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20.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纪念碑的位置,兴建过程,体量,纪念碑的题字、碑文、碑身造型、装饰花纹 以及十幅大浮雕等。
(4)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瞻仰纪念碑前的心情和纪念碑的总体特征。
第二部分(第2—10段):具体介绍纪念碑:位置,兴建过程,体量,
3.理清结构
(1)标题中的“瞻仰”二字感受到了作者对人民英雄的无比崇敬之 情,那么文中哪些语句直接流露出作者对先烈们的敬意呢?请同学们 浏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
第1自然段: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 严的纪念碑。
第11自然段:我再一次向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默默致敬。
(2)这两句都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先烈的敬意但背景不太一样,说说
(3)“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 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这句话中的“中 国自古以来最大的”可不可以删去?
明确: 不可以删去。句中的“中国”表示地域范围,“自 古以来”表示时间,“最大的”表示程度。通过这 一连串表示修饰、限制的词语,准确地说明了人民 英雄纪念碑的特点、地位。
1.要想把事物说明得好,还要讲究方法。找找作者使用了哪些写 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 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
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的数字,写出了 纪念碑的高大,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 烈的怀念:与天安门的高度进行对比,突出说明了纪念碑的雄伟。
语段二:东面的第二幅浮雕,描写的是1851年太平天国的“金田起 义”。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它提出政治平等、经济平等、 民族平等、男女平等的四大口号,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在 这幅浮雕上,一群拿着大刀、梭镖、锄头,扛着土炮起义的汉族、壮族儿 女,正从山坡冲下来,革命的旌旗在迎风飘扬。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说课稿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说课稿一、说教材《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十课,该课重点掌握以下知识点:1.掌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和建设情况;2.了解纪念碑表面的图案意义及其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3. 能够理解纪念碑对于激发人民爱国热情和鼓舞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本课时习题包括选择填空,用“是……,而不是……”填空,阅读理解和写作,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爱国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和建设情况;(2)了解纪念碑表面的图案意义及其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3)能够理解纪念碑对于激发人民爱国热情和鼓舞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怀;(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辨能力;(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和建设情况;(2)了解纪念碑表面的图案意义及其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
2.教学难点:(1)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2)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怀。
四、说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和建设情况,教育学生爱国情怀;(2)感性认识法:通过让学生观察纪念碑表面的图案意义,并结合讲解,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纪念碑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
2.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2)红色文化殿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模拟场所。
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进入课堂前,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放在黑板上。
学生进入课堂后,老师简单地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并让学生望向黑板上的图片,让学生在心里默默地感恩英雄为国家和人民献出的生命,鼓舞学生的爱国情绪。
2.教学环节第一步: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和建设情况简单而生动地向学生讲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背景和建设情况,包括建设的目的、时间、地点、设计用意等,以此激发学生对建筑物和英雄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二层(4—6):介绍纪念碑的题字、碑文、 碑身造型和装饰花纹,以及碑座四周的浮雕。
第三层(7—10):具体介绍十幅浮雕的内容。
第三部分(11):抒写瞻仰纪念碑后 的深切感受。
2. 齐读开头和结尾两段文字,说说作者瞻 仰前的心情和瞻仰后的感受。
西面 7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敌后游击战
打击日本侵略者
8
热烈支援前线
北面 9 解放战争时期
胜利渡长江, 解放全中国
解放全中国
欢迎、慰劳解放军
2. 作者介绍十幅浮雕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请举例说明。
有的直接从画面开始,如介绍“销毁鸦片烟” 浮雕;
东长安街、天安门、天安门广场、 人民英雄纪念碑。
2.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人民英雄纪念 碑的?
3. 请同学们标示出作者步入天安门广场后的 行走路线。
进入广场 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走到人民 英雄纪念碑台阶前
踏上台阶 到了第二层平台
请同学们按照行走路线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位 置、兴建经过及整体形象介绍给读者。 天安门
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
小结:本文开头一段介绍了人民英雄 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的总体特点。最 后一段照应开头,再次揭示人民英雄纪念 碑的内涵。
理清顺序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同时勾画出文 中表示地点变换和时间变换的词句。
把握总体的说明顺序
1. 作者是边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边介绍的, 请同学们根据勾画的相关词句,理清作 者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路线。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 圈点勾画出文 中的关键语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根据文章标题,我们可以知道这篇文章 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读《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英雄纪念碑》有感
瞻仰首都英雄纪念碑有感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英雄纪念碑》是一篇充满历史感和革命精神的文章,它讲述了作者在参观首都英雄纪念碑时所感受到的中国人民的伟大和英勇事迹。
这篇文章让我深受感动和启发,让我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文章中提到的中国人民的英勇事迹让我感到非常震撼。
他们为了祖国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些英雄的事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
其次,文章的语言也非常生动形象,让人感受到了作者的用心和情感。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伟壮观和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
这种语言风格也让我更加喜欢阅读这篇文章。
最后,文章的背景和意义也让我深有感触。
作者在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时,不仅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和英勇事迹,还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历史传承。
这种感受让我更加珍惜我们国家的文化和历史遗产,同时也激励了我更加努力地为建设祖国而奋斗。
总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英雄纪念碑》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历史传承,还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和英勇事迹。
我相信,只要我
们认真学习这篇文章,就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024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人民英雄永垂不朽__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5. [2023泰州民兴实验中学期中]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 有误的一项是( D ) A. 泰州市博物馆收藏了一件古人的纳凉“神器”——绿釉 如意形蕉叶纹枕。 B. 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 有泉则灵”。 【点拨】书名号全部改为双引号。 C. 新时代新召唤,中国教育应该肩负怎样的时代使命呢? D. 学生代表以《言语传祝福》《歌声颂真情》《童心送贺 卡》三个活动版块讲述了师生之间最真挚的情谊。 返回
六时十一分,伴随着【D】振聋发聩的升旗口令,护 旗队员和礼兵行礼,解放军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 曲》,升旗手高高地扬起国旗,大家随着伴奏,慷慨
•
激昂地唱响国歌,国旗在歌声中徐徐升至旗杆顶端。 晨光熹微,飘扬的国旗与绚丽多彩的鲜花交相辉(映 应)。这份记忆将深深地镌刻在我的生命里,我由(忠 衷)地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
永垂不朽• (xiǔ)
重幔(màn)
•
镶嵌(qiàn)
•
窖坑(jiào)
•
【点拨】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B 项,“上朔”中的“朔”
应写作“溯”;C 项,“旌旗”中的“旌”应读作 “jīng”;D 项,“镏金”中的“镏”应读作“liú”, “挺拨”中的“拨”应写作“拔”。
返回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 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更要全面 继承和发挥中华传统文化。 B. 元旦晚会上,我们班表演的舞蹈,赢得了观众们 的一致好评。 C. 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 生意外。 D. 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和社 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点拨】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 项,搭配不当,“发挥”
应改为“发扬”;B 项,正确;C 项,不合逻辑,可 去掉“不要”;D 项,成分残缺,在“思想道德”后 加上“教育”。故选B。
八上语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课件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夜景碑文由周恩来同志撰写的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
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支援前线欢迎人民解放军人民英雄纪念碑简介学习目标1.掌握一般的说明顺序,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特点。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永远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的思想感情。
正标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题解:1.标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
2.揭示全文中心意思。
副标题: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题解:1.表明了本文说明的对象。
2.表现出作者对革命先烈万分崇敬的心情。
1949年,毛主席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上致辞。
1949年,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亲奠基石。
自读课文,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字形。
巍峨( ) 矗立( ) 瞻仰()奠( ) 镏金( ) 上溯( )重幔( ) 庑殿( )镶嵌( ) 挑衅( )序幕( ) 梭镖( ) 旌旗( ) 慷慨( )髻子( ) 五卅运动( ) 搀扶(wēi’é chù zhān diànliúsùchónɡ màn wǔxiānɡ qiàn xìn mùsuō biāo jīnɡkānɡ kǎi jìsàchān yúqiànu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其总体特征是什么?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说明对象总体特征整体感知1.齐读课文第一小节,找出体现作者对纪念碑总印象、 概括总特征的词。
3.“瞻仰……纪念碑”既提示了本文述说的主要内容,也与本小节“ ”扣合,体现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2.“落成”一词表明工程胜利结束,内含“_________”之意。
庄重、庆贺巍峨雄伟庄严1.初知本文说明顺序2.画出表示作者行踪的词以及观察点。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读后感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读后感摘要:一、引言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背景与意义三、文章主题与结构分析四、对人民英雄的敬佩与感慨五、结尾正文:【引言】在中国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矗立着一座庄严宏伟的建筑,那就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近日,我阅读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表达了对英雄们的敬意和对国家历史的感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篇文章,感受其中的深刻内涵。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背景与意义】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为民族解放事业而英勇斗争、献身的英雄们而建造的。
纪念碑始建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由毛泽东同志题写碑名,周恩来同志题写碑文。
这座纪念碑既是对英雄们的崇高敬意,也是对新中国的美好祝愿。
【文章主题与结构分析】文章以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为线索,通过对纪念碑的描述,引出对英雄们的敬意。
文章主题鲜明,结构紧凑,逻辑清晰。
作者首先介绍了纪念碑的背景与意义,接着描绘了纪念碑的雄伟景象,随后表达了自己对英雄们的敬仰之情,最后呼吁广大人民群众永远铭记英雄们的事迹,发扬他们的精神。
【对人民英雄的敬佩与感慨】在文章中,作者对人民英雄表达了崇高的敬意。
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不惜付出生命和鲜血,他们的英勇事迹永载史册。
当我们瞻仰这座纪念碑,不禁为英雄们的英勇精神所感动。
作者感慨道:“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他们的精神永存于我们心中。
”【结尾】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伟大意义。
让我们永远铭记英雄们的事迹,传承他们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全文总结】这篇文章以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为背景,表达了对英雄们的敬意和对国家历史的感慨。
通过对纪念碑的描述,文章展现了英雄们的英勇形象,传递了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的主题。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课文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课文示例文章篇一:《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当我第一次站在首都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哇,那种感觉就像一股电流穿过我的全身。
我就那么呆呆地站着,仰望着那高高的纪念碑,心里想呀,这可不只是一块大石头呢。
我身边的爷爷,他的眼睛里好像有星星在闪烁。
爷爷说:“娃呀,你知道这纪念碑背后的故事吗?”我摇摇头,眼睛里满是好奇。
爷爷就开始讲起来啦。
爷爷说:“这纪念碑呀,就像是一本超级厚的书,每一页都写满了英雄们的故事。
你看这碑座上的浮雕,那就是英雄们事迹的图画版呢。
”我走近一看,哇,那些浮雕可真是栩栩如生。
有一群人拿着枪在冲锋,就好像我在电视里看到的打仗场面一样。
我就问爷爷:“爷爷,这些人不怕死吗?”爷爷笑了笑说:“娃呀,他们要是怕死,就不会有我们今天啦。
他们就像那熊熊燃烧的火把,在黑暗里给大家照亮前行的路。
”我又看到浮雕上有老百姓推着小车的画面。
爷爷说:“这就是老百姓在支持战士们呢。
你想啊,如果战士们没有吃的,没有穿的,还怎么打仗?这就像一个大机器,战士们是齿轮,老百姓就是润滑油,缺了谁都不行。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心里想,原来大家都这么重要呢。
这时候旁边有个大哥哥也在看浮雕,他就对我们说:“爷爷,小朋友,你们看这浮雕,就感觉像是历史在我们眼前重现一样。
这些英雄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我们民族的天空中永远闪耀。
”我眼睛亮晶晶地说:“大哥哥,那我们也要成为星星吗?”大哥哥摸摸我的头说:“当然啦,小朋友。
虽然我们现在不用拿着枪去打仗,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战斗呢。
比如说努力学习,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强大,这也是在为英雄们守护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成果呀。
”我又看向那高高的碑身,上面的字好像在对我诉说着什么。
我想,那些牺牲的英雄们,他们就像大树的根,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就像树上结的果子。
没有根拼命地吸收养分,哪来的果子呢?如果没有英雄们在前面披荆斩棘,哪有我们现在在这么好的环境里玩耍、学习呢?我在纪念碑前站了好久好久,感觉自己好像穿越到了那些英雄们的时代。
第20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整体感知
7、建碑的特殊材料有何象征意义? 花岗石的特征是坚强,汉白玉的特征是洁白。用这两种材料象征先 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8、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浮雕的?有何作用?
交代了浮雕的位置、高度、长度、质量、画面,为下文详 细描绘作了准备。
整体感知
9、如何理解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的“装饰花纹”和小碑座“大花圈”由牡丹花 、荷花、菊花等组成的象征意义?
空间顺序 由上而下:台阶——平台(碑身四周双层汉白玉栏杆)——碑身 (正面题字、背面碑文)——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 先四周后中间:碑身四周——碑身——碑心石。 由正面到背面:题词——碑文
整体感知
6、作者按照由下而上的空间顺序,为什么不按“台阶——大碑座— —小碑座——碑身”的顺序介绍,而是先介绍“碑身”,而后才介绍“ 小碑座大碑座”呢?
由此可以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 主主义革命、特别是三年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 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
整体感知
5、当作者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站立在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 念碑前时,他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纪念碑的结构、题词和 造型的?
整体感知
10、 对照碑文中的时间,给10幅浮雕分类
第一类: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东之北 1 1839年 销毁鸦片烟 表现中国人民反帝的坚强决心 东之南 2 1851年 金田起义 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南之东 3 1911年 武昌起义 结束了封建帝制 第二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南之中 4 1919年 五四运动 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点 南之西 5 1925年 五卅运动 促使大革命风暴爆发 西之南 6 1927年 八一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斗争第一枪 西之北 7 抗日战争 敌后游击战 打击日本侵略者 第三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的解放战争时期 北之中 8 1949年 胜利渡长江 解放全中国
(新)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精美课件
作比较:突出了汉白玉栏杆的美观洁白,表现 了纪念碑的庄严、雄伟。
碑文中三个年代的含义
三年以来:
三十年以来:
解放战争
五四以来,新民主主义阶段
一千八百四十年: 鸦片战争,旧民主主义革命 三段碑文分开写,由近溯远,层次清晰,表达 了人民对各个历史阶段革命先烈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阅读课文6—10段,说说这一部分介绍了
阅读第三部分,说说建造纪念碑的意义。
“人们从这里可以
了解到中国革命所经历
的艰苦道路,先烈们的
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为
了取得自由、解放而付
出的巨大代价。”
联系开头和结尾两段文字,说说作者瞻 仰前的心情和瞻仰后的感受。
作者瞻仰纪念碑的心情: “万分崇敬”
介绍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征。 瞻仰后的感受: “再一次默默致敬”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划分层次,理清结构。 2.学习运用时间和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领悟说
明方法的运用。(难点)
3.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 培养奋勇向前的精神。(重点)
新课导入
人民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从1948年9
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 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 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 国军47.2万余人,东北 全境宣告解放。
(6)“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展开了以革 命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的斗争。 (7)“抗日敌后游击战”抗战时期
打击日本侵略者。
(8)人民解放军“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 1949年5月30日 (9)渡江前夕,人民支援前线 解放全中国
(10)战争胜利,人民慰劳解放军
具体准确地描述了纪念碑和浮雕的高大壮观。
第20课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课件
深入探究
阅读第4—6段,理清介绍纪念碑的顺序(空间顺序)。作者在这 里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台阶
平台(碑身四周)
碑身(正面、背面)
碑身东西两侧上部 由下而上
碑顶
深入探究
作者在4—6段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碑的四周栏杆,碑的正面题词和背面碑文,碑身两侧、小碑座、碑顶的装 饰与造型,大碑座四周的浮雕。作者再次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 光闪闪的大字,突出了主题,毛主席起草、周总理手书的碑文,高度概括 了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表现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是 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一主题的阐述。
课后作业
泥 而不染”后,荷花便赢得了“花中君子”的美誉,为世人所推崇,并成 为虚心正直、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象征。菊花,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 民喜爱的花卉,古往今来,多少人钦佩它,赞美它。菊花以其傲霜和耐寒 的品格赢得了美誉。因此,小碑座四周雕刻着的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 成的8个大花圈,象征着英雄们高尚、纯洁的品质。
整体感知
人民英雄纪念碑 1949年9月30日奠基,1952年8月1日开工,1958年4月22日建成,1958年5 月1日揭幕,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之一。
整体感知
人民英雄纪念碑通高37.94米,正面(北面)碑心是一整块花岗岩,长 14.7米,宽2.9米,厚1米,重60.23吨,碑基面积约3 000平方米,四周围 绕着两层汉白玉栏杆。碑形庄严雄伟,具有民族风格。碑身正面是毛泽 东的题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背面有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碑 文。碑座四周镶嵌着10幅反映我国近百年来革命历史的巨大浮雕。纪念 碑表彰人民英雄千古不朽的功勋,表达全国人民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缅 怀之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20《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件
第二部分:(2-10)介绍纪念碑的位置、兴建经过、碑的 构造、题字、碑文以及十幅浮雕。
第三部分:(11)抒写瞻仰后的感受,呼应标题和开头。 “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引出结尾,呼应开头;“默默 致敬”不仅与开头“万分崇敬”呼应,而且深沉地表达了人民 英雄的革命事迹感人之深以及群众对先烈的崇敬、吊唁之情。
②1851年,金田起义,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③1911年,武昌起义,结束了封建帝制 第二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南:④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点 ⑤1925年,五卅运动,促使大革命风暴爆发 西:⑥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打响武装斗争第一枪 ⑦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游击战,打击日本侵犯者
恰当地运用形容性词语,如“大方激昂”“愤激”“怒形 于色”等,从而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画面形象充满着的痛恨卖国 贼、激动人心的气氛。
拓展延伸
阅读刘成章的《读碑》,进一步领会人民 英雄纪念碑的意义。
读碑
刘成章
我说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20余年前,我第一次看到它,印象十分深刻,它庄重、雄伟、 壮观,像一个有着汉白玉肌肤的伟人,站立在天安门广场。 它正面的题词,我细细地读;它背面的碑文,我细细地读;它 底座的浮雕,我一一细心地看了。题词和碑文沁入我心,浮雕又夯 实了我对它的记忆。
2.哪个同学能给大家讲讲十幅浮雕中的历史故事? 讲述要求: ①要交代清记叙六要素和这个历史故事的意义。 ②口齿清楚,语言顺畅、生动。
3.对照碑文中的时间,给十幅浮雕分类。研究课文,思考 设计者为什么要选择这8个历史事件。由此说说为什么要建 造这座纪念碑。
第一类: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东:①1839年,销毁鸦片烟,表现中国人民反帝的坚强决心;
品析语言
这篇文章的语言兼有说明文的准确、周密的特点, 又有新闻特写的生动形象,请和大家分享你最喜欢的 语句,并说明理由。
【帮课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解析版)
第20课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学习目标中考导航 1.学习按照空间顺序、方位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2.了解中国革命经过的艰苦道路,懂得中国人民为取得自由解放而付出的巨大代价。
3. 缅怀先烈,继承先烈未竟的事业,树立奋勇向前的信心。
1.“瞻仰”“上溯”“挑衅”“逾越”“天堑”等是中考易考词语。
2.分析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是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常考点。
3.品味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是是中考的易考点。
知识点01 说明文的语言说明文语言风格分为平实性和生动性两种。
(1)准确、严密(严谨)、科学是说明文的基本特点;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严谨科学。
(2)一般科普类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易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3)说明文语言还有简洁性、条理性、逻辑性特点。
【微点拨】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30日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纪念碑于1958年4月22日建成,前后长达5年零8个月,可见时间之长工程之浩大:纪念碑用17000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可见用料之多石料之优良;本文发表于纪念碑落成的第二天,可见人们对人民英雄的缅怀和崇仰。
作者对纪念碑的介绍内涵丰富,情感深厚,既介绍了纪念碑建筑上的特征,更突出了纪念碑的纪念意义。
知识点02 作者、背景、文题、主旨 知识精讲目标导航1、作者简介周定舫,1931年生,浙江省海淀县人。
1953年8月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后来分配到新华社北京分社担任记者。
现为北京新闻学会会员。
担负过首都十大建筑、毛主席纪念堂等重大报道任务。
2、背景链接本文选自1958年4月23日《人民日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30日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教学课件)
墨剑飘雨
析读课文 墨剑飘雨
你能根据此liy图ongq的iang序号,准确的说出浮雕的名称吗? 李永强 北
liyongqiang 李永强
⑨
⑧
⑩
①:销毁鸦片烟
②:金田起义
⑦西①来自③:武昌起义东 ⑤:五卅运动
④:五四爱国运动 ⑥:八一南昌起义
⑥
②
⑦:抗日敌后游击战 ⑧:胜利渡长江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1911年 武昌起义
1919年 五四爱国运动
1925年 五卅运动
析读课文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人民英雄纪念碑 (西)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1927 八一南昌起义
解放时期 抗日敌后游击战
析读课文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人民英雄纪念碑 (北)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解放时期 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
解放时期 渡江前夕
解放时期 慰劳解放军
析读课文 墨剑飘雨
方l位iyongqiang顺序
李永强东
1
2
事件 销毁鸦片烟 金田起义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01
第一课时
20 人民英雄永垂 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 念碑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学习目标
把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特点,
01 领会其象征意义。
理清文章结构和说明顺序,学习常
02 见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学课件(统编版)
活动一:找一找,理一理(理清说明对象、说明顺 序,结构) 活动二:画一画,讲一讲(抓住说明特征)
1.概括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说明对象:人民英雄纪念碑 特征:巍峨、雄伟、庄严
2.阅读开头和结尾两段文字,说说作者瞻仰前的心情和 瞻仰后的感受。
瞻仰前的心情──万分崇敬 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无声的回答”
邓稼先因长期遭受核辐射影响罹患直肠癌,1986年,在生命快到尽头的时候, 他坚持要去看看人民英雄纪念碑。在纪念碑下,他问警卫员,“几十年后,还有 人会记得我吗?”警卫员泣不成声。纪念碑的碑身文字无声回答了邓老的问题: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为什么邓稼先在垂危之际,坚持要去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
3、据地质专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久800年到1000年之久。 “至少’强调了最低限度,说明保存的时间可能更久,暗含人民英 雄永垂不朽之意。
4、"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了,我怀着万分敬仰的心情,瞻了 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落成"换成"建成""造好 "行不行,为什么?“瞻仰"换成"参观"行不行,为什么?
拓展探究
➢ 烈士们已经远离我们而去了,作为新时 期的青年,我们能做些什么?
➢ 挑一个你喜欢的建筑物,写一段导游词。
(1段) 点题总领正文 总 (2—10段) 详写碑身浮雕 分
(11段) 抒写瞻仰感受 总
➢ 阅读第2、3、4、5段,找出体现作者行踪 的词语。画出作者的行踪图,找说明顺序。
➢ 阅读第6—10段分组讨论作者介绍了哪些浮 雕,这些浮雕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画一 画。为什么选择些历史事件作为浮雕内容?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读后感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读后感
读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这篇文章,我深受震撼。
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伟壮观,同时也通过历史的镜头,
让我们看到了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英勇奋斗、献出生命的英雄们的伟大事迹。
文章中,作者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描绘让我仿佛亲眼看到了那座巍峨的纪念碑。
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历史,一部见证了中国人民从
苦难中崛起,从屈辱中挺立起来的历史。
每一块石碑,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个英雄,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繁荣。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那些在历史长河中为国家和人民奋斗的英雄们。
他们的精神,他们
的英勇,他们的牺牲,都让我深感敬佩。
他们是我们的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他们告诉我们,只有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才能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
同时,这篇文章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责任
的重大。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英雄们的精神,勇于担当,勇于创新,勇于奉献,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教案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教案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学习主题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阐述,此单元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这一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阅读叙事性和说明性文本”单元。
结合2022年版课标要求,学生将通过此单元的学习,了解我国古代文明的卓越成就,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
人文主题主要指向“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的语文核心素养。
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文章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方法来说明的;还要体会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二、单元教材分析此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以“文明的印迹”为人文主题。
五篇课文内容不同,各有特色,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人民在建筑、园林和绘画艺术等方面的成就,感受前人的非凡智慧和杰出的创造能力。
其中有关动物的课文,可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的奥秘,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了解说明方法,让学生学会抓住特征来说明事物。
体会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增强思维的条理性与严密性。
此单元的课文,可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三、单元学情分析此单元是说明文单元,也是学生初中阶段首次遇到说明文,老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说明文知识,为以后的说明文学习打下基础。
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是分析和概括能力还较弱,因此老师要帮助学生分析课文,并指导学生学以致用。
同时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逻辑思维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观察能力与想象能力也不断提高,因此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单元学习目标1.感受说明文求真求实的理性精神,激发对自然与社会的探索兴趣。
2.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学会抓住特征来说明事物。
3.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增强思维的条理性与严密性。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文主题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具体而全面的介绍,热情赞颂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业和他们英雄奋斗、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他们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
全文如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作者:周定舫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了。
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
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在远处就可以看到毛主席亲笔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
我越过广场,踏着橘黄色花岗石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仔细瞻仰纪念碑。
这座纪念碑是根据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决议兴建的。
当天傍晚,毛主席率领全体政协委员为纪念碑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奠基礼,毛主席亲自执锨铲土,为纪念碑奠定基石。
从1952年8月1日动工兴建以来,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情支援和关怀。
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
纪念碑是用17000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
它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
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
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
这八个字是碑的主题。
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
碑文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
2023-2024学年人教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知识点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第五单元
20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重点字词
生难字
奠.基(diàn)挑衅.(xìn)
旌.旗(jīng) 天堑.(qiàn)
瞻.仰(zhān) 逾.越(yú)
镏.金(liú) 重幔.(màn)
庑.殿顶(wǔ) 上溯.(sù)
重点词
矗立:高耸地立着。
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怒形于色:内心的愤怒显露在脸上。
形,显露、表现。
综合素养
素材积淀:
人民英雄纪念碑礼赞
——献给祖国
十月的清晨我走近你
你在火红的朝霞中巍然挺立
环绕你的是鲜血浇灌出的花朵
承载你的是生命铺就成的土地
啊,人民英雄纪念碑
你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你是华夏儿女拼搏的豪气
你在诉说诉说着一个个血与肉的故事你在吟唱吟唱着一首首烟与火的乐曲听——金田起义的呐喊如雷贯耳
五四运动的讲演感天动地
看——焚烧鸦片的怒火烈焰升腾
辛亥革命的旗帜揭竿而起
忘不了南湖船上那不灭的灯光
忘不了井冈山头那血染的石壁
忘不了平型关前那抗日的号角
忘不了辽沈大地那决战的风雨
白山黑水间
飘荡着多少不屈的魂灵
草滩雪地上
倒下过多少伟岸的身躯
腥风血雨中
多少仁人志士慷慨赴难
炮火硝烟里
多少英雄儿女前仆后继(有删改)。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简介: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作出决议,在天安 门广场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造人 民英雄纪念碑收到了200多份的设计 方案,1951年国庆决定以梁思成的设 计方案为主,再综合另外3个方案来 建筑纪念碑。
1952年8月1日正式动工兴建。碑芯巨 石重达百吨,自青岛运到北京,成品高 14.7米,重60吨。面积3000多平方米。碑 座四面嵌着10幅巨大的浮雕.人民英雄纪 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中央,与天安门遥 遥相对,上有毛泽东题词“人民英雄永垂 不朽”,背面碑文由毛泽东起草,周恩来 书写。
远
人 民 大 会 堂
近
北 西 纪念碑
纪念碑台阶前
东
第二层平台
政 协 礼 堂
南
按照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介绍纪念碑
正面
四周: 双层汉白玉栏杆 中间: 碑 心 石 正面: 题 字 文 背面: 碑
背面
(1)先 四周 后 中间
说 明
下(台阶) (2)先 后 上(碑身)
顺 序
空间顺序
(3)先 正面 后 背面
碑顶
正标题: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题 解:
1.标明作者要歌颂 的对象。 2.揭示全文 中心意思。
副标题: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题 解:
1.表明了本文说明的对象。 2.表现出作者对革命 先烈万分崇敬的心情。
整体感知
课文思路
点题总 详写碑 身浮雕 抒写瞻
领正文
仰感受 (11节)
深切怀念
(1节) (2—10节)
抗日敌后游击战 抗日战争时期
(西)
胜利渡长江
解放战争时期
人民英雄纪念碑
热烈支援前线
欢迎解放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2.学习在说明中注意语言运用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悟句子丰富的内涵。
2.阅读体悟,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革命传统,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辉事迹,激励学生不忘历史,继承传统,奋勇向前。
【教学重点】
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2.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手法。
【教材分析】
本文按照空间顺序向我们介绍了纪念碑的结构,层次分明,从总体到部分,将纪念碑的特征展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在说明十幅浮雕内
容时只要运用了描写的方法,十幅浮雕记载了中国近代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歌颂了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奋勇直前的光辉业绩,突出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主题。
本文在表达方式上以说明为主,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写法灵活多变,兼用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方式,语言富于变化,平实中不乏生动形象的感觉。
【学生分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幻灯片展示纪念碑的图片
师:同学们,知道这张照片描绘的是什么吗?在哪里见到过这张图片?
学生发言后归纳:人民英雄纪念碑,本册课本的扉页彩照──人民英雄纪念碑。
这座矗立于天安门广场南端的纪念碑是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近百年来为我国的独立、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兴建的。
这座雄伟的建筑于1952年8月动工,经过五年修建,到1958年4月22日建成。
作者周定舫在纪念碑落成后,揭幕前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纪念碑,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最早刊登在1958年4月23日的《人民日报》上,后收入散文、特写集《北京在前进》一书。
该文向全国人民及时介绍了这座表达亿万人民缅怀革命先烈之情的雄伟建筑。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走近人民英雄纪念碑(板书课题)。
二、预习检测
1.正音正字。
(出示投影,要求学生注音)
瞻仰(zhāng yǎng)矗(chù)立五卅(sà)
奠(diàn)基砌(qì)墙上溯(sù)
镏(liú)金挑衅(tiǎoxìn)镶嵌(xiāngqiàn)逾越(yúyuè)天堑(qiàn)重幔(chóngmàn)
2.词语释义
矗立:高大而笔直地挺立。
永垂不朽:垂,流传后世。
朽,磨灭。
指光辉的事业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慷慨激昂:充满正气,精神振奋,情绪激动、高昂。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丰,多、盛。
风起云涌:涌,升起,冒出。
比喻新生事物不断出现,势不可当。
3.整体感知课文(速读),划分课文段落
第一段(1):瞻仰纪念碑的心情和纪念碑的整体特征。
(开篇点题)
第二段(2-10):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位置、兴建经过、构造、题字、碑文并介绍10幅浮雕。
第三段(11):瞻仰后的深切感受。
(呼应标题和开头)
三、学习新课
1.本文标题、副标题有什么作用?
文章的标题表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副标题标明文章所要介绍的建筑物。
2.齐读开头和结尾两节文字,说说作者瞻仰前的心情和瞻仰后的感受。
瞻仰前的心情──万分崇敬;瞻仰后的感受──默默致敬。
开头一段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点:巍峨、雄伟、庄严;结尾一段概括了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再现了新中国的“艰苦道路”,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3.划分课文第二段的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2-3):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位置、环境、兴建过程、规模和质料。
第二层(4-5):介绍纪念碑的结构、题字、碑文、装饰与造型等。
第三层(6-10):具体介绍10幅浮雕。
4.自读第一层(2-3节)理清作者的活动顺序(走的路线)。
明确:
作者的行踪(瞻仰过程)顺序:进入广场──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走到碑前。
按行走路线由远而近把纪念碑的位置、兴建经过及整体形象介绍给读者。
第2节,按人的活动写。
第一次交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
个金字,暗示碑的主题和本文的主题。
第3节,交代了建碑的时间,碑身的规模(用具体数字与天安门比较),建碑的特殊材料(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和建碑的重大意义(象征着……标志着……)。
提问:建碑的特殊材料有何象征意义?
归纳:花岗石的特征是坚强,汉白玉的特征是洁白。
用这两种材料象征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5.细读第二层(4-6节),理清介绍纪念碑的顺序(空间顺序)。
讨论明确:介绍纪念碑的空间顺序:台阶──平台(碑身四周)──碑身(正面、背面)──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大碑座。
(按由下而上再下的顺序介绍)
提问:作者在这里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归纳:碑的四周栏杆、碑的正面题词和背面碑文、碑身的装饰以及大碑座四周的浮雕。
作者再次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突出了主题,毛主席起草、周总理手书的碑文,高度概括了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表现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是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一主题的阐述。
集体朗读毛主席起草、周总理手书的碑文。
提问:第6节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浮雕的?有何作用?
归纳:交代了浮雕的位置、高度、长度、质量、画面,为下文详
细描绘作了准备。
四、布置作业
1.背诵正面的主题以及背面的碑文。
2.整理课文已经学过部分的说明顺序
3.预习第7-10节,概括十幅浮雕的内容。
4.找出并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特色,请找出几个例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