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尼县概况
探析高寒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
DOI:10.19904/14-1160/s.2021.06.017探析高寒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童新胜(卓尼县林业技术综合服务站,甘肃甘南747600)摘要:结合卓尼县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一些建议,希望能为高寒地区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城市园林;植物配置;高寒地区文章编号:1005-2690(2021)06-0037-02中国图书分类号:S731.2文献标志码:B卓尼县由于分布在高寒地区,受诸多因素影响,在城市绿化树种栽种方面太过单一,主要选择云杉、油松、柳树、杨树等树种进行造林,并搭配草坪等地被植物,城市园林生态建设景观效果不佳。
所以针对卓尼县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进行了相关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卓尼县城市园林绿化整体水平,推动卓尼县健康、可持续发展。
1卓尼县基本概况卓尼县属于甘南藏族自治州,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带,海拔2490m,属于高寒半湿润气候,年均气温处于4.5℃,极端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分别为29.4℃、-23.4℃,年平均降水量为578mm,冬春季节雨水较少,秋季尤其是7—9月降雨频繁,蒸发量为1189~1416mm,无霜期80~100d。
卓尼县是一个传统林业大县,县域森林覆盖率达到38%。
由于卓尼县属于高寒地区,受地形地貌及气候因素影响,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主要选择云杉、柳树、杨树等树种进行绿化。
近年来,经过不断研究,引入很多乔灌树种,如香花槐、雪松、国槐、迎春、小叶黄杨、长春藤等进行园林绿化,通过强化养护管理,这些树种长势良好[1-2]。
但是在卓尼县城市园林绿化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2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1)单一的绿化树种植物配置,影响园林绿化建设景观效果。
在园林绿化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艺术性与科学性。
特别是高寒城市,受诸多因素影响,更应当加强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工作,确保园林绿化树种和环境相协调,并多层次地设计乔、灌、草等各类植物进行造林绿化,提高园林绿化效果,促进其生态效益发挥。
卓尼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及林地落界
卓尼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及林地落界工作汇报材料尊敬的省、州领导:为了认真贯彻“把林地放在与耕地同等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林地保护”、“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基本国策,全面落实《全国林地保护利用纲要》和《甘肃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大纲》确定的目标,科学、高效、有序利用林地资源,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对林地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作出总体安排是十分必要的。
为此,根据国家和省、州的安排部署,我县于2011年12月,在省、州林业主管部门和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由州林业调查设计队牵头我县农林站组织实施、全面启动了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及林地落界工作,现将这项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卓尼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隶属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02°40′—104°04′,北纬34°13′—35°14′。
卓尼县东邻定西地区的渭源县,漳县和岷县,北靠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和政县和康乐县,西连本州合作市和碌曲县,南接迭部县及四川省,三面环绕临潭县、且有插花地。
全县辖柳林、木耳、纳浪、洮砚、藏巴哇、完冒、申藏、阿子滩、恰盖、喀尔钦、扎古录、刀告、尼巴、康多、杓哇等十五乡(镇)。
两个国有林场,即:新堡林场和叶儿林场。
全县国土面积513771.6公顷。
其中:洮局管护367602.6公顷,县属调查面积146169公顷,林地面积55368.44公顷,占全县调查面积的37.88%,非林地面积90804.06公顷,占全县调查面积的62.12%。
林地中乔木林12911.35公顷,占林地面积的23.32%;疏林地1392公顷,占林地面积的2.51%;灌木林地36110.78公顷,占林地面积的65.22%;其中: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1152.8公顷(海拔大于或等于3500米),其它灌木林34423.4公顷。
宜林地4841.41公顷,占林地面积的8.74%;未成林地107.5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19%,苗圃地5.4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01%。
对卓尼藏区民族教育现状与改革对策建议论文
对卓尼藏区民族教育现状与改革的对策建议卓尼县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接壤的过渡地带,平均海拔在2200米-4920米之间。
全县总面积 5419.68 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97个行政村,465个自然村,总人口10.07万人。
有藏、汉、土等十多个民族,其中藏族占全县总人口的63%。
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由原来的150所减少到了111所,其中完全中学3所,九年制学校9所,小学99所。
共有普通类学校84所,双语类 27所。
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17514人,其中,小学生11711人,初中生5803人。
有教职员工1286人。
一、卓尼藏区民族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甘肃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给卓尼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国家、省有关加快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系列指示精神,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高度重视教育事业。
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为契机,倾力推进”两基”攻坚,加快了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进入了历史发展最好时期: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加快,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国家省对教育投入逐年增加,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寄宿制教育和”双语”教学取得一定成就,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得到提升。
二、民族教育事业面临的困难及其成因分析(一)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由于自然条件和区域成本差异造成藏区教育呈出现点多、面广、战线长、投入大、成效小、发展不平衡。
点多面广、战线长表现在:卓尼县一所小学服务面积为152.33平方公里,一所中学服务面积为4520.59平方公里,每所小学平均生为93.7人,每所中学平均学生737人。
发展不平衡突出表现在:东部优于南北部,城镇和公路干道沿线优于遍远农牧区,基础教育优于职业教育,成人学历教育发展快,成人专业技能提高性能力教育差,优质教育、龙头学校尚未形成,因不能满足家长要求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将上千人生源和年均3千多万元资金流失到内地。
甘南概况
概况一【地理位置】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长江、黄河上游,东与定西、陇南地区毗邻,南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西与青海省果洛、黄南州相连,北靠临夏回族自治州。
位于东经100°45'45"~104°45'30"、北纬33°06'30"~35°34'00"之间。
东西长360.7公里,南北宽270.9公里,土地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
南部为重峦迭嶂的迭岷山地,东部为连绵起伏的丘陵山区,西部为广袤无垠的平坦草原,版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呈倾斜状。
最高海拔4,920米,最低海拔1,172米。
【人口】2010年全州总人口为681518万人。
【历史沿革】甘南历史悠久。
新石器时代在三河一江流域就有人类开发这块亘古荒原,随着历史的进程,甘南的羌部逐渐建立自己的部落联盟或依附中原王朝,民族间的交流便逐渐频繁起来。
秦时部分地方已属临洮管辖。
西汉时,东部属陇西郡、北部属金城郡,设白石、羌道两县。
隋时的临洮郡、桴罕郡、宕昌郡分别管辖今甘南的西北和东南部部分地区。
唐朝初年废郡置州,甘南境内曾为洮州、芳州、迭州的全部和河州、宕州的部分,西北部属吐谷浑、吐蕃的范围。
元代属宣政院管辖,吐蕃等处宣慰司统领。
明代属陕西都司管辖,清乾隆时,州境大部属巩昌府,夏河由循化抚番厅管辖。
1913年废府设道,临潭县属兰山道,西固县(今舟曲县)属渭川道。
1928年建立夏河县、改属甘肃管辖,1937年成立卓尼设治局。
1949年9月~12月,临潭、卓尼、夏河、西固相继解放。
1952年7月设立甘南藏区委员会,1953年10月甘南藏族自治区成立,1955年7月1日改为甘南藏族自治州。
州府设在合作市,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行政区划】2010年底,自治州共辖临潭、卓尼、舟曲、碌曲、玛曲、夏河、迭部7县和合作市。
【气候水文】甘南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具有大陆性季节气候的特点,光照充裕,利用率低;热量不足,垂直差异大;降水较多,地理分布差异显著。
甘肃省卓尼县农村环境现状及保护措施
不均 , 致使水土流失加剧。 卓尼县水土流失总面积为
3 3 .k 占全县 总 面积 的 5 .8 2 46 i , n 96 %I 。水 土流 失 所
造成 的危 害 , 主要有 草场 退化 、 被覆 盖 度 下 降 、 植 土
趋于合理。而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的供应 ,
第2 期
姜
珊等 : 甘肃省卓 尼县农村环境现状及保护措施
农用化学 品的使用量必须进一步增加 。农药的使用 量增加 ,使得病虫害 、杂草等有害生物得到有效控 制, 但只有少量农药能被作物吸收利用 , 其余随着降 水和灌溉水在地表流失。此外 , 在防治病虫害同时,
聚 乙烯 化 合物 , 其光 解 和生物 分解 性均 较差 , 壤 中 土
主要表现在 : 对大气 、 水体环境的影响, 噪音污染 , 对
动植物 的 破坏 和干扰 , 对景 观环 境 的破坏等 方 面 。 特 别旅 游开 发和游 憩 活动首 先会增 加旅 游地 的水 资源
需求量 , 在一定程度上加重 当地供水系统的负荷 , 甚
后和道路两旁腐熟后可用作肥料 ,但由于畜禽粪便
产 生 的连续性 和农 业施肥 的间断性 差异 ,不 可能及 时用 于农 田 , 如此 长期堆 放 , 成蚊 蝇滋生 。而且 化 造
肥具有肥效高、使用方便等优点 ,从而得到大量使 用, 现代化肥 已大部分代替了传统的有机肥 , 造成 目 前畜禽肥的还 田利用率很低。随着卓尼县畜牧业的 进一步发展 , 规模化 、 集约化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的兴 起, 畜禽粪便的面源污染问题将变得越来越严重。
截止 20 09年末 全县 各类牲 畜存 栏 4 . 万头 41
洮砚的来历
洮砚的来历卓尼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甘肃省南部,甘南州的东南部,东接岷县、漳县,北靠渭源、康乐、和政,南邻迭部、四川省若尔盖县,西通合作、碌曲,中部与临潭县插花环接。
全县总土地面积5419.66平方公里。
全县辖1镇16乡,98个村委会,469个村民小组,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2%,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县,有汉、藏、回、土、苗等10多个民族。
概况卓尼县位于甘肃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东南部。
全县总土地面积5419.66平方公里。
境内海拔在2000-2920米之间,年均气温4.6℃,年降水量584毫米。
全县辖1镇16乡,98个行政村,有藏、汉、土、回、蒙等10个民族共10万余人。
2001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547万元,其中第一产业4968万元,第二产业1826万元,第三产业4968万元;完成财政收入423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97元。
卓尼县历史悠久的安多古刹禅定寺,凝重厚实原明代边城,淳香深郁的藏民族风情,景致独特的"三峡"(康多峡、云江峡、九旬峡)风光,各具特色的洮洲八景以及集鸟语花香、流水潺潺及壮美绝伦之大成的麻路、郭牙川、大峪沟旅游风景区,在境内构成了一条融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的亮丽风景线。
久负盛名的洮砚,作为馈赠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回归礼品,更是蜚声国内外,名闻遐迩,相继开发的各类洮砚,又为其注入了更加丰富的艺术生命力。
面临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卓尼县委、县政府和全县十万各族人民热忱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客前来我县投资办厂,促进开发,共展鸿图。
卓尼,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卓尼,一片神奇的热土,投资者的乐园;卓尼,畅开博大胸怀笑迎四海宾朋。
洮河绿石砚,诞于喇嘛崖。
甘肃之南部,卓尼之洮砚。
溯西倾余脉以迂廻兮,陟石门金锁之峻峭。
援喇嘛悬崖之嵯峨兮,涉洮水长河之激流。
千锤万凿以斧斤之考,辟阻探险以冥幽之危。
然石沉大河之底,隐现罅隙之间。
惟兹石之珍玮,藏之愈艰。
关于描写卓尼的词
关于描写卓尼的词卓尼,这个词让人想起了高原上的宁静和神秘。
卓尼,是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中,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独特民俗文化的地方。
卓尼的自然风光令人叹为观止。
这里有壮丽的雪山和深邃的峡谷,有蔚蓝的湖泊和翠绿的草原。
在卓尼,你可以看到雪峰耸立,云雾缭绕,如梦如幻。
当你站在这片土地上,仿佛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宇宙的广阔。
这里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卓尼的民俗文化也是其独特之处。
这里居住着藏族人民,他们保留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
在卓尼,你可以看到藏族人们穿着传统的服饰,在欢快的歌舞中表达自己的喜悦和祝福。
你还可以品尝到正宗的藏族美食,如酥油茶、糌粑和藏式香肠,它们独特的口味会让你流连忘返。
此外,卓尼还有丰富多样的手工艺品,如藏式唐卡、雕刻工艺品和银饰,它们都展示了藏族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华。
卓尼的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
他们对待客人始终保持着友善和真诚的态度。
当你来到卓尼,你会感受到这里的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他们乐于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经验,让你感受到一种家的温暖和亲切。
卓尼的经济以农牧业为主,这里有广阔的农田和肥沃的牧场。
当你走进田间地头,会看到金黄的麦浪在风中摇曳,听到农民们的欢声笑语。
在牧场上,你可以看到牛羊成群,时而远去,时而近来。
这里的农牧业不仅满足了当地人的生活需求,还为外地游客提供了丰富的农牧体验。
除了农牧业,卓尼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这里有石墨、石英、金矿等多种矿产资源,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此外,卓尼还发展了旅游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索这片神秘的土地。
卓尼,这个词让人想到的不仅是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文化,更是一种美好的向往和畅想。
无论是身临其境还是想象,卓尼都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地方。
让我们一起前往卓尼,感受它的美丽和魅力吧!。
卓尼县中藏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农牧民科技下乡调研报告
卓尼县中藏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和建议的调研报告卓尼县开展“农牧民科技下乡服务”活动以来,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全县中藏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困难与问题,2011年3月下旬以来,本人就卓尼县中藏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对县药材产业化办公室技术人员及种植药材相对集中的乡镇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就如何更好地培育和发展全县中藏药材产业提出意见和建议,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全县自然概况及种植历史(一)自然概况。
卓尼县地处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带,甘南州的东南部,东接岷县、漳县,北靠渭源、康乐、和政,南邻迭部,西通合作,中部与临潭县插花环接。
全县总耕地面积23.23万亩。
属高原性大陆气候,海拔2000-4920米,山岭重叠,沟谷纵横,地形错综复杂。
区域内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年太阳地面总辐射能高,气候暖和,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温差较小,蒸发量不大,年平均气温4.6℃,降雨量584毫米,日照时数2186小时,无霜期0-148天。
全县境内大部分地区被森林覆盖。
大气质量、土壤中的金属和其它有害物质含量底,符合国家生产绿色药物产品所要求的产地环境。
(二)中药材野生资源概况。
我县洮河沿岸均有较丰富的植被,其中不乏较为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
据调查,全县境内的野生中药材达136种之多,其中主要品种有冬虫夏草、红芪、黄芩、秦艽、党参、大黄、柴胡、丹参等。
全县境内的野生药材资源分布广,种类多,但多数品种数量少,批量小,开发利用困难,由于人为过度采集,有些资源数量急剧下降,甚至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
因此,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野生资源,加强药用植物的栽培研究,才能促进全县中药材产业的持续发展。
(三)栽培历史。
除了野生资源外,卓尼中藏药材种植有悠久的传统和历史。
截至目前,家种药材品种有当归、黄芪、柴胡、丹参、秦艽、冬花、百合、羌活、大黄等多个品种。
其中当归、黄芪的亩产量和品质已接近岷县,给农民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中药材种植业再度引起人们的重视,卓尼县洮河沿岸个乡镇均有一定面积的中药材种植。
在甘南遇见五彩卓尼
在甘南遇见五彩卓尼广袤的草原翠色旖旎;奔涌的江河如锦如缎,纵横交错;静谧的湖泊澄澈碧透,云影徘徊。
的确是这样,在这方4.5万平方千米的大地上,奇绝景致如影随形,大自然在神秘的开阖跌宕中呈现出震慑心灵的壮美。
连绵起伏的草毯铺陈于蓝天白云之下,开阔的视野里,一条公路蜿蜒在浩瀚的绿色里,路边有五彩经幡迎风而动,让我们一起走进甘南卓尼,感受这片大地馈赠的美好。
沿着洮河逆流而行,在大约150千米处洮河支流车巴河的中游,至今仍保留着一些原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半农半牧的藏民族村寨。
只需了解下卓尼的地理位置,就足以撩拨旅人的心弦:“西部热土”“雪域明珠”“洮砚之乡”“藏王故里”等诸多标签,让人对这里充满向往。
卓尼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距离甘肃省会兰州约333千米,行政区划隶属甘南藏族自治州。
大自然的苍桑变迁孕育了这里优美神奇的自然景观,勤劳朴实的藏民族创造了具有洮河地域特色的历史文明。
自然生态文化、藏传佛教文化、觉乃藏族民俗文化与近现代的红色文化相互辉映,吸引着外界探询的目光。
倾听藏寨的红色历史博峪藏寨是位于卓尼县木耳镇的一个藏族小村落,恬静安闲。
走进村子,格桑花在房前屋后开得正艳,洮河水绕村而过,村旁的高山之上,“红色胜地绿色博峪”几个大字在细雨的浸润下格外醒目。
五彩的经幡、藏式民居“苫子房”、家门口做针线的藏家大妈和奔跑嬉耍的孩童,给原本静谧的峡谷带来了生动鲜活的气韵。
博峪村村口的墙壁上,“红色博峪”“民族团结示范进步村”及占据另一面墙壁的《博峪赋》,向来客讲述着这座藏寨的过往,也展现着这里丰厚的歷史遗存和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
村子里纵横的小径由鹅卵石铺就,一排排木结构“苫子房”整齐划一。
随便走进一户藏家,他们都会热情地请你进屋喝一杯茶,甚至倒上一碗青稞酒,然后拉着你聊天。
似乎这里的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村庄曾经历过的热血岁月:1935年,红军长征途经卓尼,时任卓尼第十九任土司的杨积庆拒绝执行国民党阻击红军的指令,反而迅速修复了已损坏的达拉沟、尼傲沟绝壁栈道,让频遇围追堵截的红军顺利通过,并在荒废的土屋中置留30万担粮食,帮助红军穿越天险腊子口,向洮岷胜利进军。
酒泉市少数民族自治县及民族乡概览
酒泉市少数民族自治县及民族乡概览[发表评论]酒泉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有39个少数民族,共5万余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5%。
境内有肃北、阿克塞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和肃州区黄泥堡裕固族乡、玉门市小金湾东乡族乡、玉门市独山子东乡族乡、瓜州县七墩回族东乡族乡、瓜州县腰站子东乡族乡、瓜州县广至藏族乡、瓜州县沙河回族乡等7个民族乡。
“大分散、小聚居”是全市少数民族的分布现状。
蛤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成立于1950年7月29日,是甘肃省惟一以蒙古族为主体民族的边防少数民族自治县,与蒙古国接壤,和内蒙古、新疆、青海相邻。
全县总面积约6.7万平方公里,人口13109人,其中蒙古族4176人,占38.2%;汉族8737人,占59.1%;其他民族296人,占2.7%。
经国务院批准于1992年开设的马鬃山边贸口岸,是甘肃省惟一的内陆口岸。
肃北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初步探查有矿种30多个、矿点300多处,总储量达10亿吨,主要有黄金、铁、铜、铬、钨等,其中塔尔沟钨矿储量居全国第二位,大道尔吉铬矿是全国第三大铬矿。
境内野生动物有17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盘羊、野马、白唇鹿、猞猁等32种;境内有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哈什哈尔国际狩猎场。
境内党河、榆林河、石油河、疏勒河等四大河流年径流量达14.2 7 亿立方米,其水电蕴藏量达100万千瓦左右,可开发利用65万千瓦左右。
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6.8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52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0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257元,牧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3元,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在全省位居前列。
蛤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成立于1954年4月27日,是甘肃省惟一以哈萨克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地处甘、青、新三省(区)交汇处,总面积3.2万平方公里,有哈萨克、汉、回、蒙、维吾尔、撒拉、藏族等11个民族,总人口9100人,其中哈萨克族376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1.3 %。
突出民族地域特色 加快卓尼旅游发展
形式 , 尼土 司共 历 2 卓 O任 , 长达 5 0 3
业发展面临难得的 良好机遇 。 尼旅游 集 , 卓 森林 电子狩猎等为主的森林生态旅 年 , 了清代 , 到 势力极盛 , 成为甘青各土
业从无 到有 , 从小 到大 , 旅游框 架体 系 游前景十分看好 。
已初具雏形 , 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功 能
落叶松分布。 区栖息鸟 砚之一 ,早在唐宋时期就驰名海 内外 , 林 类 、哺乳类 等珍 禽 异兽 迄 今 已有 10 30多年 的历 史 。洮 砚 产 地
2 0多 种 , 其 中 有 国 家 位于卓尼县洮砚乡喇嘛崖 , 4 其石料结构
一
、
二级 野生 动物 金钱 细密 , 硬度 适 中 , 色泽 典雅 , 莹润 如玉 ,
的 开发 。
一
形成层 峦叠 嶂 、 峰线齐平 的景观 , 雪 积 “ 山横雪 ” 迭 是古洮州八大景点之一 。
3古城古道 。 . 卓尼古代文化遗址较
坝城 、 温旗古城 、 明代边墙 等古城堡 遗
、
卓尼旅游资源优势
春夏难融 ,山腰云雾缭绕 ,颇为壮观 , 多 , 内主要有迭 当什古城 、 境 牛头城 、 阳 有羌 中道 、 洮岷道 、 山道等古道遗 北 3水溪 旅游。卓尼县地处洮河 中上 址 。 .
( ) 一 自然 生 态 景观
卓尼县处 于甘肃南部 、 甘南州东南
部 ,位 于青藏 高原与黄 土高原 交接 地 游 , 有堪称“ 多第 一村 ” 安 的尼 巴百年藏 境内以洮 河干流为轴线 , 河流纵横 , 迹 ,
带 , 与岷 县 、 县为邻 , 与迭 部 相 泉溪遍布 , 东 漳 南 这些遗址增加 了卓尼的 主要 有冶木 河 、 羊沙河 、 巴都 寨 等古老村落。 接, 西南 与四川省若 尔盖县 毗邻 , 与 河 、 西 车巴河 、 大峪河等支流呈 网状分布 。 历史文 化深度 和厚度 ,提 高 了文化品
卓尼县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
专业合作 组织的创新和发展 。
3 发 展 农 牧 民专 业合 作 经 济 组 织 的 建 议
发展农 牧 民合 作经济 组织是 我 国市 场经济 发展 的 现 实选择 。 是发展 现代农 业迫切 要求 , 也是符 合卓 尼县 人 多地少 、 农牧业生产相对分散 的实 际。 因此 , 规范发展 农牧 民专业合作经济组 织需要政府加大 宣传 、指导 、 扶
2 7 人 , 金 16万 元 。 售 收 入 1 5 万 元 。 0 股 9 5 销 3 5 2 当前 农 牧 民 专 业 合 作 经 济 组 织存 在 的 问题
一
是 思 想 认 识 不 足 , 作 意 识 淡 薄 。不 少 农 牧 民 群 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众对合作经济组织 心存 疑虑 . 主动参 与和支持合作 组织
() 1加大扶持力度 , 落实优 惠政策 。 各级财政要设立 专项资金扶持农牧 民专业合作 经济组织 的项 目建设 , 以 增强合作组织市 场竞争 能力 和对成员的服务能力 。 农村 信用社 每年 要安排 一定 比例 的信贷 资金解 决合 作经济
组 织 发 展 的资 金 问题 。
业 5个 , 畜牧 业 5个 。农牧 民专业 合 作经 济 组织 社 员
支 账 目 。三 是 健 全 收 益 分 配 制 度 。按 照 资 本 报 酬 有 限 和 惠 顾 者 返 还 原 则 , 顾 投 资 者 与 生 产 者 双 方 的 利 兼 益, 实行 按 资 分 红 和 按 交 易 量 返 还 相 结 合 。 四是 要 健 全
办事管 理机构 , 成部分 成员 不关心 组织 的发展 , 造 合作 意识不 强 , 存在 着好 则合 、 不好则 散 , 有利则 合 、 险则 遇
卓尼县民旺养殖专业合作社示范点介绍
卓尼县民旺养殖专业合作社示范点介绍材料一、基本情况卓尼县位于甘肃南部,甘南州东南部,地理位置北纬34。
1 3,~3 5。
1 0,,东经1 0 2。
4 6‟~1 04。
0 2‟。
全县总土地面积813.7万亩;天然草原面积498.5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61.3%,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480.3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96.4%。
草地类型以灌丛草甸草场、亚高山草甸草场、高山草甸草场和森林草旬草场为主。
全县辖1 5个乡(镇),97个村委会4 6 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 0.0 3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8.7万人,占总人口的86.8%。
卓尼县民旺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申藏乡申藏村委会下甘藏自然村,距县城所在地柳林镇33公里。
海拔在2800-4550米之间,内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四季不明,高寒湿润,降温频繁,雨雪天气多,年平均降水量650毫米左右,降水大多集中七、八、九三个月。
申藏村有天然草场面积3.78万亩,草场以亚高山草旬和灌丛草甸为主体,载畜密度高,且水份涵养能力强,牧草生长期为200天,枯黄期165天。
二、建设内容修建羊用‟暖棚1 2座1440m。
;运动场7200 m。
,修建贮草棚2 4 O m2;青贮窖3 0座,共800米,厕所、大门各一处,进行小区内硬化、排水沟建设,购置生产用设备仪器6 0台(套、支)。
三、主要亮点以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和增强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中心,加快农牧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以富民强县为目的,以项目建设为切入点。
以基础设施建设、肉羊标准化养殖工程、种草养畜、培育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拓宽草原畜牧业发展空间、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形成为牧而农,为养而种,农牧联动和地种草、草养畜、畜积肥、肥种地,以农养牧、以牧促农的良性循环。
四、预期目标养殖小区在“统一标识,统一饲养管理、统一防疫、统一出栏曩的。
“四统一”下,养殖小区每次出栏肉羊1000只,每年出栏2茬。
卓尼县觉乃藏女性服饰研究
卓尼县觉乃藏女性服饰研究卓尼县位于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一个以藏族为主要民族的县城。
在卓尼县的觉乃地区,藏族女性的服饰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反映了这个地区丰富多样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觉乃地区的藏族女性服饰以色彩鲜艳、装饰繁复而著称。
传统的藏族女装包括长袍、上衣、裙子、长裤和头饰等。
这些服饰采用了丰富的颜色,如红色、蓝色、黄色和绿色等,以展示藏族女性的美丽和优雅。
在觉乃地区,女性的服饰还常常体现了当地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例如,一些女性会佩戴由珠子、宝石和银饰制成的项链、手链和耳环等。
这些饰品不仅是装饰品,也被视为护身符,寄托了人们对幸福和吉祥的祈愿。
此外,觉乃地区的女性还会根据不同的场合和节日选择不同的服饰。
例如,在婚礼和重要的节日中,女性会穿上华丽的藏袍和绣花裙子,搭配精致的首饰和发饰,展现出高贵和庄重的形象。
而在日常生活中,女性则更多地选择舒适、实用的服装。
卓尼县觉乃藏女性服饰的研究不仅仅是对服饰本身的研究,更是对当地文化和历史的研究。
这些服饰承载了卓尼县藏族女性的身份认同和生活方式,反映了他们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和对生活的态度。
通过对服饰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传承藏族的独特文化。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增加,卓尼县觉乃地区的传统服饰正面临着一些挑战。
年轻一代对传统服饰的兴趣逐渐减少,更倾向于选择现代化的服装。
为了保护和传承觉乃地区的传统服饰文化,我们应该加强对服饰的研究和推广,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总之,卓尼县觉乃藏女性服饰研究是一项重要的文化研究工作。
通过对服饰的了解和传承,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藏族的独特文化,同时也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我们应该重视和支持这一研究,为卓尼县觉乃地区的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卓尼概况
卓尼县位于甘肃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东南部。
全县总土地面积5419.66平方公里。
境内海拔在2000-2920米之间,年均气温4.6℃,年降水量584毫米。
全县辖1镇16乡,98个行政村,有藏、汉、土、回、蒙等10个民族共10万余人。
1.2 自然生态型绿化设计的特点自然生态型绿化即是自然控制的一种绿化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节约型园林的理念。
所谓的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就是“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财政拨款、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
广义地讲,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就是生态化的城市绿地,也是可持续的绿地。
因此,自然生态型绿化设计可称为可持续景观设计或生态设计。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2.1结构的合理性结构的合理性包括绿地空间结构的合理性以及生态系统结构的合理性。
比如水体与绿地的比例、节点的控制、乡土树种的比例、常绿与落叶的比例等。
1.2.2功能的全面性自然生态型绿化设计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景观设计或生态设计,其最终目的以营造一个人、建筑、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生活和谐共处的环境,因此设计时应该考虑满足游憩、休闲、生态、不同人群的需要、动物和植物的需要等多样化的功能。
1.2.3关系的协调性自然型生态绿化设计不仅仅考虑景观的功能与形式,更应该协调所有设计要素的关系。
包括植物种类间、植物与水体、地形以及周边环境的关系,营造一种和谐的城市景观。
1.2.4植物配置的生态性自然生态型绿化设计首先必须从植物选材与配置上入手。
设计师应充分了解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根据立地条件合理选择植物品种。
植物配置以及群落的营造应遵循互惠共生的原则从植物的形态、色彩、质地以及疏密程度充分考虑,形成异质性强,多层次,立体化的多样性植物景观。
1.2.5景观的多样性设计中追求绿化景观完全融合到自然环境中,其层次变化,并非是乔木、灌木的简单组合,也并非是各种植物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地简单排列在公路的两旁、而是更注重自然界大范围内的绿化空间,以体现自然界植物生长特性。
甘南旅游攻略
地理篇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南与四川阿坝州相连,西南与青海黄南州、果洛州接壤,东面和北部与本省陇南、定西、临夏毗邻。
全州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处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
境内海拔1100—4900米,大部分地区在3000米以上。
全州分三个自然类型区,南部为岷迭山区,群峦叠嶂,山大沟深,气候比较温和,是全省重要林区之一;东部为丘陵山地,高寒阴湿,农林牧兼营;西北部为广阔的草甸草原,是全省主要牧区。
州府合作市海拔2960米,平均气温1.7℃,没有绝对无霜期。
自治州成立于1953年,辖夏河、玛曲、碌曲、卓尼、迭部、临潭、舟曲七县和合作市夏河,碌曲,合作三市属于典型的青藏高原高山草甸地形.卓尼,临潭属于丘陵山地地形.跌部,舟曲为山区,高山峡谷,河流湖泊众多.甘南地区地貌复杂,是青藏高原有西南向东北方向逐渐倾斜最终同黄土高原相接壤的部分,大致以临夏-一线为界,东北为黄土高原,西南为青藏高原。
驱车从兰州向夏河方向出发,沿途可以明显的看出这两种地貌的不同来。
车出兰州,两边的山大多不高且呈馒头状,植被稀疏,土色呈现出黄褐色,气候干燥,河流大多干涸。
车进夏河境内后,山势渐高,沟谷幽深,植被也开始茂盛起来,一条大夏河蜿蜒绵长,水流湍急,空气中飘荡着湿润的气息,天也更蓝更高,让你真切的体会到:这里是青藏高原了。
夏河的地形可以用“金盆养鱼“来形容:两山夹峙,一条大夏河从中穿过,拉卜楞寺和夏河县城稀疏的分布在两岸的河谷地带。
在山谷纵横的两大高原过渡地区,这是个难得的平坦地形,看来嘉木样一世活佛挑选这个地方立寺还是很有讲究的。
夏河的海拔是2921米,相对于兰州(1525米)和临夏(2010米)已经属于高原地区,但由于多数人都是从兰州乘坐汽车经过一路爬升到夏河,身体有个适应的过程,所以较少有高原反映的现象。
出夏河再向南,经过甘南州的州府合作和禄曲,一路上的高山草甸,坡地起伏,草场广布,公路始终在山谷间延伸。
戴着神秘面纱的甘南小城
秀丽山水令你目不暇接卓尼不华丽,却给人一种惊艳的感觉。
它远离喧嚣,孤傲不羁地独自绽放着美丽,奇峰峡谷、钟灵毓秀宛如史诗一般守护着这处秘境。
穿行于卓尼的崇山峻岭间,终于懂得了什么叫“目不暇接”,什么叫“天人合一”。
大峪沟:山雄石奇,水丽林秀大峪沟距离县城30千米,景区内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布差异明显,因此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垂直气候分布,星罗棋布的景点和丰富的生物群令人赞叹。
同时,大峪沟自古以来便是氐羌民族繁衍生息的中心,是古代弯弓跃马的战场。
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沉积着数千年前祖先们狩猎、游牧的辛酸往事,也记录着氐羌部落先民为争取生存、自由而浴血奋战的悲壮历史。
卡车沟: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在卡车沟河谷两岸的山川沟壑中蕴藏着鲜为人知、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卡车沟五步一景、十步一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深邃可怖的峡谷溶洞、蜿蜒缠绵的山泉河流、葱郁浩瀚的林海柏松、千奇百怪的山崖石林……将这里点缀得斑斓瑰丽。
卡车沟是一个神秘莫测的天然迷宫,是一幅浓墨重彩的巨型绝版风景画,同时也是一处规模宏大的美丽大观园。
车巴沟:奇山异水,风光旖旎顺着车巴沟行进,河谷时窄时宽,水流时缓时急。
两岸林荫深处,山泉叮咚,溪流淙淙,纵横交织。
车巴沟物种极其丰富,有鲜嫩丰腴的龙须菇,有珍贵无比的羊肚菌,有漫山遍野的党参、红芪。
苏门羚、岩羊、马鹿、野山羊、山豹、熊等经常在这里出没,蓝马鸡、雉鸡成群结队在树丛中觅食,显得自然而逍遥,把奇戴着神秘面纱的甘南小城 它是元明清以来的西部重镇,秘藏于茶马古道和汉藏走廊;它承袭神秘的风俗和古老传统,有着很多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如今它被世界遗忘,守着几百年来未曾减色一分的美,它就是卓尼。
卓尼县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青藏高原东部,隐现于洮河流域大峡谷的山峦起伏中。
康多峡、九甸峡、车巴沟、卡车沟、大峪沟在此处纵横交错;三格毛、木雕、洮砚、巴郎鼓舞在这里世代承袭。
卓尼县高产青稞栽培技术
卓尼县高产青稞栽培技术王晓玲【摘要】青稞作为优质高产的粮食作物,是卓尼县种植业的主导产业之一。
卓尼县借助高产创建项目和测土配方项目进行种植产业调整,大力推广高产青稞,不断提高本地青稞生产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与信息》【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2页(P69-69,72)【关键词】青稞;栽培技术;高产创建项目;卓尼县【作者】王晓玲【作者单位】甘肃省卓尼县农林工作站,甘肃卓尼747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卓尼县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卓尼属高原性大陆气候,海拔在2 000~4 920 m之间,年日照总量2 184 h。
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卓尼县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土壤类型多,主要以灌溉黑钙土、灌溉灰褐土为主,县境内植被覆盖面大,蒸发量小,地下水丰富,气候湿润。
春夏多东南风,秋冬多西北风,农作物病虫害较少,适宜种植青稞。
青稞作为优质高产的粮食作物,是卓尼县种植业的主导产业之一。
在卓尼县种植面积占全县30%以上,主要分布在高原藏区的完冒、申藏、扎古镇、阿子滩乡、大部分山区的藏民村庄,洮河沿岸有少量零星种植。
目前,卓尼县进行种植产业调整,借助高产创建项目和测土配方项目。
通过大力推广高产青稞,不断提高本地青稞生产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缓解了广大藏区对青稞的消费需求,发挥了青稞生产的区域资源优势,使青稞成为卓尼县主导产业。
卓尼县农技推广站编制了《高原青稞栽培规范》,在卓尼县建立了一个青稞万亩示范片,一个千亩展示区和2个百亩攻关田,采取了6统一田间技术管理措施和测土配方技术全覆盖。
经实地测产,产量达到3 900 kg/hm2,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加快了青稞产业化进程,从而完善卓尼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卓尼县经济繁荣和发展。
1.1 整地青稞的整地因种植制度、土壤、天气等因素而不同。
深翻打破犁底层,清除杂草,一次性施肥,在封冻前要及时进行耙耱镇压,积极保墒,消灭土块(坷垃),做到耙耱平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卓尼县概况
1.1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卓尼县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介于东径102o46′-104o02′,北纬34o10′-35o10′之间,东邻定西地区的岷县、漳县和渭源县,北靠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康乐县、和政县,西连本州合作市和碌曲县、夏河县;南接迭部县和四川省的若尔盖县;中部与本州所属临潭环接。
卓尼县是全省十二个重点林业县和重点牧业县,是黄河上游主要水源涵养区和水源补给区,也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草原禁牧休牧工程的重点地区之一。
全县辖3镇14乡、98个村委会、469个村民小组,总面积5419.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333公顷,林地面积240650公顷,草场面积273956公顷。
全县总人口10.3万人,卓尼县城共有人口2.6万人,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处偏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县。
1.2 历史沿革
早在三、四千年前,境内洮河沿岸便有人类居住。
秦时,划归陕西郡临洮县所辖,西汉袭之。
东汉章帝建初二年(公元77年),烧当羌攻占临洮,后又为钟羌占领。
公元126年,东汉收复。
三国时属魏。
东晋时,吐谷浑占领了卓尼地域,前秦时收复,仍设临洮县。
隋、唐时建制变化频繁,但一直为中原政权治理。
至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整个洮西地区均为吐蕃占据,长达310多年。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收复洮西并设洮州。
元、明时行政建制变化较多,至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朝庭授卓尼吐蕃后裔头人为土官管理部分部落,清时沿袭之,直到中华民国,甘肃省政府取缔土司制,卓尼辖地划归临潭县统领,但土司制真正去除是在194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0月1日,卓尼自治区行政委员会成立,属甘肃岷县专区。
1953年10月1日成立卓尼县,属甘南藏族自治州管辖,1958年曾一度并入临潭县,1962年恢复原建制,至今。
卓尼县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
总人口中汉族占35.43%,藏族占62.3%,回、土、满、东乡等少数民族占总数的2.27%。
1.3 气候
卓尼属高原大陆性气候,总的特点是日照短、温差小、降水多、湿度大。
年平均气温4.6℃,最高月7月平均14.8℃,最低月1月平均-7.6℃,极端最高和最低分别为29.4℃和-23.4℃;本县年均降水580毫米,蒸发量小,气候湿润;春夏多东南风,秋冬多西北风,平均风速1.56米/秒;全年日照时数2186小时,无霜期90-119天。
采暖气象参数参考合作市的采暖参数。
县城气象条件
1、海拔2500m
2、温度
年平均温度 4.6℃
极端最低温度-23.4℃
极端最高温度29.4℃
年最冷月平均温度-7.6℃
年最热月平均温度14.8℃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15℃
日平均温度≤+5℃期间内的平均温度-4.0℃
日平均温度≤+5℃的天数165天
3、年平均大气压力766hpa
4、年平均降水580毫米,最大年降水量624.7毫米,平均蒸发量1238.3毫米;
5、风速
全年平均风速 1.6m/s
6、最大冻土深度109cm
1.4 自然条件
1.4.1 地形地貌
县域属秦岺(嶺)东西向复杂构造带的西部,亦称西秦岺(嶺)。
地貌大部分为中低山地形,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最高点为南部札伊克嘎峰,海拔4920米,最低为东北部藏巴哇地区,海拔2000米,高低相差2920米。
本县南部为东西走向的迭山山脉,构成县境内的屋脊;迭山以北为洮河水系切割的中岱地形,除海拔3600米以上部分为裸露岩石外,其余为茂密森林和山地草场,河谷地带则形成许多冲积滩地;中部为高原丘陵地貌为主,河谷开阔;北部由武当山等诸多山峰形成北部屏障,呈破碎的高山地貌形态。
14.2 水文情况
卓尼属黄河主要支流洮河流域,属洮河中游区。
洮河自西向东分两段贯穿县境,流长174公里。
境内车巴河、卡车沟河、大峪沟、康多峡河等大小26条支流呈网状分布,水流充足,流量稳定,水质清洁,落差集中,地表水资源总量达14.461亿m³,丰富的水利资源不仅涵养着境内的森林、草场等植被的茂盛生长,又有灌溉、发电之利,。
由于降水充沛,植被茂密,地下水蕴藏也比较丰富。
14.3 自然灾害
1、地震
县城周围山体总的看是稳定的,无大的滑坡。
按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划分,本区基本地震烈度为7度,卓尼县按地震烈度7度设防。
2、洪水
洮河由西至东贯穿城区,是卓尼境内第一大河流,发源于青海省西倾山分水岭地区。
洪峰流量50年一遇为1261m3/s,百年一遇流
量为1455m3/s,多年平均流量95.5m3/s,枯水季流量13.5 m3/s,天然河床坡度3.03‰,部分地段修筑河堤。
除洮河外,县域还有上卓沟、冰角沟、古牙川沟三大冲沟对县城造成威胁,其中上卓沟的泥石流灾害较突出。
上卓沟已修建排洪沟;冰角沟因下切沟壑很深,仅在下端在县城形成影响,已有部分砼护坡;古牙川沟上端为石砌明渠,中下端为高出地面的防水墙。
设防标准
洮河按50年一遇洪水设防,其它山洪冲沟按20年一遇洪水设防。
1.5 自然资源
卓尼县有森林、草场、矿产、水能、旅游五大优势资源。
全县森林分布广,林地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3.3%,林区针叶、暗叶及阔叶林混交,栖息着153种鸟类和77种哺乳动物。
林区出产的蕨菜、狼肚菌、蕨麻、黑木耳久负盛名,野生党参、党归、麝香、冬虫夏草、贝母、藏红花等名贵中药材知名度颇高。
县境草场广袤,总面积498万亩,生长着以禾本科和豆科为主的优质牧草408种,草原年载畜33.2万头(匹、只)以上,年产肉5980吨、奶9230吨、毛933.53吨,畜牧业是该县的主要支柱产业。
县域内矿产资源密集,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铅、锌、汞、锑、大理石、洮砚石等金属、非金属矿藏14种,其中有铅、锌、汞、银等中型矿床18处,铅锌储量在10万吨以上,且伴生银矿储量在200吨以上。
全县水能资源丰富,黄河一级支流——洮河流经县境8乡镇,长达174公里,境内车巴河、卡车沟河、大峪沟、康多峡河等大小26条支流呈网状分布,水流充足,流量稳定,水质清洁,落差集中,地表水资源总量达14.461亿M³,丰富的水利资源不仅涵养着境内的森林、草场等植被的茂盛生长,又有灌溉、发电之利。
1.6 旅游资源
卓尼县历史悠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藏民族千百年的历史积淀,孕育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全县有一河九沟八大景区和六十多处主要景点,有中华瑰宝绿石砚、安多名刹禅定寺、历史悠久的世袭土司文化、独特华丽的“觉乃”藏族服饰,以“四沟”(大峪沟、拉力沟、卡车沟、车巴沟)、两峡(康多峡、九旬峡)、两点(城区景点、麻路景点)为代表的丰富旅游资源荟萃了卓尼品位极佳的自然、人文景观。
1.7 社会经济
"十五"期间,卓尼县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良好的发展趋势。
"十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长10.9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87%;大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5%。
全社会固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2001-2005年累计完成投资47834万元,比"九五"期间增长271%。
以交通、水利、能源、通讯、城镇、社会事业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加快;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07年卓尼县国内生产总值为36330万元,同比增长11.5%,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县一、二、三产业结构的比例为44:14:44,国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卓尼县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共有34栋,建筑面积
21.5万平方米,其它建筑面积29.8万平方米。
能耗情况:用水8.3万吨,用电23.9万度,用煤2.5万吨。
从2007年开始已相应开展了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耗动态监测及制度建设工作、成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