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安: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王维安: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1月10日晚,求是金融汇举办第111期公开课。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王维安教授第五次做客求是金融汇,与大家展望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公开课要点

1. 宏观经济分析主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基本面;二是经济政策面。

2. 十九大后的宏观经济政策有两个主线:一手抓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手抓防

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3.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防范系统性金融风

险依赖于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4.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基调下,货币政策更加强调稳健中性,宏观审慎政策

加强金融监管,2018年经济金融形势会更严峻。

5. 着眼未来,中短期内宏观经济仍有下行压力,并伴有系统性金融风险,要

继续把风险控制放在第一重要位置。长期角度,待经济完成转型后,股票股权投资或许迎来趋势性机会。

做事讲究顺势而为,经济金融行业同样要判断大趋势、大方向。宏观经济影响因素众多,需要抓住主流因素。宏观经济趋势分析主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基本面;二是经济政策面。2018年作为十九大后的开局之年,分析经济形势首先需要把握十九大精神,同时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等会议内容。

一、十九大后的中国经济工作重心调整

十九大提出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但不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五位一体全面发展。同时提出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其主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经济工作重心调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表述始于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当时社会主要矛盾从“阶级斗争”转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后近40年发展,新时代社会矛盾已经转换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更加突出

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在此情况下,不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五位一体全面发展。

二、中国经济政策取向

十九大后宏观经济政策将围绕两条主线制定和执行:一是抓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抓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1.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2.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等。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4.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5.“一带一路”开放战略。

(二)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经济发展存在结构性问题:一方面传统的、低端的供给过剩,另一方面新兴的、高端的供给不足,经济问题由过去总量不足的需求问题演变为供给问题。这时不能依赖于传统总需求管理的财政货币政策,否则不能对症下药。因此,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先做“减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再做“加法”,降成本、补短板,实现腾笼换鸟。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2018年要按照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三)金融领域也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国际经验来看,解决高科技、创业创新行业,需要发展股权融资为核心的直接融资体系,当前我国金融领域同样存在结构问题、供给问题: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间接金融供给过剩,股权融资为代表的直接融资发展不足。因此,金融行业也是做好“减法”和“加法”,减少传统的间接金融;同时增加现代化的直接金融供给。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四)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永恒主题

当前我国经济还存在系统性金融风险。系统性金融风险有别于单个的非系统性风险,过去不存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2年开始每年提出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2016年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2017年则提出从2018年起3年时间要重点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与经济发展同样重要,一旦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不仅会破坏金融安全、经济安全,还会威胁到国家安全,当然也会影响到两个一百年宏伟奋斗目标的成功实现。

(五)健全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首先货币政策已由过去的稳健宽松转向2017年的稳健中性,2018年将继续保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并要求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预计今后3年内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不变。市场资金面将日趋收紧,利率将继续上行。这不仅会带来一些经济主体的流动性风险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还会给金融市场造成一定的杀伤力,因为从金融定价原理来看,资产价格与利率反向变动,利率上升会造成金融资产价格下降,去年那样的股市、债市、期货“三杀”的局面还会再继续重演。

货币政策转向中性只是从总量上控制货币供应总闸门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真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还需要有更针对性的举措,那就是要强化宏观审慎监管。宏观审慎监管作为货币政策外的又一根金融调控支柱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才出现的,主要针对加杠杆行为,主要通过调整资本要求、杠杆水平、首付比(LTV)等手段直接作用于金融体系,着力减缓因金融体系顺周期波动和跨市场风险传染所导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具体行动来看,去年11月8日,国务院成立金融稳定管理委员会,之后五部委出台《关于规范金融金融机构资产管

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由此拉开了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序幕。这一监管政策直接剑指规模巨大的影子银行,间接将深入影响风险源头上的三大传统投资领域,即“两高一剩”的传统制造业、高负债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以及有泡沫的房地产领域。或许2018年的宏观审慎监管将与金融领域的反腐败配合进行,依法对金融违法违纪活动进行重大打击。

公开课现场

三、经济形势展望

(一)资金紧张形势加剧,关注流动性风险

货币政策回归稳健中性、管住货币供应总闸门,资金市场会更加紧张、利率继续攀升。根据3年化解金融风险的工作部署,2019年至2020年货币政策继续稳健中性,量变会引发质变,后续可能出现更多企业资金链锻炼,甚至一些小银行的流动性也会出现问题。同时需要预防,与一系列监管政策叠加一起所引发的连锁反应。

(二)中短期仍有下行压力,长期静待经济转型

短期来看,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高质量的经济发展转型仍在路上,去产能去库存持续推进,金融领域释放和化解风险,经济增长会出现阵痛,GDP增速将会继续下行,金融风险逐步暴露。周小川行长也表示,接下来要重点注意明斯基时刻;人民日报刊发文章指出,既要防止“黑天鹅”,又要防止“灰犀牛”。

综上分析,从投资角度看,2018年金融市场仍无趋势性投资机会,当然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等一系列政策也不排除会有一时的结构性机会。但对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来说,短期资产配置继续现金为王,把风险控制放在第一重要位置,所谓“不要人夸颜色好,但留清气留乾坤”。

长期来看,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未来投资将从传统制造业、房地产等实物资产投资转化为创业创新、股权等金融资产投资。在完成经济转型和化解金融风险后,股票股权投资或许迎来趋势性机会。

王维安: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王维安: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1月10日晚,求是金融汇举办第111期公开课。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王维安教授第五次做客求是金融汇,与大家展望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公开课要点 1. 宏观经济分析主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基本面;二是经济政策面。 2. 十九大后的宏观经济政策有两个主线:一手抓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手抓防 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3.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防范系统性金融风 险依赖于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4.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基调下,货币政策更加强调稳健中性,宏观审慎政策 加强金融监管,2018年经济金融形势会更严峻。 5. 着眼未来,中短期内宏观经济仍有下行压力,并伴有系统性金融风险,要 继续把风险控制放在第一重要位置。长期角度,待经济完成转型后,股票股权投资或许迎来趋势性机会。 做事讲究顺势而为,经济金融行业同样要判断大趋势、大方向。宏观经济影响因素众多,需要抓住主流因素。宏观经济趋势分析主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基本面;二是经济政策面。2018年作为十九大后的开局之年,分析经济形势首先需要把握十九大精神,同时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等会议内容。 一、十九大后的中国经济工作重心调整 十九大提出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但不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五位一体全面发展。同时提出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其主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经济工作重心调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表述始于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当时社会主要矛盾从“阶级斗争”转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后近40年发展,新时代社会矛盾已经转换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更加突出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展望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展望 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面临一些新的挑战。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展望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宏观经济形势 1.1 经济增长放缓 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实现了6.6%的增长率,低于此前几年的增速。这一放缓主要受到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国际贸易摩擦、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大以及国内结 构性矛盾等。经济增长放缓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 措施来稳定经济增长。 1.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成果 在宏观经济形势中,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产业升级、制造业技术升级、企业效益提升等方面。此举为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注入了不少信心,为中 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3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经济发展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增添了新的 动力。大量的创业创新企业的涌现,使中国经济具备了更高的活力和韧性,为中国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1.4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宏观经济形势中,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为成熟,而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仍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这种不平衡发展情况不利于中国整体 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全国各地的协调发展。 二、政策展望 2.1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中国需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来维护 经济稳定和增长。具体措施包括适时加大财政支出力度,稳健货币政策向稳健中性转变,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并加强对数量和价格的双重调控。 在政策展望方面,中国需要继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进行,加大企业改革力度,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企业环境,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面临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从宏 观经济形势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继续保持在高速度运行状态,国内经济稳健增长,经济 结构持续优化,价格总水平稳定,就业形势总体平稳,改革创新取得重要进展,外部风险 挑战增多等情况。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观经济形势。 一、经济增长继续保持在高速度运行状态 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6.6%,实现全年目标,对全球经济增长做出 重要贡献。从经济增长动能来看,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占据了GDP增长 的四分之三以上。此外,消费也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手,消费占据GDP增长的58.8%。 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然在下降,但是总体看投资还是处于一个较高水平,企业投 资活跃,私人投资、政府投资等也一直在扩大,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支撑。 二、国内经济稳健增长 中国的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从重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到高技术制造和服务业等高端领 域实现了平衡增长。在经济转型升级进程中,环保、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等推动创新的 新兴产业得到大力扶持。 三、价格总水平稳定 当前中国通货膨胀压力依然不大,物价保持较为稳定。在国际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的情 况下,中国通过加强监管和调节,保持了国内的物价稳定。 四、就业形势总体平稳 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就业形势得到了大力改善。2018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去产能任务和减税降费措施,为失业风险增加时,稳就业提供了重要支撑。 五、改革创新取得重要进展 当前中国正处于深刻的改革创新历史时期,要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改革创新方面,中国从简化审批程序、放宽市场准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方面加大了力度。同时,需要继续加大创新投入,通过一系 列创新措施推动发展新动能。 香港、台湾等地区问题、贸易保护主义等外部风险也对中国经济带来了挑战。需要通 过扩大开放,提高国内市场竞争力来降低外部环境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综上所述,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观经济形势总体是稳健的,但同时面临着 很多挑战。中国应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加强改革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积极应对外 部风险,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展望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展望 一、宏观经济形势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整体稳中向好,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根据国家统计局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较上年增长8.1%,并达到105.99万亿元人民币。这表明中国经济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的情况下保持了相对较快的增长速度,为全球经济复 苏注入信心和动力。 就业形势也呈现积极态势,2021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33万人,超过了预期目标。 城镇调查失业率在较低水平波动,表明中国就业市场整体稳定。居民消费也逐步回升,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4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国内旅游人数达到了 51.23亿人次,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26.9%。 对外贸易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21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32.6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3.3%。尽管受到全球供应链紧张和国际物流成本上涨的影响,中国对外贸易 仍然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势头。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整体稳中向好,经济增长、就业、消费和对外贸易均呈现出积极的 态势,为2022年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政策展望 1. 宏观调控政策 中国政府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助推经济平稳增长。货币政 策上,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并通过定向降准、降低存款准 备金率等手段,优化金融机构信贷结构,确保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稳定的 融资支持。财政政策上,将加大力度减税降费,增加财政资金投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科技创新和民生保障,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2. 金融市场发展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中国将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提高市 场化程度。将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吸引更多外国资金和机构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推动 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接轨。还将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推动金融业健康发展。 3. 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 为了提高产业竞争力,中国将进一步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加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的发展。将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企业和创新产品,推动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展望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展望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面临着许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和恶性竞争加剧,给中国出口和外贸带来了较大压力。另一方面,国内 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着结构性问题和金融风险隐患。这些问题和挑战对于中国的宏观经济形 势造成影响,需要通过政策调控来稳定和改善经济形势。 近期,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主要采取“三降”(即降准、降息、降费)的方式,以促进流动性增加和 传导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创业的热情。财政政策主要实施减税 降费和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的力度,以支持民营企业、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增强抗风险能力等。 未来,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任务和挑战: 一方面,需要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防止“硬着陆”和金融风险积聚。当前,中国的 主要经济指标已经出现一定放缓,如GDP增速下降、出口下滑、投资增速下行等。如何有 效应对这些问题,加强政策协调和联动,稳定社会预期,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是当前 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任务。 另一方面,需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经济结构和加强创新能力。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是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需要通过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和降成 本等措施,加快实现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推动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加 强人才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支持,提高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最后,需要加强区域协调和改善经济结构不平衡问题。当下,中国东部地区高质量发 展的力度较大,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仍然存在瓶颈和问题。为此,需要通过推进西部大开 发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加强产业转移和均衡发展,促进地区之间的协调和平衡发 展。 总之,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需要政府更加积极主动地采取 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加强政策协调和联动,稳定经济基本面,保障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和稳定性。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展望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展望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在面对日益 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将分析中国目前的 宏观经济形势,并对未来的政策展望进行展示。 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可以说是稳定但复杂的。在经济增长方面,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连续多年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其中以城市化进程为基础的建筑业和城市服务业是最大的拉动力。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正在逐渐放缓,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由于人口红 利减少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 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也存在一些潜在风险。首先是金融风险。不良贷款和债务问题在 中国经济中不容忽视,特别是在地方政府债务方面。中国股市的波动和高杠杆比率也是一 个潜在的金融风险。其次是地缘政治风险。随着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更大参与,地缘政治 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在增加。最后是国际贸易摩擦增加的风险。中美贸易摩擦以及其 他国际贸易争端对中国的经济增长造成了一定的压力,特别是对出口导向型经济。 为了应对上述的挑战,中国政府应该继续进行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应该弘扬稳定政策。稳定的政策有助于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和可持续性。应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中国的改革 开放政策为经济发展和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强知识产权 保护,提高外商投资便利化,将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结构再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应该加大 科技创新力度。科技创新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促进中国经济由传统产业向高科技 产业转型。 中国政府还应该继续加大监管力度,以应对金融风险。加强银行业监管,规范债务市场,减少不良贷款,这些都是关键的举措。应加强国际合作,降低地缘政治风险。积极参 与国际组织和多边贸易机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和沟通是减少地缘政治风险的关键。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在稳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潜在的风险。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推 动科技创新,加强监管力度和国际合作将是中国政府在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展望方面的重点。只有稳定的经济环境和健康的经济增长才能为中国的发展提供可持续的保障。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研判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研判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伴随着国内外各 种风险挑战,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也备受关注。本文将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深入研判,探讨其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一、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增长始终处于高位,但增速逐渐放缓。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6.1%,较2018年的6.6%有所下滑。这一变化主要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内消费需求疲软以及 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在2020年,受新冠疫情冲击,中国经济增速或将进一步减缓。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消费、科技和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更多潜 力。 二、就业形势 中国一直以来注重保障就业,实行了一系列就业政策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近年来, 中国城镇和农村就业形势整体稳定,年平均城镇新增就业1300万人以上。受新冠疫情冲击,部分行业和地区就业压力加大,尤其是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政府需积极出台更多就 业刺激政策,缓解就业压力,保障劳动者权益。 三、通胀压力 中国通胀率整体保持在合理水平,2019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为2.9%,符合政府设定的3%左右的通胀目标。特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波动较大,部分地区通胀压力较大。尤其是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对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政府应加强市场监管,防范通胀风险, 保障人民生活水平。 四、金融风险 房地产和企业债务问题成为当前中国面临的金融风险。中国房地产市场过热,存在楼 市泡沫风险,房地产贷款和企业债务高企,负债率偏高。一旦产生金融风险,将对整个经 济造成严重影响。政府需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加强金融监管,控制杠杆率,防范金融风险。 五、外部环境 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对中国经济造成一定冲击。特别是中美贸易战 对中国出口市场和产业链带来挑战,推动中国加快自身改革,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随着 全球化进程加剧,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更加复杂,应及时调整经济政策,灵活应对外 部环境变化。

2018年世界经济宏观概述与综合评点

2018年世界经济宏观概述与综合评点 2018年,全球经济在面临多重挑战的情况下,呈现出了相对强劲的增长态势。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全球经济仍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和风险。本文将对2018年世界经济的宏观概况进行概述,并对其进行综合评点。 一、全球经济形势 2018年,全球经济总体呈现出了增长的态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为3.7%,较2017年的增速略有放缓。尽管增速有所放缓,但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增长依然坚挺。美国经济增速稳定,欧元区经济增长势头良好,中国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也表现出了良好的增长状态。 二、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 尽管全球经济整体上呈现出了增长的态势,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全球经济也面临着一些挑战。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导致了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全球经济增长不平衡,一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依然薄弱,这导致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增加。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风险增加,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三、综合评点 2018年全球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增长成绩,但同时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中,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应对挑战,加强宏观调控,推动结构性改革,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降低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风险,以促进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新兴市场国家需要加强金融风险管控,提高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以应对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挑战。 全球各国需要加强合作,通过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改革,推动全球化进程,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共同推动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 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态势总体向好,但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推动全球经济稳定增长。

3—4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

3—4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本文以学术分析的方式呈现,无小节标题等语言) 自2019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以美中贸易战为代表的贸易 保护主义浪潮愈演愈烈,而中国经济在此背景下同样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将从宏观层面出发,对中国3-4年的经济形势及政策进行分析。 一、GDP总量增速走低 近几年来,中国GDP增速逐渐趋缓。2018年,GDP增速为6.6%, 比2017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2019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中国GDP增速为6.1%,是自1990年以来的首次降幅。虽然2020年一季度 中国GDP增速出现了明显回升,但基于全球疫情持续,世界经济放缓,我国3-4年GDP总量增速的表现或仍会有所下滑。 二、产业结构升级 除了GDP增速的走低,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呈现出了逐渐优 化的产业结构。一方面,传统制造业的比重逐渐下降,而高科技制造、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则逐渐增加。另一方面,全球化和供给侧改革的推 动下,一些老旧行业正在迎来调整与重组,从而促进了新产业的兴起,中国经济也在逐渐向高质量方向发展。在未来3-4年里,我们可以预见,这种产业结构的升级将会不断加速。 三、投资增速放缓

除了基本面的变化,政策也是影响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过去的一 段时间里,中国通过不间断地加大基建投入,一直坚持“稳投资”的政 策取向。但同时,投资增速也呈现出下降趋势。从2019年看,投资增 速为5.2%,与2018年的6.1%和2017年的7.2%相比,显然不容乐观。除了市场成熟度、投资意愿等因素外,政策调控也是影响投资的重要 因素之一。此外,在新基建、数字化等方面加大投资,或将成为政策 的一个方向。 四、就业压力加大 经济发展与就业的关系紧密相连。当前,科技进步对传统行业的冲击、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新冠疫情对民生的影响,都将给就业带来 压力。一方面,随着一些传统行业的调整与改革,一些岗位逐渐消失,城乡劳动力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闲置,从而进一步导致社会负责的 加重。另一方面,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也需要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 就业压力仍然不容小觑。 五、政策调控稳健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政策的作用理应发挥到最大。我国政策调控表 现得非常稳健,包括主动稳妥地对冲外部风险、积极扩内需、加强投 资等方面。例如,2019年,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大力支 持中小微企业发展;2020年,则出台了“六稳”政策,进一步加大基建 投入,促进就业,加强民生保障等。具体来说,未来3-4年内,更多的政策将会围绕“稳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防风险”等方向展开, 以支持经济的发展。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精选10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精选10篇)篇1: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第一,中国经济在这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袭击下仍然继续增长,全年保8%看来问题不大去年9月中旬,美国的`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引发金融危机,并且很快的转为全球经济危机,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纷纷陷入衰退. 篇2: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自从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以来,由于国际经济严峻的形势给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经过我国政府不断的努力,现在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一、2023经济指标分析(一)国内生产 总值分析持续快速增长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8855亿元,同 比增长7.7%,而环比则增长1.6%,我国经济总体上仍处于高速增长下的 平稳状态。面对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的格局,我们既要把握好主动性,坚持稳中求进,推动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也要增强紧迫性,坚持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序转变。在第一季度中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村居民的非农业收入增速明显。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8015元。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27元,同比名义增长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871元,同比名义增长 12.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其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6.5%,家庭经营收入增长7.3%,财产性收入增长27.0%,转移性收入增 长12.2%。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长较快,稳步推进城镇化,是保证上述两项收入得到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保证。(二)经济增速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展望变得愈发重要。本文将分析目前全球和中国经济状况,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缺乏动力,欧美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难。尽管美国经济相对较好,但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例如贸易战、美联储加息对全球资本流动的影响、政策变化等;欧洲和日本经济增长乏力,主要原因是人口老龄化、信贷紧缩和政府债务过高等问题。新兴市场经济体发展速度也有所放缓,部分国家面临通货膨胀、汇率波动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世界经济整体呈现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的局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全球经济增长率将 在2020年达到3.4%,较2019年略有改善,但增长势头仍然较弱。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较为稳健的增长。2019年,GDP增长率为6.1%,较上一年略有下降,但总体表现良好。就业稳定、消费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都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不过,中国经济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中国经济结构仍待优化升级,消费和服务业发展较慢,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其次,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劳动力成本上升,部分制造业可能转移至其他国家。 展望未来 从全球和中国经济形势可以看出,未来全球经济仍然面临着各种不确定性。贸易战、货币政策紧缩和政治局势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对经济造成影响。对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各国政府的政策协调、贸易自由化和改革开放等措施。 对于中国而言,应该在继续扩大内需、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科技创新和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下大力气。中国政府也可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经济挑战。 总的来说,尽管全球和中国经济都面临一些挑战,但随着各国政策的逐步实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推进,未来的经济前景仍然是光明的。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研究与展望课件 (一)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研究与展望课件 (一) 我国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但也面临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 内部结构性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宏观经济的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和掌握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课件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概述 从我国宏观经济指标角度看,2019年我国GDP总量达到99.1万亿元,同比增长6.1%,经济总量居于世界第二位。此外,人均GDP超过1万 美元,实现了预期目标。从招商引资和企业投资角度看,固定资产投 资同比增长5.2%,发展态势良好;零售品消费总额同比增长8.0%,进 口消费同比增长8.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0.4%,表现积极。 二、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问题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虽然总体稳中向好,但也面临一些问题。首先,外 部环境不稳定因素增多,美国贸易保护政策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明显。这意味着,我国在外贸领域将面临重新调整的压力。其次,国内经济 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存在不错位等问题。这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是显著的。 三、未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趋势展望 虽然我国宏观经济形势面临困难,但由于我国实施的稳健的货币政策 和措施得到了积极应对,并且我国仍在推动“封内转外”的开放政策,这为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因素。随着国家不断增强制度性颁 发机制的建设,并制定一系列新的改革方案,我国经济在未来将更加 多样化和健康稳定。同时,在技术创新、高-end消费品和制造业数字

化方面,我国将继续领先,并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创新和经济成本降 低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研究和了解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未来发展趋势对于 把握经济走势和发展趋势是至关重要的。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时期,我们应该根据新的形势、趋势和思想,严格实施好政策。我们应该更 加努力、更加细致、更加科学地推动我国的经济稳步发展,以实现人 民对更好生活的向往。

2018年宏观经济形势介绍

2018年中国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出炉。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成绩单。数据显示,三季度GDP增长6.5%,前三季度经济增长6.7%。工业、消费及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也相对稳定,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继续增强。不过,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也提醒,外部环境变数在增加,给经济的稳定运行增加不确定性,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调整,从产业结构来看,服务业的压舱石作用继续巩固。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7%,保持比较快的增长,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8%,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8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了53.1%,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3个百分点。此外,工业内部在不断加快向中高端迈进。从需求结构来看,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在继续增强。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了78%,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个百分点。投资结构也在改善,制造业投资增速连续6个月加快,民间投资增速保持在8%以上的较 3:贸易战的力度在趋强,但更应关注的是国内消费减速 中美互征关税,目前已经生效的有: 7月6日:340亿美元商品征收25%关税 中国同一天反击:对340亿美元美国商品征收25%关税 8月23日:160亿美元商品征收25%关税 中国同一天反击:对160亿美元商品征收25%关税 9月24日:2000亿美元商品征收10%的关税,并且将在2019年1月1日上升到25% 中国同一天反击:美国约600亿美元进口商品实施加征5%—10%不等关税 可以看出中国在关税上反击美国的空间已经不大, 根据中国统计,2017年从美国进口为1539亿美元,而目前加征关税的500亿美元+600亿美元=1100亿美元,加上今年4月2日为了报复美国232条款钢铝产品关税,而对美国30亿美元产品征收关税,总共已经是1130亿美元。 因此我国再进行关税报复已经没有太多空间,除非在税率上做文章,然而税率太高会真的大大影响美国对我国出口,这并不是我国追求的目标。 而剩下未征税的产品很多是我国急需或者必须的产品,也没有必要继续加征关税。 除非开始打击美国在华企业,但是在华美资企业和中国企业是深度绑定,有大量就业,另外一个打击美资也会相应动摇其他外资的市场环境信心,这不太符合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期望。 互征关税这个过程,当然会对中美相关企业造成一定痛苦, 但是从最近的数据来看,9月中国对美出口增长16.6%,连续五个月保持11%以上的高增速, 虽然我们一直说,这是在抢出口,这是翘尾效应, 但是从7月6日开始,第一轮340亿美元的25%关税已经开征, 8月23日第二轮160亿美元已经开征。 已经占到了中国对美国出口总额的11.6%(按照2017年计算),但即使这样9月份增速仍然高达16.6%,反而进一步加速。

篇6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篇6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于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工农(城乡)、区域、产业、产品四个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因改革动力不足转化缓慢、时有徘徊。而当前的经济运行,从发展的需要看问题,形势是相当好的。宏观经济运行指标的走低,从四个层次矛盾看既是阻力又是动力。我们应顺其势,借其力,加速四大结构调整,靠发展提高运行质量,以运行推动发展,避免逆调节措施干扰市场机制的正常发挥。只要我们抓住实质经济发展、抓住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采取治本的措施,我国经济不仅能保持目前相当好的运行态势,而且必将迎来发展态势的根本好转。经济运行走势将好于上年 20中国国民经济运行仍将处于与相同的发展阶段上。从发展趋势上看与19没有大的区别,几个结构性矛盾将略有缓和。发展思路没有大的调整,或虽有思路调整,具体措施一时难以到位,人们可以感到发展的制约因素在变化,但实质变化尚不显著,可能在“十五”末期,局面能有根本改观。而2000年经济运行的态势,人们可能感觉比去年更为艰难,而实际走势却可好于去年。

一、城市化将是经济发展运行中一股给人以信心的新的现实推动力。 当前,农产品实际市场价格在下降,农业剩余劳动力增多,农民收入指标走低,城乡收入和消费差距扩大,这是解决第一层次矛盾即国民经济主要矛盾的动力。年城市工业品剩余积压减少缓慢和农村居民收入低消费水平低的局面将延续到2000年以后。市场的压力动力都在加大,要求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从扩大内需出发,为缓解城乡收入消费差距的矛盾,人们也不得不把加速城市化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况且一些地方政府的主要领导已经从规律上认识到城市化的本质意义,正在制定科学的城市化发展战略。这种战略是把城市化作为生产方式、交换方式、生活方式现代化的一个过程来考虑的。抓住人口城市化这个主要矛盾,其他几个层次的矛盾将随之解决。因此估计2000年一些地区城市化进程将加快,因而将释放出国民经济增长的相当能量,推动GDP增长加速。去年GDP增长7.1%,2000年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超过1999年。 二、区域结构调整将有新的气象内需将进一步扩大。 近几年区域同构带来的内需不足,市场狭小,已引起国人足够重视。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产品剩余居高不下,但企业效益下滑之势在1999年下半年已有改观,工业生产稳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