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e3aa853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d4.png)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教材分析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根据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使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学会用方程解答。
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抓住了数量关系相同,通过复习题的分析解答,让学生找出熟悉的数量关系,再把题进行改动变化。
在边画图、边分析的过程中,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和思维,促进了学生分析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综合运用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在已经学习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是多少的问题的基础上,六年级学生能在一定的基础之上去拓展,去学习更新的知识。
教学目标逆向思维,能根据具体的数量和分率,求出单位“1”的量。
通过教学, 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用方程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确定单位“1”,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
2、利用题中的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
教学过程一、1、苹果的重量是X千克,梨的重量比苹果多5千克。
⑴、梨的重量比苹果多了( )千克。
⑵、梨的重量是( )千克。
2、钢笔X元,比毛笔少了3元。
⑴、钢笔比毛笔少了( )元。
⑵、毛笔是( )元。
3、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二、新授课1、教学补充例题:水果店运来了一些苹果,已经卖了36千克,还剩下20千克,水果店运来了多少苹果?(1)卖了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3)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运来苹果的重量-卖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4)指名列出方程。
解:设运来苹果X千克。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f44790b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90.png)
【导语】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段的应⽤,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设计⽽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标: 1、经历了解税收的意义、解决有关税收实际问题的过程。
2、了解税收的有关知识,会解答有关税收的实际问题。
3、体会税收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培养依法纳税的意识。
重点难点: 会解答有关税收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学⽣课前去进⾏各种税种的调查,初步了解它们的含义。
教学过程: ⼀、谈话导⼊ 昨天我去“⼤清花”饺⼦馆吃了⼀餐饺⼦,味道可真不错!⼀共⽤了168元,收银员找钱时还主动给了我⼀张发票,你能评价⼀下这种做法吗? 对,这个餐厅知法、守法,开发票对谁有好处? 开发票减少了餐厅的利润,但却增加了国家的税收,看来越来越多的⼈具有了纳税意识,今天我们就⼀起来学习有关纳税的知识。
板书:纳税 ⼆、了解纳税及其作⽤ 1、你知道哪些纳税的知识? 2、那今天这节课你还想学习哪些纳税⽅⾯的知识? (什么是纳税?为什么要纳税?怎样纳税?……) 3、要想更多更准确地了解这⽅⾯的知识,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法或途径来学习呢? (看书、查资料、上、去税务局或向税务局的亲戚朋友了解这⽅⾯的知识……) 4、让学⽣⾃由说⼀说 纳税就是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规定,按照⼀定的⽐率,把集体或个⼈收⼊的⼀部分缴纳给国家,纳税是件利国利民的⼤事,只要⼈⼈都有纳税意识,我们的国家⼀定会更加繁荣、富强! 5、说得很好,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什么是纳税,为什么纳税,可作为⼩学⽣,光了解这些还不够,还应争当⼩纳税⼈,学会怎样纳税! 教师介绍上查询内容,纳税有哪⼏个步骤? 在这⼏个步骤中,哪个与数学密切相关?要运⽤到哪部分数学知识? (百分数、百分数的计算) 究竟怎样运⽤这部分知识呢?谁知道如何纳税?怎样计算税款?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的⽐率叫税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通用9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通用9篇)](https://img.taocdn.com/s3/m/ae22c5d1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70.png)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通用9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通用9篇〕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篇1教学目的:1、在详细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学会用线段图分析^p 数量关系,帮助学生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进步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络。
3、培养学生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百分数的应用。
〔板书:百分数〕什么是百分数?你能说一个生活中的百分数吗?你怎么理解这个百分数?2、师:因为百分数的意义使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今天要研究的主题就是百分数的应用〔补充板书:百分数的应用〕二、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1、师:同学们,在炎热的天气里人们常常用冰块来消暑降温。
你们制作过冰块吗?水结成冰之后体积发生了什么变化?2、课件出示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师:有一位同学把他制作冰块的过程记录了下来,〔大屏幕出示实验记录〕请看: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立方厘米。
3、师: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提问,师选择板书。
〔1〕、冰的体积是原来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2〕、原来水的体积是冰的体积的百分之几?〔3〕、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百分之几?4、在这些问题中,我们能解决哪些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并将解决的问题擦掉。
活动二:理解“增加百分之几”。
1、师:今天我们重点解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百分之几?”这个问题,一起读题,你觉得哪句话最难理解?2、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意思。
3、全班汇报,由口头理解的不明晰,引出线段草图。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14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dd1f2816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ad.png)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14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精选1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那么关于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精选篇1)教学内容:课本第14~15页的例1,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四的第1~5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一、复习2、列式计算。
(1)20的是多少?(2)6的是多少?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吃了多少千克?(1)指名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2)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并在线段图上标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00千克白菜”。
吃了,吃了谁的?(100千克白菜)要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4份,怎样表示?教师边说边画出下图:(3)分析数量关系,启发解题思路。
A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并认真想一想,吃了,是吃了哪个数量的?B分组讨论交流:依据吃了100千克的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呢?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4)列式计算。
A学生完整叙述解题思路。
B学生列式计算,教师板书:(千克)C写出答话,教师板书:答:吃了80千克。
(5)总结思路。
根据以上分析,让学生讨论一下解题顺序:吃了?吃了谁的?谁是多少(已知)?谁的是多少乘法。
(6)反馈练习。
(14页)1—3题,做完后订正。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阅读课本:把书中的想的过程和线段图认真看一下,不懂提问。
(三、全课小结:四、随堂练习。
1、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该把谁看作单位“1”。
(1)乙是甲的,甲是乙的。
(2)甲是乙的,乙是甲的倍。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标准教案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标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595f2b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98.png)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法、圆周长与面积、百分数与小数计算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运算,圆周长与面积计算,百分数与小数转换。
2. 教学重点:分数乘除法运算规律,圆周长与面积公式运用,百分数与小数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圆规、量角器、计算器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圆规、量角器、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实例,如购物、制作圆桌等,引出分数乘除法、圆周长与面积、百分数与小数计算问题。
2. 例题讲解:详细讲解分数乘除法运算规律,圆周长与面积计算方法,百分数与小数转换技巧。
3.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列出分数乘除法运算规律,圆周长与面积公式,百分数与小数转换方法。
2. 板书右侧:展示例题、解题步骤和答案。
3. 板书中央:用图示表示圆周长与面积计算过程,直观展示百分数与小数转换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分数乘除法计算题,圆周长与面积计算题,百分数与小数转换题。
(2)应用题: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分数乘除法、圆周长与面积、百分数与小数应用题。
2. 答案:详细解答每个题目答案,以便学生对照检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问题,如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圆组合图形周长与面积计算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解更多关于数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把握与突破2. 例题讲解详细程度3. 随堂练习设计与实施4. 小组讨论组织与引导5. 作业设计针对性与拓展性一、教学难点把握与突破在分数乘除法、圆周长与面积、百分数与小数计算和应用中,我需要特别关注教学难点把握与突破。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5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460303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26.png)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5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5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的:1、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2、通过理论操作体验圆周率得出的过程3、会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4、结合课堂开展爱国教育教重难点:体验圆周率的得出过程教学准备:PPT课件,尺子、绳子,每个同学准备直径是3厘米、5厘米、8厘米的圆一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圣诞节到了,动画城里的小动物们要召开一次运动会。
兔八哥和鸭小弟参加跑步比赛,场地如图,猜一猜谁跑得比拟快二、用心感悟,理解概念a〕要求兔八哥所跑的道路,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要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只要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了?能说出你的根据吗?〔突出: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b〕要求鸭小弟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呢?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c〕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圆的周长吗?〔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d〕指出你手上的圆的周长三、动手操作,体验过程1、动手操作,那我们能不能想个方法来求一求圆的周长呢?动手之前老师先来访问几个同学你们打算怎么去测量呢?〔在尺子上滚动、用绳子绕〕滚动的方法假如没有没有就课件演示一下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任意两个圆的周长并完成表格圆的直径圆的周长周长是直径的几倍?3、提出猜测你觉得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引导学生观察手上三个圆,说说你的想法。
跟直径、半径有关。
那你觉得有什么关系呢?直径越长,圆的周长就越长4、刚刚我们说正方形的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是否也和圆的直径〔半径〕成一定的倍数关系呢?5、汇报展示观察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板书:3倍多一些。
6、认识圆周率这个倍数呢是一个固定的数,叫做圆周率。
用公式表示圆周率=圆周长圆直径。
圆周率用字母表示,读做pai。
在1500多年前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3。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7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a112863c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be.png)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7篇)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8页数学欣赏。
教学目标:1.通过选择生活中有趣而美丽的图案,供学生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认识数学的美、体会图形世界的神奇。
2.引导学生尝试绘制美丽的图案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
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培养审美意识;2.绘制美丽图案的方法。
教学准备: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硬纸板、剪刀、图钉、胶带、课件1:生活中美丽图案的视频(课前拍摄我们身边的美丽图案)。
课件2:课本上美丽图案制作的动画演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播放视频或(图案图片)(包装盒上的图案、门上的图案、建筑物上的造型图案、商标图案、等)2.你看到的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你想说什么?3.在你的周围你还见到了哪些有趣的图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欣赏和制作美丽的图案。
二、欣赏美丽的图案1.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图案(也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图案)。
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方式得到的'?2.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
(汇报你发现的这些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变换过来的?通过怎样的操作得来的?)4.多媒体动画演示图案形成的过程。
5.教师小结。
其实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来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找到其规律。
三、绘制美丽的图案。
1.小组内讨论下面美丽图案是由哪个基本的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而来的?绘制的步骤应该是什么?2.组长汇报交流的结果。
3.多媒体再次演示绘制的步骤,并阅读课本上绘制的方法;4.讨论绘制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5.操作活动:开始绘制图案活动,播放轻松音乐,教师巡回参与指导。
四、作品展示和评价1.作品展示:把学生画的图案全部张贴在教室的四周,全体学生下座位参观作品。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版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aa6980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72.png)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版教案一、教学内容详细内容如下:1. 分数乘法与除法的运算规则及应用;2. 圆的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3. 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简便方法;4. 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5. 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及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6. 百分数的概念、计算及应用;7. 实践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与除法的运算规则,能熟练进行计算;2. 掌握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能解决实际问题;3. 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4. 学会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能运用数据进行推理;5. 掌握几何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周长、面积、表面积和体积计算;6. 理解百分数的概念,掌握计算和应用方法;7.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乘法与除法的运算规则、圆的面积计算、分数混合运算、数据处理和分析、百分数的应用;2. 教学重点:分数乘法与除法的运算方法、圆的性质、几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百分数的概念及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圆规、直尺、三角板;2. 学具:课本、练习本、圆规、直尺、三角板、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例题讲解:讲解分数乘法与除法、圆的性质、分数混合运算等知识点,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3.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4.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发现分数、百分数、圆等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六、板书设计1. 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2. 内容:以提纲形式呈现各章节知识点,突出重点、难点;3. 示例:分数乘法与除法、圆的性质、分数混合运算等;4. 练习题:布置随堂练习题,展示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分数乘法与除法、圆的周长和面积、百分数的计算;(2)应用题:运用分数、百分数、圆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拓展题: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延伸,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优秀6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f31eab6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2f.png)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优秀6篇)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怎样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那么组成一个比例需要几项呢?一起看看小学六年级数学优秀教案!欢迎查阅!为了让您对于六年级数学教案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作者给大家分享了6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六年级数学教案篇一教学内容:第63页例13教学目的: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学会商中间有零的除法,加深学生对两位数的除法法则的认识,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学会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理解补0占位的意义,提高积算能力。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商中间有零的除法补0占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沟通知识,建立联系1.口算。
382520445090451551384077208090182.不计算,说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
36)458689)720924)76323.笔算。
7)7563)310问:你发现了什么?(板书课题)二、独立是做,研究算法1.学习例13:出示283527=(1)学生独做。
(2)学生说出算法。
(3)讨论那种方法正确。
(4)教师总结算法:当求出商的百位数以后,被除数十位上的3落下来以后13比除数小,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连系学过的知识想:余下的13个十,被27除不够商1个十,要在被除数十位上写0,然后再把被除数的下一位落下来继续除。
(5)做一做。
三、综合练习练习十四的1---5题。
1.第1题,让学生填书后集体订正。
2.第2题,一人板演,全班齐练。
3.第4题,请1名学生口算。
为了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特设计算医院练习题诊断。
12971)728656)5492714941864514244板书:商中间有零的除法例13:283527=10510527)283527135135六年级数学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验证和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5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3f85022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0c.png)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5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5篇)教学是一种关注学生社交技能和人际交往的过程,培养学生有效沟通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供大家参考学习。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篇1)课题:二元一次方程一、教学目标: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2.学会求出某二元一次方程的几个解和检验某对数值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3.学会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用另一个未知数的一次式来表示;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并渗透德育教育.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难点: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比较,加强学生的类比的思想方法; 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认识数学是根据实际的需要而产生发展的观点.四、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新闻链接:桐乡70岁以上老人可领取生活补助,得到方程:80a+150b=902 880.2.新课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方程80a+150b=902 880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异同?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做一做:(1)根据题意列出方程:①小明去看望奶奶,买了5 kg苹果和3 kg梨共花去23元,分别求苹果和梨的单价.设苹果的单价x元/kg , 梨的单价y元/kg ;②在高速公路上,一辆轿车行驶2时的路程比一辆卡车行驶3时的路程还多20千米,如果设轿车的速度是a千米/小时,卡车的速度是b千米/小时,可得方程: .(2)课本P80练习2. 判定哪些式子是二元一次方程方程.合作学习:活动背景爱心满人间——记求是中学“学雷锋、关爱老人”志愿者活动. 问题:参加活动的36名志愿者,分为劳动组和文艺组,其中劳动组每组3人,文艺组每组6人.团支书拟安排8个劳动组,2个文艺组,单从人数上考虑,此方案是否可行为什么把x=8,y=2代入二元一次方程3x+6y=36,看看左右两边有没有相等由学生检验得出代入方程后,能使方程两边相等.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并提出注意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书写方法.试一试:检验下列各组数是不是方程2x=y+1的解:①x4,y3,②x2.5,y4,③x6,y13.②③是方程的解,每个学生再找出方程的一个解,引导学生得到结论:一般情况下,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3.合作学习:给定方程x+2y=8,男同学给出y(x取绝对值小于10的整数)的值,女同学马上给出对应的x的值;接下来男女同学互换.(比一比哪位同学反应快)请算的最快最准确的同学讲他的计算方法.提问:给出x的值,计算y的值时,y 的系数为多少时,计算y最为简便?出示例题:已知二元一次方程 x+2y=8.(1)用关于y的代数式表示x;(2)用关于x的代数式表示y;(3)求当x= 2,0,-3时,对应的y的值,并写出方程x+2y=8的三个解. (当用含x的一次式来表示y后,再请同学做游戏,让同学体会一下计算的速度是否要快)4.课堂练习:(1)已知:5xm-2yn=4是二元一次方程,则m+n=;(2)二元一次方程2x-y=3中,方程可变形为y= 当x=2时,y= ;(3) 已知 x2,y1是关于x,y的方程2x+ay=5的一个解,则a= .5.你能解决吗?小红到邮局给远在农村的爷爷寄挂号信,需要邮资3元8角.小红有票额为6角和8角的邮票若干张,问各需要多少张这两种面额的邮票?说说你的方案.6.课堂小结:(1)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注意书写格式);(2)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定性和相关性;(3)会把二元一次方程化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7.布置作业:(1)教材P82; (2)作业本.教学设计意图:依照课程标准,通过分析教材中教学情境设计和例习题安排的意图,在此基础上依据学生实际,制订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教学的设计始终围绕这教学重点和难点展开.在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教学要求和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创设了教学情境:关心老人,突出情感主线,并贯穿整个教学. 并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重组、补充和加工等,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所选择的例习题都体现实际问题数学化的思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这两个方面的设计贯穿整堂课,把知识内容和情感体验自然连贯起来.其次,在教学过程设计中,体现了让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几个合作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去接触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生生间的相互评价,关注学生对解题思路回顾能力的培养.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教学中,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类比的方法,使得学生加深印象. 在突破难点的设计上,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选题时,通过降低例题的难度,使学生迅速掌握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字母的方法,体会运用这种方法的可使求二元一次方程求解更简便.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篇2)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5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466aa5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70.png)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5篇)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设计说明1.注重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能力培养。
分数中的估算要比整数、小数的估算难把握一些。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先让学生结合问题情境独立进行估算,然后进行汇报,交流估算的依据。
不仅能利用估算检验解题的正确性,还能借此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很快投入到思考和探究的状态。
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立足以学生为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新旧知识的迁移都为学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可以更好地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直尺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水日吗?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节日呢?水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宝贵的资源,如果我们不珍惜水资源,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人类的眼泪。
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节约用水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分数混合运算(三)]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节约用水的话题入手,能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旧知铺垫。
课件出示:小刚家八月用水14吨,九月比八月节约了,九月用水多少吨?(引导学生画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独立解决问题)2.变更条件,引出问题。
课件出示:小刚家九月用水12吨,九月比八月节约了,八月用水多少吨? 3.组织学生边读题边思考:(1)估计哪个月用水量多。
(2)你是根据哪句话来判断哪个月用水量多,哪个月用水量少的?(3)你判断的关键是什么?(学生思考后交流问题的`答案,同学互评,教师进行适当指导)4.出示自学指导:(1)尝试画线段图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最新3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最新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867928e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2c.png)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绕一绕、滚一滚等活动,自主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知道圆周率的含义,并能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学会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求圆周长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结合圆周率的教学,使学生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有关周长的问题。
出示正方形师:看屏幕,认识吗?师:这是一个(正方形)师:谁来指一指它的周长生上台指。
师完整指:正方形4条边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
出示圆师:继续看,这是。
生:圆师:圆的周长你能指一指吗?生上台指师:我们一起来指一指!从一点开始,绕一圈,回到这一点里结束。
看清楚了吗?(出示动画)师:围成圆一周曲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板书:圆的周长】二、感知化曲为直1、师:2个图形,分别为1号和2号。
(给图形标号。
)师:给你一把直尺,(慢慢的拿出来)。
让你通过测量得到它们的周长,【板书:量】你愿意测量几号?师:想想,用手势1或者2告诉老师……怎么想的?……师:对,正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可以用直尺直接测量。
而围成圆的,是一条曲线【板书:曲】,直接量确实不太方便。
师:不过呢,老师今天就是要为难一下你们,要求用直尺直接量出圆的周长,这可是要想办法的哦!敢不敢挑战?2、用直尺测量圆的周长(1)荧光圈师:看,什么?(圆形的荧光圈)怎样量它的周长?生:把接头拔下来,拉直了量。
师:像这样!断开,拉直测量!把接头部分去掉,这一段的长就是荧光圈的周长。
这个方法很不错哦!(2)飞镖盘师:继续挑战!第二样,什么?(圆形的飞镖盘)能拉直量吗?怎么办呢?生:用线绕。
课件演示:线贴紧圆绕一周,多余部分去掉或者做上记号,然后把线拉直测量,这一段线的长就是圆的周长。
师:还有其他办法吗?生:滚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7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7篇)](https://img.taocdn.com/s3/m/335f15ab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2c.png)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7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7篇〕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教学内容:课本第4—6页,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二1—4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那么。
〔2〕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展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推导算理,总结法那么。
教学过程:一、复习。
1、计算以下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二、新课。
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人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一个数乘以分数〕1、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1〕第一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3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指名列式,板书:问:表示什么意思?指名答复,板书:求3个或求的3倍。
〔2〕出示第二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半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怎样表示半瓶?指名答复:半瓶用表示;式子为:。
说明:是求的一半是多少,也就是求的是多少。
板书:求的。
〔3〕出示第三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指名答复,板书:问:表示什么意思?指名答复,板书:求的。
2、引导学生小结。
①指出三个算式都是分数乘法,比拟三个算式的不同点:第一个算式与第二、三个算式中乘数有什么不同?想一想:第一个算式与第二、三个算式中乘法的意义有没有不同。
有什么不同?学生齐读课本的结语。
练习:课本的做一做1、2题。
说一说以下算式的意义。
理解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出例如3〔先出示第一个问题〕。
问:你根据什么列出式子?得出: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列出式子:。
问:假如我们用一个长方形表示1公顷,那么公顷怎样表示?问:公顷的是什么意思?要求学生观察图〔2〕问:在图中的对于1公顷来说,是1公顷的几分之几?引导得出:观察这个式子有什么特点?出例如3的第二个问题。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彩教案通用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彩教案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051aa0d7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4b.png)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彩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运用。
2. 理解圆的性质,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理解百分数的概念,掌握百分数的计算及应用。
4. 学会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5. 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6. 理解比和比例的关系,掌握比例的计算及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的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百分数的应用,简易方程的解法,比和比例的计算。
2. 教学重点: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律,圆的相关性质,百分数的实际应用,统计方法,简易方程的解法,比和比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三角板、计算器。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圆规、三角板、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分配糖果、制作圆桌等,引出分数乘除法、圆的周长和面积等概念。
2. 例题讲解:(1)分数乘除法:通过具体例题,讲解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圆:通过画圆、量圆的周长和面积,讲解圆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3)百分数:通过商品打折、成绩百分比等实例,讲解百分数的概念和计算。
(4)统计:以班级身高、体重为例,讲解统计方法。
(5)简易方程:通过实际问题的求解,讲解简易方程的解法。
(6)比和比例: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比例问题,讲解比和比例的计算。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将每个知识点的关键内容、公式、方法等以板书形式呈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 示例:以直观的图示、表格等形式,展示解题步骤和结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数乘除法:计算题、应用题。
(2)圆:画圆、计算周长和面积。
(3)百分数:计算题、应用题。
(4)统计:数据分析题。
(5)简易方程:解方程题、应用题。
(6)比和比例:计算题、应用题。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e3cb7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28.png)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分数乘除法及应用2. 比和比例3. 百分数4. 几何图形的认识与测量5. 统计与概率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比和比例的概念及应用,能够运用比例关系解决生活问题。
3.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够进行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
4. 认识并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提高空间想象力。
5.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了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的运算,百分数的应用,几何图形的测量。
2. 教学重点: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比和比例的关系,百分数的计算,几何图形的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几何模型,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折扣,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分数乘除法运算规则,通过例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参与互动。
3. 例题讲解:针对分数乘除法、比和比例、百分数等知识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拓展:介绍几何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内容:(1)分数乘除法运算规则(2)比和比例的关系(3)百分数的计算与应用(4)几何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分数乘除法运算(2)应用题:比和比例的实际应用(3)百分数计算题:商品打折问题(4)几何图形测量题:计算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拓展题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1)研究分数乘除法的简便运算方法(2)探讨生活中的比和比例现象(3)收集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4)设计有趣的几何图形拼图游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全册(6篇)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全册(6篇)](https://img.taocdn.com/s3/m/9c2413f6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4.png)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全册(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总结、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职场文书、党团资料、教案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port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workplace documen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lesson plans, essay compilation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全册(6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精选14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精选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10a43fc0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34.png)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精选14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精选篇1)教学内容:课本第9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四1—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混合运算的步骤。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
(投影片)(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5×6+7×3 15×(34—27)16×4—7×9(35+21)×28 70—4×6 36×2+152、引出课题:刚才复习的整数乘加、乘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乘加与乘减混合运算)(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4。
(1)教师点拨:分数加法、减法、乘法混合在一起的时候,怎样计算呢?运算顺序跟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出示例4:计算,指名读题。
(2)学生按整数运算的顺序计算。
(教师巡视)(3)订正:指名学生问:这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说一说计算过程,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教师明确:这道题有乘有加,同学们做得很好,如果一道题有乘有减,或者有乘有加还有小括号,这样的题怎么计算?(出示做一做两道题)2、做一做:(1)试做:让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
(指名两名学生做在小黑板上)提示:注意计算时只写必要的计算过程。
(教师巡视)(2)订正:让学生先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启发学生思考、交流主动学会新知。
(三)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自己学会了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大家学习得很好。
我们要注意在混合运算中计算步骤还要过于繁琐。
还要养成做题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四)巩固练习:1、练习四第1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几名学生分别写在小黑板上。
2、练习四第3、4、5题。
(五)作业。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精选篇2)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课时分数乘法的意义(1)【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二)师: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预设:(1)(个);(2)(个);(3)(个);(4)3个就是6个就是,再约分得到(个)。
(根据学生发言依次板书)3.比较分析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生1:每个人吃个,3个人就是3个相加。
生2:3个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为。
提出质疑:3个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板书)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引导说出:这两个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个相加是多少”。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
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个?”,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历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并验证、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方法,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状态。
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加深了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预设:生1:按照加法计算=(个)。
生2:(个)。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个。
2.归纳算法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板书)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
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预设:一种算法是先计算再约分,另一种是先约分再计算。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
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明确了自主探索的方向,使得对算法的感知上升到理解。
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为什么分母不变,只用分子与整数相乘”这是教学的难点,通过多次追问,适度引导转化,促进学生的理解。
对于“先约分再计算”这种方法的教学,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巩固练习,强化新知1.例1“做一做”第1题师: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2.例1“做一做”第2题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化算法,突出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第2课时分数乘法的意义(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学准备: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新知探究】一、探索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教学例2(课件出示情景图)(1)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该怎样计算?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求3桶共多少升?就是求3个12 L的和是多少。
预设2:还可以说成求12 L的3倍是多少。
预设3:单位量×数量=总量,所以12×3=36(L)。
(2)师: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思考,自主列式。
)交流:是根据什么列式的?引导说出思考的过程并板书:“求12 L的一半,就是求12 L的是多少。
”(3)出示第2小题学生自练。
引导说出:“12×表示求12 L的是多少。
”在这里都是把12 L 看作单位“1”。
(4)师: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你还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并解决吗?(学生练习,交流。
)归纳小结:在这里,我们依据单位量×数量=总量的关系式可以得出: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是很重要的。
本节课的教学除了有之前所学分数的意义作为基础之外,学生还在前一课时明确了整数乘分数可以用来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因此在本堂课中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思考、学习、尝试,教师只要起到一定的点拨作用就可以了。
】二、巩固练习,强化新知例2“做一做”第3课时分数乘分数(1)【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3。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新知探究】明确算理,探究算法出示例3情境图,说说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两个问题并请学生先看第一个问题)(一)探究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的算理算法1. 求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我们可以怎么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从上节课的整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类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2. 等于多少呢?说说你的想法,并把你的想法在纸上写下来。
3. 学生进行尝试(可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想法)。
4. 进行交流反馈重点反馈描画涂色的想法,并在学生讲解后,教师再利用课件进行讲解巩固:把1个正方形看作1公顷,先平均分成2份,每份表示公顷,再把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一份。
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公顷。
5. 得出结果根据大家的想法,。
我们再来看看本节课开始的图形,是不是也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6. 猜想计算方法观察这几个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可以怎样计算?这个方法可以推广到所有分数乘分数的计算中吗?第4课时分数乘分数(2)【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例4。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能正确熟练进行分数乘法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难点:熟练掌握分数的约分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新知探究】一、出示例4: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是乌贼,它的速度是千米/分。
(1)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乌贼的。
李叔叔每分钟游多少千米?(2)乌贼30分钟可以游多少千米?1. 读题,独立列式并解答。
2. 反馈:(1)题(1)展示不同的计算过程:A、先计算再约分;B、先约分再计算。
(2)题(2)明确整数与分数相乘,可以在计算时直接将整数和分母约分,结合学生的情况说明约分的书写格式。
(3)对比体会得出结论:在计算时,先仔细观察数的特征,能约分的先约分再乘,会比较简单。
3. 练习:例4做一做1。
【设计意图:培养简便计算的意识对于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至关重要。
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对比体会到在分数乘法中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单,对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很有帮助。
】二、练习巩固1. 基础练习(1)先看数再计算(练习一6、7两题)反馈校对、纠错。
在反馈时通过对比、纠错让学生明白先观察数的特征,可以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这样能又对又快地得到结果。
预计错题,估计错例:由于4和的分子相同,学生有可能会将整数4与分子4相约分,在计算时,结果错算成。
应该使学生明确:整数与分数相乘,可将整数与分母约分(也就是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将练习一的6、7两题并在一起,并将题目的考查形式改成先看数再计算,有助于学生形成计算的审题习惯。
让学生发现通过观察可以感知数的特征并进行约分,这样可以让计算变得更加简单,正确率也可以得到更大的提升。
第6题不以改错的方式出现,而直接以计算题的方式出现,是出于不强加错的思考,来自于学生的错例,学生更易于记在心上。
】三、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样得出这些结论的?没错,“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是我们学习数学很有效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可以用这样的思路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在对本节课的小结中,对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数学学习方法进行回顾,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重要。
】第5课时分数乘小数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2.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1.计算下面各题:;;2.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回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强调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会更简便。
(让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加以引导与整理。
)3.教师导语: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有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