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鼓歌》

合集下载

小学音乐《木鼓歌》教案

小学音乐《木鼓歌》教案

小学音乐《木鼓歌》教案小学音乐《木鼓歌》教案教学内容:歌曲《木鼓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唱歌使学生了解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欢乐,激发学生对鼓乐文化的兴趣。

2、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达佤zu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3、熟练地演唱歌曲教材分析:木鼓是佤zu特有的一个鼓种,歌曲《木鼓歌》表现了佤zu人民欢乐歌舞的场面,佤zu人民唱起欢乐的《木鼓歌》,跳起轻快的佤zu 木鼓舞,尽情抒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歌曲为一段体,羽调式。

曲调明快、跳跃、具有舞蹈性节奏。

歌曲运用了很多重复的手法,衬词的使用也增添了佤zu民歌特有的味道。

歌曲表达了佤zu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及歌颂。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木鼓歌》,使学生加深对我国优秀鼓乐文化的了解,为歌曲加伴奏,采取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佤zu民歌风格的歌曲。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听辩音乐和观看实物导入新课,从而了解鼓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鼓文化的兴趣,创设欢快活泼的音乐课堂氛围;二是在唱歌教学中,以“听”为主,重在让学生体验感受音乐,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由表达中发挥自主性,提高音乐表现力;三是教学难点的突破,可在听唱交流中予以解决;四是利用课堂乐器教学,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让学生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提高视唱能力,并逐步掌握歌曲的旋律;五是为歌曲加伴奏,让学生从中体会“节奏”在音乐中的表现力和无穷魅力,感受学习的乐趣并建立自信;六是让学生用“鼓”字组词,以此拓展学生的造词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听一听,这是什么乐器在演奏?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放录音《丰收锣鼓》的片段)学生积极回答:是鼓的声音,喜庆,热闹,震撼。

师:同学们,看一看,老师带来了什么鼓,教师拿出实物让学生看。

(军鼓、腰鼓、手鼓、堂鼓、铃鼓、拨浪鼓等)学生很感兴趣,师接着讲一讲:鼓是一种打击乐器,通过节奏的变换来表达情感,中国的鼓乐文化包罗万象,各地区的鼓文化不尽相同,极富魅力,鼓的种类有300余种。

部编小学音乐五年级《木鼓歌》折俊美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部编小学音乐五年级《木鼓歌》折俊美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音乐课《木鼓歌》教案执教者:折俊美教学目标:1、能够参与演唱《木鼓歌》,感受歌曲的情绪。

2、能够更深地了解民族乐器木鼓,参与鼓的伴奏。

3、参与舞蹈律动,深入地了解阿瓦族,从而热爱少数民族。

教学重点:参与演唱《木鼓歌》,了解民族乐器木鼓。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鼓来伴奏,及舞蹈律动的和谐统一。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鼓一、组织教学:唱师生问好歌!二、课前铺垫导入:1、聆听一段音乐片段,猜一猜它是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课件播放)(鼓)2、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和鼓有关的音乐。

板书课题《木鼓歌》。

三、出示学习目标:1、我能积极参与《木鼓歌》的演唱。

2、我能参与鼓的伴奏和舞蹈律动来表现歌曲。

四、初步聆听歌曲,自主感知。

1、播放课件,师简介“鼓”并出示鼓图片,认识几种常见的鼓。

2、初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及歌词大意。

(多媒体播放)3、走进这个神秘的民族,欣赏他们与鼓共舞的场面——课件播放《木鼓舞》。

(1)、通过观察视频你了解到了什么?(2)、出示图片,简单了解佤族、木鼓。

五、走进歌曲欣赏,合作探知。

1、视听多媒体范唱。

2、找出歌曲中你熟悉的音乐符号。

3、再次聆听歌曲,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或节奏相同的乐句。

4、找出你认为难唱的句子唱一唱。

5、师弹奏旋律,生轻声跟唱,处理难点。

6、随音乐伴奏完整演唱。

六、课后拓展:1、老师带来两种常见的鼓,试着用它来为歌曲伴奏。

2、欣赏佤族姑娘的甩发舞。

3、跟老师学做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

4、指名击鼓伴奏,集体唱歌跳舞,再次感受阿佤族人热闹的节日气氛。

七、小结:更多的民族乐器等着我们去挖掘、去探究,希望同学们课下多多关注民族乐器!。

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木鼓歌》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木鼓歌》教学反思

《木鼓歌》教学反思《木鼓歌》是五年级的一首唱歌综合课,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少数民族歌曲,我设计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演唱歌曲,了解佤族人民的习俗,表现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引为主,引导学生自主的聆听歌曲,学唱歌曲,自主的为歌曲加舞蹈动作,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每一环节中让学生在我所设计的问题下感受、思考、学唱、活动,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在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创设情境法、听唱法、学唱法、合作法、拓展延伸等教学方法。

根据音乐教学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堂上注重运用多种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参与开放、互动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

在这节《木鼓歌》的教学中,首先通过观看佤族木鼓舞视频导入新课,从而了解木鼓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木鼓歌》积极性和对佤族木鼓文化的兴趣,创设欢快活泼的音乐课堂氛围;二是在唱歌教学中,让学生主要以“聆听”为主,重在让学生体验和感受音乐的情绪,让学生自主的投入到音乐中,提高学生们的自主意识,三是教学难点的突破,主要是在与学生的听唱交流中解决;四、通过游戏的方式检测学生们对歌曲的把握,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五是让学生舞蹈为歌曲伴奏,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通过看、听,让学生了解到热情奔放的佤族音乐、舞蹈,在学唱歌曲时就能很快地掌握歌曲,整个课堂立即呈现出饱满的热情,课堂效果非常好!当然,对于这节课的设计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1、这节课的设计前面的视频观看时间太长,导致后面学歌的时候稍显仓促,同学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更好的了解佤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这个环节应该适当的缩短时间。

2、歌曲中的重难点,除了休止符之外,还应关注旋律的民族特色,这首歌曲有很强的民族特色,代表着佤族人民的热情欢快。

3、应该让学生们运用打击乐器为《木鼓歌》伴奏,锻炼学生们的节奏感。

《木鼓歌》教学设计

《木鼓歌》教学设计

《木鼓歌》教学设计篇一:《木鼓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感受少数民族佤族的音乐、舞蹈风格;认识佤族的打击乐器:木鼓;学唱会歌曲《木鼓歌》,并有感情演唱配以伴奏。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认识木鼓,能准确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在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处能为歌曲加一定的节奏伴奏。

3、情感目标:感受歌曲风格特点,能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佤族人民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乐器木鼓,准确演唱歌曲。

难点:旋律比较紧凑,多种节奏型变化多。

教学准备:书、多媒体课件、琴、小鼓锤教学过程:一、组织学生二、看图片导入:1、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舞蹈片段,回答这几个问题?(课件1——出示4个问题。

)2、观看片段。

3、回答问题。

(思考、讨论、回答)设计1:学生能回答,就让学生说说。

设计2:学生不知道,教师利用多媒体简单向学生介绍。

揭示课题:我们学习的歌曲是——《木鼓歌》,请齐读题目。

三、新授过程1、初听、感受歌曲,进一步了解佤族歌曲的风格。

(速度、节拍、调号)2、判断调号后,随教师的伴奏进行试唱歌谱:a用“啦”模唱旋律b、看谱听琴唱谱3、教师弹奏学生试唱词。

然后解决出现的乐句问题:如节奏:等。

4、根据范唱进行模唱5、完整听伴奏再演唱6、再根据范唱进行模唱。

(巩固速度、节拍)7、分组比赛(男女生组一组一段。

)8、进行评价。

(师生共评)9、为使歌曲表现的更加动听气氛热烈有激情,我们在四分休止符处,为歌曲加入简单的伴奏,怎么加伴奏?(同位间学生可以讨论试一下)拿道具鼓锤,集体清唱加鼓槌敲击伴奏。

五、总结:这节音乐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六、板书设计:(它有随意灵活性)篇二:木鼓歌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木鼓歌》并积极主动的参与音乐实践活动2学生能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活动,用身边的材料即兴创编鼓点为歌曲伴奏,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愉快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木鼓歌》,并积极主动的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木鼓歌》教案附带练习测试

《木鼓歌》教案附带练习测试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们常常为了生动有趣地传授知识而采用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来讲授。

其中,民间传说类的文学作品尤其受到欢迎,如《木鼓歌》就是一部优秀的代表作品。

通过对《木鼓歌》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民间艺术特征,领略民间传说的神奇之处。

同时,在教案的设计以及练习测试的设置上,也是需要教师们认真对待、认真编写的。

一、教材背景与作者介绍《木鼓歌》最早于清乾隆年间在陕西汉中地区广泛流传。

据说,这首歌是清朝康熙年间流放到汉中地区的草原部落酋长杨恒化通过鼓词的方式传唱而成。

杨恒化年轻时被清廷控告反叛,逃亡中流落到了汉中一带,成为了木匠。

那时汉中大规模修建土桥,他负责搭建拱桥。

一次他到附近山区寻找树木时,偶然听到当地村民用木鼓唱歌。

从此,他用木鼓唱出了《木鼓歌》。

《木鼓歌》共有“操纵土木、断轻绳”、“暴打鬼差、消灭贪官”、“发动人民,重归故业”,三个故事情节,既富有即兴创造,又有严密的构思,精炼的语言、激昂的旋律,是我国古代传说中颇有影响的一首歌。

二、教案设计1.教材内容分析《木鼓歌》独具古朴草根的气息,其内涵深刻,语言艺术精妙,立意高远,涵盖了众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一首历经沧桑、饱经风霜的民间杰作。

2.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的课程,学生将了解民间文学的特色与特点,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品味儒雅传统文化的气息。

3.教学过程为了体现出《木鼓歌》的民间文学特色,教师可以结合中国民间艺术变奏与演绎的传统技巧,通过示范、鼓点、唱词演示等方式使学生深入感知,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4.教学要点本次课程的教学要点包括理解《木鼓歌》的内涵,寻找其体裁特征及故事情节,并对其进行语言分析以及入门体验。

三、练习测试设计在结束本次《木鼓歌》的学习后,为了更好地检测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测验练习,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本文的认识。

1.选择题:(1)《木鼓歌》传唱最广的年代是?A.南北朝B.唐代C.元朝D.清朝(2) 《木鼓歌》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情节?A.革命进程B.捉鬼斗法C.木匠工艺D.修建桥梁2.简答题:(1)请简述《木鼓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第二单元第三课时《木鼓歌》(教案)

第二单元第三课时《木鼓歌》(教案)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学生们表现得积极主动,课堂氛围较好。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过于依赖同伴,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没有得到充分锻炼。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还有待加强。有时候,学生可能会因为问题难度较大而陷入思考的困境,我需要更加耐心地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我要注意提问的方式,尽量让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开放性,激发学生的思维。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全面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创新、协作及表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歌曲学唱:《木鼓歌》的旋律和节奏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重点是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旋律,正确演唱每个音符和歌词,以及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
-木鼓文化:介绍木鼓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及其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强调学生对民族乐器的认识和尊重。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敲击木鼓的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木鼓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木鼓歌》的基本概念。木鼓歌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形式,它将歌唱、敲击木鼓和舞蹈动作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它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少数民族的音乐智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木鼓歌》在实际表演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传递快乐和团结的情感。

探究节奏感的《木鼓歌》教案

探究节奏感的《木鼓歌》教案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篇关于探究节奏感的教案,教案内容是《木鼓歌》。

这是一首很有节奏感的歌曲,让人不禁想要跟着节奏一起摇摆起来。

那么,让我们来一起探究这首歌曲,看看它是如何引导我们发现节奏感的。

一、教学目标1、了解《木鼓歌》这首歌曲的背景以及特点。

2、提高学生的节奏感,让学生能够认真地感受和表达音乐的节奏。

3、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了解《木鼓歌》的背景《木鼓歌》是云南省景东县彝族同胞传唱已久的民歌。

该歌曲旋律流畅,旋律含蓄而又深沉,表现出了彝族同胞豪迈、朴实和开朗的性格特征。

该歌曲是彝族同胞在传播文化和交流感情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工具,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2、认识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听一段《木鼓歌》的旋律,让学生用手拍打出这首歌曲的拍子。

让学生一起唱起来,让他们感受这首歌曲流畅而平稳的拍子。

同时,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含义,通过学习歌曲的歌词,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体会这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

3、分析歌曲中的节奏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音乐的节奏感。

让他们在听歌的过程中,拍打出歌曲的节奏,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的节奏感。

同时,让学生也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基本的节奏模式,加强自己的节奏感。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木鼓歌》这首歌曲的背景。

第二步:听取歌曲前,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作曲者和歌词作者。

第三步:播放歌曲,让学生跟着歌曲的节奏拍打出拍子。

第四步:让学生唱这首歌曲,并分析歌曲中的节奏。

第五步:让学生认真理解歌曲中的含义,并通过音乐来表达出来。

第六步: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中国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四、教学效果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节奏,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同时,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能够了解到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

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五、总结通过这份教案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几个方面的收获:一、了解了《木鼓歌》这首歌曲的背景和特点。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木鼓歌》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木鼓歌》教学设计

《木鼓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佤族木鼓,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演唱歌曲。

能运用已学过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1·c·n·j·y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大胆为歌曲设计伴奏型,合作用鼓乐为歌曲伴奏。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采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在活动中感受歌曲情绪,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木鼓、欣赏体验佤族欢乐歌舞场面,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及鼓乐文化的兴趣。

学情分析音乐教学活动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五年级的学生性格比较活泼,接受能力也较强,有一定的表演欲,音乐基本功较为扎实。

但在音乐知识,尤其是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及乐器的了解和认识还比较粗浅,歌唱情感的表达上稍有欠缺。

因此我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通过欣赏图片、播放视频资源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木鼓,准确演唱歌曲。

难点:引导学生用一定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播放音频:聆听鼓乐片段(师:同学们,快乐的音乐之旅即将开始。

首先让我们聆听一个音乐片段,你能听出是什么乐器在演奏吗?表现出怎样的场面?)(生:是鼓的声音,喜庆,热闹,震撼。

)师谈话激趣:鼓是一种打击乐器,通过节奏的变换来表达情感,中国的鼓乐文化包罗万象,鼓的种类有300余种。

各地区各民族的鼓文化不尽相同,极富魅力。

2、课件出示架子鼓、腰鼓、长鼓、堂鼓、非洲鼓、拨浪鼓图片。

鼓励学生选择认识的鼓介绍给大家。

(同学们,看一看,老师为大家带来哪些朋友,你认识它吗?)3、播放佤族木鼓舞视频,初步感知佤族与木鼓。

(师:有一个神秘而热情的民族,他们把鼓誉为最尊贵而神圣的乐器。

让我们来欣赏他们与鼓共舞)。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聆听音频、观看图片、视频、感受氛围等信息技术手段激发了学生对佤族以及佤族木鼓的极大兴趣。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二单元《木鼓歌》人教新课标(2014秋)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二单元《木鼓歌》人教新课标(2014秋)

《木鼓歌》教学设计(欣赏课)一、教学目标1.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体会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2.通过学生自主视唱部分乐谱、听辨部分旋律、听琴模唱、口型填词、指导学生体会歌曲情绪,感受歌曲风格、融入伴奏、更好地表现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体会并演唱歌曲。

三、教材分析《木鼓歌》是具有佤族音乐风格的非方整性的一段体歌曲。

具有调式游移的特点,本首歌曲以羽调式为主,在商、角调式上游移。

因此,歌曲有不稳定的调式感。

每个乐句分别采用不同的音乐素材,节奏复杂、多变。

歌词中的“江三木啰”原意指:公正、聪明、伟大的三木落。

江字是佤语中公平、公正的意思;三木,佤族人名,指排行第三的儿子;三木落父亲的名字叫“落”。

按佤族取名的习惯,“三木落”即“落”这个人的三儿子之意。

在佤族传说中,三木落是一个英雄,是人类第一个懂得盖房子住的人。

三十一年前出版的《战地新歌》中,注释:江三木啰:是佤族民歌中常用的衬词,用以表达欢乐、友好的情绪。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看图片,了解佤族—木鼓。

出示图片—木鼓导语:同学们好!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学生活动:观看并思考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引出佤族特有的打击乐器木鼓。

讨论:木鼓与我们常用的鼓有什么区别?(外形、材料、演奏姿势、音色)(二)学唱歌曲1.聆听歌曲《木鼓歌》(1)初听感受歌曲情绪(2)了解歌曲内容并为歌曲起名字学生活动:聆听、思考、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2.演唱乐谱(1)听辨旋律并填空演唱可能出现的问题:音准、节奏演唱不准确:适当的放慢速度,进行听琴模唱、师生合作,解决难点。

(2)完整演唱乐谱3.熟悉歌词,演唱歌曲《木鼓歌》(1)聆听歌曲,关注歌谱词曲对位,并作口型填词。

(2)演唱歌曲第一段词4.填词演唱第二段(1)填词演唱第二段(2)结束句的演唱可能出现的问题:时值不准确。

解决:教师指导学生划拍演唱。

《木鼓歌》教案

《木鼓歌》教案

木鼓歌教学内容:歌曲《木鼓歌》。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唱歌使学生了解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欢乐,激发学生对鼓乐文化的兴趣。

2、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达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3、熟练地演唱歌曲。

教材分析:木鼓是佤族特有的一个鼓种,歌曲《木鼓歌》表现了佤族人民欢乐歌舞的场面,佤族人民唱起欢乐的《木鼓歌》,跳起轻快的佤族木鼓舞,尽情抒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歌曲为一段体,羽调式。

曲调明快、跳跃、具有舞蹈性节奏。

歌曲运用了很多重复的手法,衬词的使用也增添了佤族民歌特有的味道。

歌曲表达了佤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及歌颂。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木鼓歌》,使学生加深对我国优秀鼓乐文化的了解,为歌曲加伴奏,采取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佤族民歌风格的歌曲。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听一听,这是什么乐器在演奏?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放录音《丰收锣鼓》的片段)学生积极回答:是鼓的声音,喜庆,热闹,震撼。

师:同学们,看一看,老师带来了什么鼓,教师拿出实物让学生看。

(军鼓、腰鼓、手鼓、堂鼓、铃鼓、拨浪鼓等)师接着讲一讲:鼓是一种打击乐器,通过节奏的变换来表达情感,中国的鼓乐文化包罗万象,各地区的鼓文化不尽相同,极富魅力,鼓的种类有300余种。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木鼓歌》,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2页。

二、新课:1、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2、木鼓介绍:(边放课件教师边讲解)木鼓是佤族特有的一个鼓种,在佤族人民心目中,木鼓是通天神器,是最为尊贵和神圣的乐器,一是能驱邪和保佑村寨平安,二是用来报警,山寨发生火灾或遭受外来侵略时敲响木鼓报警,召集寨人应急,三是用来歌舞娱乐,佤族人民唱起欢乐的木鼓歌,跳起轻快的木鼓舞,尽情抒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赞美和追求。

[3、学唱歌曲:采取听唱法。

学生听着录用磁带轻声学唱。

第一遍唱完教师讲解下滑音记号。

第二遍唱完老师提示结束句的换气。

五年级【上】《木鼓歌》(优秀版)word资料

五年级【上】《木鼓歌》(优秀版)word资料

五年级【上】《木鼓歌》(优秀版)word资料《木鼓歌》教案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木鼓歌》教学目的: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能以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2、加入打击乐器能为歌曲完整伴奏。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堂鼓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师:同学们好,今天的音乐课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动听的歌曲,我们一起听一听吧!(放视频)师:歌中唱到了什么?生: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师:你都知道哪些民族呢?生:(。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到云南的佤族去走一走,看一看。

(播放大屏幕,佤族木鼓舞视频)师:人们在做什么?生:在举行盛大的节日。

生:在跳舞。

师: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生:打鼓的声音。

师:是的,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就是佤族人民在跳木鼓舞。

二简介木鼓文化师:(简介木鼓文化,出示木鼓幻灯片)木鼓是佤族最具代表性的打击乐器之一,用于年节、集会、宗教、传信和歌舞伴奏。

传统木鼓形体粗大,一般用比较坚硬的红色木头制作,采用牛头或三角形的图案装饰。

在佤族聚居的每一个村寨,都有一个或两个建在寨中高地上的竹制木鼓房,房里放置一对木鼓,左边的是母木鼓,右边的是公木鼓,佤族人民把制作木鼓的日子当作盛大的节日,成为“拉木鼓”。

(播放放佤族风情幻灯片,配上《木鼓歌》歌曲,初步感受音乐。

)三歌曲新授看到这热情的舞蹈,听到这欢快的歌声,大家想去吗?生:想(非常兴奋)师:别急,在参加联欢会之前,我们得经受阿瓦人民的闯关考验,大家有没有信心?生:有(很激动)第一关:敲木鼓(当鼓手)。

师:谁能当一当鼓手,把它用“咚”的声音模拟出来?(课件出示节奏型)2 4 x x x x x 0 x x x x x 0x x x x x x x x x x x x 0咚1、请生试敲,让敲的好的同学当当小老师带领全班一起敲。

2、全班一起按节奏敲桌子。

师:刚刚大家都练习得非常不错,现在老师把节奏加了难度,节奏型的下面加上歌词,你还会按节奏把它读出来吗?(出示歌曲难点节奏型)2 4 x x x x x﹒x x x x x敲起木鼓跳起来放声歌唱江三木啰3、生按节奏试读,老师带读,全班一起读。

《木鼓歌》教学设计

《木鼓歌》教学设计

《木鼓歌》教学设计《木鼓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木鼓歌》。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学生能够掌握歌曲中的基本节奏型和旋律特点,提高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模仿、演唱等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通过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

通过小组合作、表演等活动,让学生提高音乐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让学生感受木鼓文化的独特魅力,了解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准确地演唱歌曲《木鼓歌》,把握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

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民族文化内涵,感受木鼓文化的独特魅力。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和附点音符的演唱。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演唱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知识、节奏特点、旋律走向等,让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了解。

讲解演唱技巧,如发声方法、气息控制、音准把握等,帮助学生提高演唱水平。

2. 演示法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演唱风格和情感表达。

教师示范节奏、旋律的演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歌曲的音乐要素。

3.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节奏、旋律的练习,巩固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让学生进行歌曲的演唱练习,提高演唱水平和表现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歌曲的情感表达、文化内涵等,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意义。

引导学生讨论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让学生相互学习和提高。

5. 欣赏法让学生欣赏其他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拓宽音乐视野,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木鼓歌》,感受不同演唱者的风格和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木鼓演奏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木鼓的独特魅力。

提问学生对木鼓的了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木鼓歌》作品分析欣赏课《红旗颂》作品分析

《木鼓歌》作品分析欣赏课《红旗颂》作品分析

《木鼓歌》作品分析《木鼓歌》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音乐第九册第六单元第二课。

本课1课时,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木鼓歌》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音乐综合课,歌曲《木鼓歌》表示了佤族人民欢乐歌舞的局面尽情抒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歌曲运用了很多重复的手法,衬词的使用也增添了佤族民歌特有的味道。

本课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以欢快活泼的情绪、丰满而富有天性的歌声演唱《木鼓歌》,表示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2、技能目标:在歌曲有休止符的地方加入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同学感受、听辨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歌曲、合作学习的愉快。

本节课的重点是:以欢快活泼的情绪、丰满而富有天性的歌声演唱《木鼓歌》,表示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本节课的难点是:培养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与人合作的能力。

《木鼓歌》体现了佤族人民欢乐歌舞的场面。

尽情抒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歌曲为一段体羽调式曲调明快跳跃,具有舞蹈性的节奏。

附点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八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的引用使得整首歌曲抑扬顿挫,其中还穿插有劳动的节奏,仿佛再现了人民在劳动中一领众和的场面。

显示了佤族人民豪爽、粗犷的性格。

歌曲运用了许多重复的手段,衬词的使用也增添了佤族歌曲特有的味道。

《木鼓歌》教学内容设计一、学唱会歌曲《木鼓歌》,并有感情演唱。

二、认识、了解少数民族佤族的乐器——木鼓。

教学目标:一、了解认识木鼓,能准确演唱歌曲。

二、分工合作,将创编的衬词、打击乐合奏融入到歌曲演唱中,生动地表现歌曲。

欢快的情绪和风格。

三、了解佤族的民族风情文化,了解学习民族的鼓文化,增加学生对鼓的认识。

教学重点: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完整地演唱《木鼓歌》教学难点:为歌曲创作节奏衬词加入到歌曲中为歌曲伴奏,更好的表现歌曲。

教具准备:多媒体,小鼓,打击乐器、琴等。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师:我们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一共有56个民族。

同学们,那你们知道我们是什么民族吗?生:汉族。

《木鼓歌》教案中的教学重点详解

《木鼓歌》教案中的教学重点详解

教学重点详解:“木鼓歌”《木鼓歌》,又名《霜凝月》、《把酒问月》、《青门酒醒》,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它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歌,作于唐代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左右。

该诗创作于唐朝的盛世,是古本小学课本上必学的一首诗歌,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教授《木鼓歌》这篇诗歌时,常常会被学生抱怨这是一篇古文,难懂又枯燥。

但实际上,只要我们正确地掌握了教学重点,便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诗歌。

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地讲解《木鼓歌》篇诗歌的教学重点。

一、词汇和词语《木鼓歌》中有很多的生僻字和繁复的句子,以至于我们有时会读不懂这首诗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重点讲解和解释一些生僻字和句子。

比如,“月明星稀”、“乌啼霜晨”、“醉里挑灯看剑”、“人生得意须尽欢”等等。

同时,也需要让学生了解这些字和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领会这篇诗歌的含义和韵味。

二、诗歌的意境与表达《木鼓歌》是一首典型的咏月之作,通过对月亮的描绘,抒发诗人对逝去时光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一句家喻户晓的名句,它所展现的是一个清新宁静的自然景象,同时也透露着诗人不愿意被俗世的灰尘所侵染,倾向于追求一种清幽的生活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感知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和美丽,从而领悟到诗歌的深刻内涵。

三、韵律与格律《木鼓歌》是一首五言绝句,除了意境和表达之外,韵律和格律也是教学重点。

五言绝句的格律是“律相对起,声相应和,韵相同韵,声调平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解每个字音的读法之外,还需要重点讲解句话的韵律和格律,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吟诵节奏,领悟到诗歌的音韵之美。

四、文化背景和历史价值《木鼓歌》作于唐朝贞观年间,当时正是唐朝的鼎盛时期,社会文化发展得十分繁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向学生介绍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从而进一步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价值,深刻领悟到古文化的积淀和传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木鼓歌》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木鼓歌》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木鼓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木鼓歌》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歌词描绘了敲击木鼓的场景,歌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音乐的了解相对较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木鼓歌》的歌曲背景,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学会《木鼓歌》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木鼓歌》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2.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和音准把握,以及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含义和旋律特点。

2.运用示范法,为学生展示标准的演唱姿势和演唱方法。

3.采用分组练习法,让学生分组演唱,互相观摩和交流。

4.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民族音乐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木鼓歌》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教学:讲解歌曲的歌词含义、旋律特点和演唱方法。

3.示范演唱: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4.分组练习:学生分组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互动:邀请学生上台演唱,给予鼓励和评价。

6.总结拓展:引导学生谈谈对民族音乐的感受,分享学习心得。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歌曲名称:《木鼓歌》2.歌曲背景:民族音乐3.歌词含义:描绘敲击木鼓的场景4.旋律特点:节奏明快,旋律优美5.演唱方法:准确掌握节奏和音准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熟练演唱《木鼓歌》,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2.学生对民族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表达出自己对民族音乐的感受。

3.学生在分组演唱中,能够积极配合,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木鼓歌》教学设计

《木鼓歌》教学设计

《木鼓歌》教学设计《木鼓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木鼓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制作工艺,掌握木鼓的演奏技巧和节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演奏、创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木鼓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了解木鼓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制作工艺,掌握木鼓的演奏技巧和节奏。

2.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通过欣赏、演奏、创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授法:讲解木鼓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制作工艺,让学生对木鼓有初步的了解。

2. 欣赏法欣赏法:播放木鼓演奏的视频和音频,让学生感受木鼓的独特魅力。

3. 演示法演示法:教师亲自演奏木鼓,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木鼓的演奏技巧和节奏。

4. 练习法练习法:让学生分组练习木鼓的演奏技巧和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5. 创作法创作法:引导学生根据木鼓的节奏和旋律,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木鼓演奏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木鼓的独特魅力。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乐器吗?它有什么特点?引出课题:《木鼓歌》。

2. 讲授新课讲解木鼓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制作工艺。

播放木鼓演奏的视频和音频,让学生感受木鼓的独特魅力。

教师亲自演奏木鼓,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木鼓的演奏技巧和节奏。

让学生分组练习木鼓的演奏技巧和节奏,教师巡视指导。

3. 巩固练习让学生分组演奏木鼓,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师对学生的演奏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木鼓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制作工艺,以及木鼓的演奏技巧和节奏。

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

5.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木鼓的演奏技巧和节奏。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二单元《木鼓歌》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二单元《木鼓歌》教案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木鼓歌》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表现力有着不同程度的掌握。在课堂上,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有收获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通过提问导入新课,学生们对节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我觉得可以更加生活化,用更多有趣的例子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在讲授歌曲时,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高低音的把握不够准确,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音准训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木鼓歌》的基本概念、旋律、节奏以及它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音乐节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音乐节奏。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二单元《木鼓歌》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二单元《木鼓歌》教案,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熟悉《木鼓歌》的旋律与歌词,学会用简谱演唱。
2.了解《木鼓歌》的创作背景,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学习木鼓的基本节奏,并能用打击乐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仿演奏。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音乐文化,提高音乐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木鼓歌》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升音乐感知能力:通过学唱《木鼓歌》,让学生感受旋律、节奏的美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培养音乐表现力:鼓励学生在演唱过程中表达歌曲情感,运用肢体语言展示音乐形象,提升音乐表现力。

人教版五下音乐欣赏《木鼓歌》教案

人教版五下音乐欣赏《木鼓歌》教案

欣赏《木鼓歌》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唱歌使学生了解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欢乐,激发学生对鼓乐文化的兴趣。

2、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达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3、熟练地演唱歌曲。

【教材分析】:木鼓是佤族特有的一个鼓种,歌曲《木鼓歌》表现了佤族人民欢乐歌舞的场面,佤族人民唱起欢乐的《木鼓歌》,跳起轻快的佤族木鼓舞,尽情抒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歌曲为一段体,羽调式。

曲调明快、跳跃、具有舞蹈性节奏。

歌曲运用了很多重复的手法,衬词的使用也增添了佤族民歌特有的味道。

歌曲表达了佤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及歌颂。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木鼓歌》,使学生加深对我国优秀鼓乐文化的了解,为歌曲加伴奏,采取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佤族民歌风格的歌曲。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听一听,这是什么乐器在演奏?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放录音《丰收锣鼓》的片段)学生积极回答:是鼓的声音,喜庆,热闹,震撼。

师:同学们,看一看,老师带来了什么鼓,教师拿出实物让学生看。

(军鼓、腰鼓、手鼓、堂鼓、铃鼓、拨浪鼓等)师接着讲一讲:鼓是一种打击乐器,通过节奏的变换来表达情感,中国的鼓乐文化包罗万象,各地区的鼓文化不尽相同,极富魅力,鼓的种类有300余种。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木鼓歌》,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2页。

二、新课:1、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2、木鼓介绍:(边放课件教师边讲解)木鼓是佤族特有的一个鼓种,在佤族人民心目中,木鼓是通天神器,是最为尊贵和神圣的乐器,一是能驱邪和保佑村寨平安,二是用来报警,山寨发生火灾或遭受外来侵略时敲响木鼓报警,召集寨人应急,三是用来歌舞娱乐,佤族人民唱起欢乐的木鼓歌,跳起轻快的木鼓舞,尽情抒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赞美和追求。

[3、学唱歌曲:采取听唱法。

学生听着录用磁带轻声学唱。

第一遍唱完教师讲解下滑音记号。

第二遍唱完老师提示结束句的换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鼓歌》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
课时目标:
1、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2、了解佤族人民的生活。

教学重点:
以欢快、活泼的情绪熟练地演唱《木鼓歌》。

教学难点:
十六分音符及弱拍上出现的八分附点音符。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弹琴,生唱:
“啦啦啦啦啦,我们上课啦
啦啦啦啦啦,我们坐好啦”
二、复习歌曲《绿色的歌谣》
三、律动,先看老师做
全体起立,跟老师做简单的律动。

节奏是本课的第1-8小节。

XX XX X 0 XX XX X 0
X XX X X XX XX X 0
四、练习节奏
五、学习新课
1、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份特别的礼物,同学们看看,知道是什么吗?(PPT)
师介绍木鼓
师:佤族人们不仅跳木鼓舞,还唱木鼓歌,边歌边舞,场面非常热烈。

我们今天要学的《木鼓歌》就表现了这种欢乐歌舞的场面。

我们先听录音。

师:同学们觉得这首歌曲情绪怎么样?(欢快、活泼)
师:老师也禁不住想唱了,听一听这首歌里唱了什么?(范唱)生回答
2、师:下面我们学唱歌曲,我们把歌曲分成三部分学习。

先学习第一部分
A、先自己练习打节奏读歌词
B、打节奏读歌词
C、教唱两遍
D、跟琴唱
E、在空拍处拍手、跺脚
学习第二部分:
A、练习打节奏读歌词
B、教唱两遍
C、跟琴唱
D、和第一部分连起来唱
学习第三部分:
A、打节奏读歌词
B、学唱
C、认识下滑音记号和反复跳越记号
3、完整演唱第一段
A、演唱歌曲第一段歌词
B、在空拍处拍手,再次演唱第一段
C、自由练习第一段,自己尝试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D、再次演唱,加入打击乐器。

4、学习第二段
A、跟琴自学第二段——教师纠正
B、歌曲创新(第二段从“木鼓哟……”重复演唱)
C、完整演唱全曲
D、加入打击乐器演唱全曲
六、拓展
师:同学们学会了佤族的歌曲,想不想欣赏佤族的舞蹈?
伴着佤族美妙的《加林赛》音乐,咱们一起去看看佤族人民是怎样载歌载舞的?(PPT)
七、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走进了佤族,了解了佤族的木鼓文化,鼓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不同的国家民族有不同的鼓文化,下节课我们要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鼓的文化,这节课就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