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给排水设计说明
给排水规划说明
给排水规划说明标题:给排水规划说明引言概述:给排水规划是城市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城市的供水、排水、雨水管理等方面,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给排水规划的重要性和相关内容。
一、供水规划1.1 水资源评估:对城市的水资源进行评估,包括水源地的水质和水量等指标,为供水规划提供依据。
1.2 水源保护:制定水源地保护措施,包括建立保护区域、加强水源地管理和监测等,确保供水的安全和可持续性。
1.3 供水系统规划:根据城市人口、用水需求等因素,规划供水系统的布局、管网设计和水厂建设等,以满足城市的供水需求。
二、排水规划2.1 雨水排放规划:制定雨水排放的方案,包括建设雨水收集设施、设置雨水管网和雨水排放口等,以减少城市内涝和水资源浪费。
2.2 污水处理规划:规划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确保城市污水的合理处理和排放,以保护水环境和居民健康。
2.3 排水管网规划:设计城市排水管网的布局和管径,确保排水系统的畅通和高效,减少污水倒灌和管道堵塞等问题。
三、雨水管理规划3.1 雨水收集利用:规划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灌溉、景观水体补充等,减少城市对地下水的依赖,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2 雨水渗透措施:制定雨水渗透措施,包括建设雨水花园、绿地和雨水渗透井等,减少城市的地表径流,改善城市的水文循环。
3.3 雨水调蓄设施规划:规划雨水调蓄设施的建设,包括雨水花园、雨水池塘和地下蓄水池等,用于调节城市雨水径流,减轻洪涝灾害的风险。
四、水环境保护规划4.1 水质监测与评估:建立水质监测体系,对城市水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水污染问题,保护水资源。
4.2 水生态恢复规划:制定水生态恢复方案,包括湿地保护和修复、水体生态修复和鱼类保护等,保护和改善水生态环境。
4.3 水资源管理与调度:制定水资源管理和调度方案,包括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水量调度和水权交易等,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给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给排水工程设计说明(1)管线综合设计管线综合设计应尽可能解决好道路下的管线问题,以适应城市道路改造和两侧地块开发的要求。
地下管道的改造应结合道路的改造,本着照顾现状,减少损失,长远考虑满足功能的原则进行。
1)尽量满足各专业管线规范要求。
2)尽可能满足各专业管线最小覆土深度要求。
3)平面布置尽量符合本地区管线布置习惯。
4)管线交叉在一般情况下遵守以下原则:小管让大管,支管让主干管,非重力流管让重力流管,可弯曲管让不可弯曲管及新建管道让已建管道。
当现状管平面、竖向与新建管发生矛盾时,应及时联系设计单位进行变更。
5)保证各专业管线与道路行道树之间的距离。
6)尽量遵循已设计及施工交叉道路管位横断面布置情况。
7)尽量遵循现状各专业管线的高程系统。
8)各职能管线专业设计时,当水平、垂直净距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应采取必要保护措施。
9)污水管道、合流管道与生活给水管道相交时,应敷设在生活给水管道的下面。
(2)给水管道设计1)给水管网现状及规划规划给水管道管径为DN300。
2)管材及基础本次设计给水管道采用PE给水管,热熔连接;材质采用PE100,根据业主提供资料,市政最大供水压力0.8MPa,设计管材压力等级1.6MPa。
管道基础按下列要求执行:a)管道地基应为未扰动的原状土或经处理后回填密实的地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0.1MPa。
b)沟底埋有不易清除的块石等坚硬物体或地基为岩石地段,应铲除至设计标高以下0.3m,然后铺上砂垫层,厚300mm。
c)管基在回填土地段,管基的密实度要求达到路基密实度后垫砂200mm。
3)给水管道布置给水管道布置于道路左侧人行道下,给水主管管径DN300,预留横支管管径DN150。
4)附属构筑物施工a)阀门和阀门井:阀门布置按满足检修时管段的隔断需要执行,靠近管网节点设置,安装在连接管的下游;干管上阀门间距为400-600m,按不超过5个消防栓的布置长度控制。
阀门采用手动蝶阀,阀门井为砖砌。
给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给排水工程设计说明(一)管材、接口、保温及防腐给水塑料管(UPVC、PE、PP-H-R、PB等)外径≤110mm与金属管道连接时,应采用带金属嵌件的管件过渡,该管件一端与塑料管用热熔连接,另一端用丝扣与金属管连接。
各种管道应采用与该类管材相应的专用配件。
给排水各系统管材选用及其保温防腐见:管材选用一览表。
(二)系统说明及设计参数:(1)一般生活给水系统:一层采用市政直接供水,市政压力0.20MPa,二层及以上采用加压供水,供水压力0.40MPa。
(2)消防水池:室内外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水幕系统合用,水池有效容积2574m3。
(3)室内外消火栓系统:采用消防水池-消火栓加压泵-稳压装置-消防水箱(与自动喷淋、水幕系统共用,有效容积18m3,设于2号建筑屋面)的临时高压供水系统。
消火栓系统加压泵:Q=60L/sH=0.80MPa,一用一备。
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干式系统,入户供水管设电磁阀,在消火栓箱处设报警及直接开启电磁阀的手动按钮。
室内消火栓给水管道布置成环状管网,每层消火栓布置均能满足火灾时任何部位有二股充实水柱到达。
厂区内设环状消防管网,环网上设地上式室外消火栓,其间距不超过120m,保护半径不超过150m。
(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采用用消防水池-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加压泵-稳压装置-消防水箱(与消火栓、水幕系统共用,有效容积18m3,设于2号建筑屋面)的临时高压供水系统。
主厂房净空高度8<~≦12m区域按非仓库类高大净空场所设计,设计喷水强度12L/min.m2,作用面积300m2,采用K=115喷头,系统设计流量80L/s,持续喷水时间1.0h;其他区域按中危险级Ⅱ级设置,设计喷水强度为8L/min.m2,作用面积160m2设置,设计流量30L/s,持续喷水时间1.0h。
皮带分拣设备预留喷洒系统,设计水量为15个K80喷头出水量,设计水量约25L/S,持续喷水时间1.0h。
均为预作用式系统。
给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给排水工程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二、设计依据1.相关文件及基础资料(1)业主提供物探成果(2)业主提供1:500实测地形图;(3)勘察单位提供的勘察报告、相关试验工程报告;(4)《关于道路项目雨水污水管道用材事宜的函》;(5)《关于本项目相关的会议纪要》;2.相关规划(1)《XX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1~2020)》;(2)《XX市XX地区分区规划调整(2008-2020)》;(3)《XX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2006~2020)》;(4)《XX市污水工程系统规划(2006~2020)》;(5)《XX市雨水系统及防洪规划(2006~2020)》;3.采用的规范及尺度➢《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2006)(2016年版);➢《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200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201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2008);➢《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城镇给排水工程技术规范》(GB -2012);➢《XX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2017年版)》;➢其他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设计规范及标准。
三、设计内容工程设计内容市政门路配套的给水、雨水、污水、缆线管廊、门路预留沟、绿化喷灌、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工程设计,燃气管仅预留线位,不在本次设计范围,由业主委托具备相干资质单元另行施行。
4、一般说明(1)图中所注尺寸,除特别说明或标注外,管径、井径以mm计,其余均以m计;(2)图中所注标高,压力管标高以其管中央计,重力排水管渠以其管渠内底计;(3)图中尺寸、桩号均指导管中央或井中央,雨水渠坐标指导检查井盖中央,其余管道坐标为井中央;(4)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
5、工程近况及其评价1.给水工程现状2.排洪及雨水工程现状3.污水工程近况4、燃气管线现状六、管线综合设计1.管线平面设计本工程依据《XX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2017年版),需布置的管线有给水、雨水、污水、电力、通、燃气等管线,按照道路断面布置情况,考虑各种管线的使用和维修方便,管线尽量布置在人行道、绿化带内。
给排水规划说明
给排水规划说明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加,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合理的给排水规划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排水难题,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本文将详细介绍给排水规划的目标、原则、内容和实施步骤。
二、目标设定1. 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确保城市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的排水能力,避免城市内涝的发生。
2. 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3. 提高水环境质量:通过规划合理的污水处理系统,减少污水对水环境的污染。
4. 保护生态环境: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三、规划原则1. 综合性原则:将给排水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的发展目标相一致。
2. 可持续性原则:规划应具有长远的发展视野,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公平性原则:规划应公正合理,兼顾不同区域和居民的需求。
4. 安全性原则:规划应确保给排水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防止灾害事故的发生。
四、规划内容1. 雨水排水系统规划:根据城市的地形、降雨情况和排水需求,设计合理的雨水排水系统,包括雨水收集、储存和排放设施。
2. 污水处理系统规划:根据城市的人口密度和污水产生量,设计合理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收集、处理和排放设施。
3. 给水系统规划:根据城市的人口需求和用水量,设计合理的给水系统,保证居民的正常用水需求。
4. 水资源保护规划:制定相应的水资源保护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五、实施步骤1. 数据收集和分析:收集城市的地理、气象、人口等相关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
2. 制定规划方案: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给排水规划方案,包括雨水排水、污水处理、给水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
3. 技术设计和评估:进行规划方案的技术设计和评估,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4. 社会参与和沟通:与相关部门和居民进行沟通和协商,充分考虑各方的意见和需求。
5. 实施和监测:按照规划方案进行实施,同时建立监测系统,对给排水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给排水设计说明范文
给排水设计说明范文排水设计是指在建筑物或城市规划中,为了合理利用和处理水资源,保障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安全、卫生和舒适,对建筑物的雨水、污水以及生活排水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的过程。
排水设计涉及到建筑物内部的各种排水系统,包括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生活排水管道和排污管道等。
排水设计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防止水浸水。
排水设计可以保证建筑物周围的地面水分畅通,防止水浸入建筑物内部,造成建筑物的损坏。
2.防止水滞留。
合理的排水设计可以确保雨水和污水迅速流失,防止水滞留,减少蚊蝇滋生的机会,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品质。
3.防止污水外溢。
排水设计可以确保污水在处理前不会在建筑物内部外溢,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
4.合理利用水资源。
排水设计可以将雨水收集和利用,用于灌溉、冲厕和清洗等用途,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
在排水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1.建筑物的结构特点。
不同的建筑物结构需要设计不同的排水系统。
例如高层建筑需要设计有压力的排水系统,而别墅和低层建筑则可以采用重力排水系统。
2.建筑物的用途和人员密度。
不同的建筑物用途和人员密度对排水系统的要求也不同。
例如商业建筑物和住宅建筑物的排水系统设计会有所不同,前者需要处理大量的污水和生活排水,而后者则需要处理相对较少的污水和生活排水。
3.地形和地势。
地形和地势对排水系统的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山区和丘陵地区,需要考虑地面的坡度并合理安排雨水排泄口。
而在平原地区,可以通过引导污水和生活排水流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4.可再利用性。
排水设计还需要考虑排水后的水资源是否可以再利用。
例如通过合理设计污水处理系统,可以将处理后的水用于灌溉和冲厕,实现水资源的再利用。
在排水设计过程中1.收集土地和建筑物的相关数据。
包括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状况、建筑物的结构和用途等。
2.进行水量计算和水质分析。
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人员密度,计算污水和生活排水的产生量,并分析水质。
给水排水初步设计说明 -完整版
2.2.1 设计依据一、本工程设计任务书;二、已批准的方案设计文件;三、国家现行设计规范、规程。
主要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 13—86)97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 14—87)97版《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 50336—2002)《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94)等;四、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周围市政条件资料;五、建筑及有关工种提供的条件图及设计资料。
2.2.2 工程概况与设计范围一、本工程建设用地_____万㎡,总建筑面积_____万㎡,室外绿化面积_____万㎡。
地上有_____组建筑,包括:(给出个建筑类型、面积、建筑设计高度)。
二、本设计包括项目:建筑红线内的给排水工程和消防灭火工程。
三、中水机房、净水机房、厨房、游泳池及机房、洗衣机房、绿化、水景喷泉、气体管道消防由专业承包商根据本专业提供的技术参数和要求进行设计、安装和调试,其设计经我院审定。
2.2.3 给水系统一、给水用水量给水用水量明细表详见2.2.3-1本建筑最高日总用水量_____m³/d。
最高时用水量_____m³/d。
二、水源:1.供水水源为城市自来水。
根据甲方提供的本建筑物周围的给水管网现状,拟从用地_____侧_____路DN_____给水管和_____侧_____路DN_____给水管各接出一根DN_____给水管进入用地红线,经总水表后围绕本建筑物形成室外给水环网,环管管径DN_____。
各单位建筑的入户管从室外给水环管上接出。
市政供水压力为_____MPa。
2.供水水源为自备深水井。
三、室内管网系统根据建筑高度、水源条件、防二次污染、节能和供水安全原则,供水系统设计如下:1.管网系统竖向分区的压力控制参数为:各区最不利点的出水压力不小于_____MPa,最低用水点最大静水压力(0流量状态)不大于_____MPa。
给排水设计说明及大样图绿化大样喷头样式CAD
给排水设计说明范例
给排水设计说明范例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排水系统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
给排水设计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
因此,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给排水设计说明的范例,旨在帮助设计人员更好地规划城市的给排水系统。
二、设计目标:1. 安全可靠:给排水系统设计要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安全需求,确保给水水质符合卫生标准,排水系统能够正常运作。
2. 高效节能:给排水系统设计要尽可能减少用水量和能耗,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3. 环保可持续:给排水系统设计要符合环保要求,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
4. 适应性强:给排水系统设计要考虑到未来城市的发展需求,具备一定的扩展性,能够适应不同的城市规模和特点。
三、设计原则:1. 综合考虑:给排水系统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如城市布局、土地利用、水资源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2. 科学合理:给排水系统设计要遵循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 绿色可持续:给排水系统设计要推广使用环保材料和节能设备,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4. 风险评估:给排水系统设计要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5. 经济可行:给排水系统设计要充分考虑到经济效益,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四、设计内容: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给水系统设计:根据城市的用水需求和供水条件,确定给水系统的规模和布局,选择合适的给水设备和管道材料。
2. 排水系统设计:考虑到城市的排水需求和排水条件,确定排水系统的规模和布局,设计合适的排水设备和管道。
3. 雨水利用系统设计:利用雨水资源,设计雨水收集系统和利用设备,实现雨水的集中利用和排放。
4. 污水处理系统设计:根据城市的污水排放要求和处理能力,设计污水处理设施和处理工艺,实现污水的有效处理和排放。
给排水设计方案说明(模板)
给排水设计方案说明(模板).pdf 模板一:给排水设计方案说明一、设计背景与目的1.1 设计背景设计背景的描述部份。
1.2 设计目的设计目的的描述部份。
二、设计范围2.1 设计范围说明设计范围的详细说明部份。
2.2 设计标准设计标准的具体说明部份。
三、设计方案3.1 给水系统设计3.1.1 户内给水设计方案3.1.2 户外给水设计方案3.1.3 消防给水设计方案3.2 排水系统设计3.2.1 家庭排水设计方案3.2.2 建造物排水设计方案3.2.3 道路排水设计方案四、设计流程4.1 初步设计4.2 正式设计4.3 施工图设计五、设计计算与分析5.1 给水系统计算与分析5.1.1 给水管道计算5.1.2 水泵选型计算5.2 排水系统计算与分析5.2.1 排水管道计算5.2.2 排水泵选型计算六、设计材料与设备6.1 设计材料6.2 设计设备七、施工方案7.1 施工过程7.2 施工材料与设备7.3 施工安全措施八、预算与进度计划8.1 设计预算8.2 施工进度计划九、质量控制9.1 质量控制措施9.2 质量检测方法附件:1. 示例图纸一2. 示例图纸二法律名词及注释:1. 法律名词一:相关解释说明。
2. 法律名词二:相关解释说明。
模板二:给排水系统设计方案说明一、设计背景与目的1.1 设计背景设计背景的详细描述部份。
1.2 设计目的设计目的的详细说明部份。
二、设计范围2.1 设计范围说明设计范围的详细描述部份。
2.2 设计标准设计标准的具体说明部份。
三、设计方案3.1 给水系统设计3.1.1 户内给水设计方案3.1.2 户外给水设计方案3.1.3 消防给水设计方案3.2 排水系统设计3.2.1 家庭排水设计方案3.2.2 建造物排水设计方案3.2.3 道路排水设计方案四、设计流程4.1 初步设计4.2 正式设计4.3 施工图设计五、设计计算与分析5.1 给水系统计算与分析5.1.1 给水管道计算5.1.2 水泵选型计算5.2 排水系统计算与分析5.2.1 排水管道计算5.2.2 排水泵选型计算六、设计材料与设备6.1 设计材料6.2 设计设备七、施工方案7.1 施工过程7.2 施工材料与设备7.3 施工安全措施八、预算与进度计划8.1 设计预算8.2 施工进度计划九、质量控制9.1 质量控制措施9.2 质量检测方法附件:1. 示例图纸一2. 示例图纸二法律名词及注释:1. 法律名词一:相关解释说明。
市政路给排水设计施工图(含说明)
市政排水初步设计说明书
.1.概述1.1项目概况 (2)1.2设计依据 (2)1.3相关规 (2)2.项目区概况 (2)2.1地理位置 (2)2.2气象水文 (2)2.3工程地质 (2)3.排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3)3.1排水现状 (3)3.2排水存在的主要问题 (3)4.工程设计 (3)4.1排水体制 (3)4.2雨水管网设计 (3)4.3污水管网设计 (3)4.4管线标准横断面布置 (4)4.5排水管材选择 (4)4.6管道接口形式 (4)4.7雨、污水管道基础 (4)4.8管道附件 (4)4.9工艺技术要求 (4)4.9.1地基条件 (4)4.9.2施工安装注意事项 (4)4.9.3雨水、污水管道闭水试验 (5)5.沿线环境保护设施及评价 (5)5.1水土保持 (5)5.2环境保护措施 (5)5.3环境监测 (6)5.4环境管理 (6)5.5环境评价 (6)6.问题及建议 (7)1.概述1.1项目概况本项目《金牛路南段雨污水管网改造工程》位于市梓潼县;本次雨水管道改造工程全长321m,管道走向由东向西方向延伸;工程采用d800mmII级钢及混凝土管收集道路周边雨水集中流向下游排洪渠,解决道路积水问题。
1.2设计依据1建设单位与我公司签订的委托合同;2 梓潼县市政排水规划;3 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图纸等;4 建设单位提供工程区域地形图;5 《市基础设施专项规划》(雨污水工程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5.05);6 拟建项目工程勘察报告;1.3相关规1《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GB50788-2012)2《室外给水设计规》(GB50013-2006)3《室外排水设计规》(GB50014-2006)(2016年版)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GB50289-98)5《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GB50282-98)6《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GB50318-2000)7《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GB50332-2002)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268-2008)9《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 11836-2009)10《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GB50069-2002)11《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10)2.项目区概况2.1地理位置拟建项目位于盆地西北部,所在围为北纬31°26′~31°30′,东径104°30′~104°43′之间。
正源荟片区市政道路项目--给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
设计流量下管道的输送能力。
YZB-7.YZZ-14.WHJ-8、WZZ-9井处管道转弯和交接处水流转角不应小于90°。
回复:同意意见,已核实道路交叉口的新旧管线连接位置、标高等信息:已调整YZB.7、YZZ-14.WHJ-8、WZZ-9井处管道转弯,使其水流转角不小于90°。
2设计依据2.1相关规范、标准与技术指南1)《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2)《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3)《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4)《城市给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6-2022:5)《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7-2022:6)《四川省市政工程消防设计技术审杳要点(试行)>7)《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50289-2016);9)《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10)《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1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12)《球墨铸铁可调式防沉降检查井盅》(DB510100/T203-2016);13)《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14)《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16):15)《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16)《四川省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2019修订版):17)《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18)《四川省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评价标准》DBJ51/T151-2020;19)《四川省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技术标准》DBJ51/T084-2017:20)川建科发【2007】416号文等相关规范标准。
2.2基础资料(1)相关道路设计图;给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本项目地理位置位于双流区,涧清南街以东、藏卫路以西、双楠大道以北、银河路以南。
给排水设计总说明
给排水设计总说明一、引言给排水设计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建筑物的供水、排水等基本功能,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质量和人们的生活品质。
本文将对给排水设计的一般原则、工作流程以及关键措施进行总说明,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设计原则1. 安全原则:给排水系统设计时首要考虑的是其安全性,必须符合国家建筑设计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保证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 经济原则:在确保安全和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设计效益和节约成本,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备,控制工程造价。
3. 实用原则:给排水系统是为用户提供便利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设计应符合实际使用需求,合理配置管线和设备,提供稳定的供水和良好的排水效果。
4. 环保原则: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要求,选择低能耗、低污染的技术和设备,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三、工作流程1. 初步设计:根据建筑工程的功能和需求,确定给排水系统的类型和规模。
综合考虑建筑物的用途、设计标准、相关规范和地理条件等因素,初步确定供水设备、排水设备以及管道布置等。
2. 施工图设计: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详细设计,绘制施工图。
根据设计标准和规范要求,选择合适的管材、设备和阀门等,并确定其布置位置和安装方式。
3. 水力计算:根据设计的给排水系统,进行水力计算,包括供水压力计算、管道流量计算、排水管道坡度计算等等,以确保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4. 施工管理:根据施工图和设计要求,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实施,并进行质量监督和检测。
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品质,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5. 竣工验收及维护:完成施工后,进行系统的竣工验收。
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工作,确保给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四、关键措施1. 供水系统设计: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人口数量,确定供水系统的规模和水压要求。
选择适当的供水设备,如水泵、水箱等,并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管网布置和容量计算。
给排水设计说明书
第1章设计总说明给水管网的设计是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通过技术经济分析,选择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最佳方案。
根据输配水管网布置的原则,选择管网控制点,进行平差和水力计算,确定输配水干管的直径、走向,并布置沿线的主要附件;绘制管道平面图和纵断面图。
排水管网设计根据确定的设计方案,在适当比例的总体布置图上划分排水流域,布置管道系统;根据设计人口数污水量标准,计算污水设计流量;进行污水管道水力计算,确定管道断面尺寸、设计坡度、埋设深度;确定污水管道在道路横断面上的位置;绘制管道平面图和纵断面图。
1.1设计原始资料(1)城区平面图1X(电子版)(2)城区及人口情况:该城区为XX省某大城市的一个城区,位于珠江的下游。
设计人口数为15万。
城区生活用水的最小要求服务水头为40m。
(3)火车站污水量为320 m3/d,均匀排出。
(4)城区工业企业分布及用水量情况见表1。
表1.1工厂名称工人数生产用水量(m3/d)排入市政管网的最大生产污废水量(m3/d)用水时间高温车间一般车间A 120 260 3500 3200 全天均匀使用B 80 136 **** **** 8~24h均匀使用C 94 187 **** **** 全天均匀使用D 0 150 **** **** 8~16h均匀使用E 50 145 2000 1800 8~16h均匀使用备注水质与生活饮用水相同,水压无特殊要求。
淋浴人数高温车间按85%计,一般车间按70%计。
(5)城市自然状况①城区土壤种类为粘质土。
地下水水位深度为15m。
年降水量为936mm。
城市最高温度为42℃,最低温度为0.5℃,年平均温度为20.4℃。
夏季主导风向为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北风和东北风。
②城区中各类地面与屋面的比例(%)见表2。
表1.2各类屋面混凝土与沥青路面碎石路面非铺砌土路面公园与绿地0.3 0.4 0.1 0.1 0.2(6)水文资料①河流历史最高洪水位为98.4m,97%保证率的枯水位为86.5m;常水位为92.3m。
给排水规划说明
给排水规划说明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给排水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变得越发重要。
本文将针对某城市的给排水规划进行详细说明,包括规划目标、规划范围、规划原则以及规划实施方案等内容。
二、规划目标1. 提供可靠的给排水服务:确保城市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日常生活、生产和经营活动所需的给排水服务稳定可靠。
2. 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优化给排水系统的布局,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环境适应能力。
3. 保护水环境:减少污水排放对水体的污染,保护水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
三、规划范围本次给排水规划涵盖了某城市的全域范围,包括城市中心区、郊区和周边农村地区。
规划考虑了城市现有的给排水设施和管网,以及未来的城市发展需求。
四、规划原则1. 综合规划:以综合规划为基础,充分考虑城市的发展需求、环境条件和资源状况,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适度超前:在规划设计上适度超前,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和容量,以适应未来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需求。
3. 绿色环保:推广绿色、低碳、环保的给排水技术和设备,减少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系统的可持续性。
4. 效益优先:在规划设计上注重经济效益,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投资回报率,确保规划的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
五、规划实施方案1. 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和规划原则,对给排水设施和管网进行优化升级,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
- 新建污水处理厂:根据未来城市发展需求,新建一座大型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减少污染物排放。
- 扩建供水管网:根据人口增长和用水需求变化,扩大供水管网的覆盖范围,提高供水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优化雨水排放系统:改善城市雨水排放系统,增加雨水收集和利用设施,减少城市内涝和雨水污染。
2. 智能监控系统:引入先进的智能监控技术,对给排水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故障处理能力。
- 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在关键节点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水质、水位、流量等参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给排水设计说明书
给排水设计说明书给排水设计说明书1.项目概述本文档是对给排水系统设计方案的详细说明,包括设计目标、设计范围和设计要求等内容。
2.设计目标2.1 来水压力和流量要求在设计水系统时,需要满足建筑物内所有出水点的合理供水需求,根据建筑物类型和使用人数确定来水压力和流量要求。
2.2 污水排放要求污水排放要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考虑到建筑物内各种排水设施的使用情况,合理布置排污管道,并采取相应的污水处理措施。
2.3 防水要求设计考虑建筑内外防水问题,确保其密封性和防水性能,防止地下室、地下管道等处出现渗漏和漏水现象。
3.设计范围3.1 给水系统设计①基本水源供应设计设计确定建筑物的水源供应类型,如自来水、地下水或其他水资源,并预测未来的供水需求。
②建筑内给水管道设计根据建筑物类型和用途,设计合理的给水管道布局,确定管道的材料、直径和斜度,并对管道进行合理支撑和固定,确保供水稳定。
③出水设备和阀门选择根据建筑物内需要的出水设备,选择合适的水龙头、浴缸、洗手盆等,并合理安装和布置相应的阀门,以保证供水安全性和节水。
3.2 排水系统设计①建筑物内污水排放管道设计设计合理的污水排放管道布局,根据各种排水设备的使用情况,确定管道的材料、直径和斜度,并确保排水畅通。
②降雨排水系统设计根据降雨量和建筑物类型,设计合理的降雨排水系统,包括屋顶排水、地面排水和雨水收集利用等。
③排水设备选择根据建筑物类型和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排水设备和管道附件,并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4.设计要求4.1 设计标准和规范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并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当地法律法规的要求。
4.2 管道和设备的规格根据设计要求和建筑物类型,确定管道和设备的规格,并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4.3 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设计要考虑给排水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4.4 节能与环保要求在设计过程中,考虑节能和环保要求,合理利用新能源和节水技术,降低系统能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水工程设计1 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1.1 设计依据1.1.1设计委托书1.1.2《南宁高新区心圩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南宁市城市规划管理局1.1.3《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4。
3)1.1.4《南宁市中心城区排水专项规划》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南宁城市规划设计院 2006年01月1.1.5《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1.1.6《南宁市市政排水工程施工管理暂行规定》南建(2010)10号1.2.设计基础资料1。
2.1 1:1000地形图1。
2。
2 道路设计图纸1.2。
3 本工程排水工程构筑物设计荷载按城B级设计。
1.2。
4 采用的规范、标准和标准设计:①《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版②《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③《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1.2.5 采用的国家标准图集: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2 工程概述2.1 工程概述项目概况:高科路道路大致呈南北走向,起于安福路,终于高安路,全长约427。
232m。
道路红线宽度25m。
设计内容:排水工程设计及消防工程,包括雨水工程设计、污水工程以及道路沿线消火栓数量统计(仅统计数量,具体由相关部门设计实施)。
工程规模:设计雨水管道总长为836m(包括雨水连接管),汇水面积为9。
39ha,雨水管径d800 ~d1200。
坡度i=0.0045~i=0。
007,检查井19座,雨水口24座.设计污水管道总长为585m,汇水面积为9。
39ha,污水管径d400,坡度i=0。
0045~i=0.007,检查井22座。
室外消火栓4座.2.2 排水现状及存在问题2。
2。
1排水现状项目所在的高新区心圩片区位于南宁市西北端,目前区域内已完成了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内主要分布有农田、村庄、在建厂房等。
随心圩片区内路网修通,心圩片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周边城区如火如荼的建设,目前项目所在区域无排水系统.道路沿线有上楞湖河流水系,沿线存在部分部分鱼塘。
本道路排水接道路起点新建高科路北段,目前正在实施。
沿线无现状雨污水管接入。
2.3 排水规划根据《南宁市总体规划(2011~2020)》、《南宁高新区心圩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南宁市中心城区排水专项规划》,确定本工程范围的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本规划区内污水分为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其中工业污水主要集中在北环路以北。
北环路以南为生活污水。
按照《南宁生物制药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生物制药园区内设置有一座污水处理站,处理工业污水,污水处理站的规模为0.38万m³/d。
规划污水处理站位于该园区的南部,目前生物制药园区的污水管网已经基本设计完成,将工业污水收集并排至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排放城市下水道标准后排入城市下水道。
根据《南宁市中心城区排水专项规划》,本规划区污水属于江南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污水后即后最终排往江南污水处理厂处理。
污水管网采用重力流设计,根据规划道路竖向设计,污水总体流向自北向南收集排入科园东十路和鲁班大道北段交叉路口西北角的罗赖污水泵站,其规划设计水量为0.41m³/s.2。
4自然地理及气候、水文特征2。
4.1地形、地貌高科路沿线以菜地、田地,水塘为主,地块较为平整,经过村庄为大塘村西坡。
地面标高在80.9~83.4米.2。
4.2 水文南宁市的主要河流是邕江,邕江年平均流量411。
2亿立方米,最大流量为1881年的23000m3/s,最小流量为1958年的119 m3/s,最高水位79.65m(1881年),最低水位60.77m(1958年),邕江100年一遇的水位为80。
98m,50年一遇的水位为79.74m。
沿线分布着大大小小从多的鱼塘和水面,这些水体是优美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为形成区域良好的小气候提供了前提条件。
2.4。
3 气候拟建道路场地所处区域位于南宁市的西北部。
南宁在北回归线南侧,地处低纬度地区,全年受海洋湿暖气流和北方冷气团的交替影响,是国内气温较高、降水较多的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环境。
多年最高气温40.4°C,最低气温—2.1°C,年平均气温21.6°C;多年最大蒸发量1429.2mm,多年最小蒸发量878。
50mm,多年平均蒸发量1218。
5mm;多年最大降雨量1970.6毫米,多年最小降雨量952.9毫米,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320。
50mm,降雨一般多集中在六月至十月间,约占全年降雨的65%;多年平均湿度2170Pa;多年平均风速1。
9m/s,风多为东南风,次为西北风,风力一般二级至三级,最大风力八级。
根据全国基本风压区分布图,南宁市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值为0。
35kN/m2。
2.4.4 地质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地内覆盖层有耕植土、淤泥质土、粉质粘土、粘土等。
2。
4.5 地震基本烈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划分,南宁市地震动加速度峰值为0。
05g,地震动反应特征周期为0。
35s,特征周期分区为第1区,道路构筑物按Ⅵ度设防,桥梁结构按Ⅶ度设防。
3 排水管设计3.1 设计范围本排水工程设计的内容为道路雨污水管道设计及消火栓设计。
3.1 管线横断面设计根据道路标准横断面的特点,本工程管线横断面设计按照《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进行了本工程的管线横断面布置,雨水、污水管道均采用单侧布置,雨水、污水管敷设在非机动车道下,具体情况详见道路综合管线标准横断面图。
3。
2 雨水管设计3.2。
1 雨水技术标准流量计算公式: Q=q×ψ×F(L/s)采用南宁市暴雨强度公式)./()1.21()707.01(10500119.0hasLptLgPq++⨯=降雨历时:t=t1+mt2(min)采用设计参数:设计重现期P=2a ;地面集水时间:取t 1=10min;管道的综合径流系数则根据管段汇水范围内的地面覆盖种类及相应的径流系数,按加权平均法确定,采用Ψ=0.70 ;折减系数:管道折减系数m =2,。
各管段的汇水面积按地形和道路竖向设计划分,按满流计算。
3.2。
2水力计算公式A V Q ⨯=2/13/21I R nV ••=式中:Q —设计流量(m 3/s)V —设计流速(m/s) A —过水断面面积(m 2) R —水力半径(m) I —水力坡降n —粗糙系数,混凝土雨水管取n =0.013.3。
3 污水管技术标准 3。
3.1 污水技术标准① 流量计算公式:864001000max ⨯=KzSq Q式中:max Q -设计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L/s ); Kz -总变化系数;S -流域面积(ha ),流域面积按照排水规划进行划分确定; q -设计综合污水量标准 (m 3/d ·ha );(根据《南宁市高新区心圩江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本工程q 取110m 3/d ·ha )总变化系数108.07.2QKz =② 最大设计充满度、最小流速污水管的最大设计充满度 : d500~d600 h /D =0。
70; d400 h /D =0.65 d300 h /D =0.55污水管在设计充满度下最小流速:V =0.6m/s;本工程管道流速V <0.6m/s管段,每隔一个检查井设置沉泥井,定时清淤,确保管道排水畅通。
3。
3.2水力计算公式A V Q ⨯=2/13/21I R nV ••=式中:Q —设计流量(m 3/s )V —设计流速(m/s) A —过水断面面积(m 2) R-水力半径(m ) I —水力坡降n —粗糙系数,混凝土污水管取n =0。
014.3.4 雨水管设计根据《南宁高新区心圩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排水现状分析及针对措施,结合道路纵断面图,本项目雨水设计如下. 3。
4。
1 平面设计雨水管采用单侧布置,布置在非机动车道下,距离路缘石2.5m 。
做好与本道路相交的规划道路的预留雨水支管的衔接,做好与沿线出户雨水管的衔接。
3。
4。
2 雨水流向及纵断面设计本道路雨水由道路终点流往起点,接入正在实施的高科路北段雨水管道。
3.4。
3 雨水口设计根据道路设计横断面特点和检查井间距,通过计算,选择不同箅数的雨水口:本工程采用偏沟式双箅雨水口,靠道路两侧的人行道路缘石设置,约30~40m设一组(道路两边各一个,共2个)。
在各相交路口设置的雨水口,施工时须调整设置在路口的最低点;在道路纵坡变坡点最近的一组雨水口须调整至变坡点的最低点.雨水口连接管为d300,连接管坡度采用2%,就近排往雨水检查井。
3.5 污水管设计根据《南宁市中心城区排水专项规划》和《南宁高新区心圩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排水现状分析及针对措施,结合道路纵断面图,本项目污水设计如下。
3。
5.1 平面设计污水管采用单侧布置,根据其道路综合管线标准横断面图,污水管布置在人行道下,距离人行道路缘石2.5m.设计已做好与本道路相交的规划道路的预留污水支管的衔接,做好与沿线出户污水管的衔接。
除了与同步设计的污水管道对接标高和检查井位置以外,对于规划道路交叉口预埋的污水管道按照规划的管径和路面标高预埋。
3。
5。
2 污水流向及纵断面设计本道路污水由道路终点流往起点,接入正在实施的高科路北段污水管道。
3。
6 管材选择鉴于近年来钢筋混凝土管施工经验的成熟和产品的改良,在防渗、防漏、抗震等方面明显加强,且在南宁市众多工程中使用效果良好,质量可靠,因此本设计充分结合广西水泥资源丰富的特点,雨水管管材选用技术成熟、施工经验丰富、价格便宜、货源较近的钢砼管,雨水管道:其中d≤600采用承插式橡胶圈连接的钢砼管(雨水口连接管采用平口钢砼管);d>600的采用平口钢砼管。
3.7 管道基础及接口①设置原则:根据管材不同、地质不同,合理选择不同的管道基础和接口型式。
②管道基础及接口型式:根据地质情况采用不同的管材及合理的管道基础和接口型式。
其中:D<600的承插式钢砼管:采用180°砂石基础;承插式橡胶圈柔性接口.D≥600的平口钢砼管:采用180°混凝土基础;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
雨水口连接管采用360°混凝土全包基础.③横过车行道处且管顶覆土小于1。
2m的排水管道采用360°满包混凝土加固。
3.8检查井设计本设计雨水检查井采用砖砌雨水检查井;按标准图06MS201对应规格选用。
并结合南宁市“城乡清洁工程”示范街井盖整改要求,对人行道及车行道井圈、井盖进行合理设计。
路基范围内的检查井(集水井)四周不小于50cm的范围内应回填低标号混凝土,回填深度为管顶至路基基层顶;采用先路基回填后再开挖施工检查井(集水井)工序,井室建成后每次回填低标号混凝土深度不能超过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