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骨肿瘤切除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

骶骨肿瘤切除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

郑艳;田凤娟;王艳君;张敏;赵亮;陈从;刘雪会

【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

【年(卷),期】2022(37)6

【摘要】目的探究骶骨肿瘤切除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行骶骨肿瘤切除术患者110例,分析骶骨肿瘤切除术后手术切口感染情况,以及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10例患者行骶骨肿瘤切除术,共出现切口感染22例,感染发生率为20.00%(22/110)。依据手术切口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22例)及非感染组(88例);感染组存在放疗史、手术时间>6 h、放置内固定、术后直肠破裂发生率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史、手术时间、放置内固定、术后直肠破裂是影响骶骨肿瘤切除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行骶骨肿瘤切除术时需详细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及治疗史,注意控制手术时间,放置内固定时对患者情况进行严格评估,掌握适应证,围术期还应做好胃肠道准备,控制与直肠切口的距离,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风险。

【总页数】3页(P991-993)

【作者】郑艳;田凤娟;王艳君;张敏;赵亮;陈从;刘雪会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8

【相关文献】

1.骶骨肿瘤术后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2.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4.妇科无菌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手术室干预措施

5.乳腺癌手术患者并发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术后切口感染的常见因素及其预防

术后切口感染的常见因素及其预防 手术切口是否发生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除了手术切口的类型、手术时间的长短、术中污染3个因素是切口感染危险性的预测指标外,其他一些因素如患者的内源性因素、切口级因素、组织级因素等对切口感染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并提出了预防感染的3点措施。 标签: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预防 术后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关年文献报到,按清洁切口、可能污染切口、污染切口和污秽切口统计,其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8%、9.1%,18.4%和41.8%[2]。随着无菌技术的健全,抗生素的进展,切口感染率有所下降。目前,总的切口感染率为1%~4.8%。切口感染率不但增加别人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而且增加医疗费用,严重者可并发脓毒血症,增加死亡率。本文就有关切口感染的表现和定义、危险因素及其预防介绍如下。 1切口感染的表现和定义 术后切口感染是手术时或手术后细菌污染的结果,是细菌与机体抵抗力斗争后在切口局部繁殖的一种表现。表现为手术后体温降至正常后又再度上升或持续不降,切口局部疼痛减轻后又加重或疼痛不减,局部有肿胀,甚至降起,触痛,如为皮下感染则切口表面可有发红。严重者可有高热、脉速等全身症状。一般需5~7 d才完全表现出来,少数在术后1~2个月甚至数月才表现出来。其诊断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存在脓性分泌物;②切口相应部位组织或液体培养,分离出细菌;③局部有红、肿、疼痛或压痛,体温增高,或者在直接检查、再手术、组织病理学,放射学检查当中发现脓肿或感染的证据。另外,切口的观察时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通常以术后30 d切口感染率作为标准。 2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手术切口是否发生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经过大量的临床病例观察,现已得出手术切口的类型、手术时间的长短、术中污染情况3个因素是切口感染危险性的预测指标。但是,其他一些因素对切口感染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下面就从患者、伤口、组织局部3个方面进行论述[1]。 2.1患者级因素 2.1.1内源性因素 2.1.1.1年龄长期以来认为年龄对切口感染有一定影响。婴幼儿和老年人切口感染机率相对较大,青少年和中老人切口感染的机率相对较少,这可能与婴儿和老年免疫功能较低有关。

骶骨肿瘤切除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

骶骨肿瘤切除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 郑艳;田凤娟;王艳君;张敏;赵亮;陈从;刘雪会 【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 【年(卷),期】2022(37)6 【摘要】目的探究骶骨肿瘤切除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行骶骨肿瘤切除术患者110例,分析骶骨肿瘤切除术后手术切口感染情况,以及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10例患者行骶骨肿瘤切除术,共出现切口感染22例,感染发生率为20.00%(22/110)。依据手术切口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22例)及非感染组(88例);感染组存在放疗史、手术时间>6 h、放置内固定、术后直肠破裂发生率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史、手术时间、放置内固定、术后直肠破裂是影响骶骨肿瘤切除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行骶骨肿瘤切除术时需详细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及治疗史,注意控制手术时间,放置内固定时对患者情况进行严格评估,掌握适应证,围术期还应做好胃肠道准备,控制与直肠切口的距离,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风险。 【总页数】3页(P991-993) 【作者】郑艳;田凤娟;王艳君;张敏;赵亮;陈从;刘雪会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8 【相关文献】

1.骶骨肿瘤术后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2.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4.妇科无菌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手术室干预措施 5.乳腺癌手术患者并发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 感染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它影响着外科治疗技术的发展。盲目使用抗生素、依 赖抗生素,使外科感染雪上加霜。降低外科感染率,减轻手术病人不应有的痛苦、残废甚至 死亡,就应从基础出发,根据引起伤口感染的微生物来源,针对伤口感染的因素,采取相应 的防御对策。 1引起伤口感染的微生物来源 伤口感染的细菌来自直接接触和空气传播,而直接接触感染较空气传播更为重要。感染是在 一定条件下形成的,与致病菌的数量、毒力和人体的抵抗力有密切关系。正常人的体表与外 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咽部、胃肠道等,存在着多种微生物,有些为暂时停留,有些则 长期寄居,可称为正常菌群。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一般不引起疾病,但当机体的免疫功能 低下时,可引起疾病。 2形成伤口感染的因素 2.1年龄、营养不良、肥胖婴幼儿和高龄病人术后易发生感染。前者免疫系统发育不全,后 者机体免疫力降低。皮肤黏膜防御功能、抗体生成能力、白细胞吞噬能力可因营养不良而受 影响,特别是白蛋白缺乏时,中性白细胞功能降低,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及补体功能、 炎症反应能力均减弱。肥胖病人由于脂肪的血循环较差,在手术中脂肪细胞难免较多损伤, 因此不易准确止血和消灭无效腔,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较高。 2.2 糖尿病此类病人易发生感染。 2.3严重创伤和大手术外科手术范围扩大和不定型化,造成损伤大、出血多,不可避免地影 响脏器的功能,为某些致病菌的异位创造了机会。 2.4 休克、肾上腺素药物及寒冷这些因素可以引起持久性的血管收缩,延迟中性白细胞进入 组织,持久的低血压可使巨噬单核细胞功能减退。 2.5免疫功能低下如癌症,显著增高了感染发生率。 2.6免疫抑制状态器官移植外科的发展也造成了一批免疫抑制者,由于发生免疫缺陷易感染。 2.7长期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可使机体菌群失调,抑制肠道优势菌群发 生感染。 3手术过程中的相关因素 3.1手术区皮肤的准备术前皮肤的清洁准备过程中,剃毛时损伤皮肤或剃毛后距手术时间过长,切口感染率增高[1]。 3.2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时间越长,术后感染率越高。因创面长期暴露,接触细菌量增多,长 时间的牵拉使组织损伤增多;麻醉时间长,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因而造成术后感染[2]。 3.3手术技术一般用电刀比用刀片切口感染率高;用钝器械比锐利器械造成组织损伤大,易 引起感染;止血时钳夹组织过多,或止血时留有无效腔造成积血与积液,可增加感染;用丝 线结扎止血、缝合伤口,比尼龙线感染率高。 3.4引流、体腔内异物存留术后如果引流不当,腔内渗液和积血易导致伤口感染。体内异物 可成为病原菌的置身地,降低局部组织的防御功能,促使或加快感染。 3.5手术人员流动人员流动多,增加尘埃细菌在空气中的浮尘,增加感染的机会。

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

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 手术切口感染是指手术后创面发生细菌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医疗并发症,可能会导致 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手术室切口感染的发生是由于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 结果,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这些危险因素有充分的了解,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来预防切 口感染的发生。 危险因素: 1. 患者个人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患病情况、病史等。老年患者由于免疫 功能减退,创伤愈合能力差,因此更容易发生切口感染;女性患者由于生理特点,如生理 期等,也增加了切口感染的风险;患者的基础疾病、合并症、感染史等都会增加切口感染 的风险。 2. 术前因素:包括手术部位、手术类型、手术持续时间等。手术部位不同、手术类 型不同可能会导致切口感染的风险不同,如腹部手术、骨科手术等创面较大、易受污染, 切口感染的风险较大;而手术持续时间过长,患者暴露在手术环境中的时间过长也可能导 致切口感染的发生。 3. 医疗机构因素:包括手术室环境、手术室操作规范、医护人员的手术操作技术等。手术室环境的清洁程度、消毒灭菌质量等会直接影响手术切口的感染风险;医护人员的操 作规范、操作技术是否规范也会直接影响切口感染的发生。 护理措施: 1. 术前护理: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全面评估患者个人因素和患者术前情况,如患 者有无潜在感染病史、合并症、基础疾病等,对于高危患者应加强术前护理,如合理处理 患者的基础疾病,提高免疫力等。 2. 手术室环境护理:手术室环境的清洁与消毒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关键。护理人 员应确保手术室环境的清洁程度,减少环境中细菌的数量,规范消毒灭菌工作,确保消毒 灭菌的质量。 3. 手术操作规范:护理人员在手术操作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如洗手消毒、佩戴 无菌手术衣、戴口罩、佩戴手术帽、手套等,避免在手术中交叉感染。 4. 术后创面护理:手术后,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手术切口的情况,定期更换敷料,定期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创面感染。 5. 术后感染处置:对于已经发生的切口感染,护理人员应及时处理,如局部伤口护理、使用抗感染药物等,及时控制感染的扩散。

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外科手术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是,随之而来的切口感染已成为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还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威胁生命。因此,对于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对于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①手术前因素 1.患者基本情况: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研究表明,年龄越大,切口感染的风险越高,由于免疫力下降、营养状况不良等原因。另外,肥胖患者、营养不良的患者也容易发生切口感染。 2.患者疾病状况: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这些疾病可以影响患者免疫力和代谢水平,从而增加切口感染的风险。 3.手术部位:如果手术部位较为复杂、或手术过程较长,切口感染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4.手术方式:采用传统手术方式的切口感染率较高,而采用微创技术的切口感染率较低。 5.术前准备:在手术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充分的预处理,包括呼吸道、泌尿道、肠道清洁、患者体位等方面,以降低手术感染的风险。 1.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时间越长,切口感染的风险就越高。 2.手术器械:手术器械必须严格符合消毒、灭菌标准,避免使用污染的器械。 3.手术技能:手术者的经验和技能对于手术感染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经验丰富、操作熟练的医生,手术感染的发生率会较低。 4.手术创口管理:手术创口必须进行严格的操作、清洁,同时需要采用合适的缝合方式,以减少创口愈合的时间和感染的风险。 ③术后管理因素 1.引流:适当引流对于避免伤口积液和感染意义重大。 2.抗生素使用:术后使用抗生素可以预防切口感染,但过度使用会导致微生物耐药性的产生。

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手术切口感染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和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降低手术切口感 染的发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必须深入了解其相关因素。本文将分析普外科Ⅰ类手术术 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 患者因素是影响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患者的年龄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老年 患者由于免疫功能减弱、组织修复能力差等因素,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患者的病 理状态也会影响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疾病都会增加手术切口感染的 风险。 手术因素也是影响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手术时间长、手术程序复杂、术中出血 多等因素都会增加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手术器械的清洁与消毒、手术室环境的清洁卫生 等因素也会影响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术后护理措施也是影响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切口缝合技术是影响手术切口 感染的关键因素。切口缝合不当、缝合线松动等都会增加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术后切口 脱落保持干燥清洁、术后外科伤口护理的规范与严密也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关键。 医疗系统因素也是影响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医疗机构的手卫生政策与培训、消毒与灭菌技术的质量、手术室空气净化技术等因素都会影响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医 护人员的操作技能及操作规范也是影响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 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有患者因素、手术因素、术后护理措施以及 医疗系统因素等。要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加强患 者的术前评估和术后护理,规范手术操作流程,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和规范操作行为,以及改善医疗机构的手卫生政策与灭菌技术。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预防和 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骨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临床分析及护理对策

骨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临床分析及护 理对策 摘要:为分析骨科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导致切口感染的相关致病因素并提出 针对性护理对策,对2021至2022年前来我院就诊的80例患者进行护理观察, 得出骨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常见因素,根据其个人情况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后 发现术后切口感染率显著降低,患者手术切口愈合速度加快。所以对骨科手术患 者进行系统性的感染监测,强化医护人员防感染意识十分必要。 关键词:骨科手术;切口感染;致病因素;护理对策 引言 手术治疗是骨科治疗的重要手段,具有专业技术的医生能够通过切除 病变组织或器官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但同时也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如术后伤 口感染。骨科术后伤口感染在有皮肤切口的手术中比较常见,大多数出现在术后 30天。术后切口感染发生在手术切口、深部器官和腔隙的感染。手术部位的感染 通常分为切口浅层感染、切口深层感染、器官和腔隙感染。术后切口感染最严重 的后果是导致全身性感染,从而形成脓毒血症,病情继续进展会造成感染性休克 甚至死亡。其次,手术后还可能导致蜂窝组织炎以及全身性不适等,增加患者经 济负担,延长住院天数。如果术后出现感染,需要积极抗感染治疗,同时应该去 除感染病灶,必要时需要给予手术引流或拆线引流。手术后如果身体允许,应该 早期离床进行活动,能够降低肺内感染等术后感染的发生几率。 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80名骨科行手术治疗患者分 析讨论,其中男性患者43人,女性患者37人,年龄在12-54岁,平均年龄 (36.23±5.21)岁,其中锁骨骨折患者16人,肱骨骨折患者19人。股骨干骨 折患者21人,胫腓骨骨折患者13人,脊柱损伤患者5人,腰间盘突出患者6人。

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在外科手术治疗中,手术部位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可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和 手术治疗质量。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医疗在重视原发疾病的治疗时也 加强对院内感染的防控。手术部位感染是外科手术治疗中最常见的院内感染,也 是衡量手术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延长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安全。本文将手术感染 的高危风险因素和防控措施介绍如下。 1造成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 1.1切口类型 手术切口选择位置不同,术后发生感染的风险几率也存在较大差异。根据手 术切口的清洁度主要分为清洁切口、污染切口和清洁-污染切口。清洁类手术切 口不涉及泌尿生殖、消化道、呼吸道和口咽部的部位,无创伤感染及炎症风险。 清洁-污染切口涉及泌尿系统和呼吸道等,但无明显感染。污染切口指开放新鲜 切口,如泌尿生殖道带有尿培养结果阳性手术、胃肠道带有污物的手术、脏器穿 孔化脓性炎症、存在坏死组织或排泄物的切口等。 1.2术前备皮时间 皮肤准备是手术前重要操作,通过备皮可显著降低切口感染发生风险。临床 上多在术前1d对患者进行局部皮肤准备,包括洗澡或用肥皂清洗皮肤,不主张用 备皮刀剃除毛发,研究发现,备皮时若损伤手术部位的皮肤,可导致微生物繁殖,增加感染风险。若毛发影响手术视野,可选择用脱毛剂或剪刀剪毛。 1.3患者因素 手术患者自身营养状态不良,存在贫血、休克、机体免疫力下降等,手术可 加重机体损耗,显著增加感染风险。

1.4手术室环境 在手术期间患者身体组织暴露在空气中,若手术室内空气含菌量超标,会增加感染风险。手术过程中人员流动可直接导致手术室内空气细菌量含量变化。室内物品也是导致空气中菌尘增加的主要因素,如医用垃圾、敷料、推车和患者随身物品等。 1.5医护人员的手部带菌状况 在患者外科手术治疗中,医护人员的手直接接触患者,若手携带细菌,会直接造成患者感染。因此手术室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是影响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因素。临床将手卫生标准纳入医疗规范中,通过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可减少手部病菌携带,进行医疗护理时降低院内感染风险,保证手术安全。 1.5手术操作 手术操作指的是医生的手术操作技巧和手术进行时间。良好的手术技术不仅能够缩短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还能减少术中出血量。通过适当处理组织,可减少组织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降低损伤和切口感染风险。手术操作时间是影响感染的主要因素,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手术感染风险显著增加。手术操作增加感染风险的原因如下:其一,手术时间长,切口长时间暴露在室内空气中,空气中含有的细菌微生物易侵袭切口,导致术后伤口感染;其二,手术操作时间长,组织创面暴露的时间随之延长,易失水干燥。手术时对切口组织的牵拉操作可加重损伤状态,降低组织对细菌的抵抗力;其三,手术时间延长,麻醉时间也必须随之延长,麻醉剂量的应用增加。麻醉可影响患者全身免疫能力,增加感染风险;其四,手术时间长会增加操作医师的疲劳感,易忽视无菌操作,增加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1.6其他相关因素。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体温下降对机体循环系统、免疫系统和凝血系统等均造成影响,也是导致患者出现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 2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对策

骨外科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骨外科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骨外科手术是一项复杂的医疗工作,手术切口医院感染是其最大的风险之一。手术切口感染是医疗机构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能够增加病人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以及疾病严重性等问题。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出现不仅会对患者造成伤害,也会对骨科医生和护理人员的卫生健康带来风险。因此,了解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十分必要。 因素一:个人卫生 在骨科手术中,手术师和医护人员的卫生状况是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一个关键因素。个人卫生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手术中切口感染的概率。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主要形式为细菌感染,而手术师和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感染率。如果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手术师使用脏手术器械接触患者的切口,那么极有可能会引起切口感染。因此,骨科手术中个人卫生的重要性不能被低估。 因素二:手术器械处理 手术器械的处理是影响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骨科手术前,手术器械需要彻底的清洗、消毒与烘干。如果手术器械没有达到彻底消毒的状态,那么在手术过程中将会增加感染的概率。同时,对于一些非一次性使用的手术器械,前一次手术结束后就需要进行处理,比如进行严密密封,防止灰尘、水分等杂物的污染。如果手术器械处理不到位,很容易导致手术切口医院感染。 因素三:手术室环境卫生 在骨科手术中,手术室环境卫生是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第三个关键因素。手术室应该要保持清洁、干燥、通风,并且可以收集污染物和空气中的菌群,防止在手术过程中后入侵手术切口。另外,手术室周围的环境也应该保持清洁,避免出现脚底病菌等情况。 因素四:术前准备 术前准备在手术切口医院感染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骨科手术前,需要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涂抹和皮肤清洁,并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和评估。如果在骨科手术前,没有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涂抹和皮肤清洁,增加了血液滞留的可能性,那么在手术过程中就会增加感染的概率。此外,不适当的插管等操作也可能导致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风险增加。 总之,手术切口医院感染是骨科手术的最大风险之一。要想避免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发生,除了根据上面分析的因素进行相应防护,还需要在日常清洁、消毒、培训等方面提高相关人员的卫生意识和科学能力。

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护理对策

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护理对策 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康复和治疗造成了 严重影响。手术室是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重要环节,对手术室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 取有效的预防护理对策十分必要。本文将就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进行 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护理对策。 一、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 1.手术环境 手术室的环境整洁度是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如果手术室环境整洁度不高,空气中的细菌和污染物质会增加,导致手术时切口受到感染的风险增加。手术室内的 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也对手术患者的创口愈合有影响,不良的手术环境会影响患者的康 复过程。 2.手术操作 手术操作是决定手术患者是否发生切口感染的关键因素之一。医护人员在手术操作过 程中,是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流程、是否按照规范的手术操作步骤进行手术操作等都会影 响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风险。手术操作时是否使用规范的手术器械和设备,是否按照无菌 要求进行器械包装等也会对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产生重要影响。 3.手术室消毒 手术室的消毒是预防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关键环节。手术室消毒不到位或者消毒 方法不当会导致手术室内的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滋生,增加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风险。加强手术室的消毒工作,确保手术室内的环境无菌是预防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重要手段。 4.医护人员个人卫生 医护人员的个人卫生状况也会对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产生影响。如果医护人员身上存 在细菌或病毒,通过手术操作可能会将病原体传播到手术患者的切口处,增加患者发生切 口感染的风险。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守个人卫生规范,保持身体清洁,避免将病原体传播 给手术患者。 二、预防护理对策 1.加强手术室环境管理

手术后感染常见的原因

手术后感染常见的原因 手术后感染是指手术切口或者手术中引入的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手术后感染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问题,它不仅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时间,还给患者造成了额外的痛苦和费用负担。手术后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患者的整体情况、手术操作、周围环境和医疗措施等。以下是手术后感染常见的原因: 1. 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免疫功能降低是手术后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患者的免疫系统在手术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抑制,特别是在大手术和重症患者中更为明显。如果患者的免疫功能本来就较低,或者患有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那么手术后感染的风险将进一步增加。 2. 切口感染:手术中切口可能会被细菌污染,引起切口感染。切口感染是手术后感染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特别是在开放性手术中。切口感染可以通过患者自身皮肤上的细菌、手术室内的细菌、手术器械和医护人员的操作等途径引起。此外,手术切口的深度和长度也会影响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3. 呼吸道感染:手术中使用麻醉和气管插管等操作会增加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风险。术中患者通常需要插管进行机械通气,这可能导致呼吸道黏膜受损、分泌物滞留和细菌进入呼吸道,增加感染的可能性。此外,手术后患者在卧床休息、镇痛等方面的护理不当也可能导致呼吸道感染。

4. 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在手术后感染中也较为常见。手术中使用尿管和膀胱镜检查等操作会增加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风险。尿路感染主要是由于细菌通过尿道进入膀胱引起的,尤其是在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中更为常见。 5. 深部组织感染:手术中引入的细菌侵入深部组织,可能引发深部组织感染。例如,骨科手术中的人工关节置换术,由于手术操作刺激和手术器械的感染,可能导致人工关节附近的深部组织感染。 6. 医疗机构环境卫生不佳:医疗机构的环境卫生是影响手术后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医院内部空气流通不畅、手术室难以彻底清洁和消毒、医护人员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等都会增加细菌的传播和感染的风险。 7. 术后护理不当:术后护理的不当也是手术后感染发生的原因之一。患者的护理包括伤口清洁消毒、合理使用抗生素、术后休息、饮食调理等方面。如果护理不当,例如伤口清洁不及时或不彻底、滥用抗生素或使用不当,都有可能导致手术后感染。 总结起来,手术后感染常见的原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手术操作、患者周围环境和术后护理等多个方面。为了降低手术后感染的风险,医疗机构需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规范和感染预防意识,同时患者也需要在手术前后进行充分的准备和恢复,遵从医生的指导和护理,以降低手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医院骨科感染常见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

医院骨科感染常见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 骨科感染是指骨及其周围软组织发生细菌感染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常见于骨折、关节置换术、植骨手术等骨科手术中。骨科感染的发生和发展涉及多个因素,包括手术操作、骨折的特征、病人的机体免疫反应等。了解和分析骨科感染的常见因素,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将有助于预防和控制骨科感染的发生。 1.手术操作因素 手术操作是骨科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手术过程中如果没有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可能引入细菌感染。手术时间过长、手术切口不当、缺乏有效洗手和隔离措施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对于骨科手术来说,需要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手术操作的规范化水平,严格执行手术室无菌操作标准,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 2.骨折特征因素 骨折类型和骨折的特征对骨科感染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开放性骨折、复合性骨折以及骨折处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感染。如果骨折没有得到及时适当的固定和处理,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在处理骨折时,应根据骨折特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进行有效的固定和处理,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3.患者免疫反应因素 患者的免疫反应是影响感染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免疫抑制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艾滋病患者等,其免疫功能低下,更容易发生感染。在骨科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了解其免疫状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免疫调节治疗、抗生素预防等,以提高感染的防控能力。 在管理对策方面,应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规范化操作流程:制定详细的手术操作规范,包括手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手术后处理等方面的要求,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操作要求,保障手术操作的无菌性和安全性。 2.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对骨科医务人员进行规范的培训,包括无菌操作技巧、手术切口处理、术后感染评估和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水平和意识。 3.强化手术室环境管理:加强手术室的清洁和消毒管理,保持手术室的无菌环境,减少细菌的侵入和交叉感染。定期进行手术室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

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 摘要】术后切口感染是困扰医患双方的重要问题,我们只有不断寻找易感因素、易感环节、分析感染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实施有效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控 制它的发生,提升医疗质量。 【关键词】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6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0-0010-02 1、原因分析 微生物普遍存在于人体及周围环境中,当手术人员(主要是手)、病人皮肤、手术器械、敷料、用品消毒与灭菌不彻底时,就可将微生物传播到手术野内,从而 使手术伤口发生沾染和感染。可见,手术切口感染原因与病人自身、环境、工作 人员的无菌技术等有直接关系,具体分析如下: 1.1 病人自身因素,(1)知识层次、性格特征、卫生习惯、对疾病的认识程度等,比如卫生习惯差、过分焦虑等对疾病的预后都不利。(2)过度肥胖、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人群、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治疗者、自身污染严重者。 1.2 环境因素 1.2.1 通道及布局不合理,三区划分不明确,易致交叉感染。 1.2.2 空气污染,手术室空气中的含菌量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浮游菌总数达700cfu--1800cfu/m3时,感染率明显增高,若降至180cfu/m3以下时,则感染的危险性就大为降低。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主要有(1)供应手术室空气 的质量。(2)手术室中的人数。(3)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走动与说话。(4)工作人 员的服装与手术盖布的质地。棉织品易产生纤维絮,与空气中的浮游菌,微粒形 成气溶胶,增加感染机会。(5)保洁及空气消毒不到位。(6)手术间内温湿度不适宜,温度过高,工作人员体内代谢快易出汗,影响操作并增加切口感染的机会,温度 过低易发生低温功能障碍影响术后恢复。 1.3 工作人员的因素,据报道,来源于医院工作人员的切口感染约占手术部位 感染的35%,主要在于: 1.3.1 医务人员重治疗、轻预防,对切口感染认识不足。 1.3.2 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匮乏,消毒隔离意识淡漠。 1.3.3 手术人员的技术:手术过程中的无菌观念,手术技术娴熟程度,手术时 间长短、分离、结扎、止血是否彻底,缝合有无死腔,引流是否通畅等。 1.3.4 抗生素应用不合理,长期、联合、大剂量使用抗生素,至细菌耐药、病 人抵抗力下反而易引起感染。 1.3.5 手术前皮肤准备不科学、手术后切口护理不规范。有些病人术前不作皮 肤清洁护理,只是单纯刮毛,而且还用锋利的刮毛刀刮而不是用脱毛膏或剪刀剪。术后切口换药、拔管不注意无菌操作。特别是手卫生观念差。经常可见医生换药 不洗手、不戴口罩帽子。另外,有的换药室无水设施、无消毒措施。无菌物品与 污染物品放置混乱。 1.4 手术类型,污染手术与无菌手术先后顺序不合理,有些医生消毒隔离意识 淡漠,缺少整体观念,常常按自己的意愿随意安排手术。 1.5医疗用具的污染麻醉护理操作中使用的监护仪导线、中性电极导线、配 电盘的导线以及各类仪器的电源连接线等易被污染,但消毒时不易引起注意或消 毒不彻底,形成交叉感染源。

骨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

骨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 王俊淋 犍为县人民医院四川省乐山市 614400 骨科手术是相对复杂的手术,通常情况下需要医生切开较大面积的软组织部位进行操作,然 后用专门的医用器械材料,如金属接骨钢板、接骨螺丝钉、骨钢钉针等对患处骨头进行固定。最后在进行伤口处理和缝合以及打上石膏等。如此复杂的手术,对医院和医务人员以及患者 自身的要求都很高,稍有不慎都可能造成骨科患者手术部位的感染,从而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可能导致患者致残。 造成骨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原因很复杂,可能源自于患者自身情况,医院手术室无菌条件 不足,医用器械材料出现问题,或者是医护人员的原因。 一、骨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具体因素 1.患者自身情况造成的感染 患者自身情况对手术后造成的感染是非常常见的,尤其是在骨科手术中,由于骨科手术相对 复杂,手术时间长,且通常需要植入器械材料,所以对于患者自身的要求很高。通常情况下,如果骨科患者同时患有类似高血糖、糖尿病等疾病,或者是患者过于肥胖,红细胞压积降低、血清葡萄糖水平升高、自身免疫力不足都有可能是导致骨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因素。例如 在患者过于肥胖造成的感染中,由于患者脂肪较厚,医护人员在切口的切除和缝合上都有很 高的难度,同时切口愈合时间长,尤其是在夏天,特别容易造成感染。这种情况下,可能会 因为温度过高,患者休息不足,运动过大,从而导致切口崩裂或者是流脂。这时候,伤口就 非常容易滋生细菌,从而造成感染。又例如在患者自身免疫力不足的情况下造成的感染中, 由于患者自身的免疫力不足,也就是免疫细胞不活跃,不能有效地作用于患处,或者是与用 来固定骨头的器械材料发生冲突,从而导致伤口难以愈合造成的感染。 2.医院手术室无菌条件不足造成的感染 其实,所谓的无菌条件都是相对的,一般不可能有绝对的无菌环境。不管是患者自身、医护 人员、器械材料还是周围的环境都多多少少会有一些细菌,以现在的医学科技是不可能完全 避免的。尤其是正在进行骨科患者手术的医院手术室中,由于患处与外界的接触面积大,与 空气和医护人员接触时间长,是很容易造成感染的。尽管医院对于手术室的无菌环境进行了 严格的把关,但还是不能避免一些抵抗力强的细菌。 3.器械材料造成的感染 骨科患者手术通常十分复杂,对于医护人员的难度大,要求高,需要医护人员使用各种各样 的器械材料进行操作,同时,大多数情况下还需要使用金属接骨钢板、接骨螺丝钉、骨钢钉 针等器械材料对患者的骨头进行连接、加固。在使用如此多器械材料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 一些问题,从而导致感染。比如,在术前器械材料消毒除菌做的不够完善,导致一些细菌被 带入到患者的手术部位;又比如,器械材料在长时间的接触手术部位和使用下,导致切口出 碎片过多或是将周围环境中的细菌带入其中;最有可能导致感染的是植入性器械材料,也就 是用来固定患者骨头的金属接骨钢板、接骨螺丝钉、骨钢钉针等,这些植入性器械材料可能 是由于自身消毒除菌做的不够完善,或者是与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发生冲突,又或者是长时 间作用于患处导致局部组织坏死等。 4.医护人员造成的感染 医护人员是除了患者自身,与手术部位接触最多的人。他们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理 解不足、操作失误、后期叮嘱上都有可能造成和导致骨科患者手术部位发生感染。在手术前,医护人员对患者情况了解不足可能会导致感染,比如,患者有无其它疾病,肥胖问题,免疫 力问题等,如果了解不够,就可能会导致手术预备方案准备不够充分,在手术进行中出现各 种问题,以至于不能及时处理。还有可能是医护人员在手术前对患者自身和自己在消毒除菌 方面做的不够完善,而导致的感染。在手术中,由于大多数骨科患者手术比较复杂,手术时 间长、强度大、操作难,如果医护人员出现技术不过关、疲劳操作等问题,也是有很大可能 导致骨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比如,患者的伤口清创做的不够彻底,植入的器械材料固定 不牢靠,止血做的不充分仔细又或者是遗留了一些手术物品在手术部位等。在手术后,医护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病人最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为医院感染的第三大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原因,从患者自身因素及医院内的因素分析中探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并提出相关预防措施。 标签: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手术切口感染指手术期(或围手术期以后)发生的感染,是手术外科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受多种因素影响。手术切口感染可严重影响患者康复过程,增加患者痛苦,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对于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具有重要意义的高危因素以及预防措施,为临床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降低医院内感染提供依据。 1切口等级分类与切口感染的关系 1.1切口等级分类 目前公认的切口的等级来源于Berard标准,分为I类(清洁切口)即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现象;II类(清洁—污染切口)即切口有轻微感染,表现为轻微红肿,但没有出现肿胀和硬结;III类(污染切口)即切口感染明显,周围有明显的肿胀和硬结;IV类(淫秽—感染切口)即切口感染严重,有脓液形成,表面发亮,需要重新敞开引流。 1.2切口感染标准 参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即可诊断为切口感染:①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②深部切口引流出脓液或穿刺抽出脓液; ③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师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伴有发热≥38℃,局部有压痛;④再次手术探查、组织病理学发现涉及切口脓肿或其他感染证据;⑤临床医师诊断的切口感染;⑥临床诊断基础上,伴随病原学诊断依据,即分泌物培养阳性;⑦排除切口脂肪液化。 1.3切口等级分类与切口感染的关系 各类切口的感染率是不一致的,Ⅱ、Ⅲ类切口是预防感染的重点。II类切口为切口感染的主要来源,属内源菌,多来源于开放的消化道和腹腔感染性渗液,占切口感染的绝大部分。Ⅲ类切口感染属于外源性感染,主要来源于手术病人和病房的空气,医护人员的手,灭菌不合格的器械、物品及手术区皮肤的暂居菌。 2 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 2.1 患者因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