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课文赏析

合集下载

语文课文杨修之死赏析

语文课文杨修之死赏析

语文课文杨修之死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legal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语文课文杨修之死赏析语文课文杨修之死赏析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一单元 第1课 《三国演义》——曹操献刀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一单元 第1课 《三国演义》——曹操献刀

第1课《三国演义》——曹操献刀《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乱世造就英雄,一代枭雄曹操从东汉末年的烽火中诞生。

民间传说中,曹操奸诈、凶残、唯利是图,被许多人称之为“一代奸雄”,是汉朝之大逆臣;与宽厚、仁慈的刘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我在暑假里几次细细读了《三国演义》后,觉得在罗贯中笔下,曹操的性格是多变的:他聪明绝顶,又愚不可及;狡猾奸诈,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他求贤若渴,唯贤是用……远大的理想、超凡的能力以及丰富的人生铸就了这位“治国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极富人格魅力的传奇一生。

真正的成功我的一个朋友是做投资的,所供职的老板是个德国人。

前些日子,这位老板回德国了,而朋友接到一桩颇具风险的投资业务,虽然没有什么把握,但朋友凭着直觉,果断出手,做成了这个业务。

结果证明了朋友的直觉是正确的,为公司狠狠赚了一笔钱。

但当老板回来,仔细询问之后,居然大发雷霆,指责他玩忽职守,冒险投资,朋友为此闷闷不乐。

于是,我便和朋友讲起了一个关于曹操的故事。

在三国的时候,曹操想北上征服塞外的乌桓,以此来统一北方。

当时,许多将领谋士都纷纷劝阻。

但是曹操仍然大胆出击,将乌桓打败,统一了北方。

当曹操带兵凯旋的时候,开始命人调查当初反对他北伐的人。

吓得当初那些好心劝阻的将领谋士魂飞魄散,以为都难逃此劫了。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曹操不但没有责罚他们,反而给他们丰厚的奖赏。

对此,曹操解释说:“我们北上攻打乌桓,的确是十分危险的,虽然天意助我,让我们侥幸赢了,但绝不是一种正确的做法。

那些人的劝阻才是万全之策,所以要多加奖赏。

”我的故事还没有说完,朋友早已舒了口气,心中释然了。

老板的古怪作为是为了让他这个侥幸成功的人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不是所有的成功都是正确的,而唯有在正确的决策下取得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语文知识点】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赏析

【语文知识点】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赏析

【语文知识点】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赏析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

下面整理了课文原文,供大家参考。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嫉妒。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好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延迟,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三国》精读示例

《三国》精读示例

勇敢果断 审时度势 随机应变 临危不乱
——是一个 全身成事的 英雄,而不 是一个舍生 取义的莽汉
①语言描写: “我是客商,覆姓皇甫。”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汝既拿住我,便当解去请赏,何必多问?”
②侧面烘托:“愿弃一官,从公而逃”
智谋机警, 非凡的远大志向, 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①语言描写: “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 “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②动作描写: “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
行不到二里,只见伯奢驴鞍前鞒悬酒二瓶,手 携果菜而来,叫曰:“贤侄与使君何故便去?” 操曰:“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曰: “吾已分付家人宰一猪相款,贤侄、使君何憎 一宿?速请转骑。”操不顾,策马便行。行不 数步,忽拔剑复回,叫伯奢曰:“此来者何 人?”伯奢回头看时,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 宫大惊曰:“适才误耳,今何为也?”操曰: “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众 来追,必遭其祸矣。”宫曰:“知而故杀,大 不义也!”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 下人负我。”陈宫默然。
正说话间,适李儒至,卓以其事告之。儒曰: “操无妻小在京,只独居寓所。今差人往召,如 彼无疑而便来,则是献刀;如推托不来,则必是 行刺,便可擒而问也。”卓然其说,即差狱卒四 人往唤操。去了良久,回报曰:“操不曾回寓, 乘马飞出东门。门吏问之,操曰‘丞相差我有紧 急公事’,纵马而去矣。”儒曰:“操贼心虚逃 窜,行刺无疑矣。”卓大怒曰:“我如此重用, 反欲害我!”儒曰:“此必有同谋者,待拿住曹 操便可知矣。”卓遂令遍行文书,画影图形,捉 拿曹操:擒献者,赏千金,封万户侯;窝藏者同 罪。
古代小说鉴赏
以下列举一下回目: 《三国演义》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初中语文_群文阅读:《出师表》《隆中对》《诫子书》《三国演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群文阅读:《出师表》《隆中对》《诫子书》《三国演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出师表》《隆中对》《诫子书》的群文阅读备课人:大的胸怀。

2.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明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凡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3、青山常在、江水不变,沧海桑田,但是多少的英雄转瞬即逝,写出对世事沧桑变迁的豁达。

三、三篇文章共同赞美的人物是谁?1.诸葛亮2.在武侯祠写着杜甫的《蜀相》这首诗蜀相作者:杜甫(唐)•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武侯祠处的对联武侯祠对联:牧二州,排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阅读相关的诗句,同时知识迁移,回想去过的武侯祠有哪些对联、古诗。

联系《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思考对联中涉及到哪些事件。

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辨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同学们看看对联里讲述了哪些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三、假期我们的研学去过湖北的武侯祠,请大家回忆一下武侯祠的布局。

到处都是赞文,到处都是牌匾,武侯祠写着诸葛亮是忠臣的楷模,是智慧的化身。

四、出示《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五、三篇文章各讲了什么内容?《隆中对》,写到刘备三顾茅庐,恭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身在草庐之中,明察千里之外,一番隆中应对,既为刘备勾画了一幅战略蓝图,也给后世留下一段盛传不衰的历史佳话。

《出师表》,诸葛亮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汉建兴五年,他率师北上伐魏,在出师前写下了这篇传诵千古的表文。

对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阅读《诫子书》梳理三篇文章的不同之处。

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的三条建议,并回顾了自己当年跟随先主经历的种种,言辞恳切,足见其赤诚之心。

[三国演义三顾茅庐原文]三国演义三顾茅庐

[三国演义三顾茅庐原文]三国演义三顾茅庐

[三国演义三顾茅庐原文]三国演义三顾茅庐篇一:[三国演义三顾茅庐]三顾茅庐课文原文《三顾茅庐》这篇课文记叙了刘备三次到隆重,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三顾茅庐》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

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

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

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

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

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三顾茅庐》教学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大贤、辅佐”等词的意思。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个性品质,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学习刘备礼贤下士的品质,能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教学重难点: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个性品质。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质疑导入1、谈话。

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1课《三国演义》曹操献刀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1课《三国演义》曹操献刀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5.简析“杀伯奢”一节在塑造曹操形象上所起的作用。 明确:如果说“献刀”一节写尽了曹操的诡谲机警,那么 “杀伯奢”一节则淋漓尽致地突现了他的多疑、狡诈、自 私自利、心狠手辣。
伯奢是曹父的结义弟兄,面对朋友之子,“义”字当头, 极为盛情,先是安排住宿,继而沽酒而杀猪相款待,岂料 招来杀身之祸。曹操先是误杀伯奢家人,写尽了他的多疑 狡诈,继而杀死吕伯奢,完全暴露了他自私自利、心狠手 辣的本性。尤其是杀死吕伯奢后说的那句话“宁教我负天 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成了他的经典名言,更奠定了他 的“奸雄”地位。
允持不同意见,于是百官皆散。后吕布杀丁原而投董卓, 董卓废帝而立陈留王,自立为国相,又因所谓“怨诗”而杀 帝。彼时,董卓在宫内宫外横行霸道,不可一世。越骑校 尉伍孚欲杀董卓,未果,卓问曰:“谁教汝反?”孚瞪目大 喝曰:“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汝罪恶盈天, 人人愿得而诛之。吾恨不车裂汝以谢天下。”在这种形势 下,袁绍与王允书,图谋杀死董卓。
2.简析“献刀”一节的精彩之处。 明确:“献刀”一节被大多数小说家视为刻画曹操机警 多变的极佳的故事情节,其精彩之处正在于它通过环 环相扣、险象环生的情节安排来突现人物的性格。
曹操入府行刺,偏遇吕布侍陪,顿时加大了行刺难度, 不禁让人为曹操捏一把汗,曹操随机一句“马羸行迟”,一 石二鸟,调走吕布,为自己的行刺备足了机会,此一折; 正待曹操举刀欲刺时,事情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意外 之事陡然出现,董卓自镜中看见了曹操的举动,让读者暂 时放下的心再次提起,笃定曹操必死无疑,但绝处方显曹 操的机警、诡谲,“下跪”“献刀”乃是意外中之意外,更使 曹操有惊无险,此二折;此时恰遇吕布牵马至阁外,曹操 再生一计,借试马之机,逃之夭夭,此三折。
节选部分曹操形象的成功塑造,得益于多种手法的综 合运用: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4课《三顾茅庐》课件

走近作者
y
Y T
【罗贯中】 (约1330年一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山西并
州太原人,汉族,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
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罗贯中
生于元末社会骚乱之时,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
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
作。今存署名由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 《残

描 外貌描写
写 语言描写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 披鹤氅,由由然有神仙之概”;
隆中献计, “德操、元直,世之高士。 亮乃一耕夫耳”, “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
不能奉命”等。 “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
隐”。
侧面描写 徐庶、司马徽、刘备对诸葛亮的评价。(正衬)
7.这些描写表现了诸葛亮的哪些特征?
尽管他认为见诸葛亮没有益处,但刘备执意要去, 他也无条件随同去: “既然两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 后”。看出这个莽张飞讲义气。
y
4.文中对关羽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体现关羽怎样的性情
特点?
语言描写。 关羽比张飞稳重得多,他听到诸葛亮自比管仲、
乐毅,认为太过,对几次远访诸葛亮也很有意见,但是 他不像张飞那样鲁莽。刘备第三次要去卧龙岗,他和张 飞一致反对,但他的话却委婉得多,不像张飞那样直 爽。他虽然对诸葛亮的昼眠也不耐烦,但张飞大怒要去 放火的时候,他却能“再三劝住”,这些都表现关羽的 稳重、顾全大局。
罗贯中
y Y
学习目标
1. 了解罗贯中和《三国演义》的相关知识;抓住小说的主 要线索,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 (重点)
2. 分析刘备、诸葛亮等人的人物形象,学习文中层层渲

《三国演义》之曹操献刀-知识讲解-高二语文人教新课标

《三国演义》之曹操献刀-知识讲解-高二语文人教新课标

《三国演义》之曹操献刀编稿:姜虹审稿:王娜学习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

2.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3.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4.深刻理解历史上的曹操的是非功过,感受《三国演义》的艺术魅力。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

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据一些片段材料说,他性格孤僻,“与人寡合”,因“遭时多故”,东奔西走,“不知其终”。

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据说小说创作有数十种,曾写过十七史演义,除《三国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他写过杂剧,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国演义》小说描写了自黄巾起义至西晋统一的近百年历史,集中描绘了各个社会集团之间政治、军事、外交的斗争。

通过这些斗争,作品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人民向往和平的愿望,表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书中把蜀国的刘备、诸葛亮、关羽等君臣作为理想中的政治道德观念的化身,仁君、贤相、良将的典范,而将魏国的曹操作为奸邪狡诈、推行暴政的代表,至于孙吴方面只是陪衬而已,因而具有明显的“拥刘反曹”的倾向。

字词汇总赍(jī)贵诞(dàn)社稷(shè jì) 骁(xiāo)骑校尉散讫(qì)羸(léi) 掣(chè) 惶遽(huáng jù) 鞍辔(pèi) 矫诏(jiǎo zhào)课文精要理清结构节选以前的情节本课节选的是《三国演义》第四回的第二部分,这之前,何进为了对付十常侍等宦官,虽然不少人劝谏,但仍密诏董卓进京。

十常侍得知消息,先行下手,杀死何进,并劫持皇上、陈留王等逃出宫廷,后被何进部下袁绍、曹操等迎请回宫。

此后,董卓也相继驻扎到京城外,他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横行街市,出入宫廷,略无忌惮。

高中语文《三国演义》——曹操献刀

高中语文《三国演义》——曹操献刀

《三国演义》——曹操献刀学习重点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及与《三国演义》有关的名言警句。

2.读:品读课文,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3.练:掌握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的方法。

4.写:运用对比手法写一个片段。

一、诵记名言警句与“三国”有关的名言警句1.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曹操2.生子当如孙仲谋。

——曹操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5.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诸葛亮6.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诸葛亮7.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

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

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据一些片段材料说,他性格孤僻,“与人寡合”,因“遭时多故”,东奔西走,“不知其终”。

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据说小说创作有数十种,曾写过十七史演义,除《三国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另有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2.相关链接《三国演义》描写了自黄巾起义至西晋统一的近百年历史,集中描绘了各个社会集团之间政治、军事、外交的斗争。

通过这些斗争,作品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人民向往和平的愿望,表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书中把蜀国的刘备、诸葛亮、关羽等君臣作为理想中的政治道德观念的化身,仁君、贤相、良将的典范,而将魏国的曹操作为奸邪狡诈、推行暴政的代表,至于孙、吴方面只是陪衬而已,因而具有明显的“拥刘反曹”的倾向。

《曹操献刀》之前,何进为了对付十常侍等宦官,虽然有不少人劝谏,但仍密诏董卓进京。

十常侍得知消息,先行下手,杀死何进,并劫持皇上、陈留王等逃出宫廷,后被何进部下袁绍、曹操等迎请回宫。

部编版九上《三顾茅庐》课文详解

部编版九上《三顾茅庐》课文详解

部编版九上《三顾茅庐》课文详解课前预习一、作品梗概《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

该书结构宏大,情节曲折,塑造了数以百计的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二、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一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其代表作品,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拜谒yè:拜见。

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

疏shū懒:懒散而不习惯于受拘束。

愧赧:因羞愤而脸红。

如雷贯guàn耳:形容一个人的名声很大。

经世奇才:具有治理天下的卓越才能的人。

思贤如渴:比喻迫切的想招揽有才德的人。

箪dān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

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顿开茅塞sè:比喻忽然开窍,醒悟或明白了一个道理。

二、主题概述本文详细记叙了刘备第三次到茅庐中拜访诸葛亮,恳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位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贤君形象,表现了刘备爱惜人才、为统一大业不遗余力的精神,也展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与超凡智慧。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写刘备想第三次拜访诸葛亮,关羽,张飞阻拦,刘备用古人求贤的典故开导他们。

第二部分(2):写刘备虽然到了诸葛亮的茅庐,诸葛亮却高卧不起。

第三部分(3):写诸葛亮给刘备分析天下大势,奉献隆中对策。

第四部分(4):写写刘备恳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最终答应了他。

四、鉴赏品读1.课文开头关羽和张飞的话语各有什么特点,反映出怎样的人物性格?关羽虽然反对刘备拜谒诸葛亮,但只是比较委婉地将自己的意见提出来,透着一股大气和修养;同样反对的张飞,他的言语却是粗鲁不堪,表现出他鲁莽、急躁的性格特点。

2.作者多次写到刘备对诸葛亮的谦恭态度,有什么作用?一方面写出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诚心和态度,另一方面从侧面反映出了诸葛亮的“不俗”。

人教版小学语文《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赏析《草船借箭》课文原文:
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进攻江东。

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他得知曹操的军队箭矢充足,而自己的军队箭矢匮乏。

周瑜看到这种情况,心生嫉妒,便设下陷阱,令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

诸葛亮淡定自若,他向周瑜保证能在三天内完成任务。

他找来二十只大船,每船上扎满稻草人,然后趁着大雾弥漫的夜晚,将船只驶向曹操的水寨。

曹操见江面上有船只靠近,以为是敌军来袭,便命令士兵放箭。

箭矢如雨点般射向草船,稻草人上很快插满了箭。

诸葛亮等箭矢足够后,便命人鸣金收兵,安然无恙地返回了自己的营地。

当周瑜看到诸葛亮带回的十万支箭时,心中既惊讶又佩服,不得不赞叹诸葛亮的智谋和胆识。

《草船借箭》赏析: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展现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

首先,诸葛亮面对困境,不慌不忙,冷静分析,巧妙利用敌人的优势,化被动为主动。

他深知曹操多疑的性格,利用大雾天气,制造出敌军来袭的假象,成功引诱曹操的军队射箭。

其次,诸葛亮的计划精密,细节考虑周全。

他选择在大雾天行动,既能隐蔽自己的行动,又能迷惑敌人;他用稻草人代替士兵,既能减少己方的伤亡,又能最大限度地获取箭矢。

最后,诸葛亮的智谋和胆识赢得了周瑜的敬佩,也展示了他在战争中的领导能力和战略眼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需要冷静思考,灵活应对,善于利用自身和环境的优势,才能取得胜利。

总的来说,《草船借箭》通过生动的故事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传达了智慧、勇气和策略的重要性,对我们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教学研究】以《三国演义》为例探析小学高段名著阅读指导路径

【教学研究】以《三国演义》为例探析小学高段名著阅读指导路径

【教学研究】以《三国演义》为例探析小学高段名著阅读指导路径一、聚焦切口,敲开经典之门经典名著年代久远,篇幅较长,人物繁多,角色关系错综复杂,情节多线推进,阅读周期长、难度大,特别是在交流课上,由于受时空的限制,难度更甚。

为了降低难度,在学生初读名著的基础上,聚焦切口,以点带面,读薄经典,促进学生与经典进行有效对话,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如下:1. 依据学生阅读兴趣《三国演义》是五年级学生的必读书目之一,这个年龄的学生平常对书中的成语、歇后语、经典语句津津乐道,对紧张刺激的故事情节兴趣盎然。

鞠躬尽瘁的股肱之臣,忠君护主的骁勇之士,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智谋更是激起了他们浓厚的英雄情怀。

经调查,笔者发现学生对关羽的关注度很高,对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身在曹营心在汉,刮骨疗伤笑谈自若等事件都能侃侃而谈,他们对关羽“忠”“勇”的英雄形象崇拜至极。

因此,在聚焦交流内容时,笔者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以聊关羽这个英雄为切入点,展开阅读交流。

2. 紧扣教材阅读导向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走进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编排了关于四大名著的四篇课文:《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集中安排古典名著学习。

本单元的“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整本的中国古典名著,意在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本单元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延伸阅读,从中认识经典人物,品味精彩故事,全面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因年代久远,文白夹杂,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基本方法,带领学生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产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是本单元的总体目标。

位居篇首的《草船借箭》,以三天借得十万支箭一事来突显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以周瑜和鲁肃来衬托智者形象。

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个故事,在阅读交流课中,笔者也选择与关羽有关的精彩故事,让孩子们通过故事认识关羽,这样的指导切合教材的阅读导向。

3. 把握经典书籍特点《三国演义》是演义小说,重要的艺术成就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方面。

初中名著《三国演义》趣味赏析

初中名著《三国演义》趣味赏析

【名著导读】一、考点:①作家、作品。

②主要情节、典型事件、人物及性格。

③诗句、名言、成语、歇后语等。

④自己的阅读感受、体验。

⑤对一些内容或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二、常见题型:①识记辨别题:这类题的题型主要有填写作品、人物、故事或既填人物又填故事等几种。

②理解该课题:这类题常见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作品、人物、故事、战役、成语等。

③感悟评析题:这类题一般是由人物评书、内容评析、人物思想评析等。

④渗透迁移题:这类题目一般是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迁移渗透。

“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1、作者:罗贯中,汉族,山西太原人(另有山西祁县、清源人、山东东原人之说)。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2、主要内容:小说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3、人物形象:曹操:自幼放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

当年,汝南有个善于评论人物的名士,名叫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诸葛亮:智者和智慧的象征,清忠耿直,用人唯贤,谦虚、谨慎、认真又尽职、鞠躬尽瘁。

刘备:一代枭雄,宽厚仁爱,求贤若渴。

俗话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

关公:忠义,智勇双全4、人物性格特征1、诸葛亮:①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慧。

②忠贞不渝,为国为民的道德力量的代表。

③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量的表率。

2、刘备:①刘备有着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在当时难能可贵。

②刘备性格的核心是“忠义”。

③刘备还是一个善于招揽人才,有着胆识,胸襟和谋略的人杰。

3、关羽:①关羽性格的核心特征是忠义,称为“义绝”。

②关羽更是一个武艺超群,有着崇高道德修养的济世之才。

③关羽身上也有着生性骄傲,听不进劝谏的弱点。

4、张飞:①张飞性格的突出特征是生性耿地,精犷;也有粗鲁,莽撞的一面。

三国演义之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之草船借箭

十万枝箭 没问题
晚上,诸葛亮命人在船上扎满草人, 当夜,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诸葛亮遂命 用长索将20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 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 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 “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贸然出战。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 散尽,我们便回。” 大雾漫漫,向曹营进发。曹操以为联军来进改,便命人开弓放箭。
三国人物—周瑜
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但在《三国演义》 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 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 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千古风流人物”,成了《三国演义》 中蒙受最大冤屈的人物。
课 文 赏 析
草船借箭
周瑜:忌才,借造箭陷害诸葛亮,诸葛亮:答应造箭。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 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 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 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 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十万余支箭,立下奇功。
三国时期,孙刘 联军与曹操在赤壁 对峙。诸场亮与东 吴的都督周瑜一起 商讨联合破曹的事 宜。
草船借箭
周瑜的如意算盘是:一方面以对曹军作战急需为名,委托诸葛亮在10日之内督造 10万枝箭;一方面吩咐工匠故意怠工拖延,并在物料方面给诸葛亮出难题,设置障碍, 使诸葛亮不能按期交差。然后周瑜再名正言顺地除掉诸葛亮。

第五课《草船借箭》知识点分析

第五课《草船借箭》知识点分析

第五课《草船借箭》知识点归纳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课文结构严谨。

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

文中的许多内容还前后呼应,如,结尾与开头照应。

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

作者介绍: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罗贯中是我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其主要作品为《三国演义》。

其他作品:《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书中人物介绍: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我会写:妒:嫉妒妒忌妒意妒火嫉贤妒能忌:妒忌猜忌顾忌肆无忌惮曹:姓曹南曹天曹曹官督:都督督促监督督战委:委派委托委婉委曲求全惩:惩罚严惩惩办惩前毖后鲁:鲁莽齐鲁鲁菜粗鲁遮:遮掩遮盖遮蔽遮人耳目寨:水寨山寨村寨安营扎寨擂:擂鼓自吹自擂大吹大擂呐:呐喊吐纳唢呐呐喊助威插:插秧插花插队插嘴形近字:妒(妒忌)护(保护)委(委托)季(季节)惩(惩罚)征(出征)私(自私)和(和平)寨(水寨)赛(比赛)呐(呐喊)纳(接纳)多音字:调:diào音调tiáo调节擂:léi擂鼓lèi擂台近义词:妒忌——忌妒商议——商量推却——拒绝委托——托付预计——估计紧急——紧迫惩罚——处罚吩咐——嘱咐迟延——拖延疑惑——困惑反义词:推却——接受惩罚——奖励齐全——短缺秘密——公开理解词语:【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课文赏析
本课选择了《三国演义》“三顾茅庐”中的“隆中对”部分,即刘备等三人终于见到诸葛亮,并听取诸葛亮“三分天下”建议。

它又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竹林青翠,溪流淙淙,刘备、关羽、张飞三人骑马第三次来到诸葛庐前,迎面见诸葛均走来”至“诸葛亮亲自打帘,引刘备进入堂上”。

叙述刘备三人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立于庭中恭敬等候,宾主相见。

[来源:学科网ZXXK]
在经过“一顾”“二顾”两次都没能见到诸葛亮后,观众的耐心已经到了最大的忍受限度。

“三顾”一开始,便从诸葛均的嘴里知道诸葛亮这次终于在家,观众也随之松了一口气──因为前文已有徐庶“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的推荐之辞、有司马徽“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的赞美之辞,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气宇非凡和谈吐不俗的映衬,诸葛均、黄承彦行事高雅、歌意幽远的铺垫等,已把期盼的情绪蓄积甚浓,但隐约的不快和怀疑则又由张飞和关羽数次表现了出来:一是张飞怨怒诸葛均的“无礼”,二是诸葛亮午睡,直到日影偏西诸葛亮睡足醒来,刘备才得和他见礼。

漫长的等待更给观众一种期盼结果的张力:如此傲慢无礼的诸葛亮究竟有什么真本事?同时也凸显刘备思贤求才的真诚。

第二部分,从“诸葛亮说:‘将军手书……’”至刘备拜求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先拒绝但最终同意。

这是全部《三国演义》,也是“三顾茅庐”的核心“隆中问对”部分。

[来源:学科网ZXXK]
这一部分,编剧基本沿用了《三国演义》的原文,只将个别词句作了口语化处理,如“而终能攻克袁绍者(竟能克绍者)”,“既靠天时(非惟天时)”等。

同时有三处值得注意:一是谈三分天下时增加了诸葛亮取地图挂地图的动作,表明他的深思熟虑,胸有成竹;一是在最后比原小说增加了刘备追问“先生,真不肯出山相助”与诸葛亮坚持拒绝“实难奉命”两句对话,利用电视剧表演的优势又给诸葛亮接受邀请增加了一个拖宕;一是删去小说中的献礼、住宿行为的描写,直接插入古琴音乐,以歌声表现诸葛亮的心志和离开隆中的种种情景,强化了电视剧的表现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部分,导演充分发挥了电视剧的长处,为《隆中对》另外创作了一首歌曲,不仅描述了诸葛亮饱学苦读、关怀天下的青年时期的生活,也再现了刘备兄弟三人为复兴汉室、拯救苍生三顾茅庐聆听求教的诚恳态度,又叙述了诸葛亮离开故居,与家人朋友依依惜别的现实场景。

三段歌词各有侧重,第一段说明诸葛亮读书原为济世救民,躬耕隐居只为得遇明主;第二段则说明诸葛亮虽然接受刘备邀请出山相助,但其志向仍是淡泊名利,有“余年还做垄亩民”的清雅抱负;第三段表明诸葛亮面对变易天道、难寻运数,只有满腔忠悃面对天下的高风亮节。

这三段歌曲不仅言词典雅,更在歌声中升华了本集“隆中对”的主题,将情绪推向了高潮,观众看后不仅为刘备求贤礼士的诚恳所打动,更为诸葛亮的大义为民的入世精神所感动,在欣赏历史剧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爱国济世的思想教育。

小说和电视剧这两种艺术形式的传播媒介不同,艺术思维方式有异,从而决定了电视剧有着不同于文学作品的独特审美要素,诸如画面美,造型美,音乐美,色彩美等等。

电视剧的美必须是电视化的,它要求在可视可听的审美要素上下工夫。

电视剧《三国演义》运用了很多电视化的技巧,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品味。

[来源:学科网ZXXK]
《三国演义》中演员的表演也是相当成功的。

本集出现的人物不多,戏的重点放在唐国强(饰诸葛亮)和孙彦军(饰刘备)身上,他们的表演有以下两个主要特点:第一,追求生活化的表演原则,讲究逼真性。

虽然《三国演义》演的是历史事件和古代人物,但让观众看起来就跟真的一样。

第二,因为《三国演义》属于古代剧目,所以演员的表演从古代戏曲中吸取了营养,演员举手投足间带有适度的戏剧性。

适度就是有分寸感,没有过度的戏剧性的夸张。

因为《三国演义》是实景拍摄,景别方面多采用中近景和特写镜头,如果演员
的表演太“满”,就容易与周围环境拉开距离,使人产生虚假之感。

演员通过自己的演绎使这些观众耳熟能详的人物形象在荧屏上“立”了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