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草原》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草原》人教部编版
举例解释:
在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方面,教师可挑选课文中的典型例句进行分析,如“羊群在草原上像一朵朵白云”,引导学生体会比喻的用法,并尝试在写作中运用。针对文章结构的把握,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每个段落的主题,进而理解整篇文章的脉络。在文化背景的理解方面,教师可介绍草原地区的风土人情,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情境。至于语言表达的提升,教师可组织课堂讨论、写作练习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提高表达水平。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草原》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象过辽阔的草原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草原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文章结构的把握:学生可能难以把握课文的结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段落间的联系,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文化背景的理解:学生可能对课文中所展现的民族风情缺乏了解,需要教师补充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语言表达的提升: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教师指导并组织实践活动。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草原》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它描绘了老舍先生眼中的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这篇文章不仅是文学创作的佳作,也是我们了解和欣赏自然美的窗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的具体描述。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精彩语句,理解作者如何生动地描绘出草原的美丽。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中,我发现大家在探讨草原文化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说明学生对民族文化有一定的探究欲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适当增加对文化背景的介绍,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也能拓宽文化视野。

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5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篇1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和人土风情的画片,请学生谈谈观后的感受。

(放课件,听歌曲) 听了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着草原美丽的画面,此时你有什么想法?2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板书课题)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一起走进草原,齐读课题。

二、质疑问难,了解学情。

过渡:在预习课文中,大家知道了这篇课文描写的是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

1读了文章题目,你想了解哪些内容?也可以把预习课文中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

2教师随时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课件展示)三、自学课文,合作探究。

1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要注意一边读,一边画出重点的词句,在课文的空白处,写写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教师相机指导。

过渡:在自学的过程中,同学们特别认真,尤其是同学们能抓住重点的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课前查找的资料,写出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2小组同学自学交流,认识上达成共识后,待会汇报你们自学的的成果。

教师深入到小组内,和同学一起交流探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于组织教学。

四、激励评价,赏读涵咏。

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同学们小组的活动,每个同学参与合作的积极性特别高,很多同学还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下面,我们请同学代表你们小组的同学,结合课文中的重点的词句,谈谈你们的体会和理解认识。

(一)指名研读草原景色部分的同学,汇报学习的情况。

1结合课文中的重点的词句,说说老舍眼中草原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并且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用书上的词语或者自己概括词语加以总结,请同学把这些词板书在黑板上。

〔你体会的很好,能否用书上的重点的词语加以总结,把它板书在黑板上。

学生参与板书课文中的重点的词语。

学生板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错别字。

〕2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展示课件),加深学生感悟,充分地表达自己对草原喜爱的思想感情。

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案1教学理念本课教学力求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读书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自由化的发展空间,让学生真正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就感,使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对话,成为自主阅读后的深层次需求,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段,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美。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习生字新词,弄清课文记叙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学习第一自然段,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美。

难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1、《草原》影像资料。

2、生字与组词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你到过草原吗?有人这样描述:草原的空气无比新鲜,天空分外明朗。

放眼望去,小丘美如画,羊群白似雪,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草原上的人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如此美丽的景色,如此浓郁的风情怎不令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吧!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自读自悟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段落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三、布置自学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检查自学投影出示: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

草原课文六年级上册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精选9篇)

草原课文六年级上册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精选9篇)

草原课文六年级上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较优化。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9篇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让您对于草原课文六年级上册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渲、勒、鄂、涯”四个生字,会写“毯、渲” 等14个生字,理解文中新词的意思。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4. 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材分析本文记述了作者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赞美了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叙述,先写了草原秀美的风景,再写了草原迎客和联欢场景。

作者移步换景,有景及人,较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束,给读者留下无尽的回味空间。

学情分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难点具体体会课文中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教具教学准备课时安排三课时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认识本课“渲、勒、鄂、涯”四个生字,会写“毯、渲” 等14个生字,理解文中新词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读写生字词。

2.读熟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1.你去过草原吗?在电视上见过草原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草原,看看草原的美景和草原上生活着的人们。

2.介绍作者老舍3.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学生自学生字词三、检查自学情况,指导书写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六年级语文《草原》教案精选

六年级语文《草原》教案精选

六年级语文《草原》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草原》一文。

文章描述了作者老舍先生在我国内蒙古大草原上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草原美景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和表达方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方式,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草原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思考课文主要描述了哪些内容。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享自己学到的优美词句。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分析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和表达方式。

5. 例题讲解:讲解课后习题,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进行仿写。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草原2. 主要内容:(1)课文生字词(2)课文主要内容(3)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2)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仿写一段话。

2. 答案:(1)略(2)例: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一望无际的草原,成群的牛羊在悠闲地吃草。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草原》教案最新12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草原》教案最新12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草原》教案最新12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第一自然段中的文字所表达的草原的意境美。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师:今年暑假,老师到过一个美丽的地方,我还带回了几张照片。

你们看!这是哪里呀?(板书:草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小学课文《草原》。

四十二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参观访问时,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

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共作一次“草原心灵之旅”。

二.自主学文,勾画圈点1.整体感知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草原的?2.自主研读师: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静静地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勾画让你感受很深的关键词句。

3.放声朗读师:自由地、放声朗读这一段,读出你对草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

一会儿把你感受最深、�”(想象点拨,指导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分享经验,指导朗读)●“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

”(借助经验,唤起想象)●“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大花。

”(以读代讲)●“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草原》教学设计(完整两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草原》教学设计(完整两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草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课文《草原》是由著名作家老舍第一次去内蒙古后写下的游记中的一个片段改写而来。

原游记发表于1961年10月13日的人民日报,还包括了一段引语和“林海”“草原”“渔场”“农产”“风景区”“呼和浩特”“工业基地”七个片段。

作者以细腻清新的语言记叙了初入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深情讴歌了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

1.从课文内容看课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自然段,描绘了天空、草地、小丘、羊群、骏马和大牛所构成的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第二部分为第2、3自然段,描绘了陈巴尔虎旗的主人们迎接远方来客的情景,“男女老少”“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生动再现了草原由静寂变得热闹的情形;第三部分为第4、5自然段,描绘了作者到达目的地后,主人热情接待客人、主客联欢和话别的情形。

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

文章第一段是从总体上写草原,之后按照游览的顺序进行写作。

2.从课文语言看课文语言优美,写景文字诗情画意,叙事部分娓娓道来,情景交融、生动感人。

在表达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把写景和感受融合起来写。

从“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进而产生“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的感受,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进而产生“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的感受,并且想“久立四望”,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情因景生,景因情美,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二是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景象写得具体可感。

如,把绿色小丘比作只用绿色渲染的中国画,把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骏马大牛也“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丰富的想象使景物的描写更加形象、生动,充满画面感,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草原风情。

3.从单元整合看把《草原》和《丁香结》两篇课文进行比较,《草原》记述了老舍先生作为陌生人第一次来到了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激动、新鲜的心情难以抑制,所以在写作中,特别突出真切的即时性感受。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毯、陈、裳”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绿毯、线条、柔美”等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

背诵第1自然段。

3.揣摩文中在写景中融入作者感受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试写与人惜别的经历。

【重点】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体会“蒙汉情深”,读出自己的感受。

【难点】体会学习作者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写法。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共有8个生字,可以引导学生用找规律、猜字谜等方法来识记。

如“蹄、腐、裳、虹”都是形声字,就利用形旁表义的特点进行归类识记;“毯”字则用猜字谜来记:一堆毛,两团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生字的书写按结构进行归类,“陈、虹、蹄、稍”这四个左右结构的字中,注意“稍”右边“月”的撇变竖;“毯、腐”这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中,强调“毯”的最后一笔为点。

2.阅读理解本文语句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可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喜迎远客的热闹场景,敬酒联欢的开心场面。

学生在想象中披文入情,既习得了阅读方法,又品味了语言,深切地感受到草原的风光美和人情美,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3.表达运用学生通过一些精彩的语句领略草原的秀美景色,体会作者的感受,例: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上面哪句是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哪句是写作者的感受的?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先让学生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然后进行迁移训练,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学前准备】1.预习提纲(1)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初步了解有关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例如:服饰特点、生活习惯等。

(2)搜集古今文人描写草原的诗词、文章。

(3)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六年级语文《草原》教案(精选5篇)

六年级语文《草原》教案(精选5篇)

六年级语文《草原》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草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情感体验能力和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草原的美丽。

二、教学重点•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情感体验能力的培养•审美能力的培养三、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四、教学准备•课本《草原》•课堂展示板•学生练习册五、教学过程第一课:《草原》导入1.利用课堂展示板,展示草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与描绘草原的特点。

2.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对草原的印象和感受,并与同桌分享。

3.引导学生思考草原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及其生活情况,进行简短讨论。

第二课:《草原》理解1.导入上节课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理解《草原》中描述的草原和草原生物,帮助学生形成大致的意境。

2.逐句分析《草原》的词句意义及其在整篇诗歌中的作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表达。

3.分组或单独阅读,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草原》的理解情况。

第三课:《草原》情感体验1.导入情感体验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诗歌中的意象感受草原的美丽、宏大和自由。

2.利用配乐,给学生播放配合《草原》氛围的音乐,进一步让学生沉浸在草原的情感中。

3.引导学生写下自己对草原的情感体验,可以是自由写作或针对特定问题的写作。

第四课:《草原》赏析1.展示《草原》的相关图片和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赏析草原的图像美。

2.带领学生分析草原绘画中所表现的意境和审美价值,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第五课:综合训练1.进行相关的阅读理解练习,巩固学生对《草原》的理解。

2.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描绘草原的美丽与壮丽。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套教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草原》这篇诗歌,通过阅读理解、情感体验和赏析活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同时,通过综合训练和创作活动,增加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提供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 草原 课文原文及教案 3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 草原 课文原文及教案 3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3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写9个生字,重点理解“境界、回味、洒脱、拘束、羞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象,背诵第1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教学难点揣摩、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毯、陈、裳”等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草原、线条、柔美、襟飘带舞、热乎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4.理解重点词语和优美语句,感受草原的美好风光。

教学重难点1.正确读写生字词。

2.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展开想象,再现情境。

3.揣摩、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草原的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草原图片,播放背景音乐(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引领学生进入草原的氛围之中。

#教案#导语:同学们,有一个地方我特别向往,那儿天蓝地绿,有奔驰的骏马和雪白的绵羊。

如果你到了那儿呀,一定会被那里无边无际的绿色所震撼。

你们知道我所说的这个地方是哪里吗?对,就是辽阔的大草原。

现在,就让我们用眼睛、用耳朵,去感受一下草原的美吧!2.出示课题,说说美丽的草原。

预设:学生见了课题,可以让他们说说最想了解草原的哪些方面。

如:草原的景色如何?草原的人们有什么特点?草原上有哪些风俗?从未见过草原的人来到草原可能会有怎样的感受?然后再请去过草原的同学结合自己的经历解答一下。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优秀4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优秀4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优秀4篇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篇一设计思想本文语句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要加强感情朗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边读边想象画面。

在设计时注重图文并茂,配以有关草原的图片歌曲,以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用眼睛、用心灵去感受草原的美丽,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悟中生情,体会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初步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

在课堂上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更好地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

教学目标:1、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学会本课9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弄清课文记叙顺序,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教学难点弄清课文记叙顺序,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法,轻松掌握生字、检查把课文读生动、读流利。

2、注重图文并茂,配以有关草原的图片歌曲,让学生了解草原。

3、利用榜样示范法,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名胜举不胜举,那居天下第一的桂林山水,那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丽西湖,无不令我们神往,而那辽阔的草原更是个景色迷人的地方,谁能讲一讲,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2、教师范读,出示多媒体课件。

(草原美丽风光的`图画)你们想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吗?下面让老师带着同学们跟着老舍先生一起去欣赏美丽的大草原吧!(草原离学生太遥远了,教师配上美丽的多媒体图画,抒情的音乐,让学生初步感知草原的美,为理解课文作好了铺垫,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生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认真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字,向同桌或查字典解决。

2、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理解课文要在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所以这个环节,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真正地做到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同桌互相每人读一自然段,检查字音读正确与否,读得流不流利。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学生更有兴趣,检查的力度更高,更容易掌握所学的内容。

《草原》教案

《草原》教案

《草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草原》这篇文章。

2. 学生能够分析文章中的艺术特色。

3. 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并背诵《草原》这篇文章。

2. 难点:分析文章中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的背景、作者、内容和艺术特色。

2. 诵读法: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体会文章的韵律和情感。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通过讲述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引入《草原》这篇文章,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文章的背景、作者和内容(10 分钟)- 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 讲解文章的结构和段落大意。

3. 分析文章中的艺术特色(15 分钟)- 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艺术特色。

-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4. 体会作者的情感(10 分钟)- 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

- 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

5. 总结(5 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章的背景、作者、内容、艺术特色和情感。

6. 布置作业(5 分钟)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从《草原》中得到的启示。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草原》这篇文章,分析文章中的艺术特色,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5篇《草原》是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作者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5篇,希望大家喜欢!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篇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自学本课生字,会写这六个生字。

2、抓重点词句,感受草原的美景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有关草原的图片、资料;预习课文。

教学重、难点:抓重点词句,感受草原的美景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过程:一、直观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你有什么感受出示有关草原的图像,激发学生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1、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笔下,感受草原的独特之美。

请同学生们打开书,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画出来先自己想办法解决。

2、指导学生学习重点生字词。

3、通过刚才的读,草原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大意。

三、品读课文,体会美景1、草原的景色到底美在哪里呢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请自读画出有关句子,想想自己怎么从中具体感受到美的。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草原的美呢怎么感受的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若学生谈出从“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表示我的愉快”中感受到草原的美时,引导学生通过原句和“空气清鲜,天空明朗”对比,体会两个“那么”对草原空气和天气清鲜、明朗程度的描写,并指导读出这种开阔明丽的感觉。

若学生谈“在天底下,一碧千里,并不茫茫……”一句时,可相机点拨“一碧千里、茫茫和并不茫茫”的意思,指导读出草原一片碧绿,广阔无垠的美。

在老舍笔下草原无边无际,而作者为什么说它并不茫茫呢引导学生在继续感受中体会。

若学生谈出从“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中感受到草原美时,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历画国画,体会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所带给人的饱满、润泽、青翠之美,并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11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11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11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

2.带着感情读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学会积累语言。

3.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的熏陶,我被教育热爱祖国,热爱民族团结。

培养学生对美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和蒙古同胞的热情豪客,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

会品味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学生尽情说一说,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绘草原绿毯如毡,还可以说一说这里牛羊成群盛景、民族风俗等等。

)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

(板书课题:草原。

)4、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1)草原的景色如何?(2)草原的人们怎么样?(3)第一次来到草原有何感受?二、读课文,学课文1.学生想知道的问题很多。

现在就带着我们的好奇心来草原吧。

阅读和思考。

这篇课文描述了草原的什么?(学生自学课文内容,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和同座交流)3、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境界:事物的程度和表现。

文章指的是碧空如洗、空气清新、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原。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是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害。

迂回:回旋,盘绕。

文中指河向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克制:过分克制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案优秀7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案优秀7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案优秀7篇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案篇一教学目标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

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

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带着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有层次的朗读,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

运用音乐的情感引导作用体会文中美景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

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出示课题。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见闻说说草原的美丽景象,与实践阅历相结合,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今天我们将在老舍先生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美丽的草原。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找出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结成旅行伙伴,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

汇报交流,共同感悟。

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内容归纳,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说说作者老舍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分别根据学生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得出介绍了草原的自然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及民族间的团结友爱。

(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内容。

)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找出描写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喜欢的词句勾画下来,细细品读。

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以此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天、地的景色各有什么样的特点?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教案(5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教案(5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草原》教案(5篇)《草原》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熟悉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以下词语:勾画、骏马、无限、鞭子、奔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喜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培育同学爱美的情趣。

4.品尝积累课文中美丽的语言。

教学重点:1.通过语言文字绽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详细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检查预习状况,学习生字新词,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谈话: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景色美丽,牛羊成群。

这篇课文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看到的秀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忱欢迎的情景。

2.观看《》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同学简洁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布置预习1.学习生字新词,留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笔下的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质疑问难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留意正音。

组词:骏〔〕俊〔〕竣〔〕限〔〕驰〔〕峻〔〕唆〔〕梭〔〕垠〔〕弛〔〕蹄〔〕茶〔〕貌〔〕杯〔〕跤〔〕缔〔〕荼〔〕藐〔〕怀〔〕胶〔〕2.理解词语。

3.质疑问难,如今小组内商量,沟通。

四、理清课文的线索1.自由读课文,思索:初到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景象是怎样的?2.理清课文线索默读思索:本文是按进入以后的经受事情的挨次来表达的。

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3.沟通、整理:〔1〕美景〔2〕欢迎远客〔3〕亲切相见〔4〕热忱款待〔5〕联欢话别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和词语。

2.熟读课文。

其次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认识草原,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在掌握听、说、读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写能力,能够用简要、正确的文字表述事物描绘情景。

3、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保护草原。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通过图片和语音资料,帮助学生感受草原的神秘和草原生态的重要性。

2、记忆:通过文字的呈现和欣赏,帮助学生记忆草原的景色,增强记忆力。

3、运用:通过课堂活动,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草原和环保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主题(1)引入课文:1)图片展示——这是草原,大家看一看,草原上有很多令人向往的动物和美丽的风景,那么,大家喜欢草原吗?2)语音资料播放——欣赏草原美丽的风景和动物的花絮,引导学生感染草原的神秘和生态的重要性。

(2)提问导入:1)大家身边的植物有哪些?还有哪些环境可以生长呢?2)有人去过草原吗?去过的草原有些什么特别的呢?2.学习本课知识(1)听课文,体验草原的魅力。

呈现草原的景象,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草原所带给我们绵延不绝的生命力。

(2)阅读课文,理解草原的养分循环。

通过阅读,让学生理解养分通过光合作用循环,形成食物链,不断地输入生物体内,使生物体生长繁殖。

(3)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草原的魅力。

利用投影或课件制作草原情景,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展现草原的美丽和生态的重要性。

3.巩固知识(1)拓展阅读:引导学生到图书馆或网络上寻找关于草原的书籍或文章,引导学生安排时间阅读,培养学生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草原的美好和环保的重要性,给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3)课本练习:为学生提供适当的练习,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

4.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在及时复习所学知识的同时,写一篇关于草原的文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篇幅限制和学生水平的限制,我们只能让学生学习关于草原的一些基础知识,并且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手段,让学生感受到草原的美好和生态的重要性。

草原六年级上册教案6篇

草原六年级上册教案6篇

草原六年级上册教案6篇草原六年级上册教案篇1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练习给课文各段加上小标题。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成长,热爱劳动人民,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爱戴的人。

学习鲁迅先生关心他人、爱憎分明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鲁迅先生关心他人、爱憎分明的高尚品质。

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文题目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所写。

课文题目点明了与鲁迅的关系,这篇课文就是通过回忆记叙了伯父鲁迅先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

请同学们听课文范读,对课文内容有大概了解。

(课件播放课文范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指名学生读。

2、朗读课文,理清脉络,概括段意并加小标题。

课文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几件事,以自然空行为标志,把课文分为五段。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通过讨论,确定各段段意并加小标题。

小标题是对一段内容的高度概括,他通常用词语或短句标明。

3、讨论、了解鲁迅先生,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三、深入理解课文,学习第三、四段1、回顾文章内容,了解“伯父”是怎样的人,并画出有关句子。

(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2、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1)学习第四段“救助车夫”,了解鲁迅先生是怎样救护、资助车夫的。

①边读边想,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鲁迅是个怎样的人?②从那里可以看出来?a、指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鲁迅救助车夫的动作语句,想想这一段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

a请同学朗读。

想想这段话是从哪个方面来进行描写的。

(动作) b请大家在书上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c(课件出示)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脚里的破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忍会写“毯”“陈”等9个生字以及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绿毯、渲染、勾勒、拘束、会心、摔跤”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3.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
教学难点
1.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指导法观察质疑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歌曲多媒体课件视频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导入
1.教师播放腾格尔的歌曲《天堂》,请同学们欣赏。

2.播放完毕后谈话导入:这首歌唱出了什么地方的美丽景色对,是草原。

你们一定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了。

(板书课题:草原)学生齐读课题“草原”。

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了解到的关于草原的资料,谈谈自己对草原的感知。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走进那辽阔的大草原。

2.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响。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记录了当
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

今天,我们就紧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草原”,感受大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风光和淳朴热情的民族风情。

}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翠色欲流:欲流,快要流出来。

形容绿色浓润得像要流淌下来似的。

(2)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染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

比喻夸大地形容。

·
(3)洒脱:(言谈、举止、风格)自然,无拘无束。

(4)迂回:回旋,环绕。

(5)一碧千里:千里,形容宽广。

形容十分广阔的一片绿色。

(6)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7)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省。

(8)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

(9)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

三、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草原
人情美
(沿作者思路,紧紧抓住课文景色美、人情美两大部分,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产生共鸣,体会感情,是设计最突出的特点,也是最简洁有效的理解课文的方法。


\
2.多媒体出示草原风景,要求学生一边听师范读,一边在脑海中勾勒画面。

(教学中通过各种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语言文字,展开想像的翅膀,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再及时切入朗读,引导学生把自己想像到的画面通过朗读再现出来。


3.提问: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草原风景美)
四、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老舍先生一道欣赏了草原上的美丽风景,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动,就是想马上到大草原去看一看,去呼吸清新的空气,去仰望蔚蓝的天空。

让我们把这一切记在脑海中吧。

2.请同学们课下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
?
1.多媒体播放草原风光图片。

3.引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走进草原,感受“辽阔美”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1)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2)重点理解“洒脱”:
①你能想出可以用什么词语可以换掉“洒脱”吗(潇洒从容放松……)
②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
③感受“洒脱”: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④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

(通过学生对重点词句的朗读、感受,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既体会了草原的景色美,又习得了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表达的,潜移默化地学习作者语言表达的生动优美,揣摩语言所传递的美好情感,受到感染、熏陶)
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人情美”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远客)
②“一群马”“男女老少”说明了什么(来迎接的人很多)
|
③“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说明了什么(来的真快)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二是比喻热情。


④“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来迎接的人群为什么立刻拨转马头,而不是在这里交谈一会儿(想早一些把客人请进蒙古包)
⑤面对此情此景,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
⑥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①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不停地握手。

听到了不停地欢笑。

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

>
(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

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①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

②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
(4)“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②理解“会心”,“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
(5)“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

:
②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古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落下了,仍然谈兴正浓。

③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你想说什么试着写一写自己的心情和想对草原人民说的话。

四、回顾课文,感受热爱之情
1.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课文前面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人情美,从风光美,到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

因此整体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

板书设计:
风光美(初见草原)
草原
作业布置: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