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检测过程控制程序

合集下载

质量检验(检测)过程控制程序文件

质量检验(检测)过程控制程序文件

质量检验(检测)过程控制程序1 目的为确保过程中产生的自制零(部)件、外购件、外协件、原辅材料及最终的成品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和满足顾客的要求,而对制造过程中的质量监控作出具体的规定。

2 范围适用于最终产品及所需的自制零(部)件、外购件、外协件、原辅材料实物质量的监控过程中符合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要求。

3 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HZK526《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Q/HZK611《外部供方评定控制管理Q/HZK504《合同评审和协调程序》Q/HZK517 检验和试验状态控制Q/HZK509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Q/HZK527 顾客财产控制Q/HZK512 检验和试验设备控制Q/HZK515 检验、测量和试验控制Q/HZK520 产品防护控制Q/HZK518 不合格品控制Q/HZK519 事件、不符合预防措施及改进控制程序Q/HZK443 外购外协件、原材料检验规定Q/HZK417 紧急放行追回程序Q/HZK442 外购外协件、在制品、成品抽样检验规定Q/HZK428 质量检验记录管理办法Q/HZK666 改进控制程序Q/HZK53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4 职责4.1技术质量管理部(质保部)负责过程中产生的自制零(部)件、外购件、外协件、原辅材料及最终的成品符合规定性的技术标准和满足顾客的要求控制。

4.2综合运行管理部(生产计划部、物资供应部)负责生产制造过程、物资采购过程中按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技术图纸、工艺、原辅材料标准等)的自制零(部)件、外购件、外协件、原辅材料及最终的成品符合规定性的技术标准和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控制。

4.3技术质量管理部(各项目开发室)负责提供产品过程中产生的自制零(部)件、外购件、外协件、原辅材料及最终的成品符合规定性的技术标准及检验(检测)细则(规定)。

检验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及流程

检验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及流程

检验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一、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该阶段是从临床医生开出检验单、患者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储存、运输直至检验室验收、检验等全过程。

(1)、准确填写检验申请单:医生要准确无误地填写申请单,字迹要清晰可读,写明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病案号、诊断以及标本来源,有时还要附有简单的病历,特殊情况说明等临床资料。

如果这些内容一旦被漏填、忽视、错填或者填写不清,都会使检验人员在检验操作过程不能全面获取患者信息,以至于不能根据患者生理变化对检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出现错报、漏报、误诊等情况。

(2)患者准备:此项工作可以确保送检的标本质量,避免一些生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例如,当患者处于兴奋、激动、恐惧状态时,可导致白细胞、血红蛋白增高;患者运动时,可以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等一时增高;而且还可以引起血中钠、钾、钙以及清蛋白、血糖等指标的变化;高蛋白饮食可引起尿素、三酰甘油、尿酸、血糖等增高;另外服用药物以及疲劳、熬夜、饮酒等都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所以,当采集患者标本时应尽可能的规避上述情况。

如果确要检验,而又存在上述情况,应该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从而方便检验人员客观地解释检验结果。

(3)标本采集注意事项:正常情况下,对患者进行采集标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核对检验申请单所填写与标签是否一致;②采血最好以坐位或卧位,从而确保安全;③止血带压迫时间不宜过紧、过长,也不要用力拍打穿刺部位,检验人员应在穿刺入血管后立即放松止血带;④采集标本的器材一定要符合实验要求;⑤避免血标本的溶血和标本的污染。

(4)、检验中心人员检验理论知识的提高,定期对检验中心人员进行培训。

(5)、临床护理人员对标本采集、运输要求理论知识的提高,检验中心定期安排人员到临床科室进行相关培训。

(6)、正确合理运用医院信息系统(Lis系统)对标本实现全程监管。

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该阶段是从接受标本开始,主要包括维护仪器、准备试剂以及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等,直至检测结果出来。

质量检验(检测)过程控制程序文件

质量检验(检测)过程控制程序文件

1 目的为确保过程中产生的自制零(部)件、外购件、外协件、原辅材料及最终的成品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和满足顾客的要求,而对创造过程中的质量监控作出具体的规定。

2 范围合用于最终产品及所需的自制零(部)件、外购件、外协件、原辅材料实物质量的监控过程中符合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要求。

3 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修订版均不合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合用于本标准。

Q/HZK526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Q/HZK611 《外部供方评定控制管理Q/HZK504 《合同评审和协调程序》Q/HZK517 检验和试验状态控制Q/HZK509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Q/HZK527 顾客财产控制Q/HZK512 检验和试验设备控制Q/HZK515 检验、测量和试验控制Q/HZK520 产品防护控制Q/HZK518 不合格品控制Q/HZK519 事件、不符合预防措施及改进控制程序Q/HZK443 外购外协件、原材料检验规定Q/HZK417 紧急放行追回程序Q/HZK442 外购外协件、在制品、成品抽样检验规定Q/HZK428 质量检验记录管理办法Q/HZK666 改进控制程序Q/HZK53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4 职责4.1 技术质量管理部(质保部)负责过程中产生的自制零(部)件、外购件、外协件、原辅材料及最终的成品符合规定性的技术标准和满足顾客的要求控制。

4.2 综合运行管理部(生产计划部、物资供应部)负责生产创造过程、物资采购过程中按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技术图纸、工艺、原辅材料标准等) 的自制零(部)件、外购件、外协件、原辅材料及最终的成品符合规定性的技术标准和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控制。

4.3 技术质量管理部(各项目开辟室)负责提供产品过程中产生的自制零(部)件、外购件、外协件、原辅材料及最终的成品符合规定性的技术标准及检验(检测) 细则(规定)。

产品质量检测控制程序

产品质量检测控制程序

产品质量检测控制程序一、引言产品质量检测控制程序是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和客户的要求而制定的一系列操作规范和流程。

该程序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出货的全过程,并包括了各个环节的质量检测和控制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产品质量检测控制程序的各个环节和相关要求。

二、原材料采购1. 原材料供应商评估在选择原材料供应商时,应对其进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供应商的资质和信誉- 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 供应商的交货能力和稳定性2. 原材料接收检验在原材料到货后,应进行接收检验以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检验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外观检查- 尺寸和分量检测- 化学成份分析- 物理性能测试三、生产过程控制1. 设备校验和维护生产设备应定期进行校验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准确性。

2. 生产过程监控生产过程中应进行实时监控,以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监控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温度和湿度监测- 生产速度和压力监测- 原材料投入量和混合比例监测3. 抽样检验在生产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抽样检验,以验证产品的质量。

抽样检验的频率和标准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客户的要求确定。

四、成品检验1. 成品外观检查成品应进行外观检查,以确保其外观符合标准和客户的要求。

2. 功能性能测试成品应进行功能性能测试,以确保其满足产品设计和客户的要求。

3. 包装检验成品的包装应进行检验,以确保包装的完整性和符合标准要求。

五、记录和报告1. 质量记录所有的质量检测结果和相关数据应进行记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原材料检验记录- 生产过程监控记录- 成品检验记录2. 不合格品处理对于不合格的产品,应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进行再加工或者修复- 进行退货或者报废- 进行供应商追责3. 质量报告定期向相关部门和管理层提交质量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质量检测结果统计- 不合格品处理情况- 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六、培训和改进1. 培训对相关人员进行质量检测和控制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其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

过程检验控制程序

过程检验控制程序

过程检验控制程序(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群煜五金有限公司过程检验控制程序一、目的:通过过程检验来评估生产过程的稳定性,确保制程中产品的质量,及早发现不合格品产生的现象,采取措施,以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及流入下工程,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二、范围:本程序规定了过程检验的内容和方法,适用于公司各单位各阶段生产的各类产品。

三、职责:1、生产组长:1、生产过程的监控;2、本单位各机台首件确认,定期或不定期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进行抽检与确认;3、本单位不合格品的处理确认,隔离,标识,纠正预防措施实施与效果反馈。

2、巡检员:1、各工序的首件确认。

2、各工序半成品的巡检及作业监督,定期或不定期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进行抽检与确认;3、对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处理结果追踪;4、对生产过程中半成品质量状况的记录和统计;3、现场作业员:1、认真执行首件检查制度,经确认后方可进行生产;2、按规定做好自主检查,并且做好质量记录;3、生产过程中如发现品质异常应及时停机,做好隔离、标识,并上报。

四、流程流程详见附件五、内容1、量具校正:1、现场作业员、巡检员在人员更换、量具产生异常时首先要对所使用的量具进行点检,并在《量具点检记录表》上记录。

2、对于现场无法点检的量具要按规定的时间送公司工程技术部进行检验校证,以确保量具的准确性与能正常使用。

2、首件检查:1、首件检查的时机:a、人员更换;b、产品更换;c、机械故障维修后;d、模治、夹具更换后;e、作业方法或生产要素(材质、工艺流程)改变后;2、在上述情况下作业员必须将生产出来的产品按加工图纸交巡检员和当班主管同时确认合格,并记录于《首检/自检/巡检记录表》上,方可开始加工。

3、巡检员在首件检查时必须严格核对现在生产产品工程图纸尺寸、产品状态、材质、商标与所检测的实物是否相符。

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

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

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引言概述: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是确保实验室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的五个部分,包括样本接收与登记、仪器校准与验证、质控品的使用与监测、数据分析与质量评价、异常结果与纠正措施。

一、样本接收与登记1.1 样本接收: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接收样本时应检查样本标签与申请单是否一致,并记录样本的接收时间。

1.2 样本登记:将样本信息录入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样本编号、患者信息、检测项目等,确保样本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3 样本储存与处理:根据不同检测项目的要求,储存和处理样本,避免样本受到污染或损坏。

二、仪器校准与验证2.1 仪器校准:定期对实验室仪器进行校准,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校准包括校准曲线的建立和校准品的使用。

2.2 仪器验证:对新购置的仪器进行验证,验证包括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等指标的测试,确保仪器符合实验室要求。

2.3 仪器维护与保养: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和保养,包括清洁、更换易损件等,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和长期稳定性。

三、质控品的使用与监测3.1 质控品的选择:根据检测项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质控品,包括正负对照品和中间质控品,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 质控品的使用:在每次检测过程中,使用质控品进行质量控制,以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3 质控品的监测:定期对质控品进行监测,包括质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的测试,以确保质控品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四、数据分析与质量评价4.1 数据分析:对实验室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指标的计算,以评估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4.2 质量评价: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评估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情况,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价,以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

4.3 质量指标的制定与监测:根据实验室的需求和要求,制定适当的质量指标,并定期对质量指标进行监测,以确保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符合标准要求。

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

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

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一、引言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是为了确保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而制定的一系列操作步骤和控制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的标准格式及其相关内容。

二、质量控制流程概述1. 流程目标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的目标是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2. 流程范围本流程适合于检验科的所有工作,包括样品接收、样品处理、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结果报告等。

3. 流程参预方主要参预方包括检验科质控人员、实验室技术人员、实验室主管和质量管理部门。

三、质量控制流程详述1. 样品接收与登记1.1 检验科质控人员在样品接收时,需核对样品信息与检验申请单是否一致,并记录样品接收时间和数量。

1.2 样品接收后,质控人员将样品登记入系统,并生成惟一的样品编号。

2. 样品处理2.1 样品处理前,实验室技术人员需子细阅读检验申请单和相关标准要求,了解样品的性质和处理方法。

2.2 样品处理过程中,技术人员需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实验操作3.1 在进行实验操作前,技术人员需核对实验所需试剂和仪器设备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3.2 实验操作过程中,技术人员需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3.3 实验操作完成后,技术人员需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

4. 数据分析与结果报告4.1 技术人员需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2 分析结果与相关标准进行比对,判定样品是否合格。

4.3 技术人员需编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方法、结果分析和结论。

报告需经过主管审批后才干发布。

5. 质量控制措施5.1 定期校准和维护实验仪器设备,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5.2 建立质控样品库,定期参预质控样品的检测,以验证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3 建立质量管理档案,记录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措施和结果,以便追溯和评估。

四、质量控制流程的监督与改进1. 监督质量管理部门定期对检验科的质量控制流程进行监督和审核,确保流程的执行和有效性。

检验检测过程及结果监督控制程序

检验检测过程及结果监督控制程序

查验检测过程和结果监察控制程序1 目的经过有计划的质量监控活动,对查验检测过程和结果质量实行监控,实时清除质量环节出现的不切合的要素,以此来考证和评审查验检测活动的有效性和结果的正确性。

2 合用范围合用于本所内部的各项质量监控活动及参加外面的质量监控活动。

3 职责3.1 质量负责人负责该程序的运转。

3.2 技术负责人负责对作业文本等进行按期评审工作。

3.4 查验科、室提出本科室年度质量监控计划,依据同意后的计划参加质量监控活动。

3.5 办公室依据各科室提出的年度质量监控计划,拟订所年度质量监控计划,并报质量负责人审查、所长同意。

办公室负责质量监控计划的实行。

3.6 由质量负责人组织查核组,按期不按期进行抽查。

3.7 各查验科室负责本科室能力考证工作的实行。

4 工作程序4.1 质量监控计划的编制与审批每年初,各查验科室依据各科室人员和设施状况,拟订科室内部《年度质量监控计划》,并报办公室。

办公室依据查验科室提出的年度质量监控计划编制所《年度质量监控计划》,报所质量负责人审查、所长同意。

4.2 内部质量控制4.2.1 在内部经过下述几种方法来考证能否达到规定要求:a)人员比对,比较不一样检测人员技术操作水平的差别;b)设施比对,比较同一型号的不一样设施的技术指标之间的差别水平;c)盲样检测,检查检测整体能力的水平能否满意;d)留样再测,检查过去检测结果的正确性。

4.2.2 依据所内部《年度质量监控计划》的要求,办公室负责制定《质量监控实行方案》,明确详细实行时间、参加人员、样品和设备、检测详细要求、结果评论准则等。

实行方案报质量负责人审查、所长同意。

4.2.3 依据监控活动实行方案的要求,办公室组织实行,保证按如实行方案进行,如实做好活动记录,活动达成后编制监控活动报告,比如人员比对报告、设施比对报告、留样再测剖析报告等,对监控活动的结果进行剖析、总结,评论本所保证检测结果的能力。

4.3 外面质量控制(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考证)4.3.1 本所踊跃参加上司主管部门组织的实验室比对和能力考证活动。

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

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

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引言概述:在医学检验领域,质量控制是确保实验室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步骤之一。

质量控制流程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和措施来监测和评估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检验科质量控制流程的四个部分,包括质量控制样本的选择与制备、质量控制样本的测试与分析、质量控制数据的分析与解释、以及质量控制结果的处理与改进。

一、质量控制样本的选择与制备1.1 选择适当的质量控制样本:质量控制样本应具有与实际患者样本相似的特性,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选择质量控制样本时,应考虑样本的稳定性、可重复性和代表性。

1.2 制备质量控制样本:质量控制样本的制备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

首先,确定样本的浓度范围和目标值。

然后,选择合适的基质和添加物,将目标分析物加入基质中,并进行均匀混合。

最后,根据需要进行稀释或浓缩,以得到不同浓度的质量控制样本。

二、质量控制样本的测试与分析2.1 设定质量控制样本的测试频率:根据实验室的需求和要求,确定质量控制样本的测试频率。

通常情况下,每个批次或每天的第一个样本应进行质量控制测试。

2.2 进行质量控制测试:使用标准操作程序和合适的仪器设备,对质量控制样本进行测试。

确保测试过程中的操作准确无误,避免人为误差的产生。

2.3 分析质量控制结果:根据测试结果,计算质量控制样本的测量值和目标值之间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分析。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均值、标准差、偏差和相关系数等。

三、质量控制数据的分析与解释3.1 制作质量控制图:将质量控制数据绘制成质量控制图,以直观地反映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情况。

质量控制图通常包括均值图、标准差图和西格玛图等。

3.2 判断质量控制结果的可接受性:根据质量控制图的分析结果和质量控制标准,判断质量控制结果是否可接受。

常用的判断方法包括规则检测法、质控限法和西格玛限法等。

3.3 解释质量控制结果的异常:如果质量控制结果异常,需要及时进行分析和解释。

可能的原因包括仪器故障、试剂变质、操作失误等。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检验控制程序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检验控制程序

检验控制程序1 目的通过对来料、生产过程及成品各环节实施必要的检验与验证活动,获取产品特性符合性信息,对产品质量全面分析及改进,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最终使客户满意。

本程序特规定来料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紧急放行等环节的要求与程序。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过程。

3 职责3.1品质部负责编制检验规范、流程等检验文件;实施对各阶段产品的检验或验证,放行产品;并负责记录、统计、保存检测数据,以及物资检验状态的标识;负责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控制与管理。

3.2物管部负责接收采购的物资,到货后及时向检验员报检。

需验证尺寸、功能特性的物资,相关部门应提供产品图样、技术规范或技术协议要求等验收依据。

3.3营销中心负责接收顾客财产,验收后及时向检验员报检。

需验证尺寸、功能特性的物资,需对接顾客提供检验依据。

3.4 技术部负责指导、分析、处理产品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3.5制造部负责制造过程中各工序的自检和互检以及合格后按程序提交检验。

4 工作程序4.1来料检验来料检验是指对进货物资做品质确认和查核,判断其质量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并严格控制不合格品流程。

4.1.1 来料检验方法a)外观检测:一般用目视进行验证;b)尺寸检测:一般用卡尺、千分尺、三坐标等量具验证;c)结构检测:一般用拉力器、扭力器、硬度计验证;d)特性检测: 如电气的、物理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4.1.2来料检验方式a)全检:适用于检验过程简单、数量少、价值高、检验不会对产品破坏、关键的性能要求高的、不良品对后道工序造成严重后果的或者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b)抽检:适用于质量较稳定,批量太大、检验成本昂贵、检验会对产品会造成破坏的、非关键件的物料。

c)免检:供应商送货连续十批次完全合格收货的可以考虑免检。

适用于数控系统、光栅尺、线轨等产品。

4.1.3来料检验的流程a)采购员提前通知物管部来料情况以及明细,物资到厂后,应立即通知物管部一起进行来料核对,确认来料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外观等,无误后,物管部将物料置于待检区或做好待检标识,与采购部做好交接,填写入库单连同有关质量证明文件或质量记录,向品质部报检。

4.3检验检测安全控制程序

4.3检验检测安全控制程序

检验检测现场安全控制程序1、目的为保障特种设备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防止事故的发生,保证检验检测工作的安全顺利开展,制订本程序。

2、范围适用于本院所有从事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的现场安全和安全管理。

3、职责3.1项目安全员是检验现场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现场检验安全工作。

3.2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对自己和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安全负责。

3.3 安全负责人、安全主管、安全负责人授权管理人、专职安全员负责对检验现场的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情况监督检查。

3.4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重要设备检验现场的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情况监督抽查。

4、程序4.1检验前的准备:4.1.1对“重要设备”(罐车除外)内部检验,应提前3天(或受理之日)填写《重要设备检验告知》,将检验设备的种类、数量、检验时间和地点等报省院安全管理部门。

4.1.2在开展检验工作前,应向生产、使用单位告知检验前的安全准备工作,遵守该单位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

4.1.3在制定检验细则、检验方案、大纲时应考虑安全方面的要求,明确安全作业的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重要设备”内部检验前项目安全员应进行危险源控制并填写《检验现场危险源控制表》;检验前项目安全员应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组织本项目人员进行学习。

4.1.4检验员检验前严禁饮酒和含有酒精的饮料,不得带病进行检验工作,服用抗过敏(麻醉类)药物后不得从事登高、进入设备内等较危险的环境的检验工作,检验环境温度超过36℃时应采取安全措施,保证检验安全。

4.1.5为保证检验现场有毒、有害物质在可控范围之内,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检验等相关检验部门应根据需要配置测氧仪,可燃气体报警仪、有毒气体分析测量仪,射线探伤应配备个人计量仪;应根据需要配置急救装置和器材。

4.2检验现场安全:4.2.1项目安全员在开展检验前应按相关专业的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的要求对检验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检查确认,并在检验原始记录的“安全条件”栏签字确认。

检测公司检验检测工作控制程序

检测公司检验检测工作控制程序

检验检测工作控制程序1目的为加强对检验检测过程的控制、规范检验检测(包括现场检测)的工作秩序,监督检验检测的环境、样品、设备及人员的规范性,确保检验检测结果的科学、公正、准确性,保证所有检验检测工作的质量,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实验室开展的各类检验检测工作。

3 职责3.1市场业务部人员负责检验检测业务的接洽和协调;3.2实验室负责人负责检验检测工作的实施,检验检测人员负责样品的采集、处理和检验检测数据分析及结果报告,现场检验检测人员负责现场检验检测的实施和控制;3.3样品管理员负责样品的管理;3.4技术负责人负责检测方案和检测报告数据准确性的审核;3.5授权签字人负责检测方案和检测报告的批准;3.6质量管理部负责检测报告的发放,资料档案室管理员负责检测报告和原始记录的归档管理;3.7 检验检测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由技术负责人主持处理。

4 程序4.1检验检测业务受理4.1.1市场业务部人员负责一般检验检测业务受理,签订委托检验合同(协议),协议内容应包括:(1)委托检验产品的名称、规格型号、出厂等级,生产企业名称、生产日期、生产批号;(2)申请人名称、地址及联系方式;(3)委托仲裁检验的依据和检验项目;(4)批量产品仲裁检验的采样方式;(5)完成时间、检验费用;(6)违约责任及其他约定;(7)双方代表签章。

4.1.2委托检验对客户有要求的,其检验依据、检验方法、抽样方式、判定依据等均应按合同(协议)规定执行。

4.2 合同评审按《评审客户要求、标书、合同程序》进行。

4.3检验检测任务下达检验检测业务由实验室负责人分流并下达给各检验检测人员,检验检测人员根据检验检测协议或合同开展检验检测工作。

4.4样品的标识由样品管理员按《样品管理程序》进行样品标识。

4.5检验检测前的准备4.5.1各检验检测人员应在检验检测前选用合适的检验检测方法。

如需采用非标准方法时按《检验检测方法控制程序》组织方法确认并征得委托方同意后执行,检验检测结束后,所有非标方法的来源、方法确认记录及方法等资料应连同检验检测报告和检验检测原始记录一并存档。

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检验和试验制度与控制程序jwt/qp09-a/01.目的规范检验和试验,防止未经检验和试验及不合格的产品投入使用、加工和交付。

2.范围适用于对产品的入库检验和试验、过程控制中的检验和试验及产品最终检验和试验。

3.职责3.1技质部是检验和试验的归口管理部门。

负责编制检验卡/指导书,负责生产全过程的检验和试验,对产品的合格与否进行判断。

3.2生产车间负责管理实行生产过程的送检、互检,确保不合格的产品不转序,并配合处理不合格品。

4.工作程序4.1进货验证(检验):4.1.1订货回去的原材料、外协加工模具进厂后,由质检人员根据原材料技术要求或与供方签订的供货协议/合同进行验证。

对原材料的验证结果记录在《进货物资验证记录》中,对外协加工的模具通过检验产品的符合性来进行,结果记录在《检验记录》中。

4.1.2发货检验内容包含:a.供货方与否为合格供方;b.原材料供应商应提供该批供货产品的合格证明书,必要时要求提可供检测数据和检验报告;c.外观检查,包括产品的包装量、数量、商标、品牌、规格型号;d.5.对重要原材料、部件、元件、特种控制件要查验相关证件的有效性、合法性、匹配性,如《安标证》的有效期;部件、元件所标注的内容与《安标证》是否一至,防止假证或赜弥っ鳌4.1.3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或由生产车间导入生产。

例如检验不合格,应当通告供销部订货人员联系处置。

4.2过程检验:过程检验分为首检、自检、巡检、工序完工检验4.2.1首(末)件检验4.2.1.1在如下情况时应展开首检,避免工序因素的变化引致夏秋间的除役:a.每批加工的首件;b.调整或改良工艺后加工的首件;c.设备维修或工装更换维修后加工的首件;d.换班后加工的首件。

4.2.1.2首检由质检员展开,质检员应当将检验合格的首件产品上做出标识,并留存至该批产品竣工。

首件检验未经合格,严禁稳步加工或作业。

首件检验应当核对《工序检验记录》。

4.2.2自检操作方式人员在正常生产时,应当按规定的检查频次、检查项目对加工的产品展开送检,将存有外观瑕疵的不合格品挑选出,与合格品分离置放。

质量检验控制流程图

质量检验控制流程图

质量检验控制流程图质量检验控制流程图一、背景介绍在任何制造过程中,质量控制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和客户的期望。

质量检验控制是一种重要的方法,用于监控和管理产品质量。

通过制定质量检验控制流程图,可以确保质量检验工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

二、质量检验控制流程图概述质量检验控制流程图是一个指导性的流程图,用于指导质量检验控制的各个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质量检验控制流程图的各个环节。

1、确定检测标准和方法在进行质量检验之前,需要确定适用的检测标准和方法。

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客户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标准和方法,并进行文档化记录。

2、制定检验计划根据产品的特性和生产过程的要求,制定质量检验的计划。

计划应包括检验的时间、地点、样本数量以及检验的频率。

3、采样和样品准备根据制定的检验计划,进行采样和样品准备工作。

在采样过程中,需要按照指定的方法和标准进行,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4、检验过程根据检验计划和样品准备,进行具体的检验过程。

这包括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设备,按照标准进行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

5、数据分析与判断根据检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判断。

比较检验结果与标准的要求,判断产品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6、处理异常情况如果产品不符合质量要求,需要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这包括调查问题的原因,采取纠正措施,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

7、记录与报告在整个质量检验过程中,要及时记录检验结果和重要的信息。

并质量报告,用于反馈给相关部门或客户。

三、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包括:1、检测标准和方法的文档记录;2、质量检验计划的文档记录;3、采样和样品准备的相关文档;4、检验结果和数据分析的文档记录;5、异常情况处理的文档记录;6、质量报告的文档记录。

四、法律名词及注释在本文档中涉及到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如下:1、质量标准:产品质量达到的规定标准,通常由相关行业标准或法律法规制定。

2、样品:用于进行质量检验的代表性样本,通常从生产过程中随机抽取。

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含流程图)

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含流程图)

文件制修订记录1.0目的建立一个适合于对公司生产的所有产品(包括半成品与成品)及用于公司生产的所有原物料、辅料、零配件的检验与试验程序,规范公司的检验与试验作业,确保公司生产的产品质量/HSF达到客户所需的要求。

2.0范围:2.1适用于公司产品实现过程中所有物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检验与试验。

2.2适用于公司制程管理值的验证作业。

3.0定义:3.1 IQC:Incoming Quality Control 指进料质量控制,即进料检验。

3.2 IPQC:In-process Quality Control 指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即制程检验,包含对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状态的检查与监视。

3.3 FQC:Final Quality Control制造过程最终检查验证,本公司指入库前的检验过程。

3.4 OQC:Outgoing Quality Control 指产品出货前由品质检验员对其进行的检验。

3.5 SQE:Supplier Quality Engineer 供应商质量工程师。

3.6 QE: Quality Engineer 质量工程师。

3.7自主检验:由操作员对本岗位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检查,发现问题自己及时向直接上司汇报并作相应处理;同时也必须对过程质量(包括参数设定及是否按作业指导书要求作业等)的监控。

3.8首件检查:指生产者和技术员对生产调试阶段生产出来的产品(成品或半成品)进行确认并由品质检验员对其进行检验。

3.9巡检:指由品质检验员即IPQC人员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随机抽样检验或对制程过程状态(包括参数设置及是否按作业指导书要求作业等)的检查。

3.10抽检:指品质人员定期或定量对过程或项目进行抽样检查。

3.11半成品:指本公司还需要经下工序加工或装配后才能出货给客户的零组件。

3.12成品:指本公司可直接出货给客户的产品,对客户而言可能是半成品。

3.13原材料:指用于生产/加工成品的原料如塑胶粒、钢材等和组装产品用的零配件如螺丝、螺母、贴纸、辅料等,也包括包装产品用的包装材料如气泡袋、珍珠棉、PE袋、纸箱等。

品质控制检验流程

品质控制检验流程

品质控制检验流程1. 定义品质控制检验是一种质量管理的核心活动,旨在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预定的标准和要求。

这一流程通过对关键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估,帮助企业监控和改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2. 流程步骤2.1. 确定检验要求首先,需要明确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要求。

这包括指定的标准、规范和其他相关文件。

相关部门和质量专业人员应参与确定检验要求,确保其准确性和可行性。

2.2. 制定检验计划在制定检验计划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检验方法:选择适当的检验方法,如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化学分析等。

- 检验频率:确定检验的频率,可以根据产品特性、生产批次等因素进行调整。

- 检验样本:确定抽取的样本数量和抽样方式,以确保检验结果具有代表性。

- 检验设备:保证检验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必要的校准和维护。

2.3. 进行检验活动在进行检验活动时,要确保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操作。

检验员应熟悉检验方法和要求,并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检验。

对于发现的不符合项,应及时记录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2.4. 分析检验结果检验完成后,需要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

这包括对合格品的比例、不良项的类型和数量等进行统计和评估。

通过分析结果,可以了解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状况,并针对性地改进相关流程和控制措施。

2.5. 反馈和改进检验流程中,反馈和改进是一个闭环过程。

根据检验结果和分析,企业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促使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同时,也需要将检验流程和控制措施进行持续改进,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

3. 质量控制检验流程的意义质量控制检验流程在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企业:- 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预期的质量要求。

- 发现和纠正潜在的质量问题,避免不良品或服务的出现。

- 监控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建立和维护客户和市场对企业的信任和声誉。

因此,建立和执行科学合理的品质控制检验流程对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检验检测有效性的质量控制程序

检验检测有效性的质量控制程序

检验检测有效性的质量控制程序1 .目的为保证检测的有效性,必须对检测工作进行监控,这是保证本公司工作质量的有效措施。

公司制定并实施“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对监控措施的计划、实施、统计分析及改进进行有效控制。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检测结果质量控制为目的,以本公司质量控制计划同外部实验室的检测能力比对、实验室内部进行的验证试验等能力监控计划、实施、报告及结果处理的管理。

3 .职责3.1质管部负责监控措施的选择,质量控制计划能力比对和监控计划的制订、组织实施、资料的整理和汇总等。

3.2检验室负责能力验证和比对试验工作方案的制订、实施及试验报告的编写。

3.3质管部负责能力验证或比对试验结果发生离群时组织纠正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3 .4技术负责人负责能力验证和比对试验方案及检验报告的批准。

3.5各职能部门负责比对或验证试验公司需的设备、环境、方法等条件的提供。

4 .工作程序4.1公司采用内部质量控制措施与外部质量控制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对技术能力进行验证,从而达到对检测结果进行监控的目的。

主要监控方法包括:1)定期使用有证参考标准和(或)次级参考标准进行内部质量控制;2)空白试验、平行样测定、加标回收率测定;3)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4)公司内组织不同人员、不同设备、不同方法等条件的比对验证;5)利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6)对存留样品进行再检测;7)分析一个物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8)其他适用的形式。

4.2质管部每年初制定质量控制计划和“能力验证和比对试验实施计划”,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4.3.1质量控制计划的周期应与监测任务周期相对应,每项监测任务均应有质量控制计一划,多年度的监测任务有年度计划。

质量控制计划应覆盖检测业务所涉及的监测领域、监测场所、监测环节、监测项目监测技术手段类别和监测人员等。

能力验证和比对试验实施计划中应包括监控方法、实施部门、数据分析方法等内容。

实施部门按计划要求实施监控,并应记录监控结果,且对记录结果进行归类、分析、比较,以发现其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制修订记录
1目的
为使公司的检验检测工作有序进行,并处于受控状态,确保检验检测工作质量,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受理的所有类型的检验检测工作。

3职责
公司受理检验检测业务、向各检测部门传递任务、发送检验检测报告、管理送检样品;检测部门确定责任检验检测员进行指定的检验检测工作、出具检验检测原始记录、编制检验检测报告并签字;检测部门负责人审核并签字、然后交授权签字人;授权签字人签发报告,交综合部盖章发送并存档。

4工作程序
4.1业务受理
4.1.1检验检测业务受理由综合部人员接待。

4.1.2接待人员需认真审核送检单位提交的送检资料。

接待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应及时与公司有关人员联系,或向综合部负责人汇报。

4.1.3送检资料齐全时,接待人员应请送检单位代表认真填写申请(协议)书。

接待人必须对申请(协议)书的内容逐项进行审查,以保证后续工作不会有疑义出现。

同时,在申请(协议)书审查人和文件接收人栏中签字。

4.1.4接待人员应会同样品管理人员对样品进行验收,以保证能正常进行检验检测。

样品验收符合要求后,接待人员应开具《样品验收交接单》,一联交送检单位,一联随样品交公司样品管理人员,同时在申请样品接收人栏中签字。

当需由公司抽样时,按《抽样控制程序》执行。

4.1.5接待人员应根据检验检测收费管理制度开具《检验检测收费通知单》,按规定向送检单位收取相应的检验检测费用。

4.1.6凡未缴纳检验检测费用的申请,综合部不能将申请书输入计算机下达任务。

领取报告。

4.1.8符合要求的申请,综合部应由专人登记并及时输入计算机,填写《检验检测任务单》随同申请书交综合部主任。

4.1.9检验检测任务单由综合部主任签发。

4.1.10已办的申请书必须存放在安全的地方备查。

4.1.11检验检测任务单签发后,应及时送交相应公司接受。

4.2检验检测流程
4.2.1公司负责人接受任务单后,应在相应栏中签字并署上接受日期。

对安排不妥的任务单及时和综合部协调。

4.2.2检测部门负责人应及时安排任务,指定责任检验检测人员。

4.2.3责任检验检测员凭任务单向样品管理人员领取样品,发放人在任务单上签字,署上发放日期,领取人在样品簿上签字。

4.2.4如有客观原因,检验检测人员不能按时完成检验检测任务,责任检验检测员及时向检测部门负责人报告,检测部门负责人应及时协调安排解决。

对确实不能按时完成的任务,应及时和综合部协调,并报告公司负责人。

若无故不按时完成检验检测任务者,按公司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4.2.5样品管理人员在发放样品时,对小件易散失的样品应提供必要的盛器。

4.2.6检验检测完成后,检验检测人员应及时填写仪器设备经历簿。

检验检测过的样品按《样品管理程序》的规定作好标识,放置在规定的区域内妥善保存。

检验检测完成后样品的保存及处理,按《样品管理程序》执行。

4.2.7责任检验检测员及时整理检验检测原始记录,然后编制检验检测报告并签字,交检测部门负责人审核。

4.2.8检测部门负责人应及时审核检验检测原始记录和责任检验检测员编制检验检测报告。

如有问题应与责任检验检测员协调解决。

审核无误后签字,及时送授权签字人签4.2.9授权签字人对检验检测工作的全部文件(包括检验检测任务单、检验检测原始记录和检验检测报告等)进行审核,有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审核无误后签发。

再将全部文件退交综合部。

4.3检验检测报告的发送与归档
4.3.1综合部收到授权签字人签发的报告原件,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报告的打印、盖章及发送工作,并在任务单相应的栏中签名并署上日期。

对未签发的报告一律不得打印、复印、盖章和发送。

4.3.2在发送报告的同时,需将报告的复制的副本及原始记录、任务单和有关资料归档保存。

4.3.3资料室管理员应仔细清点原始记录和报告副本及任务单,无误后归档保存。

4.4样品处理样品的处理按《样品管理程序》执行。

4.5 到受检单位现场检验检测的附加程序
4.5.1现场检验检测工作进行的条件:
产品体积大、质量大运输不便或易损、易燃、易爆的危险品或上级规定需现场检验检测的。

4.5.2现场检验检测工作的申请与受理:
4.5.2.1凡需进行现场检验检测工作的项目,均应在办理检验检测委托手续时,与客户共同商定申请;上级规定的现场检验检测不需申请。

4.5.2.2综合部主任对申请进行审查,符合条件者受理;
4.5.2.3综合部主任下达现场检验检测任务单给相关检测部门。

4.5.3现场检验检测工作的进行:
4.5.3.1检测部门接受检验检测任务后,指定责任检验检测员及检验检测人员;
4.5.3.2现场检验检测工作所用计量仪器和设备,原则上由本公司自带,对确有困难的(如重量、体积大或运输影响精度等)可选择租赁,但必须能满足检验检测要求并在计量检定周期内,详见《使用外部设备控制程序》;
4.5.3.3检验检测人员到现场后,必须对试验条件(含设施和环境条件)及有关设备和计量仪表进行合格确认;
4.5.3.4如检验检测条件(含设施和环境条件)和仪器设备不能满足要求,则现场检验检测不能进行,检验检测人员撤回,并将现场情况汇报公司主管领导;
4.5.3.5如检验检测条件(含设施和环境条件)仪器设备满足要求,可以进行现场检验检测。

检验检测过程中,检验检测人员应严格按公司各项规定进行。

4.5.4检验检测报告的编写、审核、批准和发送执行本程序相关的规定。

5相关文件和记录
《抽样控制程序》
《样品管理程序》
《检验检测任务单》
《样品验收交接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