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病因辨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
概念:病因辩证,是在中医理论尤其是中医病因学 的指导下,根据临床收集的病情资料,进行 进行分析、归纳,以确定引起疾病当前证候 的原因的辨证方法,也称“审证求因”。 是在四诊资料基础上,辨别导致疾病的原因 判断疾病性质的思维过程。 内容:外感病因辨证 内伤病因辨证 其它病因辨证
第一节 外感病因辨证
2. 临床证候 外风 风邪袭表证 风寒客肺证 风热犯肺证 风水相搏证 风邪中络证 风毒窜络证 内风 肝阳化风证 热极生风证 阴虚动风证 血虚生风证
(二)寒淫证(实寒证)
【概念】
指寒邪侵袭机体,阳气被遏,以恶寒甚 无汗、头身或胸腹疼痛、苔白、脉弦紧等为 主要表现的实寒证候。
伤寒(伤寒证) 中寒(中寒证)
【临床表现】 恶风寒,微发热,汗出,脉浮缓,苔薄白, 或有鼻塞、流清涕、喷嚏,或伴咽喉痒或痛、咳 嗽。 或为突起皮肤瘙痒、丘疹; 或咳呛,气喘,胸部胀闷; 或为突起肌肤麻木,口眼斜,颈项强直, 口禁,抽搐,角弓反张,震颤,蠕动; 或肢体关节游走作痛; 或新起面睑肢体浮肿等。
【相兼为病】 风邪可与寒、热、火、湿、痰、水、毒等邪 兼并为病,而有不同的名称,如: 风寒证 风热证 风火证 风湿证 风痰证 风水证 风毒证等
(四)湿淫证
【概念】 指感受外界湿邪,或体内水液运化失常 而形成湿浊,阻遏气机与清阳,以身体困重、 肢体酸痛、腹胀腹泻、纳呆、苔滑脉濡等为 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胸闷脘痞,纳呆腹胀,恶心呕吐,口腻不渴, 头昏沉如裹,嗜睡,身体困重,肢体关节、肌肉酸 痛重着,便溏,小便浑浊,或为局部渗漏湿液,或 皮肤出现湿疹、瘙痒,妇女可见带下量多,面色晦 垢,病程长而缠绵,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厚腻, 脉濡缓或细等。
【鉴别】 1.实寒与虚寒鉴别 病机 ------ 阴阳失调(阴盛 阳虚) 临床表现(寒 虚而有寒) 2.实寒中“伤寒”与“中寒”的鉴别 病位 “伤寒证” --- 表寒证 “中寒证” --- 里实寒证
(三)暑淫证(暑证)
【概念】 指感受暑热之邪,耗气伤津,以发热口渴、 神疲气短、心烦头晕、汗出、小便短黄,舌红苔 黄干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暑邪的性质虽与火热同类,但暑邪致病除有 严格的季节性外,且具有暑性炎热初病即耗津伤 气、暑多夹湿、易内闭心神等特点,与一般火热 邪气致病有较大差别。
百度文库
【临床表现】 发热恶热,肢体灼热,汗多,烦渴喜冷饮, 神疲,气短,懒言,肢体困倦,小便短黄,舌 红,苔白或黄,脉虚数。 或发热,卒然昏倒,汗出不止,气喘,甚至 昏迷、强直、抽搐等; 或见高热,神昏,胸闷,腹痛,呕恶,无汗 等。
【区别】 外湿:主症:以肢体困重、酸痛为主,或见皮肤 湿疹、瘙痒,或有恶寒微热。 病位:偏重于体表。 病机:湿郁肌表,阻滞气机。 内湿:主症:以脘腹痞胀、纳呆、恶心、便 稀等为主。 病位:多偏重于内脏。 病机:湿邪阻滞气机,脾胃运化失调。
外感病的概念:指感受六淫、疠气等外邪引起的 疾病。 外感病因辨证的重点:是识别外感病邪的种类, 为治疗提供依据。 外感病因辨证的内容:六淫辨证 ▲ 疠气辨证
一、六淫辨证
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内生五邪:内风、内寒、内湿、内燥、 内火 一并介绍,注意区分
(一)风淫证(外风证)
【概念】指风邪侵袭人体肤表、经络,卫外机能 失常,表现出符合“风”性特征的证候 【常见病证】风邪袭表 风邪犯肺 风疹 风邪中络 风痹 风水等
“伤寒证”是指寒邪外袭于肤表,阻遏卫阳, 阳气抗邪于外所表现的表实寒证。 又称外寒证、表寒证、寒邪束表证、 太阳表实证、太阳伤寒证等。 “中寒证”是指寒邪直接内侵脏腑、气血,遏 制及损伤阳气,阻滞脏腑气机和血 液运行所表现的里实寒证。 又称内寒证、里寒证等。
【临床表现】 恶寒重 或伴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或流清 涕,脉浮紧。 --寒邪束表 或见咳嗽、气喘、咯稀白痰--寒邪客肺 或为脘腹疼痛、肠鸣腹泻、呕吐 --寒滞胃肠 或为肢体厥冷、局部拘急冷痛等 或畏寒肢冷,欲近衣被,神疲踡卧,便溏 --阳虚内寒 口不渴,小便清长,面色白甚或青,舌淡 苔白而润滑,脉沉迟或脉伏。
【相兼为病】 寒邪常与风、湿、燥、痰、饮等邪共存, 而表现为: 风寒证 寒湿证 凉燥证 寒痰证 寒饮证等 寒邪侵袭----寒凝气滞证、寒凝血瘀证 耗伤阳气----虚寒证,甚至导致亡阳
【辨证依据】
新病突起,病势较剧,有感寒原因可查,以寒 冷症状为主要表现。 ------ 外寒证 内寒证以畏寒喜暖、神疲及排泄物清冷为辨证要点。
【相兼为病】 寒湿(证)、湿热(证): 寒湿凝滞筋骨证、寒湿困脾证、湿热蕴脾 证、肠道湿热证、肝胆湿热证、膀胱湿热证、 湿热下注证等。 湿邪还可与风、暑、痰、毒等邪气合并 为病,而为风湿证、暑湿证、水湿证、痰湿 证、湿毒证,以及湿遏卫表证、湿痰犯头证 等,各自可有不同的证候表现。
【辨证依据】
起病较缓而缠绵,以困重、闷胀、酸楚、腻 浊等为证候特点。 表湿证以湿滞肌表、关节的表现为主; 里湿证以湿阻中焦、运化失职的表现为主。
【辨证依据】 可表现为新起恶风、微热、汗出、脉浮缓, 或突起风团、瘙痒、呛咳、麻木、肢体关节游走 疼痛、面睑浮肿等症。
【内风与外风鉴别】
1. 病因 外风证----感受外界风邪而致的证候。 临床表现广泛。 内风证----体内病理变化所致形成的 以出现类似风性动摇为主 要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局限(风 动症状) 。
第六章 病因辨证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外感病因辨证 七情内伤辨证 劳伤辨证 食积和虫积辨证 外伤辨证
教学目标
1、外感病因辨证、七情内伤辨证、劳 伤辨证各证候的基本概念、临床表现、 辨证要点及其机理。 2、疫疠辨证的致病特点、临床表现及辨证 要点。 3、了解食积辨证、虫积辨证、外伤辨证的 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常见证候】 暑伤津气证 暑湿袭表证 暑闭气机证 暑闭心包[神]证 暑热动风证等 各自可表现出不同的证候特征。 【辨证依据】 夏月有感受暑热之邪的病史,发热、口渴、 汗出、疲乏、尿黄等为常见症状。 (①夏暑当令,气候炎热;②热盛气阴两伤并重)
1.特点 --- 季节性 2.临床表现---发热恶热汗出 口渴喜饮 气短神疲 小便短黄 舌红苔黄或白 脉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