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手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 录录

序号序号 内容内容

页次页次 1 冲压力的计算冲压力的计算 2 2 工作行程工作行程

4 3 凸模托料面的设计凸模托料面的设计 9 4 压件器的强度设计压件器的强度设计 1111

5 压件器与凹模分界的设定压件器与凹模分界的设定 1313

6 翻边模刃口的种类及使用翻边模刃口的种类及使用 1515

7 翻边顶出器的安装标准翻边顶出器的安装标准 2525

8 退料块及定位块的形状退料块及定位块的形状 2828

9 翻边变形对策翻边变形对策 3030 1010 铸件壁厚设计铸件壁厚设计 3232 1111 铸造铸造减轻孔设计减轻孔设计减轻孔设计

3333

1.冲压力的计算

冲压力的计算

1.1.弯曲成形力的计算

P

B=1/2*σb*L*t P B=σB*L*t P B=3/2*σB*L*t

P

B=2*σB*L*t P B=2/3*σB*L*t P B=5/6*σB*L*t

=0.8*L*t2*σB/(R+t) P B=7/6*σB*L*t P B=3/2*σB*L*t

注:⑤、⑥、⑦、⑧其底面如需墩死成,弯曲成形力取计算值的1.5-2倍。

压料力

压料力一般为压弯力的15%-30%。

为冲压开始点的压料力

外板P=0.3 P B (N)

内板P=(0.15-0.2)P

B(N)

内板件在成形时,如有向外拉料的可能时(如下图示),应加大压料力,计算方法与外板

相同。

1.3.

弯曲整形力的计算 弯曲整形力P=F*q

F:为整形部分的投影面积(mm 2)

q:为整形所需的单位压力(MPa),见数据下表: 材料厚度 材料厚度 材料 <3 3~10 材料 <3 3~10 08~20号钢 80~100 100~120 8TiL 120~150 150~180 20~35号钢 100~120

120~150

10TiL

150~180

180~210

工作行程

2.工作行程

2.1.翻边行程

2.1.1.平面及断面形状为直线时,制件末端距凹模圆角R切点3mm,如下图

2.1.2.翻边线为折曲线时,在冲压方向上保证翻边行程L不变。

2.1.

3.翻边凸缘宽度不等时,按照翻边宽度最宽处考虑,压入深度沿冲压方向同时开始翻边。

2.1.4.折弯线和翻边在同一条线上时

折弯部比翻边高度深时,L>l1压入深度取L值。

翻边高度超出折弯线时,压入深度渐渐变化。

立斜面上的翻边,由于凹模运动方向与翻边方向有较大的相对滑动(其中凹模突出点与制件相对滑动的距离A最大,较缓斜面处的距离B最小),故凹模突出点至较缓斜面点之间的凹模口压入深度应设计成渐变。

凹模端部弧度大的情况下,如图所示加出余量:

翻边线变化大,一个冲压方向不能成形,要分成两序完成,两序相接处最少要重合40mm。

2.2. 压件器工作行程计算

2.3. 翻边顶出器的行程决定

翻边顶出器工作行程的设定原则上为确保压件器脱开冲压件后才允许翻边顶出器工作。

C=A+α+β

C:压件器工作行程 A:翻边行程 α:10mm (空行程)

β:凹模镶块与冲压件接触时的干

涉量

2.3.1. 采用刚性限位(见左图)

S =L+B+C

S :翻边顶出器的行程 L:制件翻边高度 B:5-10mm(余量) C :压件器工作行程

2.3.2. 采用弹性限位(见右图)

适用于翻边顶出器的行程较大的场合。 弹簧B 弹力需大于弹簧A 的弹力。 弹簧A 和弹簧B 的行程应一致。

S =1

2(B+C )+L S :翻边顶出器的行程 L:制件翻边高度 B:5-10mm(余量) C :压件器工作行程

3.凸模托料面的设计

凸模托料面的设计

3.1.托料面的结构尺寸

托料面设计时,应注意方便制件的取放。

不会引起制件变形的部分,可沿形空开10mm(见下图左)。

压料面的符型区应与托料面对应,可比凸模托料面小5-10mm(见上图右)。 在产生回弹的部位,压件器不要让开。

3.2.凸模托料面不能挖空的情况

整形或二次拉深时,凸模不要挖空,如下图:

狭窄的件和狭窄的部位不要挖空。

制件回弹大与模面不符型时不要挖空。

3.3.应预测翻边整形时的压料效果,必要时,应加大相应的托料面和压料面。

压件器的强度设计

4.压件器的强度设计

4.1.压件器的材料一般为H T250,需用压件器成形时材料为H T300或合金铸铁。

4.2.有推力作用于压件器上时,要注意刚性,图为厚度最薄尺寸(铸铁件时)

4.3.强度弱时采用铸钢或增设钢质镶块。

4.4.压件器需墩死时,其与上模的接触面应加大,断面面积小的部位的底面必须接触到底板;

断面强度弱的部分,底面必须与底板接触。

4.5.压件器的导向

大量生产时,顶出力大时使用导板

顶出力小,少量生产时(但是,为方便制造时的调整,有时单侧必须用导板,推荐少采

用)。

5.压件器与凹模分界的设定

压件器与凹模分界的设定

5.1.翻边圆角R≤1时:

5.2.翻边圆角R>1时:

5.3.倾斜的场合

5.4.垂直翻边时(在制件外折角线分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