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济海书法鉴赏——人生在世难得糊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在世难得糊涂
张济海先生所书写的“难得糊涂”这幅作品,是清朝乾隆年间郑板桥的传世名言。
说起“难得糊涂”,还有一段有趣的来历。有
一年,郑板桥游览山东莱州的云峰山,本想观赏
山上的郑文公碑,但因盘桓已晚,便借宿于山中
一茅屋,茅屋主人是一儒雅老翁,自称“糊涂老
人”。主人家中有个大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
良。郑板桥大开眼界,赞叹不已。老人请郑板桥
留下墨宝,以便日后请人刻于砚台的背面。郑板
桥即兴题写了“难得糊涂”四个字,后面盖上“康
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方印。因砚台有
方桌般大,还留有很大的一块空地,他就请老人
写上一段跋语。老人提笔写道:“得美石难,得
顽石尤难,由美石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门也。”他也用一块方印,字为“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郑板桥看后方知,老人是一位隐居于此的高官,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见砚台中还有空隙,他感慨于“糊涂老人”的命名,又提笔补写道:“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是他对自己处世哲学的一种解释。
当时的郑板桥正在山东潍县当知县。一向正直、率真、清正廉明的他在官场上很吃不开,常
常受到恶势力的嘲讽、
刁难。他一面以嬉笑怒
骂来抗争,一面又彷徨
悲观,产生了出世思想。
这时他的情绪,是压抑、
苦闷、孤独、自嘲、彷徨、悲观交织在一起的。就是在这种情绪下,他写了“难得糊涂”的字幅,不久便辞官归隐了。后世的人们感慨这“难得糊涂”四字中富含的哲理,或做成书签夹于正在读的书中,或以横联的形式悬于自家的墙上,作为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来共勉。“难得糊涂”这句话也就越传越广了。
“糊涂”是个宝,处世离不了;“糊涂”不得了,谁用谁得好。“糊涂”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糊涂”做人可立于不败之地;“糊涂”的本质是一种极高明的精明,“糊涂”做事能避祸于无形。孔子发现了“糊涂”,取名中庸;老子发现了“糊涂”,取名无为;庄子发现了“糊涂”,取名逍遥;墨子发现了“糊涂”,取名非攻;如来发现了“糊涂”,取名忘我。世间万事惟糊涂难也,有些事,问的清楚便是无趣。世上很多事情都是处于混沌状态的,从新兴的前沿学科“混沌学”、“模糊理论”、“模数数学”还有“模糊控制”可略见一斑。
炎凉的世道上,不少的人都是带着虚伪的面具道貌岸然地“粉墨登场”的,大言不惭地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欺骗着无知人的无知,践踏着有心人的尊严。水至清无鱼,人至察无徒。看透而不说穿、“逗”而不破不失为上策,本着“吃亏是福”的精神,敬而远之彼此无大伤害。一个人越是大成功,他所吃的亏也就越多,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要使自己的生命获得极值和炫彩,就不必太计较吃亏,就不能太在乎委屈,不能让它们揪紧我们的心灵、扰乱我们的生活。处事不惊,必凌于事情之上;达观权变,当安守于糊涂之中。我们要学会变换视角、一笑置之,要学会超然待之、转化
势能。智者难得糊涂,智者懂得隐忍,原谅周围的那些人,让我们在宽容中强大内心、完善自我。斤斤计较、一律较真,表面看起来挺精明,殊不知实际上是大不明智的行为,往往会因小失大得不偿失,拣了芝麻却丢了西瓜;表面上看起来为人马马虎虎,啥事也不计较,和善易处,但遇原则问题则毫不含糊,据理力争,有理有利有节,这是大智若愚者的明智之举,舍卒保帅因大而弃小,风物长宜放眼量,放长线钓大鱼。
由是观之,“糊涂”实在是很难得,掌握适度的分寸更不容易。为人处
世一律糊涂,不可取;每事糊涂,要不得;
该糊涂时则揣着明白装糊涂,得糊涂处且
糊涂;不该糊涂则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斗志昂”。这也许就是郑板桥“难得糊涂”
的真义要旨吧。
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一段很有
哲理的话:“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
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东西也看不清。”
人生在世,难得糊涂,吃亏是福。糊涂地忘记烦恼和过去吧,在糊涂中享受快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