保护 (35)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 (36)第一章总则 (36)第二章工程立项 (36)第三章工程招标 (37)第四章工程造价 (38)第五章工程建设 (39)第六章工程验收 (40)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 (41)第一章总则 (41)第二章调查评估与审批 (41)第三章执行与监控 (42)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 (43)第一章总则 (43)第二章承包方选择 (43)第三章业务外包实施 (44)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 (46)第一章总则 (46)第二章财务报告的编制 (46)第三章财务报告的对外提供 (47)第四章财务报告的分析利用 (48)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 (49)第一章总则 (49)第二章预算编制 (49)第三章预算执行 (50)第四章预算考核 (5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 (52)第一章总则 (52)第二章合同的订立 (52)第三章合同的履行 (5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 (55)第一章总则 (55)第二章内部报告的形成 (55)第三章内部报告的使用 (56)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 (57)第一章总则 (57)第二章信息系统的开发 (57)第三章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58)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60)第一章总则 (60)第二章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60)第三章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 (61)第四章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 (62)第五章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63)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65)第一章总则 (65)第二章计划审计工作 (65)第三章实施审计工作 (66)第四章评价控制缺陷 (68)第五章完成审计工作 (68)第六章出具审计报告 (69)第七章记录审计工作 (71)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72)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72)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73)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74)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全文)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全文)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
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
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第四条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四)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五条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一)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三)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四)信息与沟通。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全文)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1)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内部环境 (2)第三章风险评估 (3)第四章控制活动 (4)第五章信息与沟通 (5)第六章内部监督 (6)第七章附则 (7)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8)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8)第一章总则 (8)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 (8)第三章组织架构的运行 (9)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 (10)第一章总则 (10)第二章发展战略的制定 (10)第三章发展战略的实施 (1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 (12)第一章总则 (12)第二章人力资源的引进与开发 (12)第三章人力资源的使用与退出 (1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 (15)第一章总则 (15)第二章安全生产 (15)第三章产品质量 (15)第四章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 (16)第五章促进就业与员工权益保护 (16)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 (18)第一章总则 (18)第二章企业文化的建设 (18)第三章企业文化的评估 (19)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 (20)第一章总则 (20)第二章筹资 (20)第三章投资 (22)第四章营运 (2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25)第一章总则 (25)第二章购买 (25)第三章付款 (27)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 (28)第一章总则 (28)第二章存货 (28)第三章固定资产 (29)第四章无形资产 (30)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 (32)第一章总则 (32)第二章销售 (32)第三章收款 (3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 (34)第一章总则 (34)第二章立项与研究 (34)第三章开发与保护 (35)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 (36)第一章总则 (36)第二章工程立项 (36)第三章工程招标 (37)第四章工程造价 (38)第五章工程建设 (39)第六章工程验收 (40)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 (41)第一章总则 (41)第二章调查评估与审批 (41)第三章执行与监控 (42)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 (43)第一章总则 (43)第二章承包方选择 (43)第三章业务外包实施 (44)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 (46)第一章总则 (46)第二章财务报告的编制 (46)第三章财务报告的对外提供 (47)第四章财务报告的分析利用 (48)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 (49)第一章总则 (49)第二章预算编制 (49)第三章预算执行 (50)第四章预算考核 (5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 (52)第一章总则 (52)第二章合同的订立 (52)第三章合同的履行 (5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 (55)第一章总则 (55)第二章内部报告的形成 (55)第三章内部报告的使用 (56)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 (57)第一章总则 (57)第二章信息系统的开发 (57)第三章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58)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60)第一章总则 (60)第二章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60)第三章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 (61)第四章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 (62)第五章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63)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65)第一章总则 (65)第二章计划审计工作 (65)第三章实施审计工作 (66)第四章评价控制缺陷 (68)第五章完成审计工作 (68)第六章出具审计报告 (69)第七章记录审计工作 (71)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72)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72)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73)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74)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整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应用指引.
目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01号——资金 2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02号——采购 6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03号——存货10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04号——销售15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05号——工程项目19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06号——固定资产24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07号——无形资产29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08号——长期股权投资34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09号——筹资38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预算42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成本费用48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52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合同协议56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业务外包61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对子公司的控制66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财务报告编制与披露71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人力资源政策75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一般控制79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9号——衍生工具85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0号——企业并购88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1号——关联交易92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2号——内部审计95附件2: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xx号——资金(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引导企业加强对资金的内部控制,保证资金的安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资金,是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资金。
第三条企业至少应当关注涉及资金管理的下列风险:(一)资金管理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可能遭受外部处罚、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二)资金管理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损失。
(三)银行账户的开立、审批、使用、核对和清理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可能导致受到处罚造成资金损失。
(四)资金记录不准确、不完整,可能造成账实不符或导致财务报表信息失真。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应用指引下载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应用指引下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应用指引一、前言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源,提高经营效益,保护企业利益,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建立的一系列组织、流程、方法、措施等。
规范的企业内部控制是保障企业经营和治理的基石,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为此,制定本《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应用指引》。
二、内部控制基本规范1.内部控制目标(1)保护企业利益,确保企业资产安全;(2)保障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3)促进经济效益的优化;(4)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2.内部控制环境(1)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2)明确内部控制的责任分工和职责;(3)建立健全的岗位职责制度;(4)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
3.风险管理(1)建立风险识别、评估和管控机制;(2)建立风险管理的相关岗位和机构;(3)制定风险管理的政策和程序;(4)采取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
4.控制活动(1)建立和完善业务流程和控制流程;(2)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和方法;(3)明确岗位职责,健全权限制度;(4)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及时反馈。
5.信息与沟通(1)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和交流机制;(2)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3)加强内外部信息的沟通和共享;(4)制定信息传递和沟通的规范和制度。
6.监督与审计(1)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和监督机构;(2)制定内部审计的政策和程序;(3)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估;(4)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和偏差。
三、内部控制应用指引1.内部控制的组织和管理(1)明确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2)设立专门的内部控制部门或职位;(3)制定内部控制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2.风险管理和控制活动(1)建立风险管理的框架和流程;(2)制定风险管理的工作指引和流程;(3)加强对业务流程和控制措施的管理。
3.内部审计和监督(1)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2)制定内部审计的工作流程和程序;(3)加强对内部控制的评估和监督。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第一讲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一共有几章几条,以下正确的是()。
A.七章五十条B.八章五十条C.九章五十条D.七章六十条A B C D【正确答案】:A【解析】:《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一共有七章五十条。
2.下列各项中,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的部门是()。
A.财政部B.中国人民银行C.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D.中国证监会A B C D【正确答案】:C【解析】:我国财政部对企业的会计和货币资金等基本共性业务制定规范;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中国证监会发布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控制指导意见》;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很多集团企业以失败、破产而告终,不少集团企业发生严重的内部控制事件,一些集团企业组建后没有达到预期的协同效应。
关于其主要问题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A.管理水平提高滞后于组建速度,导致财务风险B.集团企业财务管理难度增加C.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D.集团企业缺乏财务风险意识A B C D E F【正确答案】:A, B, C, D【解析】:2.下列各项中,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部委有()。
A.财政部B.证监会C.银监会D.保监会E.发改委A B C D E F【正确答案】:A, B, C, D【解析】: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三、判断题(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填入判断结果,你认为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表示。
)1.从世界企业的发展史可以看出,一些企业以失败、破产而告终。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全文)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1)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内部环境 (2)第三章风险评估 (3)第四章控制活动 (4)第五章信息与沟通 (5)第六章内部监督 (6)第七章附则 (7)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8)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8)第一章总则 (8)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 (8)第三章组织架构的运行 (9)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 (10)第一章总则 (10)第二章发展战略的制定 (10)第三章发展战略的实施 (1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 (12)第一章总则 (12)第二章人力资源的引进与开发 (12)第三章人力资源的使用与退出 (1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 (15)第一章总则 (15)第二章安全生产 (15)第三章产品质量 (15)第四章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 (16)第五章促进就业与员工权益保护 (16)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 (18)第一章总则 (18)第二章企业文化的建设 (18)第三章企业文化的评估 (19)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 (20)第一章总则 (20)第二章筹资 (20)第三章投资 (22)第四章营运 (2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25)第一章总则 (25)第二章购买 (25)第三章付款 (27)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 (28)第一章总则 (28)第二章存货 (28)第三章固定资产 (29)第四章无形资产 (30)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 (32)第一章总则 (32)第二章销售 (32)第三章收款 (3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 (34)第一章总则 (34)第二章立项与研究 (34)第三章开发与保护 (35)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 (36)第一章总则 (36)第二章工程立项 (36)第三章工程招标 (37)第四章工程造价 (38)第五章工程建设 (39)第六章工程验收 (40)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 (41)第一章总则 (41)第二章调查评估与审批 (41)第三章执行与监控 (42)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 (43)第一章总则 (43)第二章承包方选择 (43)第三章业务外包实施 (44)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 (46)第一章总则 (46)第二章财务报告的编制 (46)第三章财务报告的对外提供 (47)第四章财务报告的分析利用 (48)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 (49)第一章总则 (49)第二章预算编制 (49)第三章预算执行 (50)第四章预算考核 (5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 (52)第一章总则 (52)第二章合同的订立 (52)第三章合同的履行 (5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 (55)第一章总则 (55)第二章内部报告的形成 (55)第三章内部报告的使用 (56)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 (57)第一章总则 (57)第二章信息系统的开发 (57)第三章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58)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60)第一章总则 (60)第二章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60)第三章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 (61)第四章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 (62)第五章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63)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65)第一章总则 (65)第二章计划审计工作 (65)第三章实施审计工作 (66)第四章评价控制缺陷 (68)第五章完成审计工作 (68)第六章出具审计报告 (69)第七章记录审计工作 (71)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72)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72)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73)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74)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word完整版-全部18个应用指引
附件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第三条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可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应当明确。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程序应当合法合规,其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履行职责的要求。
第五条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具体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
第六条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word(完整版)全部18个应用指引
附件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优化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第三条企业至少应当关注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的下列风险:(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可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明确各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应当明确。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程序应当合法合规,其人员构成、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应当满足履行职责的要求。
第五条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
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的具体标准由企业自行确定。
第六条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全文)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1)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内部环境 (2)第三章风险评估 (3)第四章控制活动 (4)第五章信息与沟通 (5)第六章内部监督 (6)第七章附则 (7)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8)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8)第一章总则 (8)第二章组织架构的设计 (8)第三章组织架构的运行 (9)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 (10)第一章总则 (10)第二章发展战略的制定 (10)第三章发展战略的实施 (1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 (12)第一章总则 (12)第二章人力资源的引进与开发 (12)第三章人力资源的使用与退出 (1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 (15)第一章总则 (15)第二章安全生产 (15)第三章产品质量 (15)第四章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 (16)第五章促进就业与员工权益保护 (16)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 (18)第一章总则 (18)第二章企业文化的建设 (18)第三章企业文化的评估 (19)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 (20)第一章总则 (20)第二章筹资 (20)第三章投资 (22)第四章营运 (2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25)第一章总则 (25)第二章购买 (25)第三章付款 (27)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 (28)第一章总则 (28)第二章存货 (28)第三章固定资产 (29)第四章无形资产 (30)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 (32)第一章总则 (32)第二章销售 (32)第三章收款 (3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 (34)第一章总则 (34)第二章立项与研究 (34)第三章开发与保护 (35)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 (36)第一章总则 (36)第二章工程立项 (36)第三章工程招标 (37)第四章工程造价 (38)第五章工程建设 (39)第六章工程验收 (40)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 (41)第一章总则 (41)第二章调查评估与审批 (41)第三章执行与监控 (42)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 (43)第一章总则 (43)第二章承包方选择 (43)第三章业务外包实施 (44)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 (46)第一章总则 (46)第二章财务报告的编制 (46)第三章财务报告的对外提供 (47)第四章财务报告的分析利用 (48)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 (49)第一章总则 (49)第二章预算编制 (49)第三章预算执行 (50)第四章预算考核 (5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 (52)第一章总则 (52)第二章合同的订立 (52)第三章合同的履行 (53)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 (55)第一章总则 (55)第二章内部报告的形成 (55)第三章内部报告的使用 (56)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 (57)第一章总则 (57)第二章信息系统的开发 (57)第三章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58)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60)第一章总则 (60)第二章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60)第三章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 (61)第四章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 (62)第五章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63)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65)第一章总则 (65)第二章计划审计工作 (65)第三章实施审计工作 (66)第四章评价控制缺陷 (68)第五章完成审计工作 (68)第六章出具审计报告 (69)第七章记录审计工作 (71)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72)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72)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73)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74)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一章《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讲解
第一章《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讲解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第一章《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讲解一、关于总则(一)内部控制的意义和依据《基本规范》第一条阐明了制定与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意义。
一是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的需要。
二十有助于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
根据《基本规范》第一条规定,制定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基本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法律法规。
(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范围和时间安排《基本规范》第二条明确规定,企业内部控制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
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三是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
对非上市公司的大中型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等,鼓励提前执行。
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内部空盒子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
对于其他单位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和非营利组织,财务部将待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与实施有序推开后,择机推进非企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规范研究制定工作。
(三)内部控制的定义和目标《基本规范》第三条明确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首先,它强调了企业领导者尤其是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在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其次,它明确了内部控制是全体员工的共同责任。
最后,它指明了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
《基本规范》第三条第二款规定了颞部控制的目标为五个方面:一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二是维护资产安全;三是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四是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五是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word版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目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内部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风险评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控制活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信息与沟通...............................................................................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内部监督...................................................................................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附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第八讲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第八讲第八讲基本规范解读、实施与操作(风险评估2)8.1 风险识别8.1.1 基本规范规定基本规范第二十一条规定“企业开展风险评估,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
风险承受度是企业能够承担的风险限度,包括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业务层面的可接受风险水平。
”第二十二条规定“企业识别内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一)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
(二)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
(三)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
(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
(五)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
(六)其他有关内部风险因素。
”第二十三条规定“企业识别外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一)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
(二)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
(三)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
(四)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
(五)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
(六)其他有关外部风险因素。
”8.2.2 基本规范解读1.风险识别的含义及其要素(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指识别所有可能对组织产生负面影响的损失风险,即找出影响预期目标实现的主要风险。
这项工作要从风险产生的原因人手,通过各种识别工具和方法来发现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即辨识风险,然后建立风险的详细清单进行风险分析。
识别过程包括两个阶段:首先是风险的辨识,要找出各种风险及其存在之处,然后对其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引起风险的各种原因和可能的结果。
风险识别的主要目的不仅要帮助企业认识和发现风险,同时还要为企业提供如何管理风险的思路。
具体而言,就是要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使企业能及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充分了解和认识造成风险隐患的原因和过程,便于企业采取适当的技术和手段控制风险损失发生或者降低损失的程度;初步判断这些隐患将对企业造成的影响,便于管理层引起重视并做出决策:是否应采取恰当的、有效的措施来控制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第八讲第八讲基本规范解读、实施与操作(风险评估2)8.1 风险识别8.1.1 基本规范规定基本规范第二十一条规定“企业开展风险评估,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
风险承受度是企业能够承担的风险限度,包括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业务层面的可接受风险水平。
”第二十二条规定“企业识别内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一)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
(二)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
(三)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
(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
(五)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
(六)其他有关内部风险因素。
”第二十三条规定“企业识别外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一)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
(二)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
(三)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
(四)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
(五)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
(六)其他有关外部风险因素。
”8.2.2 基本规范解读1.风险识别的含义及其要素(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指识别所有可能对组织产生负面影响的损失风险,即找出影响预期目标实现的主要风险。
这项工作要从风险产生的原因人手,通过各种识别工具和方法来发现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即辨识风险,然后建立风险的详细清单进行风险分析。
识别过程包括两个阶段:首先是风险的辨识,要找出各种风险及其存在之处,然后对其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引起风险的各种原因和可能的结果。
风险识别的主要目的不仅要帮助企业认识和发现风险,同时还要为企业提供如何管理风险的思路。
具体而言,就是要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使企业能及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充分了解和认识造成风险隐患的原因和过程,便于企业采取适当的技术和手段控制风险损失发生或者降低损失的程度;初步判断这些隐患将对企业造成的影响,便于管理层引起重视并做出决策:是否应采取恰当的、有效的措施来控制风险。
只有充分地识别风险才能有效地控制风险。
(2)风险识别的要素风险识别事实上是发现风险源和认识风险因素的过程。
2.风险识别的基本原则在风险识别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系统性、连续性和全面性的原则。
3.风险识别的方法为了系统、全面地认识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人们一直在研究和探索风险识别的方法。
(1)基本风险识别方法:风险清单风险清单是指由一些专业人员设计好风险标准的表格或者问卷,上面全面地罗列了一个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
这些清单试图将所有可能的损失全部包括在其中,使用者对待清单的每一项都要回答:“我们公司会面临这样的风险吗?”通过回答这些问题,风险管理者逐渐构建出本公司的风险框架。
这些标准表格的优点是经济方便,适合新公司、初次构建风险管理制度的公司或缺乏专业风险管理人员的公司使用,帮助他们识别最基本的风险,降低忽略重要风险源的可能性。
比较常见的风险清单有潜在损失一览表、报单监检视表和资产暴露分析表等。
①潜在损失一览表潜在的损失可以通过预先设计的表格进行分析识别。
美国风险管理与保险学会在1977年制定了一份较全面、较规范的潜在损失一览表(如表3—所示)。
表3—潜在损失一览表一、直接损失1.无法控制和无法预测的损失(1)电力中断:闪电、烧毁及各种损坏。
(2)物体落下:飞机失事、陨石等。
(3)地壳运动:火山、地震、滑坡。
(4)声音及地震波:喷气机、震动。
(5)战争、暴力、武装冲突及恐怖行动。
(6)水损:洪灾、水位提高、管道破裂等。
(7)冰、雪损害。
(8)风暴:台风、飓风、龙卷风、冰雹。
(9)土地下沉、倒塌、腐蚀。
2.可以控制和可以预测的损失(1)玻璃或其他易碎物品的破裂。
(2)毁坏:工厂设施的毁坏。
(3)起始或降落时的碰撞:飞机碰撞、船舶碰撞。
(4)污染:流体、固体、气体、放射性污染。
(5)腐蚀。
(6)雇员疏忽或大意。
(7)爆炸事故。
(8)环境控制失败所致损失:气候、温度、气压。
(9)咬伤:动物或昆虫等。
(10)火损。
(11)建筑物损坏:倒塌。
(12)国际性的毁坏。
(13)航海风险。
(14)物体变化所致损失:收缩、蒸汽、变色、变质、膨胀。
(15)邮箱或管道破裂。
(16)烟损、污点。
(17)物体溢出、漏出。
(18)电梯升降故障。
(19)交通事故:翻车、碰撞。
(20)无意识过错。
(21)故意破坏与恶作剧。
(22)欺骗、伪造、偷窃、抢劫。
3.主要与财务价值有关的损失(1)雇员不诚实:伪造、贪污。
(2)没收:国有化、逮捕、充公。
(3)欺诈、偷窃、抢劫。
(4)事实、专利、版权的无效。
(5)库存短缺:神秘消失、丢失、乱放。
(6)作废。
二、间接损失或因果损失(1)所有直接损失的影响:供应商、顾客、雇员、财产、人身财产转移。
(2)附加费用增加。
(3)财产集中损失。
(4)样式、品味和需求的变化。
(5)破产。
(6)营业中断损失。
(7)经济中断损失(8)流行病、疾病、瘟疫。
(9)技术革命:折旧费增加。
(10)版权侵权。
(11)管理失误:市场、价格、产品、投资等。
三、责任损失(1)航空责任。
(2)运动责任。
(3)出版商责任。
(4)汽车责任。
(6)雇主责任。
(7)产品责任。
(8)职业责任。
②保单检视表保单检视表是将保险公司现行出售的保险单所列出的风险与风险分析调查表的项目综合而成的问卷式表格。
这种表格突出了对公司所面临的可保风险的调查,但在不可保风险的识别方面就有一定的缺陷,此外,使用这种表格时要求使用者具有保险专业知识,对保单性质和条款有较深的了解。
表3—是美国埃特纳意外保险公司设计的保单检视表。
表保单检视表对于那些要投保的风险,下面的每一项都应该在由风险分析调查表得出的实施基础上仔细考虑。
对任何一个问题的确定答案都意味着在保单覆盖范围或费率上可能需要改进。
A.财产损失风险1.有需要保护财产毁损的基本防护但未执行的情况吗?(1)白有建筑物和财物的直接损毁。
(2)由财产损毁导致的间接损失。
(3)他人财产直接损毁。
(4)运送中财产的直接损毁。
2.被保险的风险保障足够吗?自有的建筑物和财物(1)如果保单附有共保条款,保额少于共保条款之要求吗?(2)任何一项财产的所有保额少于其可保价值吗?(3)财物价值波动剧烈吗?(4)其他地点之财物有未投保之情形吗?(5)有任何违反保单条款和保证的情形吗?(6)基本的火灾保险范围可扩大到包含其他危险事故吗?(7)在任何一个房屋内有自动沥水系统吗?(8)有易遭受水渍损的财产吗?(9)有冷冻、空调、锅炉和压缩设备吗?(10)“噪声公害”保险有必要吗?(11)建筑物内有带有核辐射的物品吗?(12)有正在建造或计划建造的建筑物吗?(13)现有建筑物有增建或改良的情形吗?(14)因建筑法令变更所致建造成本的增加有必要投保吗?(15)重置成本保险有必要吗?(16)有厚玻璃板类的财物吗?(18)改良物有未保障的情形吗?(19)办公室财物特别保障适合吗?(20)商业财产保障适合吗?(21)流动财产保单为财物提供了更好的保障吗?(22)有期货销售、分期付款销售和特殊契约销售的商品吗?(23)一种“售价”条款应该附上吗?(24)品牌和标签条款必要吗?(25)附加任何其他批单可改变保障的情形吗?间接损失(从略)他人财产(从略)运送中财产(从略)3.财产保单的签订有不恰当的情形吗?(从略)B犯罪损失暴露(略)C.机动车暴露(略)D.其他法律责任与员工赔偿暴露(略)③资产——暴露分析表该表的内容分两大类:一类是资产,包括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另一类是损失暴露,包括直接损失暴露、间接损失暴露和第三者责任损失暴露。
表3—是一个资产——暴露分析表的框架。
表暴露分析表的(框架)资产A.实物资产1.不动产2.动产3.其他资产B.无形资产(不一定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出现的资产)1.外部资产2.内部资产损失暴露A.直接暴露1.不可控制和不可预测的一般损失暴露2.可以控制和可以预测的一般损失暴露3.一般的财务风险B.间接的或引致的损失暴露1.所有直接损失暴露对下列各种人的影响2.额外费用——租金、通信、产品3.资产集中4.风格、味道和期望的变化5.破产——雇员、管理人员、供应商、消费者、顾问6.教育系统的破坏——民族的、政治的、经济的7.经济波动——通货膨胀、衰退、萧条8.流行病、疾病、瘟疫9.替代成本上升,折旧10.产权或专利权遭到侵犯11.成套、成双、成组部件的遗失12.档案受损造成的权力丧失13.管理上的失误14.产品取消15.废品C.第三方责任(补偿性和惩罚性损失)1.飞行责任2.运动——运动队的赞助关系、娱乐设施3.广告商和出版商的责任4.机动车责任5.合同责任6.董事长和高级职员的责任7.地役权8.业主的责任9.受托人和额外福利计划责任10.玩忽职守责任一一失误与疏忽11.普通的玩忽职守责任12.非所有权责任13.业主责任14.产品责任15.保护责任16.铁路责任17.董事长和高级职员的责任(股东的派生责任)18.水上交通责任(2)风险识别的辅助方法在运用风险清单的过程中,还需要配合以其他辅助方法作为补充,才能识别出风险清单中没有包括的特殊风险。
风险识别的辅助方法有:现场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组织图分析、流程图分析法、财务报表分析法、因果图分析法和事故树分析法等。
①现场调查法现场调查法相当于对风险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其优点是可获得第一手资料,有助于与基层人员建立良好关系;缺点是时间较长,成本高,有时为应付调查反而会引起员工的反感。
现场调查法的主要步骤是:首先,调查前进行准备工作,包括确定调查的时间,其中需要明确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持续时间等,还要搞清调查的对象,包括调查人数等。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不忽略重要事项,可事先设计出需要的表格,这类调查表通常包括需要调查对象的名称、职位、目前状况、故障情况和应采取的措施。
我们在巡视时对所见到的每项事务填写表格,表格样式如表所示。
表3 项目名称:其次,进行现场调查和访问,认真填写表格,表格的填写要符合规范,避免出现一些不符合要求的问卷,从而影响到调查结果;最后,将调查的结果及时进行反馈,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
现场调查法的优点:首先,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而不依赖他人的报告;其次,可与基层人员和基层领导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关系。
现场调查法的缺点:首先,耗费时间多,成本增加;其次,在认真调查过程中,可能会引起一些员工的警戒或反感。
②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表,是企业根据自己的需要,收集和统计与风险相关的信息。
调查的对象可以是职工、消费者或是顾客;调查方式可以采用当面填写或是邮寄,或通过网络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