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支出水平比较
最新 国外教育支出与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比较-精品
![最新 国外教育支出与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比较-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8dbdf70deefdc8d376ee32d5.png)
国外教育支出与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比较「关键词」教育支出;三级教育;GDP;GNP教育对经济增长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公认。
衡量一国的财政教育支出水平主要有财政教育支出规模与财政教育支出结构这两个指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偏低,结构也不尽合理。
一、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的现状分析与国际比较人们一般用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来比较各个国家教育支出的相对规模,衡量各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程度。
根据江苏省统计局和教育厅公布的数据,全省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2000-2002年分别为1.95%、1.89%和1.98%,这与中共中央、国务院1993年颁布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GNP )的比重,在本世纪末达到4%”的战略发展目标相去甚远。
也就是说,实际投入不到应该投入的一半。
如果按照4%的比例,江苏省各级政府三年总短缺额达到 592亿元。
更为令人吃惊的是,2004年所占比例又下降到1.9%以下,而如果按去年全省GDP达到15000亿元,这意味着去年欠下的短缺额已经超过300亿元。
从全国来看,虽然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持续增加财政教育投入,由1993年的867.76亿元增长至2002年的3573.36亿元。
但是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从1993年的2.51%只是增加到2002年的3.41%(见表1),九年间增长一个百分点都不到。
到2003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 的比重仍然没有达到4%的目标,尚存在着900多亿元的资金投入缺口。
表1 1993-2002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相关指标年份财政教育支出(亿元)财政支出(亿元)GDP (亿元)财政支出占GDP比例(%)财政教育支出比例(%)占GDP1993867.764642.3034634.413.4018.692.5119941174.745792.6246759.4 12.3920.282.5119951411.526823.7258478.1 11.6720.692.4119961671.707937.5567884.6 11.6921.062.4619971862.549233.5674462.6 12.4020.172.5019982032.4510798.1878345.2 13.7818.822.5919992287.1813187.6782067.516.0717.342.7920002562.6115886.5089468.117.7616.132.8620013057.0118902.5897314.819.4216.173.1420023573.3622053.15104790.621.0416.20注:资料来源:①《中国统计年鉴2003》②财政部主页()从国际比较来看,发达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高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比重也越大。
中国教育支出的国际比较与发展水平分析
![中国教育支出的国际比较与发展水平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ed2984f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3f.png)
中国教育支出的国际比较与发展水平分析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教育支出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教育支出一直在不断增加,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普及程度。
本文将对中国教育支出与国际水平进行比较,并分析中国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中国教育支出在国际上的位置。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的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在过去几十年间有着显著增长。
根据最新数据,中国的教育支出占GDP比例为 4.23%,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然而,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教育支出仍然相对较低。
例如,美国的教育支出占GDP比例为5.4%,日本为5.1%,德国为4.9%。
这说明中国在教育投入方面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其次,我们来分析中国教育发展的现状。
中国的教育体系以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主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了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不仅如此,中国还大力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此外,中国还在职业教育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旨在提供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培训。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教育质量和水平。
然而,中国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城乡教育差距、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改善。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中国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教育支出将继续增加。
中国政府已经提出将教育支出占GDP比例提高至6%以上的目标,以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和普及程度。
此外,中国还将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随着中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教育发展将成为中国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将积极与其他国家合作,借鉴先进的教育经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最后,为了推动中国教育发展,我们还需要关注一些重要方面。
首先,要加强教师培训和提高教育质量,确保优秀教师队伍的建设。
1978年以来中国教育支出的国际比较与趋势分析
![1978年以来中国教育支出的国际比较与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997c556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82.png)
1978年以来中国教育支出的国际比较与趋势分析中国教育支出的国际比较与趋势分析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支出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
教育被认为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中国蓬勃发展的经济背景下,教育支出得到了持续的增加。
本文旨在对中国教育支出在国际上的比较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其趋势。
中国教育支出的国际比较:首先,从总体上看,中国的教育支出位于世界前列。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数据,中国在2000年至2018年间的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从2.2%增加到了4.2%左右。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教育支出不足,但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则相对较高。
其次,中国在教育支出的增长速度上表现出了强劲的势头。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在2000年至2018年的教育支出年均增长率约为10%,超过了世界平均增长率的2倍以上。
这表明中国逐渐意识到教育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并投入更多资源来促进教育的发展。
再次,中国在教育支出的结构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尽管总体上增加了教育支出,但教育资源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层次之间的分配仍然不均衡。
一些发达地区和城市的教育投入较高,而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扩大,限制了教育的整体发展。
趋势分析:未来,中国教育支出的趋势将继续保持增长,但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增速的减缓,中国面临人力资源供应紧张的问题。
在教育支出方面,政府需要更加注重教育质量的提升,而不仅仅是增加教育的投入。
其次,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创新也是未来的重点。
中国正在推进教育的现代化转型,例如推行素质教育、推动技术与教育的融合等。
这些改革将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持,并且需要持续的政策支持和实施。
此外,中国还需要加强教育投入的效益。
除了增加教育支出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对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教师培训和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并加强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发展,以满足经济转型和人才需求的要求。
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支出水平比较
![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支出水平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bd1466aa4693daef5ff73d12.png)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达程度、教育投入水平常常是很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素质、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准。教育支出在各国财政支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体现了各国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素质的战略目标。
从经济性质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做是一种混合物品。然而,教育是分初、中、高几个层次的。所谓初等教育是保证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是每一个公民的一种权利,更是每一个公民的一种义务,它是带有强制性的。既然是国家通过立法安排义务教育,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享受这种教育,那么这种服务理应由政府来提供和保障,从这个角度看初等教育应该是纯公共物品。而除了义务教育之外的高层次教育,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和竞争性,属于准公共物品。如果交由市场运作,一旦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必将给我国的教育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早成我国人才链的断裂,从而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
表1 1993-2009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总量及占GDP的比重
年份
财政教育支出(亿元)
GDP(亿元)
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
1993
867.76
34634.4
2.51
1994
1174.74
46759.4
2.51
1995
1411.52
58478.1
2.41
1996
1671.70
67884.6
2.46
136875.9
2.79
2005
2.82
2006
3.00
2007
3.32
2
自2000年开始,中国每年用于教育的经费支出增长率均在10%以上,2000年至2007年短短8年间,教育经费支出提高了3倍多;另据教育部、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2008年12月公布的《2007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2007年中国实际的教育经费支出为12148.1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23.8%,形成了自2000年以来的第二个增长小高峰。
与国际水平对比下中国教育支出变化的比较研究
![与国际水平对比下中国教育支出变化的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d98c111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42.png)
与国际水平对比下中国教育支出变化的比较研究中国教育支出与国际水平的对比研究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支出也在不断增加。
中国政府将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领域,大力投资于教育,以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
本文将分析中国教育支出与国际水平的对比,探讨中国教育支出的变化以及与其他国家的比较。
一、中国教育支出的变化中国教育支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有了显著的增长。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9年,中国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已经超过了4%,相较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不到1%的比例有了显著提高。
这表明中国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有了明显的增加。
中国政府通过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了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的条件,并提高了教育的普及率和质量。
中国政府还通过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计划”和“农村学校发展计划”等政策,强调教育公平和质量的提高。
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的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中国与国际水平的对比与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教育支出仍然存在差距。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8年中国的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约为4%,而美国、芬兰和韩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分别超过了5%、6%和7%。
这表明中国在教育支出方面仍需要加大投入。
同时,虽然中国教育支出的绝对数额在逐年增加,但相对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人均教育支出仍然偏低。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2017年中国的人均教育支出约为740美元,而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人均教育支出超过了1万美元。
这再次说明中国在教育支出方面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三、中国教育支出变化的原因中国教育支出的增加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经济发展:中国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教育支出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来源。
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也相应增长,从而为教育支出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2. 政府政策: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将其作为国家发展的优先领域之一。
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和计划,如“教育现代化”和“九年义务教育”等,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
国外教育支出与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比较
![国外教育支出与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899f9525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d5.png)
国外教育支出与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比较引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对于一个国家的未来和人民的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支出的增加往往意味着对教育事业的更大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覆盖率。
本文将比较国外教育支出与我国的财政教育支出,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分析,探讨其差异和相似之处。
国外教育支出情况国外各国的教育支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所给予的优先级和资源分配。
在发达国家中,教育支出往往占国家财政预算的相当大比例。
例如,美国每年都将大量的财政预算用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投入金额非常可观。
此外,欧洲国家中的瑞典、芬兰和丹麦等也都注重教育支出,并在教育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国外各国对教育的投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教育支出:国外许多国家注重基础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对于小学和中学教育的投入。
他们为学校提供了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和教育资源,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机会,以确保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2.高等教育支出:发达国家注重高等教育的发展,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大学的建设和运营。
他们致力于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提供全面的学科选择和先进的学习环境。
3.职业教育支出:国外各国也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培养具备实际工作技能的人才。
他们为职业学校提供了现代化的设施和设备,同时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际工作经验和实习机会。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情况中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更高。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主要特点包括:1.基础教育支出增加: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支出不断增加,政府将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提高教师待遇和培训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2.高等教育支出提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率的提高,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也在增加。
国家鼓励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同时加大对高等教育科研的支持力度。
3.职业教育支出加大:我国近年来致力于加强职业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将职业教育与产业结合起来,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用技能培训。
中国教育支出的国际比较及排名情况
![中国教育支出的国际比较及排名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6c52f8c4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d5.png)
中国教育支出的国际比较及排名情况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教育体系。
随着国家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中国对教育的投资也逐年增加。
本文将对中国教育支出的国际比较及排名情况进行探讨。
教育支出是一个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反映了国家政府和个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根据公开数据,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中国在教育支出方面表现出了持续增长的趋势。
首先,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的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逐年提高。
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的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已经超过4%。
这一数据显示出中国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
其次,根据《世界发展指标》的数据,中国的教育支出在全球范围内也位居较高水平。
根据最新的排名数据,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教育支出排名第二。
仅次于美国,超过了其他人口众多的国家,如印度和巴西。
此外,根据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UNESCO)的数据,中国在教育投资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根据最新数据,中国的教育支出总额在全球范围内稳居前列。
这表明中国在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尽管中国在教育支出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人口众多,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教育的发展还需进一步解决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其次,高等教育领域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尽管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庞大,但质量和国际影响力仍有待提高。
在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国的高校往往排名较低。
这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
此外,教育公平也是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
尽管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和机会,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公平是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总的来说,中国在教育支出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并在国际上排名较高。
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教育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加强教育质量、提高教育公平以及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都是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
国外教育支出比较与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完善
![国外教育支出比较与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完善](https://img.taocdn.com/s3/m/b53a9f4f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e6.png)
国外教育支出比较与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完善【摘要】国外教育支出普遍高于我国,尤其是在教育资源配置和师资待遇方面。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较低,导致教育资源短缺,师资不足,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需要加大财政投入,优化教育经费使用方式,提高教育支出效益。
国外教育支出给我国提供了启示,教育资源配置要合理,教育质量要保障,师资待遇要提高。
我国要改进财政教育支出的措施,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加强教育经费管理,提升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未来我国应致力于完善财政教育支出,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国外教育支出比较、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情况分析、不足原因、启示、改进措施、效益、完善努力、发展展望1. 引言1.1 国外教育支出对比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教育事业,并且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教育支出。
美国是世界上教育支出最高的国家之一,每年投入数千亿美元用于教育。
除了公立教育系统外,美国还拥有众多私立学校和优质大学,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和机会。
芬兰、瑞典等北欧国家也以其高水平的教育质量和广泛的教育资源备受国际瞩目。
与之相比,在我国,尽管政府也一直将教育事业放在重要位置,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教育支出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据统计,我国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支出占GDP比重相对较低,且在各个层次的教育都存在资金不足的情况。
这也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和教育质量的参差不齐。
对比国外教育支出情况,我们能够看到我国在教育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提升潜力。
可以借鉴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我国的教育支出政策,为提高我国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1.2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现状我国的财政教育支出一直是广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壮大,财政教育支出也在逐年增加。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在教育领域的支出已经占据了国家财政支出的相当比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主要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编写等方面。
比较分析国际教育支出与中国的差距与改进方向
![比较分析国际教育支出与中国的差距与改进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956dd379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b3.png)
比较分析国际教育支出与中国的差距与改进方向在国际教育支出方面,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为了缩小这一差距并寻求改进方向,我们需要对国际教育支出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
本文将探讨国际教育支出与中国的差距,以及可能的改进方向。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国际教育支出的现状。
不可否认,国际教育支出在各国都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领域。
各国政府和社会组织纷纷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以促进人力资源的培养和提高国家竞争力。
据统计,许多发达国家在教育上的支出占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较高。
举例来说,芬兰、挪威和瑞典等北欧国家以及加拿大等国家的教育支出占GDP比例一般在6%至7%左右。
与此相比,中国的教育支出占GDP比例较低。
尽管教育支出不断增加,但与国际水平仍存在差距。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中国的教育支出占GDP比例在4%左右。
这可能与中国的庞大人口基数和经济压力有关。
然而,我们应该认识到,教育支出以及教育质量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亟需加大投入和改进。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缩小教育支出差距并改进教育呢?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国家应该优先考虑教育,并将其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教育经费、提高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以及改善教育用途的专项资金来实现这一目标。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完善教育财政管理体制,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率,确保教育经费的公平分配和有效利用。
其次,注重教育质量和公平性。
不仅要提高教育支出的总额,还要注重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
政府应该加强对教育质量的监督和评估,完善教育体系和教育内容,不断提高教育水平。
同时,应该注重发展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有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另外,加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可以帮助中国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育理念,促进教育创新和改革。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中国教育可以与国际接轨,提升教育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在这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和教师的国际交流,加强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
中国教育支出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研究
![中国教育支出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e13a443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d5.png)
中国教育支出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中国的教育支出也在不断增加。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教育支出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并借鉴一些国家的经验,以期为中国的教育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首先,我们将对中国的教育支出进行分析。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的教育支出在过去几年间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例如,在2019年,中国的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约为4.28%,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略低。
然而,考虑到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教育需求,这个比例仍然属于较高水平。
此外,中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教育发展,包括提高教师待遇、加强基础教育建设、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等。
接下来,我们将对中国的教育支出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
在OECD的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与中国教育支出类似的国家,如美国、德国和日本。
这些国家的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普遍较高,其中美国和德国约为5%,日本约为4.5%。
与这些国家相比,中国的教育支出在整体水平上略低,但在人均教育支出方面可能会更高,考虑到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
在比较教育支出时,我们还应考虑到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背景。
例如,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巨大的人口规模、教育资源不均衡等挑战。
因此,提高教育支出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解决所有问题,还需要结合具体国情制定合适的教育政策。
在这方面,中国可以学习其他一些经济发展较快且教育质量较高的国家的经验,如芬兰、韩国和新加坡。
首先,芬兰在过去几十年间一直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并取得了很大成功。
芬兰将重点放在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管理上,注重培养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和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
此外,芬兰的教育支出也相对较高,占GDP的比例约为6.8%。
中国可以借鉴芬兰的经验,加大对教师培训和教育管理的投入,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质量。
其次,韩国和新加坡也是教育发展较为成功的国家,它们的教育支出与教育质量密切相关。
韩国的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约为4.2%,但在国际学生能力评估(PISA)等国际评估中,韩国的学生表现相对较好。
国外教育支出比较与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完善
![国外教育支出比较与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完善](https://img.taocdn.com/s3/m/e55b107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9b.png)
国外教育支出比较与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完善【摘要】本文从国外和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各自的特点和现状。
梳理了国外教育支出的政策和效益,提出了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改进建议和方向。
通过对国外教育支出的启示,为我国的教育投入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国外和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为提高我国教育支出效益和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外教育支出、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比较、分析、政策对比、建议、效益评估、启示、改进方向1. 引言1.1 国外教育支出情况国外各国在教育领域的支出情况各有不同,但总体上大部分发达国家都将教育视为重要的投资领域。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是世界上教育支出最高的国家之一,其教育支出大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
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国家也将大量资金投入教育领域,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人才。
除了发达国家,一些欧洲国家如芬兰和挪威也以其教育支出的高比例而闻名。
芬兰在教育方面的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而挪威的教育支出更是高达7%。
这些国家通过增加教育预算,提高教师待遇,更新教育设施设备等方式,致力于提高整体教育质量。
与之相比,我国的教育支出虽然逐年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我国目前的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大约为3%,虽然在人口众多的情况下仍然需要更大规模的投入才能满足教育需求。
我国在教育支出方面仍有许多改进空间,需要加大投入,提高教育质量,以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1.2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现状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现状在近年来得到了不断提升和改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事业的重视,政府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已经超过GDP的4%,并且在不断增加。
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主要包括教育经费、教育设施建设、教师待遇等方面。
教育经费的投入主要用于学校建设、教材购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政府还加大了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
中国教育支出与国际教育支出的比较分析
![中国教育支出与国际教育支出的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aab396a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64.png)
中国教育支出与国际教育支出的比较分析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的崛起,教育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提高国民的教育水平,不断增加教育支出。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教育支出与国际教育支出的比较情况,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育支出总额的比较教育支出总额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
截至最新数据,中国教育支出总额在全球排名较高,仅次于美国。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6年,中国的教育支出总额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 4.22%,这一比例相对较高。
与此相比,一些国际上教育发展相对较为先进的国家,如芬兰、韩国等,其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5%以上。
因此,中国在教育支出总额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
二、教育支出构成的比较教育支出的构成也是分析中国与国际教育支出差异的重要方面。
大部分国际上教育支出是由政府负责的,而中国的教育支出中,政府还承担了较大的比例。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政府教育经费在总教育经费中占比较大。
与此相比,一些国际上的教育体制更加灵活,民间教育经费的比例较高。
例如,在芬兰,家庭和个人教育支出占总教育支出的比例相对较高。
这与不同国家对教育体制的选择有关,也因此造成了教育支出构成上的差异。
三、教育支出的公平性比较教育公平是各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教育支出的公平性反映了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程度。
在中国,教育的公平性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虽然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但仍然存在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
相比之下,一些国际上的教育体制更加注重教育的普及与平等,其教育支出在地区间、收入阶层间的差异较小。
四、教育质量的比较教育质量是评估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准。
尽管中国在教育支出总额上位居前列,但教育质量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
一方面,中国的教育资源相对稀缺,适龄学童数量庞大,导致教育质量难以全面提升;另一方面,中国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升。
中国教育支出与国际比较的趋势及原因解析
![中国教育支出与国际比较的趋势及原因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ddbb329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42.png)
中国教育支出与国际比较的趋势及原因解析中国教育支出在过去几十年里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这与中国政府在教育领域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
本文将就中国教育支出与国际比较的趋势及原因进行解析。
首先,中国教育支出的总体趋势是逐年增长。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逐渐增加了对教育的投入。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教育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说明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在不断增加。
另外,中国也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政策,目的是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这也导致了教育支出的增加。
其次,中国教育支出在国际比较中也呈现出较高的水平。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的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全球范围内处于较高水平。
这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为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对教育的高度重视。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学生人口,在为数十亿的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需要大量的教育投入。
接下来,中国教育支出增长的原因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首先,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成为一项迫切任务。
中国政府认识到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其次,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教育质量和教育资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政府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来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
再次,教育的公平性和均衡发展是中国教育支出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政府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以弥补不同地区教育资源的不平衡。
此外,加大教育支出还有助于提高教师待遇和改善教育设施,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
最后,中国教育支出增长的原因还包括政府教育政策的引导和国际间的竞争压力。
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政策,推动教育现代化和提高教育质量。
这些政策引导了教育支出的增长。
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需要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因此需要更多的教育投入来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国际化人才。
中国教育支出与国际教育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
![中国教育支出与国际教育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1f07e62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b3.png)
中国教育支出与国际教育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教育支出国家之一,其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在近年来持续增加。
本文旨在比较中国教育支出与国际教育发展水平,探讨中国在教育领域的发展状况。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教育支出的总体情况。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中国在过去十年中,每年的教育支出都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截至目前,中国教育支出的总额已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
这表明中国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与此同时,中国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中国政府致力于提高教育投入的效果,并更好地满足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例如,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努力消除教育不平等现象。
此外,中国还通过减轻学生负担、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提高了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
然而,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中国的教育支出仍然相对较低。
根据国际比较的数据,中国在教育支出占GDP比例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与一些高收入国家相比,中国的教育支出比例相对较低,并且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如芬兰、韩国等。
因此,中国仍需要进一步增加教育支出,提高教育发展水平。
在国际比较中,芬兰教育一直备受瞩目。
作为全球顶尖教育体系之一,芬兰教育在教育支出和发展水平上表现出色。
芬兰政府对教育的投入非常高,并且在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教育资源优质、师资水平高、教育制度灵活等特点使得芬兰教育享有盛誉。
与中国相比,芬兰的教育支出占GDP比例更高,且在教育发展指标上表现优秀。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国家是韩国。
韩国是一个教育发达的国家,拥有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卓越的教育制度。
韩国政府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教育,并致力于提高教育发展水平。
韩国的教育支出占GDP比例相对较高,在教育领域发展成果显著。
尽管中国在教育支出方面的投入还有待提高,但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进教育体系。
近年来,中国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改革举措,包括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提高教师待遇等。
中国教育支出的国际比较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中国教育支出的国际比较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b5acf741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a6.png)
中国教育支出的国际比较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国教育支出的国际比较教育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各国都将教育视为国家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
教育支出被认为是一个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现在,我们将对中国的教育支出进行国际比较。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的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在2019年,中国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为4.13%,远远高于一些发展中国家。
例如,巴西的教育支出占GDP比例为5.99%,印度的比例为3.16%。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教育支出仍然相对较低。
日本的教育支出占GDP比例为3.93%,美国的比例为5.19%。
此外,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中国的教育支出在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通过对各省市的教育支出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到教育支出最高的地区是北京、上海和天津。
这些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高,经济实力较强,因此在教育领域投入较多的资源。
相比之下,一些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支出较低,这也反映了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现象。
中国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教育支出不仅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也是对国家长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
教育支出的增加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人才素质和创新能力,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教育支出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本投入。
通过增加教师数量、改善学校设施和资源,以及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培训机会,教育支出可以增加人力资本的积累。
这些增加的人力资本将为国家提供技能熟练的劳动力,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其次,教育支出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就业率也具有积极作用。
受过高质量教育的人才通常具备更高的技能和知识水平,能够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他们更有可能获得高薪工作,提高自身的收入水平,这将进一步刺激内需和消费,推动经济增长。
此外,教育支出还能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教育投资可以培养更多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创新人才,推动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中国教育支出与国际比较的分析探讨
![中国教育支出与国际比较的分析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1bfbad56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9e.png)
中国教育支出与国际比较的分析探讨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支出一直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
本文旨在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比较,探讨中国教育支出的现状、挑战和发展方向。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教育支出与其他国家的对比。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9年中国的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为4.2%,相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而言是较高的。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这一比例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例如,美国的教育支出占GDP比例达到了5.5%,瑞典更高达6.5%。
这些数据显示出中国在教育支出上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教育支出的分配情况。
根据教育部数据,中国政府对教育的支出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领域,占比超过80%。
然而,高等教育的资金占比仍然相对较低。
这也是一个亟待改善的问题,因为高等教育对于人才培养和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因此,中国应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投入比例。
此外,我们还应该关注教育支出的效益。
虽然中国在近年来在教育投入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与之相比,教育质量和学生成果方面的表现仍然较为薄弱。
例如,根据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数据,中国学生在数学和阅读能力方面的表现仍然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
这可能与支出在教育管理、教育改革以及教师培训等方面的不足有关。
因此,中国需要通过改革创新,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在面对教育支出的挑战时,中国还需注意不同地区间的差异。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发展不平衡,一些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支持和投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条件。
此外,随着城乡发展的差距逐渐缩小,教育支出的公平性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中国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城乡教育资源平等化水平。
最后,中国教育支出的发展方向应该注重教育创新和国际合作。
近年来,中国在教育科技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其中包括利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教学方式。
这种创新势头应该继续保持,并进一步推动教育与科技的融合。
中国教育支出与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的对比分析
![中国教育支出与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的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c7dfead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23.png)
中国教育支出与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的对比分析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人口国家之一,教育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
教育支出是衡量一个国家对教育事业投入的重要指标,对于教育发展的影响巨大。
本文将对中国教育支出与国际教育发展趋势进行对比分析,以了解中国教育支出在国际范围内的地位和发展情况。
首先,中国的教育支出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根据统计数据,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持续增加。
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的教育支出达到了4.14万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稳定在4%左右。
这一数字相较于过去几年有所提高,并显示出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
然而,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教育支出仍然相对较低。
与之相比,一些发达国家在教育支出上表现更为慷慨。
例如,美国是世界上教育支出最高的国家之一。
据统计,2018年美国的教育支出达到了1.3万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5.6%。
此外,欧洲一些国家,如丹麦、瑞典、芬兰等,也在教育支出上表现出较高的投入。
这些国家投入更多资金用于教育事业,为其教育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支持。
此外,教育支出与教育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教育质量方面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尽管在近年来中国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的表现有所提高,但仍然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有差距。
这一差距可能与教育支出不足以满足教育需求有关。
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中国仍需增加教育支出,提高教师待遇和培训水平,改善教育设施等。
另一方面,中国的国际教育发展步伐加快,教育投资也得到了更多重视。
中国近年来不仅在教育支出方面有所增加,还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计划,鼓励并支持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
例如,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教育交流提供了新的机遇。
中国政府还致力于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前来留学。
这些举措有助于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尽管中国的教育支出在国际范围内可能相对较低,但中国已经逐步提高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并加大了对国际教育发展的支持。
比较分析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教育支出方面的差距及变化趋势
![比较分析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教育支出方面的差距及变化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e0b56c4f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d.png)
比较分析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教育支出方面的差距及变化趋势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教育支出方面的差距及变化趋势比较分析教育是国家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人民的素质和推动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对教育的投入不尽相同,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和经济大国,在教育支出方面与其他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
为了更好地比较分析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教育支出方面的差距及变化趋势,以下从教育支出的绝对数额、占GDP比例和教育支出的来源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从教育支出的绝对数额来看,中国在近年来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投资。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不断上升。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持续增加,2019年教育经费达到了4.4万亿元人民币。
然而,在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较时,中国的教育支出仍然存在差距。
例如,根据相关数据,美国在2019年的教育经费达到了1.46万亿美元,远远超过了中国的教育经费。
其次,从占GDP比例来看,中国在教育支出方面的投入相对较低。
教育支出占GDP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对教育的关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虽然中国的教育经费在近年来有所增加,但在占GDP比例方面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较低。
根据数据,中国在2019年的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为3.84%,而一些发达国家如芬兰、挪威和丹麦等的教育支出占GDP比例一般在5%以上。
最后,从教育支出的来源来看,中国的教育支出主要依赖于政府投入。
政府在教育支出方面的投入占据了主要比例。
虽然一些国际机构和私人组织也在中国有一定的教育投入,但相比较而言仍然相对较少。
而在一些发达国家,教育支出的来源相对多样化,个人捐赠和企业投资在教育支出上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教育支出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
尽管中国在近年来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投资,但在教育支出的绝对数额、占GDP比例和教育支出的来源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未来,中国政府应该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教育支出的比例,以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和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支出水平比较
![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支出水平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3de099cfed630b1c59eeb5eb.png)
而其在投入结构与比例上存在的问题也不少。
实践中要解决教育资源总量的短缺,首先就要从量上加大投入。
尽管经济转轨过程中,各领域、各产业、各部门的发展需求都很强烈,需要国家支持投入的资金很多,有很多理由来加速这些行业和部门的发展,但是,不管是从战略高度来考虑,还是参照国外发达和不发达国家对教育的支持程度,国家在转轨期怎么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都不过分。
其次,要加大对基础教育投资的倾斜力度。
最后,在转型期,要实现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政府应该担当起“有为”和“无为”双重角色。
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实施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与直接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贡献。
教育事业发展成就显著,跨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办学效益稳步提高,各项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投入明显增加,有力推动了教育发展,积极扩大教育开放,教育国际竞争力得到提高。
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教育财政投入还比较低,这一点不仅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而且也已引起理论界的关注与反响。
四、教育支出规模的现状分析人们一般用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来比较各个国家教育支出的相对规模,衡量各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程度、重视程度。
(一)中国教育支出规模的现状分析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00年达到4%。
而2000年财政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仅为2.86%。
不仅没有达到4%的既定目标,反而低于1986年和1990年的水准。
自2001年起,政府将目标的实现推延到2005年,却始终没有根本性的突破。
表1 1993-2009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总量及占GDP的比重年份财政教育支出(亿元)GDP(亿元)财政教育支出占GDP 的比重1993 867.76 34634.4 2.51 1994 1174.74 46759.4 2.51 1995 1411.52 58478.1 2.411996 1671.70 67884.6 2.46 1997 1862.54 74462.6 2.50 1998 2032.45 78345.2 2.59 1999 2287.18 82067.5 2.79 2000 2562.61 89468.1 2.86 2001 3057.01 97314.8 3.14 2002 3573.36 105172.3 3.41 2003 117390.2 3.28 2004 136875.9 2.79 2005 2.82 2006 3.00 2007 3.32 2008 3.48 2009 3.09年至2007年短短8年间,教育经费支出提高了3倍多;另据教育部、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2008年12月公布的《2007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2007年中国实际的教育经费支出为12148.1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23.8%,形成了自2000年以来的第二个增长小高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支出水平比较2012020629 金融4班李嘉丹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
”但迄今为止,“4%”的政策目标尚未实现。
我国的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不但影响到我国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也使得家庭负担过重。
对此,在2010年7月13日到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了加大教育投入的重要性和决心;同时,新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再次提出到2012年实现教育财政性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表明了党和政府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坚定决心。
二、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必要性“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发达程度、教育投入水平常常是很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素质、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准。
教育支出在各国财政支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体现了各国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素质的战略目标。
从经济性质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做是一种混合物品。
然而,教育是分初、中、高几个层次的。
所谓初等教育是保证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是每一个公民的一种权利,更是每一个公民的一种义务,它是带有强制性的。
既然是国家通过立法安排义务教育,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享受这种教育,那么这种服务理应由政府来提供和保障,从这个角度看初等教育应该是纯公共物品。
而除了义务教育之外的高层次教育,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和竞争性,属于准公共物品。
如果交由市场运作,一旦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必将给我国的教育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早成我国人才链的断裂,从而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
从实践角度看,各国政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一般在提供教育服务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教育具有以下三个特点:意思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科技进步又来源于教育。
二是避免收入差距而形成受教育机会的不公平。
由私人部门提供教育服务会抬高学费,收入微薄的家庭子女无法上学。
但是由政府提供教育服务可保证教育机会的公平,避免优秀人才的流失。
三是教育资本市场的不发达与不完善。
教育的支出可以看成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低收入家庭暂时无力支付学费可以向金融部门申请贷款。
但是人力资本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的资本市场,信息极其不对称,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事先难以确定,因而金融部门不愿轻易发放贷款,由政府主办教育服务并为教育贷款提供担保,这有助于弥补教育资本市场的不足。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育必须由国家直接管理,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经济和政治上的安全,而其重要的地位不得不让人关注其支出的结构。
三、中国教育支出概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教育资金虽在投入总量上有了大幅度的增长,然而其在投入结构与比例上存在的问题也不少。
实践中要解决教育资源总量的短缺,首先就要从量上加大投入。
尽管经济转轨过程中,各领域、各产业、各部门的发展需求都很强烈,需要国家支持投入的资金很多,有很多理由来加速这些行业和部门的发展,但是,不管是从战略高度来考虑,还是参照国外发达和不发达国家对教育的支持程度,国家在转轨期怎么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都不过分。
其次,要加大对基础教育投资的倾斜力度。
最后,在转型期,要实现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政府应该担当起“有为”和“无为”双重角色。
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实施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与直接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贡献。
教育事业发展成就显著,跨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办学效益稳步提高,各项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投入明显增加,有力推动了教育发展,积极扩大教育开放,教育国际竞争力得到提高。
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教育财政投入还比较低,这一点不仅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而且也已引起理论界的关注与反响。
四、教育支出规模的现状分析人们一般用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来比较各个国家教育支出的相对规模,衡量各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程度、重视程度。
(一)中国教育支出规模的现状分析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00年达到4%。
而2000年财政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仅为2.86%。
不仅没有达到4%的既定目标,反而低于1986年和1990年的水准。
自2001年起,政府将目标的实现推延到2005年,却始终没有根本性的突破。
表1 1993-2009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总量及占GDP的比重2003 117390.2 3.282004 136875.9 2.792005 2.822006 3.002007 3.322008 3.482009 3.09自2000年开始,中国每年用于教育的经费支出增长率均在10%以上,2000年至2007年短短8年间,教育经费支出提高了3倍多;另据教育部、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2008年12月公布的《2007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2007年中国实际的教育经费支出为12148.1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23.8%,形成了自2000年以来的第二个增长小高峰。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拨款(不包括教育费附加)为7654.91亿元,比上年的5795.61亿元增长32.08%。
其中,中央财政教育支出1076.35亿元,按同口径比较,比上年增长76%,高于中央财政经常性收入约28%的增长幅度。
艾瑞认为随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中央政府各级机关用于教育经费的支出还将保持较高增长,预计到2010年,中国的教育经费高突破20000亿大关。
表2我国教育经费投入逐年扩大,且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也逐年增多,可见政府逐渐认识到教育对于一国的重要意义。
我国教育经费来源构成的基本特征,仍是以政府投入为主,但目前已形成政府投入、民办学校、社会捐赠、事业收费(含学杂费)及其他经费等多种形式、多元化的教育资金来源结构。
表3 1995—2010年我国教育经费来源(二)世界主要国家教育支出规模情况比较从国际比较来看,发达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高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比重也越大。
1995年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为5.2%,发达国家为5.5%,发展中国家为4.6%,最不发达国家达到3.6%。
而我国仅为2.41%,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甚至还低于最不发达国家的水平(见表4)。
表4 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单位:%)国家和地区1980 1985 1990 1994 1995世界平均 4.8 4.8 4.8 4.9 5.2美国 6.7 4.9 5.2 5.4日本 5.8 5.0 4.7 3.6法国 5.0 5.8 5.4 5.9 6.1印度 3.0 3.5 3.9 3.6 3.4巴西 3.6 3.8 4.6 1.65 2中国 2.51 2.41从人均教育支出水平来看,中国的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为42美元,美国为2684美元,是中国的63.9倍。
如果考虑到人口的因素,我们以人均GDP来比较,中国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仅为人均GDP收入的0.82%,美国为6.10%,是中国的7.44倍。
日本为4.28%,韩国为3.01%。
俄罗斯为1.87%,是中国的2.28倍,巴西为2.29%,是中国的2.79倍。
所以中国不仅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即使在金砖四国中,中国的教育投入也排在末位。
用具体的数字来说的话,中国实际公共教育投入仅占GDP的百分之二点四,低于印度的百分之二点七,相当于美国的一半。
目前我国教育的公共投入占GDP的比重只有3%,经过调整后,我国实际的公共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仅为2.4%,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就进一步扩大。
比如原来只相当于法国的59%,现在相当于法国的39%;原来相当于德国的79%,现在只相当于德国的44%;相当于德国也从66%下降到了44%;美国从过去的69%下降到现在的50%(见表5)。
表5 各国人均公共教育支出比较五、教育支出结构的现状分析教育支出结构主要表现在对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的投入情况,教育经费在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结构、在高等、中等、初等三级教育上的分配结构以及在地理区域的分配结构。
(一)我国的教育分为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两种。
资料表明,2000年我国义务教育的学生数超过1.9亿,非义务教育学生为2907万,但当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用于义务教育的比重为52.11,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用于义务教育的比重为49.27%,可以看出对义务教育投入力度远小于非义务教育,而农村义务教育的生均经费更低。
表6反映了这个问题。
表6 1999年我国三级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单位:元)(二)从教育经费在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来看,我国的教育经费按来源,可以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地方教育经费投入还可以细分为省级、地市级和县级、乡镇级政府的教育经费投入。
2005年,全国教育总经费为8419亿元,其中中央为852亿元,占比例为10.1%,地方为7567亿元,占比例89.9%。
同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为5161亿元,其中中央为410亿元,占比例为7.9%,地方为4751亿元,占比例92.1%。
从数据看,地方是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绝对主力。
19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的教育财政基本是中央政府“大包大揽”,此后,中国的教育体制进行了两个重要的改革,第一是逐步把中央管理为主的教育管理责任和财政责任向地方政府扩散,基础教育形成了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高等教育形成了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的体制;第二个改革则是由过去单一的国家财政拨付改为多元化的筹资体制。
这两方面的改革对我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个方面的改革让地方政府更多的承担起教育财政的责任,这样就让我们的教育发展和教育财政的供给和地方财政能力直接挂起钩来,实际上就导致了一个严重后果,就是财政中立性的缺失——财政中立性指的是教育投入和地方财政无关,财政中立性是为了保证教育的公平性;第二个方面的改革则使中国的教育经费越来越依赖于预算外经费来源,尤其是高等教育,从1990年实行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制度,开启了让家庭和学生承担学费的政策,高等教育的私人成本越来越提高。
(三)从教育经费在高等、中等、初等三级教育上的分配来看,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我国三级学校生均日常教育经费与人均GNP的比例为0.05∶0.15∶1.93,同其他一些国家相比,是所有国家中相差最悬殊的(见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