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的主要内容
《草原》概括主要内容
《草原》概括主要内容草原这篇课文呀,那可老有意思了。
一、初见草原就说作者他们刚到草原的时候吧,那眼睛都看不过来了。
草原可大了,一眼望不到边,就像一片绿色的大海。
那草啊,长得可好了,嫩绿嫩绿的,风一吹就像波浪似的,一波接着一波。
还有那些小野花,五颜六色的,就像给这片绿色的大海绣上了漂亮的小花边。
天空也是蓝汪汪的,特别干净,云朵就像棉花糖一样,白白的,飘在天上。
这时候作者他们的心情那叫一个激动啊,就像发现了一个超级大宝藏。
二、受到欢迎接着呢,草原上的人们可热情了。
他们骑着马跑过来迎接作者他们。
那些人穿着好看的民族服装,脸上都带着特别真诚的笑容。
他们给客人献哈达,哈达那可是白色的,代表着纯洁和吉祥。
还端出了马奶酒,那酒的味道很特别呢。
大家互相问候,就像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
这种热情啊,真的能把人的心都给融化了。
感觉在草原上,大家都是一家人,没有什么距离感。
三、联欢之乐再说说联欢的时候吧。
草原上的人们又唱歌又跳舞的,那歌声特别悠扬,就像鸟儿在唱歌一样,在草原上飘得老远老远。
跳舞的姿势也特别优美,有节奏感。
作者他们也被这种欢乐的氛围感染了,也跟着一起唱歌跳舞。
大家在篝火旁边,笑声不断。
这个时候啊,就觉得所有的烦恼都被丢到九霄云外去了。
不管是当地人还是外来的客人,都在这个联欢里感受到了快乐和温暖。
四、离别之情可是呢,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到了要离开的时候了,大家都特别不舍得。
作者他们心里就像堵了一块石头似的,不想走啊。
草原上的人们也是,眼睛里都带着不舍。
就像两个好朋友,刚熟悉就要分开一样。
这种离别之情啊,让草原之旅又多了一份淡淡的忧伤。
不过呢,这次草原之行的美好回忆,会一直留在作者他们心里,也留在我们这些读这篇文章的人的心里呢。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导语】《草原》一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人民热情欢迎、款待的情景,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
以下是wo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课文原文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草原课文六年级上册主要内容
《<草原>的精彩世界》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六年级上册的课文《草原》。
这篇课文呀,一开始就给咱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作者坐着车,一路看到了那些一碧千里的草原。
草原就像一块大大的绿毯子,一直铺到了天边。
到了草原,作者他们受到了蒙古族同胞的热情款待。
那些穿着各色衣裳的蒙古族男女老少,骑着马从远处赶来迎接。
他们给客人们倒上奶茶,端出奶豆腐,还准备了手抓羊肉。
大家吃得可开心啦!吃完饭后,大家还一起联欢。
蒙古族的小伙子们表演了骑马摔跤,姑娘们跳起了欢快的民族舞蹈。
那场面,热闹极了!草原上的景色美,人更美。
他们的热情就像那燃烧的篝火,让人心里暖洋洋的。
《走进<草原>》小朋友们,《草原》这篇课文可有意思啦!课文里说,草原特别大,特别绿,一眼望去,全是绿色,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作者到了那里,看到了好多好多的羊,就像一朵朵大白花,在绿色的草地上移动。
还有那些骏马,跑得可快啦!蒙古族的朋友们特别好客。
他们把客人接到家里,拿出最好吃的东西来招待。
大家一起唱歌跳舞,玩得可高兴啦!比如说,有个蒙古族的叔叔表演骑马,他骑在马上,跑得飞快,就像一阵风一样。
而且呀,他们待人特别真诚,让人感觉就像一家人一样。
《<草原>的魅力之旅》小朋友们,咱们一起走进《草原》这篇课文哈。
课文一开始,就带着咱们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那草绿得呀,好像能滴出水来。
接着,作者遇到了热情的蒙古族同胞。
他们老远就来迎接,脸上洋溢着笑容,让人心里暖暖的。
他们准备了好多好吃的,那奶豆腐可香啦,奶茶也甜甜的。
然后大家一起玩耍。
有个小姐姐跳舞可好看了,她的裙摆像蝴蝶一样飞舞。
还有个小哥哥骑马的技术特别棒,在草原上飞奔,扬起一阵尘土。
在草原上,大家都特别开心,忘记了所有的烦恼。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批注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批注《草原》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被选入六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
以下是对这篇课文的讲解和批注:1. 题目背景:草原是中国北方的一片广袤地域,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特色文化。
老舍先生曾在20世纪初访问过草原,这篇文章是基于他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创作的。
2. 内容概述:文章主要描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牧民的生活以及作者对草原的深厚感情。
通过细腻的笔触,老舍先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3. 分段解读:第一段:主要描述了草原的地理位置、广阔和美丽。
其中,“一碧千里”形容草原的广阔,“翠色欲流”则形容草地的翠绿和灵动。
第二段:详细描述了草原上牧民的生活。
通过“高歌一曲”和“尽情洒脱”等词句,展现了牧民的自由和豪放。
第三段:作者进一步表达了对草原的热爱。
通过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如“明亮的露珠”、“微笑的蒙蒙细雨”,表达了对草原的深情厚意。
4. 主题思想:文章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怀念。
通过描绘草原的美景和牧民的生活,老舍先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5. 写作特点:老舍先生的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读来让人感受到他对草原的热爱。
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比喻手法,使得描绘的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文章结构清晰,每段都有明确的主题,读者可以轻松理解文章的主旨。
6. 批注示例:在第二段描述牧民生活时,“高歌一曲,骑马漫游”一句,可以批注:“这展示了牧民的自由和豪放,他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生活节奏与自然和谐。
”在第三段描述作者对草原的感情时,“明亮的露珠,微笑的蒙蒙细雨”一句,可以批注:“这里使用了比喻手法,生动描绘了作者对草原的深情厚意。
”7. 教育意义:通过学习《草原》,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北方的自然风光和特色文化,增强对祖国各地的了解和热爱。
文章所传达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可以启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培养他们的生态意识。
老舍先生的优美文笔和对生活的热爱,可以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草原主要内容
草原主要内容引言草原是指地表植被以草为主的广阔地区,在世界上广泛分布,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草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对维持全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草原的主要内容,包括草原的定义、类型、特点以及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等。
定义和分类草原是指地表植被以草本为主的生态区域,通常由矮草、长草和根系发达的草本植物组成。
根据气候条件和植被特点,草原可以分为干草原、湿草原和高寒草原等不同类型。
•干草原:位于气候干燥地区的草原,通常降水量较少,草本植物适应干旱条件。
例如,蒙古草原就是干草原的典型代表。
•湿草原:位于气候湿润地区的草原,降水量较多,土壤潮湿,草本植物繁盛生长。
例如,美国中西部大草原就是湿草原的典型代表。
•高寒草原:位于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的草原,气温低,降水少,大部分是苔原植被和高山草甸。
例如,青藏高原的高寒草原就是我国的典型代表。
特点和生态功能草原具有以下特点和生态功能:1.植被丰富:草原植物种类繁多,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共同构成了草原丰富的植被景观。
2.土壤肥沃:草原植物的根系发达,有助于锁定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使土壤更加肥沃。
3.生物多样性:草原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拥有大量的动植物物种。
例如,北美大草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物种最丰富的草原之一。
4.气候调节:草原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能够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保持气候稳定。
5.碳储存:草原是重要的碳储存库,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固定碳元素,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环境问题和保护措施草原面临着一些重要的环境问题,包括草原退化、土地沙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这些问题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造成了威胁。
为了保护草原的生态环境,采取以下措施是必要的:1.合理利用:制定合理的草原资源利用政策,加强对草原的管理和保护,保证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
2.植被恢复:通过人工增加植被覆盖和植被恢复,修复受到退化和沙化的草原地区。
六年级草原概括主要内容
六年级草原概括主要内容在辽阔的草原上,阳光普照,蓝天白云,简直就像一幅美丽的画。
你看看,草原上的草长得那叫一个旺盛,随风摇摆,像在跳舞。
牛羊成群结队,悠闲地吃草,偶尔有几只小鸟飞过,叽叽喳喳地唱着歌,真是热闹非凡。
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脸上洋溢着无忧无虑的笑容。
哦,草原的风啊,轻轻一吹,像是在和你耳语,告诉你这里的每一个秘密。
说到草原,得提到牧民的生活。
他们的家是那种黑色的蒙古包,简单又温馨。
每到晚上,篝火一亮,围着火堆,大家都坐在一起,听长辈讲故事。
那些故事有时是神话,有时是历史,满是传奇色彩。
牧民们唱着传统的歌,声音悠扬,仿佛把整个草原都唤醒了。
听着听着,心里就觉得特别温暖,仿佛自己也是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子。
草原的四季变化真是迷人。
春天的时候,万物复苏,花儿开得五彩斑斓,蝴蝶翩翩起舞,简直像进入了童话世界。
夏天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不过没关系,傍晚的时候,大家聚在一起,享受那份凉爽,真是惬意。
秋天到了,草原变成了一片金黄,稻谷也成熟了,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到了冬天,雪花飞舞,整个草原像被白色的羽绒被覆盖,静谧而神秘,特别适合窝在家里喝热茶,聊聊天。
草原的动物也有很多精彩的故事。
那些骏马在草原上奔腾,像一阵风,速度快得让人目不暇接。
还有那调皮的小狐狸,时不时冒个头,似乎在和你玩捉迷藏。
更别提那高傲的雄鹰,翱翔在空中,仿佛在俯视着整个草原。
每当看到这些动物,心中总会生出一种自由的感觉。
草原不仅美丽,还有丰富的文化。
比如,蒙古族的那种豪放精神,让人忍不住想要一起加入。
每当节庆来临,大家都会聚在一起,吃烤羊肉,喝马奶酒,笑声不断。
哦,那场面,真是热闹得像过年!有时还有那种精彩的摔跤比赛,强壮的汉子们在草地上斗智斗勇,观众们齐声呐喊,气氛简直是火爆。
草原的夜空也是一绝。
星星一颗颗亮起来,像无数个小眼睛,静静地看着你。
月光洒在草地上,银白色的光辉让人感到宁静。
那一刻,你会发现,自己是多么渺小,但又是多么幸福。
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的主要内容
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的主要内容
《草原》是六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草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植被和动
物资源等内容。
首先,文章介绍了草原的地理位置。
草原位于我国的北方,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区之一。
其次,文章描述了草原的气候特点。
草原气候干燥,降水少,风力大,夏季多雨,冬
季风沙较多。
这种气候条件限制了草原的植被的发展。
接着,文章介绍了草原的植被。
草原的植被以草为主,有牧草、针叶树、阔叶树等。
由于草原的气候条件不利于树木的生长,所以草木繁茂,形成了广袤的绿色草原。
最后,文章提到了草原的动物资源。
草原上有大量的牛、羊、马等家畜,还有狼、北
方鹿等野生动物。
这些动物资源是草原地区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对草原的描述,这篇文章旨在让我们了解草原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特点,进一步认
识我国的地理形态。
[课件]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
角色扮演:体验草原民族生活习俗
01
角色扮演的目的: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 草原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
04
学生选择角色,了解该角色的生活习俗和特点。
02
角色设置:设置牧民、马头琴手、摔跤手等草原民族角色 ,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进行扮演。
05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展示草原民族的生活场景和文化特色 。
人类活动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
过度放牧
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原植被破坏,土壤侵蚀加剧,进而影响草原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
开垦耕种
将草原开垦为农田会导致土壤退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同时也会 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
工业化和城市化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排放的污染物会对草原生态系统造成污染和破 坏,同时也会对当地气候和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旅游开发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草原地区旅游观光,体验草原文化和生活习俗。 这促进了草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文化创新
在传承草原文化的同时,当代社会也注重对其进行创新和发展。例如,将传统马头琴与现 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新的音乐作品;将传统游牧文化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推动 草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03
活动流程
06
其他学生观察和评价角色扮演的效果,提出改进建议。
分享交流:我最喜欢的草原美景或活动
分享交流的目的:通过分享交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草 原美景和活动,增加对草原的热爱和向往。
分享方式
分享内容: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草原美景或活动,可 以包括草原日出日落、骑马奔驰、蒙古包住宿体验等。
学生提前准备好分享内容,可以是图片、视频或文字描 述。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知识点汇总
《草原》是《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课的课文,讲述了作者在草原上与牧民相遇的经历。
以下是这篇文章的一些核心知识点汇总:
1. 故事背景:作者在一个夏天,与父母一起到草原度假,初次接触到大自然的美丽与辽阔。
2. 草原的特点:草原是一片广阔而肥沃的大地,草儿翠绿,天空湛蓝,奔腾的河水如银丝般流淌。
3. 牧民的生活:草原上住着勤劳善良的牧民,他们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依靠放牧为生,与动物和谐相处。
4. 探秘草原:作者走近草原,亲身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欣赏到了美丽的风景,与牧民互相帮助,心生敬畏。
5. 草原的意义:草原不仅仅是一片美丽的土地,更有着浩渺的诗意,给人们带来宁静与感悟。
6.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应当尊重和保护大自然,与之和谐相处,并从中获取力量和启示。
以上是《草原》这篇课文的主要知识点汇总。
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更深入地体会到草原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分部分
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分部分
《草原》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1-2):主要写草原优美的风光及草原人民迎接远客的情景。
第二部分(3-4):主要写草原人对客人的盛情款待,感情真挚,令人向往。
第三部分(5):结尾点题,进一步点明了让作者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的原因是草原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
《草原》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通过写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依次描绘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蒙古族人民热情迎客的场面与主客饮酒联欢的场面。
六年级上册草原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一段(第一小节):写大草原十分美丽,老舍对此赞叹不已第二段(二~四小节):写热情好客的主人接待了"我们"第三段(第五小节):快要走了,"我们"十分不舍.全文: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了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1.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课文原文篇一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
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笔记
六年级语文上册1草原一、含英咀华(一)开卷有益1.课文简介《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主要讲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蒙汉联欢图。
作者在最后引用了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2.课文主旨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盛情款待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美丽风光的喜爱和对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的赞美之情。
(二)知人论世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老舍的“舍”就是取的他的姓“舒”,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三)手不释卷草原老舍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
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课文草原
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课文草原一、课文原文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不拘束。
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
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的主题概括
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的主题概括
一、题目解析
“草原”这个题目直接点明了文章描写的对象。
草原是一个广阔无垠、充满独特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地方。
通过这个题目,读者能够初步预测到文章会围绕草原的景色、草原上的人和事等内容展开。
二、主题概括
本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表现了草原美丽的风光,体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也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文章通过描写草原的自然风光,如“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展现出草原的辽阔与生机。
在描写蒙古族同胞欢迎远客的场景时,如“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生动地体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六年级上册草原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六年级上册草原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作者老舍先生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
首先写了初见草原的景色。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小丘也是线条柔美,翠色欲流。
羊群在草原上就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接着描写了主客相见的情景。
蒙古包外,主人们盛装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他们热情好客,没有一点拘束。
然后写了主客联欢的场面。
大家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进了蒙古包后,主人们摆上了奶茶、奶豆腐等特色食物招待客人,还举行了盛大的联欢,人们载歌载舞,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草原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最后写了作者对草原的不舍之情,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充分体现出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主要内容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主要内容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主要内容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第一段(第一小节):大草原十分美丽,作者对此赞叹不已。
第二段(二~四小节):热情好客的主人接待了作者一行人。
第三段(第五小节):快要离开了,大家十分不舍。
一、老舍作品《草原》主要内容为: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的热情欢迎的情景。
表现了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疆的热爱以及对民族友谊的歌颂。
《草原》是作家老舍创作于1961年一篇散文。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 老舍作品《草原》主要内容为: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的热情欢迎的情景。
表现了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疆的热爱以及对民族友谊的歌颂。
《草原》是作家老舍创作于1961年一篇散文。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二、老舍作品《草原》主要内容为: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的热情欢迎的情景。
表现了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疆的热爱以及对民族友谊的歌颂。
《草原》是作家老舍创作于1961年一篇散文。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六年级上册草原的主题概括
六年级上册草原的主题概括一、题目。
解析: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也写出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风情。
解析:围绕草原的自然风光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款待展开描写。
体现了草原的美丽迷人以及蒙汉人民亲如一家的主题,展现了民族间的团结友爱。
解析:作者见到了草原一碧千里的美景,如羊群、骏马、大牛等在草原上的和谐画面,又目睹了蒙古族人民远迎、盛情款待的情景。
主题是描绘草原美景,歌颂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解析:描写草原景色部分表达了草原的美丽、壮阔、生机勃勃,体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也为下文描写蒙汉情谊作铺垫,暗示这样美好的地方孕育出热情好客的人民。
解析:描写蒙古族同胞欢迎远客的情节直接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突出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真挚的情谊这一主题。
解析:蒙古族同胞远迎、骑马带路、联欢时的载歌载舞、互相敬酒等情节,都体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毫无隔阂、亲如一家的民族团结之情,从而体现主题。
解析:主客联欢部分通过描写蒙汉两族人民一起唱歌、跳舞、联欢的欢乐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两族人民之间深厚的情谊,进一步深化了蒙汉团结友好的主题。
解析:从“景”的角度看,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体现了大自然的魅力;从“人”的角度看,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体现了民族间的友好情谊。
综合起来,主题是草原美景与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相融合。
解析:作者初入草原时被草原美景所震撼,产生惊喜之感;之后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款待时内心充满感动。
这种情感变化体现了作者对草原的喜爱和对蒙汉情谊的赞美,这就是文章的主题。
解析:文中描写草原生活习俗部分,如献哈达、敬酒等习俗,是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体现,这些习俗的描写有助于突出蒙汉两族人民在交往中互相尊重、团结友好的主题。
解析:文中对草原上的羊群、骏马等动物的描写,衬托出草原的生机勃勃,而这样生机勃勃的草原是蒙古族人民生活的家园,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热情好客地对待客人,体现了蒙汉情谊与草原的和谐关系这一主题。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课草原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课草原
第1课《草原》是六年级上册语文书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大草原上的美丽景色和草原牧民的团结奋斗精神。
课文通过描绘草原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展示了大草原的壮美和多样性。
同时,课文也以草原牧民勤劳努力、团结互助的精神为例,强调了团队合作和共同努力的重要性。
在课文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草原上的白云、牛群、飞鸟等自然景象,以及无边无际的草地和灿烂的花海,给读者带来了无限遐想和美好的感受。
同时,课文还展示了草原牧民孜孜不倦的劳作景象,他们默默耕耘、辛勤劳作,以迎接一年一度的丰收季节。
他们互相帮助、支持,共同建立起草原牧民的大家庭,彼此激励,共同追求美好的生活。
通过这篇课文,读者可以了解到草原的壮丽景色以及草原牧民的艰辛劳作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篇课文以实在的语言描绘了大草原的美丽与丰饶,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
同时,通过描写草原牧民的团结互助行为,课文也向读者传递了团队合作和共同奋斗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向草原牧民学习,通过勤劳努力和团结互助,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总之,第1课《草原》是六年级上册语文书中的一篇富有诗意的课文,通过描绘大草原的美景和草原牧民的努力奋斗,向读者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与草原牧民的团结精神。
通过阅读这篇课文,读者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人的努力奋斗的力量。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的笔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的笔记
【作者】老舍
一、课文梗概:
这篇课文以热情洋溢的语言,描写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而独特的自然风光和蒙古族人民和睦相处的动人情景。
二、重点词汇与句子:
1. 满载(zài):装满了东西。
2. 马上:表示紧接着某个时候;立刻。
3. 迎候:等候迎接。
4. 翠色欲流:形容绿的程度深。
翠:绿色。
欲:将要。
5. 久立四望:长时间地站着向四周眺望。
6. 天涯:天边。
指极远的地方。
三、重点段落解析:
1. 第一段:“这次,我看到了草原……另是一番风味。
”本段描述了作者初见草原时的情景,通过对草原美丽的景色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2. 第二段:“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本段通过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草原的宁静、优美、宽广的特点。
3. 第三段:“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本段从作者的心理感受出发,赞美了草原的壮丽景象以及给人心灵的
震撼。
四、写作技巧及主题思想:
本文运用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草原的美景,并以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出了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同时,文章还突显了草原上的民族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风貌。
五、课后思考题:
1. 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2. 文中多次使用“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等词语来描绘草原的色彩,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的主要内容
草原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散文,字里行间充满了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是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
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
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
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草原》分为三大段,一是写草原秀美的景色(草原风光图),二写草原迎客(草原迎客图),三是草原联欢(主客联欢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