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反思
课程改革中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
课程改革中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在课程改革中,教学反思是教师不可或缺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帮助教师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问题所在,并加以改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帮助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更好地进行反思。
一、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是教师在课程结束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和思考的过程。
首先,教师可以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思考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掌握情况如何,讲授内容是否合理等方面。
其次,教师可以借鉴学生的反馈意见,例如通过学生的问卷调查或课后讨论等形式,了解学生对教学的评价,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最后,教师还可以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评估,思考如何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同行评议同行评议是指教师之间相互观摩和评价教学的过程。
教师可以邀请同事或专家到自己的课堂进行观摩,借助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获取教学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教师也可以参加教研活动,与其他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和困惑,共同研究教学问题,提升教学水平。
通过同行评议,教师可以获得来自不同角度的反馈,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寻求进一步提高的途径。
三、学生反思学生反思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思考和总结的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堂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例如,教师可以设置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学习笔记、学习日记等形式,鼓励学生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困惑,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通过学生反思,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专业培训专业培训是指教师参加各种教育培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教育学术讲座、教研活动、教师培训班等形式,不断学习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阅读教育专业书籍和期刊,了解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知识和理论水平。
新课改的反思范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更新和改革,以满足时代的需要和人民的期望。
新课改作为当今中国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已经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所关注的焦点。
笔者在探讨新课改的同时也会反思,思考如何让新课改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课程内容必须贴近实际,与时俱进。
当前,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教学内容单一、陈旧,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新课改应紧密结合实际,注重更新与拓展,使教学内容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
例如,大量引进新领域的知识,如心理学、计算机、生物技术等。
这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科技知识的发展速度,同时达到现代化、科学化的教学标准。
新课改应强化教师的教育能力,提高其专业素养。
教师是实施新课改的关键,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带来高品质的教育。
因此,新课改应强化教师的教育能力,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
特别是在新课程的实施和实施初期,教师们需要对这些新的教育理念、教材和教育方式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把握,以确保能够把新课改按照既定项目落地实施到课堂中。
要关注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体现教育的多元化。
新课改的设计应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多元化的学习资源。
即:要将学习过程放入生活,并与生活相结合。
同时,培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建立学习动力,让学生发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再将学习变成兴趣所在。
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方面充满热情和积极性,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加强课程评价的定性和定量标准。
新课改的课程评价不应仅是分数或者成绩的简单累加,而是应该着重考察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情况。
这需要建立完善的的课程评价体系,包括定性和定量的标准,不同的评价内容,不同的评价方式,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教育目标的要求。
新课改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把学生的个性和能力作为课程的核心,强化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对话、讨论,从而更好地奉行了学籍教育的宗旨。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反思
教师 的工作都是在一定 的教育信念 、 理念 和教育哲 学 的影 响、 指导 、 支配下进行 的。在新课程实施 过程 中, 教 师必须不断学 习 , 掌握最新 的教育 教学理念 , 在教 并 学实践 中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对照反思 , 以消除在 教学实 践 中的困惑。
师必 须 对 此 反 思 。
3课 堂教 学 的反 思 .
新课 程背景下 , 课堂教 学追求 的理想 目标是 “ 活而 不乱 ” 。而事实上 , 的课堂表面看起来气氛异 常活跃 , 有 实则是教师盲 目追求提 出问题 的数量 , 一定程 度上忽视 了对学生课堂参与 的分析 , 没有 区分学生 的参 与是主动 参与还是被动参与 , 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 与。
一
种 面对 问题 的主人翁方式 , 是一种有益 的思维活动和
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 出来 , 并对此进行分 析 、 探讨 。 进 行案例研 究 , 实是一种教 学反思 , 其 有助于我 们在新课
再学 习活动 。作为教学一线 的教 师要反 思的 内容很多 , 但笔者认为 以下几个方 面的反思是非常重要的。 自身素质 的反思
一
教师应经常反思 自己的教学是否注意联系 实际 , 是 否充分利用 当地各种条件 , 是否能运用所学学科及其 他 学科 知识 来认识 、 析 、 分 解决 生产生 活 中与相 关学科 有 关 的问题。 三、 学基本策略的反思 教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 和学科 专业 基础上 , 教师还要 在 新课标指导下以课堂为中心进行 以下教学反思 , 缩短适 应新课改的周期 。 1 . 案例研 究, 思教 学的可行性 反
浅谈新课程下课堂教学问题与教学反思
浅谈新课程下课堂教学问题与教学反思在新课程下,课堂教学问题和教学反思成为教育领域中的关注焦点。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讨论新课程下课堂教学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反思。
首先,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上。
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灌输型的教学,而新课程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要求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方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多元智能的发展。
然而,由于部分教师转型困难,他们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另外,课堂教学资源不足也制约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接受相应的培训,提高教学水平,并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等教学资源。
其次,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问题还涉及到评价体系的改革。
新课程要求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而不再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
因此,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而非仅仅看重他们的成绩。
然而,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过于重视学科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改变评价的方式,注重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他们更多的发展空间。
此外,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问题还包括教学资源的选拔和利用。
新课程要求使用情境化和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然而,在一些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的学校,教师很难获得优质的教学资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支持和投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资源选择,并鼓励教师积极创造和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最后,我们来进行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下,教师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更加富有创造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问题和教学反思是教育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只有通过改革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评价体系以及完善教学资源,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程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质培养。
如何做好“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反思”
完作业了, 完成教学任 务 了” 的教师 已远远不能适应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只有做好 “ 教学反思” 才能成为 ,
一
名优秀的人 民教 师 , 才能适应新课 程改革 的要求。
的课 堂 氛 围 , 是人 生 的一 种享 受 。在课 堂教 学 中 , 师 教
25
1 反思教学活动是否做 到沟通 合作
教 学 过 程 是 师 生 交 往 、 极 互 动 , 同发 展 的 过 积 共
科 教 论 坛
要 遵循 学 生的认 知 规律 和身 心 发 展 的规 律 , 进学 生 促 的发 展 。同时 , 教师 也 在 反 思 、 究 、 习 和 创 造 中得 研 学
程 。在 成功 的教 学 过 程 中 , 生 应 形 成 一 个 “ 习共 师 学
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群体 , 体现“ 教师 中心” 的
单边教学活动。新课 程改革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 下,
学 生 自主学 习 、 自主 发展 活动 的总 和 , 学生 主 动与教 是 材、 与教师 、 同学 、 环 境 等相 关 课 程 要 素 进 行 互联 与 与
的人生 价值统 一起 来 。
弓箭玩具 、 弹簧、 面团 , 让学生 自己亲 自动手对这些物 体作用( 、 、 拽 ) 挤 压 拉、 和观察 : 这些物体在外力 作用
下发生了形变 , 但当外力撤销后 , 哪些物体恢复了原来
的形状 , 哪些 没有 恢 复 到 原 来 的 形状 ?学 生 就 一 定会 兴 趣盎 然 , 自然地进 入 主动学 习状态 。 很
新课改语文教学反思15篇
新课改语文教学反思15篇新课改语文教学反思1新课程改革的展开与深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及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已经悄然走入了我们的课堂。
课堂教学也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责任感、健全其人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
但在这个过程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一、教师角色的改变。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但并不是彻底否定过去的角色,例如有人认为不能当“知识的传播者”,要当“学习的促进者”,不能当“教学的管理者”,要当“学生的引导者”,如果学生是主体,整个课堂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就会各行其是,像一盘散沙,虽然他们各抒己见,但对须掌握的知识模棱两可,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新课改是要求我们必须打破过去教师“满堂灌”的习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但不是全盘否定讲授法,讲授法并非全是“灌注式”。
作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我认为仍然是教师应尽的责任,因此我们不应以否定一切的态度来看待教师角色的转变,而应该多一点辩证观点,教师既是知识的呈现者,也是信息的组织者;既是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学习的促进者;既是课堂的管理者,也是课堂的合作者;既是学业的评价者,也是学生成长的记录者。
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热闹”、“浮躁”的自主、合作、探究。
在当前的课堂中,新的学习方式的应用,学生自主意识比以前得到增强,合作愿望不断提高,探索热情持续高涨,热热闹闹的讨论场面已经不难见到,学生几人一组,七嘴八舌的开始了讨论研究,课堂上气氛非常活跃。
我们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注意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千万别让课堂变成一个没有秩序的课堂。
在一定的秩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会少一些自以为是,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浮躁,多一些自律;少一些多动,多一些探究,让孩子们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尊重,学会合作、学会探究,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新课改需要教学反思
新课改需要教学反思新课程改革是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培养。
在这个背景下,教学反思作为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对于新课程改革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教学反思的定义、作用以及实施方法等多个方面阐述新课改需要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一、教学反思的定义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于教学活动进行的思考、回顾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总结,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和自身专业水平。
二、教学反思的作用1. 发现问题和不足: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例如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参与度等等。
只有及时发现问题,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2.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况,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调整,提高教学质量。
3. 促进个人成长:教学反思是一种自我反省和成长的过程。
通过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深入思考,教师可以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方法和策略,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三、教学反思的实施方法1. 教学日志:教师可以每天记录自己的教学思考和体会,包括课堂上的亮点、学生的反应以及自己的教学感悟,通过反复观察、分析和总结,来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
2. 教学观摩和交流:教师可以参观其他老师的课堂,借鉴其教学经验和方法,同时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教学体会和困惑,通过多方位的观摩和交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 反思会议: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定期进行教学反思的会议,教师可以在会上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和感悟,同时听取其他教师的建议和意见,从而促进教师之间的共同进步。
结语教学反思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和素养。
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改教学反思
新课改教学反思新课改教学反思1新课程要求下担任初中物理教学决不能只当“教书匠”,照本宣科教教材,而要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吸取经验,取长补短,与时共进。
如果物理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教学中的研究成果,又对自己的教学不做认真反思,则教学过程只能是一潭死水,根本不能达到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下面我谈谈自己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两点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反思物理教学中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是现代教学理念和新课程观的具体化,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关键,新课程教学目标具体可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的设计要全面、系统、具体、科学,层次分明,可操作性强,且制定的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从根本上体现的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理念。
教师职责不在是单一的“教书匠”,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组织者。
在长期的物理教学中,只有更新教学理念,从传统的教学目标转向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定位、教师的主导角色的定位;也是认真实施新教材、切实提高物理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前提。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教无定法,关键在得法”,初中物理教学要特别注重学法指导,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学生情况,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降低要求,加强辅导,多鼓励,绝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遗忘的角落”。
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要彻底改变“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转变角色,“授之以渔而不授之以鱼”。
改变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三 、 学过 程 的反 思 教
1 化 学 实验 的反 思 、
化 学 是 一 门 以 实验 为基 础 的科 学 , 实验 教 学 未必 要 按 部 就 班 , 如 在 做 浓 度 对 化 学 反 应 速 率 的 影 响 时 , 者 见 有 教 师 例 笔 作 如 下 改进 ,在 两 支 试 管 中 分 别加 入 相 同体 积 的 浓 I I 稀 - 和 I C
的 能 力 ; 助 于 充 分 激 发 教 师 的 教 学 积 极 性和 创 造性 , 强 对 有 增
制难度 ,提高练习的效率和准确性 ,课堂上使用的学案相 当
好 , 括 学 习 目标 、 包 已有 知 识 、 问题 探 究 、 外 习题 等 小 模 块 。 课 当然 最 配 套 的是 教 师 自 己精 心 设 计 的 习题 或 试 卷 ,题 量 不 要 太 多 , 目要精 选 , 题 紧扣 教 材 , 合 学 生 实际 , 切 兼顾 学 生 差 距 。
以及 常 用的 教 学 反 思 的 方 法 。
【 关键 词】教学反思 化 学教 学 观念
对 于 化 学 教 师而 言 ,进 行 教 学 反 思 有 助 于 教 师建 立 科 学 的 、 现代 的 教学 理 念 ,并 将 自己 新 的理 念 自觉 转 化 为教 学 行
动: 有助 于提高教 师 自我教育 意识 , 强 自我指导 、 增 自我批评
常地、反复地进行反思 ,要求教师选择 多种教研 方法进行反
思 。 教学 反 思 的 基 本 方法 , 者 试 做 些 初 步探 讨 : 笔 1 教学 后 记 反 思 法 、
教 师应 依 据 教 师职 责和 新课 改 的 要求 ,坚 持 对 自己 的 教 育 教 学进 行 回顾 与 思 考 、 反省 与 检 点 , 并通 过 文 字 形 式 把 它 记 录 下来 。对 每 堂课 的整 个过 程 回忆 再 现 , 所 得 , 扬 长 处 , 思 发 发
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反思论文
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反思理解和把握语文课程性质特征,遵循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规律,有利于更好地指导我们进行语文教学实践活动。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总结出一些有益的教学经验,诸如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某一应变得当的措施,双边活动开展的成功之处,层次清楚、条理分理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等等。
一、以创新的精神为审视语文教学活动提供新的视觉遵循《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科学认知,努力学习和领悟其本质特征和丰富内涵,有利于理顺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关系,并使之完整统一了起来。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也只有认识并做到这一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也才有可能富有成效,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以创新的精神为审视语文教学活动提供新的视觉。
语文教学实践过程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任何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以学生个体作为根本出发点,都是以学生真正理解和吸收知识为最终归宿的。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应在领悟课程标准精神的基础上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准则,努力设计符合学生年龄阶段思维习惯的教学内容,构建符合学生年龄阶段思维习惯的教学方法,使其获得科学知识和正确的审美价值取向。
这种建立在规律基础上的教学实践活动也总会给人以清新的、舒适的、愉悦的感觉,教学活动也会自然而如愿的取得预期效果。
二、以小学生年龄阶段特点充分激发学生自主钻进知识殿堂小学生年龄大都在10岁左右,他们聪明好动、天真无邪,对未知的外界事物充满着好奇和渴望。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顺势实行启发式教学,对孩子表现出来的某一兴趣要尽量满足、科学引导,使其自然和谐的发展下去。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寓意是教育学生需要掌握时机和火候,只需在处于问题困惑不得其解的时候去开导他,在欲言不能而又不“安分”的时候去启发他。
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这一情势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有自主钻进知识殿堂的欲望和兴趣。
初中教学反思范文(四篇)
初中教学反思范文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多年,已逐步走入了新课程的轨道。
教师们更新理念,积极探索、勇于实验,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如学生主动地开展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一线教师作为课程的建设者、教学的研究者在课堂教学探究活动中面对学生的变化、课程变化、教学形式的变化,考试变化中有着太多的疑问、太多的困惑。
现将我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一些尝试、实践和与其他教师交流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产生如下一些反思:一:新课程可喜变化1.学生更喜欢数学了新课程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比传统教材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更关注学生的现实世界,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自我需求”,密切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课堂呈现勃勃生机,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共同学习的民主关系逐步形成,学生更喜欢数学了。
2.教师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每位教师来说,既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也是不可多得的一次机遇,教师是新课程的开发者,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
教师们迫切更新理念,提高整体素质,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氛围蔚然成风,新课改有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新课程实验中的困惑与思考1.课堂变“集市”,教学过于追求“情境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此创设教学环境,不仅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能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生动形象的数学问题与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追求情境化,“上游乐场分组玩”、“上街买东西”,单纯用“生活化”、“活动情趣化”冲淡了“数学味”,忽略了数学本身具有的魅力。
新教材提倡设置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但教师不能简单化机械理解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
“境由心造”——富于时代气息的情境的设置只有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学会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真正由情感体验激发有效的数学认知活动。
小学新课程教学反思
小学新课程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对小学新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反思。
首先,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
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堂中加入了更多的实践活动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能够亲
身参与和实践,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发现学生在此类活动中表
现出更大的积极性和兴趣,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然而,我也发现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组织上,我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准备,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此外,由于教师需
要更多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需要更好地掌控课堂氛围和学生的参与程度。
另外,我还要积极借助新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比如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资源。
这些新技术可以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同时,也需要
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确保教学效果。
总体来说,小学新课程教学给我带来了很多挑战,但也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潜力。
只有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培养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浅谈新课程改革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
理科讲堂 / 一
【 摘
要】 新课 程的改革是 一个 不断发展 、 永不停歇 的
过程 . “ 变是永恒的不变” 。 教 师 的 职 业 发 展 需要 专 门化 , 教
师的专业发展 是不可或缺 的 ,它的最为便 利又十分有效 的
途 径 就 是 教 学 反 思 ,而 且教 学 反 思 的 对 象和 机 会 就 在 每 一 个教 师 的 身边 。
者。 Βιβλιοθήκη 数 学教育 家弗莱 登塔 尔指 出 , “ 反 思 是 重 要 的 数 学 活 动, 它是数 学活动 的核心动力 , 是 一种积极 的思维活动和探 索行为 , 是 同化 , 是探索 , 是发现 , 是再创造。” 这使我们感悟 到 反 思 的重 要 。一 个 热 爱 教 育 事业 、 热爱 学 生 , 师德高 尚, 讲 究奉献精神 ,对数学教学精 益求精的教师对 自身 的要求较 高, 不会满 足于已经取得 的成绩 , 不会 因循守 旧 , 他 们 的敬 业精神使他们渴望成功 ,这 种实现 自我的需求会成 为他们 不 断 进行 教 学 反 思 的 源 动力 。当前 , 新 课 程 改 革 对 广 大数 学 教师的专业理论素质和知识 结构提出 了新 的挑战 。新课程 呼唤具有创新意识 和创新精 神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要 以 人为本 , 以发展 的眼光对待学生 , 做 到跟中有人 , 心 中有人 。 在 行 动 中逐 步 把 自己 的教 育 观 念 统 一 到 新 课 程 的 方 向 上 来。 对 于 教 师 而言 ,教 师 比教 育 领域 中 的 任 何 人 都 具 有 进 行教学反思 的优势, 反思主体是教师本人 , 反思对 象是教师 本 人 的 活 动历 程或 现状 中 的种 种 现 象 ,教 师 本 人 活 动 的 过 程 与 阶段 、 方法 、 效果 、 内容 、 目的 、 结果 、 价 值 等 也 是 反 思 的 对象 , 作为教师 , 要善 于向别人学 习, 经常听 同行们 的课 , 特 别 是 教 学 经验 丰富 的教 师 的课 ,并 以此 为镜 子 来对 照 自 己 的教 学 ,反思 自己 的行 为 ,发 现 自己教 学 实 践 中存 在 的 问 题, 总结成功和失败之处 , 探 究 优 化 教 学 的 方 法 。 在 课 堂 教 学中, 教师 的“ 教” 应 服从于 学生 的“ 学” , 教 师应该 主动 由 “ 站在讲 台上” , 变为“ 走到学生 中去” , 使 自己成 为学 生中的 员, 与学生共同探讨 学习中的问题 , 以交流 、 合作 、 商讨 的 口气与学生交流心得 、 体会 , 这样学生会亲其师 , 信其道。遇 到什 _ _ ^ 问 题者 _ 愿意 与 老 师 讲 , 互相交流。 在教师的教法上 ,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 为学生提 供学生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 ,这是学生 自己学 习最重 要 的学习资源环境。教师应经常引导学生通过反思 自己的学 习动机和学习策略 ,使学生能够对 自己的情况有整体 的了 解, 并从教师的评 价、 指点 中得到启发。 在教学过程 中 , 教师针对 自己的教育教学 , 反思教学 中
新课改教学反思15篇
新课改教学反思15篇新课改教学反思11、反思:(1)夯实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是教学的重点,能力的立意要以知识点为前提。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落实双基。
(2)加强训练:适当的训练是巩固和理解知识的准备途径。
学生在主观题中失分较多。
原因就在于平时的训练不认真,导致审题不清,角度不明,技巧不熟,表达不畅。
(3)转变观念:很多同学都认为政治课只需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记记背背就行了。
这种观念是不对的,任何学科知识都需要平时的积累,理解和巩固。
要转变其他任课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观念,取得他们的主持;转变学生的观念,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2、改进措施:(1)加强与学生沟通,建筑师生交流平台,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上的疑难问题。
(2)加强学法指导:①指导笔记。
很多学生从初中上来,还不习惯高中的教学方式,不懂得如何记课堂笔记。
要让他们转变教师讲、学生创的方法。
主动提取教师上课的有关信息,重点记录,得到整理。
②指导记忆。
政治课需要一定的知识点记忆为基础,必须让学生适当背诵,注重理解性的记忆,一般知识点与重难点分开记忆。
③指导答题:选择题就是教学生如何理解题形,抓住中心,找准关键词,学会灵活运用排除法,递向法,因果法等解题方法。
主观题就教学生:1、审材料,抓中心;2、审题题,抓关键;3、牢设问,抓角度;4、找课本,采点子;5、找背景、寻主语;6、找联系,列题纲。
新课改教学反思2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人们的目光进一步聚焦教育的主阵地——课堂,课堂教学改革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这是相当可喜的。
但是,认真审视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也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1、学习方式提倡“探究式”,还要不要“接受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习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并逐渐成为占主流地位的学习方式。
这种方式对于改变过去机械的、被动的“注入式”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范文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反思1自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全国实施以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在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同时,努力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践行新课标的理念,大力改革课堂教学,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但在进步的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由于教师之间存在素质差异,有些教师没能真正领会新课程标准,盲目追求形式主义,导致课堂教学华而不实,收效甚微。
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病”得不轻,主要有以下几种症状。
一、教学内容重人文性,轻工具性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过度关注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上课时强调语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课堂上缺乏思维的碰撞、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没有得到发挥。
新课程实施以后,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了语文课程人文性的重要,这是可喜的现象。
然而,有些教师却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曲解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高举“人文”教育的大旗,把语文课上成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政治课”,淡化了语文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课堂上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看不到对文本字斟句酌,欣赏不到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悟。
这种“重人文性、轻工具性”的语文教学,失去了语文学科最本质的功能,导致学生读起课文断断续续,写起文章空洞无物,说起话来吞吞吐吐,何谈语文素养的提升,更谈不上“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了。
二、教学方式重活动,轻训练活动化的教学方式能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但有些语文教师不是从根本上去转变教学观念,而是过分放大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过度在活动的多样性和新奇性上下工夫。
于是课堂上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热闹的活动,滥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画一画、演一演、议一议,这样似乎是丰富了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但课文却被放到了一边,大量的活动挤占了学生阅读文本的时间,挤去了对学生字词句篇的训练,挤去了学生对课文谋篇布局的揣摩,语文课程的语文味丧失殆尽,这样的语文课还能算是语文课吗?如在教学《欧也妮·葛朗台》时,有一位教师想通过表演让学生体会葛朗台语言的特点和神态的变化,但事先并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阅读,学生还没能体会葛朗台语言的特点,也没有进行必要的准备,就匆匆上台表演,结果导致全班学生哄堂大笑,使得表演无法进行下去。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论文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反思高中数学新课程对于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如何处理好新课改下数学的教与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也成为当今数学教师的重要责任。
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反思如下:1、新课程教学的体会1.1 新教材结构体系发生了变化。
变化不仅在知识性、趣味性甚至在印刷版面上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如增加了名人科学家的知识背景简介、阅读材料、插图等新内容,使学生开阔视野,贴近生活,理论联系实际,还增加了不少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依据课程标准自行开发校本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原来的传授型向研究型转变。
1.2 教学目标的变化。
即功能定位的变化,过去的高中数学教育就是应试教育,精英的教育,学生高中毕业后,不能升入高等学校的学生就业,发现高中数学与实践相去甚远,往往看不到它的用处,或者根本用不上,新的高中数学课程定位于面向大众的基础课程,让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功能转变,这样的定位适合面向全体高中学生,可以满足不同层次高中学生发展对数学的需求,更好的发挥高中数学知识对所有高中学生的作用。
高中课程改革突出课程的选择性、灵活性和多样性,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打好基础。
只要认真实施,领会课标,落实双基,不断调整,促进学生发展,就一定能收到好的效果,所以课程改革有利于学生参加高考。
1.3 数学技术进一步凸现数学学科的特征。
数学技术是数学学习、研究的工具,是“工具”的“工具”。
图形计算器、数学软件的功能不仅能计算,解方程,绘图像,因式分解;作统计,几乎囊括中学的全部数学知识,有的还具有智能推理的功能。
新课程教学改革-课改教学经验总结6篇
新课程教学改革-课改教学经验总结6篇篇1近年来,新课程教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各地区、各学校纷纷投入课改浪潮,积极探索、实践新课程理念。
我校作为一所重点中学,也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响应课改号召,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
下面,我将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新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总结和反思。
一、课程改革背景与目标新课程教学改革是在国家教育部门的大力推动下进行的。
此次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改革,旨在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主要做法与经验1. 更新教学理念在课改过程中,我们首先更新了教学理念。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我们需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因此,我们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2. 调整课程结构在课程结构方面,我们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增加了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的比例,减少了必修课程的课时。
同时,我们还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3. 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我们需要采用更加生动、活泼、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们引入了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4. 加强师资培训教师是课改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更好地推进课改工作,我们加强了师资培训工作。
通过组织专题讲座、教学研讨、教学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同时,我们还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改工作,为教师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展示平台。
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尽管我们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部分教师仍然存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和引导;其次,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教学资源有限等因素制约了个性化教学的开展;最后是评价机制仍需完善以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改下经线和纬线一节的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经线和纬线一节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对新课改下的经线和纬线一节进行教学反思,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1. 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明确的教学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意义重大。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旨在帮助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理解经线和纬线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经线和纬线的使用方法;(3)了解经线和纬线在地球上的应用和重要性。
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经线和纬线的定义、特点和使用方法,并通过实例解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 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相关的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讨论互动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经线和纬线的定义和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4. 教学手段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教学手段:(1)激发兴趣:在引入课题之前,我设计了一段引人入胜的视频,并提问学生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示范演示:通过示范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地图,并找到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帮助学生掌握使用方法。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中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4)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将经线和纬线的概念和应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我发现在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目标设定不够明确:在本节课中,我明确了教学目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未能清晰地向学生传递,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2)学生参与度不高:虽然采用了小组讨论和互动环节,但是由于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导致课堂氛围有些被动。
新课改下读后续写的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读后续写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思考、总结和评价。
在新课改下,读后续写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我发现在进行读后续写教学时,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写作表达,而忽视了对文本本身的深入理解。
这使得学生的作文往往缺乏丰富的内容和独到的观点。
因此,在教学中,我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深入阅读和分析文本,理解文本的主题、结构及作者意图,从而能够在写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其次,教师在进行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读后续写的教学时,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兴趣。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写作风格和兴趣爱好,只有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引导他们在写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意。
另外,我还发现在读后续写教学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更多的实践和训练。
仅仅通过对文本的简单读解和表达,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教学中,我应该通过开展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如写作比赛、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此外,我认为在新课改下的读后续写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是单纯地进行模仿和背诵,缺乏对文本的批判性思考和创新性思维。
因此,在教学中,我应该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开放性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的读后续写教学反思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进行反思和改进,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我们才能更好地开展读后续写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反思
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是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首先,要强化持续进行反思的意识,要充分认识反思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其次,要很好地掌握反思技能。
第三,要认真地寻求反思的方法和途径。
只有充分了解了反思发展的过程和方法,才能够具体地实施反思。
就目前的新课程而言,教师教学的反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实施:
1、反思教学目标的多重性。
它不仅是知识,而且还有技能,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
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参与态度。
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是评价一堂好课的首要条件。
2、反思教学资源的构建性。
它要求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和建议乃至教学目标,重新
组织课程资源。
这要求教师注意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特别要重视课外、校外、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师对校内资源比较熟悉,但对校外资源的开发利用则很不够。
这需要我们教师的努力,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3、反思教学过程的生成性。
生成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在师生共同交往中产生的情景、问题等,如思维的碰撞、意见的分歧、情感的交融等。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师生平等交流,不但是信息交流,还应包括情感的交流。
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有创新的成分,不可预见的成分。
利用好生成性教育资源往往能使教学过程富于创造性和乐趣。
4、反思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新课程教材,教学内容丰富,视野开阔。
教师要不断地
反思自己是否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将古今中外的、自然的、社会的各种信息引进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是否真正实现新课程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5、反思新课程教学的合作性。
就新课程而言,绝大多数教师,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很
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这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他必须与其他同事建立联系,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合作完成任务。
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自己学会合作。
6、反思教学困境的存在。
对引起困境进行的情境所具有的独特性及其与其他情境所具有的相似性进行充分思考,在此基础上,对困境作出解答,或对教育困境进行重新建构。
就教师的常规教学活动而言,教师的反思无非是依据下列三个阶段来开展反思。
首先是课前反思。
课前反思,指向于未来教学,对以往的教学行为的反思,通过扬弃,总结成就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使未来教学的设计建立在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讲授内容要求的难度、材料的呈现方式,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动机和兴趣的了解与激发、教育技术的应用等。
其次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指向于当前的教学,对教学过程本身进行反思。
包括内容呈现的顺序,难易的程度,学生的接受状况,课堂纪律与管理技能,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师生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任务完成时间安排等。
再次,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指向于过去的教学,对教学经验和教学结果进行反思。
包括对学生的表现和发展进行评估,对教学任务的完成与目标达成进行总结,对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分析,对教学知识的扩展与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进行研究。
上述三个阶段,构成教育教学反思的模式之一。
它有助于帮助教师形成对教学过程的系统反思,促进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提高,推动其自我发展机制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