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教案)刻舟求剑

合集下载

《刻舟求剑》教案

《刻舟求剑》教案

《刻舟求剑》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成语“刻舟求剑”的来源和寓意。

2.提高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交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1.理解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

2.分析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和思维特点。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分析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和思维特点。

2.理解故事所传达的哲理。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刻舟求剑》的故事内容。

2.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讲述《刻舟求剑》的故事。

2.学生听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故事,感知故事情节。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三)课堂讨论a.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他为什么要刻舟求剑?b.主人公的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c.你从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理解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刻舟求剑》,谁能复述一下故事内容?2.学生回答问题,巩固上一节课的学习成果。

(二)课堂探究a.故事中的主人公为什么犯错误?b.主人公的错误思维有哪些特点?c.我们应该如何避免犯类似的错误?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得出结论。

(三)案例分析1.教师提供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是否存在“刻舟求剑”的错误思维。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分析结果。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所传达的哲理。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分析了《刻舟求剑》的案例,那么如何避免犯类似的错误呢?2.学生回答问题,巩固上一节课的学习成果。

(二)课堂讨论a.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培养自己的应变能力?b.如何克服思维定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c.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得出结论。

(三)实践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模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刻舟求剑》教案

《刻舟求剑》教案

《刻舟求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刻舟求剑》的故事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学习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人物的言行举止。

(2)学会通过成语故事,提炼人生哲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2)懂得在面对问题时,要善于变通,勇于创新。

二、教学重点:1. 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及用法。

2. 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三、教学难点:1. 深刻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

2. 将成语“刻舟求剑”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相关成语卡片。

3. 小组讨论所需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成语“刻舟求剑”的来历。

(2)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生僻词语。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人物的言行举止。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故事中人物的个性特点。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

(2)引导学生理解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及用法。

5. 案例分析:(1)教师出示与“刻舟求剑”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分析。

(2)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体会成语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6. 课堂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成语“刻舟求剑”的理解。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7. 总结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法。

8. 课后作业:(1)学生运用成语“刻舟求剑”写一个短文或日记。

(2)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对成语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的积极参与程度。

《刻舟求剑》教案(14篇)

《刻舟求剑》教案(14篇)

《刻舟求剑》教案《刻舟求剑》教案(14篇)《刻舟求剑》教案1一、素质教育目标:1、背诵、默写《刻舟求剑》2、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翻译3、分析课文,提示寓意4、培养学生联系客观实际分析问题的方法二、教学设想:1、重点、难点、疑点重点:掌握课文中的常用的实词、虚词的翻译难点:对寓意的理解疑点:通顺流畅地用白话表达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阅读讨论课三、媒体平台:1、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2、多媒体课件撷英:(1)课件资讯(2)素材储备初中语文朗读磁盘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我国古代有许多寓言故事,它通过简单的故事寄托深刻的道理,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刻舟求剑》这篇寓言故事。

2、课前热身我国寓言故事有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如:掩耳盗铃、拔苗助长、智子疑邻等)3、查字典,读准下面字遽契其舟坠于水涉江六、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1)听朗读磁带读课文,听清语气语调、节奏、句子的停顿。

(2)运用勾画圈点的读书方法朗读课文。

(3)采用生疑发问的读书方法,进一步深入课文内容,发现疑问和问题,准备讨论。

2、四边互动(1)请同学齐声朗读课文。

明确:把“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反问语气读出来。

(2)现在请同学看课文,利用书下注释,查工具书,四人一组用白话文说,教师巡回释疑。

最后由一名学生翻译,同学教师指正。

(3)请完成下面练习。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吾忘持度反归取之遽契其舟不亦惑乎2。

辨别“其”和“之”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自度其足至之市其:之:何不度之以足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是吾剑之所从坠4、请思考“探究·练习”明确渡江的楚人根据在船边的记号下水求剑,除白费力气之外,是不会有其它结果的。

如果在静水中不动,他刻的记号还有帮助记忆的作用;但他搭乘的船在江中横渡,船靠岸之后,原来刻的记号早已不是剑坠之处,他仍然从此处下水找剑,不是很糊涂吗?很显然,这则寓言讽刺的是那些固守陈规陋习,不懂得根据变化的情况改变看法或办法的蠢人。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二年级授课方案《刻舟求剑》授课方案1.经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刻舟求剑这个成语的含义,理解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

2.学会本课 7 个生字和掌握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背诵课文。

4.写话练习。

用一段话写出在学雷锋活动中做的一件事。

授课时间 3 课时授课要点1.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

2.理解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

授课难点写话练习。

授课准备投电影一张、生字卡片、小黑板授课过程第一节授课内容:初学生字,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授课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讲:第八课讲的是古时候称象的故事,你们还喜欢学故事吗?请大家一起来学习。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要求:( 1)看拼音读课文,把生字的音读准。

( 2)新词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 3)标出小段。

三、认读生字,解答疑难(出示生字卡片)四、深入剖析、弄懂寓意1.指定四位学生读课文。

思虑: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宝剑掉到哪里去了?2.提问:这个人的宝剑是怎么掉进江里的?读课文回答。

不小心是什么意思?再读这一段,用十分惋惜的语气读读。

过渡:那个人是怎么做的呢?他为什么这样做?3.读第二段,回答以下问题(①一点儿不忧愁。

②在船舷上刻记号。

③他想记住掉剑的地方,捞上宝剑?)4.指导看插图,讨情图意。

5.小声读 3~4 段,思虑:当有人问他,他是怎么回答的?(1)提问:有人指的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问?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读,谁来读读看?(2)教师示范。

学生练读,指名读。

第一句要读出忧愁的语气。

两句话既要读出不理解的语气,而且还要读出不同样意的口气。

(3)理解词语不慌不急的意思。

他为什么不慌不急?(4)用不慌不急的语气读读那个人的话。

(5)提问:依照那个人说的方法,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张开议论)(6)用投电影演示(或用挂图)让学生看理解:船一搬动,船的地址就变了,在船上的记号的地址也跟着变了,那个人只记住剑从船弦掉下去的地址,其实不是剑掉在水里的地址,所以,圆满不可以能在船靠岸今后,从船上刻有记号的地方捞到剑。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8篇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8篇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8篇刻舟求剑教学设计1一、设计理念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更是小学教学中的难点。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因此,我努力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

课堂上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多次朗读中初步感知__内容,之后再合作译文,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读趣学,学有所得。

最后合作汇报,形成自己的认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遵循和执行趣味性、自主性、扎实性、探索性的统一,既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能自主精读翻译文言文,又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规律,探索疑难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刻舟求剑》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八册第六单元的21课《寓言二则》中的一篇,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是战国末期秦国的相国吕不韦的门客编写。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课文只有53个字,虽文字浅显但蕴含了一个大的道理。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不注意情况变化,不会灵活处理问题的人。

在课文的引入中通过对学生已积累的寓言故事的回忆,将已有的知识唤醒,强调用看注释、结合资料,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习文言文。

同时提出寓言有借事喻人的特点。

学情分析:1.学生在第一学期已经学习过两篇古文《滥竽充数》和《狐假虎威》,对这种纯文言文体裁的__并不是太陌生。

2.学生对文言文中字音字义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困难,诵读__时也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示范朗读使学生整体掌握__内容,特别是朗读的停顿,培养学生的语感。

3.在教学中应运用看注释,观插图,,找资料等方法学习文言文,注意培养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法的意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的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使学生对故事蕴含的道理有一个大概的把握,并用言语说出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事件来进行故事道理的现实生活映射使课堂与生活相结合。

我爱阅读《刻舟求剑》(教案)二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我爱阅读《刻舟求剑》(教案)二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我爱阅读《刻舟求剑》(教案)二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刻舟求剑》一文。

该文位于教材的第五单元,主要讲述了一个人在船上不小心将剑掉入水中,他却错误地在船舷上刻下记号,希望能以此找回剑的故事。

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我们将学习到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思维方式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理解其含义。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使学生明白故事寓意,培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寓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思考:如果你在船上不小心将东西掉入水中,你会怎么办?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3. 生字词学习: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

4. 例题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发展,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寓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新学的生字词造句,并进行交流分享。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故事中人物的做法,讨论如何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刻舟求剑》2. 生字词:船、刻、记号、找、掉、水、发展、眼光3. 故事发展:人物、事件、结果4. 寓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用新学的生字词造句。

(3)思考:如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2. 答案:(1)学生复述故事内容。

(2)例句:我在船上刻了一个记号,希望能找到掉入水中的宝物。

(3)答案开放,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生字词,理解了故事寓意,但在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方面还需加强引导。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我爱阅读《刻舟求剑》(教案)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我爱阅读《刻舟求剑》(教案)

课题我爱阅读《刻舟求剑》课时安排 1课标分析课标摘录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课标分解学什么:1、正确、流利地读《刻舟求剑》这则寓言。

2、通过学习理解《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知道故事内容,点播领会寓意。

3、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到什么程度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疑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

2、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寓言所包含的道理。

3、愿意将课文复述给他人听,体会阅读的乐趣。

怎样学1、通过自由读、默读、同桌互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将课文读熟。

2、教师通过举例子、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让学生总结出寓言所表达的寓意。

并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你生活当中的现象。

3、将自己学到的寓言故事说给周围的人听。

教材分析地位:《刻舟求剑》是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园地中我爱阅读这一板块的阅读材料,这是一首大家十分熟悉的经典寓言故事。

内容:我爱阅读是部编教材二年级语文园地中的新增栏目,栏目的内容有儿歌、故事、寓言、和绕口令。

《刻舟求剑》是一篇寓言故事。

通过阅读让孩子知道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我们做人做事要知道变通,不能死脑筋,要学会用变通的思维处理问题。

重点:能联系实际生活理解寓言故事所表达的道理,并能表述出来。

愿意将故事读给别人听。

学情分析已知:我爱阅读是部编教材二年级语文园地中的新增栏目,栏目的内容有儿歌、故事、寓言、和绕口令。

这一栏目的设计是一年级和大人一起读的一种延伸,在孩子阅读的初始阶段,必须是有媒介的,比如父母,亲人,老师等这些大人,大人把孩子带入阅读的世界,通过一年的熏陶,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

困难与障碍:进入二年级我们更多的是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教给他们阅读方法,在《刻舟求剑》这篇寓言故事的学习中,学生对总结寓言故事所表达的寓意,会有困难。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精品4篇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精品4篇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剑、舷、号、催、准”5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剑的寓意。

学情分析:文言文文章,学生在小学阶段所见不多,因此,教会孩子读古文的方法,即是为孩子们今后学习古文推开一扇窗,铺开一条道路。

三年级时,学生虽已经初步接触过古文,但要想真正读懂这篇文章仍有一定难度。

,诵读文章时也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驾驶示范朗读使学生整体掌握文章内容,特别是朗读的停顿,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明白求剑人的想法错在哪里,从而体会课文中要说明的道理:讽刺那些死心眼,不懂得变通的人。

教学准备:录音文件、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揭示课题,引入新课)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读过成语故事吗?读过哪些成语故事呢?学生讲完后师述:每个成语故事都会告诉人们一个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板书课题(二)新授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齐读课题,请同学解释这个成语的意思。

“刻舟求剑”的字面意思。

(出示课件)刻舟求剑:指的是在小船上刻个记号,再从刻着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找宝剑。

师述:那么这个成语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大家认真听故事。

2)听课文录音(课件出示要求)要求学生轻声跟读,注意故事中人的语气,在生字和不懂的地方做记号,标出自然段。

3)检查生字的读音(出示课件)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刚刚大家听故事听得怎么样。

老师请一个同学来读出这些词语。

师纠音。

再全班齐读。

4)课件出示生字中易错的地方。

5)出示生字卡片,指导书写。

大家已经标出了课文中的生字,请大家再仔细观察每个字的写法。

注意把字写规范。

6)师: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三)活动(探究课文,感悟文义)1)请一名学生回答上面问题。

刻舟求剑教案(通用6篇)

刻舟求剑教案(通用6篇)

刻舟求剑教案(通用6篇)刻舟求剑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刻舟求剑教案(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刻舟求剑教案1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2、以朗读法为主,让学生在朗读中领悟,在领悟中升华感情;3、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培养乐于创造的心理品质。

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3、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教学方法;讲读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

(课前搜集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如: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2、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或讽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

3、文言文的特点:语言简洁、凝练二、作家、作品1、韩非:战国后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

曾与李斯一起受学于荀子。

因见韩国日益削弱,上书韩王,力主修明法制,富国强兵,韩王不听,退而著书十万余言。

书传至秦国,秦王大为赏识,于是发兵攻韩,迫使韩国送韩非入秦,入秦后,因李斯等人陷害,韩非被拘入狱,后被李斯毒死于狱中。

2、《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韩非子》是战国韩国贵族韩非所著,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

三、指导阅读,了解文意1、字音、字形履(ǚ)遂(suì)宁(nìng)度(duó量长短dù量好的尺码)2、通假字坐,同“座”,座位。

反,同“返”,返回。

3、重要语句(1)郑人有欲买履者,“定语后置”句,现在顺序应为:有欲买履(的)郑人。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刻舟求剑”这个成语的含义,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讲述这个故事,并在生活中避免类似的错误。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故事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2)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如“舟”“坠”“求”等。

2、难点(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故事所蕴含的哲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初步感知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角色扮演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片或者讲一个简短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刻舟求剑”这个成语。

例如:展示一张一个人在船上刻记号的图片,然后问学生:“你们猜猜这个人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2、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尝试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字词讲解(1)讲解重点字词的含义,如“舟”(船)、“坠”(掉落)、“求”(寻找)等。

(2)结合字词,让学生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4、理解课文(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2)分组讨论:这个人为什么找不到剑?引导学生从剑的位置已经改变,而这个人却还按照原来的记号去找剑这一角度进行思考。

5、揭示道理(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的,不能凭主观想法去做事情。

(2)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身边有没有类似“刻舟求剑”的人或事。

6、拓展延伸(1)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这个人没有按照刻舟求剑的方法去找剑,他应该怎么做才能找到剑?(2)介绍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如《掩耳盗铃》《守株待兔》等,让学生课后阅读。

7、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字词、故事内容和道理。

(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思考、多观察。

8、布置作业(1)把“刻舟求剑”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二年级语文教案)刻舟求剑

(二年级语文教案)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二年级语文教案教案示例24、刻舟求剑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求、剑、宝、催、靠”这5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思考问题。

4、教育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

重点难点: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2、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

3、那个人为什么捞不到宝剑?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板书课题,放课文录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l)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记住每个生字的读音。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检查初读课文的效果。

(l)认读生字词卡片,注意正音。

(2)指名回答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听辨字音读得是否正确。

3、再读课文,思考、回答:课文讲的是什么人?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l、学习第1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装束:从图上看,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从前”是什么意思?联想“一不小心宝剑掉进江里去了”的情景。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本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1)自由读第2自然段,回答:这个人在宝剑掉到江里去了后是怎样的神情?(一点儿也不着急)(2)从哪儿看出他一点儿也不着急?(指名读句子)看图理解“船舷”、“刻”的意思。

(3)他“拿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记住宝剑是从船舷上刻了记号的地方掉下去的。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这个人为什么一点儿也不着急。

(5)指导学生体会那个人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3、学习第3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2)读第1句,思考:“还不赶快捞!”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快点捞吧!”或“赶快捞吧!”)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旁边的人怎样的心情?(替他着急。

刻舟求剑教案4篇

刻舟求剑教案4篇

刻舟求剑教案4篇刻舟求剑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课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这两则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的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

《刻舟求剑》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入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

《郑人买履》则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讽刺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两则寓言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学情分析: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这两则寓言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有译文可供借助,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

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

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但是不讲语法。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学习、总结学习寓言故事的一般方法:读故事—明道理—受教育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和译文对照(或验证)弄懂字义。

2.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为以后的学习打一点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两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3.继续了解古今汉语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4.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文言文。

5.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重、难点与关键:能借助释文理解古文,初步领悟寓言所讲的道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课件)我们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荒唐、可笑的事,比如自己手里拿着笤帚却去放笤帚的地方找笤帚;正在玩电脑时突然停电了,心想既然玩不成电脑就看电视吧等等。

今天,我们来读两个故事,其中的.人所做的事更荒唐。

(板书:刻舟求剑)二、学习《刻舟求剑》1.自由朗读寓言后指名朗读。

2.教师范读,让学生对比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刻舟求剑教案6篇

刻舟求剑教案6篇

Remember, only your smile can make you find light in the endless darkness.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刻舟求剑教案6篇刻舟求剑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和体验。

二、教学背景分析1、学习内容分析:《刻舟求剑》是第八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

它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期秦国的相国吕不韦的门客编写的。

课文讲了一个楚国人坐船过江时,不小心把宝剑掉进江中,他在船舷上刻记号,准备等船靠岸后,从刻着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结果却没有唠叨。

这个成语故事讽刺了那些不注意情况变化,不会灵活处理问题的人。

也用来喻讽不知变化的愚蠢可笑行为。

本课与讲读课文《古诗三首》、《西门豹》,阅读课文《三过家门而不入》构成一个单元,包括了古诗、古代人物故事、古文寓言、古代神话传说,使学生从小就接触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产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2、学生情况分析:上学期已学过《滥竽充数》《狐假虎威》两则文言体寓言故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结合注解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__的主要内容。

但是古文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不那么好读的。

读通、读顺、读出韵味,很不容易。

三、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4个生字。

2.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方法准确理解词句,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朗读训练。

教学难点:理解古文的最后一段话,明白别人“惑乎”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成语接龙》游戏师:同学们搜集的成语真多,学习成语时,不仅要知道这个成语,还要了解它的故事,了解它的含义,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刻舟求剑》,看看它给我们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设计意图: 在最快时间内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即复习了旧知,又找到了与新知的结合点,引出今天的课题,同时也是积累词语的过程。

刻舟求剑 教案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 教案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刻舟求剑”的故事背景和寓意。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故事中人物的错误行为。

4. 培养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教训,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和应变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梗概:讲述战国时期,一个人在船上刻下一个记号,将剑扔进河里,船继续行驶,当他想起来去找剑时,却认为剑还在那个记号处,而不是剑的实际位置。

2. 故事寓意:教给学生遇事要实事求是,不能死守教条,要懂得变通。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刻舟求剑”的故事梗概和寓意。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故事中人物的错误行为,并从中汲取教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梗概和寓意。

2. 讨论法:分组讨论故事中人物的错误行为和应汲取的教训。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刻舟求剑”的故事背景。

2. 讲解故事:详细讲述“刻舟求剑”的故事梗概。

3. 分析寓意:讲解故事背后的寓意,引导学生认识到遇事要实事求是,不能死守教条。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人物的错误行为和应汲取的教训。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解答。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刻舟求剑”故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是否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故事中人物的错误行为。

3. 评价学生是否能从故事中汲取教训,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和应变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故事文本:《刻舟求剑》原文及其翻译。

2. 多媒体课件:包含故事梗概、人物形象、讨论问题等。

3. 参考资料:有关“刻舟求剑”的背景资料和类似案例。

八、教学准备1. 准备故事文本和翻译,确保学生能顺利阅读和理解。

2. 制作多媒体课件,以便在课堂上使用。

《刻舟求剑》的教案

《刻舟求剑》的教案

《刻舟求剑》的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刻舟求剑》是一则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出自《吕氏春秋》。

故事通过描述一个人在船上刻剑的行为,来说明人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按照旧有的思维方式去行事。

这则故事在我国古代就被视为一种启发智慧、培养应变能力的教学素材。

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刻舟求剑》,使学生领悟到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应变能力。

1.2 教学目标(1)了解《刻舟求剑》的故事内容及其寓意。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故事中的道理,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应变能力。

第二章:故事讲解2.1 讲述故事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为学生讲述《刻舟求剑》的故事。

讲述过程中,注意描绘故事情节,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中所传达的道理。

2.2 分析故事寓意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剑掉入水中后,人们在船上刻记号的行为。

讨论为什么这个方法不能找回剑,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能一味地按照旧有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

第三章:案例分析3.1 呈现案例教师展示与《刻舟求剑》类似的真实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

3.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案例的分析成果,探讨如何运用故事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小组活动4.1 设计活动教师为学生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和应变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4.2 展示成果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分享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回顾故事寓意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刻舟求剑》的故事寓意,使学生深刻领悟到创新思维和应变能力的重要性。

5.2 自我反思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是否也存在刻舟求剑的行为,如何改进,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应变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刻舟求剑》,使学生领悟故事中的道理,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应变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刻舟求剑课外阅读教案

刻舟求剑课外阅读教案

刻舟求剑课外阅读教案教案标题:刻舟求剑课外阅读教案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学习和阅读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在课堂开头,展示《刻舟求剑》的书名,并与学生分享关于刻舟求剑的典故。

2. 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如何理解刻舟求剑这个典故?”导入(10分钟):1. 让学生自由阅读《刻舟求剑》这本书的内容。

2. 鼓励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做好阅读标记并记录问题和疑惑。

3. 学生有需要的话,可以随时向同桌或老师请教。

合作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书中的关键点、重要情节和主要人物。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讨论的重点和见解。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问题分析和解读,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表达观点。

扩展阅读(15分钟):1. 要求每位学生选择一位有影响力的人物,找到与《刻舟求剑》相关的资料,并进行扩展阅读。

2.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选择,进行个人或小组的简短报告,分享阅读心得和新收获。

延伸活动(10分钟):1. 提供一份关于典故的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刻舟求剑》和相关知识的理解。

2.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答案,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和互助。

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和学生对《刻舟求剑》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他们对阅读的看法和体验,鼓励他们继续探索更多的阅读材料。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扩展阅读和延伸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质量。

2. 收集并评估学生的书面作业,例如阅读标记、问题记录以及扩展阅读报告。

3. 对学生参与的小测验进行评估,以了解他们对故事和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

教案配套资源:1. 《刻舟求剑》的老师提供的相关资料和教材。

2. 合适的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小组分组名单。

3. 扩展阅读相关资料和资源的书籍、文章和网站推荐清单。

《刻舟求剑》教案

《刻舟求剑》教案

《刻舟求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刻舟求剑》的故事内容,把握故事的主题思想。

(2)能够领悟到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珍惜资源,发挥潜能。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与把握。

2. 故事中道理的感悟与运用。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实词、虚词的理解。

2. 故事背景的了解与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故事文本、图片、动画等。

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刻舟求剑》动画片段,引起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概述故事主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解决字词难题。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探讨故事中剑掉入江中后的求剑方法是否正确。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评价,得出结论。

4. 感悟道理:(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故事,领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5. 课堂小结:(2)强调珍惜资源、发挥潜能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文言文知识点。

(2)结合生活实例,运用故事中的道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

教师也应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课堂评价:1. 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故事中道理的感悟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再现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开展以“珍惜资源,发挥潜能”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刻舟求剑》教案

《刻舟求剑》教案

《刻舟求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刻舟求剑》的故事内容,把握主要角色和事件。

(2)学会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及其运用。

(3)了解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特色及其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事件发展。

(2)学会通过成语故事,汲取智慧,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教导学生面对困难时不轻言放弃。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勇于改正。

(3)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主要角色的把握。

2. 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及其运用。

3.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特色及其寓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事件发展。

2. 通过对成语故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相关资料卡片3. 课堂讨论稿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PPT展示成语“刻舟求剑”,引导学生思考其含义。

(2)简要介绍《刻舟求剑》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结合资料卡片,了解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特色及其寓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事件发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及其运用。

(2)解析故事中的寓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勇于改正。

5. 实践演练:(1)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运用成语“刻舟求剑”。

(2)学生展示演练成果,进行评价。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故事情节和成语含义。

(2)收集其他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了解其寓意,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问题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刻舟求剑
二年级语文教案
教案示例
24、刻舟求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求、剑、宝、催、靠”这5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思考问题。

4、教育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2、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

3、那个人为什么捞不到宝剑?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板书课题,放课文录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
(l)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记住每个生字的读音。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检查初读课文的效果。

(l)认读生字词卡片,注意正音。

(2)指名回答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听辨字音读得是否正确。

3、再读课文,思考、回答:课文讲的是什么人?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l、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装束:从图上看,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从前”是什么意思?联想“一不小心宝剑掉进江里去了”的情景。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本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回答:这个人在宝剑掉到江里去了后是怎样的神情?(一点儿也不着急)
(2)从哪儿看出他一点儿也不着急?(指名读句子)看图理解“船舷”、“刻”的意思。

(3)他“拿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记住宝剑是从船舷上刻了记号的地方掉下去的。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这个人为什么一点儿也不着急。

(5)指导学生体会那个人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3、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读第1句,思考:“还不赶快捞!”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快点捞吧!”或“赶快捞吧!”)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旁边的人怎样的心情?(替他着急。


(3)读第2句,思考:“……有什么用啊!”是说有用,还是说没有用?(没有用。

)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你觉得哪种说法语气更坚决,心情更急切?
(4)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催促的语气和急切的心倩。

4、学习第4自然段: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那个人不慌不忙说话的语气,使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不慌不忙”这个词语的意思。

(2)掉剑人不慌不忙,他是怎样想的?
(3)“准能把宝剑捞上来”是什么意思?(一定能把宝剑捞上来,表示很有把握。


(4)这个人难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理解到:因为宝剑是从正在行驶的船上掉到江里,船在不断地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船移动,刻记号的地方就再也不是掉剑的地方了。

所以,船靠岸后,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捞到剑的。


出示:刻舟求剑故事的动画。

(5)想一想,这个人错在哪里?
(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其思想方法上的错误,学习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


5、讨论:理解成语的含义,领悟其中的道理。

(1)“刻舟求剑”是什么意思?
(2)学了这则寓言以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


(四)指导朗读(读全文)
在读中体会那个掉剑人和同船人的神态、表情及语气,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要着重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第二至四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要读出那个人“一点儿也不着急”的语气。

第三、四自然段的对话,可分角色练习朗读,要读出同船的人催他时着急、怀疑的语气和那个掉剑人不慌不忙、十分自信的语气。

(五)启发想象
1、船靠岸以后,那个人是怎样从刻有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剑的?
2、他没捞到剑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3、一起坐船过江的人看到他没捞到剑可能又说些什么?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指导讲故事
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先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2、教师接下面的问题引读课文。

(1)有个人去干什么?一不小心发生了什么事?
(2)那个人心情怎样?他做了什么?
(3)有人催他做什么?
(4)那个人神态怎样?还说了什么?
3、学生用自己的话试讲故事。

4、布置学生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二)分析识记字形,指导书写练习
1、学生自学生字,分析字形。

2、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1)“宝、剑、靠”三个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或两个熟字组成的,可以利用学过的熟字识记字形。

(2)“求”是“球”的一部分。

(3)重点指导:
催:右下与“难”比较。

靠:上下结构,“告、非”各占一半。

求:共七画,与“水”的写法不同,第三笔是“点”,第四笔是“提”,不要把这两笔写成一笔。

3、指导书写,提醒学生注意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重点笔画的书写运笔方法。

求:共七画,与水的写法不同,第三笔是“点”,第四笔是“提”,不要把这两笔写成一笔。

催:左窄右宽,左边是单立人,右边的上半部是“山”,下半部是“隹”。

宝:上面是宝盖儿,第三笔是“横钩”,不是“横折”。

剑:左右结构,左宽右窄。

左边是“佥”,第七笔是“提”,不是“横”。

靠:上边“告”要写扁一些,下边“非”要写短一些。

4、学生在田字本上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三)扩展综习
让学生从课外书籍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寓言,并练习讲熟练,准备参加班级的讲故事比赛。

随堂练习
1、加偏旁或部件组成新字,再组词。

2、把句子补充完整,再加上标点符号。

(1)刻舟求剑的这个人真_______
(2)________果然_________
3、展开想象,把那个人求刻的情景写下来。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