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联合耳穴埋豆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观察
中医护理耳穴压豆法治疗失眠效果观察

现 恐 惧 、紧 张 心 理 ,或 表 现 有 心 率 、血 压 增 高 的 患 者 进 行 心 理 干预 ,消 除 其 对 介 入 术 3 讨 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 顾 虑 。 问 时 ,对 桡 动 脉 以及 股 动脉 脉 搏 情 况 进 行 检 查 机 率 ,给 出 造 影 以 及 脉 鞘 篱
介 入 护 理 是 临 床 护 理 实 践 工作 中 的全 新 分 支 之 一 ,要 求 护 理 12作者 不 断 进 行 知
< O.05,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健 ,2011,25(4):110— 111.
r预 纽 1o例 患 者 急 渗介 入 术 治疗 , 共 2例 出 现 并 发 癍 ,发 生 率 为 2O.D0 ,明 [3] 李 琰 .心 理 护 理 对 心 内 科 介 八 术 患 者 影 响 分 析 _J].中 国 中 医 药 咨讯 ,2011,03
f预 纰 10例 患 者 急 诊 介 入 术 治 疗 中未 出 现 死 亡 案 例 ,对 照 组 1例 (10.O0 )患
541— 542.
者 因 全 心 衰 竭 不 可逆 衙死 亡 ,1:预组 死 亡 率 明 显 低 于 对 照 绑 ,数 据 对 比 差 异 昆 著 ,P [2] 郭 英 .57例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患 者 介 入 术 后 的 早 期康 复 护 理[J].中 国初 级 卫 生保
等 器 材 的选 择 建 议 。 患 者 进 入 导僻 室 后 即给 哥心 电 监护 .压 力 检 测 期 I'nl需 要 确 保 压 识 技 能 的 学 习 ,提 高 护 理 工 作 的 主 动 性 、独 立 性 、以 及 科 学 性 水 平 。 同 时 ,还 要 求 护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对改善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对改善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对改善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在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住院和门诊收治的100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实施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方法。
分析患者失眠症状的改善效果。
结果:对比分析,患者的失眠症状改善显著。
结论: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的治疗方法应用于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展现出显著的应用效果,极大的改善了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最大程度提升了患者的睡眠质量。
关键词: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围绝经期;失眠;临床效果;前言:失眠作为围绝经期女性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是由于女性更年期症候群从而衍生出来的一种疾病,围绝经期女性的失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难进入深度睡眠、睡眠时间短、多梦早醒、醒后很难入睡以及醒后身体疲乏等症状。
近几年,虽然我国社会经济正以高速稳步发展,但是所带来的社会压力、工作压力以及生活压力都是非常沉重的,导至现代人的精神压力非常大,而围绝经期女性的失眠问题也愈加的严重,该症状的发病人数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长期失眠能够致使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无法有效抵抗各种疾病的侵袭,并且还容易带来记忆力减退、头痛等一系列不良症状,严重影响了失眠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与学习。
所以,针对围绝经期失眠病症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治举措,对于增强女性围绝经期的睡眠质量,确保女性的身心健康、提升女性的生活质量,展现出了至关重要的社会意义与医学价值。
本文,针对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对改善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展开进一步观察,现具体报告内容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在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住院和门诊收治的100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在45至53岁,平均年龄(49.26±5.48)岁。
所有患者与家属对于本次研究均知情且同意。
1.2方法本次研究设计的是自身对照,使用耳穴压豆和穴位贴敷措施前先进行基线评估和利用匹兹堡睡眠量表7个维度评估,干预措施第4周再次评估,并进行分析。
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疗效观察

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疗效观察标签:失眠;穴位;埋线失眠症状不一,或难以入寐,甚至彻夜不寐,或有寐而易醒,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笔者采用穴位埋线的方法治疗失眠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为2010年2月-2011年11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患者,共60例。
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穴位埋线治疗组(埋线组)及常规西药治疗组(药物组),每组30例。
埋线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23~69岁,平均(49.0±10.4)岁;病程5~19个月,平均(13.63±2.77)月。
药物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22~67岁,平均(47.0±10.8)岁;病程6~21个月,平均(13.32±3.82)月。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1]:以睡眠障碍为几乎唯一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白天头晕、乏力、困倦等;上述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
中医辨证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
①心脾两虚型: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纳差倦怠,面色无华,易汗,舌淡,苔薄,脉细弱。
②心肾不交型:头眩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质红,脉细数。
③肝阳上亢型:急躁易怒,头晕头痛,胸胁满闷,舌红,脉弦。
④脾胃不和型:脘闷嗳气,嗳腐吞酸,心烦口苦,苔厚腻,脉滑数。
1.3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16~70岁,病程超过4周者;愿意参与观察者。
1.4 排除标准由全身性疾病(感染、疼痛、咳嗽、手术、恶性肿瘤等)及外界环境干扰因素所致者;妊娠、哺乳期妇女;合并心血管、肺、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合并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患者;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不愿意参与观察者。
耳穴埋豆治疗失眠临床观察

耳穴埋豆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关键词】耳穴埋豆;失眠;临床观察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2-0208-02失眠是临床常见病症,中医称为“不寐”,又称“不得眠、不得卧”,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
表现为入寐困难,有寐而易醒,或醒后不能再寐,或时寐时醒,导致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紊乱。
长期的睡眠不足,易降低患者抵抗力,使患者出现头晕头痛,心烦易怒,精神萎靡不振[1],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镇静剂、安眠药等能临时解决睡眠问题,但长期使用易形成药物依赖性,使睡眠质量不能得到有效改善。
我科近年使用耳穴埋豆治疗失眠并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41例,为2011年9月——2012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55-82岁。
原发病中肺胀19例,中风22例,入院前既往有失眠者28例,13例患者因住院后环境改变、疾病本身及担心预后等因素而失眠。
1.2 治疗方法采用磁珠贴耳穴埋豆治疗。
取穴:神门、皮质下、心、肝,为单侧取穴,双耳交替。
方法:①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持探棒在选穴区由上而下找敏感点,选中后患者有酸麻胀痛感。
②用75%乙醇常规消毒耳穴及耳廓。
③用镊子夹取磁珠帖贴在所选耳穴上,用指揉法按压每个穴位1分钟,以患者感觉酸麻胀痛能耐受为度。
④指导患者每日自行按压穴位3-5次,每次1分钟,睡前按压一次,以局部有酸麻胀痛感为佳,力度不要过重,以免损伤皮肤。
注意事项:进行操作前需检查耳廓皮肤有无炎症、湿疹、冻疮破溃等,耳廓皮肤有炎症、破损时不宜使用耳穴埋豆治疗;耳穴埋豆处注意保持清洁干燥,如有胶布潮湿或污染,需及时更换,以免引起皮肤感染。
夏天炎热,汗多者,耳穴埋豆时间不宜过长;局部出现红色粟粒样丘疹,对胶布过敏伴有痒感者,可将胶布取下,休息3-5天后再贴,必要时加贴肾上腺穴或予抗过敏药物。
1.3 健康教育建立有规律的休息制度,减少白天睡眠;晚间保持环境安静、整洁、床铺舒适,周围光线宜暗;睡前热水泡足,以手掌心按揉足心,使心肾相交;定时就寝,上床就关灯入睡,形成条件反射,不要养成躺在床上看书或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条件者睡前可洗温水澡,可因全身血管扩张造成头部相对贫血而易入睡。
耳穴压豆法治疗失眠40例疗效观察论文

耳穴压豆法治疗失眠40例疗效观察【摘要】中医典籍《灵枢》认为“耳为宗脉之聚”“十二经通于耳”在耳廓上存在对应的区域,并且有规律地分布在耳穴上。
通过对穴位和反应点的刺激,起到清心安神主治失眠的作用。
[1] 【关键词】失眠;耳穴;耳穴压豆;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06-02本人在社区工作中用耳穴压豆法治疗失眠,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 临床资料患者40例,其中男13例,女27 例;年龄最大者67岁,最小者22岁;病史最长的6年,最短2周。
1.1 临床表现入睡困难,断断续续不连贯,而过早地醒来,醒后很难再继续入睡,全身乏力,倦怠感觉,多因健康情况不佳,感觉不适、疼痛,生理节奏被打乱,多数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烦、多梦,普遍按照神经衰弱治疗,用过西药镇静剂,症状时好时坏。
伴有头痛、心烦、易怒者16例;胸闷、痰多、口苦、胃胀者7例;手心、脚心发热者9例;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者8例;心悸、胆怯者15例。
1.2 诊断依据(1)轻者入睡困难、易醒,醒后不寐,重者整夜难眠;(2)常伴有头昏、头痛、健忘、心悸、多梦、手足心热等;(3)经检查各系统没有发现异常。
2 治疗方法2.1、选主穴:神门、皮质下、心、肾、交感、垂前、枕、失眠等;选配穴:心、肝、脾、胆、肾、胃等。
前额痛加额,后脑痛加枕,两侧头痛加颞;伴胸闷、痰多、口苦、胃胀者加脾,头晕健忘、手足心发热、乏力、记忆力减退者加内分泌、胰,心悸、胆怯者加脑。
[2]2.2、操作方法2.2.1、寻找疼痛反应点仔细在取穴的区域内寻找疼痛反应点,以压迫后局部感觉为疼痛,两耳感觉热乎乎的为判断标准。
2.2.2操作方法,用碘伏棉球在耳穴疼痛点上做常规皮肤消毒酒精脱碘,把胶贴剪成0.5cm×0.5cm的方型,用75%酒精浸泡过的表面光滑近以圆球状或椭圆状的中药王不留行籽贴于每个穴位的疼痛点上,对准穴位贴压约3min达到局部发热、灼痛,使患者耳朵感到酸麻为止。
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失眠是指无法获得足够的睡眠质量和时间,给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近年来,随着中医理论的深入研究,耳穴压豆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被人们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观察和评估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疗效,以期为失眠患者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一、耳穴压豆的原理耳穴压豆是一种应用于中医治疗的手法,借助对耳穴压迫以刺激相关穴位,以达到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恢复脏腑功能、促进气血循环的效果。
耳穴是人体反射区之一,有着丰富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结,通过刺激耳穴,可以达到调整人体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多个方面的功效。
二、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方法(一)耳穴定位根据中医理论,耳朵上有数十个与身体器官及神经系统相关的穴位,其中几个比较重要的穴位包括神门穴、流泪穴、心脏穴等。
在进行耳穴压豆治疗时,需要准确定位这些穴位,遵循中医经络学的原理。
(二)耳穴压豆选择合适的豆子进行耳穴压迫,以适度的力量和时间进行压迫。
压迫的力量和时间应该因个体差异而异,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配合其他治疗方法耳穴压豆治疗失眠时,可以辅助使用一些传统的调理方法,如按摩、艾灸等,以加强治疗效果。
三、为了评估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疗效,我们开展了一项观察研究。
选取了50名患有失眠的志愿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其中一组接受了耳穴压豆治疗,另一组作为对照组。
疗程为4周,每周3次,每次30分钟。
治疗期间,对于每个接受治疗的患者,我们都详细记录了失眠的程度、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等指标,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
观察期结束后,我们对两组的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接受耳穴压豆治疗的患者失眠的程度有显著改善,入睡时间明显缩短,睡眠质量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多个指标上有着显著差异。
四、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优势相比于传统的口服药物治疗和心理疗法,耳穴压豆治疗失眠具有以下几个显著优势:(一)非药物治疗耳穴压豆属于非药物治疗,不存在药物依赖和副作用的问题,适用于大部分失眠患者,尤其是对于长期使用药物治疗无效或者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
针灸联合耳穴压豆疗法治疗顽固性失眠临床观察

针灸联合耳穴压豆疗法治疗顽固性失眠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析顽固性失眠患者治疗中,针灸+耳穴压豆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8月-2022年10月72例顽固性失眠患者,分为2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耳穴压豆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灸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组间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顽固性失眠患者治疗中,针灸联合耳穴压豆疗法的效果显著,可快速提升患者睡眠质量。
【关键词】顽固性失眠;耳穴压豆;针灸失眠即夜间睡眠时间<4h,伴随惊醒、心悸等症状,长期失眠不利于消除身体疲劳。
长期失眠又称为顽固性失眠,昼夜节律失调、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是导致顽固性失眠的主要原因。
中医学将顽固性失眠划归为“不寐”、“不得眠”等范畴。
中西医对顽固性失眠的治疗都有研究,西医主张镇静安眠治疗顽固性失眠,中医认为针对性治疗失眠症是关键,针灸、耳穴压豆是中医常用的局部治疗方法,无副作用,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睡眠质量[1]。
本研究侧重分析中医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中医治疗方法,以72例患者为对象,采用两组对照试验,展开下述相关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72例顽固性失眠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6例,选取时间:2021年8月-2022年10月。
对照组:男性、女性各20例、16例,平均年龄(45.12±3.90)岁,病程最长6年,最短1年,平均(3.45±0.24)年,重度失眠、中度失眠、轻度失眠各5例、15例、16例;观察组:男性、女性各21例、15例,平均年龄(45.18±3.82)岁,病程最长6年,最短1年,平均(3.40±0.28)年,重度失眠、中度失眠、轻度失眠各5例、17例、14例。
两组资料无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对照组:给予患者耳穴压豆疗法,主穴为交感、神门和皮质下,配穴为脾、肝胆、肾,本次选择王不留行籽进行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疗法治疗失眠的护理体会-中医护理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耳穴压豆疗法治疗失眠的护理体会-中医护理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失眠中医称为不寐,临床表现为,轻者入眠困难或眠而不酣,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寐,严重者彻夜不眠[1].中医认为,人的五脏六腑均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当人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上的相关穴区出现反应,刺激这些相应的反应点及穴位,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这些反应点及穴位就是耳穴。
耳穴压豆法是利用中药王不留行具有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的作用,用它的籽、磁珠等物在耳穴表面贴压,能更好的刺激耳穴,发挥疗效。
基于此,根据中医理论在临采用耳穴压豆疗法,结合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取失眠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
观察组中,女性17例,男性13例,平均年龄45岁。
对照组中女性14例,男性16例,平均年龄40岁。
1.2 方法: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的具体操作方法为,(1)耳穴定位,主穴:取心、肝、肾、脾、胃点。
配穴:取耳神门、皮质下、内分泌、交感点以及耳背后失眠穴。
选择1~2组耳穴,进行耳穴探查,找出阳性反应点,并结合病情,确定主辅穴位。
(2)寻找敏感点,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以最佳舒适体位为宜,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耳穴探针按压,找到患者感觉最疼痛的穴位。
(3)治疗,以酒精棉球轻擦消毒后,将耳穴贴敷于选好的穴位上,并轻轻揉按1~2分钟。
每次以贴压5~7穴为宜,每日按压3~5次,隔1~3天换1次,两组穴位交替贴压。
两耳交替或同时贴用。
一般5天换耳穴贴1次,胶布潮湿或脱落时应及时更换,5天1个周期,5个周期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5个疗程。
1.3 疗效观察标准:失眠病症的临床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所定的失眠诊断标准[2].观察两组患者睡眠情况:(1)显效:病人无失眠症状,治疗2个疗程后病人能入睡,时间在7小时以上,其他症状消失,随访1个月无复发;(2)有效:病人失眠症状好转,病人能入睡,睡眠时间较前延长,其他症状减轻;(3)无效:病人仍存在失眠症状,无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穴位埋线联合耳穴埋豆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8-02-07T15:08:37.15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5期作者:罗婷左小波李琴
[导读] 对于本研究所有患者在进行治疗时,为患者选择采用穴位埋线联合耳穴埋豆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有效的治疗效果。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综合内科四川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观察并研究选择采用穴位埋线联合耳穴埋豆对于顽固性失眠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以便于为临床治疗和干预工作提供可行参考。
方法本研究所有选择的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7年5月收治的顽固性失眠的患者,本研究选择5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单纯选择采用耳穴埋豆的方法进行治疗,同时本研究选择52例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用穴位埋线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以后治疗效果,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和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本研究所有患者在进行治疗时,为患者选择采用穴位埋线联合耳穴埋豆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促进患者失眠症状的缓解,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穴位埋线;耳穴埋豆;顽固性失眠
现如今生活节奏和生活压力都在不断的增大,开始越来越多的人都出现了失眠症状。
所以失眠也就是睡眠障碍,主要是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无法达到睡眠的要求,使患者出现有疲惫,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甚至患者存在有情绪不佳和各种难受的情绪[1]。
失眠在中医当中属于不寐症状,它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产生困扰。
对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患者存在有睡眠时间和睡眠深度不足,患者表现较轻就会存在入睡困难情况,表现较重就会导致患者彻夜不眠[2]。
对于失眠的病因进行分析多种多样,从中医角度来看,失眠是因为阳盛阴衰和阴阳失交导致,所以和患者的心肝脾肺肾等都具有典型的关联。
本研究主要从中医角度分析选择采用穴位埋线联合耳穴埋豆对于顽固性失眠进行治疗的效果,并将主要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患者来自2016年1月到2017年5月,均为顽固性失眠患者。
本研究选择5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当中男女比例为28:24,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6岁到54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1.5±8.4)岁;本研究选择5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当中男女比例为27:25,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5岁到55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2.8±8.8)岁。
本研究所有患者经过临床检验和诊断确诊为顽固性失眠,对于本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选择采用统计学软件作出检验,并进行比较,本研究两组患者之间没有差异性,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于本研究的对照组患者单纯选择采用耳穴埋豆的方法进行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耳穴的定位:选择主穴位为心、肝、肾、脾、胃点。
配穴为耳神门、皮质下、内分泌、交感点以及而背后失眠穴。
患者选择座位或者是仰卧位,每次患者双耳共用,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选择的主穴当中的1~2个穴位联合配穴进行贴压,每次穴位选择3~4个进行。
患者的双耳可以选择相同的穴位,也可以选择互补的配穴。
在具体选定过程中穴位通过中医根据具体的辨证论治方法进行确定。
其次对于患者进行压豆:患者选择采用座位或者是仰卧位,保证患者的舒适性,术者一只手对于患者耳轮上方进行作用,另一只手选择耳穴探针进行按压,寻找患者感觉最痛的穴位。
之后选择采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对患者进行耳穴贴压。
每日为患者进行五分钟的揉压处理[3]。
对于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为患者配合使用穴位埋线方法进行处理,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
需要辩证地为患者选择穴位,首先对患者皮肤进行常规消毒,为患者铺设无菌巾,在选择讯飞的地方选择采用普鲁卡因做一个直径大约1cm大小的皮丘,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对患者选择左手拇指和食指对于皮肤和皮下组织脂肪进行处理,右手持剑突针将丝线从一端麻醉点刺进,深度能够达到皮下脂肪和肌肉之间即可,在进针的过程当中需要注意水平进针,整体需要经过穴位,将丝线埋入穴位内部,之后将剑突针倒回原位出针,将埋线术后帖盖上[4]。
为患者进行辨证选穴:对于心肺两虚患者,症见不易人睡,寐则多梦易醒。
心悸,健忘,易出汗,面色少华,精神疲乏,院痞,便塘。
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宜益气养血。
取心俞、脾俞穴,每周选1个穴,两穴交替使用。
对于肝火上扰患者:症见头晕而痛,不能人睡,多烦易怒,目赤耳鸣,伴有胁痛,口苦。
舌苔薄黄,脉弦数。
治宜平肝降火。
取行间、神门穴。
每周选1穴,交替使用。
对于阴虚火旺患者:症见虚烦不寐,稍寐即醒,手足心热,惊悸,出汗,口干咽燥,头晕耳鸣,健忘,腰酸.舌质红、脉细数。
治宜滋阴降火,取大陵、太溪穴。
每周选1穴,交替使用[5]。
1.3效果评价
如果所有患者自觉症状消失或者基本消失,表示患者治疗显效;如果患者自觉症状有所改善或者减轻,表示患者治疗有效;如果患者表示症状没有明显的改善,表示患者治疗无效[6]。
1.4统计学分析
为确保本研究的客观性,对于所有涉及到的数据调入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IBM SPSS26.0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的计数资料选择卡方值(??)检验,P<0.05表示差异明显,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以后治疗效果,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和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详细情况请参见表1所示。
3.讨论
本研究主要分析采用穴位埋线联合耳穴埋豆对于顽固性失眠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从本研究治疗的结果中能够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能够证实两种方法联合使用的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本研究所有患者在进行治疗时,为患者选择采用穴位埋线联合耳穴埋豆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促进患者失眠症状的缓解,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燕,勾俊杰,兰俊,李国臣.穴位埋线联合耳穴埋豆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09):1049-1051.
[2]付海,张太成.综合疗法治疗顽固性失眠5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5(12):47.
[3]叶翠河,何庆君,何奕辉,欧彩娣,黄新华,黄德莲.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症3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4,7(08):711-713.
[4]卫彦,寇吉友.耳穴贴压法对失眠患者睡眠质量改善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0,18(04):15-16.
[5]叶翠河,欧彩娣,徐祖静,何奕辉.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07):665-667.
[6]李滋平.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症52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6(10):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