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
语文教学新课改的反思优选篇
语文教学新课改的反思优选篇语文教学新课改的反思 1教学反思要求的提出与新课程实施是同步进行的,反思型教师的培养更利于教师开阔眼界,提升教学研究的能力,保证教师在迷茫的探索中跃上新的台阶。
本文特别针对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提出了一些实际看法。
一.语文教学反思的基本方向1.反思课堂语文属于人文学科,人文学科是反映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的科学,它除了能给人以知识、能力和智力外,还具有思想教育、情感熏陶、道德感染、培养性格、意志和审美观念等功能。
对语文课堂的反思必须要在重视整体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素质培养,所以课堂教学反思更多的应该专注于对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方面的问题。
而素质的培养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激励语言。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这样说过:“课堂上,我的责任是组织教学,是引导,是点拨,是鼓舞,是激励。
”所以说,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必须要重视激励语言的运用,要通过教师的不断鼓励来实现基本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这种理念要求的基础上,教学反思就要特别重视对鼓励方式方法的辩证考虑,要尽可能地通过教学案例来积累成功的激励方法。
2.反思评价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
教学评价是研究学生学的价值的过程,简单而言就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目前较为常见的教学评价就是考核与测验,对于考核和测验的教学评价需要有更为全面的评价体系去完善,教师要对评价体系进行不断地反思,以便实现测验评价的合理性。
而对于评价的语言来说,则必须要体现出语文教师组织语言的能力和鼓励的方式方法。
对这些内容的不断反思才是评价反思的关键。
3.反思生活教学过程不单单局限于课堂,对于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应该博学,还应该品德高尚,雍容大度,仪态温文,对学生说话要真诚而中肯。
这不仅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人文气质,而这种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气质才能更好地打动学生。
曾有一个学生在作文中这样描写她的语文老师:“她是一位美丽的.天使,用文学的清泉、师者的雨露浇灌着我们的心灵。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3篇)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通用3篇)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1近两年来,全国各地课堂教学改革风起云涌,很多先进阅历纷纷亮相,成为了新课程教学的亮丽风景。
在改革中,我实行了扬长避短、学为我用、创新理念、稳步推动的课堂改革策略,有如下心得体会:一、教学理念的更新1、学生是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仆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把学生放在了被动学习的地位,教师不重视培育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味的实行压制、强迫的手段,经常适得其反。
近一年的改革,转变了我错误的熟悉,学生被放在了课堂的主体地位上,教学时能够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依据学生的最近进展区进展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自主学习值得提倡学生的学习力量存在差异,但完全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教会学生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育和力量的培育。
所以,在教学中依据学情、学问的难度适当教会学生预习、学习、复习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指出,21世纪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
3、小组合作的优势传统的课堂是少数尖子生的课堂,学困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小组合作,有利于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忙,有利于让每一个学生参加到课堂教学中,体验到学习与胜利的快感,从而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因此,在教学中建立小组并发挥小组的作用不行无视。
4、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指向标课程标准要求落实三维目标,课堂教学要落实三维目标,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前早将目标定位下来。
一节课的任务完成与否,也需要对比目标。
目标的展现,还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学习的方向更明确。
5、新课程教学的核心是思维力量和创新力量的培育“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学生对学问的探究永无止境,而教师教学不能仅传授学问,把学生当作学问的容器,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索、创新,在学习生活中养成动脑、动手、探究的习惯。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教学中总结了“三自”学习法,培育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力量。
“三自”即自主预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预习课侧重于根底学问的把握,内容的初步感知;阅读课侧重于思维的训练、表达力量的培育;复习课则侧重于学问的落实。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范文(通用3篇)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范文(通用3篇)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范文(通用3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范文(通用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1新课程改革正以崭新教育观点、教育视觉及其巨大的震撼力冲击着当前的国民教育,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语文教育为了能够顺应这个变革的时代,也在进行着一场如火如茶的改革.一个好的教学方式,应该像美国学者梅里尔·哈明在《教学的革命》一书中所描述的那样:清晰的尊严感—不管有没有天赋,学生们都昂首挺胸,大胆发表意见,显得自信、有价值、有尊严;流淌着活力,学生们显得生机勃勃、有活力,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自主性—学生们能正常恰当的选择,主导并约束自己,持之以恒的主动学习;集体感—共享合作、相互依赖、亲密无间。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彼此支持;察觉—学生是机灵又富裕创建的,他们知道身边正发生的一切,能驾驭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能感受周围的人群的思想与情感。
在《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启示下,我结合自身教学方式以及专家的教育指导,感受深刻。
一、课程改革对语文课程教学方式的新要求语文教学应该以新型的教育观点和教学思想作为指导。
当前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注重全面素质的提高。
其显著特征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
宗旨在于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相应的,也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
这种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改变,是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相对力的,虽然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式不能被淘汰的,但与以前不同的是,它不再是教师唯一的或常规的角色。
在新课程中,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老师还是“催化剂”,他得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合作学习。
新课改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改语文教学反思前言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标准的推行为各学科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新课改语文教学也在全国范围内逐渐落地实施。
本文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新课改语文教学的反思,旨在提高教师们的认识水平,探索适合新课改标准的语文教学方法以及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新课改语文教学方法的特点新课改语文教学的方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有很大的改变。
其中较为重要的特点有以下几点:以学生为中心新课改语文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强调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为重点,将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实际生活经历与课堂中的知识相结合,在实际学习中将课堂内容贯彻到实践中去。
探究式教学新课改语文教学方法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造意识,提倡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探究与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的探讨和研究,从而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教与学的融合新课改语文教学方法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融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充分发掘学生的能动性,提升课堂互动效果。
对新课改语文教学方法的反思新课改语文教学方法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方式,其变革方法和思想意义是具有现代特色的。
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考试压力与评价体系的问题新课改语文教学方法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力,但在考试压力下,学生的真正想法和实际水平往往难以表达。
而评价体系也未能及时调整,导致很多学生对于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尝试体验未能获得有效评价。
课程内容的局限性新课改语文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实际需求,但由于国家课程标准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和创新性,这也影响了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对新课改语文教学方法的优化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也应该思考如何优化新课改语文教学方法。
加强考查方式的革新应根据新课改语文教学特点,科学设计考查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各种创造力,评价方式更加全面,能够反映学生成果和创意的真实水平。
增加课程内容的可塑性在构建课程内容时,应从学生实际需求的角度出发,避免过分注重课程内容的限制性,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才智。
高中语文新课改中的反思
高中语文新课改中的反思新课改改变了以前那种缺乏生机的教学氛围和呆板的教学方式,活跃了师生的思维,激发了师生的创新意识,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
同时我们也看到,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一、语文课不要空洞的热闹新课标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
课堂上,教师不必拘泥于教参上的标准答案,也不必受考试内容的拘束,放开手脚, 自然也就有了一份潇洒,课堂的形式也就多了起来——课本剧、演讲、小品、辩论层出不穷,让语文课充满了生机。
然而,热闹的语文课堂,学生是否就有丰硕的收获?在参加语文教学活动时,看到一些教师花费大量的精力来设计活动,课堂上师生之间热热闹闹,但是文本被搁在一边,一堂课下来,只见热闹的活动,不见文本的阐发、挖掘,更谈不上学生与文本的共鸣。
实行新课程改革,语文教改应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路子。
语文教师不能只追求形式而不求效果的热闹做法。
教学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来不得任何的弄虚作假,务虚的做法会贻误学生。
就语文教学而言,立足文本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前提,如果只注重了活动而忽视了文本,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会提高,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必然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教学,能够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挖掘内涵、感悟共鸣,在此基础上,再辅以各种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创新,是我们在新课标下语文教学应努力去做的。
二、语文课不要随便满堂问在课改实验中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现象已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典型的“满堂问”式的教学方式。
“满堂问”的教学,表面上学生是在主动学习,但实际仍然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预设好问题或结论,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想,以此锁定学生的思维。
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语文课堂上要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
在公开课上我们往往看到,教师设计得天衣无缝,学生答得完美无缺,但整个课堂上没有一个学生提出问题。
新课改语文教学反思(通用8篇)
新课改语文教学反思(通用8篇)新课改语文篇1刚出来参加工作那年,我有幸去参加新课程改革培训。
听了几位专家关于新课改的讲座,让我以后的教学工作受益无穷。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涌现出一大批新课例和一些好做法,令人欣喜,叫人振奋。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老师的课堂“创新”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貌合神离,但却徒有形式,没有实际的效果。
表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
过去上语文课,老师把课文条缕分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训练课,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和审美的熏陶。
而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
可现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师认为,新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
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
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
既没有了必要的训练,又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再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反思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教育改革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
新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部分,不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更新,也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将从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影响以及教师的角色转变等方面进行反思。
一、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的影响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以致用。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传统的教师主导式教学已经不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语文教学需要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其次,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新课程改革也提出了不少挑战。
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学知识,还要关注生活、实践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取合适的文本和教材,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教师的角色转变在新课改下,语文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该更多地充当学生的学习助手,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另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语文教学应该融入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策略的优化针对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要求,教师需要合理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可以通过游戏、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发展。
其次,教师要注重情感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品味。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故事、鼓励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文学的情感内涵,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最后,教师还应关注评价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导向的评价模式已经不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小学语文新课改课程教学反思8篇
小学语文新课改课程教学反思8篇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
我曾兴奋地说,新课程真好,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
我们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
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
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时,我找来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新课程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5篇)
新课程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5篇)新课程语文篇1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聚集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我们欣喜地看到,“满堂讲”、“满堂问”,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现象少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的现象多了;机械、单调的字、词、句、段的训练少了,丰富多彩的人文关怀多了;整齐划一的语文标准答案少了,珍视学生读书的独特感悟多了。
然而,当我们在追寻语文教学的本真意义和核心价值时,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态”也出现了种种失调的现象。
一、识字写字中审美功能的缺失眼下的语文课堂,“生命意义”、“动态生成”、“对话”、“互动”等词语出现的频率很高,这些新课程理念确实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新气象。
但我们也发现,汉字的.书写指导被大大地弱化,尤其是汉字特有的“形”和“意”的美感以及汉字教学的审美功能没有被挖掘出来,所以学生的写字能力越来越不如人意,甚至出现了年级愈高,字写得愈难看的怪现象。
纵观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般只能看到“读准生字的字音”这样的教学目标,“把生字写正确、美观”之类的教学目标少之又少,而从写字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就更是一种奢望了。
写字教学既有利于写字技能的提高,也有利于增进学识修养。
《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写字的审美功能有明确要求,如一、二年级要求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五、六年级要求学生“能用毛笔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等等。
因此,当前的语文教学要大力呼吁教师加强识字写字的教学,在书写指导中,既要促进学生写字技能的提高,更要注重发挥识字写字的审美功能。
二、“充分”朗读中情感体验的缺失眼下的语文课堂书声琅琅。
读,成了学生学教师教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是否“充分”读书成了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标准之一。
于是,我们常常看到学生在课堂上“丰富多彩”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挑战读、表演读、想象读等等,读了一遍又一遍,很是热闹;我们也常常听到“来,把这段话有感情地读一读”、“带着愉快的心情把这句读读”、“读出悲伤的语气”等之类的话。
新课改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改语文教学反思新课改语文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课改语文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课改语文教学反思1新课程改革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春笋拔节般的生机!在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课堂中,孩子们可以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挥洒独到的见解,畅想美好的未来!语文教学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体会到了语文深远的内涵,品味着语文课本散发着清新而悠长的馨香!新课改让更多的人爱上了语文课堂及语文学科!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教学局面:既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扎实地讲授基础,又没有落实新课程的精神实质!课堂教学在以下一些方面迷失了……一、小组合作讨论新课程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极为关注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小组学习为这种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渠道。
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实现了信息与资源的交流整合,完善和扩展自己的认识,还学会了参与、倾听、尊重他人……但是在美好的愿望下伴随而来的是小组讨论运用的不当,导致讨论形式化,为讨论而讨论,为做课而讨论,为了课改而讨论……主要表现为:讨论内容不合理。
讨论的内容没有什么含金量,没有思维的价值。
学生一听即会,但是为了老师的要求,在不值得讨论的地方开始了讨论,造成时间的浪费。
讨论时间不合理。
一种情况是讨论时间过少,学生没有充分展开,只是蜻蜓点水,讨论只是成了摆设。
另外一种情况是讨论时间过多,造成时间过剩,学生无事可做,课堂松散,讨论成了学生的休闲时间。
讨论分工不明确。
小组成员之内没有具体的分工,讨论没有组织,没有纪律,小组成了开小会的场所。
或是,小组内成了优秀者的一言堂,落后者永远是听众。
老师成了旁观者。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的指导作用必不可少,或是一句话的点拨,或是一个眼神的赞许,或是一个微笑,需要老师在小组讨论中相机有道,科学组织,在帮助学生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探索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改语文教学反思(精选7篇)
新课改语文教学反思新课改语文教学反思(精选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课改语文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课改语文教学反思篇1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也积极地尝试,大胆地探索。
回顾这学期自己的教学,收获颇多。
我对语文教学也有了新的认识。
一、课前准备是前提我认为要把语文教学搞好,最基本要抓好以下环节,即课外准备和课前准备。
而课外准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前提。
作为语文老师,对自己所从事的科目必须了解透彻。
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大纲要掌握,对教材要熟悉,对相关的教辅资料要深入研究,并要多涉足与自己教学有关的书籍和报刊资料,还要进行整理。
只有掌握大量的资料才会胸有成竹地走进课堂,也才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用相关知识,从而扩大学生视野,调动学生兴趣,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课前备课主要包括备教学内容、备教学过程及备学生。
教学内容的备课要求教师必须对教材熟识。
我们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老师就必须以身作则,教学内容要脱口而出。
教学过程的备课包括课前小黑板的准备、课堂检测题的设置及印制,以及在对内容的学习中哪类问题由哪类学生来做,自学和做检测题时应该注意哪类学生,这些都必须在课前备课中考虑到,而这些都是建立在对学生的备课基础之上。
二、作业纸是关键教师准备的再充分,一堂课的效果到底如何还需要作业纸来检验。
它是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手段。
所以,对作业纸的设计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基础知识。
对初一学生来说,字词的训练与巩固是必须的,除此之外,与本节课相关的文学常识、重要句子的默写、朗读节奏的划分等也要在作业纸中体现出来。
2、能力提升。
语文教学必须妥善处理基础训练与能力拓展的关系。
在作业设计中,可突破教材来设计一些题型,如《天净沙秋思》学完后,可设计这样的题型: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想象力写一段意境优美的文字。
学完《皇帝的新装》让学生续写皇帝回宫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反思从很早开始,教育界就一直在不断地思考如何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语文课堂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背景下,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是非常必要的。
一、语文课堂教学的从整体上把握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其教学必须兼顾语言知识和语文素养的培养。
过去,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应该从整体上把握语文课堂教学,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统一。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整体的语文素养。
二、以学生为主体打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为学生搭建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新课改要求从小学阶段开始就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喜欢读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同时,要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分析和理解不同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写作方面,要通过多样化的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语文课堂教学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进行,如课件展示、多媒体教学、小组活动等。
这些手段可以更加形象直观地展示语文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灵活运用这些手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五、与时俱进的教师专业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水平。
教师应该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关注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将最新的信息和知识引入语文教学,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
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反思自新课改政策出台以来,语文课堂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改变。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评判者角色;而在新课改下,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掘自身的潜能和独特性。
本文将对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点的灌输,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老师往往将教材内容进行剖析和讲解,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逐渐减弱,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因此,在新课改下,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思辨能力。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作潜能。
其次,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性。
在过去,教师通常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进行教学,忽略了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然而,在新课改下,我们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教师还应提供充足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语文素养。
再次,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重视知识的记忆和应试技巧的训练,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
从长远来看,语文学习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为此,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项目实践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最后,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感到困惑。
然而,在新课改下,我们应该注重将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比如,可以引入一些与社会热点相关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理解和分析社会问题,培养对社会的关注和责任感。
总之,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从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转变为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模式。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反思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反思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在内容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新课改也引发了一些教师和学生的困惑和反思。
本文将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反思进行探讨。
一、教师的困惑与反思1. 教材内容难以准确把握。
新课改要求教师以话题为中心,跨学科进行教学。
教材中的话题涉及面广,难以完全准确把握。
有时教材中的话题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背离较大,教师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足。
2. 课堂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新课改要求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学、合作学习等。
部分教师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讲解式教学,难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部分教师未能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教学资源,教学效果不佳。
3. 评价体系亟待完善。
新课改强调的是综合素养培养,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目前的评价体系仍然偏重于知识的掌握和记忆,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常常感到困惑,无法准确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1. 学习任务繁重。
新课改要求学生更多地进行综合性实践活动,如调查研究、实验观察等,导致学生的学习任务较传统教学时期更加繁重。
学生常常面临多个学科、多个任务的压力,时间安排困难,消化吸收知识的能力不足。
2. 学习方法不当。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从教材的班级话题中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部分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对自主学习缺乏意识,缺乏合作学习的技巧。
学生在新课改下的学习中容易出现困难和困惑。
3. 学习效果难以评估。
新课改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由于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学生往往难以判断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进步。
这给学生带来了困惑和压力,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针对以上教师和学生的困惑与反思,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
对于教师来说,应该加强教材的理解和把握,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改语文教学反思(集锦15篇)
新课改语文教学反思(集锦15篇)首先我们面对的是课程结构的变化。
以前的高中语文教学,课程相对固定,很少变化,是一种稳定的结构。
而新课改突出了发展个性和以人为本的概念,相应的对新的课程结构就提出了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较高要求。
具体体现为压缩必修课时,增开选修课,以提供较充分的个性化空间。
以前高中3年的语文内容,在新课标中压缩为5个必修模块,在高一、高二共两个半学期内完成。
另有3个半学期左右的时间,学生可用来选修。
选修课现在设计为5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
每个系列又可设计若干模块。
必修课每个模块计2学分,学生修满10个学分,可以达到基本水平。
选修课学生依个人兴趣自选4个模块,修满8个学分后,与必修课共计18学分,这样就可算作语文科目合格。
课改大大压缩了必修课的课时,我们的周课时数减至四节,课时减少了,授课内容却不减反而增加了。
新教材每个必修模块包括四个单元的阅读鉴赏、一个单元的表达交流、一个单元的梳理探究和一个名著导读,相当于旧教材的一册书,而新课程要求一个学期修完两个模块内容,也就是说,旧教材一年上完的内容新教材要一个学期上完。
于是,期中考试前我们高一师生就是在与时间赛跑,与有限的精力作斗争,一路奔跑,好不容易到达一个终点,还没来得及喘息,又要向下一个终点奔去。
课改,变成一滴滴的汗水,凝成一个大大的"累"字,我们被这个大大的"累"字压得无暇去体味课改带来的益处。
我们的困惑是,新教材,如果要以师生的赶和累为代价,那它的存在价值到底有多大?不要说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就是让学生的身心得以舒展一下也难啊。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那么多的内容,这的确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
但在接下来的必修2中,这个问题就缓解了不少。
因为教完必修1后,我们全组教师一起进行了认真的总结与反思,大胆地对教材进行了取舍、处理,缩减了一些内容。
新课标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新课标语文课堂教学反思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新课标语文课程的实施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能力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新课标语文课程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进行反思和探索,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教材的选择与运用新课标语文课程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性学习,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并合理运用。
目前教材的选择主要是沿用传统的语文教材,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相结合的内容。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入更多丰富多样的文本资源,如诗歌、小说、报刊文章等,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新课标语文课程要求教师发挥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兴趣,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考试的应试训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讨论、合作学习、课堂演讲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评价体系的建立新课标语文课程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评价,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然而,目前的评价体系仍然偏重知识的检测和记忆,缺乏对学生能力和潜力的全面评价。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注重定性和定向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和探索,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师素质的提高新课标语文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能够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要求。
然而,目前一些教师仍然缺乏相应的培训和学习,对新课标语文课程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和不适应性。
因此,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研修活动,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更新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
综上所述,新课标语文课程的实施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其中的问题和困惑,进行积极的反思和探索。
只有不断改进和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实现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引言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持续推进,新课改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新课改所带来的变化不仅仅局限于教学内容的更新,更重要的是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影响。
本文将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建议。
教材选择与使用问题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使用新编教材。
然而,新教材的内容繁杂,篇幅冗长,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较高。
这给小学语文教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在教材选择与使用方面,我们需要做出以下改进:1.精选教材:在选择教材时,要有针对性地选用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文本,避免教材过于深奥或太过简单。
2.简化教材:可以适当删减或调整教材中的内容,使其更加紧凑和有针对性。
同时,提供适当的课外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阅读广度。
教学方法的转变新课改倡导学生主体性、合作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这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面对以下问题:1.定期组织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展开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激发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提问,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方式的改革新课改要求改变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鼓励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然而,现实中仍然存在以下困难:1.多元化评价方法:通过对学生的书面作业、口头表达、小组合作等多方面的评价,综合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避免仅仅以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和能力。
2.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评价习惯,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形成自己的学习规划。
家校合作的加强新课改下,家校合作被赋予了更重要的意义。
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面临以下问题:1.提供家长指导:教师应主动向家长提供学生学习的相关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引导孩子的学习。
2.定期家访活动:建立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机制,了解家庭的背景和特点,更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一、绪论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举措,在语文教学中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
然而,在实际教与学过程中,新课改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进行探讨。
二、对新课改的理解与认识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相对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新课改突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三、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与挑战1.课程重负过重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但实际上,教师不得不面对庞大的教学内容和繁重的教学任务。
新课程标准为少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水平,课程的设计要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不宜过于复杂和抽象化。
2.教材和教法不够灵活多样在新课程改革前,大多数小学语文教材和教法都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设计的,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和记忆。
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教材和教法要更加灵活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教学评价缺乏科学性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记忆和笔试能力,评价体系与新课程要求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教学评价需要创新,引入综合评价方法,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能力发展。
四、启发和反思1.突破课程重负,引导学生探究学习面对庞大的教学内容和任务,教师应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陪伴者,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材和教法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材和教法的设计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新课改语文教学反思9篇
新课改语文教学反思9篇新课改语文教学反思1新课程倡导的先进理念正在影响着教师的行为,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21世纪素质教育的要求,根据当前新课改的实施,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一、要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现代教学论认为,当前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再是只看教师的讲授水平,更重要的要看教师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争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如在《李时珍》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品评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
”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有的说:“文中第一和末尾自然段中的?著名?、?药?、?立志学医?、?一边行医、一边采药?和?编写本草纲目?这几个词就把李时珍的情况特点及优秀品质都介绍给我们听了,他不愧是我国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我为他深感骄傲。
”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二、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重视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做到互动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课堂实行计分制。
我们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生进行计分评价。
比如展示自己的一个问题、帮助他人解决一个问题、上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效果、对他人进行评价等等,这些都要计分,一节课下来学习委员要记录各组的分数,每天在评比台上公布,每周一总结,评出优胜组,给予鼓励,这样既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增强了小组的团结与合作。
为合作而合作是一种课堂误区。
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
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改革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
发表时间:2016-03-14T14:44:10.12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1月总第179期作者:张礼泰
[导读] 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山东省平度市李园街道西关中学266700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取代了以往枯燥乏味的填鸭式教学,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人文性得到有效的关注……这些变革,使原本沉闷窒息的语文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令人感到欣慰。
但在这些转变的背后,也隐含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值得反思:
一、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淡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不能独霸课堂……这些道理教师们都能接受。
但在实验中,一些教师在转换角色时不适度地由以前的教师至上变成了学生至上,并且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着新的危机,那就是将教师的作用过分淡化。
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提高能力必须通过操作实践。
然而实际操作又不能没有指导,像演戏一样,戏要演员来演,可是也并不是不需要导演。
成功的语文教学,是导演与演员良好配合的结晶。
”可见,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当发现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偏颇或者体会不够深入时,教师就应充当好导演的角色。
二、强调人文教育,忽视了语文课的工具性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过去有些老师的语文课之所以不受学生的欢迎,就是因为把语文课上成了纯粹的工具训练课。
新课标把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规定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现在语文创新教育的出发点之一就是改变以往重知识轻能力的做法,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矫枉过正,不大重视基本知识的掌握,这种做法的结果必然是“空中楼阁”。
张志公先生指出:语文课应该是“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主体,并以实践的养成为归依的课”。
由此可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前提。
2.强化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离开了对文本的认真阅读和虚心倾听,任何解读都毫无价值可言。
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领悟文本的意义,形成语文素养。
三、只追求提问的形式,不讲究提问的艺术
在教学思路上,教师要把握好主问题的设计,讲究提问的艺术性。
有关“主问题的设计思路”,中学语文教研员余映潮有过精辟的论述,在此不妨摘录如下仅供借鉴:
“主问题”的设计,是一个关系到简化教学头绪、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问题,具有“一问能抵许多问”的艺术效果。
一般来讲,“主问题”的设计有如下方面的基本规律:
1.在课文教学的初读阶段,往往用一两个“主问题”牵动对全篇课文的深刻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品读课文的质量,加深学生思考的层次。
2.在课文教学的进行阶段,往往用一两个“主问题”形成课堂教学的重要活动板块,形成明晰的课堂教学思路。
3.在课文教学的深化阶段,往往用精粹的“主问题”激发思考,引发讨论,深化理解,形成波澜,酿造高潮。
因此,奋斗在一线的教师要吃透新课标,务实求真,做到恰如其分,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之间能够贴心交流的精神乐园,成为孩子们放飞希望、自由翱翔的理想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