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财政治经济学期末2》
西财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
导论
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政治经济学的任务、经济规律
第一章
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商品价值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第二章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
剩余价值的产生,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
第三章
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
资本有机构成的含义及其提高趋势
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失业是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经济现象的原因
第四章
无
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其经济含义;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其经济含义;
第六章
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影响及意义;
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生产价格与价值规律
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农业资本家、大土地所有者对剩余价值的分割;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与原因及来源,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及来源。
第七章无
第八章无
第九章
市场机制的构成及发挥作用的具体形式
市场机制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第十章
微观基础的基本特征,微观基础的形成条件:产权界定
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内容,
第十一章
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倒U假说,分配过程中效率与公平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
第十二章无
第十三章
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政府的经济职能,政府的宏观调控、微观规制
第十四章无。
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政治经济学部分)考纲解析(完全竞争市场均衡、福利和效率)【圣才出品】
专题三:完全竞争市场均衡、福利和效率第一部分考纲要求1.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局部均衡,掌握均衡价格、产量的概念和计算、能理解均衡的变动,能掌握弹性的概念和计算。
2.理解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总剩余的概念,能计算各种剩余和进行相应的分析。
3.掌握帕累托改进和帕累托最优的基本含义,理解完全市场均衡和帕累托最优的关系。
4.能运用上述概念和方法分析税收、补贴、关税等实际经济现象对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的影响。
第二部分考试大纲详解一、局部均衡的实现1.短期均衡(1)市场需求曲线市场需求曲线是所有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的水平加总,其上每一点都表示在相应的价格水平上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水平的市场需求量。
(2)市场短期供给曲线所有单个厂商短期供给曲线的水平加总,其上每一点都表示在相应的价格水平上可以给厂商带来最大利润的市场供给量。
(3)短期均衡点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短期供给曲线的交点即为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点,相应得到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2.长期均衡市场需求曲线和行业长期供给曲线的交点即为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点。
3.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1)均衡的含义在经济学中,均衡(equilibrium)的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市场均衡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局部均衡是就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一般均衡是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2)均衡价格的决定在经济学中,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可以用图3-1来说明。
图3-1 均衡价格的形成①当商品的价格水平为P1时,此时需求量为Q1,供给量为Q2。
这个时候,商品出现了过剩。
如果商品出现过剩,卖方之间必然会产生激烈的竞争,而竞争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商品价格的下降,即商品价格有下降的压力。
西南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案与习题
西南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及授课目录本课程是西南财经大学各专业的基础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结合当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一些基本问题。
本课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既掌握基本理论,又学会进行理论分析的方法。
教学要求:(1)透彻理解与掌握劳动价值论、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理论、地租理论等基本理论原理,并能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现实情况进行某些阐释。
(2)对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部分变革以及当代市场经济及其运行机制的理论概括,学生应有一定的资料准备和恰当的分析方法。
(3)对资本主义的宏观调控、跨国公司等新情况,引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学生能在理论上比较、借鉴、剖析。
本课程占3学分。
每周3学时,总学时为54学时,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设。
授课目录如下:导论第一章商品和货币第二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第三章资本积累第四章资本循环和周转第五章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第六章职能资本与平均利润第七章信用、银行与虚拟资本第八章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与地租第九章资本社会化和国内垄断第十章资本国际化和世界市场第十一章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注:本目录内容与刘诗白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3版)》完全相同。
西南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各章主要内容、练习题及答案导论一、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列宁曾高度地评价了政治经济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构成中的重要地位,认为,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就是马克思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因此,本章作为全书的导论,就是要求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科学性、发展性以及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与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基本内容(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二)政治经济学的任务(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科学性和发展性(四)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五)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1)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相互结成的社会关系,也是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物质利益关系。
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政治经济学部分)考试大纲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圣才出
专题十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第一部分考纲要求1.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优化开放结构;2.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对外经济关系。
第二部分考试大纲详解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1.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1)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①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社会化基础上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不仅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之间建立起日益紧密的联系,而且必然使国内的经济同国外的经济也彼此发生广泛、密切的联系。
②市场经济本质是开放的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日益提高,要求打破社会经济制度和国家的界限,把世界市场变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
(2)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总结得出的科学结论。
实践证明,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战略。
(3)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①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
②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发挥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实现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对接,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③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经济素质和经济效益。
(4)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的需要。
要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立于主动地位,必须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努力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面有新的突破;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2.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理论依据(1)国际分工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①国际分工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内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
国内分工向国际分工的延伸,会促进参与国的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的繁荣。
中央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站名: 年级专业: 姓名: 学号:凡年级专业、姓名、学号错写、漏写或字迹不清者,成绩按零分记。
…………………………密………………………………封………………………………线…………………………中央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题号一 二 总分 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大嘴鲈鱼只在有鲦鱼出现的河中长有浮藻的水域里生活。
漠亚河中没有大嘴鲈鱼。
从上述断定能得出以下哪项结论?Ⅰ.鲦鱼只在长有浮藻的河中才能发现。
Ⅱ.漠亚河中既没有浮藻,又发现不了鲦鱼。
Ⅲ.如果在漠亚河中发现了鲦鱼,则其中肯定不会有浮藻。
A.只有Ⅰ。
B.只有Ⅱ。
C.只有Ⅲ。
D.只有Ⅰ和Ⅱ。
E.Ⅰ、Ⅱ和Ⅲ都不是。
3、一个部队有4个师,编号依次为一、二、三和四。
每个师中恰好配备一个装甲旅和一个导弹旅。
这8个旅中的每一个都是在1967年、1968年和1969年这3年中的某一年组建的,且满足以下条件:(1)每一个师中的装甲旅不是比导弹旅组建得早就是和导弹旅在同一年组建; (2)二师中的装甲旅和一师中的导弹旅是在同一年组建的; (3)三师中的装甲旅和四师中的导弹旅是在同一年组建的; (4)二师中的装甲旅和三师中的装甲旅不是在同一年组建的;(5)一师中的装甲旅和三师中的导弹旅是在1968年组建的。
若四师的装甲旅是在1968年组建的,则下面哪一句话一定正确?A.一师中的导弹旅是在1968年组建的。
B.一师中的导弹旅是在1969年组建的。
C.二师中的装甲旅是在1968年组建的。
D.三师中的装甲旅是在1967年组建的。
E.上面的判断都不正确。
4、对所有不道德的行为而言,以下两个说法成立:其一,如果它们是公开实施的,它们就伤害了公众的感情;其二,它们会伴有内疚感。
如果以上陈述为真,以下哪一项陈述一定为假? A.每一个公开实施的伴有内疚感的行为者都是不道德的。
(财务知识)西财经济学二考试大纲最全版
(财务知识)西财经济学二考试大纲壹、大纲内容具体为:(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1、商品和货币;2、资本和剩余价值;3、资本积累和再生产;4、资本循环和周转;5、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经济危机;6职能资本和平均利润;7信用、银行和虚拟资本;8、土地所有权和地租;9、资本社会化和国内垄断。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部分: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4、市场体系;;5、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6、对外经济关系;7、宏观调控;8、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3)微观经济学部分:1、消费者理论;2完全竞争市场理论;3市场失灵(包括:不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博弈论、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4)宏观经济学部分:1、国民收入核算2、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3、IS-LM模型4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和实践;5、AD-AS模型;6失业和通胀;7开放经济学;8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
二、大纲变动内容西财对经济学的考查壹直很固定。
考试大纲及参考书很少有变化。
虽然内容较多,可是难度会维持在09年的水平。
考生朋友们能够据此复习,每壹个知识点都要复习到位。
三、重难点解析结合往年的试题情况,能够发现:经济学二的考核重点大多集中在——劳动价值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全和完善;完全竞争:市场失灵;IS-LM模型;失业和通胀(奥肯定律及菲利普斯曲线);开放经济学(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
其中:(1)市场失灵部分(包括:不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博弈论、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考查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像08、09年经济学壹考查到克斯定理;07经济学壹、09年经济学二考查到卡特尔模型;08年经济学二政府作用和外部性。
07经济学二考查到信息不对称(旧车市场)……这些理应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
[注]:因为此部分在高鸿业书中涉及不多,而理论上,此部分是现代微观经济学之重中之重。
西南财经大学期末马克主义政治经济试题一_政治经济学
光华园/光华园学习网/study0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期末考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在生产关系体系中,决定生产关系性质的是()①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②产品分配关系③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④人们在交换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①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②它作用的后果是永远不可改变的③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④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不受时间、地点和条件限制的3、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①生产力和上层建筑②某个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③生产力和生产方式④某个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③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矛盾④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5、与赊购商品有关的货币职能是()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③支付手段④贮藏手段6、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①不同商品生产中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劳动②同一商品生产中分别进行的两个劳动过程③商品生产中同一劳动的两重属性④劳动过程中两种不同职能的分工7、在商品价值中()①C+V+M都是在这次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②C+V是由旧价值转移来的,M是新创造的价值③C是由旧价值转移来的,V+M是新创造的价值④C是不变资本价值转移来的,V是可变资本价值转移来的,M是新创造的价值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①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②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③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④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9、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①价值周转方式不同②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不同③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④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10、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意味着()①可变资本在全部资本中的比重下降②流动资本在全部资本中的比重下降③不变资本在全部资本中的比重下降④固定资本在全部资本中的比重下降11、资本积聚是()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②小资本联合成大资本③个别资本通过资本积累增大资本总额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12、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是指()①无产阶级的收入在社会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上升②无产阶级的收入在社会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下降③无产阶级的收入绝对量的下降④无产阶级的物质生活状况绝对恶化13、产业资本循环要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①实行边生产、边销售、边采购②投入的资本能不断增殖③使资本在空间上按比例并存,在时间上继起④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顺利的通过14、资本的周转速度()①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②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③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④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15、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问题的核心是()①恢复原有规模的再生产②扩大原有规律的再生产③社会总产品的实现④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16、固定资本更新是()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基础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因素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条件17、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①土地肥沃的差别②土地位置的差别③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④土地私有权的存在18、平均利润率形成后,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是市场价格围绕着()①价值上下波动②生产价格上下波动③垄断价格上下波动④成本价格上下波动1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①私人垄断资本的一种表现形式②国内垄断和国际垄断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③工业垄断与银行垄断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④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20、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是通过()①股份公司实现的②参与制实现的③控制国家政权实现的④竞争实现的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货币是()①人们协商的产物②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③经常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④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果⑤商品内在矛盾的必然结果2、劳动不是商品,因为()①劳动发生在购买之后,而不是发生在购买之前②承认劳动是商品,无异于否定资本主义剥削③它本身没有价值④如果劳动是商品它的价值就是无法确定⑤它不能拿到市场上去交换3、属于固定资本无形磨损的是()①生产原设备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价值下降②木质建筑结构磨损③钢铁设备锈蚀④刀具使用磨损⑤新机器取代旧机器,原机器设备贬值4、借贷资本的利息()①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②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③是企业全部利润④是职能资本家为取得货币资本使用权而支付的一部分m⑤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其他资本家集团共同剥削工人的关系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输出的特点表现为()①资本输出的规模有了巨大增长②发展中国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资本渗透大大加强③资本输出的流向侧重于制造业和第三产业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资本渗透大大加强⑤私人对外直接投资比重迅速增大三、计算题:(10分)某资本主义企业投入固定资产150万元,其中厂房120万元,使用期限30年。
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政治经济学部分)考纲解析(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考试大纲)【圣才出品
附录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802考试科目名称:经济学二一、考核目标经济学二的考试涵盖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专业课考试内容。
要求考生:1.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掌握和再现学科的有关范畴、原理和规律。
2.系统地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运用有关理论辨析、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
3.理解和把握国家相关政策和方针,结合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主要范围政治经济学部分(75分)(一)导论生产力的含义和结构,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相互关系和现实意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其相互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和现实意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二)商品与货币劳动的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及其关系,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流通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以及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的关系。
(三)资本与剩余价值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依据和意义;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现代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当代劳资关系的特点。
(四)资本积累与再生产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资本积累的实质、原因和后果;资本价值构成和技术构成的关系、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原因,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相对过剩人口,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相对过剩人口与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失业现象。
(五)资本循环与周转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基本条件;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依据和意义,生产资本两种划分的区别;固定资本磨损及其成因,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和途径。
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政治经济学部分)考纲解析(外部性和公共物品)【圣才出品】
专题五: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第一部分考纲要求1.掌握外部性的含义和表现,理解外部性的效率,掌握外部性的治理方法、理解科斯定理。
2.理解排他性(非排他性)、竞争性(非竞争性)的含义,掌握物品的分类,并能举出实际例子。
3.理解公共物品的概念及产生的问题,理解共有资源概念及产生的问题。
第二部分考试大纲详解一、市场失灵根据微观经济学的论证,市场机制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然而,在现实经济中,由于众多原因的限制,帕累托最优状态通常不能得到实现,即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能力不足,出现资源配置失当,这种情况被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即价格调节市场的机制)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也就是说市场机制造成资源的配置失当。
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以及不完全信息都是导致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
二、外部性1.外部性的含义及分类(1)外部性的含义外部性(externalities)又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或外差效应,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
外部性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
(2)外部性的分类外部性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正外部性)和外部不经济(负外部性)。
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影响被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影响被称为外部不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
具体来说,外部影响可分为:生产的外部经济、消费的外部经济、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和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2.外部性导致市场失灵(图形分析)(1)负的外部性图5-1 负的外部性如图5-1所示,在存在负外部性的情况下,例如污染时,物品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
因此,市场均衡数量Q市场大于最合适数量Q最适,污染量过多。
出现这种无效率是因为市场均衡仅仅反映了生产的私人成本。
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政治经济学部分)考试大纲解析-专题十二~十五及附录【圣才出品】
专题十二: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第一部分考纲要求1.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基本含义和要求,政府进行再分配的原因以及再分配的功能;2.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以及分配制度改革和分配关系的调整,以初次分配促进公平和效率的统一,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3.社会保障的内容和功能,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4.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第二部分考试大纲详解一、国民收入再分配1.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的概念国民收入再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进而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分配。
2.国民收入再分配原因(1)社会主义社会除了生产领域外,还有非生产领域,它们所进行的活动虽然不创造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但对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却是十分重要的,是社会化大生产必不可少的。
(2)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既能较高速度地又能平衡协调地发展。
(3)社会上一部分劳动者的劳务收入是通过收取服务报酬的形式,从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得到的个人收入中转移到他们手中的,因而属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4)为了应付突发事故和各种自然灾害,需要建立社会后备基金,这也要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来实现。
(5)为了保证劳动者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解决劳动者暂时困难,保障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和残疾者的生活需要等,国家必须举办各种社会福利事业,建立社会保障基金,这也主要是借助国民收入再分配实现的。
3.收入再分配的功能和作用(1)矫正初次分配中由机会、规则等不平等所导致的收入不平等的功能。
(2)矫正初次分配中由个人能力及生产要素占有差异过大所导致的收入不平等的功能。
(3)促进人们参与初次分配的条件和机会公平的功能。
它可以通过实行累进性质的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予税等来缩小居民在初次分配条件和机会等方面的差距,还可以通过发展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来促进人们初次分配条件和机会的公平。
(4)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它可以通过矫正初次分配不公平来增强人们的公平感,从而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发展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来促进劳动者素质提高和流动性增强;通过增加低收入居民的收入以及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来促进消费增长,为经济发展创造市场条件。
西南财经大学期末政治经济学试题2011第二学期(第二套)
光华园/光华园学习网/study09/西南财经大学2010-2011学年第2学期全校各专业本科2010级学号评定成绩(分)调极化涓滴增长→基础广泛的增长→益贫式增长或有利于穷人的增长→包容性增长的逻辑演进,以及减贫战略和政策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各国关于发展本质问题的认识,为包容性增长战略提供了理论基础。
首先,需要提到关于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
1971年,丹尼斯·古雷特(Dennis Goulet)指出,发展的本质就是追求以人为本的发展,在不同层次上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和发展人的能力。
1998年诺贝尔奖得主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则指出,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们获得能力和权力。
根据这类思想,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人类发展概念,并从1990年起发布《人类发展报告》,比较和评估各国的发展状况。
其次,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包容性增长提供了理论基础。
按照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定义,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核心思想是,健康的发展应建立在可持续生存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
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
最后,关于公平发展目标的新共识更为包容性增长提供了理论基础。
世界银行《2006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追求公平本身是一项重要的发展目标。
该报告区分了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从道德和伦理来看,给所有人提供机会平等是人的基本权利;从工具作用看,创造人人平等的机会将有利于发掘经济增长的潜能,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否则,可能导致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低效使用,也可能降低制度和政策的质量、破坏社会和谐、增加社会冲突。
世界银行认为,只要机会和过程公平,人们往往倾向于认同或接受一定程度的结果不均等。
因此,世界银行特别强调机会公平,同时也主张避免结果严重不均等造成的极端贫困。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0月19日)材料二:包容性增长=共享增长+社会包容根据亚行(ADB)的研究报告,包容性增长关注创造经济机会和确保人们公平地获得机会,那么有效的包容性增长战略需要集中于能创造出生产性就业岗位的高增长、能确保机会平等的社会包容性,以及能减少风险并能给最弱势群体带来缓冲的社会安全网,最终目的是把经济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让普通民众受益,以实现公平合理的共享式经济增长。
西南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试题2010-2011第一学期A
西南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试题2010-2011第一学期A西南财经大学2010-2011学年第1学期政治经济学期末试题A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答:(1)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含义(3分)(2)交换式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关键(4分)(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解决导致商品体内一切矛盾的解决(3分)2、为什么说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答:(1)社会总资本运动的特点(3分)(2)社会总产品的含义(2分)(3)社会总产品实现的含义及其与社会总资本运动的关系(5分)3、简述资本积聚于资本集中的关系。
答:(1)资本积聚、资本集中的含义(3分)(2)二者的关系(7分)4、简述我国在收入分配领域内,如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效率公平兼顾。
答:(1)收入分配原则(2分)(2)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效率公平兼顾(三点,8分)二、案例分析题(请阅读以下案例并回答问题)(30分)2010年11月19日21:09分,CCTV《经济信息联播》头天发布:今天傍晚6点,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发布一天只有两句话的消息,内容是:为加强流动性管理,适度调控货币信贷投放,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1月29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这也是继上周三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连续第二次上调准备金率,业界普遍认为,这是金融管理部门再度向市场发出紧缩信号,显示了政府抑制通胀和收紧流动性的决心。
九天之内两提准备金率,央行此举引发机构热议: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央行此举完全符合预期。
境外资本不断流入,流动性宽松,央行此举能够对此进行控制。
诸建芳表示,此次调控后还不足以控制国际资本流入,股票市场的近期走势已经体现出对加息的预期。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不断上升的通胀压力和泛滥的流动性,是央行频繁使用准备金率的最重要原因,不排除央行在12月份继续上调的可能性。
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政治经济学部分)考试大纲解析-专题一~六【圣才出品】
专题一:导论第一部分考纲要求1.生产力的含义和结构,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相互关系和现实意义;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其相互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和现实意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考试大纲详解一、生产力的含义和结构1.生产力的含义生产力是指劳动者利用生产资料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
它体现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2.生产力的结构生产力包含三个要素,即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人的劳动是生产力的决定性要素,但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志是生产工具。
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
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建筑物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3.生产力的性质生产力本身并不包含任何社会制度的属性,但它又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制度相联系。
如果抽去各种社会生产的特殊性,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法只是它们的自然的或技术的结合方式。
没有不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生产力,也没有不与生产力相联系的生产关系。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人类要生存就需要食物、衣服、住房等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这些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才能获得。
只有物质资料生产发展了,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活动才能得到发展,从而人类社会才能发展。
(1)物质资料生产的概念物质资料生产是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又称为劳动手段)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2)劳动过程的三要素①劳动劳动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使用劳动工具所进行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它是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
②劳动资料劳动资料是指人们用来把自己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一切物质资料。
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建筑物、道路、管、桶、瓶和度量衡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③劳动对象劳动对象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
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政治经济学部分)考试大纲解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圣才出品
专题九: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一部分考纲要求1.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公有制与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2.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3.混合所有制经济与基本经济制度实现形式。
第二部分考试大纲详解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的规定性(1)从社会性质来说,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
(2)从发育程度和发展水平来看,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还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的部分,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阶段。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客观的依据(1)由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
(2)由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时代背景所决定。
(3)由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的不平衡性、差异性、多层次性所决定的。
(4)由我国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性质决定的。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1)主要矛盾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所决定,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落后的社会生产。
落后的社会生产,一是特指我国社会生产力还不很发达,还没有实现现代化,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还没有充分建立起来,人民还没有完全摆脱贫穷的状况;二是相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而言,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这就决定了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所决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政治经济学部分)考试大纲解析(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圣才出品】
专题十五: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第一部分考纲要求1.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2.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体制转变的关系;3.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联系和区别;4.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现机制,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5.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其特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二部分考试大纲详解一、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1.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生产要素的投入主要包括劳动力要素的投入、资本要素的投入和自然资源要素的投入。
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会推动经济增长。
2.要素生产率要素生产率即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是指单位投入量的产出量。
影响要素生产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投资的增长资本积累或投资对经济增长有双重作用,它不仅可以使生产要素投入增加,还可以使要素生产率提高。
这是因为,大量投资可以使工厂添置更先进的机器设备,可以提高每个工人的技术装备水平,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2)劳动者的素质和人力资本一个社会或国家的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标志着劳动者的素质,包括劳动者的营养和健康、受教育程度和劳动技能、管理人员的管理才能、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等。
而这些构成了现代经济学中“人力资本”的概念。
一般说来,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的。
教育和医疗保健是两种最重要的人力资本形成方式。
如果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多,素质较高,其劳动生产率就会较高。
这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而且能够创造较高的价值。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劳动者是经济增长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掌握了一定劳动技能的人是生产力诸因素中最为积极、最为活跃的因素。
(3)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促进生产要素从生产率低的部门或地区向生产率高的部门或地区转移就能够提高产出水平,促进经济增长。
如果能适时调整结构,推动资源从衰退产业向兴旺的产业转移,就能促进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推动经济增长。
西财经济学二考试大纲
西财经济学二考试大纲一、大纲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刘诗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刘诗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政治经济学》逢锦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二版《西方经济学》第三版(上、下册) 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微观经济学》吴开超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宏观经济学》曾志远、刘书祥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具体为:(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1、商品与货币;2、资本与剩余价值;3、资本积累与再生产;4、资本循环与周转;5、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经济危机;6职能资本与平均利润;7信用、银行与虚拟资本;8、土地所有权与地租;9、资本社会化与国内垄断。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部分: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4、市场体系;;5、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6、对外经济关系;7、宏观调控;8、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3)微观经济学部分:1、消费者理论;2完全竞争市场理论;3市场失灵(包括:不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博弈论、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4)宏观经济学部分:1、国民收入核算2、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3、IS-LM模型4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与实践;5、AD-AS模型;6失业与通胀;7开放经济学;8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二、大纲变动内容西财对经济学的考查一直很固定。
考试大纲及参考书很少有变化。
虽然内容较多,但是难度会维持在09年的水平。
考生朋友们可以据此复习,每一个知识点都要复习到位。
三、重难点解析结合往年的试题情况,可以发现:经济学二的考核重点大多集中在——劳动价值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全与完善;完全竞争:市场失灵;IS-LM模型;失业与通胀(奥肯定律及菲利普斯曲线);开放经济学(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其中:(1)市场失灵部分(包括:不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博弈论、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考查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像08、09年经济学一考查到克斯定理;07经济学一、09年经济学二考查到卡特尔模型;08年经济学二政府作用与外部性。
(NEW)2021年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全真模拟试卷及详解
目 录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全真模拟试卷及详解(一)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全真模拟试卷及详解(二)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全真模拟试卷及详解(三)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全真模拟试卷及详解(一)政治经济学部分一、辨析题:不同经济制度的国家经济体制亦不同。
(10分)答: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1)经济制度是人类社会历史阶段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一定社会的经济制度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所决定的,并作为该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其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受政治法律制度所保护。
(2)经济体制是组织和管理经济的一整套具体制度和形式,是基本经济制度的表现形式。
其出发点是所有制结构,经济体制的一切改革都要从所有制的具体形式变革开始。
经济体制主要包括经济机制和国民经济的组织管理制度其核心经济管理体制。
(3)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①在社会经济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
二者同属生产关系的范畴,但是经济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是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体现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而经济体制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反映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特定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和运行方式(或资源配置方式)。
②在经济运动中的稳定程度不同。
在一定社会形态下,经济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经济体制的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体制的变化不一定会改变经济制度的属性。
联系: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本质与表现形式的关系。
具体而言:一方面,一定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着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规定着经济体制的发展方向和活动范围,影响着经济体制运行效率的高低。
另一方面,一定社会经济制度都是按一定的资源配置方式所决定的经济体制实现经济运行和发展的。
经济体制作为社会经济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较为灵活,随着社会生产力状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同一社会经济制度及其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可以实行不同的经济体制,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也可以选择同样的经济体制。
西南财经大学期末政治经济学试题2010B第一学期(第二套)
光华园/光华园学习网/study09/西南财经大学2010-2011学年第1学期全校各专业本科2010级学号评定成绩(分)学生姓名担任教师《政治经济学》期末B卷考试题(第二套题)(下述第一——五题全作计100分,两小时完卷)考试日期:试题全文: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的关系?为什么说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2、简述产业资本家与商业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分割。
3、简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联系与区别。
4、为什么明确的产权界定是市场经济微观基础形成的条件?二、材料分析题(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25分)海尔在1998年实行了一场“业务流程再造”工程。
在一次关于“业务流程再造”的高级经理人培训会议上,海尔集团CEO张瑞敏目光炯炯地看着讲台下的中层干部们,提出了一个象脑筋急转弯的问题。
“ 石头怎样才能在水上漂起来?”“把石头掏空”,有人喊了一句,张瑞敏摇了摇头。
“把石头放在木板上”,又有人答道,张瑞敏又摇了摇头。
“做一快假石头”,这个回答引来了一片笑声,张瑞敏还是摇了摇头:“石头是真的”。
“速度“海尔集团见习副总裁喻子达回答道。
“正确”张瑞敏脸上露出了笑容:“《孙子兵法》上水果:…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速度决定了石头能否漂起来。
网络时代,速度同样决定了企业能否越上新的高峰!”这一细节形象地表明了海尔“业务流程再造”是解决企业的循环与周转的速度问题。
海尔“业务流程再造”主要是从采购和销售这一资本循环的两个重要环节入手。
海尔采购和配送,过去是各个事业部各自采购,现在成立物流本部,实行集团统一采购。
这一改革效果显著。
其一是降低了集团对外采购成本,仅1999年当年降低的采购成本就达5亿元,2001年在1999年的基础上又降低了10亿元。
其二是,择优采购,带来了零部件产品质量的整体提高。
其三是库存减少,其中零部件仓库存放面积减少了32万平方米。
目前在海尔开发区的物流中心,原材料只有不到7天的库存,成品24小时就发往全国的42个配送中心,呆滞物资降低了90%,原材料库存资金周转天数从30天以上降低到不到10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期末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选项前的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主要环节是()①购买、生产、销售②生产、分配、交换、消费③循环、周转、社会资本再生产④危机、萧条、复苏、高涨2.马克思说,()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①劳动价值②剩余价值③劳动二重性④平均利润3.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③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矛盾④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4.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多,因此()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少,价值总量不变②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值总量增加③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价值总量不变④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价值总量增加5.在商品交换中,商品价格是以()①买卖双方讨价还价为基础②商品供求关系为基础③商品的效用大小为基础④商品的价值为基础6.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和直接动机是()①追逐相对剩余价值②追逐绝对剩余价值③降低劳动力价值④追逐超额剩余价值7.“1只绵羊= 5克黄金”,从价值形式发展阶段来看,它属于()①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②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③一般的价值形式④货币形式8.资本积累的实质是()①以暴力剥夺小生产者,把社会财富集中到资本家手中②不断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扩大资本和生产规模,进一步无偿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③资本家通过节制享受欲望来发展社会生产④资本家靠辛勤劳动发家致富9.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①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②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③生产资料的实现问题④消费资料的实现问题10.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①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②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③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④工人工作日不变,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11.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①它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②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③它们在生产使用价值过程中的作用不同④它们在流通中采取的形态不同12.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取决于()①总资本的大小②不变资本的大小③可变资本的大小④生产规模的大小13.下列生产要素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①厂房、设备②原料③燃料④劳动力1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①生产资料的私有制②商品的自由交换③劳动力成为商品④货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职能15.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商品价值中()①c+v+m都是在这次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②c+v是由旧价值转移来的,m是新创造的价值③c是由旧价值转移来的,v+m是新创造的价值④c是不变资本价值转移来的,v是可变资本价值转移来的,m是新创造的价值16.产业资本循环要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①实行边生产、边销售、边采购②投入的资本能不断增殖③使资本在空间上按比例并存,在时间上继起④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顺利的通过17.在资本循环过程中,生产资本的职能是()①为榨取剩余价值准备条件②生产剩余价值③实现剩余价值④分割剩余价值18.资本的周转速度()①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②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③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④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19.级差地租Ⅱ形成的条件是()①对同一土地作追加投资的效率不同②土地肥沃程度不同,位置优劣不同③土地的经营垄断④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资本有机构成20.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内部的竞争形成()①商品的生产价格②商品的个别价值③商品的社会价值④商品的垄断价格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列出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并将正确选项前的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决定商品流通所必要的货币量的因素有()①货币供应量②待流通的商品量③价格水平④货币流通速度⑤纸币的发行量2.价值是()①商品的自然属性②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③交换价值的基础④使用价值的前提⑤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3.相对过剩人口是()①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②人口增长的必然规律③资本主义的产业后备军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⑤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的同时,劳动力的供给绝对增加4.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区别和联系是()①二者都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提高了剩余价值率②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③相对剩余价值以生产技术变革为条件,绝对剩余价值不以技术进步为条件④绝对剩余价值生产要求延长工作日,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部要求延长工作日⑤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现代资本主义提高剥削程度的主要方式5.借贷资本的利息是()①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②平均利润的一部分③企业的全部利润④职能资本家为取得货币资本使用权而支付的一部分剩余价值⑤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工人的关系三、计算题(每题8分,共8分)。
某资本主义企业投入固定资产150万元,其中厂房120万元,使用期限30年。
机器30万元,使用期限5年。
投入流动资本50万元,周转时间3个月。
该企业年产值270万元,每月工人工资总额5万元。
运用上述资料计算:①年预付资本周转速度是多少?②剩余价值率是多少?③年剩余价值率是多少?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简述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2.简述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联系和区别。
3.简述固定资本无形(精神)磨损及其形成原因。
4.简述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
五、论述题(三选二...,每小题15分,共30分)1.试述为何劳动力成为商品使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根本条件。
2.试述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
3.试述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②2.③3.④4.④5.④6.④7.①8.②9.②10.③11.②12.③13.①14.③15③16.③17.②18.③19.①20.③二、多选题1.②③④2.②③⑤3.③④⑤4.①②③④⑤5.①②④⑤三、计算题①1.05次/年②100% ③400%四、简答题1. 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受供求等因素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这并不违反价值规律。
因为:(1)从较长时期来看,价格的上涨部分和下跌部分可以相互抵消,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
(2)商品的价格无论怎样波动,都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变动的。
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形式,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①由于资本积聚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即资本积累而实现的,它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
而资本集中则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的,它不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
②由于资本积聚要受到社会财富绝对增长速度的限制,它的增长速度比较缓慢,而资本集中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它可以使个别资本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
(2)联系:①资本积聚使个别资本的规模日益增大,它们可利用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打败众多的中小资本,从而加快资本集中的速度。
②资本集中的结果,使资本规模迅速扩大,这就为采用先进技术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获得巨额剩余价值,从而加快了资本的积累和积聚。
3.固定资本的无形(或精神)磨损,是指固定资本在其有效使用期内,由于生产技术进步而引起的价值上的损失。
引起固定资产无形磨损的主要原因有:①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固定资本价值降低;②出现新的效率更高的机器设备。
4.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也就转化为利润率。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同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①它们表示的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是用来表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的,是剥削率;而利润率只是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是资本的增殖率。
②它们在量上是有区别的,剩余价值率比利润率要大。
③剩余价值率表明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可变资本,而利润率却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似乎剩余价值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五、论述题1. (1)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
但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只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货币才转化为资本。
(2)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从形式上看,在资本总公式G—W—G′中,剩余价值表现为两个流通行为的结果,它似乎是在流通中产生的,这与价值规律等价交换的要求是相矛盾的。
(3)剩余价值既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产生,这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货币所有者要使货币转化为资本,取得剩余价值,就必须在流通中即市场上找到一种特殊商品,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属性,它的使用能够创造出价值,并且能够创造出比它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4)劳动力成为商品:①劳动力和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②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③劳动力的买和卖形式上平等的欺骗性。
2.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1)Ⅰ(v+m)=ⅡC。
这是基本的实现条件。
这个条件表明,在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即第一部类向第二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必须与第二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相平衡;第二部类向第一部类提供的消费资料,必须与第一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相平衡。
这样,全部社会总产品都可以实现。
在这一基本实现条件的基础上,还可推导出两个派生的实现条件:(2)Ⅰ(c+v+m)=Ⅰc+Ⅱc。
这个条件反映了生产资料生产与社会再生产对生产资料需求的关系,要求第一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应该与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相平衡。
(3)Ⅱ(c+v+m)=Ⅰ(v+m)+Ⅱ(v+m)。
这个条件反映了消费资料生产与社会再生产对消费资料需求之间的关系,它要求第二部类生产的消费资料,应与两大部类工人和资本家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保持平衡。
3. (1)c+v是取得是生产成本的形式。
在c+v转化为生产成本后,剩余价值就被看作是全部耗费资本的产物。
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就转化为利润。
(5分)(2)由于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的不同,各部门的利润率有高有低,但现实生活中却是“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
说明存在着利润向平均利润的转化过程:①转化的原因——竞争和资本转移;②转化的具体过程;③平均利润形成后,各部门所获得的平均利润和它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出现差额。
(10分)(3)在平均利润形成后,企业按生产价格、而非商品价值出售。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