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变迁 公开课

合集下载

3.3 海陆的变迁 课件(共55张PPT)(2024)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3.3 海陆的变迁 课件(共55张PPT)(2024)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大西洋两岸都发现了距今超过2.5亿年的爬 行类动物化石,而其他地区未曾发现。这 是为什么呢?
知识讲解
板块的运动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
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
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据教材P57 文字改编)2023年5月23
日,2023“巅峰使命”珠峰科考登山队员
成功登顶!此次科考中,中国科学院古脊椎
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青藏科考队在时隔近
60年后再次发现喜马拉雅鱼龙化石。
知识讲解
课堂练习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鱼龙化石的发现,直接证明珠峰地区曾是
一片汪洋大海。导致珠峰地区由海洋变成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
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世界上许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主要分布
在板块碰撞挤压的地带 喜马拉雅山脉
安第斯山脉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知识讲解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我们脚下的大地在运动,七大 洲、四大洋是不断变化的
大地那么坚固、稳定,海陆轮 廓自古就是这样的。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大西洋两岸,特别是 轮廓线十分相似
南美洲东岸
非洲西岸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 部分几乎是吻合的。 如果我们把这两块大陆从地图上剪下来, 它们就可以拼合成一个整体

3.3《海陆的变迁》课件(29张PPT)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3.3《海陆的变迁》课件(29张PPT)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来自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变动
海平面的升降
主要原因
人类活动
02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地球上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是固定不变 的吗?过去人们对此有很长时间的争论。
我们脚下的大地在运动,七 大洲、四大洋是不断变化的。
大地那么牢固、稳定,海陆 轮廓自古就是这样的。
1910年的一天, 年轻的气象学家魏格 纳因病躺在床上,目 光正好落在墙上的一 幅世界地图上。他惊 讶的发现……
合肥今年第六次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0月01日16时 34分在安徽合肥市肥东县(北纬31.97度,东 经117.61度)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 米。
值得注意的是,9月以来,肥东县已发 生三次3级以上地震。2024年以来,肥东县 已发生六次3级以上地震。
这次地震合肥震感强烈,就连南京都有 震感。那么地震时,是跑还是躲?
地中海是位于亚洲 、非洲和欧洲之间的海 域,东西长约4000千米 ,南北宽约1800千米, 总面积约为250万平方千 米。作为世界上最古老 的海之一,在距今至少 约5000万年以前,地中 海的雏形就已经形成。 可是如今地中海却在以 每年2厘米的速度不断缩 小,为什么地中海会不 断缩小呢?
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碰撞 挤压使其面积不断缩小。
魏格纳探究科学的过程让我们看到他善于发 现、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我们要学习魏格纳, 把认真严谨的态度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03
板块的运动
板块构造学说
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
20世纪60年代,在大 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科学 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 组成的地球表层不是整体 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 成。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 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

七年级地理海陆的变迁1市公开课

七年级地理海陆的变迁1市公开课

第18页
第19页
大陆板块发生深断 裂,形成裂谷(如 东非大裂谷,孕育 新大洋)
裂谷连续扩大,海 水涌入,形成狭长 “年轻海”(如红 海)
“中年”大洋(如大西 洋),比较宽敞,最初 断裂处,上涌岩浆形成 经典大洋中脊
大洋发展后期,边缘古老 洋底,俯冲到邻大陆板块 之下,形成深海沟(如围 绕太平洋海沟)
水上涨外溢,淹没了瓦尔维亚城,造成全城100万人无家可归。
与此同时,这次地震还引发了巨大海啸,智利沿海建筑物大部分被海浪卷走,
破坏房屋16万栋。另外,海浪还以每小时600公里 ~700公里速度扫过太平洋。地
震后15小时,高达10米巨浪攻击了夏威夷群岛。海浪继续向西推进,8小时后,4
米高海浪猛扑日本海港和码头,并将大渔轮推上码头,压塌了一座房屋。这次海
第26页
10月1日,圣海伦斯火山在平静了后再 次暴发,但其强度远低于1980年发生那 一次。
位于华盛顿州西雅图市以南大约150公 里圣海伦斯火山,在暴发之际喷射出白 色蒸汽和火山灰,在空中形成庞大烟柱。 蒸汽升腾处,是火山口内305米高熔喷口 南侧边缘。
此次火山暴发前,美国地质勘探局连 续几天监测到数千次地震活动。9月30日, 科学家汇报说,在火山下发生小地震每 分钟达3至4次,强度在里氏3至3.3级地震 每隔3分钟或4分钟发生一次。科学家们 依据地震活动等勘察资料准确预测了此 次火山暴发时间。
发,喷入空中火山灰和碎石预计为 安第斯山脉有许多海拔6000米 170万吨。当烟雾消散以后,可看 以上、山顶终年积雪高峰。南 到坦博拉火山已“喷掉了山顶”, 部山脉中阿空加瓜山为安第斯 其高度从4100米减为2850米。火山 山最高峰,海拔6959米,它也 暴发巨响在2500千米之外,都能听 是世界上最高死火山。 到考了共。 证 5有0预坦。50计博0印多有拉尼座火6是0,山0世0其01界人8中大上丧活喷火生有发山。1前7最有0一多多学沉。国者睡家,是火山尤世山,耶界,这亚最它里科高们共火活主有山火要40海山分多拔布。座在6南活7安2美火3第米洲山斯多,

初中地理公开课海陆的变迁教案设计精选

初中地理公开课海陆的变迁教案设计精选

初中地理公开课海陆的变迁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地理教材《地球科学》第四章“海陆变迁”,内容包括:海陆变迁的概念、海陆变迁的原因、海陆变迁的证据以及海陆变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概念,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及过程。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海陆变迁的概念、过程及证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多媒体设备、海陆变迁演示模型。

学具:地理知识手册、地图、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让学生观察海陆分布,引导学生思考海陆变迁的现象。

2. 讲解:讲解海陆变迁的概念、原因、过程及证据。

(1)概念:海陆变迁是指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的过程。

(2)原因:地壳运动、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等。

(3)过程:以我国为例,讲解海陆变迁的过程。

(4)证据:地质证据、地貌证据、生物证据等。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些典型的海陆变迁实例,如长江三角洲的变迁、红树林的生长等,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海陆变迁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某个地区的海陆变迁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海陆变迁的概念、原因、过程、证据。

2. 海陆变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典型实例分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我国某个地区的海陆变迁情况。

(1)地区:长江三角洲。

(2)变迁情况: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地质时期经历了多次海陆变迁,形成了丰富的地质、地貌景观。

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海陆变迁的概念、原因、过程及证据有了较深入的理解,但在分析具体实例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对海陆变迁的影响,了解我国沿海地区海陆变迁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海陆变迁(公开课)

海陆变迁(公开课)

2018年10月24日
火 山 地 震
观察下图,议一议,当地震发生时,哪些自我保护的应 急措施是正确的?
七嘴八舌话逃生
情景模拟 假如地震发生时,我们正 在上课,你们该怎么办?
假如地震发生时,我们正在上课,我们该怎么办( ABEFG )
A
B
C
D
E
F
G
如果遇到大地震,你被压在废墟下不能自行脱险
时,你应该(
A
AB

B
C
喜马拉雅山区
鱼龙化石
鹦鹉螺化石
海洋生物化石的形成示意
海洋
陆地
我国台湾海峡的海底
陆地
海洋
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海洋、陆地是不断变迁的, 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 置是否就是固定不变的呢?
魏格纳
1910年的一天,年仅30岁的魏 格纳躺在病床上,目光正好落在墙 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奇怪!大 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为什么 竟如此吻合?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 陆以前会不会是连在一起的?只是 后来因为受到某种力的作用才破裂 分离。大陆会不会是漂移的?”
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 大陆,又包括海洋。
板块处在不断 运动之中;
板块碰撞挤压,使地表隆起抬升,形成山脉;板 块张裂拉伸,使地表断裂,形成裂谷或海洋。
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和板块交界 的地带,地壳活动比较活跃。
地球上有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 带和横贯亚洲欧洲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 雅火山地震带。
课堂小结
沧海桑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观察· 思考

大陆漂移 板块运动 火山地震

初中地理公开课海陆的变迁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公开课海陆的变迁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公开课海陆的变迁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

2. 使学生掌握海陆变迁的基本原因,如地壳运动、海平面变化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通过实例理解海陆变迁的现象。

4. 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及实例学生通过地图和实地观察,理解海陆变迁的现象2. 教学难点:地壳运动、海平面变化对海陆变迁的影响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2. 利用地图分析法,让学生观察地图,理解海陆变迁的现象。

3. 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使学生深入理解海陆变迁。

4.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地图、图片和实例资料。

2. 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 准备好教学PPT,包括海陆变迁的原因、实例和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表面形态不断变化的动画,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引出本课主题——海陆的变迁。

2. 讲授新课:1. 讲解海陆变迁的基本原因,如地壳运动、海平面变化等。

2. 分析地图,展示海陆变迁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理解海陆变迁的现象。

3. 结合实例,讲解海陆变迁的影响,如对生态环境、人类活动等的影响。

3. 课堂互动:1. 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2.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实例。

4.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5.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初中地理公开课海陆的变迁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公开课海陆的变迁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公开课海陆的变迁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海陆变迁的概念和原因。

掌握地壳运动、海平面变化等导致海陆变迁的因素。

能够分析地图和数据,推测地球上可能发生的海陆变迁情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数据分析、讨论等方法,探讨海陆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海陆变迁的概念:介绍海陆变迁的概念,解释海洋和陆地的相对位置和面积的变化。

2. 海陆变迁的原因:讲解地壳运动、海平面变化等因素如何导致海陆变迁,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 地图观察与数据分析:提供一些地图和数据,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海陆变迁的情况,推测可能的原因。

4. 团队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共同探讨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可能的影响。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海陆变迁的原因和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

三、教学资源1. 地图和图片:提供一些展示海陆变迁的地图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原因。

2. 数据分析资料:提供一些关于海陆变迁的数据分析资料,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3. 讨论指南:提供一些讨论问题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海陆变迁的地图和图片,引发学生对海陆变迁的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与示范:讲解海陆变迁的概念和原因,通过实例进行示范分析。

3. 地图观察与数据分析:学生观察地图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可能的原因。

4. 团队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观点和发现,共同探讨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可能的影响。

5.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海陆变迁的原因和过程,思考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

五、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通过测试或提问,评估学生对海陆变迁的概念和原因的理解程度。

2024年初中地理公开课海陆的变迁教案设计精选

2024年初中地理公开课海陆的变迁教案设计精选

2024年初中地理公开课海陆的变迁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章《海陆的变迁》。

具体内容包括: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与证据、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原理、地震和火山喷发等地理现象与板块运动的关系,以及海陆变迁的证据与实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原理,掌握地壳运动的基本知识。

2. 使学生能够分析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海陆变迁现象,增强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解、地震和火山喷发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重点: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海陆变迁的实例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地图、PPT、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让学生观察海陆分布,提出问题:“为什么地球上的海陆分布会发生变化?”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1)讲解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和证据,让学生了解大陆漂移的背景和原因。

(2)介绍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原理,解释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3.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大陆漂移的动画,让学生直观感受大陆漂移的过程。

(2)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海陆变迁的实例,探讨其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4. 例题讲解:(1)讲解如何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我国地震、火山喷发等地理现象。

(2)结合地图,分析板块运动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在地图上标注出主要板块和板块边界。

(2)分析我国近年来发生的地震、火山喷发等事件,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大陆漂移假说提出:魏格纳证据:古生物化石、地形地貌等2. 板块构造学说基本原理:地壳分裂、碰撞、俯冲等地震、火山喷发与板块运动关系3. 海陆变迁实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和证据。

七(上)海陆变迁教案(公开课)

七(上)海陆变迁教案(公开课)

七年级上册海陆变迁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

2. 学生能够掌握海陆变迁的基本原因,如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等。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认识我国海陆变迁的特点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1. 海陆变迁的原因。

2. 我国海陆变迁的特点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 海陆变迁原因的理解。

2. 我国海陆变迁实例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海陆变迁的原因。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海陆变迁的特点和意义。

3. 利用多媒体展示,增强学生对海陆变迁现象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表面形态运动的动画,引起学生对海陆变迁现象的兴趣。

2. 讲授海陆变迁的基本原因: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等。

3. 分析我国海陆变迁的实例:以黄河改道、天津沿海地区为例,讲解海陆变迁的过程和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探讨我国海陆变迁的特点和意义。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海陆变迁现象对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课后收集其他国家的海陆变迁实例,进行分析。

附:板书设计一、海陆变迁的原因1. 地壳运动2. 海平面升降3. 气候、灾害4. 人类活动二、我国海陆变迁的特点和意义1. 实例:黄河改道、天津沿海地区2. 特点:频繁、影响广泛3. 意义:对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六、教学延伸:1. 结合地理知识,让学生了解海陆变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海岸线的变化对沿海生态环境的影响。

2. 探讨海陆变迁对人类活动的启示,如在城市规划、港口建设等方面应考虑海陆变迁的因素。

七、课堂互动:1. 提问:请同学们举例说明海陆变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回答:同学们可以结合实例,如荷兰的围海造陆、中国的沿海开发等,进行分析。

八、课后作业:1. 请同学们结合所学内容,总结海陆变迁的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初中地理公开课海陆的变迁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公开课海陆的变迁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公开课海陆的变迁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海陆变迁的概念,掌握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2. 能够分析地球表面形态的运动和变化,解释海陆变迁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地图和地球仪,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2. 运用地质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探讨海陆变迁的原因和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海陆变迁的概念和原因。

2. 地球表面形态的运动和变化。

难点:1. 海陆变迁过程的理解和解释。

2. 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教具:1. 地图和地球仪。

2. 海陆变迁的图片和案例资料。

3.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地球上的海陆变迁现象。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海陆变迁的概念和原因。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包括地壳运动、海平面上升等,并结合地图和地球仪进行演示。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海陆变迁的案例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海陆变迁过程,探讨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

5.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海陆变迁的原因和过程,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保护海洋和陆地的措施。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和过程,强调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并提出保护海洋和陆地的意义。

五、作业布置1. 绘制海陆变迁示意图,标注主要原因和过程。

3. 收集有关海陆变迁的新闻资料,进行分享和讨论。

六、教学反馈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检查,了解学生对海陆变迁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七、课堂拓展1. 邀请地理学科专家或相关领域人士进行讲座,分享海陆变迁的研究成果和实际案例。

2. 组织学生参观地质博物馆或地质公园,增强学生对海陆变迁现象的直观认识。

2024年初中地理公开课海陆的变迁教案设计精选

2024年初中地理公开课海陆的变迁教案设计精选

2024年初中地理公开课海陆的变迁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章《地球的运动与海陆变迁》第三节“海陆的变迁”。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海陆变迁的概念、原因、实例以及我国海陆变迁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概念,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海陆变迁的基本过程,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地理环境变化,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及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海陆变迁的概念、实例及基本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海陆变迁演示模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地图、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上海陆变迁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海陆变迁现象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概念:介绍海陆变迁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含义。

3. 分析原因:利用地球仪和海陆变迁演示模型,讲解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等导致海陆变迁的原因。

4. 实例分析:讲解我国著名的海陆变迁实例,如长江三角洲、黄土高原等,让学生了解海陆变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地图观察,找出我国的海陆变迁现象,并进行交流分享。

7.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海陆变迁知识的掌握程度。

8. 课后实践: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地理环境,发现海陆变迁的痕迹。

六、板书设计1. 海陆变迁的概念、原因、实例。

2. 我国海陆变迁的特点及影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一个地区的海陆变迁现象,并说明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并给出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对海陆变迁的影响,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例分析:讲解我国著名的海陆变迁实例。

2.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地图观察,找出我国的海陆变迁现象。

初中地理公开课海陆的变迁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公开课海陆的变迁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公开课海陆的变迁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海陆变迁的概念;2. 掌握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3. 能够分析海陆变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海陆变迁的实例;2. 利用地球科学知识,解释海陆变迁的原因;3.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海陆变迁的理解和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2. 增强学生对地球环境变化的关注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海陆变迁的概念和原因;2. 海陆变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1. 海陆变迁原因的科学解释;2. 学生对海陆变迁实例的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材:《初中地理》教科书;教具:PPT、地图、图片、地球仪等;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地球的海陆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特点,激发学生对海陆变迁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海陆变迁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海陆变迁是指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的相互转换过程。

3. 教学内容的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包括地壳运动、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等,并引导学生通过地球仪和地图观察海陆变迁的实例。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海陆变迁的理解和看法。

4. 实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海陆变迁的实例,如陆地下陷、海平面上升等,并引导学生利用地球科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的原因。

5. 总结与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鼓励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

五、作业布置:1. 绘制一幅海陆变迁的示意图,标注出主要的海陆变迁现象;2. 写一篇短文,描述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 调查身边的海陆变迁实例,分享给同学和老师。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

六、教学延伸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海边、湖泊附近等,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海陆变迁的实例。

七(上)海陆变迁教案(公开课)

七(上)海陆变迁教案(公开课)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1.通过分析课文的示意图,培养读图能力和想像能力、推理能力。

2.运用板块运动理论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1.通过列举海陆变迁的证据,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通过学习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索精神的培养。

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板块相对挪移形成的地表形态。

讨论法、谈话法、直观教具演示法、读图分析法。

多媒体课件阶段目标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大屏幕]题目上课之前我首先要考考大家。

[大屏幕]七大洲四大洋的空白图问题: 1.请你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到黑板上指出)2. 《西游记》中“东海龙宫”中的“东海”是某个大洋的边缘部份,那这个大洋是哪个?导入:大家有没有想过辽阔的东海有一天会变成陆地呢?我这里有一个关于东海的传说,大家请看大屏幕。

[大屏幕]沧海桑田(板书)大海变成桑田有没有可能?[大屏幕]东海的古河流遗迹这个图片说明什么问题?[大屏幕]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这幅图片又说明了什么问题?通过上面两个例证说明,沧海桑田是的的确确存在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板书)提问:喜马拉雅山为什么会由海洋变成陆地呢?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喜马拉雅山由海洋变为陆地是由地壳的变动引起的。

[大屏幕]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遗迹。

学生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可能或者不能喜马拉雅山地区曾经是海洋思量回答地壳的运动海陆变迁的实提问:证东海的几经沧海桑田又是怎么回事儿呢?和小结: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就是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海平面的升降原提问:除了这两个主要原因外,还有没有其它的原因因?[大屏幕]荷兰的围海大坝人类活动荷兰是著名的低地国,全国有四分之一的陆地国土面积低于海平面,而且过去的一百年里荷兰的陆地国土向来在扩大,这是为什么?也就是说人类活动也可以引起小范围的海陆变化。

海陆的变迁 地理公开课优秀课件

海陆的变迁  地理公开课优秀课件

重点:
板块的运动与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 布。
难点:
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表形态。
沧海桑田
沧海桑田,可简称沧桑,出 自《神仙传· 麻姑》。传说古代有 个叫麻姑的仙女,曾经三次看到 东海变成桑田。后人以沧海桑田 这种海陆的变更,比喻世事变化 很大。
阅读:
朗读课本P37页第二 段,认识地壳是变动的, 并明确海陆变迁的原因。
思考与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我国也是一个多地震 的国家,请看课本P42页 图2.22,用板块构造学说 解释原因。
我国位于亚欧板块与 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多地震。
随堂练习:
请独立完成课本P43-44 页活动题。
P43-44页 活动题答案
1.读图2.24,对下列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4、下列现象不可信的是( ) A地球表面时时都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B太平洋面积在不断缩小 C地中海将最终消失 D东非裂谷将会自动合并 5、下列说法中对于大西洋的形成正确的是( ) A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而成 B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拉张而成 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拉张而成 D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而成 6、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 A板块内部地壳不稳定 B板块与板块交界处相对稳定 C印度洋板块中只有海洋没有陆地 D大西洋面积将不断扩大
大家仔细看图,讨论 一下大西洋是怎样形成 的?太平洋有什么变化?
提示:大西洋开始仅 仅是古非洲大陆和美洲 大陆之间的一条裂隙, 随着大陆漂移,逐渐加 宽,直到形成今天世界 第二大洋。而在这一过 程中,古老的太平洋却 在不断缩小,有衰退的 趋势。
大 西 洋
太 平 洋
2亿 年前
大 西 洋
太 平 洋

七(上)海陆变迁教案(公开课)

七(上)海陆变迁教案(公开课)

七年级上册海陆变迁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

2. 使学生掌握海陆变迁的原因,如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通过实例认识海陆变迁现象。

4.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及实例。

难点:理解海陆变迁的过程及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海陆变迁的原因。

2. 利用多媒体展示海陆变迁的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进行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地球表面形态不断变化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海陆变迁的思考。

2. 讲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等。

3. 分析实例:通过多媒体展示海陆变迁的实例,如台湾海峡的海底隧道、黄河三角洲的演变等,让学生直观感受海陆变迁的现象。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身边的海陆变迁实例,分享各自的观察和感悟。

5. 课堂互动: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观点,其他学生可进行评价和补充。

6. 总结:强调海陆变迁的原因及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提醒学生关注环保。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关于海陆变迁的资料,加深对海陆变迁的认识。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海陆变迁的原因及实例。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但在课堂时间安排上,可适当调整,给予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1.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介绍海陆变迁的地球科学原理,包括板块构造理论、地壳运动、海平面变化等。

2. 活动设计:a. 利用地球科学原理图解,向学生解释板块构造理论及地壳运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

海陆变迁公开课

海陆变迁公开课

刚才的几个例子,说明了在一些局部的地方,海陆 是可以变迁的.那么,从全球来看,现在的海陆分布 大势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吗?怎样形成的呢?七大 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是固定不变的呢, 还是在不断 变化的呢?你同意哪种观点呢?
陆地会移 动吗?
三、合作探究,落实目标
1、观察世界地图,你发现大西 洋的两岸有什么奇妙的现象? 2、根据这个现象,德国科学家 谁提出了什么假说?这个假说 的内容是什么?有那些证据?
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观察南美洲和非洲的的轮廓,你能发现什么?
南美洲大陆的凸出部分与非洲大陆的 凹进部分几乎是吻合的!两块大陆就 象撕破的一页纸,可以拼合在一起。
根据这个现象,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 出了大陆漂移假说。这个假说的内容 是什么?
小结
•二、大陆漂移学说 •1、内容 •2、证据
• 1、科学考察队在南极洲发现了世界上最丰 富的煤田,而煤矿是由埋藏在地层中的古 代森林演化而成的。这说明( B ) • A、南极附近在古代层气候温暖,降水充足 • B、南极大陆曾经位于气候温暖、降水充足 的地区 • C、南极大陆是从北半球漂移过来的 • D、古代地球上的气候没有明显维度差异。
• 2、三峡地区发现了三叶虫等海洋 生物的化石,说明( A ) • A、这里曾经是海洋,海陆在不断 变化的 • B、这是现在又变成了海洋 • C、这里将来会变成海洋 • D、不能说明什么
• 3、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 的是( D ) • 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古森林遗迹 和古河道 • B、极地地区发现煤田 • C、荷兰的围海大坝 • D、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
由于气温的上升,坐落于印度洋上的“世外桃源 ”马尔代夫”消亡时间屈指可数。2009年10月17 日,马尔代夫内阁召开世界首次“水下内阁会 议”,凸显全球变暖对这个国家的威胁。

初中地理公开课海陆的变迁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公开课海陆的变迁教案设计

初中地理公开课海陆的变迁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及其变迁现象;2. 掌握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海陆变迁的原因;3. 学会运用地图和地质资料,分析海陆变迁的具体实例。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地图和地质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 运用地质资料,让学生学会推理和论证海陆变迁的原因;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 培养学生关爱地球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3.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坚持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1.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地图,了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2. 讲解海洋和陆地的定义及分类;3. 分析海洋和陆地的分布特点及相互关系。

第二课时:板块构造学说1. 介绍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概念;2. 讲解板块构造学说在海陆变迁中的作用;3. 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海陆变迁的实例。

第三课时:海陆变迁的原因1. 引导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2. 讲解地壳运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海陆变迁的影响;3. 分析具体实例,如:地中海的变迁、香港的形成等。

第四课时:地图和地质资料的分析1. 教授学生如何运用地图和地质资料分析海陆变迁;2. 指导学生分析地图和地质资料,解释海陆变迁的原因;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

第五课时:海陆变迁的实例分析1.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分析实际的海陆变迁实例;2. 指导学生从地图、地质资料等多方面收集信息,进行综合分析;3. 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分享分析过程和结论。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地图和地质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讲解法:讲解海陆变迁的基本概念、原因及实例,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分析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图和地质资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小组讨论法: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海陆的变迁》公开课教学课件【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

《海陆的变迁》公开课教学课件【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探究 证据3——非洲、南美洲的化石相同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思考 大陆为什么会漂移?
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 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 运动引起的!
1 板块构造学说
三、板块的运动
全球划分为六大 板块,各大板块处 于不断地运动之中
1 板块构造学说
三、板块的运动
拓展延伸
三、板块的运动
拓展延伸
三、板块的运动
拓展延伸
三、板块的运动
拓展延动
活动 全球两大地震带
对比板块分布图,世界火山 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的运动 有什么内在的关系吗?
全球两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课堂小结
敬请各位 老师提 出宝贵 意见!
三、板块的运动
裂谷和海洋
三、板块的运动
活动 利用板块运动学说解释下列现象
据测量,亚洲和非洲 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 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 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
三、板块的运动
拓展延伸 红海的形成
美国、英国等多国科学家透露,位于非洲东北部与 阿拉伯半岛之间的红海正在发生分裂,数百万年之后可 能将产生一个新的海洋,而非洲大陆也将分成两部分。 有媒体称,地球将来会出现五大洋和六大洲。
主要原因

3.人类活动
人为原因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 大西洋两岸可以拼合
思考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魏格纳
1910年的一天,年仅30岁的魏格纳躺在病床上,目 光正好落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奇怪!大西
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为什么竟如此吻合?非洲
大陆和南美洲大陆以前会不会是连在一起的?只是

七(上)海陆变迁教案(公开课)

七(上)海陆变迁教案(公开课)

七(上)海陆变迁教案(公开课)第一章:引言1.1 课程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海陆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地球上的海陆是如何分布的?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海陆变迁吗?海陆变迁是什么现象?1.2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概念和原因。

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海陆变迁的现象。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二章:海陆变迁的概念2.1 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海陆变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海陆变迁是什么现象?讲解海陆变迁的概念,即指海洋和陆地在地球表面的相互转化和运动。

2.2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总结海陆变迁的现象。

学生听讲并记录海陆变迁的概念。

第三章:海陆变迁的原因3.1 教学内容讲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包括地壳运动、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等。

利用多媒体展示实例,如地震、火山爆发等,引导学生理解地壳运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

3.2 教学活动学生听讲并记录海陆变迁的原因。

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图片,理解地壳运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

第四章:海陆变迁的现象4.1 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实例,如陆地的沉降、海平面上升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海陆变迁的现象。

讲解海陆变迁的现象,包括陆地的上升和下降、海平面上升和下降等。

4.2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图片,总结海陆变迁的现象。

学生听讲并记录海陆变迁的现象。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海陆分布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海陆变迁的概念和原因。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海陆变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海洋和陆地资源。

5.2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海陆变迁的概念和原因。

学生听讲并思考海陆变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海洋和陆地资源。

教学资源:多媒体展示、实例图片、地球海陆分布图。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价学生对海陆变迁的概念和原因的理解程度。

第六章:地壳运动与海陆变迁6.1 教学内容讲解地壳运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包括板块构造理论、地震、火山爆发等。

人教版七级地理上册海陆的变迁公开课-PPT

人教版七级地理上册海陆的变迁公开课-PPT

证据一:轮廓
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 非常吻合,各相邻大陆的边 缘轮廓也大致吻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第2节海 陆的变 迁 (1)(共41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第2节海 陆的变 迁 (1)(共41张PPT)
证据二:生物
大西洋西岸的许多生物 有亲缘关系,以及古生物 化石的相似性
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产生什么现象? 裂谷或海洋
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第2节海 陆的变 迁 (1)(共41张PPT)

板 运

块 方

运 不

动 )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第2节海 陆的变 迁 (1)(共41张PPT)
使地表隆起抬升
海洋面积缩小 山脉隆起
使地表断裂下陷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第2节海 陆的变 迁 (1)(共41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第2节海 陆的变 迁 (1)(共41张PPT)
海 陆 变 迁 的 原 因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第2节海 陆的变 迁 (1)(共41张PPT)
自然原因 地壳变动 (主要) 海平面的
升降
人为原因:人类活动
• 4.珠穆朗玛峰为什么在升高? • 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形成. • 5.英国为什么地震很少? • 因为英国处在美洲板块内部,不在板块运
动活跃的地区. • 6.为什么日本地震很频繁? • 因为日本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
处,地壳活跃
板块的运动——板块构造学说
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
板块的运动引起的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第2节海 陆的变 迁 (1)(共41张PPT)
喜马拉雅山上的 海洋生物化石 东部海底的 古河流遗迹 荷兰的围海大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
内容一:板块构造学说与海陆变迁
储备
任务一:在下图对应位置写上板块名称
任务二:板块有哪2种运动形式?理解后用双手进行演示讲解。
张裂拉伸、碰撞挤压
基 础 演 练
任务一:在图中画出喜马拉雅山脉和珠穆朗玛峰的位置。 任务二:在图中描出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的位置,他们分
别属于哪个大洲?哪个板块?
任务三:综上所述,你认为喜马拉雅山脉的成因是什么?
A乘电梯逃生
B在在操场或室外时,注意避开建筑物或危险物
C尽量用棉被书包、枕头等软物护住头部
D在室内要迅速钻到床下
7. 日本多处野生猕猴有泡温泉的习惯,从板块方面解释原因。
日本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3 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C )
A欧亚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
4 由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是?( B )
A阿尔卑斯山脉 B喜马拉雅山脉 C红海 D地中海
5 印度半岛属于什么板块(D)
习题小测
A欧亚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美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
6. 地震发生时,下列行为不可取的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我只能生活 在热带浅海, 为什么南美 洲和非洲都 有我的存在
呢?
我不会飞, 为什么南美 洲和非洲都 有我的存在
呢?
证据3——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地层是在一定时代形成的,或新或老,每一层或每一组地层都 有它自己形成的时代或年龄,有其不同的特征.相邻地层之间可 以为明显的层面或沉积间断所分开,也可以由某些不十分明显的 界线所分开。
海陆变迁
28中 王郡旭
据说在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湛蓝的大海。海边气候温 暖湿润,长满了树木和花草,栖息着许多珍禽异兽,是人间 乐土。后来不知从哪里窜来了一群妖魔鬼怪,摧毁了花木, 灭绝了鸟兽,把这里变成了恐怖的世界。善良的珠穆朗玛女 神,用一座高耸入云的雪山镇住了妖怪,造成了世界上最高 的珠穆朗玛峰。
1964年珠峰发现鱼龙化石
1975年在珠穆朗玛峰发现中国旋齿鲨珠峰种化石。
菊石化石
1975年,我国科学考察登山队在珠穆朗玛峰地区采集 的岩石标本中,发现了三叶虫、笔石、菊石、鱼龙等 1000多种生物化石。
板块构造学说
岩石圈(土壤、水体下都 是岩石圈)并非是整体一 块,它被许多活动带分割 成大大小小的板块。
拓展提升
任务一:同桌合作, 对照地理图册2、3 页,在图二对应位 置画出世界最长山 脉及北美洲西岸落 基山脉,并写上名 称。这两条山脉为 主体构成了世界最 长的山系_________. 标出欧洲南部地中 海的位置,亚非分 界红海的位置。
拓展提升
任务二:分析两条山 脉的成因。
落基山脉: 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 碰撞挤压
安第斯山脉: 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碰撞挤压
拓展提升
任务三:红海在不断变 大还是变小?说明理由。 地中海呢?
红海:不断变大。因为 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张裂拉伸。
地中海:变小。欧亚板 块、非洲板块碰撞挤压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全球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图
为什么日本多火山地震? 为什么印度尼西亚“火山国”?
魏格纳 ——世界上拼图玩得最好的人
证据1——远古动植物的相似性
中龙是一种小型爬行动物,生活在远古时期的陆地淡水中, 它既可以在南美洲巴西石炭纪到二叠纪形成的地层中找到,也 出现在南非的石炭纪、二叠纪的同类地层中。而迄今为止,世 界上其它大陆上,都未曾找到过这种动物化石。
证据2:现存动物的相似性
大陆漂移假说
1 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原因是(B)
习题小测
A 海底森林死去
B 地壳下陷,海水淹没
C 砍伐的森林丢到海底 D 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中
2 下列观点不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C )
A地球表层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B六大板块在不断运动着
C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稳定
D火山、地震多集中在板块交界地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