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版)复习资料整理(考试必备)要点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总结_谢希仁版

一、现在最主要的三种网络电信网络(电话网)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发展最快,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二、internet 和 Internetinternet 是普通名词泛指一般的互连网(互联网)Internet 是专有名词,标准翻译是“因特网”世界范围的互连网(互联网)使用 TCP/IP 协议族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 ARPANET三、计算机网络的带宽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带宽也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带宽是 10 M,实际上是 10 Mb/s。
注意:这里的 M 是 106。
四、对宽带传输的错误概念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也叫传输速率。
这两种速率的意义和单位完全不同。
宽带传输: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较高。
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比特从计算机注入到线路。
宽带线路和窄带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是一样的。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新型的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的、基于存储转发的方式。
分组交换:在发送端把要发送的报文分隔为较短的数据块每个块增加带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构成分组(包)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IP 网络的重要特点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
发往同一个目的地的分组,后发送的有可能先收到(即可能不按顺序接收)。
当网络中的通信量过大时,路由器就来不及处理分组,于是要丢弃一些分组。
因此,IP 网络不保证分组的可靠地交付。
IP 网络提供的服务被称为:尽最大努力服务(best effort service)五、最重要的两个协议:IP 和 TCPTCP 协议保证了应用程序之间的可靠通信,IP 协议控制分组在因特网的传输,但因特网不保证可靠交付.在 TCP/IP 的应用层协议使用的是客户服务器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部分答案

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谢希仁版)+部分答案(总1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填空题1、目前计算机网络主要采用的拓扑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和环行等三种。
目前实际存在与使用的广域网基本都是采用_________2、计算机网络中,负责信息传递的称________子网和负责信息处理的称_______子网组成。
3、网络协议的三要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可以概括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一计算机网络和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5、按照光信号在光纤中的传播方式,可将光纤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它们是____________。
6、光纤可分为两种: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传输距离较远7、在IEEE 以太网中,工作站在发送帧之前,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
8.最常用的两种多路复用技术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其中,前者是同一时间同时传送多路信号,而后者是将一条物理信道按时间分成若干个时间片轮流分配给多个信号使用9._______层的主要任务是在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______层的主要任务是选择合适的路由。
10、TCP/IP模型分为_________层、________层、________层、_________ 层11双绞线RJ-45头的制作方法有2种标准。
Pc与hub的连接线称为 _ _线,pc与pc的连接线称为_ __线。
12交换技术分三种,分别是交换、交换、交换。
13、由HUB连接而成的网络,从物理拓扑结构上看是一个______网络,而从逻辑拓扑结构上看则是一个 ___网络。
14、在TCP/IP层次模型中与OSI参考模型第四层(运输层)相对应的主要协议有__ _和__ _,其中后者提供无连接的不可靠传输服务15、用以使发送方确认接收方是否正确收到了由它发送的数据信息的方法称为反馈差错控制。
(完整)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著考试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计算机网络》整理资料第1章概述1、计算机网络的两大功能:连通性和共享;2、计算机网络(简称为网络)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
网络中的结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
3、互联网基础结构发展的三个阶段:①从单个网络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②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③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结构的因特网。
4、制定互联网的正式标准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①互联网草案(Internet Draft)②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③互联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5、互联网的组成:①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
处在互联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接在互联网上的所有的主机,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end system)。
(是进程之间的通信)两类通信方式:✧客户—服务器方式:这种方式在互联网上是最常见的,也是最传统的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软件)。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服务请求方和服务提供方都要使用网络核心部分所提供的服务。
客户程序:一对多,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不需要特殊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
服务器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被动等待);一般需要有强大的硬件和高级的操作系统支持✧对等连接方式(p2p):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端;②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在这些网络上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主要由路由器和网络组成);核心中的核心:路由器(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建,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交换——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电路交换:必须经过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资源(归还通信资源)三个步骤的交换方式。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版)复习资料整理(考试必备)要点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版)复习资料整理(考试必备)要点第一章概述1、计算机网络的两大功能:连通性和共享;2、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①从单个网络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②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③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结构的因特网。
3、NAP(或称为IXP)——网络接入点:用来交换因特网上流量;向各ISP提供交换设施,使他们能够互相平等通信4、因特网的组成:①边缘部分:用户利用核心部分提供的服务直接使用网络进行通信并交换或共享信息;主机称为端系统,(是进程之间的通信)两类通信方式:1)客户服务器方式: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客户程序:一对多,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服务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被动等待);2)对等连接方式(p2p):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端;②核心部分: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主要由路由器和网络组成);核心中的核心:路由器(转发收到的分组,实现分组交换)交换——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1)电路交换: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资源(归还通信资源)始终占用资源;2)报文交换:基于存储转发原理(时延较长);3)分组交换:报文(message)切割加上首部(包头header)形成分组(包packet);优点:高效(逐段占用链路,动态分配带宽),灵活(独立选择转发路由),迅速(不建立连接就发送分组),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存储转发时造成时延;后两者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路由器处理分组过程:缓存→查找转发表→找到合适端口;5、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作用范围:WAN(广),MAN (城),LAN (局),PAN (个人);● 按使用者:公用网,专用网;● 按介质:有线网,光纤网,无线网络;● 按无线上网方式:WLAN ,WWAN (手机); ● 按通信性能:资源共享,分布式计算机,远程通信网络。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谢希仁 编著)

附:本复习提纲结合老师上课所提的知识重点,若有出入,请以考试题目为准。
《计算机网络》复习(备注:单选题,25题,50分;判断题,10题,10分;配置题,2题,20分;计算题,1题,20分)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念(1)计算机网络定义:计算机网络是以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它的主要特征有:1计算机资源主要是指计算机的硬件,软件与数据资源;2互联的计算机系统是自治的系统;3联网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必须遵循共同的网络协议注:详细知识请看教材15页知识点1(2)计算机的网络分类:可分为四类:广域网(100KM-1000KM),城域网(10KM-100KM),局域网(10M—10KM)与个人区域网(0-10M)注:详细知识看教材16页1.3.2节第三行以及分类示意图(3)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星状、环状、总线型、树状和网状,了解各种示意图的画法形状以及特点注:详细知识点寻教材26页1.5.2节(4)分组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虚电路交换,了解几种数据交换的区别注:详细知识点寻教材27页电路交换原理与电话交换原理基本相同。
电路交换的缺点是电路的利用率低,双方在通信过程中的空闲时间,电路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报文交换的原理是当发送方的信息到达报文交换用的计算机时,先存放在外存储器中,待中央处理机分析报头,确定转发路由,并选到与此路由相应的输出电路上进行排队,等待输出。
一旦电路空闲,立即将报文从外存储器取出后发出,这就提高了这条电路的利用率。
报文交换虽然提高了电路的利用率,但报文经存储转发后会产生较大的时延。
分组交换也是一种存储转发交换方式,但与报文交换不同,它是把报文划分为一定长度的分组,以分组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
这就不但具备了报文交换方式提高电路利用率的优点,同时克服了时延大的缺点。
(5)面向连接与无连接的主要特点寻教材37页1.6.6的第2,3知识点第一章主要考选择与判断,同学们可以把教材40页第二大题的选择题做做看看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1)网络协议基本概念1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语义,语法,时序)2网络协议层次、接口、体系结构详细知识点寻教材46页2.1.2节2,3,4知识点,理解接口概念,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基本问题(1)同一主机的相邻层之间存在着明确规定的接口,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来交换信息(2)低层通过接口向高层提供服务。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版复习资料整理考试必备要点

第一章 概述1、计算机网络的两大功能:连通性和共享;2、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①从单个网络 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②建成了三级 结构的因特网。
③逐渐形成了多层次 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 结构的因特网。
3、NAP (或称为IXP)——网络接入点:用来交换因特网上流量;向各ISP 提供交换设施,使他们能够互相平等通信4、因特网的组成:①边缘部分:用户利用核心部分提供的服务直接使用网络进行通信并交换或共享信息;主机称为端系统,(是进程之间的通信) 两类通信方式:1) 客户服务器方式: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客户程序:一对多,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服务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被动等待); 2) 对等连接方式(p2p):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端;②核心部分: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主要由路由器和网络组成);核心中的核心:路由器(转发收到的分组,实现分组交换)交换——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1) 电路交换: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资源(归还通信资源)始终占用资源;2) 报文交换:基于存储转发原理(时延较长);3) 分组交换:报文(message )切割加上首部(包头header )形成分组(包packet );优点:高效(逐段占用链路,动态分配带宽),灵活(独立选择转发路由),迅速(不建立连接就发送分组),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存储转发时造成时延;后两者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路由器处理分组过程:缓存→查找转发表→找到合适端口; 5、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 按作用范围:WAN(广),MAN (城),LAN (局),PAN (个人); ● 按使用者:公用网,专用网;● 按介质:有线网,光纤网,无线网络; ● 按无线上网方式:WLAN ,WWAN (手机);● 按通信性能:资源共享,分布式计算机,远程通信网络。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

计算机网络复习题Ch1 网络概论计算机网络网络协议实体分组交换数据报服务时延吞吐量计算机网络的简单定义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C/S模式和P2P 模式。
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
从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LAN(局域网)、WAN(广域网)和MAN(域域网)等。
把网络分按数据交换方式进行分类可分为: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
电路交换方法在实时性方面优于其他交换方式。
随着电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出现了所谓“三网合一”的趋势,三网指:电信网、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吞吐量。
时延:是指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也可成为延迟货迟延。
国际性组织ISOC对Internet进行全面管理,它下面的技术组织IAB负责管理有关协议的开发。
所有Internet标准都是以RFC的形式在网上发表,它的意思是请求评论。
计算机网络通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间歇性、突发性。
带宽本身是指新到恩那个传送信号的频率范围,也就是可以传送信号的高频与低频之差。
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常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锁能传送数据的能力。
OSI的会话层处于运输曾提供的服务至上,为表示层提供服务,会话层的主要功能呢个是会话管理。
表示层主要用于处理两个通信系统间信息交换的表示方式。
它包括数据格式变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等功能。
所有internet标准都是以RFC的形式在网上发表,它的意思是请求评论。
TCP/IP体系结构共分4层。
各层的明晨、传输单位。
计算机网络由负责信息传递的通信子网和负责信息处理的资源子网组成。
通信子网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网络中各个节点相互连接的形式,叫做网络的拓扑结构。
常见的拓扑结构有层次(树)-、总线型、环型、星型和网型。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归纳谢希仁版

网络互连设备的作用是连接不同的网络,并按照网络协议进行数据包的转发。
路由器和交换机的作用与工作原理
路由器的作用:连接不同的网络,实现网络互连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通过路由表选择最佳路径,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
交换机的作用:扩展网络规模,提高网络性能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通过学习MAC地址,建立MAC地址表,根据数据帧的目的MAC地址查找MAC地址表,将数据帧转发到相应的端口
广域网(WAN):覆盖范围较大,可以跨越一个国家甚至全球范围,结构复杂,需要较高的网络技术和维护成本。
互联网(Internet):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联而成,范围广泛,使用TCP/IP协议,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和通信。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拓扑结构特点:星型结构简单,易于管理和维护;总线型结构成本低,但容易受到故障影响;环型结构具有高可靠性,但维护困难;网状型结构灵活,适用于大型网络,但成本和维护难度较高。
IP地址与子网划分
子网掩码的概念:用于标识IP地址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子网划分的意义:提高IP地址利用率,减少浪费,方便管理。
IP地址的概念:用于标识网络中的主机或路由器的地址。
IP地址的分类:A、B、C、D、E五类,常用的是A、B、C三类。
地址解析协议ARP
ARP定义:ARP是地址解析协议,用于将32位的IP地址转换为MAC地址。
应用场景:帧中继广泛应用于需要高速数据传输和灵活带宽需求的场景,如企业网、校园网、数据中心等。
ATM网络技术
ATM网络技术是一种基于信元的交换技术,通过虚拟通道实现数据传输。
ATM网络技术具有高速、高效、可靠的特点,支持实时和非实时数据传输。
ATM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广域网和局域网,支持多种业务类型,如语音、视频和数据等。
计算机网络简明教程谢希仁复习重点

计算机网络简明教程谢希仁复习重点1.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电路交换:“交换”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的从原点到达终点。
分为以下步骤:建立电路,进行通信,拆除电路。
分组交换:采用储存转发技术,在发送端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较短的、固定长度的数据段,段首加上头部,每一个分组的首部都含有地址等控制信息,分组交换网中的路由器根据收到的分组的首部中的地址信息,把收到的分组转发到下一个路由中。
分组交换的优点:高效、灵活、迅速、可靠2.存储转发路由器:作用就是用来分组交换,转发分组的。
把收到的分组先放入缓存(暂时储存);查到转发表,找出对应地址的端口;把分组送到适当的端口转发出去。
3.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就是这个计算机网络及其构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义。
分层的好处:1.各层的之间是独立的2.灵活性好3.结构上可分割开4.易于实现和维护5.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4.TCP/IP 协议层次结构TCP/IP 是一个四层的体系结构包括: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
5.物理层功能传送的数据流比特流透明的传送比特流,单位为比特。
6.数据链路层功能(链路层)传送的是帧需要添加帧首部和帧尾部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framing),在两个相邻节点间的链路上“透明”的传送帧中的数据7.网络层功能(IP层、网际层)——IP协议1.(在主机中)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把运输层缠上的报文段或者用户数据报封装成分组或包进行传送。
2.(在路由器中)使原主机运输层传下来的分组能够通过网络中的路由器找到合适的路由,而达到目的主机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
(不提供服务质量承诺,所传送的分组可能出错、丢失、重复和失序)网络在发送分组时不需要先建立连接。
每一个分组(即IP 数据报)独立发送,与其前后的分组无关(不进行编号)。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复习题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复习题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基础,网络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快速地在全球范围内交流和共享信息。
而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和理解,谢希仁的《计算机网络》一书是非常经典的教材之一,其中的复习题对于巩固知识和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非常有帮助。
下面将对谢希仁书中的一些复习题进行梳理和解答。
1. 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通过通信链路互连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的系统。
它的功能包括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提高可靠性和传输效率、提供实时交互等。
2. 什么是协议?简述协议的组成部分。
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通信的规则和约定,它定义了数据的格式、传输的顺序、控制的流程等。
协议由语法、语义和时序三个方面组成。
语法规定了数据格式、消息的结构等;语义规定了数据的含义、操作的意义等;时序规定了消息的发送和接收的时机、顺序等。
3. 简述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是为了实现不同厂商的产品互联而提出的一种标准化框架,它将计算机网络通信分为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一层负责不同的功能,通过定义适当的接口和协议来实现上下层之间的通信。
TCP/IP参考模型是互联网通信的基础,它将计算机网络通信分为四层: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其中,网络接口层负责将数据分组转换为帧并通过物理链路发送;网络层负责通过IP地址进行路由和转发;传输层负责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数据传输;应用层负责处理特定的网络应用。
4. 描述以太网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以太网是一种常见的局域网技术,它使用CSMA/CD(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机制来实现共享的传输介质。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当一台计算机要发送数据时,先监听总线上的信号。
如果检测到总线上没有其他计算机正在发送数据,该计算机就发送数据。
如果多台计算机同时发送数据导致碰撞,计算机会发送干扰信号通知其他计算机重新发送。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总结谢希仁版

计算机网络知识要点总结一、现在最主要的三种网络➢电信网络(电话网)➢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发展最快,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二、internet 和Internet➢internet 是普通名词泛指一般的互连网(互联网)➢Internet 是专有名词,标准翻译是“因特网”世界范围的互连网(互联网)使用TCP/IP 协议族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ARPANET三、计算机网络的带宽计算机网络的带宽是指网络可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带宽也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带宽是10 M,实际上是10 Mb/s。
注意:这里的M 是106。
四、对宽带传输的错误概念在网络中有两种不同的速率:➢信号(即电磁波)在传输媒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也叫传输速率。
这两种速率的意义和单位完全不同。
宽带传输: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比特的速率较高。
宽带线路:每秒有更多比特从计算机注入到线路。
宽带线路和窄带线路上比特的传播速率是一样的。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采用电路交换,新型的计算机网络采用分组交换的、基于存储转发的方式。
分组交换:➢在发送端把要发送的报文分隔为较短的数据块➢每个块增加带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构成分组(包)➢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IP 网络的重要特点◆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
◆发往同一个目的地的分组,后发送的有可能先收到(即可能不按顺序接收)。
◆当网络中的通信量过大时,路由器就来不及处理分组,于是要丢弃一些分组。
◆因此,IP 网络不保证分组的可靠地交付。
◆IP 网络提供的服务被称为:尽最大努力服务(best effort service)五、最重要的两个协议:IP 和TCPTCP 协议保证了应用程序之间的可靠通信,IP 协议控制分组在因特网的传输,但因特网不保证可靠交付.在TCP/IP 的应用层协议使用的是客户服务器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计算机网络重点复习整理(谢希仁第五版)

计算机网络重点复习整理(谢希仁第五版)计算机网络基础复习提纲第一章概述10分1 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各层功能、优缺点。
应用层应用层是体系结构中的最高层。
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这里的进程就是指正在运行的程序。
应用层不仅要提供应用进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换和远地操作,而且还要作为互相作用的应用进程的用户代理,来完成一些为进行语义上有意义的信息交换所必须的功能。
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传输层传输层的任务就是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
因特网的传输层可使用两种不同协议:即面向连接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和无连接的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面向连接的服务能够提供可靠的交付,但无连接服务则不保证提供可靠的交付,它只是“尽最大努力交付”。
这两种服务方式都很有用,备有其优缺点。
在分组交换网内的各个交换结点机都没有传输层。
网络层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
在发送数据时,网络层将运输层产生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封装成分组或包进行传送。
在TCP/IP体系中,分组也叫作IP数据报,或简称为数据报。
网络层的另一个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源主机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交付到目的主机。
数据链路层当发送数据时,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将在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链路上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
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如同步信息、地址信息、差错控制、以及流量控制信息等)。
控制信息使接收端能够知道—个帧从哪个比特开始和到哪个比特结束。
控制信息还使接收端能够检测到所收到的帧中有无差错。
物理层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送比特流。
在物理层上所传数据的单位是比特。
传递信息所利用的一些物理媒体,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等,并不在物理层之内而是在物理层的下面。
因此也有人把物理媒体当做第0层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习题1、习题1-24;2、根据你了解的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现状,你预测未来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未来几年,哪些网络应用将会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深刻的影响?第二章物理层12分1 信道的极限容量:香农公式信噪比(db)=10log10(s/n)S表示信号的平均功率,n表示噪声的平均功率香农公式:信道的极限信息速率c=w log2(1+s/n) (b/s) w代表信道的带宽香农公式表明:信道的带宽或信道中的信道比越大,信息的极限输出速率就越高!2 信道复用技术原理:CDMA1.频分复用2.时分复用码元复用cdm码元地址csma的每一个站被指派一个唯一的M bit码元序列,一个站如果要发送比特1,则发送它自己的Mbit码元序列。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版网络层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版网络层知识点总结第一篇: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版网络层知识点总结网络层一、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虚电路服务可靠通信应当由网络来保证数据报服务可靠通信应当由用户主机来保证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
二、网际协议IP1、与IP 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三个协议:ν地址解析协议ARP ν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ν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2、网络互相连接起来要使用一些中间设备ν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lay)系统。
ν物理层中继系统:转发器(repeater)。
ν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ν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
ν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
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gateway)3、互联网可以由许多异构网络互联组成4、分类的IP 地址IP 地址定义:就是给每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是唯一的 32 位的标识符。
5、IP 地址的编址方法分类的 IP 地址,子网的划分,构成超网。
两级的 IP 地址:IP 地址 ::= { <网络号>, <主机号>} 分类的 IP 地址:A类,B类,C类地址都是单播地址 D类地址用于多播,E类地址保留实际上IP 地址是标志一个主机(或路由器)和一条链路的接口。
Ip地址不仅可以指明一个主机,还指明了主机所连接到的网络点分十进制记法:192.168.1.1 一些特殊的ip地址:保留地址0.0.0.0 本地软件环回测试地址127.0.0.1 不指派地址128.0.0.0192.0.0.06、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区别:IP地址放在IP数据报首部,硬件地址放在MAC帧首部,在网络层及网络层以上使用IP地址,在链路层及以下使用硬件地址7、解析协议ARP 每一个主机都设有一个ARP 高速缓存(ARP cache),里面有所在的局域网上的各主机和路由器的IP 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表,这个映射表还经常动态更新。
计算机网络》总复习

N9 9
不变
B的路由表 C的路由表 修改后C的路由表 N9 4 F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更大, 不变
路由器B更新后的路由表
【例题2】 某路由器的路由表如下图所示。现 在路由器收到3个数据分组,其目的站点的IP地 址分别是: ⑴ 136.9.40.151 ⑵ 136.9.12.130 ⑶ 192.4.153.9
C = W log2(1+S/N) b/s
例如:信道带宽为3khz,信噪比为30db,则每秒 能发送的比特数不会超过多少?
根据香农定理:
最大传输速率C = W log2(1+S/N) b/s ,
已知:db=10 ㏒10(s/n),即 s/n=1030/10=1000,所以C=3000*㏒2(1+1000)
4、信道的复用技术:
当物理链路的传输能力大于信号传输的 需求时,这条链路上就可以传输多路信 号,这种方式就称为复用。
掌握频分复用和时分复用
第3章 数据链路层
重点3.1、3.2、3.3节,3.5节。其中要 掌握的知识点:
1、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功能: 数据链路层为网络层服务,在相邻结点 间无差错地传递以帧为单位的数据。
N1 7 A N2 4
N1 7 A 无新信息,不变
N2 5 N2 5 C 相同的下一跳,更新
N2 2 C N3 8
N3 9 N3 9 C 新的项目,添加
N6 8 F N6 4
N6 5 N6 5 C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更短,
更新
N8 4 E N8 3
N8 4 N8 4 E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一样,
N9 4 F N9 8
使用集线器互联的局域网结构,它是一种共享介质 的局域网结构,所有连接到集线器的结点共享一个 “传输介质”,所以一个集线器都是一个冲突域。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

电子邮件系统与SMTP协议
总结词
电子邮件是互联网上最基本的应用之一, 它使用SMTP协议来发送邮件。
详细描述
电子邮件系统由邮件客户端、邮件服务器 和邮件传输协议组成。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是一种基于文本 的协议,用于在邮件服务器之间传输电子 邮件。它使用TCP协议进行连接,并通过 端口号25来标识。
03
广域网的连接方式主要包括拨号连接、ISDN、DSL、光纤接入、专线接入等。 其中,专线接入是最常用的方式,通过DDN、帧中继、ATM、X.25等协议实现 可靠的数据传输。
04
网络互联与路由器
网络互联概述
网络互联
网络互联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 理位置的网络通过路由器等设 备相互连接起来,使得不同网 络之间能够互相通信和共享资
意义
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和发展,对现代社会和经济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和意义。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使 得人们可以跨越地理位置的限制,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 享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拓扑结构
• 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 按覆盖范围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
恶意软件:包括病毒、蠕虫、特洛伊木 马等,对网络和系统构成威胁。
主动攻击:攻击者试图篡改、删除或破 坏网络数据,或者伪装成合法用户。
网络安全威胁类型
被动攻击:攻击者通过监听网络流量获 取敏感信息,但不改变数据流。
防火墙系统与配置
防火墙类型
应用层网关防火墙:将应用程序 与网络隔离开来,通过代理服务 器对特定应用程序进行访问控制 。
简单易维护,但当中心节点出现故障时,整个网络会受到影响。 • 环型拓扑:在环型拓扑中,每个节点都连接到一个环路上,信息沿着环路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另一个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CP/IP ——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三要素:语法(结构和格
式),语义(动作) ,同步(顺序) ;
分层的好处:①各层之间是独立的;②灵活性好;③结构上可分割开;④易于实现和维护;
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五层体系结构:
应用层:为用户正在运行的程序提供服务; (HTTP,SMTP,FTP) ;
第一章 概述
1、计算机网络的两大功能:连通性和共享;
2、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①从单个网络 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②建成了三级
结构的因特网。③逐渐形成了多层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 结构的因特网。
3、 NAP (或称为 IXP) ——网络接入点:用来交换因特网上流量;向各 使他们能够互相平等通信
求(被动等待) ;
2) 对等连接方式( p2p):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端; ②核心部分: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 (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主要由路由器和网络组成) ;核 心中的核心:路由器(转发收到的分组,实现分组交换) 交换——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1) 电路交换: 建立连接 (占用通信资源) →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 →释放资源 (归 还通信资源)始终占用资源;
2) 报文交换:基于存储转发原理(时延较长) ; 3) 分组交换:报文( message)切割加上首部(包头 header)形成分组(包 packet);
优点: 高效(逐段占用链路, 动态分配带宽) ,灵活(独立选择转发路由) ,迅速(不
建立连接就发送分组) ,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 后两者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 路由器处理分组过程:缓存→查找转发表→找到合适端口;
;存储转发时造成时延;
5、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作用范围: WAN( 广), MAN (城), LAN (局), PAN (个人); 按使用者:公用网,专用网; 按介质:有线网,光纤网,无线网络; 按无线上网方式: WLAN , WW AN (手机); 按通信性能:资源共享,分布式计算机,远程通信网络。
3、信道 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双向交替通信 (半双工通信) ——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 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 (当 然也就不能同时接收 )。
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基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 为使信道能够传输低频分量和直流分量,
SAP (Service Access Point) 。
IP over Everything Everythin over IP
第二章 物理层
1、基本概念 机械特性(接口) ;电气特性(电压范围) ;功能特性(电压的意义) ;过程特性(顺序)
2、数据通信系统(源系统→传输系统→目的系统) 数据 (data)——运送消息的实体。 信号 (signal) ——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的” (analogous)——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 “数字的” (digital) ——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码元 (code)——在使用时间域(或简称为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 数值的基本波形。
7) 利用率:信道利用率→网络利用率(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D
D0 ,
1U
U 为利用率, D 为时延,因此利用率不是越高越好。减少方法:增大线路的带宽。
7、非特征性能:费用,质量,标准化,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易于管理和维护。
8、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OSI/RM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法律上的国际标准) ;
6、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 速率(比特每秒 b/s):数据量 /信息量的单位; 2) 带宽(两种):①频域称谓, 赫兹 Hz ,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 ②时域称谓, 比特每秒 ( b/s),
通信线路的最高数据率;两者本质一样,宽度越大,传输速率自然越高; 3)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
排队时延:结点缓存队列中分组排队所经历的时延。 (取决于当时的通信量) ;
数据的发送速率不是比特在链路上的传播速率。
5) 时延带宽积:时延带宽积(体积) 的链路长度;
=传播时延(长) X 带宽(截面积) ,以比特为单位
6) 往返时间( RTT) :简单来说,就是两倍传播时延(实际上还包括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转发时的发送时延) ;
。
9、实体、协议、服务之间的关系
实体——任何可发送或接受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协议——控制两个对等实体(或多个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水平的)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垂直的)
。
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 同一系统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称为服务访问点 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ISP 提供交换设施,
4、因特网的组成: ①边缘部分: 用户利用核心部分提供的服务直接使用网络进行通信并交换或共享信息; 称为端系统, (是进程之间的通信)
主机
两类通信方式:
1) 客户服务器方式: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 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客户程序:一对 多,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 服务程序: 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
运输层: 负责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服务 (TCP 报文段, UDP 用户数据包 )(复用和分用) ;
网络层:负责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句提供通信服务(
IP );
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交下来的 IP 数据报组装成帧,在两个相邻节点(主机和路由器
之间或路由器之间)间的链路上“透明”地传送帧中的数据;
物理层:透明地传送比特流(双绞线、同轴电缆等不在物理层)
额定速率的限制。
4) 时延:
发送时延 (传输时延) :发送时延
数据帧长度( b);发生在及其内部的发送器中; 发送速率( b/ s)
传播时延: 传播时延
信道长度( m )
;发生在及其外部的
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 速率( m / s)
传输信道媒体上;
处理时延: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