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 解表剂(此文件仅供参考,让大家对于解表剂有所了解。要学要背的内容我会单独发

合集下载

中医必背:《方剂学》之解表剂

中医必背:《方剂学》之解表剂

中医必背:《方剂学》之解表剂【辛温解表】1.麻黄汤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4.香苏散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5.小青龙汤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6.止嗽散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7.正柴胡饮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姜,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

【辛凉解表】1.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劳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2.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塞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4.柴葛解肌汤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5.升麻葛根汤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扶正解表】1.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积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2.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3.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代表方,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

4.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方剂学》知识点整理(表格完整版)

《方剂学》知识点整理(表格完整版)

苍耳:辛苦微温有小毒,归肺经通鼻窍祛风湿止痛辛夷:辛温归肺胃经,散风寒通鼻窍紫菀:苦甘微温归肺经,化痰止咳杏仁: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喘而无汗服之宜石膏大枣与生姜解肌透疹此方良中医儿科学一、胎怯:1、肾精薄弱--益精充髓,补肾助阳--补肾地黄汤。

2、脾肾两虚--健脾益肾,温运脾阳--保元汤整理记忆为:元宝晚节不保,被盗窃了。

不--补肾地黄汤,保/元宝--保元汤。

窃--胎怯二、硬肿症1、阳气虚衰--益气温阳,通经活血--参附汤2、寒凝血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当归四逆汤整理记忆为:硬要去种党参。

硬种--硬肿症,参--参附汤。

党--当归四逆三、胎黄1、湿热郁蒸;清热利湿。

茵陈蒿汤2、寒湿阻滞;温中化湿。

茵陈理中汤3、瘀积发黄;化瘀消积。

血府逐瘀汤整理记忆为:得胎黄的茵茵仍坚持学习。

茵、茵--茵陈蒿汤和茵陈理中汤。

学--血府逐瘀汤。

四、感冒:1、风寒;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2、风热;辛凉解表。

银翘散3、暑邪;清暑解表。

新加香薷饮。

4、时邪感冒:银翘散和普济消毒饮。

整理记忆为:对新加坡发生抢劫普通老百姓金银珠宝一事感到惊讶。

感到--感冒。

新加坡--新加香薷饮。

惊--荆防败毒散,金银珠宝--银翘散,普通老百姓-普济消毒饮。

五、咳嗽:1、风寒;疏风清散寒:金沸草散。

2、风热;疏风清热。

桑菊饮3、痰热;清肺化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4、痰湿;燥湿化痰止咳。

三拗汤合二陈汤5、阴虚燥咳;养阴润肺,兼清余热。

沙参麦冬汤6、气虚咳;健脾补肺,益气化痰。

六君子汤整理记忆为:老师讲课讲得嗓子都沙哑了,搞到要吃金嗓子清清喉咙,但学生连3剩2=6都不懂。

讲课--咳嗽,金嗓子--金沸草散,嗓子--桑菊饮,清清--清金化痰汤,沙哑--沙参麦冬汤,3剩2--三拗汤合二陈汤,6--六君子汤。

六、肺炎喘嗽:1、风寒闭肺;辛温宣肺,化痰止咳。

华盖散2、风热闭肺;辛凉宣肺,清热化痰。

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3、毒热闭肺;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中医方剂学第章解表剂

中医方剂学第章解表剂

中医方剂学第章解表剂一、解表剂的概述解表剂是中医临床中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和风热感冒等外感病的一类中药方剂。

其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解表发汗、解热止痛。

解表剂一般选用性温、性凉而辛辣、微苦的中草药,能够促进人体的散发汗液,从而达到解表清凉的效果。

另外,解表剂还可以帮助提高人体免疫力,对于预防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二、常用的解表剂1. 防风通圣防风通圣是一种很常见的解表剂。

它由当归、白芍、葛根、防风、桂枝、干姜、大枣等多种中草药组成。

主要用于治疗感冒、风热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防风通圣的使用方法是将药材煎汤,一日三次,每次饮用剂量为150-200毫升。

2. 感冒清热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是一种常见的解表剂,它是由黄芩、连翘、板蓝根、荆芥、甘草等多种中草药组成。

感冒清热颗粒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使用方法是将药材倒入杯中,加入适量开水冲泡,每日三次,每次饮用剂量为1袋。

3. 五福宁胶囊五福宁胶囊是一种成熟的中成药,它由金银花、连翘、黄芩、石斛等中草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解表发汗的功效。

五福宁胶囊主要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使用方法是一日3次,每次3粒。

三、解表剂的禁忌症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使用解表剂,特别是对于某些人来说,解表剂存在禁忌症。

以下列出了一些常见的禁忌症:•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某些解表剂;•患有萎缩性鼻炎、慢性鼻炎等疾病的人需要谨慎使用;•患有胃病、肝病、肾病等身体虚弱状态的人需要谨慎使用;•儿童和老人需要根据年龄适当减量。

四、解表剂的注意事项使用解表剂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治疗作用。

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使用解表剂前,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规定用量;•对于个体过敏和已知过敏的人应慎用解表剂;•使用解表剂时需要避免某些食物和药品,防止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心悸、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应及时停用解表剂。

五、解表剂是中医临床中常用的一类中药方剂,它具有清热解毒、解表发汗、解热止痛等功效,能够有效地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和风热感冒等外感病。

方剂学解表剂

方剂学解表剂
风寒闭肺,上窍闭塞,致下窍不通,小便点滴不 行。治以麻黄汤宣通肺气,启上闸而开支流,此 先贤所谓“提壶揭盖”之法也。
方剂学解表剂
第27页
12、难产
舒氏医案:偶医一产妇,发动六日,子已出胞, 头已向下,而竞不产。医用催生诸方,又用催生 之灵符,又求灵神炉丹,俱无效。延余视之,其 身壮热,无汗,头项腰背强痛,此寒伤太阳之营 也,法主麻黄汤,作一大剂投之,使温覆,少顷, 得汗,热退身安,乃索食,食讫,豁然而生。此 治其病,而产自顺,上工之法也。 (《皇汉医 学》)
服后,复温取汗,换衣两次。翌日外邪解,声音略扬,咳 仍有痰,胸微胀。又于前方去桂枝,减麻黄为4.5克,加 贝母、桔梗各6克,白蔻3克,细辛1.5克,以温肺化痰。 续进2帖,遂不咳,声音复常。
方剂学解表剂
第21页
7、突发性耳聋
刘女,52 岁。晨炼时,天下大雪,忽感右侧偏头痛,鼻塞,流清涕, 咳嗽,身痛。服川芎茶调丸及西药治疗后,感冒症状基本消失,但右 耳突发耳聋、耳鸣,西药治疗无效。现右侧耳鸣、耳聋、头昏胀,恶 风,形寒肢冷,无汗,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方剂学解表剂
第30页
13、开窍还魂
按:煤气余毒内伏,须有外出之路。麻黄 发汗利水,宣通气血,驱散毒邪。徐大椿 谓其“轻扬上达,无气无味,乃气味中之 最轻者。故能透出皮肤毛孔之外,又能深 入凝痰积血之中,凡药力所不能到之处, 此能无微不至。较之气雄力厚者其力更 大”(《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方剂学解表剂
第26页
Hale Waihona Puke 11、癃闭吴某,男,36岁,1984年2月15日就诊。患者以捕 捉鱼虾为生,经常涉水淋雨,三日前突然畏冷发 烧,无汗,咳嗽声重,痰白而稀,伴小便点滴不 畅,小腹胀急疼痛不可按,痛苦难以言状.而延 余诊治。脉浮,舌苔薄白。此乃风寒犯肺,肺气 郁闭而致尿闭不畅。方用麻黄汤加味: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点-方剂学表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点-方剂学表

一、解表剂功用主治病症辨证要点药物组成趣味方歌方歌1.1辛温解表★麻黄汤《伤寒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麻黄(君)、甘草、桂枝、杏仁干妈贵姓?――甘麻桂杏★桂枝汤《伤寒论》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桂芍姜枣草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小青龙汤《伤寒论》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薄白,脉浮麻黄、桂枝、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半夏、五味子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姜味麻甘辛夏桂?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芩、甘草防止秦琼藏草地,细洒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大青龙汤《伤寒论》发汗解表兼清郁热外感风寒,兼有郁热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烦躁,口渴,脉浮紧。

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石膏,生姜,大枣。

麻黄汤+石膏生姜大枣★止嗽散《医学心语》宣利肺气,疏风止咳风邪犯肺证咳嗽咽痒,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紫苑、百部、桔梗、荆芥、白前、甘草、陈皮陈更借钱百草园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1.2辛凉解表★银翘散《温病条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风热表证)发热,微恶风寒,咽痛,口渴,脉浮数金银花、连翘、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桑菊饮《温病条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咳嗽,发热不甚,微渴,脉浮数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苇根桑菊荷杏,草根更俏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辛凉疏表清肺平喘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肺热咳喘证)发热,喘急,苔薄黄,脉浮数麻黄、石膏、杏仁、甘草、麻杏石甘,清肺平喘。

《方剂学》中解表剂的重要考点汇总

《方剂学》中解表剂的重要考点汇总

《方剂学》中解表剂的重要考点汇总解表剂主要适用于表证。

凡风寒初起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病初起之时,见恶寒、发热、身痛、无汗或有汗、苔薄白,脉浮等表证者,均可使用解表剂治疗。

1辛温解表(1)麻黄汤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配伍特点:麻黄为君、桂枝为臣两者并用,开腠畅营,发汗解表之力较强;麻黄、杏仁并用,宣中有降,宣肺平喘之效较著。

注意:本方为辛温发汗之峻剂,故《伤寒论》对"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以及外感表虚自汗、血虚、误下而见"身重心悸"等,虽有表寒证,亦皆禁用。

麻黄汤药味虽少,但发汗力强,不可过服,否则,汗出过多必伤人正气。

(2)桂枝汤组成: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配伍特点:发中有补,散中有收,邪正兼顾,祛邪扶正,阴阳并调。

桂枝与芍药用量相等(1:1),寓意有三:▪一为针对营卫失调病机,体现营卫同治,祛邪扶正,邪正兼顾之意;▪二为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相助则汗出有源,芍药得桂枝相助则滋而能化;▪三为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

药后配合"啜热稀粥",是借水谷之气以充养胃气,资生汗源,不但酿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复感。

(3)小青龙汤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或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配伍特点:表里同治,散收并用,以辛温发表、温化水饮为主。

麻黄、桂枝配伍,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又能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

中药方剂学之解表剂

中药方剂学之解表剂
大枣——助白芍益阴,补脾益气 姜、枣升腾脾胃之气,助桂、芍调和营卫 佐使:甘草——调和药性;合桂枝辛甘化阳,
合白芍酸甘化阴
辛温解表·桂枝汤
肌表
桂枝、甘草
芍药、甘草
卫强
营弱
风寒(邪)
生姜
肺胃失和
桂枝 生姜
桂枝、芍药
营卫不和
生姜、大枣

辛温解表·桂枝汤


证治要点: 汗出恶风,脉浮缓或浮弱
随证加减: o 风寒较甚者,加防风、荆芥、淡豆豉; o 体质素虚者,加黄芪; o 兼见咳喘者,加杏仁、苏子、桔梗
咳喘

辛温解表·麻黄汤


方解: 君: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臣:桂枝——解肌透营,温经止痛
麻、桂相配,有峻汗之功 佐:杏仁——降肺平喘 佐使:甘草——调和药性,
缓麻、桂峻烈之性
辛温解表·麻黄汤
卫遏
风寒(邪)
麻黄、桂枝
营滞 肺气闭郁
肺 失 麻黄 宣 杏仁

甘草
肌表
缓峻汗;调宣降

辛温解表·麻黄汤

概述
表 剂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定义
表 剂
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 具有发汗、解肌、透邪外出等作用, 主要治疗表证的方剂, 统称为解表剂
(属八法中之“汗”法)
概述
体外
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热)
肌表 (口鼻)
体内
正气




概述·分类
表 剂
风寒表证——辛温解表剂 风热表证——辛凉解表剂 表证+正虚——扶正解表剂

辛温解表·小青龙汤

中医方剂学PPT 解表剂

中医方剂学PPT 解表剂

结合其他疗法
进一步研究解表剂的药理作用机制, 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探索解表剂与其他中医疗法的结合应 用,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开发新型解表剂
针对现代医学对于感冒、流感等疾病 的治疗需求,开发新型、高效、安全 的解表剂。
05
解表剂的注意事项
使用解表剂的禁忌人群
儿童
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年人不同, 解表剂的使用需要根据年龄和体 重进行调整,应在医生指导下使 用。
桂枝汤
总结词
辛温解表,解肌发表
详细描述
桂枝汤是中医方剂学中的另一经典解表剂,由桂枝、 芍药、甘草、生姜、大枣五味药组成。该方剂具有辛 温解表、解肌发表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所 致的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等症状。桂枝汤 中的桂枝能够发散风寒,温通经脉;芍药能够养血调 经,平肝止痛;生姜能够发表散寒,止呕降逆;大枣 能够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甘草能够调和药性,益气 和中。
身体虚弱者
身体虚弱者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 ,应谨慎使用解表剂,必要时应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01
孕妇
解表剂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对胎儿 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孕妇应避免 使用。
02
03
老年人
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可能较弱,对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应 谨慎使用解表剂。
04
解表剂的用法用量
01
根据病情和年龄
解表剂的用法用量应根据患者 的病情和年龄进行调整,遵循 医生的建议。
解表剂的临床应用
01
02
03
感冒治疗
解表剂常用于感冒初期, 能够缓解发热、头痛、咳 嗽等症状,缩短病程。
鼻炎治疗
对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 炎等,解表剂能够改善鼻 塞、流涕等症状,提高患 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方剂学》简介——解表剂

中医《方剂学》简介——解表剂

中医《方剂学》简介——解表剂凡用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可以解除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

属“八法”中的“汗法”。

一、“解表剂”使用机理和原则肌表是人体的藩篱,所以外感六淫伤人,一般都先出现表证。

此时邪气轻浅,可用解表剂使外邪仍从肌表而出。

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如果失时不治,或治不如法,六淫之邪不能及时从外解,必转而深入,变生他证。

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由此可知,凡是外感六淫初起,及时地用解表剂治疗,使邪从外解,就能防止传变,早期治愈。

所以,无论是风寒所伤,还是感受温热病邪,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疟疾、痢疾等初起之时,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苔白或黄、脉浮等表证时,都可以用解表剂治疗。

然而,外邪六淫有寒热之异,人体有虚实之别,或原有其他病证又感外邪等等。

所以解表剂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三大类,分别适用于表寒证,表热证和虚人感受外邪而致的表证。

二、使用“解表剂”注意事项解表剂多用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作用减弱。

同时,凡服用解表剂后,宜避风寒,或增加衣被,以助汗出。

但解表取汗,以遍身絷絷微汗为最佳。

假使汗出不能遍身,或大汗淋漓,都不适宜。

因汗出不彻,病邪不解;汗出太多,易耗伤气津,严重的还有导致亡阴亡阳之变。

临证使用解表剂,必须是外邪所致的表证。

如果表邪未尽,又出现里证,需考虑先解表,后治里,或表里双解的方剂;如病邪已经入里,或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证水肿,吐泻失水等,均不宜用。

三、“解表剂”分类及代表方剂1.辛温解表辛温解表剂,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疼,口不渴,无汗或汗出而仍发热恶风寒,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等。

常用辛温解表药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为主组成方剂,代表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九味羌活汤等。

方剂学速记表格

方剂学速记表格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方剂: 是中医在辨证审机, 确立治法的基础上, 按照组方原则, 通过选择合适药物, 酌定适当剂量, 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 最后完毕防治疾病的药方。

·一首合格的方剂应是安全有效的。

■方剂学: 研究治法与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基础临床学科。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先秦时期1.《五十二病方》战国记载52病, 药物247种意义: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医方著作2、《黄帝内经》大部提成书战国略晚于《五十二病方》意义: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二、汉代《伤寒杂病论》东汉末期张仲景(机)载方314首意义: 发明性的融理、法、方、药于一体。

被后世尊为“方书之祖”。

分两部分: 《伤寒论》重要是六经辨证/《金匮要略》讲杂病三、魏晋南北朝时期1.《肘后方》晋·葛洪(评价: 验便廉)2、《小品方》继《伤寒杂病论》外, 尚有论瘟疫四、唐朝1.《备急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孙思邈著共载方7500余首2.《外台秘要》王焘五、宋代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方788首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成药药典。

2.《小儿药证直诀》钱乙·六味地黄丸出于此书六、金元时期1.《伤寒明理论》金·成无己意义: 我国第一部详析方剂理论的专著, 开创了方论的先河。

2.金元四大家-- 观点--①刘完素: 字守真创河间学派(后人尊称刘河间)提倡“火热论”《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化火”②张从正: 字子和号戴人, 师从刘完素。

“病由邪生, 邪去正安”《儒门事亲》以汗、吐、下三法攻邪③李杲: 字明之号东垣老人, 后尊称李东垣。

“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脾胃论》……辨析补益脾胃之法④朱震亨: 字彦修号丹溪翁, 后人尊称朱丹溪。

提倡“相火论”《丹溪心法》主张滋阴降火之法…………七、明代1.《普济方》朱棣载方61739首我国最大的一部古方书。

2、《医方考》吴昆如: 知柏地黄丸八、清代1.《医方集解》汪昂以治法为纲创建了方剂的综合分类法2.《医学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吴谦3.温病学派①叶天士(桂)后人为其总结《温热论》创建卫、气、营、血辨证②吴鞠通(瑭)著有《温病条辨》创“三焦”辨证③薛雪(生白)④王七雄(孟英)第二章方剂与辨证论治▍方剂与病证▍方剂与治法一、治法: 辨明证候之后, 在治疗原则的指导下, 针对病证的病因病机所拟定的治疗方法。

方剂学第一章-解表剂

方剂学第一章-解表剂

但表证并不全是感冒,如湿病的卫分证,解表后 病轻,并未痊愈,饮食不慎,病易反复,这就是 中医的“食复”,生冷的东西是不能吃的。
在临床中要注意社会及生活习惯的变化,才能更 好的满足临床的需要。
疮疡已破,无表证,或虽有表证,但已破,有一 种疮,很不起眼,容易先破头流水,如疹子,不 可枉加解表,疹子不发热,无汗是出不来的,疹 子出的很顺不必解表,天花更是如此,当然天花 现在不易见,斑不可解表。
方义讲述
本方与麻黄汤不同之处是,恶寒重,发热重,更 不见汗出而烦躁。
这就说明外面的风寒越甚,毛窍越闭塞,里的卫 气不外达,郁于里而发热愈高,发热重而烦躁, 就伤耗津液,发热、烦躁。
津伤在这里并不是主要的,相反地当注意汗不出 并不是津伤,而是因为外寒重,毛窍闭塞,在此 情况下需用大量的辛温发汗,在当时(汉)可选 择的药物有限,故用麻桂,但麻桂的分量,麻加 倍,桂枝不变。
由于表证有多种,归纳起来有表寒、表热、 有寒热虚实之分,解表剂也就应分为几类, 这样才能根据不同的证,用不同的解表剂。
凡属表寒者用辛温,属表热者就用辛凉, 正虚者当适当加补益药,这里主要讲气虚 阳微。
因为阴虚,血虚的人体内多热,外感后也 常易变为表热证,因寒郁易化热,内有阴 血虚,产生内热,受外感就从热化,感受 风热就更不用说。
方义讲述
风寒所伤,主要伤人阳气,这里加麻黄,桂枝不 变,桂温通经脉,也能解肌发表,麻配桂能发汗 走于一营一卫,营还是气,血中之气,营不是血, 通过行营气而温通血脉。
皮毛的闭塞,肺气的不能宣发,还重用麻黄,这 里已有热,可看出桂枝的辛甘温与麻黄的苦辛温, 还是不同的,作用特点有区别,它是入血脉,通 营卫,这就比卫气深了一层,所以加重解卫的药, 鼓舞阳气,振奋卫气,开皮毛,不象桂枝直接影 响血分

《方剂学》之解表剂 课件

《方剂学》之解表剂 课件

第一章解表剂第一节辛温解表麻黄汤《伤寒论》[组成]麻黄去节,三两(9g) 桂枝去皮,二两(6g) 杏仁去皮尖,七十个(6g) 甘草炙,一两 (3g) [用法]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

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现代用法:水煎服,温覆取微汗)。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解]本方证为外感风寒,肺气失宣所致。

风寒之邪外袭肌表,使卫阳被遏,腠理闭塞,营阴郁滞,经脉不通,故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肺主气属卫,外合皮毛,寒邪外束于表,影响肺气的宣肃下行,则上逆为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皆是风寒袭表的反映。

治当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方中麻黄苦辛性温,归肺与膀胱经,善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开闭郁之肺气,故本方用以为君药。

由于本方证属卫郁营滞,单用麻黄发汗,只能解卫气之闭郁,所以又用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药,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既助麻黄解表,使发汗之力倍增;又畅行营阴,使疼痛之症得解。

二药相须为用,是辛温发汗的常用组合。

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是为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为佐药。

炙甘草既能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相合之峻烈,使汗出不致过猛而耗伤正气,是使药而兼佐药之用。

四药配伍,表寒得散,营卫得通,肺气得宣,则诸症可愈。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为麻、桂相须,发卫气之闭以开腠理,透营分之郁以畅营阴,则发汗解表之功益彰;二为麻、杏相使,宣降相因,则宣肺平喘之效甚著。

[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基础方。

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喘急胸闷、咳嗽痰多、表证不甚者,去桂枝,加苏子、半夏以化痰止咳平喘;若鼻塞流涕重者,加苍耳子、辛夷以宣通鼻窍;若夹湿邪而兼见骨节酸痛,加苍术、薏苡仁以祛风除湿;兼里热之烦躁、口干,酌加石膏、黄芩以清泻郁热。

方剂学 第一章解表剂笔记总结

方剂学 第一章解表剂笔记总结

解表剂解表剂是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其轻而扬之”的原则立法,属八法中的“汗法”。

解表剂是为六淫外邪侵袭人体肌表、肺胃所致得病症而设。

此时邪未深入,病势清浅,可用辛散轻宣的药物使外邪从肌表而出。

如果失时不治,或治不如法,病邪不从外解,必转而深入,变生他证。

表证病性有寒热之异,患者体质有强弱之别。

表证病性属寒者,当辛温解表;病性属热者,当辛凉解表;兼见气、血、阴、阳诸不足者,还须结合补益法,以扶正以祛邪。

适应范围:主要用治表证,凡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病初期,见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苔薄白、脉浮等表证者,均可用解表剂治疗。

1、小儿麻疹:麻疹以透为顺,本法具有辛散发表作用,可使疹毒由肌表向外透达。

2、痈疮肿毒:初期病位在表,且多见恶寒、发热等表证,使用本法可促进痈肿消散。

3、水肿:初起而见有发热、脉浮等表证者,多为风湿之邪束于肌表,肺失宣降,通调水道功能失调,水液留于肌肤而为水肿。

本法发汗解表,宣通肺气,使在表之邪随汗而解。

注意事项:1、解表剂多为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否则药性耗散,解表作用减弱。

2、解表剂宜温服,服后可饮适量热水,并宜加衣盖被以助取汗,但以遍身微似有汗为佳,若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汗出太过,又可耗伤津液,甚至造成亡阳危候。

3、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南方地带或夏季气候炎热,人体腠理疏松,易出汗,故使用解表剂,用量不宜过重,亦不宜用较峻烈的发汗剂;北方或冬季较寒冷,使用本类方剂,用量宜重,并选用发汗力较强的方剂,以免汗出不彻。

4、若表邪未解,而又见里证者,一般原则应先解表后治里;表里并重者,则应表里双解。

若外邪已入里化热或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证水肿,吐泻失水等,不宜使用本类方剂。

5、本类方剂,一般宜饭后服用,服后禁食生冷、油腻之品,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

第一节辛温解表麻黄汤组成:麻黄(君)桂枝(臣)杏仁(佐)甘草(佐使)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八纲辨证(太阳伤寒证——六经辨证)风寒束表为主:正邪相争(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紧);卫阳被遏(毛窍闭塞,无汗);营阴郁滞(经气不舒,头痛身疼)。

方剂学解表剂的名词解释

方剂学解表剂的名词解释

方剂学解表剂的名词解释方剂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药方的组成、性能、用法和用量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而“解表剂”是方剂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治疗表邪外袭引起的症状和疾病。

解表剂的名词解释是解释解表剂的定义、功效、适应症等相关内容。

一、解表剂的定义解表剂是中医方剂学中用于解表散寒、疏风发汗的药物组合,主要用于治疗由外邪侵袭引起的感冒、感冒引发的发热、头痛、身痛等疾病。

解表剂可以通过香港理工大学与香港中医学院的合作研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其组成药材进行分析和药效学研究,提高其临床疗效。

二、解表剂的功效1. 解表发汗:解表剂中的药物成分可以快速排出体内的湿气和寒邪,促进毛孔张开,使体内的热气和湿气通过汗液排出体外,以达到解表作用。

2. 疏风散寒:解表剂中部分药物能够舒展肌肉,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减轻筋骨疼痛,缓解风寒症状。

3. 抗炎镇痛:有些解表剂含有具有抗炎作用的药物成分,可以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症状。

三、解表剂的适应症1.感冒症状:感冒是由风寒、风热入侵引起的常见病,解表剂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鼻塞、流鼻涕、咳嗽等症状。

2. 风热感冒:风热感冒是外邪侵袭引起的发热、咽喉红肿、鼻塞流涕等症状,解表剂中的一些药物可以疏风清热,缓解发热症状。

3. 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是由风寒入侵引起的恶寒、头痛、鼻塞等症状,解表剂中的一些药物可以散寒解表,缓解寒症。

四、解表剂的经典方剂1. 麻黄汤:本方剂由麻黄、桂枝等药物组成,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热、恶寒、头痛等症状。

2. 葛根汤:本方剂由葛根、麻黄等药物组成,适用于外邪入侵引起的发热、身痛、咳嗽等症状。

3. 三拗汤:本方剂由防风、葱白等药物组成,适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鼻塞、咳嗽等。

五、解表剂的潜在风险尽管解表剂在临床上有一定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

首先,解表剂一般通过发汗来排除体内湿气和寒邪,但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出汗过多,引起脱水等问题。

方剂记忆口诀(一)解表剂

方剂记忆口诀(一)解表剂

方剂记忆——解表剂辛温解表1.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解表。

(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干妈姓桂干为炙甘草,妈为麻黄,姓为杏仁,桂为桂枝麻黄——发汗解表,宣肺解表桂枝——解肌发表。

温通经脉宣降肺气杏仁——降肺平喘炙甘草——调和药性(麻黄汤去桂枝,为三拗汤,专于宣肺气;桂枝汤加白术,名麻黄加术汤,专于祛风除湿,用治关节痛)2.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桂枝找勺炒姜桂枝为桂枝,找为大枣,勺为白芍,炒为炙甘草,姜为生姜桂枝——解肌发表等量调和营卫辛白芍——益阴敛营酸生姜——和胃止呕化阳大枣——益阴合营化阴炙甘草——调和药性甘甘(加厚朴,杏仁,为桂枝加杏仁厚朴汤,治表寒兼喘;加葛根为桂枝加葛根汤,治表虚兼项背强几几;去芍药,为桂枝去芍药汤,治表虚兼胸满;加附子,为桂枝附子汤,治四肢微急)3.九味羌活汤——发散风寒湿,兼清里热。

(羌活,防风,白芷,苍术,细辛,川芎,生地,黄芩,甘草)——北风住,兄弟辛勤干活北为白芷,风为防风,住为苍术,兄为川芎,弟为生地,辛为细辛,勤为黄芩,干为甘草,活为羌活羌活发散风寒湿细辛——发汗解表川芎——发散风邪,行气活血生地——清热滋阴黄芩——清胆热甘草——调和药性4.香苏散——发汗解表,理气和中。

(香附,紫苏叶,陈皮,炙甘草)——陈草复苏陈为陈皮,草为甘草,复为香附,苏为紫苏紫苏叶——解表散寒,行气解郁香附——行气解郁陈皮——健脾和中甘草——调和药性3.大青龙汤——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麻黄,桂枝,杏仁,生石膏,生姜,大枣,炙甘草)——干妈姓桂,身高大干为甘草,妈为麻黄,姓为杏仁,桂为桂枝,身为生姜,高为石膏,大为大枣麻黄桂枝——发汗解表石膏——清泻里热,除烦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甘草——调和药性6.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麻黄,桂枝,干姜,细辛,白芍,五味子,半夏,炙甘草)——勺子炒姜,细至半黄勺为白芍,子为五味子,炒为甘草,姜为干姜,细为细辛,至为桂枝,半为半夏,黄为麻黄麻黄桂枝——发汗解表干姜细辛——温化寒饮白芍——敛营五味子——收敛肺气半夏——和胃止呕炙甘草——调和药性(加石膏,为小青龙加石膏汤,治表寒里饮夹热)辛凉解表1.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方剂学》9版解表剂、泻下剂

《方剂学》9版解表剂、泻下剂

芳香避秽。
薄荷 辛凉解表助君疏散风热
臣 牛蒡子 解毒利咽, 清利头目
荆芥穗 辛温发散,开皮毛以逐邪外出
淡豆鼓 以助辛散透表

芦根、淡竹叶——清热生津止渴
桔梗——宣肺化痰止咳
佐使:生甘草
清热解毒 化痰止咳 合桔梗清利咽喉 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 一是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既有利于透邪, 又不悖辛凉之旨。 二是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芳香避秽之品相配,具 有外散风热,透邪解表,兼清热解毒,芳香避秽之功, 构成清疏,兼顾之剂。
析其组方特点及用药、用量、功用、主治的异同,从
比较中掌握配伍规律。
止嗽散
[主治证病机] 风邪犯肺之咳嗽证
肺失清肃
风邪犯肺 液郁为痰 咳嗽咽痒,咯痰不爽
表邪未尽—或微恶风发热,苔薄白 ,
脉浮缓
[治法]
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方药配伍]
君:紫菀、百部——止咳化痰。
臣:桔梗——宣肺化痰 一宣一降,复肺 气之宣降,增强 止咳化痰之力 宣 利 肺 气 疏 风 止 咳
4、感寒较轻,去桂枝,加生姜——三拗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5、兼痰阻气滞,见咳嗽上气、吐痰不利、去桂 枝、加紫苏子、茯苓、陈皮、桑白皮 —— 华盖 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桂枝汤
[主治证病机] 外感风寒表虚证
卫气与邪抗争——发热头痛、脉浮
外感 腠理不固,营阴外泄 —— 汗出恶风 风寒
[方药配伍] 君 石膏—清泄肺热,透热外出 石膏倍于麻黄 辛寒大于辛温
辛 使麻黄宣肺而 凉 疏 麻黄—解表 合石膏透散肺经郁热 不助热,石膏 表 (火郁发之) , 清热而不凉遏 清 宣肺 平喘 肺 平 臣:杏仁—肃降肺气, 喘 合麻黄一宣一降以止咳平喘之功。 佐使:炙甘草—益气和中,防石膏伤胃气; 合石膏生津止渴;调和诸药。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特点:辛散温通,味辛能散,性温祛寒 2、辛凉解表剂:
特点:辛凉轻清,轻宣透散 3、扶正解表剂:
特点: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三、注意事项: 1、不宜久煎: 2、服法及护理方法:①②③④⑤ 3、因时因地而用方: 4、治疗原则: 5、禁忌: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第一节 辛温解表剂
麻黄枝 (细辛) 风寒表实(外散)
干姜 温肺化饮
细辛
里饮(内温)
半夏 寒饮停肺
五味子 酸收敛气 ,收敛肺气
白芍
养血和营 以防伤阴。
甘草
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1 、小青龙汤为什么用五味子收敛肺气?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2 、白芍和甘草的配伍意义? 五、应用: 1、掌握原方主治标准:表寒,肺饮。 2、灵活变通,知常达变,扩大治疗范围。 3、现代医学: 4、注意事项: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二、区别(作用、主治)
1、解表力小—桑、菊、翘、薄—用药质轻

量轻—辛凉轻剂
2、宣肺效好—杏、桔、桑、菊。疏风清热,
宣肺止咳
1、解表力强—银、翘、薄、蒡、豉、
银 荆—药多量重
2、长于清热解毒—(银、翘、薄、蒡)、 竹、芦、桔、草—辛凉平剂。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桑—外感风热表证之轻证(风温初起)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急性角膜炎)
2、银翘散
①主要配伍 ②用法
③何谓温病?
④为何称之辛凉平剂? ⑤剂型 ⑥临床应用三个要点
中医方剂学解表剂
小青龙汤 《伤寒论》 一、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二、方名: 三、主治:外寒内饮证 ①外感风寒②水饮内停 病机:风寒袭表、引动内饮、肺失宣降 症状:(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 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辨证要点:

方剂学速记歌诀

方剂学速记歌诀

方剂学速记歌诀一、解表剂1、辛温解表外感风寒表实证:麻黄汤:干妈贵姓。

外感风寒表虚证:桂枝汤:“桂枝汤”三勺。

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九味羌活汤:防止秦琼藏草地,细洒“九味羌活汤”。

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香苏散:甘肃皮箱。

风寒客表,水饮内停证:小青龙汤:心肝将喂“小青龙",妈要下跪。

风邪犯肺证:止嗽散:前部挽紧陈草结。

2、辛凉解表温病初起:银翘散:银河牛巧吃草根梗叶穗。

风温初起:桑菊饮:桑干河人聚结芦桥。

外感风邪,邪热蕴肺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感冒风寒,郁而化热证:柴葛解肌汤:柴葛三更起,指说秦腔高.麻疹初起:升麻葛根汤:升麻哥炒芍药。

3、扶正解表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败毒散:江河两胡两活人兄只服草节.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参苏饮:申诉,陈根目前只办三更令。

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麻黄细辛附子汤阴虚外感证:加减葳蕤汤:“葳蕤”为何劫持大葱草。

二、泻下剂1、寒下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热厥、痉病、发狂等里热实证:大承气汤:笑将军朴实。

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大黄牡丹汤:牡丹东逃将军笑。

水热互结之结胸证:大陷胸汤:谁笑将军.2、温下阳虚寒积里实证(无虚):大黄附子汤阳虚寒积证(脾虚):温脾汤:(缺)3、润下脾约(肠胃燥热,脾津不足证):麻子仁丸:麻姓‘小’说迷。

肾阳虚弱,精血不足证:济川煎:从容择马只当牛。

4、逐水悬饮;实水:十枣汤:“十枣”圆吉岁。

5、攻补兼施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黄龙汤:当接三‘大’人.三、和解剂1、和解少阳伤寒少阳证;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疟疾、黄疸等少阳病证:小柴胡汤:胡琴下三人。

少阳病兼阳明腑实:大柴胡汤:只要早将胡将军擒下。

少阳湿热证:蒿芩清胆汤:蒿芩如‘碧玉’,半夏只服皮。

温疫或疟疾,邪伏膜原证:达原饮:秦郎后母要甘果.2、调和肝脾阳(热)郁厥逆,肝脾气郁证:四逆散:“四逆”只烧干柴。

肝郁血虚脾弱证:逍遥散:“逍遥”归江湖,临河要筑槽。

脾虚肝旺之腹痛泄泻(木克土):痛泻要方:陈药防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表剂——辛温解表】【麻黄汤】【出处】《伤寒论》【组成】君:麻黄(三两,去节;9g)臣:桂枝(二两,去皮;6g)佐:杏仁(七十个,去皮;9g)佐使:甘草(一两,炙;3g)【用法】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两升半,去滓,温服八合。

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伤寒服此汗淋漓【临床加减】外感风寒较轻,见头身疼痛不甚,无须强力发汗者,可去方中桂枝,或加苏叶、荆芥肺郁生痰,兼咳痰稀薄,胸闷气急者,可加苏子、橘红,以增强祛痰止咳平喘之功风寒郁热,兼心烦口渴者,可加石膏、黄芩,以兼清里热风寒夹湿,见无汗而头身重痛,舌苔白腻者,可加苍术或白术,以发汗祛湿附【麻黄加术汤】【出处】《金匮要略》【组成】麻黄(三两,去节;9g)、桂枝(二两,去皮;6g)、杏仁(七十个,去皮;9g)、甘草(一两,炙;3g)、白术(四两;9g)【用法】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功效】发汗解表,散寒祛湿【主治】风寒湿痹,身热烦疼,无汗。

附【麻杏苡甘汤】【出处】《金匮要略》【组成】麻黄(去节,半两,汤泡;6g)、杏仁(十个,去皮尖,炒;6g)、甘草(一两,炙;3g)、薏苡仁(半两;12g)【用法】锉麻豆大,每服四钱(12g)。

水一盏,煮八分,去滓温服,取微汗避风。

【功效】解表祛湿【主治】风湿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

附【大青龙汤】【出处】《伤寒论》【组成】麻黄(去节,六两;12g)、桂枝(二两;6g)、甘草(炙,二两;5g)、杏仁(去皮尖,四十粒;6g)、石膏(如鸡子大,碎;12g)、生姜(三两;9g)、大枣(十二枚,擘;3枚)【用法】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

汗出多者,温粉扑之。

一服汗者停后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功效】发汗解表,清热除烦【主治】外感风寒。

发热恶寒,寒热俱重,脉浮紧,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

附【三拗汤】【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麻黄(不去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不炙)(各等分)【用法】为粗末,每服五钱(15g),水一盏半,姜五片,同煎至一盏,去滓,口服,以衣被覆睡,取微汗。

【功效】宣肺解表【主治】感冒风邪。

鼻塞身重,语音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痰多,胸满气短者。

附【华盖散】【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麻黄(去根节)、桑白皮(蜜炙)、紫苏子(隔纸炒)、杏仁(去皮尖,炒)、赤茯苓(去皮)、陈皮(去白,各一两)、甘草(炙,半两)【用法】上药为末,每服二钱(9g),水一盏,煎至一分,去渣,食后温服。

【功效】宣肺解表,祛痰止咳【主治】外感风寒。

咳嗽上气,痰气不利,呀呷有声,脉浮数者。

【桂枝汤】【出处】《伤寒论》【组成】君:桂枝(三两,去皮;9g)臣:芍药(三两;9g)佐:生姜(三两,切;9g)、大枣(十二枚,擘;4枚)佐使:甘草(二两,炙;6g)【用法】上五味,㕮咀二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并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

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恶臭等物。

【现代用法】水煎服【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风寒表虚证或营卫不和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或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临床加减】邪羁卫强见发热明显,增加桂枝、生姜用量卫阳不足见恶寒明显,增加桂枝、甘草用量,或加附子卫气虚甚见漏汗不止,加黄芪、白术营弱见汗多脉细,增加芍药、甘草用量营气虚甚,再加当归营卫俱弱见身痛、脉沉迟,加人参卫虚肺滞,见鼻痒流涕者,可加黄芪、防风、苍耳子、辛夷附【桂枝加葛根汤】【出处】《伤寒论》【组成】葛根(四两,12g)、桂枝(二两;6g)、芍药(二两;6g)、甘草(二两,炙;5g)、生姜(三两,切;9g)、大枣(十二枚,擘;3枚)【用法】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功效】解肌散邪,舒利经脉【主治】太阳病。

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

附【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出处】《伤寒论》【组成】桂枝(三两,去皮;9g)、芍药(三两;9g)、生姜(三两,切;9g)、大枣(十二枚,擘;4枚)、甘草(二两,炙;6g)、厚朴(二两,炙,去皮;6g)、杏仁(五十枚,去皮尖;6g)【用法】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覆取微似汗。

【功效】解肌发表,下气平喘【主治】宿有喘病,又感风寒而见桂枝汤证者;或风寒表证误用下剂后,表证未解而微喘者。

附【桂枝加桂汤】【出处】《伤寒论》【组成】桂枝(五两;15g)、芍药(三两;9g)、生姜(三两;9g)、甘草(炙,二两;6g)、大枣(十二枚,擘;4枚)【用法】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功效】发表解肌,平冲降逆【主治】太阳病误用温针或发汗太过而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

附【桂枝加芍药汤】【出处】《伤寒论》【组成】桂枝(三两;9g)、芍药(六两;18g)、生姜(三两;9g)、甘草(炙,二两;6g)、大枣(十二枚,擘;4枚)【用法】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

【功效】解表和里【主治】太阳病误下,邪陷太阳,表证未罢,兼见腹满时痛者。

【九味羌活汤】【出处】《此事难知》引张元素方【组成】原书未标注剂量君:羌活(10g)臣:防风(6g)、苍术(6g)佐:细辛(2g)、川芎(3g)、白芷(3g)、生地黄(3g)、黄芩(3g)使:甘草(3g)【用法】㕮咀,水煎服。

若急汗热服,以羹粥投入;若缓汗温服,而不用汤投之也。

【功效】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而渴,苔白脉浮者。

【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益姜葱阴虚气弱人禁用加减临时再变通【临床加减】无口苦口渴者,去黄芩、生地黄苔白厚腻者,去黄芩,生地黄,重用苍术,加枳壳、厚朴之类,以增强行气化湿之力附【大羌活汤】【出处】《此事难知》【组成】羌活、独活、防风、细辛、防己、黄连、黄芩、苍术、甘草(炙)、白术(各三钱;各9g)、知母、川芎、生地(各一两;各30g)【用法】㕮咀,每服半两(15g),水二盏,煎至一盏半,去滓,得清药一大盏,热饮之;不解,再服三、四盏解之亦可,病愈则止。

若有余证,并依仲景随经法治之。

【功效】发散风寒,祛湿清热【主治】表里两感,外寒里热,症见头痛、发热恶寒、口干烦满而渴者。

【香苏散】【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君:紫苏叶(四两;120g)臣:香附(炒,去毛,四两;120g)佐:陈皮(不去白,二两;60g)使:炙甘草(一两;30g)【用法】为粗末,每服三钱(9g),水一盏,煎七分,去滓,不拘时,日三服。

若作细末,只服二钱(6g),入盐点服。

【功效】疏风散寒,理气和中【主治】外感风寒,兼有气滞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浮。

【方歌】香苏散内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寒热头痛胸脘闷解表又能疏气机【临床加减】风寒表证较重,鼻流清涕,加葱白、生姜寒阻经脉,头痛较重,加细辛、白芷风邪上扰,头目不清,加蔓荆子、白蒺藜内停湿浊,胸满苔腻,加苍术、木香肺气不降,咳嗽痰多,加苏子、半夏肝胃气滞较重,胁脘胀痛,加青皮、厚朴妇女肝郁血滞,经水不调,加当归、川芎、乌药附【香苏葱豉汤】【出处】《重订通俗伤寒论》【组成】制香附(钱半至二钱;4.5-6g)、新会皮(钱半至二钱;4.5-6g)、鲜葱白(二三枚)、紫苏(钱半至三钱;4.5-9g)、清炙草(六分至八分;2-2.5g)、淡香豉(三钱至四钱;9-12g)【用法】水煎服。

【功效】发汗解表,调气安胎【主治】妊娠伤寒。

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胸脘痞闷,苔薄白,脉浮。

附【加味香苏散】【出处】《医学心悟》【组成】紫苏叶(一钱五分;5g)、陈皮、香附(各一钱二分;各4g)、甘草(炙,七分;2.5g)、荆芥、秦艽、防风、蔓荆子(各一钱;各3g)、川芎(五分;1.5g)、生姜(三片)【用法】上锉一剂,水煎温服,微覆似汗。

【功效】发汗解表,理气解郁【主治】四时感冒,外感风寒,兼有气滞证。

头痛项强,鼻塞流涕,身体疼痛,发热恶寒或恶风,无汗,胸脘痞闷,苔薄白,脉浮。

【小青龙汤】【出处】《伤寒论》【组成】君:麻黄(三两,去节;9g)、桂枝(去皮,三两;6g)臣:干姜(三两;3g)、细辛(三两;3g)佐:芍药(三两;9g)、五味子(半生;3g)、半夏(半升,洗;9g)佐使:甘草(三两,炙;6g)【用法】以上八味,以水一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

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功效】解表散寒,温肺蠲饮【主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证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咳喘,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滑或紧。

【方歌】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临床加减】外邪表闭重,恶寒无汗,重用麻黄、桂枝外寒已解,喘咳未止,去麻黄、桂枝寒痰水饮重,胸满痰多,重用细辛、半夏里饮郁热,喘而烦躁,加石膏郁热伤津见口渴,去半夏,加瓜蒌根里饮偏重见小便不利、小腹满,去麻黄,加茯苓附【射干麻黄汤】【出处】《金匮要略》【组成】射干(三两;6g)、麻黄(四两;9g)、生姜(四两;9g)、细辛(三两;3g)、紫菀(三两;6g)、款冬花(三两;6g)、大枣(七枚;3g)、半夏(半升;9g)、五味子(半升;3g)【用法】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功效】宣肺祛痰,下气止咳【主治】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者。

【解表剂——辛凉解表】【桑菊饮】【出处】《温病条辨》【组成】君:桑叶(二钱五分;7.5g)、菊花(一钱;3g)臣:杏仁(二钱;6g)、薄荷(八分;2.5g)、桔梗(二钱;6g)佐:连翘(一钱五分;5g)、苇根(二钱;6g)佐使:甘草(生,八分;2.5g)【用法】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

【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风温初起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者。

【方歌】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临床加减】气分热甚,气粗似喘,加石膏、知母以清泄气热肺热重,咳嗽频频,加黄芩以清肺止咳津伤较重,口渴较甚,加天花粉以清热生津肺热咳甚伤络,咳痰夹血,可加茅根、藕节、牡丹皮以凉血止血咳痰黄稠,不易咯出,加瓜蒌皮、浙贝母以清化热痰【银翘散】【出处】《温病条辨》【组成】君:连翘(一两;9g)、银花(一两;9g)臣:薄荷(六钱;6g)、牛蒡子(六钱;9g)佐:苦桔梗(六钱;6g)、竹叶(四钱;4g)、荆芥穗(四钱;5g)、淡豆豉(五钱;5g)佐使:生甘草(五钱;5g)【用法】上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