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9卷第2期 -89-
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eating insomnia byuricular-plaster therapy
候娜娜*
(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山东潍坊,261041)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7)02-0089-03
【摘要】目的:探讨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疗效。
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0例)。
治疗组采用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普唑仑片8mg,每日睡前服用。
连续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综合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日间功能评分及总有效率分别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个疗程后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P<0.01),在改善日间功能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睡眠质量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耳穴压豆治疗失眠效果显著,且能明显改善患者日间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失眠;耳穴压豆;疗效观察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uricular-plaster therapy on insomnia. Methods: The 108 patients with insomnia were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58 cases, auricular-plaster) and the control group(50 cases, simple medication with alprazolam) randomly.
A course lasted for 4 weeks. 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was used to assess sleep quality in both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re were obvious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symptoms effec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P<0.01). The treatment group has better doytime functional scores (P<0.05). Conclusion: Auricular-plaster therapy had a marked therapeutic effect on insomnia and was an effective therapy for treating insomnia.
【Keywords】Insomnia; Auricular-plaster therapy;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7.02.045
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指睡眠的质和量下降,包括入睡困难或维持睡眠困难,多由阴阳失调,气血亏虚、脏腑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
笔者自2013年6月采用耳穴压豆治疗本症,效果显著,并与西药阿普唑仑治疗进行对照观察。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参照《中国精神障碍诊断分类与标准》,我科2013年6月-2015年6月共收治失眠患者108例,遵循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按患者就诊顺序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58例,男22例,女36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5.3岁;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5年,平均病程1.96年。
对照组50例,男18例,女32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7.5岁;病程最短1.5个月,最长6年,平均病程2.12年。
两组间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疗程为1个月。
通过临床观察,探讨耳穴压豆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精神障碍诊断分类与标准》第二版失眠症诊断标准[1]。
(1)以睡眠障碍为几乎唯一的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如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疲乏或白天困倦等。
(2)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
(3)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影响正常工作,或妨碍社会功能。
(4)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导致的继发性失眠。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愿意加入试验的患者;(2)未服用过苯二氮䓬类等镇静催眠药物;(3)年龄18~70岁;(4)签署进入该研究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年龄小于18岁及大于70岁的患者;不符合纳入标准者;频繁出差,异常噪音或睡前饮用兴奋性饮料所致暂时性失眠患者;具有躯体疾病(如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肿瘤等)所导致失眠患者;由药物因素(如中枢兴奋性药物等)引起的失眠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有精神异常及不愿合作者;不能坚持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取穴心、肝、脾、肾、神门、皮质下、交感等穴位。
治疗时患者取坐位,用75%酒精棉球消毒耳廓,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贴贴压在所取穴位上,每耳按压5个穴位,用拇指和食指对压耳穴,按压1~2min/次,手法由轻到重,使之产生酸、麻、胀、痛感。
若耳廓发红、发热则效果更佳。
嘱患者自行按压5~6次/d,睡前30min加强按压,按压5d 将压籽取下,2d后更换压籽,4次为一个疗程。
耳穴压豆期间停用其他治疗失眠的药物。
注意事项:耳廓有皮损、炎症和冻疮者不宜采用该法治疗,对胶布过敏者须使用防过敏胶布;不宜过重按揉,以免皮肤破损。
对照组:阿普唑仑片8mg,每日睡前服用,连续治疗4周。
1.4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治疗失眠的疗效判定标准[2],结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积分减少率评定。
PSQI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
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PSQI综合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日间功能评分分别进行统计分析。
临床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PSQI减分率达76%~100%。
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PSQI减分率达51%~75%。
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到3h,PSQI减分率25%~50%。
无效:治疗后失眠症状无明显改变或反而加重者,PSQI减分率小于25%。
2结果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表3。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综合评分比较
分组n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组5813.78±2.3107.66±3.075
对照组5014.26±2.1657.54±2.844
注:两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973>0.05。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日间功能比较
比较项目
治疗组(n=58)对照组(n=50)睡眠质量 2.69±0.467 1.47±1.063* 2.60±0.535 1.18±1.119日间功能 5.67±0.473 2.02±1.318▲ 5.78±0.418 3.14±1.629注: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P=0.132>0.05 ;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P=0.01<0.05。
表3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分组n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58122615591.38
对照组50112013688.00
经卡方检验,P=0.563>0.05,可认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3讨论
耳穴疗法在我国历史悠久。
众多古籍文献记载耳与脏腑、经脉关系密切,刺激耳部穴位可调节全身的经脉、脏腑[3]。
如汉马王堆出土的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提到“耳脉”与眼、咽喉、上肢等相联系。
《灵枢•口问》:“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明确了耳与全身脏腑的联系,指出全身经脉汇聚于耳。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路,其气血皆上于面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古代医者应用耳穴治疗多种疾病。
如《针灸大成•经外奇穴》云:“在耳尖上,卷耳取尖上是穴,治眼生翳膜,用艾柱五壮。
”
现代研究认为,耳廓是人体的全息穴位图,人体各组织器官在耳廓上的分布像倒置在母体子宫中的胎儿。
张颖清[4]在《全息生物学》里提出“生物全息律”的概念,认为全息胚的任一相对独立部分的每一位点相对于这一部分的其他位点,在生理、病理、生化、形态、遗传等方面的生物学特性上和其在整体上所相关的部位相似程度很大。
耳朵是一个全息胚,刺激耳穴,可调节相应部位的功能,因此耳穴具有对应部位的生物学性质。
刘维洲[5]研究耳穴循经感传现象,发现刺激耳穴可引起十四条经脉的经络感传;伴有头晕、心慌、胸闷、肠鸣音亢进等“脏腑反应”;传感具有趋病灶性的特性,上述现象证明可通过耳穴治疗疾病。
张启兵[6]用HPR神经追踪法揭示耳针调节脏腑功能的机制,并在交感干神经节处发现了酶标细胞,提示在耳甲和交感干神经节之间可能存在
一条神经通路。
经络调节具有“双向”性,耳穴通过经络与脏腑相联系,故耳穴压豆可调节全身脏腑功能,并具有“双向性”,即兴奋使之抑制,抑制使之兴奋。
耳穴压豆是一种通过对人体耳廓上相应的反射区进行刺激,来改善全身器官功能的治疗方法[7]。
现代解剖研究发现耳廓的血管壁内有大量交感神经,刺激耳穴一方面可以通过丘脑系统调节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另一方面通过调节体液中激素的动态平衡激发机体的内非特异性防御反应,广泛动员体内各种免疫因素,最终起到增强机体免疫力的目的[8]。
这与中医学中所讲的“刺激耳穴,可以调和脏腑,平衡阴阳,调节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有相同之效。
本次研究选取的特定耳穴:心、肝、脾、肾、神门、皮质下、交感等,具有身体对应部位的生物学性质。
其中心、肝、脾、肾对应人体的心、肝、脾、肾器官,可疏肝理气,养心安神,调和脾胃,交通心肾;神门有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作用,起到镇静、止痛、安眠的效果;皮质下对应大脑皮层的皮质下区;交感对应交感神经系统。
诸耳穴相互配合可以调节各对应部位的功能,从而改善睡眠。
本次研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4周后分别与本组治疗前PSQI指数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耳穴压豆治疗失眠效果显著;治疗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PSQI指数总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耳穴压豆治疗失眠与对照组疗效无差异。
治疗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睡眠质量积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功能积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耳穴压豆治疗失眠在改善日间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在改善睡眠质量方面与对照组无差异。
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耳穴压豆治疗失眠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无差异。
(下转92页)
子15g,郁金15g,共7剂,煎服法同前。
嘱其多与人交流,听音乐,放松心情。
三诊:胸胁满闷、心烦基本消失,睡眠基本正常,未再诉乳房胀痛、口苦等,纳一般,二便尚可,舌淡红,苔白,脉弦。
守二诊方去川楝子,大黄减至6g,继服7剂,煎服法同前。
嘱其获效后停药,调肠情志,心性豁达,乐观开朗。
2个月后随访,未诉不适。
按:古语云:“女子以肝为用,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合于胆,性喜柔和舒畅,恶烦扰窒郁。
”本例有明显诱因,即与人争执,怒在心胸,又见舌红,脉弦滑。
根据肝郁气结、扰乱心神的病理,方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舒解肝胆气机,理气化痰,镇惊安神。
因大便干结,故用大黄泄热通便;方中用栀子、淡豆豉宣发体内郁热,合欢皮、佛手、郁金等以增强疏肝解郁之效,酸枣仁养肝血安神,谷芽、炒莱菔子、川楝子等行气消胀。
诸药合用,相得益彰,故能获效。
患者乙,女,41岁,于2014年7月24日就诊。
主诉:心烦易怒、眠差半年。
平素多疑虑,半年来,因职场失意,夫妻关系不和,每每精神不安,闷闷不乐,情绪低落,常自流泪。
现症见:近来精神不安,闷闷不乐,情绪低落,常自流泪等症状尤甚,思想消极,心烦易怒,头晕头痛,耳鸣,心悸,失眠,多梦,健忘,纳差,不思饮食,大便秘结,3~5日一行,小便黄,舌暗红,苔黄,脉弦。
求治多方无效,经友人介绍,前来我处。
观舌、脉、症,询其病因,辨为肝胆郁滞,兼有阴虚血瘀之郁证,方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处方:柴胡12g,黄芩10g,半夏10g,茯苓15g,大黄6g,桂枝6g,龙骨30g,牡蛎30g,白芍15g,蔓荆子24g,荷叶15g,丹参30g,郁金15g,灯心草15g,玉竹15g,甘草6g,水煎服,1剂/d,温服,共7剂。
二诊:自诉精神情绪较前有所好转,改善不明显,仍时有心烦易怒,耳鸣,心悸,头晕头痛,纳眠已基本正常,大便每日一行,稍干结,小便正常,舌红,苔薄黄,脉弦。
患者要求继续服药,以求痊愈,遂投以原方7剂续服,煎服法同前。
嘱家人多予心理疏导,并嘱其调畅情志,放松心情,适当运动。
三诊:情绪显著改善,神情转佳,睡眠饮食皆如常,未再诉心烦、耳鸣、心悸、头晕头痛等不适,舌红,苔白,脉缓。
据其舌、脉、症,嘱其停药。
平素注意自我调节,纵情于大好河山,勿与世争,淡然处事。
后其家人转告已愈。
半年后随访,未诉不适。
按:该患者病程较长,气郁思虑日久,耗伤阴血,煎熬阴津,故有阴虚血瘀之象,诊疗过程中,当疏利肝胆,调畅气机,宣清郁热,亦应佐以滋阴、活血。
方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疏利肝胆气机,镇惊安神。
方中用蔓荆子、荷叶清利头目,使郁热之邪从外而解;丹参活血通经,清心除烦安神;郁金行气解郁,凉血活血;灯心草清心火除烦,利小便;玉竹养阴清热。
本例患者因情志致病,肝火郁结导致气血、脏腑功能失调,因生诸证,根据辨证进行针对性的用治,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故求治后服药而奏其功。
3讨论
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郁》言:“郁则气滞形躯脏腑而不舒,郁则气聚致心下虚痞,胁胀,肮闷不食。
”《景岳全书·郁证》言:“一曰怒郁邪在肝,则气满腹胀,或倦怠,或少食;二曰思郁气结而伤脾,影响肝肾则不月、劳损;三曰忧郁戚戚悠悠,精气消索,神志不振,心脾日耗。
”肝气郁结为郁证基本病机,情志不遂令气机失调,气血运阻,气滞血瘀。
故郁病必先气病,初病始于肝,以气郁为主,气有余形成火郁,气及血成血郁,气滞湿阻成痰郁,气滞水气不行,湿停为湿郁,渐而化火,阴阳气血失调,痰凝而血虚,血瘀内生。
古语言:“百病多有痰作祟”,今或亦可推言之,百病多有情作祟也。
情志致病,变幻多端,究其治疗,定不可忽视疏肝解郁之基本大法。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基本诊疗特色,把辨证、辨病、辨症有机结合起来,临证中,应详审病因病机,随证治之,才能提高临床疗效。
随着郁证病人数量逐年增长,为减少病患痛苦,提高临床疗效,对郁证及其治疗的探讨更应引起广大医学同仁的关注,愿笔者所言能对临床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
[2]朱丹溪.丹溪心法·六郁五十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姜建国,周春祥.伤寒论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4]熊兴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辨析[N].中国中医药报,2010-12-10(4).作者简介:
王新环(1974-),通讯作者,女,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学。
编辑:段苏婷编号:EA-4160425200(修回:2017-01-17)
本研究结果表明,耳穴压豆治疗失眠效果显著,且能明显改善患者日间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S].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94-9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186-187.
[3]奚永江.针法灸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78.
[4]张颖清.全息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78.
[5]刘维洲,杨碧云,李定忠.耳穴偱经感传现象的单、双盲观察[J].针刺研究,1986(2):82-85.[6]张启兵,张诗兴.耳针调节内脏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21(3):330-331.
[7]黄丽春.耳穴诊断治疗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135-136.
[8]瞿建业.耳压治疗肛门病术后疼疝10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 2009,41(10):56.
作者简介:
候娜娜,通讯作者。
编辑:段苏婷编号:EA-4160425196(修回:2017-01-14)
(上接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