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教案之红楼梦选读
高三语文教案 《红楼梦》选读
![高三语文教案 《红楼梦》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dd4e1d4101f69e314332947f.png)
高三语文教案《红楼梦》选读
高三语文教案《红楼梦》选读
一、导入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
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社会的各个阶级和阶层,都得到了生动的描写。
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巨着不知多少次打动了我们的心,每一次阅读都会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深深地牵动着。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节选自《红楼梦》的四篇课文,走进贾府,走进大观园,走进宝玉,走进黛玉,走进贾府中的其他人物。
二、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四篇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弄清众
多出场人物。
2.介绍与四篇课文有关的《红楼梦》第31 回、32 回、33 回、34 回、48 回和第74 回故事梗概。
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故事情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概括要点。
语文教案:课文阅读与理解——《红楼梦》选读
![语文教案:课文阅读与理解——《红楼梦》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1c5ef6c3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29.png)
语文教案:课文阅读与理解——《红楼梦》选读一、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首。
作为一部描写贵族家庭生活的长篇小说,《红楼梦》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社会风貌。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红楼梦》选读段落进行阅读与理解训练,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以及思辨能力。
二、理解题型在进行《红楼梦》选读段落的阅读与理解训练时,常见的题型包括字词理解题、主旨大意题、推理判断题和细节理解题等。
2.1 字词理解题字词理解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红楼梦》文本中出现的关键字词含义和用法的掌握程度。
例如,学生可以根据上下文推测“黛玉郁闷欲绝”的含义,并分析其产生原因;或者要求学生解释“贾母锺爱”这个短语所代表的意思。
2.2 主旨大意题主旨大意题是考查学生对整个文本的把握程度以及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学生需要通过仔细阅读选读段落,从中概括出文章的主题和核心观点。
例如,学生可以分析《红楼梦》中反映封建家庭理念的描写,总结出作者对封建礼教的看法。
2.3 推理判断题推理判断题要求学生根据已有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的了解和剖析,推测他们后面发展的可能性,并给出相应依据。
2.4 细节理解题细节理解题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细节把握程度的重要环节。
学生需要在阅读完选读段落后,发现并记住关键细节,以回答有关情节、人物性格、事件原因等方面的问题。
例如,学生可以回答“为何王夫人入贾府时得到了如此冷遇?”这样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步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红楼梦》选读段落的阅读与理解,教师可以采用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步骤:3.1 教学方法(1) 前瞻式教学法:通过提前了解选读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文本的预期,并引导其关注重点。
(2) 课内外结合: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讨论,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在课后指导学生进行更深入地思考和阅读。
3.2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与学生共同回顾相关背景知识,并引发学生的兴趣。
《红楼梦》选读教案
![《红楼梦》选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7bba86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ee.png)
《红楼梦》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红楼梦》选段,使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培养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红楼梦》简介及选段介绍教学内容: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成书背景、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选取几个重要章节进行简要介绍,如第一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等。
2. 第二课时:人物形象分析教学内容:分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的成长变化和作品中的矛盾冲突。
3. 第三课时:主题思想探讨教学内容:探讨《红楼梦》中的主题思想,如封建礼教的束缚、爱情与婚姻的矛盾、家族衰落等。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思考现实社会中的问题。
4. 第四课时:艺术特色分析教学内容:分析《红楼梦》的语言特色、叙事手法、形象塑造等。
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的美学价值。
5. 第五课时:拓展阅读与讨论教学内容:推荐《红楼梦》相关研究书籍、论文和影视作品,组织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课堂讨论。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红楼梦》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艺术特色等。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4. 拓展法: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宽学生视野。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阅读笔记: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笔记记录,评估其学习效果。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拓展阅读报告:评估学生在拓展阅读中的成果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红楼梦》原著:为学生提供原著书籍,方便其课后阅读。
2. 相关研究资料:推荐国内外学者对《红楼梦》的研究成果,供学生拓展阅读。
3. 影视作品:推荐改编自《红楼梦》的影视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情节和人物形象。
《红楼梦》选读教案
![《红楼梦》选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fb2db6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03.png)
《红楼梦》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形象。
2. 通过对选文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命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选文:《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荐福碑”2. 教学重点:理解选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选文:学生自读选文,理解故事情节,注意人物形象的刻画。
3. 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选文中的人物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等,探讨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4. 艺术特色讲解:教师讲解选文中的艺术特色,如诗词、描写手法等,帮助学生提高鉴赏能力。
5. 总结扩展:学生总结本次学习收获,教师给出阅读建议,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红楼梦》。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选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练习,评估学生对作品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
3. 学生思考问题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论文,了解学生对作品所反映社会现象和人物命运的思考。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红楼梦》原著或选读教材。
2. 参考资料:相关的研究论文、评论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选文内容、图片等教学资源。
六、教学策略1.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2.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资源,营造有利于学生沉浸的学习氛围。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任务驱动: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寻找答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红楼梦》的背景、人物关系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高中语文《红楼梦选读》最新教案
![高中语文《红楼梦选读》最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a3e786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51.png)
高中语文《红楼梦选读》最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红楼梦》的文学价值、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分析能力。
4、让学生通过阅读《红楼梦》,感悟人生哲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红楼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性格特点。
(2)分析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和主题思想。
2、难点(1)领悟《红楼梦》中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和社会批判意义。
(2)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艺术手法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对《红楼梦》的背景、作者、版本等基础知识有初步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小说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阅读指导法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小说中的精彩段落,提高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对小说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与《红楼梦》相关的电视剧片段或展示一些经典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红楼梦》的初步印象和了解程度,引导学生思考这部作品的魅力所在。
2、作者与背景介绍(1)简要介绍曹雪芹的生平经历和创作《红楼梦》的背景。
(2)讲解《红楼梦》的版本情况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人物分析(1)选取几个主要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命运走向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和感受。
4、情节解读(1)挑选几个重要情节,如“黛玉葬花”“宝玉挨打”等,详细解读情节的发展、冲突和蕴含的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情节对塑造人物和揭示主题的作用。
5、主题探讨(1)与学生一起探讨《红楼梦》的主题,如爱情悲剧、家族兴衰、社会批判等。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主题。
6、艺术特色分析(1)分析《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如细腻的心理描写、丰富的象征手法、复杂的网状结构等。
高三语文教案之红楼梦选读
![高三语文教案之红楼梦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e245b398b84ae45c3a358c4c.png)
高三语文教学设计之红楼梦选读一、导入《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
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睁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社会的各个阶级和阶层,都得到了生动的描绘。
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不知多少次感动了我们的心,每一次阅读都会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深深地牵动着。
今日,我们一起来读节选自《红楼梦》的四篇课文,走进贾府,走进大观园,走进宝玉,走进黛玉,走进贾府中的其余人物。
二、整体感知1.指引学生迅速阅读四篇课文,借助说明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阻碍,弄清众多出场人物。
2.介绍与四篇课文相关的《红楼梦》第31 回、 32 回、 33 回、 34回、 48 回和第 74 回故事梗概。
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熟习故事情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归纳重点《诉肺腑》宝玉和黛玉的爱情经历了初恋、热恋和成熟三个阶段。
黛玉从她孤傲无依的出身与处境和高洁的思想品行出发,执著而激烈地要求宝玉严肃专一的爱情。
她或喜或怒,变尽方法频频尝试宝玉的诚心,直到史湘云这回远来探亲,黛玉偷听到宝玉的“肺腑”之言,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确认宝玉为“我之知音”,此后他们的爱情进入了一个成熟阶段。
《宝玉挨打》在封建家庭里,家长责打子弟是理当如此的事,不以为奇,但贾政此番毒打宝玉,恨不可以置他于死地,却显得极不平常。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仿佛是结交伶人和所谓“逼淫母婢”这两件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究其实,根来源因还在两种思想的矛盾矛盾上。
贾政是封建统治者的忠实奴才和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他一心想按封建道德的标准来培育宝玉,希望他走科举的路以博取高官厚禄,保持自己的门风 ;而宝玉却歧视功名荣华,厌谈“宦路过济”,对封建社会传统思想的若干方面表示思疑以致否认。
父子间的这类矛盾是没法调解的,而宝玉挨打正是这类矛盾发展到抗衡地步的鲜亮而集中的表现。
《香菱学诗》香菱本来就爱读诗,也想学着作诗,但苦于无人指点 ;到达大观园此后,有了黛玉这样的老师,她如痴如醉地沉醉在诗的境地中了,终于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作诗。
高中语文《红楼梦》选读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红楼梦》选读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a2e5413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38.png)
高中语文《红楼梦》选读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红楼梦》的文学价值,感受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2. 帮助学生分析《《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命运。
3. 让学生掌握经典文学作品的赏析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分析《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 理解《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难点:1. 引导学生掌握经典文学作品的赏析方法。
2.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红楼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红楼梦》的文学价值、人物形象和赏析方法。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深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4. 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师:同学们,《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它以细腻的笔触、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封建社会。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红楼梦》的世界,领略这部经典文学作品的魅力。
二、背景介绍(10 分钟)1. 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及其身世背景。
师:《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
他经历了家族的兴衰荣辱,对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有着深刻的认识。
《红楼梦》就是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创作而成的。
2. 介绍《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师:《红楼梦》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当时的社会经济繁荣,但封建制度也日益腐朽。
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表达了对人性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作者介绍(10 分钟)1. 介绍曹雪芹的文学成就和创作风格。
师:曹雪芹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中。
他的创作风格细腻、真实、深刻,善于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心理活动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高中语文《红楼梦》选段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红楼梦》选段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7b330e0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9.png)
高中语文《红楼梦》选段教学设计教学设计1:《红楼梦》选段阅读与理解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描绘了荣府与贾府两个富贵世家的兴衰过程,展现了封建社会下人们的生活、情感和道德观念。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教授《红楼梦》的选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其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与解读能力。
选段:选取《红楼梦》中的第五十五回,“迎春误针情匆匆宝玉取鸡曲勉强”作为本课的选段。
这一段描写了迎春误针和宝玉为她取鸡曲的情节,通过琐碎细致的描写,展现了迎春和宝玉之间微妙而纠结的感情纠葛。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选段的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2. 学生能够分析选段中的文学手法和表达方式;3. 学生能够运用文学知识表达对选段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 师生共同回顾《红楼梦》的内容和作者;2. 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习过的章回内容,复习与本选段相关的情节。
阅读与理解(20分钟):1. 学生个体阅读选段,理解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2.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对选段的理解,探讨选段的主题思想;3. 教师指导学生回答一些深入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选段中的文学手法和情感表达。
分析与展示(20分钟):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展示形式(如口头报告、PPT等),分享他们对选段的分析和理解;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分析选段中的符号、对比、隐喻等文学手法;3. 学生按照展示顺序,进行陈述,其他小组及教师进行点评和讨论。
反思与总结(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选段对整部《红楼梦》的意义;2. 学生自主思考并总结个人对选段的感受与理解;3. 教师对学生的思考与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探究。
拓展练习(15分钟):1. 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一段文字,模仿红楼梦的写作风格,写一篇类似的文字作品;2. 学生可以围绕现实生活中的某个场景或事件,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3. 选取几篇优秀作品进行分享。
高三语文教案《红楼梦》选读
![高三语文教案《红楼梦》选读](https://img.taocdn.com/s3/m/26d36b0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37.png)
高三语文教案《红楼梦》选读一、教学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形象。
2.掌握《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及表现手法。
3.感受《红楼梦》的文学魅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分析。
2.《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及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红楼梦》的深刻主题及象征意义。
2.《红楼梦》的审美价值。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红楼梦》原著及相关资料。
2.学生预习《红楼梦》相关章节。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开始学习一部经典的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
提到《红楼梦》,大家会想到什么?有哪些人物、故事情节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2.作者及背景介绍师:我们来看看《红楼梦》的作者。
曹雪芹,字梦阮,号雪芹,清代著名小说家。
他出生于一个破落的官宦家庭,一生坎坷,创作了这部伟大的小说。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3.人物形象分析师:我们来分析一下《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
贾宝玉是本书的主人公,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生1:贾宝玉聪明、善良,但有些叛逆。
师:很好!那么,林黛玉呢?生2:林黛玉聪明、敏感,才华横溢,但命运多舛。
师:没错!除了贾宝玉、林黛玉,还有许多其他重要人物,如王熙凤、薛宝钗等,他们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呢?4.艺术特色及表现手法师: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及表现手法。
《红楼梦》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展现人物性格?生3:我觉得《红楼梦》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师:非常正确!《红楼梦》还运用了哪些手法?生4:还有对比、讽刺等手法。
师:很好!这些手法使得《红楼梦》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故事情节更加生动。
第二课时1.深入探讨主题师:上一节课我们分析了《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那么这部小说的主题是什么呢?生5:我觉得《红楼梦》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衰亡。
师:很好!那么,《红楼梦》是如何表现这一主题的呢?生6:通过描绘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高中语文红楼梦(选读)教学教案(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红楼梦(选读)教学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4d45e38227916888486d72a.png)
《红楼梦(选读)》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红楼梦》及曹雪芹2.阅读课文,展开想象,走进《红楼梦》的艺术世界3.学习小说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4.阅读课文,通过鉴赏小说语言,评析人物的形象意义教学建议指导学生鉴赏小说的几点建议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指导鉴赏评析《红楼梦》深刻的思想内容、高超的艺术手法。
其中,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红楼梦》的中心人物是贾宝玉。
贯穿全书的线索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而这个悲剧又是跟贾氏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相联系的。
在阅读中必须首先使学生明确这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小说。
2.《红楼梦》一共写了四百多个人物,要—一了解很困难。
要先记住荣、宁二府的主要人物,然后按“关系网”的原则使其余人“入网”,就可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
3.大观园是小说中主要人物活动场所,必须熟悉这个地方,读起来才会产生亲切的感受。
本单元四篇课文有三篇所叙故事情节都发生在这个地方,可先读读小说的第十七、十八回。
4.单元附有《<红楼梦>导读》,可先读一读此文,然后再学习本单元的文章。
[附]贾府人物关系图又:作者所说“金陵十二钗”除上表加横线的八个人外,还有林黛玉——贾母的外孙女;史湘云——贾母的侄孙女;薛宝钗——王夫人的甥女;妙玉——栊翠庵带发修行的女尼。
《诉肺腑》一文的学习重点1.学习本课,重点是使学生通过品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来分析人物的性格侧面。
在文章中,宝玉、黛玉、史湘云和袭人之间的人物对话都个性鲜明。
“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
可以让学生重点朗读人物对话部分或自编小话剧仔细品味其语言的内涵,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2.用心体会宝玉的几处肺腑之言和黛玉的心理活动,认识宝黛爱情的纯真、专一以及它的反封建意义。
宝玉和黛玉的爱情发展有三个阶段:黛玉初入荣国府,一见倾心的初恋阶段;黛玉从扬州奔丧回来,两人相爱意识日益明确进入热恋阶段;史湘云远来探亲,黛玉倾听宝玉“肺腑”之言,又惊又喜,又悲又叹,确认宝玉为“我之知己”,从此他们的爱情进入成熟阶段。
高中语文《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案
![高中语文《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2b2656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f3.png)
高中语文《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对《红楼梦》的分析,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4.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艺术特色,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作品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主题思想。
2.如何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红楼梦》原著、教学课件、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红楼梦》原著、学习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导入(1)介绍《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开篇诗词,激发阅读兴趣。
2.阅读(1)分组阅读《红楼梦》前三回,了解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形象。
3.分析(1)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
(2)分析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如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贾府的兴衰等。
(3)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如诗词、曲调的运用,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等。
4.讨论(1)讨论《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如人性的善恶、封建社会的腐朽等。
(2)讨论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如忠诚、孝顺、友情等。
(2)引导学生关注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如精读、略读、摘录等。
6.作业(1)阅读《红楼梦》后四十回,了解故事结局。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对《红楼梦》的阅读兴趣是否得到激发?2.学生对作品的分析是否深入?3.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七、教学延伸1.组织《红楼梦》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2.开展《红楼梦》主题讲座,邀请专家进行讲解。
3.创作以《红楼梦》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展示学生的文学才华。
本节课通过阅读《红楼梦》,使学生了解了作品的基本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语文教案《红楼梦》选读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红楼梦》选读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9cf776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72.png)
语文教案《红楼梦》选读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文学地位。
引导学生认识《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激发学生对《红楼梦》的阅读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以及成书背景。
概述《红楼梦》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析《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社会影响。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问答等方式进行教学。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1.4 教学步骤1.4.1 介绍《红楼梦》的作者和成书背景讲述曹雪芹的生平和创作经历。
介绍《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和社会环境。
1.4.2 概述《红楼梦》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简述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背景。
介绍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的特点和关系。
1.4.3 分析《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社会影响分析《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如细腻的心理描写、丰富的象征手法等。
探讨《红楼梦》对后世文学和社会的影响。
第二章: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的原因。
引导学生分析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培养学生对经典爱情故事的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的原因。
探讨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欣赏《红楼梦》中的经典爱情描写。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问答等方式进行教学。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情节和描写,增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2.4 教学步骤2.4.1 分析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的原因讲述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发展的过程。
分析导致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如家族压力、社会观念等。
2.4.2 探讨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分析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如反叛、感伤等。
探讨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如敏感、多情等。
2.4.3 欣赏《红楼梦》中的经典爱情描写选取经典情节进行解析,如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初次相遇等。
分析《红楼梦》中爱情描写的艺术特色,如细腻的情感描写、富有象征意义的场景等。
《红楼梦》选读之《探春理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三选修)共3篇
![《红楼梦》选读之《探春理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三选修)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add6d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9c.png)
《红楼梦》选读之《探春理家》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三选修)共3篇《红楼梦》选读之《探春理家》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三选修)1《红楼梦》选读之《探春理家》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三选修)一、教材分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经典小说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它以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为背景,写出了一个家族的起落故事和人物的形象。
作品塑造了众多形象鲜明的人物,揭示了社会阶级斗争、妇女命运和人性的真谛。
《探春理家》则是《红楼梦》中的精华之一,是一篇关于家教观的小说,通过探春的解说,生动地描绘了一个贵族家庭的风俗习惯、家教方式和家族传统。
教师可以根据本篇小说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家教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了解《探春理家》的背景、主题和结构;2.构建对家教观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家教观念;3.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导入与预习(1)导入,了解本节课的主题:探春理家;(2)预习,学生先通过查资料来了解探春这个人物,根据探春的性格特点,想一想她对家教的看法,写出自己的想法;(3)找出课文中探春的几段话,分析她对家教的看法,以及这些话反映的传统文化。
第二课时:课文讲解与分析(1)引言,概括本节课要讲的内容;(2)手抄本朗读,生动形象地把文字形象化;(3)逐句解析,分析每个汉字、词语、句子的意思和作用;(4)寻找重点,解读探春对家教的看法,并分析这些看法的合理性和局限性;(5)总结本文,强调家教观的作用和价值。
第三课时:课文理解与思考(1)小组讨论,根据课文内容,讨论探春的家教观和传统文化影响;(2)思维导图,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制作成思维导图,明确思路,提高概括和归纳能力;(3)写作练习,根据学习内容,写作一篇文章,说明对家教的看法,并阐述培养孩子为人的道理和方法。
第四课时:知识拓展与评估(1)知识拓展,介绍中国传统家教观,与学生讨论家教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2)知识评估,出示家庭与社会沟通/童年情境/家教等试卷,让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来回答问题,测试学生对家教的掌握情况。
《红楼梦》选读教案
![《红楼梦》选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399e3b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49.png)
《红楼梦》选读教案第一章:《红楼梦》的背景与作者1.1 简介《红楼梦》的背景1.2 介绍曹雪芹的作者身份和创作背景1.3 分析《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第二章:主要人物与情节2.1 介绍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2.2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相互关系2.3 概述《红楼梦》的主要情节和事件第三章:艺术特色与风格3.1 分析《红楼梦》的诗词、音乐、绘画等艺术元素3.2 探讨曹雪芹的写作风格和技巧3.3 讨论《红楼梦》中的幽默、讽刺、抒情等手法第四章:主题思想与价值观4.1 探讨《红楼梦》中的家庭、友情、爱情等主题4.2 分析作品对社会、人性、命运等问题的思考4.3 引导学生思考《红楼梦》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第五章:阅读与欣赏《红楼梦》5.1 提供阅读指导,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结构和内容5.2 建议阅读重点章节和段落,深入领会作品的精华5.3 引导学生欣赏《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第六章:人物关系与家族谱系6.1 分析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谱系关系6.2 详细解析主要人物之间的婚姻、血缘和社会关系6.3 探讨人物关系对于情节发展的影响第七章:《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7.1 分析《红楼梦》中女性角色的形象特点及其社会意义7.2 讨论林黛玉、薛宝钗等女性角色的性格差异及其对读者的启示7.3 引导学生思考女性在古代社会的地位与命运第八章:社会背景与小说现实性8.1 探讨《红楼梦》中所反映的古代社会风貌及其问题8.2 分析小说中的现实主义元素与批判精神8.3 引导学生结合现实,思考作品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第九章:红学研究与批评视角9.1 简介红学研究的起源、发展与主要流派9.2 介绍不同的红学批评视角和方法9.3 分析红学研究的意义及其对教学的启示第十章:教学活动与评价设计10.1 设计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写作等教学活动10.2 提供学生参与式学习和互动式教学的建议10.3 制定学生学习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包括平时成绩、期中期末考试等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第一章《红楼梦》的背景与作者详细补充和说明:在这一章节中,需要重点关注《红楼梦》的历史背景,包括清朝的社会环境、封建家族的衰落等。
《红楼梦》选读教案
![《红楼梦》选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af3c1b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59.png)
《红楼梦》选读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了解《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和能力深入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1.2 教学内容《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及其创作背景小说的人物设定和社会背景课程安排和阅读材料1.3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小组合作文本分析、情节解读、角色扮演第二章:主要人物介绍2.1 贾宝玉人物形象:性格矛盾、多情善感、反叛传统分析其与林黛玉、薛宝钗的关系2.2 林黛玉人物形象:才情出众、敏感多病、悲剧命运分析其与贾宝玉、薛宝钗的关系2.3 薛宝钗人物形象:端庄贤淑、理智冷静、家庭责任感强分析其与贾宝玉、林黛玉的关系2.4 其他主要人物贾母、贾政、王熙凤等第三章:情节梳理3.1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介绍梦境中的人物和事件分析其对后续情节的预示作用3.2 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情感纠葛分析宝玉与黛玉、宝钗之间的互动和情感变化探讨爱情与婚姻观念的冲突3.3 贾府的盛衰变化介绍贾府的繁荣与衰败过程分析其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第四章:主题探讨4.1 封建礼教的束缚与个人自由分析小说中对封建礼教的批判探讨宝玉反叛传统的精神内涵4.2 金钱与权力的腐蚀作用分析小说中对金钱和权力的描写探讨其对社会和人性的影响4.3 人生苦短、命运无常分析小说中的悲剧元素探讨作者对人生和命运的感悟第五章:教学评估5.1 课堂讨论和提问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作品5.2 阅读笔记和心得体会评估学生的阅读效果和理解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5.3 课程结束后的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建议为后续课程改进提供参考第六章:艺术特色分析6.1 叙事手法分析《红楼梦》的叙事视角和手法探讨其多线索、多视角叙事的特点6.2 人物描写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手法探讨其细腻入微、生动传神的描写技巧6.3 象征和暗示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暗示技巧探讨其丰富内涵和深刻寓意第七章:社会文化背景7.1 清朝封建社会了解清朝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分析小说中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反映7.2 儒家文化的影响分析儒家文化在小说中的体现探讨其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影响7.3 女性地位的反映分析小说中对女性地位的描写探讨其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探讨第八章:比较阅读8.1 与《西游记》的比较分析《红楼梦》与《西游记》在主题、叙事手法等方面的异同探讨两部作品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8.2 与《三国演义》的比较分析《红楼梦》与《三国演义》在人物描写、情节构架等方面的异同探讨两部作品在表现历史和人性方面的特点8.3 与现代文学的比较分析《红楼梦》与现代文学在叙事手法、主题表现等方面的异同探讨古典小说与现代文学的关系和传承第九章:课堂活动设计9.1 角色扮演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深入体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从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等方面入手,表现人物特点9.2 情节接龙设计情节接龙活动,让学生发挥创意,续写小说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关系、情感变化和主题表现9.3 主题辩论设计辩论活动,让学生探讨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论证自己的观点第十章:教学资源与拓展阅读10.1 教学资源推荐相关教材、论文和评论作品介绍网络资源和影视改编作品10.2 拓展阅读推荐与《红楼梦》相关的其他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古典文学的研究动态和最新成果10.3 推荐阅读书目推荐与《红楼梦》主题相关的作品引导学生拓宽阅读领域,提高文学素养第十一章:课程实践与案例分析11.1 教学案例介绍介绍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学生反馈等分析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11.2 教学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探讨如何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11.3 学生作品展示展示学生在课程中的优秀作品,如读后感、论文等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成长变化第十二章:课程评价与反馈12.1 学生评价收集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建议分析学生的满意度和学习收获12.2 教师评价教师对课程的评价和反思探讨如何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需求12.3 课程改进计划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反馈,制定课程改进计划旨在提高课程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第十三章:课程总结与展望13.1 课程总结总结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成果强调学生在课程中的收获和成长13.2 展望未来探讨如何在未来的教学中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提出对课程发展和教学创新的展望第十四章:附录14.1 教学计划表列出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和安排方便学生和教师了解课程进度和要求14.2 参考文献列出课程中引用的相关文献和资料方便学生进行进一步的阅读和研究14.3 术语表解释课程中出现的专业术语和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第十五章:课程资源与支持15.1 教学资源列出可供教师使用的教学资源和材料包括教材、论文、影视作品等15.2 学生支持提供学生可用的学习资源和辅导措施包括课外阅读、学习指南、辅导课程等15.3 课程咨询与交流提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方便学生提出问题、分享学习和教学经验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详细编制了《红楼梦》选读的教案,涵盖了课程介绍、主要人物介绍、情节梳理、主题探讨、艺术特色分析、社会文化背景、比较阅读、课堂活动设计、教学资源与拓展阅读、课程实践与案例分析、课程评价与反馈、课程总结与展望、附录和课程资源与支持等十五个章节。
语文教案《红楼梦》选读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红楼梦》选读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515b4f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43.png)
语文教案《红楼梦》选读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通过选读《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文学巨著,使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2 教材分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
小说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风情,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和文本细读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第二章:贾宝玉与林黛玉2.1 教学目标了解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相关章节,分析其性格特点、家庭背景和人际关系。
2.3 教学活动2) 分组讨论:分析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命运走向及其原因。
第三章:王熙凤与贾府3.1 教学目标了解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分析其在贾府中的地位和作用。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关于王熙凤的章节,分析其性格特点、管理才能和在贾府中的地位。
3.3 教学活动2) 分组讨论:分析王熙凤在贾府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章:贾府的衰落4.1 教学目标了解贾府的衰落过程,分析其原因。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关于贾府衰落的章节,分析其原因和衰落过程。
4.3 教学活动2) 分组讨论:分析贾府衰落的过程。
5.1 教学目标5.2 教学内容5.3 教学活动第六章:金陵十二钗6.1 教学目标认识金陵十二钗的主要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和命运。
6.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金陵十二钗的相关章节,了解各人物的性格特点、家庭背景和命运走向。
6.3 教学活动2) 分组讨论:分析金陵十二钗的命运走向及其原因。
第七章: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7.1 教学目标分析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特点,理解其在整个小说中的意义。
7.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的相关章节,分析其特点和意义。
7.3 教学活动2) 分组讨论:探讨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在小说中的意义。
语文教案《红楼梦》选读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红楼梦》选读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300be5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3e.png)
一、教案内容:第一章《贾宝玉的能量》1. 教学目标(1)了解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及其在贾府的地位。
(2)分析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的关系。
(3)品味贾宝玉诗词中的意境,体会其审美价值。
2. 教学重点(1)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及其在贾府的地位。
(2)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的关系。
3. 教学难点(1)贾宝玉诗词中的意境分析。
4.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地位及其与主要人物的关系。
(2)鉴赏法:分析贾宝玉诗词的意境。
5. 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红楼梦》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讲解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及其在贾府的地位。
(3)分析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的关系。
(4)鉴赏贾宝玉诗词,体会其意境。
(5)总结本章内容,布置作业。
二、教案内容:第二章《林黛玉的才情》1. 教学目标(1)了解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及其在贾府的地位。
(2)分析林黛玉与贾宝玉、薛宝钗等人物的关系。
(3)品味林黛玉诗词中的意境,体会其审美价值。
2. 教学重点(1)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及其在贾府的地位。
(2)林黛玉与贾宝玉、薛宝钗等人物的关系。
3. 教学难点(1)林黛玉诗词中的意境分析。
4.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地位及其与主要人物的关系。
(2)鉴赏法:分析林黛玉诗词的意境。
5. 教学步骤(1)导入:回顾上一章内容,引出本章主题。
(2)讲解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及其在贾府的地位。
(3)分析林黛玉与贾宝玉、薛宝钗等人物的关系。
(4)鉴赏林黛玉诗词,体会其意境。
(5)总结本章内容,布置作业。
三、教案内容:第三章《薛宝钗的端庄》1. 教学目标(1)了解薛宝钗的性格特点及其在贾府的地位。
(2)分析薛宝钗与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关系。
(3)品味薛宝钗诗词中的意境,体会其审美价值。
2. 教学重点(1)薛宝钗的性格特点及其在贾府的地位。
(2)薛宝钗与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关系。
3. 教学难点(1)薛宝钗诗词中的意境分析。
品味经典名篇红楼梦选读教案
![品味经典名篇红楼梦选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3b604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28.png)
品味经典名篇红楼梦选读教案红楼梦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红楼梦》的背景与作者;2. 学习和欣赏《红楼梦》中的经典名篇;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红楼梦》的核心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2. 熟悉《红楼梦》中的经典名篇;3. 能够分析和理解《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红楼梦》的背景介绍;2.《红楼梦》的作者介绍;3.《红楼梦》中的经典名篇选读。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红楼梦》的封面和背景图片,激发学生对该作品的兴趣;2. 以问题形式进行导入:“你们对《红楼梦》这部作品了解多少?它的作者是谁?”步骤二:背景介绍1. 向学生简要介绍《红楼梦》的背景和成书历程;2. 展示相关图片和音频,增强学生对当时社会背景的感知。
步骤三:作者介绍1. 以幻灯片形式展示《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简介和其创作经历;2. 引导学生思考:曹雪芹为什么会创作出《红楼梦》?步骤四:经典名篇选读1. 以小组形式让学生分析花园的象征意义,并选择其中一个经典名篇进行解读;2.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讲解和分享;3. 教师引导学生对各小组讲解进行总结,讨论花园在《红楼梦》中的重要作用。
步骤五:小结1. 教师进行本节课的小结,总结《红楼梦》的背景、作者和经典名篇;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五、教学评估1. 小组讲解评价;2.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情况;3. 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阅读任务。
六、课后作业1. 阅读《红楼梦》中的另一个经典名篇,并写一篇读后感;2. 思考并回答课堂小结中的问题。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专家或学者进行《红楼梦》相关讲座;2. 组织学生进行红楼梦剧本创作或演出;3. 增加《红楼梦》相关文学作品的阅读与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教案之红楼梦选读一、导入《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
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社会的各个阶级和阶层,都得到了生动的描写。
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不知多少次打动了我们的心,每一次阅读都会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深深地牵动着。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节选自《红楼梦》的四篇课文,走进贾府,走进大观园,走进宝玉,走进黛玉,走进贾府中的其他人物。
二、整体感知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四篇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弄清众多出场人物。
2.介绍与四篇课文有关的《红楼梦》第31回、32回、33回、34回、48回和第74回故事梗概。
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故事情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概括要点《诉肺腑》宝玉和黛玉的爱情经历了初恋、热恋和成熟三个阶段。
黛玉从她孤苦无依的身世与处境和高洁的思想品格出发,执著而强烈地要求宝玉严肃专一的爱情。
她或喜或怒,变尽法子反复试探宝玉的真心,直到史湘云这回远来探亲,黛玉偷听到宝玉的“肺腑”之言,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确认宝玉为“我之知己”,从此他们的爱情进入了一个成熟阶段。
《宝玉挨打》在封建家庭里,家长责打子弟是天经地义的事,不足为奇,但贾政此番毒打宝玉,恨不能置他于死地,却显得极不寻常。
从当时的情形来看,似乎是结交伶人和所谓“逼淫母婢”这两件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究其实,根本原因还在两种思想的矛盾冲突上。
贾政是封建统治者的忠实奴才和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他一心想按封建道德的标准来培养宝玉,希望他走科举的路以博取高官厚禄,维持自己的家声;而宝玉却鄙视功名富贵,厌谈“仕途经济”,对封建社会传统思想的若干方面表示怀疑乃至否定。
父子间的这种矛盾是无法调和的,而宝玉挨打正是这种矛盾发展到对抗地步的鲜明而集中的表现。
《香菱学诗》香菱本来就爱读诗,也想学着作诗,但苦于无人指点;来到大观园以后,有了黛玉这样的老师,她如痴如醉地沉浸在诗的境界中了,终于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作诗。
《抄检大观园》大观园里住着“金陵十二钗”中的六位青年女子,只有宝玉是惟一的男子,此外,还有为这些人服务的大群婢女。
抄检大观园的起因是,贾母的丫头傻大姐在园内山石背后抢到了一个“绣春囊”——这是当时男女青年表示爱情的一种信物,其实并不足怪,但在持有双重道德标准的荣国府当家人的眼里却如同洪水猛兽,深恐因此而败坏自己的家声,必欲查个水落五出而后已,这是就事情的表象而言。
如果往深处追究,还可以发现其中包含着荣国府内大房和二房之间的明争暗斗以及王夫人清除宝玉身边“妖艳”丫头的意图——从王夫人拒绝凤姐“平心静气暗暗察访”的办法,而采取王善保家的抄检之策,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来。
这场旨在整肃荣国府内部秩序、改善人际关系的闹剧,其结果恰恰走向了自身愿望的反面,它使府内的各种矛盾更加激化,从此,不仅大观园失去了往日的平静和安乐,连荣国府也日见其衰颓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探春“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这番话,可说是给这场闹剧做了一个精辟的总结,揭示了它的悲剧实质。
作为这场闹剧的牺牲品的只能是奴才,有些受迫害而死,有些被逐出府,连充当抄检急先锋的邢夫人陪房王善保家的也挨了耳光,成了现世报。
四、品读鉴赏《诉肺腑》提示: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重点朗读人物对话部分和心理描写部分,仔细体味其思想感情。
方法;点评法1.课文第三段,史湘云以及袭人对宝玉规劝的一段对话描写: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情性改不了。
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
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
”袭人道:“云姑娘快别说这话。
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
这里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得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
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这段对话,充分表现了宝玉厌恶仕途,不愿与士大夫交接,蔑视封建道德伦常规范,具有强烈的叛逆性格。
史湘云劝说宝玉要热心仕途,多结交官宦,讲谈经济学问。
但封建礼教对她的影响不及宝钗那样深。
史湘云的言词表现了她的娇憨活泼、开朗豪爽的性格特征。
袭人与湘云一起规劝宝玉,表明了袭人与宝权所遵奉的行为规范是一致的。
显然,湘云、宝钗对宝玉的规劝是善意的、真诚的;宝玉的反感,是自然的、真实的,都是无可指责的。
2.课文第三段,湘云因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而被宝玉斥为说“混账话”,并当众颂扬黛玉不讲这些混话:袭人道:“……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讪了一会子去了。
……谁知这一个反倒同他生分了。
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他,你得赔多少不是呢。
”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了。
”宝玉视黛王从来不讲“混账话”,显然,这是宝黛爱情的根本。
3.课文第四段描写了黛玉听了宝玉的知心之语后的内心状态: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
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
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
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
况近日每觉神思恍烧,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
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滚下泪来。
“又喜又惊,又悲又叹”这八个字,极其准确地概括了黛玉此刻复杂的心理状态。
黛王幼年间也曾受过封建教育,但并不严格,封建礼教和功名利禄观念对她的影响微乎其微,因而保持了纯真的天性;又因父母早逝,生活孤单,她只能从寻求知己中获取感情的慰藉。
来到贾府以后一她和宝玉很快就达成了感情上的默契,并发展成了爱情;而与此同时,她又不能不想到,宝玉作为荣国府的继承人,身边有那么多的女性,他能唯独钟情于自己吗?现在,她听到宝玉亲口说出“林妹妹不说这样混账话”,而且是当众说的,怎能不“又喜又惊”呢?但理想终归是理想,它能否变成现实呢?在当时的婚姻制度下,没有“父母之命,媒约之言”,自由相恋的情人是很难结合的,更何况在这诗礼簪缨的大家族里,“金玉之论”似乎已成定局!瞻念前途,不寒而栗。
这也是寄人篱下的黛玉所特有的一种心态。
4.课文第五段,宝玉对黛玉诉说的肺腑之言。
①宝玉乃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
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
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
但见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②“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
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
只等你的病好,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
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这是宝玉对黛玉从内心中吐露的真实之言。
《宝玉挨打》提示:《红楼梦》中的“宝玉挨打”是封建卫道者贾政和封建叛逆者贾宝玉之间,第一次以剧烈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一场面对面的冲突。
品赏的重点放在:①在宝玉挨打这一事件中,贾政、宝玉、王夫人及贾母的表现,如何显示出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②宝玉挨打后,宝钗、黛玉先后去探伤,两个人的言行不同,表现了各自什么样的内心活动。
品赏一:众多人物在宝玉挨打事件中的表现,显示出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1.“宝玉挨打”是怎样引起的宝玉为了丫鬟金钏儿跳井自杀,正在徘徊懊恨而弄得精神错乱时,恰巧碰到贾政走来,和他“撞了一个满怀”!如此莽撞,足使贾政恼怒,何况,贾政因为宝玉没有和封建官僚贾雨村好好应酬,本来就不高兴;喝问之下,见宝玉神经不够正常,气更加惹大了。
恰恰又在这时,忠顺亲王府派人来查问名艺人蒋王菡的下落,暴露了宝玉在外结交艺人,在贾政看来是“流荡”行为;偏巧又碰上贾环乘机进谗,把金钏儿投井的事加以夸大歪曲,说成是宝玉“强奸不遂”,在宝玉的“不肖种种”上又加了一条“大逆不道”;这就把贾政“气得目瞪口呆”“气得面如金纸”……情节的层层推展,把贾政和宝玉之间所存在的种种矛盾,一齐集中起来、交织起来。
贾政凶恶地大叫:“拿宝玉来!”2.贾政的忧虑宝玉被贾政的仆人逼着走来。
“贾政一见:眼都红了,也不暇问他……只喝命堵起嘴来,着实打死。
”在贾政看来,封建主义的一套“诗书礼教”已在宝玉身上失效,只有毒打才能改变宝玉。
表面上看,这场毒打含有金钏儿投井的因素,好像贾政也十分看重这个婢女的人命。
其实并非如此。
在“打”的过程中,支配着贾政的思想动机是:众门客见打的不祥了,忙上前夺劝,贾政哪里肯听,说道:“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
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弑君杀父”,一语道破天机。
原来贾政是在担心宝玉成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
3.宝玉的不“悔改”在贾政的淫威紧逼下,宝玉始终没有求饶,也没有“悔改”的表示,表现出他不屈服于封建势力;但是,他也没有作出正面的反抗。
此时的宝玉,虽然是封建贵族家庭的“逆子”,但毕竟是在“温柔富贵之乡”长大的,免不了出身阶级和时代历史的局限,狭窄而温饱的生活,使他还不能冲破荣国府这个封建牢笼。
4.王夫人的“母爱”王夫人的出现,缓和了这一场冲突。
王夫人是杀害金钏儿的凶手,一见贾政把宝玉打得半死,又要把他“用绳勒死”,就抱住放声大哭起来。
并且叫着贾珠的名字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可见,王夫人之爱宝玉,想从贾政的棍子下救出宝玉,是因为她现在只有这一个儿子而已。
这个儿子,虽然在她看来是一个不孝的“孽障”,但她不能失去这个“孽障”,因为失去这个“孽障”,就几乎等于失去了她的一切。
在封建社会里,作为一个传宗接代的工具的女人,如果没有儿子,她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冷淡凄凉的日子就会等待着她。
请看王夫人对贾政和宝玉的两段哭:……我如今已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
今日越发要弄死他,岂不是有意绝我呢?既要勒死他,索性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如一同死了,在阴司里也得个倚靠!你替珠儿早死了,留着珠儿,也免你父亲生气,我也不白操这半世的心了!这会子,你倘或有个好歹;撂下我,叫我靠哪一个!“叫我靠哪一个”,正是王夫人一面认为宝玉是“不肖之子”,一面又维护宝玉的真正原因。
可见,王夫人的母爱,是以利害关系为内容的母爱。
5.贾母的“溺爱”贾母的出场,才暂时平息了冲突。
贾母这时几乎是以一个令人喜悦的角色出现的。
当听得一声通报:“老太太来了!”这时,紧张的心情确实可以舒松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