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1让我们荡起双桨(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让我们荡起双桨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让我们荡起双桨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教学目标1.了解《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词及含义。

2.学会正确演唱歌曲。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理解其含义。

4.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欢乐的集体活动中的快乐。

二、教学过程1. 热身首先在上课前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的音频,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拍手、跟随音乐舞动身体,以此来进行热身。

2. 学习歌曲1.首先,老师向学生讲解《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词及其背后的意义。

如果需要的话,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环保和爱护自然的图片,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主题。

2.然后,老师播放歌曲给学生听,并对歌曲的曲调和节奏进行讲解。

3.让学生通过多次听歌和跟唱的方式熟悉歌曲,让他们学会正确的演唱方法。

3. 感受声音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歌曲,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听音乐的练习,让学生成为主动的听众,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听到的声音的特点,例如:•描述旋律的起伏、高低和变化;•描述歌曲中所使用的乐器和声音的特色;•描述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4. 集体活动最后,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进行荡秋千活动,让学生体验歌曲所传达的快乐和集体协作的合作精神。

在活动中,老师可以加入一些与歌曲主题相关的话题,例如:•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开展环保行动?三、课后作业1.学生自己朗读歌词,并体会歌词内涵及其对自己的启示;2.学生可以画一些自然环保的图画,贴在教室上,提醒大家爱护环境。

四、教学评估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检查学生是否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演唱方法;•评价学生对于环保问题的认识是否有所提升;•通过荡秋千活动观察学生的集体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五、教学扩展1.可以通过电影、音乐或读物扩大环保问题的教学范围;2.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环保行动,例如清理垃圾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行动的意义和价值。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1 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一课时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1 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一课时

1、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句,体会“让我们荡起双桨”中儿童的欢乐心情,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自豪感和上进心。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让我们荡起双桨”中儿童的欢乐心情,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自豪感和上进心。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录音机及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会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1、欣赏歌曲,教师导语:刚才我们听到歌曲师一首活泼、轻快的歌儿,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它的歌词。

2、板书课题二初读指导1、观察图,说说图上的内容。

2、播放录音3、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通顺4、出示生字词。

双浆白塔四周环绕红墙凉爽洒在波浪愉快安排A 各自拼读,指名读,在去掉拼音读。

(提醒学生读准这几个字:浪lang 边音;爽shuang 翘舌音;洒sa 平舌音)B 相互交流各自读懂得词。

5、小组内交流记生字的方法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1、找出课文中左右结构的字。

板书:推浪塔墙洒悄环指名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形。

(主要引导学生用熟字记生字)如:“谁”记“推”“狼”记“浪”“消”记“悄”“西”记“洒”“不”记“环”“塔”和“墙”,指导分析字形结构。

(注意“墙”的笔顺)2、指导书写。

“荡、桨、墙”要写得紧凑。

“爽”要居中写。

3、学生练习描红。

四、学生自由朗读,说说每小节的内容。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通用17篇)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通用17篇)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通用17篇)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篇1Ⅰ、教学要求:1.阅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3.读懂诗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的"红领巾谁"指什么。

Ⅱ、教学重点: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Ⅲ、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是《让我们荡起双桨》作者乔羽(乔羽作词)写的是我们少年儿童在公园划船的欢乐情景。

2.介绍北海: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范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指导看图。

①水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物?他们在干什么?西周有哪些美丽的景物?②范读课文。

③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④学习课文的部分生字。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知识学生读课文,联系句子理解"环绕"、"飘荡"、"凉爽"等词义。

2.想象、看图、画面有些什么?3.出示句子。

"水面上…………" "小船…………""四周…………" "我们…………"4.提问,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从课文中找出来。

四、作业:1.描红: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3.将下列的字加上偏旁部首,组成词语:4、熟读课文第一小段。

第二课时一、复习:1、指名背诵第一段:2、默写生字:二、学习课文第二段: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让我们荡起双桨》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案名称:《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掌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中描绘的美好景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文《让我们荡起双桨》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桨》多媒体课件学生活动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趣导入:播放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律和情感。

提问:“你们听到这首歌时,想到了什么?”二、初读课文1. 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指名朗读:请几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注意听他们的发音和语调。

三、理解课文1. 逐句讲解:教师逐句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每句的意思。

例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这里“荡起双桨”形象地描绘了划船的动作,而“推开波浪”则表现了小船在水面上前进的情景。

2.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意象和情感,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四、朗读训练1. 示范朗读:教师示范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 学生练习: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3. 角色扮演:学生分角色朗读,扮演诗歌中的不同角色,如划船的孩子、唱歌的小鸟等。

五、拓展延伸1. 绘画创作: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心中的“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场景。

2. 写作练习:学生写一篇小短文,描述自己最难忘的一次户外活动。

六、课堂小结1. 总结课文:教师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2.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像诗歌中那样,享受自然,享受生活?”七、布置作业1. 朗读作业: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情感。

2. 绘画作业:完成绘画创作,下节课带来展示。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1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 苏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1单元 1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 苏教版

1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指导用钢笔书写。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并解题1谈话:同学们,你们划过船游过湖吗?当时你们的心情怎样?今天我们要学的一课,就是描写的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形。

2板书课题:1让我们荡起双桨3教学生字:荡、桨4解题:荡起双桨:划船时同时划动两条桨拍击水面。

二、初读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标出生字,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全文,师纠正字音。

(2)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推开波浪环绕红墙凉爽洒悄悄地功课(3)出示生字,学生口头扩词。

3学生再次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5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意思。

环绕飘荡凉爽迎面三、指导书写1找出课文中左右结构的字。

师板书,指名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形。

(主要引导学生用熟字记生字,如:“谁”记“推”、“狼”记“浪”、“西”记“洒”等。

)2讲解字形。

“爽”首笔“横”起笔稍高,不宜过长,第二笔“竖撇”竖要拉长,“捺”要在竖撇的下部起笔,要伸展开,最后几笔“撇”与“点”要写紧凑。

3学生练习描红、仿影。

板书设计:1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练习说话。

3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内容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风景如画的北海公园令人心神向往,荡舟北海更是让人无比愉悦,这节课让我们也荡舟于北海。

板书课题:1让我们荡起双桨二、精读课文1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课文,看图说说北海美在哪里?(2)读第一、二行,做动作理解“荡”与“推”字。

(3)他们在水面上荡舟看到了什么?(指名读第三、四行),“湖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三年级语文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让我们荡起双桨》。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并能进行简单的解释。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幸福,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让我们荡起双桨》。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并能进行简单的解释。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让我们荡起双桨》的课件或黑板。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卡片。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让我们荡起双桨》。

准备好笔记本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文朗读与理解: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我们荡起双桨》,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并能进行简单的解释。

3. 小组合作与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合作朗读课文,并讨论课文中的意思和感受。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4. 观察与描述: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景象。

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将课文《让我们荡起双桨》朗读给家长听,并和家长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受。

2. 学生回家后,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描述,写一篇关于课文内容的小作文。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表现、小组合作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教师关注学生在朗读、理解和表达方面的进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自信心。

苏教版三上《1、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上《1、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上《 1、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一课时教课方案教材与学情剖析:这是一首小孩歌曲的歌词,它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童年期间的幸福生活,颂扬了亲爱的祖国和伟大的党。

全诗共三个小节,语言平常易懂。

三个小结结尾同样,描绘了一派如诗如画的情形。

班级学生在双基“知识与技术”中,整体比较好,因为课外阅读的训练,很多学生在识文认字上很扎实,同时有必定的理解、剖析、感悟能力;此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已比较娴熟,能在组长的安排下进行学习。

同时,我班学生的书写能力比较强,基本上在生字的教课与书写上采纳独立、自学达成。

教课目的:1.指引学生正确、流畅、有感情朗诵文本,背诵课文。

2.认字 2 个,写字8 个,持续练习独立识字。

3.理解诗的大概内容,领会诗歌境界,激发对生活、祖国的热爱之情。

4.联系上下文理解“倒映、围绕、漂荡”词的意思。

教课要点:1.感悟诗歌境界,升华对生活、祖国的热爱之情。

2.感情读文。

教课难点:指引学生感悟诗的境界与感情。

教具准备:音乐磁带、活动照片学具准备:小黑板教课过程基本环节:一.讲话激趣,音乐导入。

1.老师知道同学们最喜爱音乐了,今日我们先一同来欣赏一首优美的歌曲,看看你从歌曲中感觉到了些什么?(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歌曲)2.生倾听,后谈听后感 (自由讲话 )师总结:从歌声中我们感觉到了我们的童年生活多么的幸福和快乐呀! 那喜爱这首歌吗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词吧!3.板书课题,指导生读,识记“荡”。

生据课题怀疑。

师梳理问题板书。

4.那我们就跟着这群小朋友一同到湖中去尽兴地玩吧!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听老师范读,听准字音,找出几个小节?(生听后报告 )2.同桌正读正评 (分小节 )师巡视。

3.出示生字词 (小黑板 ),检查识记状况(抽生读评论,齐读)4.再读全诗,谈谈诗歌讲了什么内容?(我们结束了一天的功课,划船湖上,赏识着四周漂亮的风景,心情快乐地尽兴欢喜。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三年级语文上册 1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 苏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 1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 苏教版

1、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目标1、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练习说话。

2、理解诗句,体会“让我们荡起双桨”中儿童的欢乐心情,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自豪感和上进心。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播放歌曲)多么好听的一首歌呀!一直到现在人们唱起来还觉得那么亲切动听。

你们喜欢这首歌吗?二、学生自渎歌词让我们再来读读歌词吧,相信你们一定有一些新的,属于你自己的不同的感受?选择你最喜欢的小节来读一读,并想一想读过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并把你的感受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三、学生自由交流,分小节感悟全诗1、交流第一小节,感悟景美⑴你为什么喜欢第一小节?(因为第一小节写的是北海的美丽景色,觉得特别美。

)⑵那哪句话具体写出了北海的美丽景色?你读给大家听一听。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评读⑶多媒体出示北海的美丽景色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我在高高的山上看到了一座白塔,在水面还有一座白塔,那是山上白塔的倒影。

这个时候小船儿推开波浪,那白塔的影子就像在水中跳舞一样,让这北海更美了。

)(我看见绿色的树木像一道绿色的屏障,很美。

)(我看见绿树从中红墙显得特别鲜艳,红绿相衬,特别美丽)……⑷这样清澈的湖水,四周有红的墙,白的塔,绿的树,这是一幅多美的画呀,再来读读这句话吧。

指名读、评读、⑸这些美丽的景色在划小船时看到一定会更美的,让我们一边划船一边读,肯定更有情趣。

(边做动作边齐读)2、交流第二小节;感悟愉快的心情。

⑴你为什么喜欢第二小节?(因为这节感觉特别愉快。

)请你带着愉快的心情读这句话。

⑵这里的“红领巾”指谁?“阳光”又指谁?他们在小船上唱歌了,他们唱的好听吗?从哪能看出来。

⑶水中的的小鱼是怎么听我们歌唱?(悄悄地听。

)为什么要悄悄地听。

(因为小鱼怕打扰了小朋友。

)指导读这句话。

⑷试着再读,(悄悄地)那我们的歌声一定是非常动听的了,这北海的周围还有什么会让我们的歌声所陶醉呢?放飞你的想像,试着说一说(课件出示整个小节)想换成什么就换成什么,看谁换的好,读的好。

三年级语文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苏教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让我们荡起双桨》。

2. 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如“荡起双桨”、“小船”、“蓝天”、“白云”等。

3. 学会用诗歌中的词语进行简单的句子创作。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和创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2. 学会通过诗歌欣赏自然美景,培养审美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对理解诗歌的重要性。

2.2 诗歌朗读与解析1. 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2. 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荡起双桨”比喻小船在水中荡漾的形象。

2.3 诗歌创作与展示1. 引导学生运用诗歌中的词语进行创作,如“小船在水中荡漾,蓝天白云飘荡”。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并互相评价和欣赏。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诗歌,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加深对诗歌的感知。

2. 提问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和珍惜之情,引出本课诗歌的主题。

3.2 诗歌朗读与解析1. 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2. 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荡起双桨”比喻小船在水中荡漾的形象。

3.3 诗歌创作与展示1. 引导学生运用诗歌中的词语进行创作,如“小船在水中荡漾,蓝天白云飘荡”。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并互相评价和欣赏。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朗读与背诵的评价评价学生的朗读与背诵情况,关注其语音语调和节奏的准确性。

4.2 学生创作的评价评价学生的创作内容,关注其对诗歌意象的运用和创意的表达。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诗歌表演学生分组进行诗歌表演,通过动作、表情和语言的表达,展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5.2 自然风光写生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自然风光,并进行写生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力。

三年级语文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让我们荡起双桨》。

理解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和寓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诗歌描绘画面,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中的生活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互相欣赏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让我们荡起双桨》。

理解诗歌的主要意象和寓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难点:学会通过诗歌描绘画面,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互相欣赏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回顾有关“荡起双桨”的美好时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引导学生朗读诗歌《让我们荡起双桨》,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讨论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3. 理解诗歌:分析诗歌的主要意象,如“小船”、“碧波”、“蓝天”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寓意。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描绘画面,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应用拓展: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将诗歌中的美好情感融入日常生活中。

5. 总结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美好情感和寓意。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向上,热爱生活。

四、课后作业:背诵诗歌《让我们荡起双桨》。

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诗句的小短文。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朗读、理解和应用方面的表现。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让我们荡起双桨》的课件或黑板报。

2. 准备与诗歌相关的故事、图片或音乐资料。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道具,如小船、碧波、蓝天等模型。

七、教学方法:1. 采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歌的美好情感。

2.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表达。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让我们荡起双桨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让我们荡起双桨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目标:1. 了解诗歌《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内容和意境。

2. 培养学生对于美丽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内容和意境。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课本、单词卡片、图片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 显示图片,引导学生猜测图片内容,并提问:“你们见过这样的场景吗?这是在哪里?”2.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种场景,如“湖水很清澈,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树林。

”3. 引出新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让我们荡起双桨》。

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首诗表达了什么。

”Step 2:朗读诗歌(10分钟)1. 师生共同朗读诗歌,注意抑扬顿挫和节奏感。

2. 学生分小组进行组内朗读,齐读第一联、第二联、第三联。

3. 学生个别朗读。

Step 3:理解诗歌(15分钟)1. 显示课件,呈现诗歌的内容和图像。

2. 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诗中描述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特点?”3.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

4. 让学生解释句子“荡起双桨”是什么意思,通过示范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词组的意义。

Step 4:词语解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中的生字词语,并与学生合作解释词义。

2. 师生共同归纳、记忆生字词语。

3. 学生们联想、搭配表达自己发现的合适的生字词语。

Step 5:写作活动(15分钟)1. 提问:“你们对这首诗有什么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 学生自由写作,可以写自己对湖泊、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也可以写自己的户外活动经历等。

3. 学生们在小组内交流互评,鼓励学生互相分享和借鉴。

4. 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Step 6:小结(5分钟)1. 教师概括本课学习的内容和重点。

2. 学生们自我总结学习到的知识和体会,并表达自己对这首诗的喜爱之情。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设计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设计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设计1教学内容:《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伴随几代人成长的经典老歌的歌词,内容浅显,语言清新生动,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歌词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和风拂面,水波荡漾,四周环境绕着绿树红墙的北海公园里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先队员尽情快乐的春景图。

伴随着欢快优美的旋律,唱一唱,读一读,能让孩子尽情享受无忧无虑、丰富多彩的童年时光,使人欢笑,让人陶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得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语文课注重的是情感体验、感悟。

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为学生搭建体验、感悟的平台。

教学目标(第二课时):1、学会“做、排”2个生字。

2、能用欢快的语调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能随着优美的曲调歌唱。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自己童年生活的快乐和丰富多采,董得生活在祖国大家庭里的幸福,能够珍惜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难点:1、学会“做、排”2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和精彩,懂得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

设计理念:1、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主要是一个不断发现、不断探究的过程,要想让学生有所发现、自主探究,教师必须首先善于发现、勤于探究,这样才能给学生以点拨,且要点在关键之处,拨在朦胧中,帮助学生捕捉住语言文字传达出的多种信息,以引领学生或“登堂入室”或“曲径通幽”……从而真正走进文本。

2、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优雅动听的音乐中,唤起已有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淀,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

3、“读”领风骚,引导学生步深入,由表及里,求其精微,通过“读”来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读激发出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悟,从而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仍然和那群北京的少先队员一起到北海公园去泛舟。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让我们荡起双桨》原文及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让我们荡起双桨》原文及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让我们荡起双桨》原文及教学设计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7个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生活的幸福,引导学生懂得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7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田字格小黑板、歌曲磁带和录音机。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7个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田字格小黑板、挂图、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1、看图听音乐,说说你从歌词和图画中都知道或感受到了什么?2、大体介绍歌曲创作背景,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歌曲创作背景:每当唱起这首《让我们荡起双桨》,就会不知不觉地走进歌词中描绘的这种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我们想起刚刚过去,或者早已逝去的童年。

童年的歌,总是令人难忘;这一首歌,更令几代人都难以忘怀,因为,它不但有优美的旋律,更有着诗一般的歌词。

它的词作者,就是人称“词坛泰斗”的词作家乔羽。

1955年,乔羽为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创作了不足200字的歌词,从此,这首歌广为流传,打动了几代儿童的心。

50多年来,乔羽共创作了1000多首歌词,每首都不过数百甚至数十字,似乎并不起眼,但是品味着抒情的歌词,心头却会涌起纯真、振奋、美好的感觉。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三年级语文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让我们荡起双桨》。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通过诗歌描绘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让我们荡起双桨》。

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让我们荡起双桨》的课件或黑板。

2. 准备与诗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准备诗歌朗诵的音乐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与诗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感受。

(2)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停顿、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解析诗歌(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了解诗歌的类型。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分享自己的理解。

4. 品味诗歌(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描绘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学生分享自己描绘的画面,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 朗读与背诵(1)教师播放诗歌朗诵的音乐背景,学生跟读诗歌。

(2)学生自主练习背诵,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生分组创作与诗歌主题相关的短文或绘画,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五、课后作业:1. 抄写诗歌《让我们荡起双桨》,注意字迹工整、美观。

2. 家长协助孩子背诵诗歌,加强语文素养的培养。

3. 家长鼓励孩子进行诗歌创作或绘画,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态度、朗读和背诵的表现等,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让我们荡起双桨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让我们荡起双桨 苏教版

1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幸福的生活。

2.认识3个汉字,会写6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

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诗歌内容。

2.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去玩吗?2.你们去过北京的北海公园吗?出示北海公园图片,简介:北海公园在故宫的西北面,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

北海公园一角图片欣赏。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描写的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景。

板书,齐读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老师范读课文,感受文中的美景,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出示朗读课文要求:①有不认识的字做好记号。

②小组合作,用有效的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

③和学习伙伴一起再读一遍课文。

三、读认生字,理解词语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得很熟了。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你还认识他们吗?2.出示生字指读:飘荡船桨环绕凉爽洒水悄悄愉快亲爱安排3.注音领读,去掉拼音朗读、齐读、开火车读。

4.部件识字法认识“荡、桨、愉”三个汉字,重点观察汉字部件的组词和结构。

四、朗读品味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孩子们的幸福生活。

①在朗读中感受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

②注意读书的语气和坐姿,老师相机指导。

2.出示第一小节:朗读提示:①认读多音字:倒②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出小朋友们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

3.出示第二小节:用欢快的语调,读出小朋友们高兴、自豪的心情。

4.出示第三小节:朗读提示:②认读多音字:尽②第一、二行时要用陈述语气读出欢快的情感。

读第三、四行时,“谁”要重读,“幸福生活”语调要上扬。

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特别注意多音字。

三年级语文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1 苏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1 苏教版

《让我们荡起双桨》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三年级语文上册 1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 苏教版 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 1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 苏教版 教案

1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要求1.体会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幸福,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对祖国的热爱。

2.学会本课的新字,会读、会写,认识“爽〞字,积累词语。

3.了解诗歌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和热爱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诗歌的特点。

教学课时三课时。

◎跟我学课文1让我们荡起双桨让我们荡起双桨,2[①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说明了什么?]3小船儿推开波浪,[②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③这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哪些景物?]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④“轻轻飘荡〞与上文的“推开波浪〞有什么不同?]节导读:着重描绘如画的北海风光。

通过“我们〞的眼睛,描绘了荡舟水上所见到的美丽、迷人的风光。

1知识点详解☜2①开头点题。

说明“我们〞正在划船。

但“我们〞是谁没有说破,留下了悬念。

3②拟人。

这样写既说明船儿慢慢地行进在平静的水面上,又表达了文中小朋友们轻轻荡舟的欢乐心情。

③这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湖面、白塔、绿树、红墙。

④“推开波浪〞说明小朋友们在划桨,小船儿在行进;“轻轻飘荡〞说明小朋友们被湖面的美景吸引住了,停止划桨,任小船儿在水面上自由飘荡。

红领巾迎着太阳,4阳光洒在海面上,[⑤“红领巾〞指什么?“太阳〞又比喻什么?这两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⑥鱼儿真的在望着“我们〞,听“我们〞唱歌吗?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感觉?]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5[⑦这句话在文中第几次出现?起什么作用?]节导读: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红领巾〞,鱼儿“望着我们〞“听我们愉快歌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沐浴在党的阳光下的少先队员的喜悦心情。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6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⑧小朋友们明明知道是谁给他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为什么还明知故问呢?]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让我们荡起双桨
课文讲述了一群天真无邪的小朋友去北海公园划船的情景,通过所见的美景表达他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

2.朗读课文,在熟读并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感受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通过反复诵读,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读懂诗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的“红领巾”“谁”分别指的是什么。

4.通过仿写练习,进一步感悟诗歌的表达形式。

【重点】
1.朗读课文,在熟读并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感受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2.读懂诗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的“红领巾”“谁”分别指的是什么。

3.通过反复诵读,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难点】
通过仿写练习,进一步感悟诗歌的表达形式。

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诗歌,分为三个小节,每节的结构基本一致,内容浅显易懂,但是在引导学生读的过程中,也应当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表达顺序。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是按照从远到近,从静到动的顺序来写的,先写远处的白塔、绿树、红墙,后写水中的鱼儿。

在写鱼儿的时候,作者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最后一节是写小伙伴的质疑“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可以在学生的自我感悟中得出答案。

歌词中有两句诗反复出现了三次:“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每一次出现的语言环境是不同的,所以朗读的情感也应该不
一样。

第一次是被美丽的风景陶醉,可以读得轻柔一些;第二次是面对活泼的小鱼,可以读得轻快一些;最后一次出现在感受幸福生活的快乐之中,声音可以适当地提高,读出愉悦、欢快的感受。

【教师准备】
1.搜集到的有关本课的资料。

2.和本文有关的阅读文章。

3.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搜集到的与本课有关的资料。

2.预习基础知识。

2课时
第课时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理解生词。

2.朗读课文,在熟读并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感受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重点】
学会课文中的生字,理解生词。

【难点】
朗读课文,在熟读并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感受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方法一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想听吗?下面老师就把这首歌放给你们听,说说感受。

(教师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学生自由说感受)是啊,《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不但有优美的旋律,更有着美妙的歌词。

它的词作者,就是人称“词坛泰斗”的著名词作家乔羽。

1955年,乔羽为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创作了不足200字的歌词,从此,这首歌广为流传,打动了几代儿童的心。

今天我们就以《让我们荡起双桨》为背景,让我们划动想象和联想这两只桨,领略人生无限壮美的风光!
[设计意图] 借助音乐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学生一读为快的迫切愿望,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方法二
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或郊外去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诗,写的是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形。

它是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这首歌不但有优美的旋律,更有着美妙的歌词。

它的词作者,就是人称“词坛泰斗”的著名词作家乔羽。

1955年,乔羽为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创作了不足200字的歌词,从此,这首歌广为流传,打动了几代儿童的心。

(媒体播放歌曲)
2.介绍北海:(出示北海公园图片)它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设计意图] 从儿童的生活入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想象,促进学生感悟,朗读时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让学生练说时充分利用课文插图以及课外活动经历等资源,鼓励他们用上课文中的一些词语,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诗歌意境的体验,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

3.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

一、检查自学
1.检查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生字。

(2)把生字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加深印象。

(3)注意形近字的辨析:“洒和酒”、“愉和偷”、“浆和桨”。

(4)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

提醒学生注意“洒”、“愉”的写法;(“洒”右边是“西”,不要多写笔画;“愉”是竖心旁,不要写成单人旁。

)“荡、桨、墙”要写得紧凑。

2.认读词语。

PPT出示:
双桨白塔四周红墙环绕
轻轻洒在悄悄愉快安排
(1)读准字音,“洒”是平舌音,“绕”是翘舌音。

(2)注意叠词“轻轻”“悄悄”的读法。

3.进行朗读课文接力赛,选择自己读得最好的部分读一读,赛一赛。

4.同学们,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读这首诗歌,又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这节课就让
我们伴着优美的旋律,走进那美丽的北海公园。

二、精读感悟,想象画面
课件出示第一小节。

PPT出示: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1.细读第一小节。

(1)自读课文。

首先请学生阅读词组,通过词组检查生字掌握情况,随后让学生朗读。

PPT出示:
双桨白塔四周
环绕红墙轻轻
[设计意图] 生字多集中在课文的第1小节。

以词组形式出示生字,有利于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为接下来的课文研读分析打下基础。

(2)小船是怎样“推开”波浪的?
师:在河流、湖泊、大海边,同学们看到过波浪吗?看到过波浪的同学请举手。

(多数同学会举手或者情不自禁地说出自己在哪里见过波浪)
师:小船是怎样“推开”波浪的呢?是“轻轻地”还是“重重地”呢?
生1:我觉得是“重重地”,孩子们在北海上使劲地划船。

生2:我觉得是“轻轻地”,因为是小小的船,波浪是很小的。

生3:我觉得还是“轻轻地”,因为孩子们是在游玩,不是参加比赛。

师:是啊,游玩时心情是放松的,那就让我们在这美丽的海面上,轻轻地划船,尽情地享受美好的时光吧!
(3)研读“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师:海面为什么能倒映白塔?这两句诗描写了北海公园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色彩? 生1:因为海面平静,水比较清。

生2:这两句诗描写了北海公园的海面、塔、树、墙,这些景物有的白,有的绿,有的红。

师:是啊,正是有了这么多的景物,颜色又这么艳丽,才感觉公园美。

(4)“四周”是什么地方的四周?为什么用“环绕”?
生1:“四周”是海面的周围,因为绿树红墙在海面的周围,所以用“环绕”。

生2:对照图画,我们来理解“四周”和“环绕”。

师:同学们看到了景物的美丽,感受白塔的高大雄伟,体会“环绕”一词所体现绿树之茂密、红墙之绵长。

2.正当小朋友们欣赏美景之时,小船儿又是怎样的状态呢?
(指名提问,用手势演示)比较“轻轻飘荡”与上文的“推开波浪”有什么不同?(“推开波浪”表明小朋友们在划桨,小船儿在行进;“轻轻飘荡”表明小朋友们停止划桨,任小船儿在水面上慢慢飘动)
小朋友们为什么停止划桨呢?(因为小朋友们被湖面的美景迷住了)读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3.有感情地读这一小节诗,感受景色的美丽。

这节课,我们荡舟北海,被美丽的景色所陶醉,那么同学们在游玩时又做了些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课文。

3.组词。

【参考答案】
3.飘荡鸡汤豆浆船桨推开一堆波浪狼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