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自画像--马三立人物简介
介绍和解说

思考与练习
一、下面列出了一些人的自画像,总结一下,各有哪些特点。 1、著名“童话大王”郑渊洁的“自我画像”: 1955年出生于河北石家庄一个下级军官家庭。读过小学四年级, 曾被学校开除。服过5年兵役。在工厂看过5年水泵。最高学历证书为 汽车驾驶执照(大货)。无党派。1977年选择母语写作作为谋生手段。 1985年创刊至今的《童话大王》半月刊是全部刊载郑渊洁一个人作品 的杂志,创刊24年总印数逾亿册。皮皮鲁、鲁西西、罗克、舒克和贝 塔是他笔下的人物。不轻视名利。性格自闭。心胸不开阔。易怒。爱 听鼓励话。闻过不喜。宠辱都惊。喜走独木桥。患有强迫症,临床表 现为像对待父母和领导那样对待孩子。成功秘诀:只听鼓励话,远离 其他话。近期做法:删除博客上一切不喜欢听的话,只保留鼓励话。 他顽固地认为鼓励能将白痴变成天才。生活禁忌:吸二手烟时过敏。
(二)环境介绍
环境,在这里主要是指具有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比如市政设施、文化设 施、居住环境、购物环境、休闲娱乐环境,以及风光名胜、旅游景点等等。如 果你是导游员或其他接待人员,陪同来宾、游客参观城市、小区、商场、展览 馆,以及名胜古迹、风光景点,少不了要作些环境介绍。
环境介绍的方法要根据对象、需求及环境本身的特点而变化。或以空间为 序作横向介绍(按方位、内外、主次的顺序);或用移步换景、转变视角的方式, 多侧面、多角度介绍环境的特点;或以时间为序作纵向介绍(介绍环境的历史沿 革与今昔变迁);或纵横结合,从各个角度对环境作全面的介绍。要抓住环境的 特征,突出其主体,给人深刻的印象。语言要清晰、通俗、生动。
相声名家马三立

相声名家马三立马三立生于1914年,与侯宝林是同时代人,也是最负盛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
他祖籍甘肃省永昌县,本人生于北京,回族。
他出身曲艺世家,祖父马诚方是评书艺人,外祖父恩培是相声艺人,父亲马德禄和哥哥马桂元基本上闻名的相声艺人,母亲恩萃卿年轻时也曾演唱过京韵大鼓。
马三立从小受到艺术熏陶,在天津长大并上学。
15岁时,他拜周德山为师正式习演相声,先后与耿宝林、刘奎珍、侯一尘和张庆森搭档,表演对口相声,擅演“文哏”和“贯口”一类的节目,其中的《文章会》《西江月》《窝头论》和《绕口令》均脍炙人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加入天津市曲艺团。
在表演对口相声的同时,还表演单口相声。
所演《吃元宵》《卖挂票》《黄鹤楼》等对口相声节目最为拿手,特别是他说演的闻名相声作家何迟的名作《买猴儿》,因为塑造了一个工作上马马虎虎、生活上大大咧咧、作风上嘻嘻哈哈的典型人物“马大哈”,而使该作成为传世的相声艺术精品。
节目中表现的那个上级让他采购十箱猴牌肥皂,他马虎记错了,反买回十只猴子的主人公“马大哈”,由此成了汉语中办事不认真者的代名词,妨碍特别深远。
马三立表演的单口相声,更是魅力独具,不仅当时听着可乐,过后回想依旧让人能笑出声来,特别耐琢磨。
比如《逗你玩》中表现了一位母亲让孩子在门口看护自家洗晾的衣物不要让外人拿走,孰料小偷技高一筹,告诉小孩他名叫“逗你玩”。
因此当孩子告急有人偷东西时,母亲问是谁,孩子答“逗你玩”。
事件本身听着可乐,但其中反映出的孩童的纯真被利用的可悲事实令人警醒。
又如《家传秘方》中的一个人,上当买回一包治搔痒的假药,一层层打开包装后,却见包裹纸里写着令人啼笑皆非的两个字:“挠挠”。
马三立的单口相声确实是如此:以小寓大,举重假设轻,平凡中蕴含着隽永,浅白处透露出深意。
凡此都使得马三立的相声艺术充满着平民的情怀。
他的相声说演,不管对口节目依旧单口节目,表演起来基本上细声慢气,不躁不闹;语言通俗,语气平易;虽属冷面滑稽,却满怀着古道热肠。
艺海漂萍录_马三立自传

艺海漂萍录作者马三立[摘自:/group/topic/1035688/]2006-02-19 17:55:18 来自: 路可可一、四代艺人我马三立,一九一四年农历八月初六出生在北京。
祖辈世居甘肃省永昌县,是回族。
曾祖父在运河粮船上当船夫。
一八六零年,也就是清朝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打北京,咸丰皇帝逃到热河;当时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闹得很凶,所以民间又有“长毛赶咸丰”之说。
兵荒马乱,运河上的粮船烧的烧,沉的沉,我的曾祖父赖以干活谋生的路也就断了。
我的祖父马诚方没有可继承的家业,漂泊江湖,*着一部《水浒》,托庇三十六位梁山好汉的福气,说评书居然糊住了口,而且娶妻生子,进了北京城,安了家,落了户。
在拾样杂耍中,评书是很古老的一门技艺,唐、宋时代就有了评话,据《武休旧事》所记,南宋临安有名的“说话”艺人就有九十六名之多。
明代《桃花扇》传奇里的柳敬亭,也是评书艺人。
我的祖父说书是在清同、光朝代,据说,评书艺人也就是从这个朝代开始有了门户师传的家谱,排字起名,辈辈相传。
我的祖父排“诚”字,起名马诚方;“诚”字以下还有“杰”、“伯”、“坪”、“岚”、“豫”,经数辈才传到“存”字辈。
现在天津知名的评书老艺人姜存瑞,就是“存”字辈的。
因此,“诚”字这个辈份是很高的了。
我们马家的子孙作艺,就是从祖父马诚方说评书而开始的。
可惜我生也晚,对祖父说书的情况,没有得到任何印象,只知道他善说《水浒》,把宋江、晁盖等梁山好汉都说“活”了,可能就是由于这个缘故,他在拾样杂耍艺门中享有一定声望,并且广交游,结识了一些艺友。
我的父亲没有继承祖父说书的衣钵,而拜在春长隆、恩绪的名下,学了相声。
春长隆和恩绪在相声门中,辈份可能也不低。
相声起于哪朝哪代?有人考证,春秋战国时代的宫廷小丑俳优,就是相声界的老祖宗;也有人说,汉朝善于讲笑话的东方朔是相声界的祖师;还有人说,相声是清咸丰年间,落魄北京的文人朱少文(绰号“穷不怕”)创始的。
朱少文在模仿人声及鸡鸣犬吠的口技的基础上掺入故事,发展成单口相声、对口相声、三人相声,使之成为一个曲种。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我的自画像》课件-

说一说
你的名字是谁给你起的?有什么含义?
或特点)
• 我爱___________(在横线上填自己的爱好或特长)
• 我就是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超素升级
诸葛亮是三国时蜀国的丞相,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蜀国君王贡 献了自己的生命,他的《前出师表》 是千古名篇,其中有一段算作自我介 绍,下面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超素升级
前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 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 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 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范文赏读
诺贝尔的自我介绍
诺贝尔,呱呱坠地之时,小生命差点断 送在仁慈的医生手中。主要美德:保持指甲 干净,从不累及他人。主要过失:终身不娶, 脾气不佳,消化力差。唯一愿望:不要被人 活埋。最大罪恶:不敬鬼神。重要事迹:无。
范文赏读
评析: 这是伟大的化学家诺贝尔的自我介绍,
一位科学巨人竟然这样“轻视”自己,其 实是因为在他看来,个人的名利并不值得 追求,他更重视科学发展本身的永恒意义。
那小子(节选)
你看!那小子,上课时,不是没精打采,就 是在和同桌玩;下课了,教室里好好学习的 同学里面,肯定没他;放学了,一溜烟,提 着包就爬树,捉蝉,掏鸟蛋去了;一放假, 爷爷奶奶管不住,爸爸妈妈想管住,邻居叔 叔阿姨意见大,可都拿他没法!这是谁家小 子啊,哎,不好意思,这就是我啊!
作文范文之你是一个怎么样人作文

你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的作文【篇一:值得我学习的一个人作文】值得我学习的一个人作文一、值得我学习的一个人 *马梦凡我感觉我的好朋友——王雨笑是值得我学习的一个人。
1.文娴静静王雨笑是一个娴静的小女孩。
上课时,同学们都高高地举起手,还喊着:叫我!叫我!但是她却稳稳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静静地举着手,等着老师发问。
下课时,同学们都说昨天夜晚玩的游戏,她却在一旁静静地听,极少插言。
同学们讲笑话时,都乐得前仰后合,只有王雨笑自己掩口而笑。
2.重友谊、守信誉礼拜天,我找王雨笑去玩,可她却说:马梦凡,对不起,我和同学说好了要去图书室看书。
我说:没关系。
明日我必定找你!他对不起地说。
次日她真的来了,我们一起在石化公园玩了一会儿,又到图书室看了一会儿书,然会就各自回家了。
3.学习认真她对学习特别认真。
王雨笑的语文导教案掉了,但是她用了三张毕本自还大地白纸把导教案上的题全都抄到了上边,并且还写得工工整整,遇到了老师的夸奖。
教书育人的老师值得我学习,治病救人的医生值得我学习,发明创造的科学家值得我学习⋯⋯可我感觉普一般通的同学王雨笑更值得我学习。
二、值得我学习的一个人 *张家翊值得我学习的一个人是我姥姥,由于她节俭节俭。
春节时,我们一家到达姥姥家贺年。
夜晚,我同姥姥睡一张床。
我正想睡下,一件五彩缤纷的东西吸引了我的眼球。
咦,这是什么?我拿过来认真一瞧,这个东西挺厚的,足足有四五层,颜色有红的、绿的、白的、黄的、蓝的。
是抹布吗?没这么大。
是搓地布吗?没这么长。
那会是什么呢?我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便忍不住问姥姥:姥姥,这是什么呀?老老不认为然地说:怎么了?大惊小怪的,这是我的棉毛裤啊!什么?这是你的棉毛裤?我听了,不单呆若木鸡。
我又好奇地问:姥姥,您为何还要穿这类补了又补的棉毛裤呀⋯⋯还没等我说完,姥姥便不满地说:你小小年龄,说话口气倒挺大的。
固然此刻生活条件好了,但假如花费大手大脚,再多的钱早晚也会花光的。
只有节俭节俭,才过日子的安分。
马三立

马三立是一位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擅演“贯口”和文哏段子,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潜心探索,创立了独 具特色的“马派相声”。他是“相声泰斗”,深受社会各界及广大观众的热爱与尊敬 。(《渤海早报》评)
《我和爸爸马三立》部分配图(8张) 马三立从来都把自己当作是一个普通的演员,认为观众看自己的表演是 对自己的抬爱,不管什么样的观众跟他打招呼,他都热情地回应。对年轻的相声演员,他没有不喜欢的,一见面 就鼓励、鞭策,有问必答,有求必应 。(相声演员常宝华评)
1930年,拜周德山为师,开始撂地演出相声。1940年,与耿宝林搭档在宝和轩茶社演出,同年加入的“联 义社”。1948年,在北京凤凰厅茶社明场演出,同时在华声电台说相声兼报广告。1950年初,应邀返回天津, 先后在新声戏院、燕乐戏院、红风曲艺社演出。1952年,参加第二届赴朝慰问团入朝鲜为志愿军演出。1954年, 加工、演出何迟创作的相声《买猴儿》,塑造了“马大哈”这一艺术形象。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1959 年,被下放至天津东郊劳动改造。1966年,“文革”开始后,他被打为“牛鬼蛇神”。1979年初,有关部门正 式宣布对马三立错划“右派”予以平反,同年他凭借相声《买猴儿》在天津市国庆献礼演出优秀节目评奖中获 “献礼展览演出荣誉奖” 。1981年,排演相声《似曾相识的人》。1985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表演 相声《大乐特乐》。1992年,获第二届中国金唱片奖 。2001年12月8日,举办从艺八十周年的告别演出 。 2003年2月11日,因病去世,享年89岁。
在舞台表演上,马三立的“口风”追求现场运用,不以怪相、怪气、怪声找噱头,而是用语言和形体动作把 观众引入特定环境,使观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他的相貌清瘦,表演朴素,说表的语言比......
我叫马三立阅读题答案

篇一:我叫马三立阅读题答案刘连群《我叫马三立》高三传记阅读题及答案刘连群《我叫马三立》高三传记阅读题及答案刘连群《我叫马三立》高三传记阅读题及答案 20 世纪90 年代的大部分岁月,已经步入耄耋之年的马三立依然保持着健旺的活力。
为马三立捧哏的合作者去世后,他就只说单口相声了,这一来倒另辟蹊径,开拓了又一艺术天地。
他以老者的神态、语气讲笑话,从大家熟悉的生活琐事说起,可就在你不知不觉间转入正题了,直至“包袱”设就,从容“抖”开,让你先怔一下才幡然醒悟忘情失笑,而且越笑越有味道,有时还会依稀咀嚼出一丝哲理来,这就是大师的功力和境大师的幽默又是不受舞台限制的,晚年的马三立似乎随时随地能够抓出笑料,得心应口,激起笑声一片。
去劳教所向失足少年讲话,走下汽车有两位女警察搀扶,记者一路追随照相,马三立忽然温和地说:“明天见报群众看见我让俩警察架着往里走,会说马三立这么大年纪还犯案,这不,被警察押着进监狱了!”此话一出,两位女警察笑得弯下身,半天没直起腰来!马三立经常在台上说相声时自称“马大学问”,其实生活中的他确实爱读书,到老仍手不释卷,并且兴趣广泛,博闻强记。
他读书涉猎面很广,他认为相声演员“肚子是杂货铺”,为此他一直忙中偷闲见缝插针勤读不已。
除了读书,他还喜欢看戏,结交了许多梨园行的朋友。
他还爱好国画、书法,爱看足球。
马三立的记忆力堪称训练有素,而且到老不衰。
他到晚年一直没有放松对记忆力的锻炼,有一件事非常耐人寻味,就是他一直记得胡耀邦同志逝世的日子、时间和中央悼词的部分章节。
晚年的马三立始终律己甚严,曾经自拟“养心安神十一条不该”和为人处世的“三别、三不、三对、三要”。
“不该办的事情,莫办;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用的物品,不买;不该要的礼物,不收???? 不该得的报酬,不要”,“对自己的声望,珍惜;对道德品行,端正;对衣食住行,知足”。
2001 年12 晚,“相声艺术大师马三立从艺80周年暨告别舞台晚会”上,马三立仍是那身可体的灰色中山装,那副镀金框架的秀郎架眼镜,还夹有灰色的银发梳理得一丝不苟,面含微笑,一派儒雅的长者风范。
“我是一个----的人”作文导写

“我是一个的人”作文导写趣味故事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三立先生曾经这样描绘他的自画像:我叫马三立。
三立,立起来,被人打倒;立起来,又被人打倒;最后,又立起来(但愿不要再被打倒)。
看来我这个名字叫得不对:祸也因它——要立,就得先倒下呀;不过福也因它——虽然倒过,毕竟最终立了!(马三立表演)思路点拨这是一则幽默的自画像。
在这则小幽默里,马三立表现得不仅幽默,而且体现了他的坚强,尤妙的是内容虽少,但却让人喜闻乐见,其实,这样的自画像你也能写出来的。
那么,咱们今天就学一学、练一练吧。
训练题目我是一个的人1.想一想:本题的题眼(重点)在哪里。
2.讨论讨论:行文的详略该怎样安排。
训练要点一、了解半命题作文的结构形式。
二、掌握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技巧。
三、能够灵活地为半命题作文补充新颖的题目。
四、能够根据补充完整的题目把文章写出来。
方程式解说这次训练的目标是写好半命题作文。
什么是半命题作文呢?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学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
这种作文的最大特点是:在一定范围内,学生有一部分自主权,跟命题作文相比,选材范围更广,有利于学生较为自由灵活地写出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生活感悟。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半命题作文呢?这一讲就根据训练题目“我是一个——的人”谈谈怎样写半命题作文。
首先,写好半命题作文的前提是根据原题把题目补充完整。
《我是一个——的人》这个题目,限制的部分是写的是“人”,而且写的“人”是“我”,然而“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个“什么样”的人就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的部分,也是写作中首先应该考虑填写的内容。
填写的内容可以很丰富,可以是表明自己长相或性格特点的词语,如“美丽”“丑陋”“温柔”“活泼”“幽默”“胆小”“聪明”“骄傲”等,可以是表现自己兴趣爱好的词语,如“爱科学”“喜欢画画”“喜欢踢足球”等,还可以是表现自己品格的词语,如“乐于助人”“热情”……看看吧,可以填写的内容多么丰富啊。
传统相声艺术鉴赏之马派相声

传统相声艺术鉴赏之马派相声陈振飞(苏州科技大学 江苏 苏州 215000)【摘 要】本文介绍了马派相声代表人物马三立、马志明的基本情况,详细分析了马派相声的艺术特点,主要包括:冷面滑稽、外松内紧、有条不紊、表演细腻、含蓄隽永。
而正是由于这些艺术特点,使得马派相声被公认为传统相声“四大流派”之一,受到广大相声观众的热爱与尊敬。
【关键词】马派相声;马三立;马志明;艺术特点中图分类号:J8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1-0025-02相声作为一种表演形式,从清朝末期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从记录最早的相声艺人张三禄到现在火遍全国的德云社,期间经过一代又一代相声艺人的不懈努力,相声最终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语言艺术形式。
而马派相声,作为公认的传统相声“四大流派”之一,深受社会各界及广大观众的热爱与尊敬。
马派相声雅俗共赏,在中国相声界形成了“无派不宗马”的说法。
一、马派相声代表人物(一)马三立[1]。
马三立(1914-2003),中国已故相声泰斗。
马三立出身相声世家,自幼受家庭艺术熏陶。
父亲马德禄是之一,又是相声前辈艺人恩绪的宠徒和门婿;兄马桂元师承“相声八德”之一李德钖,以擅演“文哏”段子著称。
家庭环境使他从小就耳濡目染,对相声艺术十分熟悉。
他12岁跟父亲马德禄学艺,15岁拜“相声八德”之一的周德山(绰号“周蛤蟆”)为师。
马三立艺术功底扎实,善于观察社会生活,注意从生活中汲取养分,以其含蓄隽永、质朴自然、蕴藉深远的艺术风格,卓然屹立于中国相声艺术之林。
马三立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潜心探索,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马派相声”。
主要代表作有《文章会》、《卖挂票》、《开粥厂》、《夸住宅》、《白事会》、《黄鹤楼》、《买猴儿》、《似曾相识的人》、《10点钟开始》、《家传秘方》、《学说瞎话》、《逗你玩》等。
(二)马志明[2]。
马志明,1945年生于天津,相声泰斗马三立先生长子。
被观众们尊称为“少马爷”。
马三立的“君子三立”

马三立的“君子三立”作者:宋晓鹏来源:《老年教育·长者家园》2018年第07期马三立是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大师,生于北京,从小生活在天津,曾任天津市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代表作有《买猴儿》《开会迷》《逗你玩》等。
马三立先生虽已仙逝多年,但现在很多人依旧最爱他的相声。
马先生之所以备受追捧,是因为他深厚的艺术造诣,也因为他谦逊的人格魅力。
我欠马先生一盒糖我四五岁时,常常被家人领到天津民主剧院的后台玩,那时正是粉碎“四人帮”不久,马三立迎来事业第二春的时候。
当时他的演出内容很含蓄,孩童往往听不懂。
有一次,父亲带我去后台拜见马先生,童言无忌,我就说了一句:“这个人的相声不好笑,我听不懂。
”后台顿时陷入尴尬的气氛中,马先生却没有生气,还把我抱进怀里,给了我一块糖,说:“等你上到小学三年级,要是还觉得我的相声不好听,我赔你一盒糖;要是你听乐了,你得赔我一盒。
”尴尬顿时化解在笑声中。
马三立的语言魅力正在于此,和蔼、平易,“四两拨千斤”。
后来我上了学,果然最爱的就是马三立的相声,但也一直没好意思去赔他一盒糖。
现如今,如果要说相声界哪一家传承悠久、艺术特征显著的话,无疑就是马氏相声。
马三立的祖父是评书名家马诚方,外祖父是相声第二代著名人物恩绪,父亲则是“相声八德”之一的马德禄。
早年间相声中的“清门”就以恩绪为代表,所谓“清门”就是不以撂地為生,纯以文字游戏为乐的一种可登大雅之堂的相声。
到了马德禄,既保留了“清门”相声的“雅”,也以此为业,形成了所谓的“文哏相声”,就是说,“文哏相声”的正宗代表是马三立。
马三立曾经在天津汇文中学读书,在旧社会的相声艺人中文化程度是出类拔萃的,所以他的相声听起来总是耐人寻味,按天津人的说法就是“禁琢磨,越想就越想乐,想起来就能乐”,这是一种很高境界的幽默。
“墙内开花”早在马三立走红前,他就被同行称作“墙内开花”。
相声名家苏文茂曾说过一件事:当年天津有位艺术造诣很高的相声名家刘奎珍,有段时问在南开演出,主动要求节目排在前面,每天下场就走,有一次苏先生问他是不是家里有什么事儿,他说要赶去另一个相声园子听马三立“使活”(说相声)。
破冰自我介绍范文

破冰自我介绍范文“自我介绍”(也称为“自画像”),是我们生活中最常遇到的事,如何介绍自己呢?姓名、性别、籍贯、出身年月、爱好、优缺点……如果都这样一成不变,一点新意也没有,让人感到枯燥乏味。
破冰游戏自我介绍简介“自画像”的品位与魅力“个性化”,让我们先品味一下著名演员马三立的“自我介绍”——我叫马三立。
三立,立起来,被人打倒;立起来,又被人打倒;最后,又立起来(但愿不要再被打倒)。
我这个名字叫得不对;祸也因它,福也因它。
我今年85岁,体重86斤。
明年我86岁,体重85斤。
我很瘦,但没有病。
从小到大,从大到老,体重没有超过100斤。
现在,我脚往后踢,可以踢到自己的屁股蛋儿,还能做几个“下蹲”。
向前弯腰,还可以够着自己的脚。
头发黑白各一半。
牙好,还能吃黄瓜、生胡萝卜,别的老头儿、老太太很羡慕我。
我们终于赶上了好年头。
托共产党的福,托 ___的福。
我不说了,事情在那儿明摆着,会说的不如会看的。
没有 ___,我肯定还在北闸口农村劳动。
其实,种田并非坏事,只是我肩不能担,手不能提。
生产队长说:马三立,拉车不行,割麦也不行,挖沟更不行。
要不.你到场上去,帮帮妇女们干点什么,轰轰鸡什么的……惨啦,连个妇女也不如。
也别说,有时候也有点用。
生产队开个大会,人总到不齐。
队长在喇叭上宣布:今晚开大会,会前,由马三立说一段单口相声。
立马,人就齐了。
破冰游戏自我介绍之自我画像书面上面写:自我介绍,自备一张A3纸自画图象进行自我介绍(要体现自己姓名出生地特点性格特点个人爱好和愿望)。
第一:要画自己的样子。
第二:他要体现自己姓名出生地特点性格特点个人爱好和愿望这些是直接这样写:姓名:XXX 出生地:XX 性格:XX 个人爱好:XXXXX 愿望:XXXXX破冰游戏自我介绍之串名字串名字游戏规则:小组成员围成一圈,任意提名一位学员自我介绍单位、姓名,第二名学员轮流介绍,但是要说:我是***后面的***,第三名学员说:我是***后面的***的后面的***,依次下去……,最后介绍的一名学员要将前面所有学员的名字、单位复述一遍。
中国传统相声-马三立

相声艺术流派——马(三立)派作者:汪景寿、藤田香发表时间:2003-6-10 8:15:00 来源:中华相声点击:6425 次马三立,回族,1914年生,祖籍甘肃省永昌县。
少年时代就读于天津汇文中学,是旧时代相声艺人中少有的识文断字的,为后来发展“文哏”相声打下了基础。
他出身于曲艺世家。
祖父马诚方是评书艺人,外祖父恩培(恩绪)是相声艺人。
父亲马德禄、哥哥马桂元都是著名的相声艺人,母亲恩萃卿曾演唱过京韵大鼓。
马三立从小受到艺术熏陶,十五岁拜“相声八德”的周德山为师,技艺大见精进,先后与耿宝林、刘奎珍、侯一尘、张庆森搭档,享名于京津及东北等地。
五十年代参加天津市曲艺团,曾任副团长。
马三立表演照马三立酷爱相声事业,技艺精益求精,即使在遭受坎坷之时和臻于炉火纯青之后,也不肯稍有松懈。
陈笑暇《马老永葆赤子心》一文介绍说:“马三立是个严于律己的人,他深知‘业精于勤荒于嬉’。
回团后,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每晚都考虑着曲艺工作,想到很晚才入眠。
睡醒一觉后就躺在床上假寐,默想着今天应该做什么。
嘴里叨叨念念地背词儿,怕吵醒老伴,还是把老伴吵醒了。
”作为相声艺术的重要流派,马(三立)派相声具有哪些艺术风格特色呢?自指性强,富于变化。
马三立的“垫话”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大都是自指性的聊天儿,显得自然、亲切。
然而,如果每段相声都是一个模式,就显得单调乏味,于是在自指性的聊天儿基础上不断有所变化。
如《吃元宵》的“垫话”里有这么一段:甲你念过多少书?什么学校毕业?乙我什么学校也没毕业,小时候念过三、二年书。
甲念三、二年书就说相声?那怎么能行啊?这简直是胡闹。
乙这么说,你的文化水平很高?甲你看哪?乙看不出来。
甲听。
乙也听不出来。
甲你听听言谈文雅,举止大方,未语先笑,代客煎药……乙啊?还代客煎药?开药铺哇?甲不,这句没有用,是个配句。
关于逗哏的学问究竞有多大,如果正经八百地讨论下去,虽然还保持着自指性,却失去了相声味。
这里一个“外插花”的“包袱”把讨论引回到相声中来,表面看来,似乎是横生枝节,实际上使自指性的“垫话”更顺畅地发展下去,这才是相声呢?不唯“垫话”如此,在“正活”里自指性的叙述常常有实质性的微妙变化。
传统相声艺术鉴赏之马派相声

传统相声艺术鉴赏之马派相声作者:陈振飞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01期【摘要】本文介绍了马派相声代表人物马三立、马志明的基本情况,详细分析了马派相声的艺术特点,主要包括:冷面滑稽、外松内紧、有条不紊、表演细腻、含蓄隽永。
而正是由于这些艺术特点,使得马派相声被公认为传统相声“四大流派”之一,受到广大相声观众的热爱与尊敬。
【关键词】马派相声;马三立;马志明;艺术特点中图分类号:J8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1-0025-02相声作为一种表演形式,从清朝末期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从记录最早的相声艺人张三禄到现在火遍全国的德云社,期间经过一代又一代相声艺人的不懈努力,相声最终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语言艺术形式。
而马派相声,作为公认的传统相声“四大流派”之一,深受社会各界及广大观众的热爱与尊敬。
马派相声雅俗共赏,在中国相声界形成了“无派不宗马”的说法。
一、马派相声代表人物(一)马三立[1]。
马三立(1914-2003),中国已故相声泰斗。
马三立出身相声世家,自幼受家庭艺术熏陶。
父亲马德禄是之一,又是相声前辈艺人恩绪的宠徒和门婿;兄马桂元师承“相声八德”之一李德钖,以擅演“文哏”段子著称。
家庭环境使他从小就耳濡目染,对相声艺术十分熟悉。
他12岁跟父亲马德禄学艺,15岁拜“相声八德”之一的周德山(绰号“周蛤蟆”)为师。
马三立艺术功底扎实,善于观察社会生活,注意从生活中汲取养分,以其含蓄隽永、质朴自然、蕴藉深远的艺术风格,卓然屹立于中国相声艺术之林。
马三立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潜心探索,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马派相声”。
主要代表作有《文章会》、《卖挂票》、《开粥厂》、《夸住宅》、《白事会》、《黄鹤楼》、《买猴儿》、《似曾相识的人》、《10点钟开始》、《家传秘方》、《学说瞎话》、《逗你玩》等。
(二)马志明[2]。
马志明,1945年生于天津,相声泰斗马三立先生长子。
被观众们尊称为“少马爷”。
人物传记阅读:《 马三立的笑与泪》

人物传记阅读:《马三立的笑与泪》马三立的笑与泪曲艺界认为,是马三立真正将相声从撂地摆摊带进剧场殿堂的。
相声界甚至有这样的说法:谁不学马三立谁不会说相声,谁刻意模仿马三立谁说不好相声。
这样的赞誉在同行之间实属难得,他被公认为相声泰斗。
马三立的相声,情节荒诞,但并不离谱,使人觉得合情合理。
他善于观察社会生活,注意从生活中汲取养分,以其含蓄隽永、质朴自然、温文尔雅的艺术风格,得到了大众的认可。
因此有行内人认为,直到马三立才真正形成了本色自然、冷面滑稽、外松内紧、有条不紊、表演细腻的马派相声。
马三立出身曲艺世家。
祖父马诚方年纪轻轻就漂泊江湖,跟评书艺人学会说书,最拿手的是《水浒》,娶妻生子后进北京城安了家。
他在什样杂耍门中颇有声望,交游甚多,其中包括相声前辈春长隆、恩绪。
这两位见多识广,又有才气,所说的相声趋向雅而不俗。
马诚方让儿子马德禄拜在他们门下学艺,再传至马三立兄弟。
因深知做艺人的艰辛,父兄一直竭尽全力供马三立读书。
但最终因家境窘迫,1930年,马三立迫不得已子承父业,入了相声一行,走街串巷,尝尽了江湖险恶。
虽然生活艰难,但马三立在相声创作上却从没有丢掉过自己的风格和格调。
他早年表演的传统相声,主要是最见演员功力的贯口活儿与文哏段子。
中年之后,在表演对口相声的同时,马先生也善演单口相声,并且常能使所演节目给观众带来余音绕梁的美感。
据不完全统计,他演出过传统相声两百多段,创作、改编并演出新相声六七十段;同时,他还创作有两百多个相声小段。
他一生都扎根市井大众,评说的是家长里短,刻画的是街坊四邻,对小人物的演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他的作品以讽刺见长,超越了对一事一物表面现象的,更注重于对人性的反思与揭露。
虽然在新中国成立前,说相声属于下九流,是被人看不起的职业,但马三立却一直秉承老艺人敬师敬业、自珍自重的态度,对于相声也抱有一种敬畏的心理。
他毕生都记得门长裕德隆的训话:学艺不是儿戏;干一行,敬一行,爱一行;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要多学多看多想多练,明白相声的道理;上台兢兢业业,下台沉稳自重,不贫不贱,不奸不懒,守礼守节守义。
名人的自画像--马三立人物简介

名人的自画像马三立我叫马三立()三立()立起来()被人打倒()立起来()又被人打倒()最后()又立了起来()但愿不要再被打倒()我这个名字叫得不对()祸也因他()福也因他()我今年85岁,体重86斤。
明年我86岁,体重85斤。
我很瘦,但没有病。
从小到大,从大到老,体重没有超过100斤。
现在,我往后踢,可以踢到自己的屁股蛋儿,还能做几个“下蹲”。
向前弯腰,还可以够着自己的脚尖。
头发黑白各一半。
牙好,还能生吃黄瓜、胡萝卜,别的老头儿、老太太都很羡慕我。
我们终于赶上好年头儿,托共产党的福,托三中全会的福。
我不说了,事情在那儿明摆着,会说的不如会看的。
没有三中全会,我肯定还在北闸口农村劳动。
其实,种田并非坏事,只是我肩不能担,手不能提。
生产队长说:“马三立,拉车不行,割麦也不行,挖沟更不行。
要不,你到场上去,帮帮妇女们干点什么,哄哄鸡什么的……”惨啦,连个妇女都不如。
也别说,有时候也有点用。
生产队开个大会,人总是到不齐。
队长就用喇叭宣布:“今晚开大会,会前,由马三立说一段单口相声。
”立马,人就到齐了。
1.在文中第一自然段的括号内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马三立这个名字中“三立”的意思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3.作者说“托共产党的福,托三中全会的福”,是因为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4.“队长就用喇叭宣传:‘今晚开大会,会前,由马三立说一段单口相声。
’立马,人就到齐了,”这句话说明了什么:——————————————————————————————————5.按照要求做题羡慕——写出拼音( )写出‘慕’字的同音字5个(、、、、、)写出近义词()写出反义词()用羡慕造句------------------------------------------------------------------------------知识点扩展1.马三立生平简介:姓名:马三立/性别:男/民族:回族/出生年月:1914年-2003年/籍贯:甘肃永昌县马三立,著名表演艺术家。
马三立的绝技

马三立的绝技
作者:李永斌
来源:《作文周刊·高一版》2022年第12期
说到“一心二用”,大多数人都得认为这是一个贬义词。
可搁到相声大师马三立身上,这个词瞬间变成了褒义词,而且让人觉得不容置疑。
话说那是一件几十年前的事,马三立应华声电台邀请,与搭档张庆森合作录一段《大上寿》,刚进电台大门,台长便把马老给拦住了。
台长说自己有个朋友最喜歡马老的代表作《报菜名》,希望马老抽时间把那几百样菜名给写下来。
那时,马三立已经是“大腕”,档期排得很满,基本没有空余时间写,但又不能驳台长的面子,他管台长要了一张纸和一杆笔,紧接着就进了录音棚录制《大上寿》。
在录的同时,手却没闲着,嘴里说着《大上寿》的台词,手在纸上如行云流水般滑动,一段相声说完,几百样菜名也一蹴而就,一笔一画抄写在纸上,然后交给了台长。
这难道就是“一心二用”的最高境界?也唯有像马大师这样在自己的工作领域达到最高建树的人才有如此绝技吧!这是熟能生巧造就的,如果人人都专心研究自己的业务,把本职工作做到炉火纯青、闭着眼都能干好的程度,我想我们都能成为像马三立大师这样的人物,也能够和他一样有这么一个“一心二用”的绝技。
(选自《劳动时报》2021年11月4日)
素材解读
马三立之所以能“一心二用”,得益于他炉火纯青的技艺,得益于他长期不懈的努力。
尽管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没有人随随便便就能成功,成功需要付出心血和汗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才有回报。
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就必须勤奋;唯有勤奋,方能叩开成功的大门。
适用话题
业精于勤熟能生巧成功之道放低姿态付出与回报。
阅读名人故事:《我叫马三立》素材

我叫马三立作者:刘连群-20世纪90年代的大部分岁月,已经步入耄耋之年的马三立依然保持着健旺的活力。
1992年11月12日,中国曲艺家协会等单位在天津举办“庆祝马三立从事相声艺术65周年”活动;一周后,“马三立杯”业余相声邀请赛揭幕,马三立担任顾问,这是相声界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以艺术家名字冠名的全国性赛事。
如果说很长一个时期,相声艺术是马三立和侯宝林两位大师双峰并立,各领风骚,那么,一年以后随着小马三立4岁的侯宝林的病逝,就再也没有人能与他比肩了。
一向低调的马三立,被内外行一致尊为相声艺术的一面旗帜。
也是在1992年,后期为马三立捧哏的合作者王凤山也去世了。
风格独特、技艺炉火纯青的大师级演员,能够找到一位功力相当、与之配合默契的搭档是非常不容易的,况且老来插科打诨,还有年龄匹配的因素。
有评论称“马、王二位合作配合默契、精逗严捧、人艺合一,他们合作表演的每一段相声都是传世经典。
”痛失臂膀,马三立的痛心、惋惜可想而知。
但那时的马三立没有多少闲余伤感,相声、观众都需要他。
王凤山逝后,他就只说单口的小段节目了,这一来倒另辟蹊径,开拓了又一艺术天地,随着《家传秘方》《八十一层楼》《讲卫生》《练气功》《卖鱼》《内部电影》《老头醉酒》等小段的广为流传,他的保留节目增添了新的内容。
他以老者的神态、语气讲笑话,往往从大家熟悉的生活琐事说起,乍听起来絮叨细碎,茫无头绪,可就在你不知不觉间流水无痕地转入正题了,他仍旧不慌不忙循循善诱峰回路转,直至“包袱”设就,从容“抖”开,让你先怔一下才幡然醒悟忘情失笑,而且越笑越有味道,有时还会依稀咀嚼出一丝哲理来,这就是大师的功力和境界了。
大师的幽默又是不受舞台限制的,晚年的马三立似乎随时随地能够抓出笑料,足迹所到之处信手拈来,得心应口,激起笑声一片。
接受采访或出席活动,往往有人要求拍照,当时还没有数码相机,人家刚把照相机举起来,他随意问道:“胶卷是正品吗?”没等对方反应过来,接着要求:“现在骗人的事太多,不行,先打开看看!”拍照者急了:“一打开胶卷不就……”话到半截,他和在场的人就都乐了,原来是个“包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的自画像马三立我叫马三立()三立()立起来()被人打倒()立起来()
又被人打倒()最后()又立了起来()但愿不要再被打倒()我这个名字叫得不对()祸也因他()福也因他()
我今年85岁,体重86斤。
明年我86岁,体重85斤。
我很瘦,但没有病。
从小到大,从大到老,体重没有超过100斤。
现在,我往后踢,可以踢到自己的屁股蛋儿,还能做几个“下蹲”。
向前弯腰,还可以够着自己的脚尖。
头发黑白各一半。
牙好,还能生吃黄瓜、胡萝卜,别的老头儿、老太太都很羡慕我。
我们终于赶上好年头儿,托共产党的福,托三中全会的福。
我不说了,事情在那儿明摆着,会说的不如会看的。
没有三中全会,我肯定还在北闸口农村劳动。
其实,种田并非坏事,只是我肩不能担,手不能提。
生产队长说:“马三立,拉车不行,割麦也不行,挖沟更不行。
要不,你到场上去,帮帮妇女们干点什么,哄哄鸡什么的……”惨啦,连个妇女都不如。
也别说,有时候也有点用。
生产队开个大会,人总是到不齐。
队长就用喇叭宣布:“今晚开大会,会前,由马三立说一段单口相声。
”立马,人就到齐了。
1.在文中第一自然段的括号内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马三立这个名字中“三立”的意思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
3.作者说“托共产党的福,托三中全会的福”,是因为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4.“队长就用喇叭宣传:‘今晚开大会,会前,由马三立说一段单口相声。
’立马,人就到齐了,”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
5.按照要求做题
羡慕——写出拼音( )
写出‘慕’字的同音字5个(、、、、、)
写出近义词()
写出反义词()
用羡慕造句------------------------------------------------------------------------------
知识点扩展
1.马三立生平简介:姓名:马三立/性别:男/民族:回族/出生年月:1914年-2003年/籍贯:甘肃永昌县
马三立,著名表演艺术家。
回族,1914年生于北京,祖籍甘肃永昌县。
出生于曲艺世家,祖父马诚方是著名的评书艺人,擅说《水浒》,名躁一时;父亲马德禄是“相声八德”之一,又是相声前辈艺人恩绪的宠徒和门婿;母亲恩萃卿曾学唱京韵大鼓;兄马桂元师承李德钖,以擅演“文哏”段子著称。
马三立自幼读书,曾就读于天津汇文中学。
家庭环境使他从小就耳濡目染,对相声艺术十分熟悉。
在父兄的熏陶下,打下“说”、“学”、“逗”、“唱”的深厚功底。
初中毕业后,因家境不好,辍学说相声。
1930年开始登台演出,拜周德山为师。
周是马德禄的同门师兄弟,也是“相声八德”之一。
马三立学艺,进步很快,视野也日渐开阔。
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内紧外松、有条不紊、表演细腻、含蓄隽永的风格。
马三立艺术功底扎实,有口皆碑,擅演“贯口”和文哏段子,如《夸住宅》、《地理图》、《吃元宵》、《文章会》等。
解放前,先后与耿宝林、刘奎珍、侯一尘、张庆森搭档。
建国后,积极编演新相声。
1952年主动申请参加赴朝慰问团。
回国后加入天津广播曲艺团,致力于相声的整旧创新。
后来转到天津市曲艺团。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
1961年春回团工作,与赵佩茹搭档在天乐戏院演出,首场演出的是《黄鹤楼》。
通过长期艺术实践,马三立形成了艺术上的独特风格。
他喜欢用第一人称的表演方式,“我”,既是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又是讽刺嘲讽的对象。
有人曾这样评论:“他就是被讽刺的对象,有时虽然捧哏的指出他的漏洞,但,并没有公开的评论。
他尽力把被讽刺的对象演活,而把评论工作交给观众。
演员与观众配合默契,达到集体抒情。
”
1992年,他从艺65周年。
中国曲艺家协会、天津市曲艺家协会、甘肃省曲艺家协会在天津联合举办马三立从艺65周年庆祝活动,马三立同志在漫长的
舞台生涯中,饱经风霜,历尽坎坷,矢志不移地以相声为武器,讽刺假恶丑,歌颂真善美,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受到群众爱戴,在海内外享有相当高的声誉。
他家学渊源,博采众长,承前启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推动了相声艺术的发展,不愧为当代的相声泰斗、幽默大师。
2003年2月11日,深受广大群众爱戴的相声泰斗马三立老人因病医治无效,于早晨6点45分告别了人世,告别了他的观众,享年90岁。
主要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吃元宵》、《卖挂票》、《黄鹤楼》、《相面》、《卖五器》、《开粥厂》、《蜡点灯》、《白事会》、《八扇屏》、《反八扇屏》、《地理图》、《窝头论》、《文章会》、《梦中婚》、《对对联》、《三字经》等
2.什么是三中全会
三中全会是指中国共产党某届全国代表大会选出的中央委员会召开的第三次全体会议。
类似的还有“五中全会”,其余类推。
中国共产党每隔五年召开一届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的中央委员会,该中央委员会召开的第一次全体会议叫“中国共产党第XX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简称“一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叫“二中全会”……以此类推,第三次全体会议即三中全会。
平时说得最多的“三中全会”(如果没有特别说明的话),经常是指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从那次三中全会后,中国确定开始实施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