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途径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途径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途径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庞大的信息数据

库和信息高速公路等要素构成的国际性互联网,将人们带入了全

新的网洛时代,人类开始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

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学校不可避免

地卷入到社会信息化的强大漩涡中,学校德育正面临着重大变革。这场变革不仅仅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更重要的是

对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等产生深刻的影响。

网络在给教育带来巨大益处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网络发展所暴露出种种问题,给现实的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

战和强力冲击,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国内

外有识之士的关注,饮鸩止渴固然不好,因噎废食也不是上策。

网络是一个战略高地,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抢先占领这个高地,

让网络为素质教育服务。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1月17日在京发布第十七次中国

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1.11亿人,其中宽带上网人数达到6430万人。

其中青少年和儿童占有相当的比例。由此可见,青少年与互联网

已走到了一起,网络在不断改进自己的同时,已成为一个吸纳、

承载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大平台,成为青少年赖以生存的一个社区。因此,我们必须要紧跟网络的走向,以现实的立场,前瞻的

视角,科学的态度来研究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途径德育如何抓住

机遇,及时向互联网延伸,如何应对挑战和冲击等,有诸多重大

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立项研究。

为了努力实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结合我武汉大学第二附属小学作为知名高校附小的条件及德育工作实际,在广泛收集、征

求意见、讨论的基础上,学校决定开展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途径

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大

的方面谈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是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需要。具体讲是适应当代学生成长、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需要,它是德育现代化的要求,是德育

创新与时俱进的举措,更是重视德育,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青少年

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具体体现。

同时我们看到,在国内,对网络德育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将丰富我国的学校德育研究内容和体系,开

拓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渠道,本课题有较高的创新性,因为网络教

育是近两三年来在我国逐渐开展的新事物,处于起步阶段,作为

网络德育的研究处在理念的提出上,网络德育的理论及实践研究

是一块处女地,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将网络德育的研究作为

国家教育科研十五研究课题的大方向之一。因此,就全国范围而言,大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本课题处于较前沿的地位。

二、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本课题内容为:

1)以学校网站的建设,维护和管理为抓手,在和2000为网络操作系统的服务器的支持下,实现学校德育途径的网络化,具体有:网络环境下的班主任工作、网络环境下的少先队活动和社会

实践活动,网络环境下的家长学校,网络环境下的心理素质教育、网络环境下的科技与环境教育等。

2)结合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科教育

德育渗透的研究。

3)进行理论方面的探讨,对网络德育进行初步的研究。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逐步培养师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建

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体现和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

创德育工作新局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形成办学特色,为每

一名师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同时也起到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网

络德育体系的作用。

三、研究的方法和依据

主要采用的方法:研究的初始阶段,采用调查法、教育与心

理测量法等;研究的实施阶段,采用行动研究法、实验法,其中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研究的总结阶段,采用经验总结法、个案分

析法、教育统计法等,其中以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为主。

网络环境下德育研究的理论依据

1.采用目前西方流行的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

模式。这种模式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有本质上

的区别,对传统教育的变革,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要素的转变上:

①.教师不再是口头上生硬的说教者,而是教育的引导(组织、指导、帮助、促进)

者、育人的设计师;

②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的自主构建者,成为良好品德养

成的主体;

③.德育内容由教师强迫命令转变为学生自主行动的对象;

④. 师生充分互动,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2.依据实验心理学家特瑞赤拉()做过的两个着名心理实验。

显然,人们获得的信息从视觉中可以得到80%以上,在交谈中能够记住自己所说内容的70%以上。我们所设计的附小教育网站改变了传统教育中听觉有余,视觉不足的状况,满足了学生受教育

时的视觉、听觉需要;同时开放式的设计改变了传统教育中讨论

交流不足的状况,更容易进行人与人之间的讨论及交流。 3.

人们偏爱的主要育人方式主要有三种:

(1)触觉感知者:当他们能亲身运动、体验和实验时(自制网

页等),教育效果最好;

(2)视觉感知者:当他们看到育人内容以图像形式出现时(图

文并茂),教育效果最好;

(3)听觉感知者:通过音乐、谈话的声音(网上的交流)而教育

效果最好。

国外研究发现:大多数小学生在运动(即动手学习)时效果最好。信息技术的利用是育人三种方式以最佳的方法加以组合,使

他们知道:(a)怎样迅速、充分、有效地存储和重获信息;(b)怎样利用它分析解决问题;传统教育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导致

触觉接受者、视觉接受者的自主动力被压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

用充分拓展了学生德育教育的途径,为学生的养成教育提供又一

平台,是对传统育的一大变革和创新。

四、研究的步骤与过程

(一)加强硬件、软件建设和管理。学校校园网的建成为老师们掌握网络技术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从20**年起,我校累计

投入资金约 150万元,改造和增置了微机室、多功能教室和校园

网络设备,为网络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到目

前为止,我校共有 3个微机室,两个多功能教室,1个多功能厅,设备齐全的校园网共有350多个终端机接入点,校园主干网全部

升级为光纤,主干网带宽已经达到10M。升级了校园网资源库,包括 K12资源库、网络制作平台和清华同方资源库等,并开通了校

园网广播系统。为了使管理和利用达到高水平,修改和制定了《班级电教设备管理使用制度》、《多功能教室管理使用制度》、《校园网络管理使用规范》、《微机室管理使用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