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笔字型汉字输入全国第一名 王君
五笔输入法,知识产权历史上的惨剧
五笔输入法,知识产权历史上的惨剧1997年曾流传着一句话'阳光、空气和王码,是中国三大免费使用的东西'。
其中王码就是王码五笔输入法的简称,其发明人王永民,则是这场惨剧的主角。
1943年,王永民出生在河南一个贫困农家。
但在那个年代,知识也真切地改变了他的命运。
通过刻苦的学习,他以6门功课均分99.75的高分,考上了当时科技泰斗汇聚的中国科技大学。
马大猷的电子学、严济慈的普通物理、华罗庚的数学、钱学森的力学,这些大师的课他都听过。
在这人才济济的地方,王永民也马上向这些大师看齐,想争取在30岁前当上教授,为现代科学做贡献。
但人算还是不如天算,大学毕业那一年他就赶上了那个特殊的时期。
按照指示,他种了两年水稻后,便被分配到四川永川山沟里的一家研究所工作。
当时瘦弱的王永民,再加上水土不服,就染上了肝炎和肾结石。
整整8年时间里,他就在病床上地躺了6年。
而原本打算趁年轻打拼出一番事业的王永民,现在是人到34岁还一事无成。
后来他回老家在一科委任职,负责改良一种日本发明的大型汉字照相排版植字机,他对这种麻烦的大键盘深恶痛绝,并打算自己发明一种更简易的键盘,当时南阳科委就拨给了王永民3000元,先让他搞搞试验,找到好的汉字输入方案再从长计议。
(大型字模盘)那时,计算机初入中国,汉字还因难以输入电脑面临着生死劫难。
因为计算机本来就是从英语世界发展起来的产物,其键盘自然也是按照西文思维设计,26个字母即能拼出所有英语单词。
但是想要用它来输入数以万计的汉字,在那个时期几乎是不可能的。
那时候,国内外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舆论称中国的方块字必将消失,中国文字注定要走上拉丁化道路。
所以不少人也预言'计算机将是汉字的掘墓者' ,而要用拉丁文代替汉字的呼声也此起彼伏。
当时怀揣着3000块的王永民,便踏上了将无数汉字塞进26个按键的奋斗旅程。
他用了整整4年时间,终在1983年摸索出我们熟悉的26键五笔数输入法。
五笔打字冠军 王君
同年11月,王君在为兰州军区科技练兵成果观摩会现场表演时,又创造了10分钟输入3165个汉字的惊人速度,受到总参领导的高度赞扬。
网友评:王君用的输入法应该是五笔86版,词汇一万四左右,加上单字部分,共计二万五,所以上屏的速度快。现在一些“XX五笔”类的做法,在大词库上做文章,词库越大,上屏速度越加巧练,才能提高训练效率。经过反复摸索,她终于熟练掌握了所有词组的运用技巧。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1998年10月,王君又被总参选中,代表军队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京城杯”五笔字型汉字输入大奖赛。在高手如云、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她沉着应战,以平均每秒击键10次、10分钟输入汉字2933个的惊人成绩,击败百余名强手,一举夺得冠军,为军队争得了荣誉。
专案事迹材料
专案事迹材料篇一:简要事迹材料简要事迹材料简要事迹材料是扼要地介绍先进单位或先进人物的主要事迹或经验的一种文字材料。
一、简要事迹材料的种类简要事迹材料可分为三类:一是用于上报的简要事迹材料主要作为上级研究决定立功奖励人员或单位的依据二是在一定范围内下发的简要事迹材料用于宣扬典型供官兵学习三是用于备案查考、附件说明的简要事迹材料。
二、简要事迹材料的结构和写法简要事迹材料由标题、导语、正文和结尾构成。
一标题简要事迹材料的标题由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加同志加文种组成。
如:《xx团的简要事迹》、《xxx同志的简要事迹》。
二导语导语扼要介绍单位或个人的基本情况。
如对部队建设做过什么突出贡献有什么突出成绩获得过什么奖励和荣誉等等。
三正文正文分别用具体的材料来说明简要事迹的中心思想。
如果内容比较复杂则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或几个段落来写。
如果内容比较简单则可采取一段式一气呵成即可。
通常情况下采用纵横交错的结构形式运用典型事例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的排列方法进行叙述以增强宣传效果让读者对其事迹有一个比较完整透彻的了解。
四结语简要事迹材料通常情况下是采取自然结尾方法即文章写完也就结束了。
一般情况下不再另起一个自然段。
三、简要事迹材料的写作要求简要事迹材料的写作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全面了解挖掘本质写简要事迹材料必须深入细致地调查写作对象的全面详细情并在此基础上分清主次把最能体现本质的事迹挖掘出来。
二综合介绍全面反映简要事迹材料应着力集中最能反映本质的一个侧面进行写作-在表述主体内容之前也应将写作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综合反还要作必要的概括说明通常在导语部分进行体现以便使读对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三高度概括文字简练我们说简要事迹材料必须对写作对象进行全面反映但由于受一.要求所限又必须对事迹进行高度概括文字必须简练篇幅-须精短通常情况下10字左右为宜。
张奇同志简要事迹张奇男汉族江苏省铜山县人。
1968年9月12日出生1986年1月入伍1988年3月入党大学本科文化。
《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
《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今天是在安阳参观的最后一天,明天就要回去了,下午是一个艳阳天,领队安排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有一部分人忙着购物,不去了,这么好的机会怎能舍去。
我们怀着愉悦的心情前往中国文字博物馆,由于住在市中心,上车不大功夫就到了。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一所以“文字”为主题,兼具与文字相关的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三大功能为一体的专业博物馆,同时也是全球第一座以文字为主要“藏品”的国家级博物馆。
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同时又有“文字之都”之称的河南省安阳市。
总占地面积143亩,建筑面积34500平方米。
下车,中国文字博物馆就像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
馆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只金色铜质凤鸟雕塑,各立一边犹如哨兵在护卫,它取材于商周青铜器上常见的凤鸟纹纹饰。
风鸟塑像后方,一座高大的字坊展现在眼前,甲骨文“字”的造型高18.8米,宽10米。
从字坊通向主体馆的主干道两侧各有一片碑林,分列着28块青铜甲骨片,最大尺寸高达1.4米、宽0.9米,总重量3吨,青铜甲骨片背面则为这些甲骨卜辞的释义。
代表天上的28星宿,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古老观念。
穿过碑林,金碧辉煌的屋檐红黑相间的柱子的主体馆已展现在眼前,主体馆地上四层、地下一层,高度32.5米,建筑采用殷商时期的纹、蟠纹图案浮雕金顶,采用红黑图案的雕墙和雕柱,展现殷商宫殿“四阿重屋”的特征。
博物馆的外形取于象形文字“墉”,这是殷商甲骨文、金文所概括富有哲理、经典、最神圣的建筑形象—象形文字的“墉”字,不仅表现了中国文字文化内涵,也显示了文字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博物馆。
作为我国第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共入藏文物4123件,其中一级文物305件,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和帛书、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世界文字等多个方面。
通过安检,带着敬畏的心情走进了世界上唯一的文字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
[图文]五笔字型:汉字输入第一法
[图文]五笔字型:汉字输入第一法1983年8月28日,26键方案的“五笔字型”诞生了!这就是后来蜚声海内外的五笔字型输入法的第一个版本,距今已然26年矣。
1980年前后,计算机在世界上流行开来,并开始逐渐被引进中国。
在中国科学的春天到来之际,中外人士却有一个巨大的困惑———英文只用26个字母就可以输入一切词汇和文本,可是数以成千上万计、字形结构复杂的汉字该如何输入电脑呢?王码五笔打字通王永民回忆,当时有人认为计算机时代,汉字“走进了死胡同”,该“寿终正寝”了。
国内报刊杂志上也出现了这样的文章《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而不乏有识之士对这种论调进行质疑,并试图找出可以让汉字输入计算机的方法。
1970年~1980年,一个汉字对应一个键的“整字大键盘”开始出现。
1979年~1982年,按拼音分区的一字一键“整字大键盘”被开发出来。
1982年,北京大学王选教授领导研制了256键、1000个部件的汉字拼形组字“中键盘”。
这些研究都脱离不了“做键盘”的思路。
在河南南阳科委工作的王永民在1978年也开始了对汉字输入法的研究。
说来好笑,王永民做汉字输入研究的一个源动力是:由于他不识时务地指出“幻灯式”键盘(用来解决汉字排版机的校对问题)的缺陷而被“幻灯式”键盘负责人羞辱:连做学徒都不配。
为了雪耻,王永民发誓要做出一个更好的汉字输入键盘来。
从基础研究入手,王永民在1978到1983这五年时间里抄编了12万张卡片,10米高。
王永民对汉字输入法的研究,一开始也免不了走“做键盘”的老路:从188键一步步压缩到138键、90键、70键,一直到1980年7月15日,王永民把键位压缩到了62键。
王永民亲自动手把62键键盘敲打出来。
后来,王永民又把键位压缩到36位(包括26位字母键和10个数字键)。
这一切都是在王永民没有电脑的情况下做出来的。
36键方案出来后王永民本已可以向河南科委交差了。
但他总觉英文输入中26个字母键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而汉字输入却需要在十个数字键之间切换,不够完美。
王永民:“汉字梦想”的传播者
王永民:“汉字梦想”的传播者作者:慕容来源:《新西部》2009年第01期“如果电脑全是英文,我们怎么样进入下一个世纪,怎么样进入高科技时代?”1988年,在济南举行的全国计算机大会上,一个研究主题让与会者困惑不已:汉字能够进入电脑吗?将来要不要改变中国的文化,把汉字去掉,要么英文,要么拼音?其实,在此次大会召开的5年前,河南南阳一个叫王永民的人已经发明了五笔字型输入法:使用西方的原装键盘,一个螺丝钉也不用动,每分钟就能输入100多个汉字。
即使不识字的人,只要熟悉“字根表”,也能在最多不超过四次的敲击中,将一个个汉字输入电脑。
“五笔字型带领我们顺利进入21世纪,才有我们的今天。
”多年以后,“杀毒王”王江民提起“码王”王永民,仍然敬佩不已。
对抗汉字大键盘很难想象,如果今天中国人使用的电脑都配上一个汉字大键盘,将会是什么怪样子。
但是,在王永民之前,主流的汉字编码主张,就是要专为汉字输入设计大键盘。
这一主张甚至在王永民发明26键五笔字型输入法数年之后,依然被国内一些专家坚持着。
1943年12月,王永民出生于河南南阳南召县。
1962年,他以南阳地区高考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学习微波天线和激光技术专业。
1977年10月,几经周折的王永民从待了8年、病了6年的四川永川调回南阳,被分到地区科委工作。
当时,南阳引进了一台日本人发明的汉字照相排版植字机,但在汉字输入时不能校对。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个能将汉字变成穿孔纸带的输入键盘。
于是,南阳科委拨给王永民3000元,由他带领一个工作组开始科技攻关。
要做键盘,首先要找到一种输入方案。
于是,王永民跑到上海、苏州等地的科委情报所翻阅国内外相关资料,可他能够看到的不是王安99键的三角编码输入法,就是国外各种各样的大键盘。
没有找到好的汉字输入方案,王永民决定自己来做,从此便踏上了压缩键位的艰难里程。
1980年7月15日,王永民把键位压缩到了62个,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功。
王永民五笔字型的荣誉,属于这个伟大时代
人类生活的 100 个瞬间》中写道:“南阳有 一位名叫王永民的奇人发明了五笔字型,汉 字输入的难题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在该 书中,王永民被誉为“把中国带入信息时代 的人”。
在计算机初入中国时,汉字还因难以输 入电脑面临着生死劫难,一些舆论称中国的 方块字必将消失,中国文字注定要走上拉丁 化道路,国内很多人还在为汉字输入电脑制 造“新键盘”和“大键盘”,甚至一些人还 提出“汉字拼音化”。王永民发明的“王码 五笔字型”具备准、易、快的特点,重码率低, 每个字最多只需四码便能完成输入,而且几 乎不需要选词,就可以直接实现盲打,在世 界上首破汉字输入电脑每分钟 100 字大关。 当时新华社将“五笔字型”誉为中华文化史 上“意义不亚于活字印刷术”的重要发明, 王永民也因此获得了印刷界的最高奖——毕 昇奖。在其推广后的 15 年里,五笔输入法 覆盖了全国 90% 的电脑用户,社会步入了 全民学五笔的时代。可以说王永民发明的“王 码五笔”避免了中国计算机畸形发展的可能,
让中国在计算机时代更好地融入世界。 多年来,王永民先后获得“五一劳动奖
章”及“国家级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 者”“全国劳动模范”“当代发明家”等荣 誉称号,2003 年国家邮政总局还发行了纪 念邮票“当代毕昇——王永民”。
1998 年,王永民“十年磨一键”发明 了中国第一个符合国家语言文字规范,能同 时处理中、日、韩三国汉字,具有世界领先 水平的“98 规范王码”,同时推出世界上 第一个汉字键盘输入的“全面解决方案”及 其系列软件,成为我国汉字输入技术发展应 用的里程碑。
雄关漫道 ◎ 编辑 | 苏季
推动汉字信息化的“王码五笔字型”发明者
王永民
王永民:“五笔”写就人生
王永民:“五笔”写就人生作者:来源:《中关村》2008年第10期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在中国,在IT业刚刚兴起的时候,从中关村刮起了一股王码电脑的旋风,王码五笔字型输入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席卷全国,在全中国乃至全球华人社会中掀起了一场“其意义不亚于活字印刷术”的重大革命。
十几年过去了,尽管在以后有人相继发明了多种汉字输入法,但输入速度没有一种能超过五笔字型。
提起五笔字型,人们自然会想起它的发明者王永民。
王永民告诉记者,他的五笔字型的发明,是一个长达五年,逐步精雕细刻的漫长过程,五笔数码的发明,来自一个美丽的邂逅。
故事发生在1998年的秋天,那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秋天,一个载入他生命史册,永难忘记的秋天。
一天,王永民从北京乘飞机去新加坡。
过海关通过安检时,一位小姐看了他的护照后立刻站了起来,说:“王教授,见到您真高兴,请给我签个名吧!”王永民也很高兴,拿过笔给她签了名,并问她:“你会五笔字型?”“当然啦!”“一分钟打多少字?”“我要是用双手打,一分钟能打120个字,要不然能在这儿上班?”“那你用双手打好了。
”“教授,您看,一手拿着护照,一手要打字,怎能打得快?您要是再发明一种用数字键、单手打汉字的输入法该多好!”“啊!这不容易!我研究好几年了,至今还没有突破。
”“您还能研究不出来?谁信!”“我感觉到这是用户的呼唤!”王永民说。
他由此下决心加快进度,一定要解决用数字键打字的问题。
事实上数字键输入更加困难,用26个字母键输入成千上万个汉字,已属不易,被称作是“举世称难”。
而现在要用10个数字键输入同样多的汉字,岂不更难?多少年来,也曾有过一些把汉字“数字化”的设计。
要么不好学,要么重码太多,总得来回翻页选字,根本不是“编码法”,而是“选字法”。
效率低,不便应用,无法突破这道难关。
那天王永民上了飞机后,便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摊开资料,开始向汉字数码化进军了。
空姐见这个老学究满头大汗,忙不迭地一会儿送水,一会儿送毛巾。
速录与打字的区别
左手键盘26个字母实现方法
字 母 组 合 键 H XC I ER J CV K SF L SD M WE N DV O XV P WR Q XV U EF Y DF
右手键盘26个字母实现方法
A B C D E F G Q R S T V W X Z JK KL ML UO JI IO M, JL UI MK M。 ,。 K。 IL JO
用仿真练习键位
英文打法的要点
大写字母要单独打,即一手按shift,一手打字母。(见例1) 单个字母,或者最后一拍是一个/两个字母的时候,后面 后面 无标点,这时字母要带着 一起打。 (见例2) 无标点 当最后一拍是一个/二个字母的时候,后面有标点 后面有标点,这时 后面有标点 候要一拍直接上屏,不带 一起打,标点单独打。(见例3) 例1、 New York is built on a … 例2、 New York is built on a … 例3、 … flow into the ocean. … an Italian explorer.
大写字母单独打 一拍
k、t 、n、 a后面无标点,是空 格,应连空格一起打 rk= t= on= a= 各一拍
n 、er单独一拍上屏, 句号单独打
速录与打字的区别
速录:一种特殊的计算机键盘操作 方式——双手并击方式 一般人中文打字速度每分钟70-110字 双击打字每分钟140-220字录入速度 五笔汉字输入全国第一名王君,每分316字
计算机键盘实现双手并击原理
将标准的键盘划分为两个虚拟的可独立操作的键盘
沿着YHN(TGB)三键为界,划分为左右 两个键盘。 左原有15个,扩展26个,要补充11个字母, 分别用组合键来实现。 右原有11个,右手补充15个字母,实现左 右两个键盘都可打出26个字符(两手的拇 指和小手指不参与组合)
促进文字技术伟大变革电脑报功不可没——国家级专家五笔字型发明者王永民教授给本报的
1993-04-16
《电脑报》我是每期必读。从中我看到,报社的同志有一种真挚的推进祖国电脑教育的感情。你们精神之可贵,耕耘之辛劳,功底之深厚,成绩之卓著,令人佩服!可以肯定地说,在我国开展电脑教育,推进文字技术的伟大变革,《电脑报》功不可没。
在此致敬,在此致谢!
贵刊常常登载学习“五笔字型”的心得、方法,作为“五笔字型”的发明人,我衷心感谢!贵刊此一举措,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文字工作者、待业青年的好评。阅过贵刊3月26日第12期头版“初学‘五笔字型'巧记字根一法”一文,深感很多初学“五笔字型”的同志,由于学不得法,常常事倍功半。所以,特将学习“五笔字型”识别码的最有效、最易学的“一点通”贡献给贵报和贵报读者,供大家参考!在此特借贵报一角,向多年来为了“五笔字型”的普及做出努力的各界人士,道声谢谢!
祝《电脑报》越办越大,越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好!
王永民1993年4月3日
编后:王永民教授的来信,给我们以热情鼓励。其实,我们只不过做了一点应做的工作。
著名语言文学家周有光教授曾在本报撰文,称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电脑化是一场意义深远的“书写革命”,将要影响到每一个中国人。以向广大群众普及计算机知识为宗旨的《电脑报》,将竭尽全力为这场革命鼓与呼,旗帜鲜明地支持这方面的每一点技术进步。我们希望更多的专家象王永民教授一样投身这项伟大事业;希望更多的热心读者象王永民教授一样支持这项伟大事业。
1983年五笔字形王永民
1983年,xx发明五笔输入法xx资料图五笔输入法的传奇25年前,王永民发明了一种叫做五笔字型的输入法,这种输入法能用26键打出几千个汉字,给整个IT界注入了激情和活力,输入法已不是阻碍国人大步前进在网络时代的绊脚石。
至此,汉字输入不能与西文相比的时代被王永民终结了。
如今,各种各样的输入法令人眼花缭乱,然而,已过花甲之年的王永民仍在他的五笔字型上研究不辍,即将推出的"大一统五笔字型"期望能在输入法领域再展"王者"大志。
4月18日8时许,坐落在中关村长春桥一处写字楼的办公室里,30多名员工已经开始工作,这家王码公司的董事长就是曾以发明五笔字型而享誉大江南北的王永民。
在王码公司,王永民更习惯被称为"王老师",而不是"王总"或"王董事长",因为他是一个搞研究的人。
王永民和他的五笔字型发明,始于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举国欢呼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不久之后,邓小平同志做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科学报国"、"科技强国"的梦想徜徉在每一个知识分子的心中。
改革开放之后,国人迎来了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IT、互联网等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在全国掀起。
在中原大地上,一个叫王永民的河南人也在汉字输入法领域迈出步伐。
1962年,18岁的王永民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
毕业后,这个祖籍河南南阳的小伙子在四川工作,但十多年的入川生活并没有让他的才能得到施展,以至于1977年10月,王永民留下了"无才西蜀图相仕,有志南阳学躬耕"的诗句,离开四川。
回到南阳后,王永民被分到南阳地区科委工作。
当时,南阳引进了一台日本人发明的汉字照相排版植字机。
但这台机器最大的问题是汉字输入时不能校对,出错就要重新照相制版。
文化环境与科技创新
文化环境与科技创新作者:卫汉青来源:《中关村》2018年第09期近日,我到海淀区昆玉河边的一个小区访问了“王码五笔”的发明人王永民先生。
这位中关村的大佬,曾经以他独特的贡献,为中国进入信息化时代铺垫了一条“捷径”。
由此,他也被人们誉为“当代毕昇”。
从王永民,我想到了中关村另一位大佬、也曾被誉为“当代毕昇”的王选先生。
一个“五笔字型”,一个“激光照排”,都是恩泽华夏、光耀神州的辉煌成就。
他们为什么都出现在中关村?他们二人都被誉为“当代毕昇”。
众所周知,毕昇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印刷匠,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大大节省了印刷时间,提高了效率,被列入我国科学技术“四大发明”之一。
400年后传入了阿拉伯世界和欧洲,造福于人类。
昔日毕昇和“当代毕昇”又有什么关联呢?简言之,他们都是出现在相对来说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时代。
或者换句话说,科技创新和文化环境密不可分。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几个时期思想和文化非常繁荣,从而诞生了大量科技创新成就。
一个是春秋战国时期。
诸子群起,百家争鸣,促进了文化、经济、科技的繁荣发展,所以才有了土木建筑的鲁班、都江堰的李冰、发明中医“四诊法”的扁鹊、战国墓出土的音乐编钟、二十四节气、九九乘法表、勾股定理等。
另一个就是北宋时期。
北宋时期政治相对清明,从而使中国文化达到了一个巅峰。
唐宋八大家,北宋时期独占六家。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丰碑。
苏轼更是集诗、词、文、画、书法之大成,且都达到了顶级境界,被很多学者推崇为中国文化第一人。
文化的兴盛、经济的发展、都市的繁荣,促使大量科技创新随之伴生。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虽然诞生于宋以前,但其完成和发展都在北宋时期。
北宋沈括反映技术革新成就的巨著《梦溪笔谈》,更被视为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当然,汉代和唐代也是中国文化、经济和科技繁荣鼎盛的时期,因而才诞生了李白、杜甫、白居易和蔡伦、张衡、孙思邈等文化、科技巨星。
中关村如今被称为中国科技的制高点和创新文化的策源地。
王君念什么
珺读jun的第四声。
简体部首:王部首笔画:4 总笔画:11
繁体部首:玉部首笔画:5 总笔画:12
康熙字典笔画(珺:12;)
五笔86:GVTK 五笔98:GVTK 仓颉:MGSKR
四角号码:17167 UniCode:U+73FA 规范汉字编号:7194
[ 首尾分解查字 ]:王君(wangjun) [ 汉字部件构造 ]:王尹口
[ 笔顺编号 ]:11215113251
[ 笔顺读写 ]:横横竖横横折横横撇竖横折横
[ 康熙字典 ]:页732第15
美玉 [beautiful jade]
珺,美玉也。
――金·韩道昭《改并四声篇海》
珺,雕琢之美玉――《新华字典》
珺拼音:jùn读第四声
部首:王,部外笔画:7,总笔画:11 ; 繁体部首:玉,部外笔画:7,总笔画:12 五笔86&98:GVTK 仓颉:MGSKR
笔顺编号:11215113251 四角号码:1716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3FA 基本字义
(2) 美玉。
(3) 郑码:CXJ,U:73FA,GBK:AC42
(4) 笔画数:11,部首:王,笔顺编号:11215113251
珺,多用於人名,(注:读音为第四声,非第一声)
字形结构汉字首尾分解:王君汉字部件分解:王君繁体字分解:玉君
笔顺编号:11215113251。
快速五笔打字[教学]
:[只看楼主] [关注此帖][百宝箱使用帮助]作者:ropzsu提交日期:2007-8-19 22:55:00,,,,,,,,,在天涯论坛上,看了太多拼音输入法和五笔输入法的争执贴。
,,,,,,1.印象中有两派:,,,,,,反派: 五笔又难学,又没有用。
我用拼音,速度也快得像飞一样。
,,,正派: 五笔才是最专业的输入法。
论速度与准确度,拼音差远了。
,,,,,,这就像是道长与和尚争执谁是武林盟主一样,永远没有结果的。
,,,,,,所以,你们就自认为自己是最货真价实的武林盟主好了。
,,,,,,,,,2. 我想做的是,给希望学习练习五笔输入法的各位,介绍练习五笔的一般性方法, (用拼音的各位,就不用看了。
),,,五笔输入法,是根据汉字是方块字的特点,A. 将汉字看成是由五种笔划组成: 点,横,竖,撇,折.B. 编码时规定:每个汉字最多由四个笔划组成.练习时,一般经历四个阶段:A. 学习英文字母盲打。
熟练掌握26个字母所在的位置,要练到烂熟的程度。
(重点练习),,,B. 了解五笔字根,熟悉各个区位,各种笔划的位置。
,,,C. 练习一级简码,二级简码. 熟练掌握这些字的拆分方法,理解其中的拆分规则。
,,,D. 大量练习GB2312 汉字表. 可以的话, 从头到尾打2, 3 次.(重点练习.),,,,,,,,,3. 注意点:很多人觉得学五笔很难,主要是学习的途径不是很对。
(约75%以上的人,都花大量的时间运记字根,记规则.但这些死的东西,很难记的。
绝大多数人,在这一步遇到极大挫折,又无法解决,最后就放弃了),,,其实,五笔主要是一个大量拆解的体力活(实践上面的D项),勤奋+时间就可以了, 掌握起来,其实是相当容易的。
(当然,这种感悟是要在你经历之后才能体会到的.那些企图通过灵巧方法,越学感觉越难进行下去的五笔学习者,自然是另一种体会.),,,,,,,,,4. 下面列出的是国标 GB2312 汉字表(共6763个汉字) 第一列是五笔编码,第二列是对应的汉字。
他的发明挽救了汉字,影响了无数中国人,如今却几乎无人使用
他的发明挽救了汉字,影响了无数中国人,如今却几乎无人使用在中华文化当中,汉字之所以能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不仅在于其能够传承和表达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血脉,还在于它丰富的形态变换。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电脑与互联网技术已在全球得到广泛应用,而中国却还未解决汉字的编码问题。
甚至有人提出,以汉语拼音代替汉字,汉字及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华文化即将面临信息化带来的挑战。
而此时,被称为“当代仓颉”的王永民发明了五笔字型,挽救了汉字,并成功把中国带入信息时代。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的故事,他的发明专利挽救了汉字,影响了无数中国人,如今却几乎无人使用。
王永民,这位出生在南阳鸭河工区贫农家庭的发明家,有着当代毕昇的称号。
他创立汉字键盘设计三原理及数学模型,1983年发明“王码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首创“汉字字根周期表”,有效解决了进入信息时代的汉字输入难题。
1998年发明“98规范王码”,是符合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并较早通过鉴定的汉字输入法,推动了计算机在我国的普及。
其发明技术获得中、美、英等国专利40余项。
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在汉语的信息化输入最困难的时候,王永民发明的五笔打字法将汉语从消失的边缘挽救了回来。
王永民毕业之后回故乡发展,他一开始只是科委所的办事员,但是看到中文印刷的过程非常繁琐,而且很困难,他便下定决心发明一种有效又简单的中文输入方法。
于是他拿着3000块钱闯遍中国东南西北,在全国翻遍了所有资料,请教了不少专家,终于在1983年的时候发明了五笔打字法。
现在老一辈的人们几乎每个人都会使用五笔打字法,五笔打字法重码率低,只要背会了词根表,打字速度会非常快。
五笔打字法不仅解决了汉语信息化输入的难题,也一定程度上也帮助了中文的传播,同时也让世界对我们刮目相看。
发明“王码五笔字型”后,王永民紧接着就当起了推广员。
1984年,他带着一台电脑来到了北京,租住在一间地下室里。
他日复一日踏着破旧的单车,不厌其烦地去各个机关、部门、工厂宣传演示。
王永民把汉字带入信息时代的人
王永民把汉字带入信息时代的人
佚名
【期刊名称】《创新时代》
【年(卷),期】2016(0)C00
【摘要】1978年-1983年,以五年之功在南阳发明了“五笔字型”汉字电脑输入技术,获得美、英、中三国专利(中国发明专利
85100837.2ZL98120602.6ZL02100001.8ZL00100002.0等7项,实用新型专利ZL00250227.5等8项),创立《形码设计三原理》,首创“汉字字根周期表”,发明了25键4码高效汉字输入法和字词兼容技术,
【总页数】4页(P14-17)
【关键词】汉字字根;信息时代;王永民;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汉字输入法;输入技术;五笔字型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12
【相关文献】
1.王永民:围绕汉字“大做文章” [J], 志菲;
2.1998年王永民把汉字带入信息化时代 [J], ;
3.王永民把中国带入信息时代 [J],
4.推动汉字信息化的“当代毕昇”——记全国劳模、中国王码集团董事长王永民[J], 闫长禄
5.推动汉字信息化的“当代毕昇”——记全国劳模、中国王码集团董事长王永民[J], 闫长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笔字型汉字输入全国第一名王君五笔字型汉字输入全国第一名王君2010-06-02 19:08五笔字型汉字输入全国第一名:王君的最高是316 1999年11月,在军区科技练兵成果观摩会现场表演时,她又创造了10分钟输入3165个汉字的好成绩王君,女,河北定州人,1977年3月出生,1994年7月,王君怀着对军营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机要工作的强烈向往和追求,报考了解放军电子学院机要专业。
现任陆军某集团军司令部机要处参谋。
王君入伍6年来,始终把争做高素质青年军人作为自己的理想追求,立足本职位,努力学习成才。
先后3次参加全军和军区组织的机要专业竞赛,17次打破全军纪录,19次打破军区纪录。
1998年12月,代表军队系统参加"京城杯"五笔字型汉字输入大赛,以平均每秒击键10次、10分钟输入汉字2933个的惊人成绩,每分钟输入293字的惊人速度,技压群雄,以超过第二名60多字的成绩,夺得全国第一。
"面对现实和未来我要不停地奋斗"1998年金秋,某地风景如诗,气候宜人,这是每年最佳的旅游季节。
久居都市的人们远离了喧嚣与纷杂,尽情地享受着回归大自然的轻松与惬意,欢畅的笑声洒满了山径。
而山脚下某部的一幢二层小楼里却出奇的宁静,宁静中又饱含着浓浓的凝重。
全军机要专业训练创(破)纪录竞赛正在这里举行。
二楼东侧的大厅里,一排排微机的前方,来自全军的选手们正襟危座。
他们代表着全军机要专业训练的最高水平,每个人的脸上写着志在必得的自信、战士冲锋前的兴奋,却又难以掩饰内心的不安和紧张。
计算机主机的微小运行声仿佛被放大,却又更加衬托出赛场上的宁静,偶尔一两声翻动纸页的声音夸张地撕开令人窒息的气氛,继尔又陷入难以忍受的宁静。
门轻轻地被推开,选手们的心陡然被揪紧了。
走进一位瘦弱的女中尉,随即扩散开一种医院里才有的莱苏水味,她年轻清秀的脸上异常的苍白憔悴,一双眼睛里流露着疲惫,但又有一种坚毅自信的光彩,右手的手背上有一块粘着药棉的胶布,似乎是输液后止血用的那种。
她深含歉意地向裁判们微笑着点点头,轻轻地向自己的座位走去。
工作人员和裁判们交换了一下惊诧的眼神,似乎欲言又止,一段短暂的沉默之后,主裁判叹了口气,继而又凝重地点了点头,随即下达了"准备开始"的口令。
每个人的屏幕上同时出现了倒计时的命令。
10、9、8、7…10秒钟的时间却如一个世纪那么漫长,心脏似乎停止了跳动,大脑也是一片空白。
当"1"消失的那一瞬间,选手们绷得紧紧的神经与肌肉积蓄起来的能量在瞬间得到释放,飞速敲击键盘的声音如暴风骤雨,又如决堤的洪水淹没了赛场。
终端机显示屏上的积分坐标忽上忽下、交替上升,那位女中尉的积分坐标开始处在最下方,似乎又犹豫了一下,然后又鬼使神差般的飞速上升,不紧不慢地超过了刚才领先的第一名,以极为均匀的速度上升,并始终保持着遥遥领先的态势。
短短的十分钟仿佛被拉长了一般,异常的难耐。
当倒计时钟鸣响时,击键声嘎然而止,赛场又陷入那种令人窒息的宁静,似乎可以听见每个选手剧烈的心跳。
几分钟后,主裁判激动地宣布:"某集团军选手王君以超过56组的绝对优势打破五笔连续科目全军纪录,这是她连续打破的第6项全军纪录!"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经久不息的掌声,就连她的竞争对手们也忘情地为她欢呼:"王君,好样的!"她苍白的脸上泛起了一丝欣慰的笑容,支撑着近乎虚脱的身体想站起来,可眼前一黑…她就是某集团军机要处副连职参谋王君。
年仅21岁的她7次打破全军纪录,9次打破军区纪录,被总部树为"全军机要专业训练标兵",荣立一等功一次。
"成为一个个优秀的女军人是我从小就有的向往和追求"王君出身于一个军人家庭,她的父亲是位机要战线工作30年的老军人。
受父亲的影响,她从小就热爱军营,立志从军,像父亲那样成为一名光荣的机要女战士。
她天资聪颖,加上非常的刻苦努力,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习成绩一起排在前列,极有希望考入地方重点院校。
94年她参加了全军院校招生统一考试,老师和同学们都劝她:"部队的纪律要求太严格,又很辛苦,还是报考地方院校比较好"。
也有人说军队历来是男人的天下,女的从军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
可王君就是不信这个邪,"成为一个优秀的女军人,是我从小就有的向往和追求。
"她始终坚信:男人能做到的事,女人也一定能做得到!她毅然决然而又无怨无悔地选择了自己的理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解放军电子技术学院兰州大队。
两年的军校生活不仅开拓了她的知识视野,而且使她更加成熟坚定。
由于学习异常的刻苦努力,各门功课都达到了优秀,并且自学完成了大量的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课程,对于机要工作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
被一向挑剔的校领导誉为"机要系统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许多人在毕业分配时都想到一个离家近、条件优越、待遇好的单位;也有人认为干机要既枯燥又辛苦、还没有什么大的发展,在毕业时千方百计地托关系、找门子要求改行。
按说王君做为一个女孩子,各项成绩优异,父亲又长期在部队工作,有许多熟人和一定的关系,她完全可以依靠父亲分到一个离家较近的单位工作或者改行。
可她不甘于舒适安逸的生活,志愿到艰苦地区去锻炼自己;不甘于平庸,立志在机要工作中有所作为。
毕业时,她志愿分配到了远离家乡的山区。
"我心中有一种从未有过的紧迫感,我不敢懈怠"王君上军校时,正当全军上下掀起学习军事高科技的热潮,她在认真学好各门课程的同时,系统地学习了有关外军的信息传输系统的知识,并与我军的信息传输系统进行了比较。
偶然一次机会,她看到了一篇关于两伊战争的报告:伊朗与伊拉克均不惜重资争相购置了先进的高技术装备,但由于其不重视军事训练,士兵素质较低,加上指挥方式落后,结果是"用80年代的武器装备打了一场40年代的战争"。
而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防空部队一些训练有素的士兵却用落后的高炮击落美军先进的F16战斗机,成功地拦截了巡航导弹。
经过冷静的思索,王君走出了思想困境:仅有先进的武器装备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高素质的人才。
我们国家经济建设起步较晚,经济能力有限,武器装备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性的改善,现在只有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形成人与武器装备的最佳结合,充分发挥现有武器装备的效能,才能提高战斗力。
同时也应着眼未来,做好相应的知识准备。
有了高素质的人才,完全可以立足现有装备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王君所在单位可谓是人才济济,科长蒋朝明是老一代的训练尖子,曾在军区、总部举行的专业技术比武中屡次夺魁。
参谋赫全洲、田瑞杰、宋小龙都曾被总部树为"全军机要专业训练尖子",科室连年被集团军评为"训练优胜单位",有着"创金牌、夺第一"的光荣传统。
看到我们与外军的差距,看到自身与他人的差距,看到现实与未来的差距。
王君感到压力重重,但更多的是奋发向上的动力。
到她的日记中写到"面对现实与未来的挑战,我心中有一种从未有过的紧迫感,我不敢懈怠。
"她下决心要苦练军事、争创一流,走精武之路。
"战场是军人最大的考核竞赛场"王君为人极为真诚热情,个性上又很温和,是单位里有名的"淑女"。
而在许多方面又极为倔犟,敢于较真,又是出了名的"犟丫头"。
在许多人看来,平时搞训练就是为了应付考核竞赛,就是为了拿名次、创纪录,甚至有人把在训练上取得成绩做为达到个人目的的一种手段。
而在她看来:战场是军人最大的考核竞赛场,战场上的胜利基于平时的刻苦与勤奋。
一次训练形势分析会上,有人提出要加强训练的针对性,"考核竞赛怎么搞,兵就怎么练"。
一向不与人争的王君却坚决地提出了反对意见:"我看应该是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
"她始终把平时的训练看作为将来的战场而"备考",切实把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的原则贯穿于训练的始终。
击键手法是机要专业训练中的基础,也是关键。
为了纠正她击键手法上手指过高过散的问题,她改用从未使用过的机型来进行训练,以借助该机型键盘紧凑、屏幕横档极易阻挡手指展开的特点来纠正她不良的击键手法。
用惯了宽阔的大键盘,再用这种机型,简直是一种桎梏。
起先,她极不适应,手指经常碰在坚硬的横档上,没几天,第二关节处被碰得血淋淋的,令人目不忍睹,鲜血染红了横档。
同志们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劝她还是算了吧。
可她说啥也不肯:"我觉得这样挺有效果的,再坚持一下,也许会彻底地纠正我的手法。
"还和大家一起算了一笔时间帐:由于手指在击键的过程中过高过散,一是影响击键的准确性,易造成错情和不必要的删改。
二是由于手指太高,击键过程太长,极为浪费时间。
假如一次击键过程浪费0.02秒种,处理一份1000组的信息约需击键4000次,那么也就浪费80秒,加上不必要删改所耗费的时间,那么也就浪费了近2分钟。
在现代战争中,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一字之错、一秒之差都可能导致战机尽失,甚至全军覆没。
我们机要人员错不起,也耽搁不起呀!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她彻底地纠正了击键手法上的痼癖动作,也基本杜绝了错情,练就了"一遍准"的过硬本领。
这犟丫头简直不要命了在机要专业训练中,连续几个小时要保持规范的动作和注意力的高度集中,面对着刺眼的屏幕和密密麻麻的训练稿,反反复复的敲击着键盘,不仅仅异常的繁琐和枯燥,同样也充满了艰辛和劳累。
一天下来,腰酸背痛、浑身无力、眼睛肿胀、苦不堪言。
由于长期进行超负荷训练,她患上了严重的指、腕关节劳损。
97年的夏天,厄尔尼诺现像肆虐着北方的大地,训练室里高达39度,不要说搞训练,就是坐在那里不动,汗水也不停地往下淌。
为了避免吹乱训练稿子,她坚持不吹电风扇,实在热得不行了,就在训练间隙用凉水冲一下头。
汗水浸透了她的衣服,一天下来,衣服上一层白花花的汗渍。
有一次,她高烧38度仍在蒸笼般的训练室里坚持训练,由于体质虚弱、过度疲劳,加上高温天气,结果晕倒在训练场上,被送进了33医院。
可第二天,未等高烧退去,她强支着身体要求回到集训队去,医护人员怎么劝阻也不行,只好给也她带些药,并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敢再这样拼命了。
一回到集训队,同志们都惊呆了,领导坚持要把她再送回医院去。
她一看急了,恳求道:"训练时间这么紧,我怎么能安心地躺在医院里呢?"说着说着,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落下来。
大家无奈地把她留了下来,但给她规定了"约法三章":每天训练时间不能超过4个小时;必须按时按量吃药(为了避免由于部分药物中扑尔敏易使人疲劳而影响训练效果,她坚持白天不吃感冒药);每天睡眠不得少于10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