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通用)
人教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通用)》_5

多变的天气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事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联系实际区别天气与气候。
2.通过对天气与气候的特点分析使学生学会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解答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对大气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教学难点】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教学方法【教法】问题导向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观察法、对比法、综合分析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如果有个机会让你免费去海南旅游,你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呢?你的父母最关心什么问题呢?学生回答问题。
师:相信天气与安全问题,是每个人首先要考虑的事情。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谈谈天气的有关知识。
出示题目──多变的天气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一、天气及其影响──谈天论气话天气问题1:哪位同学能描述一下我们这里昨天和今天的天气呢?(从身边的事情谈起,让学生感受地理就在身边。
)学生交流发言。
(一)天气与气候先出示一组不同天气的图片,请学生用语言描述一下自己所看到的内容。
课后反思: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实践性强的特点,设计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了教学过程。
整节课以问题式导课,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理解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以及天气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模仿节目主持人进行天气预报,把整堂课推向高潮,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空气质量的认识中,主要是通过图片展示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让学生感受人类不合理的做法导致的空气质量问题,并出示一些城市中常见的让人担忧的沙尘暴、雾霾等污染的天气状况,让学生各抒己见献良策,既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突破了教学难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通用)

时间
短 长
稳定性
不稳定 稳定
下列词语中哪些是描述天气的,哪些 是描述气候的?
阴转多云 秋高气爽 冬雨夏干
冬暖夏凉
和风细雨 雷雷电电交交加加
晴空万里 终年高温
下面几句话中,哪些是说天气的,哪些是说气候的? 1. 昆明四季如春 ( 气)候 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天)气 3.明天大风降温 ( 天气) 4.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 气)候 5.风和日丽 ( 天)气 6.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气)候 7.东边日出西边雨( 天气) 8.冬暖夏凉(气候)
❖ 何为空气污染指数?
指空气中所含污染物数量的多少。
空气质量的级别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污染指数
1~50 51 ~100 101 ~150 151 ~200 201 ~250 251 ~300
>300
空气质量状况 优 良
轻微污染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中重度污染
重度污染
超强台风“海燕”
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现象
喜羊羊 懒羊羊 慢羊羊
灰太狼
∞
红太狼
潇洒哥
美羊羊
沸羊羊
S
暖羊羊
风向杆
风杆与风尾一 起指示风向
风尾
8级风
每道风尾代表风力2 级,半道风尾代表1
级,加起来就是风力 的大小
判断出符号所代表的风向风力
北风(4级)
西北风(12级) 7
6
8
东北风(8级)
西风(5级)
5
1
东风(6级)
4
飞机停飞
交通
台风夺走人的生命
天气变化 与我们息息相关
火烧赤 壁
军事
农业
人教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通用)》_108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新课标的要求】1.知道“天气”,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术语;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具体要求如下:(1)学生知道天气的概念,学会区分天气与气候;(2)学会看天气预报图,掌握天气符号及其含义。
【教材分析】天气与气候跟我们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同样也是学习我们地理的基础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讲述的内容是天气预报。
主要涉及到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区别与联系,卫星云图、天气符号和天气预报图的判读。
以当天的天气对人们出行的影响切入点,用身边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体现课改中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
附带卫星云图、天气符号及相关图片,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天气预报的知识,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普及天气预报知识,更好发挥天气预报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并学会区分,在生活中正确运用术语;(2)能识别简单的天气符号,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与天气预报图。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判读卫星云图、风向示意图、天气预报图等,学会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2)通过对天气符号的记忆,与含义的理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3)通过播报天气预报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与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组织学生参与天气预报主持人模拟播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社会热点环境问题“雾霾”,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分,认识简单的天气符号,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与天气预报图2.难点:分析卫星云图与天气预报图【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讲练法、游戏教学法【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当天天气状况展开导入:今天的天气如何?昨天的天气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过哪些常见的天气?2.讲授新课(1)设置问题,让学生在课本中找出“天气”与“气候”的概念,找出后集体朗读,教师适当讲解,帮助学生从时间尺度和稳定性这两方面来理解区分“天气”与“气候”。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通用)

A.气候复杂多样 B.大陆性特征明显 C.季风气候显著 D.多特殊天气
4、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重要标志是( C )
A.雨热同期 B.季风气候显著 C.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D.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多雨
5、我国许多地方存在着干旱与洪涝交替出现
的现象,其原因是( C )
A.冬冷夏热 B.寒潮和台风的影响 C.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D.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不平衡 6、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
多地区_台_湾__火__烧__寮,最少地区___吐_鲁__番__的__托_克__逊_。
2、根据_降__水__量_和_蒸__发量 D 的多少把我国划分
为四个干湿区,
C
B
A_湿__润__区 B_半_湿__润__区
C__半__干__旱_区_ D__干_旱__区___
A
真题训练
3、(2016•湛江)对于我国降水分布特 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从东南沿海地区向西北内陆增加 B.从东南沿海地区向西北内陆减少 C.夏秋少、冬春多 D.年际变化很小
中考考试说明
• 1、气候特征:运用资料和图像能说出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 2、影响气候的因素:运用资料和图像 能说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考点过关一:我国气温分布特点:
1.读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可知:冬季气温南北_差__异__大___,1月份 0℃等温线大致经过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东至_秦__岭__—___淮__河____一线; 冬季最冷的地方是_漠__河___,因为纬___度__高____。气温最高__海__南___;影响 因素是_纬___度__因__素___; 读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可知夏季我国南北 _普__遍__高__温_____。夏季气温 最低的是_青___藏_____高原,原因是__海__拔__高___;气温最高_吐__鲁___番__盆__地___。
人教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通用)》_126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响着我们的生活、生产、甚至关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命运,但我们对它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却知之甚少。
学习天气与气候的概念,了解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以使我们能生活的更好,这是我们学习本节的目的。
关键词:天气与气候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设计(1)知识与技能: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分析天气、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熟悉天气符号,能看懂卫星云图和天气预报图。
(2)过程与方法:利用生活中描述天气气候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天气、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用错误教学法加强学生对天气符号的记忆;以“争当天气预报员”的活动检验学生对天气符号的掌握情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实验的方式告知学生风雨雷电就在我们身边,同时希望能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实验、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素养;希望利用天气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2 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区别。
(2)学会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和天气预报图。
2.2 教学难点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区别。
2.3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用实验让学生感悟大气现象;联系生活,使学生感知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并使知识易于理解;利用对比的方法,发现两个概念的区别;用活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检验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对地理事件的分析能力;用“错误教学法”加深学生的印象;总之调动学生的每一个感官参与课堂教学,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同学们,老师有疑问有困难,请大家帮帮我:平时我们都有晒衣服的经历,作为好奇的我想知道衣服中的水到哪去了?你能告诉我吗?讲授新课。
3.1 神秘的大气实验:触摸刚取出的冰冻的矿泉水瓶,五分钟后再次触摸,你发现了什么?空气中的水会让地球充满生机,它会诱发哪些大气现象?讲解:地球的大气层有几百上千公里的垂直高度,从刚才的实验我们不难发现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存在,只要我们提供一个让它冷却凝结的机会,雨、雪、冰雹等大气现象也就发生了。
人教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通用)》_91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4、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正确区别天气与气候;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
学法指导:1、“从生活实际入手,学习有用的地理”。
学习时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化枯燥为有趣,时时处处感受有用的“地理”。
2、“在游戏中学习地理”。
天气预报的符号多而不好记,怎样才能快速有效地记住呢?同学们之间不妨比一比、试一试,看谁记得快,或者坚持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自己也学做天气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
教学过程:导入课题:播放不同地区的图片,展示不同地区的生活环境,说明人类生活的环境存在很大差异,然后让学生回答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不同地区的环境差异?(气候)“那么世界的天气与气候是怎样的呢?这一节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吧。
”投影:第四章世界气候第一节天气与气候师:1、播放“上学路上的四幅图”,让同学们思考:这四幅图中分别是什么样的天气?(晴、雨、大风、雪)感受如何?(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回答天气变化快还是慢?)引出“天气”的概念与特点(学生通过读书来回答)。
投影:一、天气1、概念2、特点师:“天气是变化的,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每一天的天气状况呢?在民间有许多关于天气的谚语,咱们交流一下,看谁知道得多?”(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投影:关于天气的谚语。
过渡:“光靠谚语是不能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知道每天的天气状况呢?”(看天气预报)师:“通过什么来知道天气状况呢?”生:“要靠卫星云图”。
投影:卫星云图。
师:讲解卫星云图上的蓝色、绿色、白色分别代表什么?然后让学生看图回答,青藏高原和自己家乡所在的位置是什么样的天气?设问:在天气预报图上怎样识别天气情况呢?(根据天气符号)投影:“常见天气符号”图,指导学生逐一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人教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通用)》_143

第三章第一节天气与气候的教学设计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正确使用天气、气候的一些日常生活听说过的述语。
2、识别常见的不同天气符号。
3、让学生会读简单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预报图。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探究、归纳总结地理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3、培养收集各种知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
2、学习人们活动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及解决措施,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3、学会寻找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引发兴趣,并将学会的知识用于生活并为生活有用的理念。
二、重点
1、学会把有关天气知识与人类生活联系起来。
三、难点
了解人类对大气的负面影响及解决措施。
四、主要的教学方法
1、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2、通过设计课前作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3、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或现象入手,去理解知识,培养同学们能力
4、通过问题探讨、分组讨论与总结、课堂练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具
多媒体课件、空气污染图片。
六、教学准备
提前一周布置作业:
1、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并注意天气预报都预报了哪些方面的信息。
2、提前一周布置学生收集灾害天气警报资料与图片。
七、教学时间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人教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通用)》_25

多变的天气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正确描述天气,认识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学会区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并且联系实际正确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1、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知道空气质量高低的表示方法,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以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增强安全应对灾害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渗透生命科学教育。
教学重点: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或收看天教学难点:识别天气图及其应用教具准备:教材、PPT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小组活动教学课时设计: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出示一组不同天气状况的图片,说说这些图片都与什么有关?然后请同学看到窗户外面,问同学今天的天气状况怎么样,一般我们都会用什么词语去形容天气。
新授:一、天气与气候1、学习天气的概念,知道天气是一个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并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天气有什么特点,并进行小结。
2、请同学们发散思维,说一说描述天气的故事,谚语有哪些,并连一连。
3、出示一组四季图,让同学们说一说季节之间有什么区别,结合课本,找出气候的概念,知道气候是一个长时间的大气变化,然后用表格显示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练一练。
4、出示资料图片,说一说天气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1、提问学生一般知道明天的天气的路径有哪些,请学生自由回答。
引入电视上播放天气预报的卫星云图,并教会学生如何看云识天气,再引出天气预报的常见的天气符号,请同学们快速记忆,然后抢答。
2、让同学们回想一下电视上的天气预报播报员是如何播报天气的,然后请几个同学上来,根据图片播报天气,顺便说一说哪些天气不应该做哪些人类活动。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1、出示空气质量日报图,然同学根据图说一说空气质量,污染指数,空气级别三者之间的关系。
2、然后思考一下空气质量的高低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并举例说明,说一说解决的办法有哪些?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