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毫米、分米》导学案 青岛版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模板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长度观念。
2.学会使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能够用毫米和分米描述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2.教学难点: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灵活运用毫米和分米进行长度描述。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一把尺子,引导学生观察尺子上的刻度,提问:“你们知道尺子上的刻度代表什么吗?”2.探索长度单位教师分发尺子和各种长度的小棒,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小棒的长度。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量出的长度,引导学生发现不同长度的小棒对应不同的刻度。
3.感知长度单位教师出示1毫米和1分米的模型,让学生观察、触摸,感受长度单位的大小。
学生分组讨论,用1毫米和1分米的模型比较各种物体的长度,交流感受。
4.实践操作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题目中给出的物体长度,用毫米和分米表示。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学生举例说明,巩固换算方法。
6.拓展延伸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用毫米和分米描述这些物品的长度。
学生自由发言,互相交流描述方法。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四、作业布置1.请同学们回家后,用尺子量一量家里的一些物品,记录下它们的长度,明天课堂上分享。
2.复习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掌握换算方法。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初步认识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了长度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同时,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学会用毫米和分米描述物体的长度,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部分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概念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通过设计“找长度”的游戏,让学生在教室中寻找不同长度的物品,并用尺子进行测量,加强学生对毫米和分米实际长度的感知。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认识毫米和分米这两个单位,并能用毫米和分米度量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精确测量的能力和注意细节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认识毫米和分米这两个单位,并能用毫米和分米度量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毫米和分米这两个单位,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
四、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板书、示范、课外作业。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知识,让学生说一下自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2.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首先,老师向学生展示一张有毫米和分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显示的长度,并让学生说一下图片中长度单位的名称。
步骤二:讲解1.讲解毫米和分米的定义、符号和它们之间的转换方式。
2.通过板书和示范,让学生能够正确地用毫米和分米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让学生练习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步骤三:练习1.给学生出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并让学生用毫米或分米测量它们的长度。
2.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自己所得到的测量结果,并让学生自行验证和讨论,确保每个小组的测量结果都是准确的。
步骤四:总结1.让学生讨论课堂所学知识的要点,总结学习。
2.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课堂所掌握的知识。
步骤五:课外作业1.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作业。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毫米和分米来度量物体的长度。
六、教学反思此次课堂以引入-讲解-练习-总结-作业的教学步骤,旨在让学生全面理解毫米和分米这两个单位,并能灵活运用它们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热情,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效果良好,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测量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精确测量和注意细节的观察能力,为下一阶段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讲述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及区别。
2.能够辨别物体的大小使用何种单位更为合适。
3.能够将已知长度转换为毫米或分米。
4.能够利用尺子、卷尺等测量工具进行长度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及其区别。
2.能够将已知长度转化为毫米或分米。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学生回忆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通过背诵课本中关于毫米和分米的知识,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毫米和分米的区别。
3.老师演示使用尺子、卷尺等测量工具进行长度测量,并带领学生练习。
4.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利用给出的物品通过测量来区分毫米和分米的应用场景,同时练习将长度转换为毫米与分米的能力。
5.结束活动后老师让同学们总结今天的学习成果,让学生自己讲述毫米和分米概念及使用方法。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
通过回忆和梳理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其换算关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讲授法。
通过老师的讲解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毫米和分米概念及区别,并进行示范测量与换算。
3.活动法。
学生通过活动形式来巩固知识点,领悟毫米和分米的使用场景,提高转换长度单位的能力。
4.总结法。
学生进行复述及总结推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发散能力。
五、教学工具1.课件。
2.书本及练习册。
3.尺子、卷尺等测量工具。
六、教学时间及进度1.教学时间:2课时(80分钟)。
2.教学进度:–第1课时:•5分钟:回忆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10分钟:讲述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及区别。
•15分钟:演示使用尺子、卷尺等测量工具进行长度测量,并带领学生练习。
•5分钟:小结。
–第2课时:•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利用给出的物品通过测量来区分毫米和分米的应用场景,同时练习将长度转换为毫米与分米的能力。
•20分钟:复述及总结推理类比例、比与百分数这些概念和方法。
•5分钟:小结。
七、评价方法1.活动表现及结果评价。
2.课堂测试及笔试。
二甜甜的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青岛版

二甜甜的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青岛版我今天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的课程是《毫米、分米的认识》,这是二年级数学下册青岛版的内容。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能够进行单位换算,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毫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进行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毫米和分米,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尺子、针筒、小球等。
例如,我会拿出一个尺子,让大家观察尺子上的刻度,引导大家发现毫米和分米的关系。
然后,我会让大家用针筒注射小球,通过实际操作让大家感受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在讲解完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后,我会让大家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我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作业。
例如,我会让大家用尺子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课后,我会进行反思,看大家的学习效果,并根据大家的反馈进行拓展延伸,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能够进行单位换算,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让我们一起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吧!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学中,我认为有两个重点和难点需要大家特别关注。
是毫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是单位换算的应用。
对于毫米和分米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我会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大家感受毫米和分米的存在。
我会拿出一个尺子,让大家观察尺子上的刻度,引导大家发现毫米和分米的关系。
我会让大家用针筒注射小球,通过实际操作让大家感受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特别强调毫米和分米之间的进率是10,即1分米等于10毫米。
我会让大家用尺子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单位换算,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毫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对于单位换算的应用,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我会通过一些例题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单位换算的方法。
例如,我会让大家用尺子测量一张纸的长度,然后将长度换算成毫米和分米。
《毫米、分米的认识》【导学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毫米、分米的认识(导学案)一、知识点概述毫米和分米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长度单位。
在数学中,毫米和分米也常被用来衡量长度。
本次学习,我们将深入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及其互换关系,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说出毫米、分米的含义,以及它们的互换关系;2.能够进行毫米和分米之间的换算;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毫米和分米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学习重点1.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及其互换关系;2.毫米和分米的换算方法。
四、学习难点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毫米和分米的知识,解决问题。
五、学习过程1. 学习毫米和分米的概念毫米是长度单位,它表示长度的一千分之一,常用符号是“mm”。
分米也是长度单位,表示长度的十分之一,常用符号是“dm”。
2. 毫米和分米的互换关系在毫米和分米的互换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换算规律:•1 毫米 = 0.1 分米•1 分米 = 10 毫米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所给的单位来进行相应的换算,例如:例1:小明的房间长2.8米,宽1.2米,求房间长宽分别用毫米表示的长度。
解:房间长2.8米,可以换算成280分米或者2800毫米;房间宽1.2米,可以换算成120分米或者1200毫米。
例2:有一根长10分米的麻绳,要切成10段,每段都要等分,每段有多长?解:将长10分米的麻绳换算成毫米为100毫米,因为要分成10段,所以每段的长度为10毫米。
3. 毫米和分米的换算方法将毫米和分米互换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乘以或除以10的整数次幂来进行的,例如:•将毫米换成分米:数值÷ 10•将分米换成毫米:数值× 10例3:将400毫米换成分米。
解:因为1分米=10毫米,所以将400毫米换成分米就是将400 ÷ 10 = 40毫米换成分米,答案为4分米。
例4:将6.5分米换成毫米。
解:因为1分米=10毫米,所以将6.5分米换成毫米就是将6.5 × 10 = 65分米换成毫米,答案为650毫米。
二 甜甜的梦——分米、毫米的认识【导学案】青岛版五四学制二年级下册数学

二甜甜的梦——分米、毫米的认识(导学案)1. 学习目标•能读出米、分米、厘米、毫米这些单位;•能够说出分米、厘米、毫米的关系,以及1米有多少分米、米有多少厘米、米有多少毫米;•能够通过实物及尺子等工具进行测量和计算。
2. 学习重点•米、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转换。
3. 学习难点•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转换;•按照厘米和毫米来计数和测量。
4. 学习方法•观察实物;•操作尺子等测量工具;•进行简单的计算。
5. 学习过程5.1 活动1:观察实物,认知米、分米、厘米、毫米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并指出这些物品有多长、多宽、多高,引导学生认识米、分米、厘米、毫米这些单位。
引导学生感受这些单位的差别和关系,比如:1米有多少分米、米有多少厘米、米有多少毫米。
5.2 活动2:按照分米、厘米、毫米测量物品的长度教师准备一些不同长度的物品,让学生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和记录,通过实物的测量和记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米、厘米、毫米的关系。
5.3 活动3:分米、厘米、毫米的转换让学生回忆和了解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进行相互转换。
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比如:10厘米等于几毫米、20分米等于几厘米等,来进行训练。
提醒学生要注意单位的转换。
5.4 活动4:实战演练——测量为了加深学生对分米、厘米、毫米的习惯运用,让学生使用尺子等工具,测量一些具体的事物,如:书、课桌等,然后记录下测量结果,并解释测量时使用了哪些单位。
6.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米、分米、厘米、毫米这些单位,能够说出这些单位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进行相互转换。
同时,我们还能够使用尺子等工具,进行简单的测量和计算。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长度、宽度和高度等尺寸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够抓住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积极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 甜甜的梦——《认识毫米和分米》(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二甜甜的梦——《认识毫米和分米》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认识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毫米和分米》。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初步认识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
难点:理解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呢?(2)今天,我们要学习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大家想不想知道是什么?(3)导入新课——《认识毫米和分米》。
2. 新课讲解(1)讲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展示分米和毫米的实物,让学生直观感受如:1分米的直尺、1厘米的指甲盖、1毫米的蚂蚁等。
(3)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直尺量一量,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分米和毫米来表示。
(2)出示一些长度数据,让学生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如:小明家的电视柜长1()。
4.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了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希望大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用直尺量一量家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床等,记录下它们的长度,并标明使用的长度单位。
2. 家长协助孩子完成作业,引导孩子关注生活中的长度单位。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展示、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初步认识了毫米和分米,建立了长度观念。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甜甜的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二年级下册数学

二甜甜的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二年级下册数学在甜甜的梦境中,分米和毫米的世界缤纷多彩,充满了奇妙的探索。
今天,我将带领我的学生们一同走进这个微观而美妙的世界,通过《青岛版(五四学制)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四章第二节《分米、毫米的认识》,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长度单位的美妙,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第四章第二节《分米、毫米的认识》,我们将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和估计。
二、教学目标1. 认识分米和毫米,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
2. 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长度测量和估计。
3. 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难点则是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测量中,进行长度的估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分米和毫米的模型。
2. 测量工具(尺子、卷尺等)。
3. 实践材料(如绳子、纸条等)。
4. 练习题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学生们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书本等,引导他们发现长度单位的存在,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物品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吗?”2. 新课导入:我会通过分米和毫米的模型,向学生们介绍这两个长度单位,并讲解它们之间的进率。
3. 实践操作:学生们分组进行实践,使用测量工具对教室里的物品进行长度测量,并记录结果。
4.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如长度换算、长度估计等,引导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解答。
5. 随堂练习:学生们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米、毫米的认识1. 分米和毫米的概念2. 分米和毫米的进率3. 实践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运用分米和毫米测量家里的物品长度,并记录结果。
2. 完成练习题:13题。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第46页至47页,主要讲述了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毫米和分米的长度单位,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方法,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换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际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毫米和分米的长度单位,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方法。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换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多媒体课件2.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书本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品的长度可以用不同的单位来表示。
2. 知识讲解:讲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1分米等于10毫米。
3. 课堂练习:让学生用尺子测量身边物品的长度,并用毫米和分米进行表示。
引导学生发现,测量不同长度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单位。
5. 游戏环节:设计一个“长度换算”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毫米与分米的关系:1分米 = 10毫米七、作业设计2. 家长协助孩子测量家中的物品长度,并用毫米和分米进行表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身边物品的长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毫米和分米,还有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些长度单位?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教室里的物品作为学生熟悉的场景。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毫米、分米的认识

角纸币,铅笔芯,1分硬币等。
参考答案
1.毫米分米
2.(1)毫米(2)略(3)10 10
3.10 dm 1 mm
4.10 10 10 5.55 25
1毫米、分米的认识
项目
内容
1.《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金箍棒能够变化长短,能变得非常短,放到耳朵里,也能变得很长,直插云端。放进耳朵里只有5毫米长,放在手心里也只有1分米长,我们学习了两个长度,是哪两个呢?
2.1毫米有多长呢?
分析与解答:(1)观察直尺,比1厘米还小的一格是1( )。
(2)利用直尺画一条5毫米的线段,体验金箍棒放进耳朵时的长度。
(3)数一数,1厘米分成( )个小格,即1厘米=( )毫米。
3.通过预习,我知道了1分米是( )厘米,分米用字母( )表示;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 )毫米,毫米用( )表示。
4.预习后我还知道: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1厘米=( )毫米
5.你能说出它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吗?
( )毫米( )毫米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2.1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青岛版(五四学制)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2.1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青岛版(五四学制)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将能够:1.认识分米和毫米两个长度单位;2.掌握分米和毫米的相互转换;3.运用分米和毫米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认识分米和毫米;2.掌握分米和毫米的相互转换。
三、教学难点如何应用分米和毫米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1.了解分米和毫米分米(dm)和毫米(mm)都是长度单位。
分米指的是一米的十分之一,而毫米指的是一米的千分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分米和毫米都用于衡量长度,如衣物的尺寸、物品的尺寸等。
2.了解分米和毫米的相互转换有时候我们需要把分米转换成毫米或者把毫米转换成分米。
具体转换方式如下:•将分米转换成毫米:分米数× 10 = 毫米数,例如:2 dm = 20 mm。
•将毫米转换成分米:毫米数÷ 10 = 分米数,例如:70 mm = 7 dm。
3.运用分米和毫米解决实际问题有时候我们需要用到分米和毫米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下面的例子:例1:李明要在一张纸上画一条长12.5厘米的线段,他应该用多长的尺子?解:由于12.5厘米较小,李明可以用含有毫米的标尺来测量。
最好的选择是使用长度为15厘米的标尺,将线段的两端对准标尺上的0刻度和15刻度,然后记录线段的长度。
因此需要用一把15厘米长的尺子来测量。
五、课后作业1.P12-1、P12-3;2.完成装订线上的活动。
3.找一些日常生活中使用分米和毫米的例子,并写在作业本上。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深刻理解分米和毫米的使用场景。
通过课后作业,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分米和毫米的知识点。
在教学中,只需简要介绍分米和毫米的转换方式及应用即可,让学生通过后续的例题来掌握相应的技能。
最后,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运用分米和毫米,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分米毫米的认识【导学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分米毫米的认识(导学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一、前置知识1.学生应该掌握从“小”到“大”的顺序认识米、分米、厘米、毫米这几个长度单位。
2.学生应该理解分米和毫米的关系,即1分米=10毫米。
二、本节核心本节将以“分米毫米”为主要学习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这两个长度单位,掌握它们的换算方法,以及了解在生活中分米毫米的实际应用。
三、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辨认分米和毫米,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能够掌握分米与毫米的换算方法;3.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将实际问题简单地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学习步骤第一步:引入向学生展示一个包括分米和毫米的量杯,并放大让学生辨认出它们各自的标记,介绍它们的单位名称。
然后,让学生思考:分米和毫米之间有怎样的联系?第二步:梳理引导学生回忆米、千米、厘米、分米、毫米这几个长度单位的排列顺序,着重强调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数字关系:1分米=10毫米。
然后,让学生尝试自己举几个例子,理解这种换算方式的实际意义。
第三步:巩固通过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将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转化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陈老师收到一段长20分米的绳子,请帮忙将它剪成长度相等的小段,每段长2分米。
请问这段长20分米的绳子可以剪成几小段?这个问题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入手,把它们转化为数学问题,掌握分米与毫米之间的换算方法,并通过计算得出答案。
第四步:拓展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力,为其他实际问题也想出相应的转换方法,从而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理解了分米和毫米的意义和关系,掌握了它们之间的换算方法,并且将它们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解决了实际问题。
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 甜甜的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青岛版

二甜甜的梦——《毫米、分米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毫米、分米的概念,知道它们与米、厘米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毫米、分米进行测量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毫米、分米的认识2. 毫米、分米与米、厘米的关系3. 毫米、分米的测量方法4. 毫米、分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毫米、分米的概念,毫米、分米与米、厘米的关系,毫米、分米的测量方法。
2. 教学难点:毫米、分米与米、厘米的换算,毫米、分米的测量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甜甜的梦》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讲解毫米、分米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与米、厘米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毫米、分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练习,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提高他们的认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与毫米、分米相关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3.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检查他们是否掌握了毫米、分米的测量方法。
六、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差异化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课堂内容。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毫米、分米的概念。
3. 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习,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毫米、分米的概念,了解了它们与米、厘米的关系,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概念,理解它们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毫米和分米的概念,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2.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学生容易混淆。
三、教学准备1. 课件:长度单位换算表,相关图片。
2. 学具:尺子、绳子、剪刀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铅笔、书本、桌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长度,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 提问:我们用什么单位来测量长度?学生回答:厘米、米。
追问:还有其他的长度单位吗?2. 认识毫米和分米- 利用课件展示毫米和分米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如用尺子量一量,用手指数一数等。
- 引导学生观察尺子上的刻度,让学生发现毫米和分米的存在。
3. 长度单位换算- 利用课件展示长度单位换算表,让学生了解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 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如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等。
-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一个大长度换算成小长度,或反之。
4. 实际操作- 让学生用尺子测量一些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 引导学生将测量结果换算成毫米、分米、厘米、米,并进行比较。
- 针对学生的测量结果,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5. 总结与拓展-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如毫米和分米的概念,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等。
- 提问:我们学完了长度单位,那么面积单位有哪些呢?让学生回家后查找资料,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一条绳子的长度等。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掌握了毫米和分米的概念,了解了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导学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一、前置知识在开始本节课的学习前,需要掌握以下相关知识:•比较大小•计量长度二、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会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毫米、分米、千米的概念及相互关系2.能够准确地使用毫米、分米、千米进行计量3.能够在生活中正确应用毫米、分米、千米的概念和计量方法三、课堂学习1. 毫米的认识毫米是长度单位,它是米的千分之一。
通常我们用直尺来量度,例如我们使用直尺量一枚卡钳的长度,得到的长度是 50 毫米。
2. 分米的认识分米也是长度单位,它是米的十分之一。
例如,使用直尺量一张 A4 纸的长度,得到的长度是 30 分米。
3. 千米的认识千米是长度单位,它是米的千倍。
通常使用测量工具,如卫星定位系统等来测量。
例如,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 2 千米。
4. 比较毫米、分米、千米之间的大小当我们比较毫米、分米、千米三个长度单位的大小时,可以通过换算来比较。
我们可以将毫米换算成分米和千米,或将分米换算成毫米和千米,或将千米换算成毫米和分米。
例如:•1 毫米 = 0.1 分米•1 毫米 = 0.001 千米•1 分米 = 10 毫米•1 分米 = 0.1 千米•1 千米 = 1000 毫米•1 千米 = 100 分米5. 计算题•甲校到乙校有 2 千米,到达乙校后还剩下 500 分米的路程。
那么,甲校到乙校的全程有多少分米?•一张 A4 纸的长度为 30 分米,如果它是 100 张 A4 纸缝在一起的长度,那么它的长度是多少千米?•一根铅笔的长度为 10 毫米,20 根铅笔长度是多少分米?6. 实际应用毫米、分米、千米在生活中都有广泛应用,例如:•煤气表、水表、电表的表盘显示数字单位是毫米;•修建路、桥梁时,需要测量长度,单位是千米;•制作尺子、量角器等测量工具时,需要计算长度,单位是毫米。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毫米、分米、千米三个长度单位及其相互换算的方法,同时也了解了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新青岛版二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新青岛版二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新青岛版二班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新青岛版二班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一、说教材认识分米和毫米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二班级的一个知识。
本课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过米和厘米的基础上。
通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学生尺和米尺,会数学生尺上的大格和小格,知道1厘米是10小格,1米=100厘米。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下面3点:1、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会用打手势的方法比划1分米和1毫米。
2、掌握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3、培育学生的学习爱好,让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教学难点:理解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二、教法和学法1、直观演示通过形象生动的课件演示,学生在观察和对比中体会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领悟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老师主导,学生主体在老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乐观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逐步认识1分米、1厘米。
三、教学过程1、复习引新(1)实物展示平台展示一把学生尺提问:同学们,老师这里现在有一把学生尺,你能来介绍一下有关这把学生尺的知识吗?设计目标:让学生产生回忆,联想曾经学过的知识米和厘米,知道学生尺分大格和小格,1大格是10小格。
每1大格就是1厘米。
(2)画一条长10厘米的线段提问:你能猜一猜老师准备用怎样的一句话介绍这条线段有多长吗?设计目标: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3)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长度单位。
2、新授(1)出示情景(课件演示)教学分米提问:从小男孩的介绍中,你发现新的长度单位是谁了吗?(学生:分米)活动一:要求:1、从你的直尺中找出1分米有多长。
2、用手比划一下1分米有多长。
第二单元甜甜的梦——《 毫米、分米的认识》(导学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第二单元甜甜的梦——《毫米、分米的认识》(导学案)一、引入1.1 前置知识在学习本单元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什么?1.2 目标本单元学习的目标是什么?1.3 知情背景了解本单元所要学习的知识涉及到哪些场景,有哪些实用性。
二、学习内容2.1 总体概述本单元主要学习毫米、分米的认识,通过对长度进行测量,学生将慢慢掌握长度的计算方法和转换方法。
2.2 具体内容•认识毫米、分米的长短•学习长度的测量方法•掌握长度的计算方法和转换方法三、学习重点及难点3.1 学习重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毫米、分米的计量标准,以及掌握长度换算。
3.2 学习难点本单元的学习难点在于学生对单位换算的理解,需要认真引导和细心讲解。
四、学习方法本单元的学习方法包括有:观察、测量、实践等,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五、学习过程5.1 导入通过教师的提问,介绍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和目标。
5.2 操作引导通过播放视频以及展示实物等形式,让学生体验和认识毫米、分米的长度。
5.3 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长度的测量,然后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5.4 总结总结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拉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理解其实际应用。
六、巩固练习6.1 练习一•题目:量一下自己的身高,写出相应的毫米数和分米数。
•要求:用直尺测量6.2 练习二•题目:你的铅笔有多长?用毫米表示。
•要求:用卷尺测量七、拓展练习7.1 练习一•题目:一条绳子有多长?•要求:用米、分米、毫米表示7.2 练习二•题目:你的教室有多大?•要求:用平方米表示八、课后作业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相应的作业。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如何改进?。
第二单元甜甜的梦—毫米、分米的认识(导学案)二年级数学下册青岛版五四学制

第二单元甜甜的梦—毫米、分米的认识(导学案)
一、前置知识
1.了解厘米的概念和读法。
2.认识和掌握厘米的换算方法。
例如:1厘米=10毫米
二、学习内容
1. 毫米的概念和读法
毫米是长度单位,是一个较小的单位。
在书写时使用“毫米”字样,表示方法为“mm”。
2. 分米的概念和读法
分米也是长度单位,与厘米和毫米比较接近。
在中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常用的长度单位是米、分米、厘米、毫米这四个。
3. 毫米和分米的换算方法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例如:
1)把15毫米换算成分米
解:15毫米= 15 ÷ 100 = 0.15分米
2)把0.6分米换算成毫米
解:0.6分米 = 0.6 x 10 x 10 = 60毫米
三、学习任务
1.观察物品,讨论并记录物品的长度计量单位及数值。
2.给定长度的物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正确的计算。
3.模仿教师演示读数并进行练习。
4.讨论和体验长、宽、高三维度的长度计量方法。
5.自己拿尺子测量日常身边物品的长度,进行思考探索。
四、学习方式
1.教师演示,学生跟随。
2.学生小组讨论。
3.班级讨论。
五、学习反思
毫米和分米是数学中的常见单位,在日常生活中也十分常见。
通过此次学习,我们了解了毫米、分米的概念和换算方法,并进行了实际的测量体验。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和思考,提高对长度计量单位的认知和运用。
分米毫米的认识(导学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分米毫米的认识(导学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一、认识分米和毫米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经常会使用到多种长度单位,其中分米和毫米是比较常见的两个单位。
1、分米分米是长度单位之一,它等于1/10米,用符号“dm” 表示。
2、毫米毫米是长度单位之一,它等于1/1000米,用符号“mm” 表示。
二、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在数学计算中,有时候需要将分米和毫米进行换算,我们需要根据长度单位之间的比例进行计算。
1、分米换算为毫米1分米等于10毫米,所以分米换算为毫米,就需要将分米数乘以10,即:分米数× 10 = 毫米数。
例如:20分米= 20 × 10 = 200毫米。
2、毫米换算为分米1毫米等于0.1分米,所以毫米换算为分米,就需要将毫米数除以10,即:毫米数÷ 10 = 分米数。
例如:500毫米= 500 ÷ 10 = 50分米。
三、分米毫米的练习现在你已经掌握了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和换算方法,下面是一些练习,帮助你加深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1、填空题:•1.5米 = __ 分米 __ 毫米。
•250毫米 = __ 分米 __ 毫米。
•4.8分米 = __ 毫米。
2、计算题:•有一条纸条长20分米,要将它剪成50根等长的小条,每根小条的长度是多少毫米?•现在有一块长方形的木板,长为3米2分米,宽为70毫米,这块木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毫米?四、总结分米和毫米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长度单位,通过本篇导学案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两个单位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为了提高对这两个单位的掌握程度,需要多进行一些练习和实际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毫米、分米》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
内容信息窗1:课本第24---26页及自主练习
学习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感知、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学习过程学习笔记
温故知新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米和厘米)
这两个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100厘米)
新知探索一、独立思考,提出问题:
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认真动脑,解决问题:
1、1毫米有多长?
分析:
尺子上1小格的长度是()毫米,毫米用()表示。
1厘米中间有10个小格,即1厘米=()毫米。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2、1分米有多长?
10厘米就是()分米,分米用()表示。
1分米=()厘米
1米里面有10个1分米。
1米=()分米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3、金箍棒长5厘米,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