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校创业大赛的比较及其启示
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比研究及启示
![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比研究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adfcbc40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7.png)
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比研究及启示随着全球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变得愈发重要。
不仅是对于学生个人成长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更是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
中外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有着不同的理念和做法,本文将对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其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课程设置国外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更加灵活多样,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实践操作。
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等名校,他们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涵盖了创业思维培养、商业计划书撰写、市场营销策略、风险管理等多方面内容,还会邀请成功企业家和投资人来校授课,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创业实践。
而国内大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相对单一,更加偏重于理论知识,应用性和实践性不足。
(二)实践操作国外高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环节,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会设置大量的实地考察、实践操作和项目策划,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创新。
而国内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多停留在课堂教学和理论学习上,对于实际操作和项目策划的引导不够充分。
(三)师资力量国外高校拥有众多成功企业家、投资人和行业精英担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授课老师,可以给予学生最新的社会信息和经验分享。
而国内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老师多数是理论研究为主,缺乏实践经验。
(四)创业文化国外高校鼓励学生创业的氛围比较浓厚,学生创业团队可以获得校内和校外多方面支持,包括项目资金、导师指导、创业孵化等。
而国内高校创业文化相对欠缺,学生创业的机会和支持体系都有待完善和提高。
国内高校可以借鉴国外高校的做法,多样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加强师资培养国内高校应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鼓励成功企业家和投资人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创业经验和案例分享。
(三)建设创业孵化平台国内高校可以积极打造学生创业孵化平台,为学生提供创业的场地和资源支持,帮助学生将创业梦想变成现实。
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比研究及启示
![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比研究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db581c7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a7.png)
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比研究及启示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和创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发展动力之一。
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今天我们就来对比研究一下中外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并探讨其启示。
一、教育理念的差异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中外高校的教育理念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国外,尤其是在美国,高校更加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潜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而在中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和组织实践活动的层面,缺乏对学生创业潜力的挖掘和培养。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方面,中外高校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国外,特别是在美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比较丰富,涵盖了创业的各个方面,包括创业理论、创新管理、商业计划书编写、风险投资、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而且大多数高校还设立了创业实践课程,鼓励学生参与真实的创业项目。
而在中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相对单一,主要是围绕创业理论和创新管理展开,对于创业实践课程的设置相对较少,很少有高校设立专门的创业实践课程。
这就导致了中国高校的创业教育重在理论知识的灌输,对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指导和培养。
鉴于此,中国的高校有必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多方面涵盖创业的各个方面,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三、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影响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在国外,特别是在美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拥有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教授们大都是创业者或者是在商界有丰富经验的专家,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发展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而在中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相对薄弱,大部分教师缺乏创业和商界实践的经验,导致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实战经验和案例,很难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中美高校创业教育内容比较及启示
![中美高校创业教育内容比较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44c81d070b1c59eef9c7b44f.png)
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比研究及启示
![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比研究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cb697aa9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ac.png)
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比研究及启示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不断涌现,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日益凸显。
中外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各有特色,本文将对中外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其共同点和差异性,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进行探讨。
一、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共同点1. 强调实践性无论是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都十分注重实践性。
许多学校都会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鼓励学生团队组建,深入社会实践,让学生从实际中学习、成长,这是创新创业教育最核心的要素。
2. 跨学科融合中外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都强调跨学科融合。
创新创业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需要创新思维、团队协作、市场营销等多方面的能力。
许多高校会开设跨学科的创新创业课程,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需求。
3. 建立创新创业平台中外高校都会建立创新创业平台,提供学生创业孵化、科研实践、创新创业资源对接等服务,为学生提供一个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
这些平台能够帮助学生将课堂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1. 创新创业文化差异中外高校在创新创业文化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国外,创新创业被视为一种文化,学生、教师、企业等各界人士都会积极参与形成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而在国内,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创新创业文化相对薄弱,很多学生和教师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和态度还不够积极。
2. 课程设置差异中外高校在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国外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更加注重实践性和开放性,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课程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而国内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相对固化,更加注重理论知识和考试成绩,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3. 创业资源对接差异国外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创新创业资源对接更加紧密,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基地搭建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资源和支持。
而国内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相对较少,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互动不够密切,学生的创业资源匮乏,创业环境相对不利。
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经验比较研究
![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经验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4b3290c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09.png)
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经验比较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和创业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中美高校不断探索和创新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本文将比较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分析其差异,并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启示。
一、创新创业教育在中美的发展现状1. 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近年来,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
许多高校设立了创新创业学院、中心或研究院,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和资源支持。
一些创新创业导师团队也在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培训。
此外,高等教育部门还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竞赛、项目孵化和科研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美国的高校一直以来都是创新和创业的热bed,许多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和经验都源于美国。
美国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许多大学设立了创新中心和创业中心,为学生提供资源和支持。
学生们有机会与行业专家、企业家和投资者进行交流和合作,从而拓宽他们的视野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差异比较1. 教育理念的差异中美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念存在差异。
中国高校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侧重于知识传授和学术研究。
而美国高校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主动追求自己的创新创业项目。
2. 课程设置和资源支持的差异中美高校在课程设置和资源支持方面也存在差异。
中国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较少,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上,缺乏实践性和综合培养。
而美国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更加丰富多样,包括专业创新创业课程、项目实践课程和跨学科合作课程。
此外,美国高校具有丰富的创新创业资源,包括资金支持、场地提供和mentor支持等。
3.创新创业环境和文化的差异中美高校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文化也存在差异。
中国高校的创新创业环境欠发达,创业风险较高,创新创业文化相对不成熟。
而美国高校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文化较为成熟,社会对创新创业的支持也更加广泛。
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比研究及启示
![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比研究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d48da980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df.png)
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比研究及启示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外高校中,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趋势。
中外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大差异,本文将对此进行比较研究,并从中汲取启示。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目标在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目标更多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以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
许多中国高校积极推动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等,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
而在国外,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更多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社会上立足并做出重要贡献。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中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国高校更多依托于课堂教学,着重于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国外高校更偏重于实践教学,通过创业实践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国外高校还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创新,而中国高校在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中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和支持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机会,如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导师等。
相比之下,国外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和支持更加丰富,例如一些国外高校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支持学生的创业项目,还有一些专门的创新创业基金会等。
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支持,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创新创业想法。
四、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与影响中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许多学生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获得了成功的创业经验,并成为了社会的栋梁。
相比之下,国外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更加丰硕,许多成功的创业企业都源于国外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这些企业对于经济的推动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根据以上对比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高校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
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
![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d662bf6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31.png)
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中美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和方法。
本文将从文化视野下对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比较分析。
一、文化差异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1. 教育理念:中美两国在教育理念方面存在着差异。
美国鼓励学生在学校以外的地方进行创新创业,更加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而中国在教育方面更加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教育,创新创业的环境有待改善。
2. 风险承受能力:美国文化鼓励个人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也鼓励接受失败并从中吸取教训。
这种文化背景使得美国学生更愿意承担创业的风险。
而在中国,普遍存在着“成功至上,失败可耻”的文化观念,这使得一些学生对创新创业持谨慎态度。
3. 社会支持体系:在美国,创新创业的环境相对比较成熟,有完善的创业生态系统,包括风险投资、创业孵化器、创业竞赛等。
而在中国,尽管政府出台了很多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但整体创业生态系统还不够完善。
这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愿和能力。
1. 课程设置:美国高校普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开设了很多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例如商业计划书撰写、市场调研、风险管理等。
而中国的大学则更加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相对较少。
2. 实践机会:美国高校提供了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包括创业实习、创业实训、创新创业竞赛等。
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实践机会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而中国的大学在创新创业实践机会方面还有待提高。
3. 创业文化培育:在美国,高校积极培育创业文化,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
而中国的大学在创业文化培育方面还有一定的进步空间。
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着文化差异,这直接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和成效。
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相对较为成熟,拥有完善的创业生态系统,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而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在课程设置、实践机会和创业文化培育等方面进行改进。
中美大学生创业的异同
![中美大学生创业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b81c6435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a7.png)
中美高校生创业的异同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很多高校校内中都提倡高校生创业,而且已经成为一个流行的话题。
下面是中美两国高校生创业的比较,从中你可能会有某种启发。
创业的起步时间不同中美两国的起步时间相差了15年。
高校生创业热起源于美国高校生的创业方案大赛。
自1983年美国得克萨斯州高校奥斯汀分校的两位MBA高校生举办第一届商业方案以来美国很多高校都开头举办自己的创业方案大塞。
据统计,美国表现最优秀的50家高新技术公司有46%出于MlT的创业方案大赛。
从某中意义上讲,高校的创业方案大赛已成为美国经济的直接驱动力之一。
在中国,1998年5月,清华高校才进行首届高校生创业方案大赛,1999年3月,清华高校同学科技创业者举办了其次届创业大赛,这次大赛诞生了如“易得方舟”,“视美乐”等同学公司。
创业的社会环境很相像两国从政府到社会,高校以及传媒都支持鼓舞高校生参加社会实践,自主创业。
2000年4月,中国教育部为鼓舞高校生创业出台了一向政策:高校生,讨论生(包括硕士生,博士讨论生)可以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继清华高校之后,上海交大,浙江高校,华中理工高校及重庆等地的高校也纷纷举办创业方案大赛,鼓舞同学创业。
清华高校还特地为同学创业开拓了清华创业园。
不同的是美国有关部门仅是营造一种气氛和环境,公司从成立哪天起就完全接受市场的考验。
虽然中国在工商,税务方面对同学公司并没有优待的政策,但社会,校方都为他们供应了不少关心,休学创业, 管理询问,商务培训等,有的甚至出资为同学创业作广告。
创业资本的来源不同在投资方式上,作为高校生,没有雄厚的物资基础,资金有限,唯有采用专利,专业技术或者高新技术成果等无形资产进行投资,多数创业者都是由技术人员向管理和经营人员转化的。
这是两国高校生创业的共同特点。
在汲取风险投资上,两国有较大的差异。
美国是世界上创业投资最发达的我国,有成熟的资本市场,风险投资资金充分,信息服务行业发达,各种询问服务机构齐全,因而美国高校生的创业方案多数都具有可行性,市场前景好,简单得到风险投资,公司进展快。
中美大学生高校创业教育的比较与启示
![中美大学生高校创业教育的比较与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914ed45f69dc5022abea00a6.png)
中美大学生高校创业教育的比拟与启示Ivy092摘要:2021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已达610万,年底到明年的大学生面临着一个比以前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
高校创业教育的兴起和开展,顺应了“创业型〞时代的客观要求,满足了缓减青年就业压力的现实需要。
但是创业的起步时间上,中美两国的起点时间相差了15年。
这短短15年间,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令国内的教育者不免望洋兴叹。
关键字:高校创业教育中美保障支持措施课程体系教育文化环境The Sino-US University Student UniversityUndertaking education's comparison and inspiresIvy092Abstract:in 2021 the university student graduates the population to reach6,100,000, will be facing more stern employment situation at the end of the year to next year's university student compared to before. University undertaking educations appeared and developed complied with “the undertaking style〞which the time requested, satisfied has lightened and reduced the youth employment pressure the realistic need. But starts an undertaking in the start time, China and US's beginning time has differed last for 15 years. During the short 15 years, are actually the gaps which oversteps with difficulty together, make the domestic pedagogue to feel powerless and frustrated unavoidably.Key words: The university 、Undertaking education、China and US、To safeguard support measure、Curriculum system、Education culture environment 一、背景及前言高等教育向来以研究高深学问的“象牙塔〞自居,随着高等教育内涵和外延的进一步扩展,高等教育正被卷入工业化社会的巨大生产程序中。
中美大学生高校创业教育的比较与启示
![中美大学生高校创业教育的比较与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715129f5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d9.png)
中美大学生高校创业教育的比较与启示近年来,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其中包括中美两国大学。
但在创业教育的实践中,中美两国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和问题。
本文将对中美大学生高校创业教育进行比较,并提出相应的启示。
一、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比较1. 创业教育的宗旨不同在中美两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宗旨存在差异。
在中国,高校创业教育既着眼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同时也重视学生创业实践的过程和成果。
而在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则着重于培养学生创业思维和创新精神,强调创业实践经验的获取和沉淀。
2. 创业课程设置不同中美两国的高校创业课程设置也有不同。
在中国,大部分高校创业教育是作为一门课程来进行授课和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业技能。
而在美国,大多数高校的创业课程主要是以方法论、理论基础、案例分析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分析和总结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从而提高学生自身创业意识和能力。
3. 创业团队建设方式不同在中国,高校创业教育通常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学生为主体自主组建创业团队,另一种则是学校主导组建创业团队并进行培育。
而在美国,高校创业团队建设通常采用自主竞争式的方式,学生自由组合,并结合其所学专业知识和创新创意进行实践。
4. 创业投资方向不同在美国,创业团队通常在获得初步创业经验和重要数据后,寻求创业投资,获得相应的资金和资源。
而在中国,由于国内投资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创业发展的不平衡性,大多数创业团队往往只能依靠自身的努力,勒紧裤腰带继续前行。
二、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1. 加强教育宗旨的理念宣传中美两国之间创业教育的宗旨存在差异,中美高校应该及时宣传、传递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宗旨,引导和激发学生对创业教育的兴趣,并培养他们对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热情。
2. 创业课程设置应该更具综合性既是国外的创业课程,也能够教学中国的创业知识。
该课程学生可以学习到美国先进的创业方法论、相应的培育体系及其它资讯,同时也应该教学中国的创业知识,如创业市场、竞争环境、政府相关法律法规等。
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比研究及启示
![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比研究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17b0e45f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e1.png)
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比研究及启示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
在中国,随着经济结构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创新创业教育也逐渐受到重视。
与国外高校相比,中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本文将通过对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对比研究,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异及对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一、课程设置在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许多知名高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相关的专业课程,并且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创业实践机会。
而在中国,虽然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但在课程设置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些学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内容相对陈旧,缺乏实践性和前沿性,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启示:中国高校需要加强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增加实践性和前沿性的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
二、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在国外高校,有许多老师和行业专家都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他们不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还会给学生提供切实的指导和资源支持。
而在中国,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导师团队相对薄弱,缺乏实践经验和资源。
启示:中国高校需要建立更加专业化的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吸引更多行业专家和成功创业者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指导和资源支持。
三、创业孵化平台国外许多高校都建立了创业孵化平台,为学生提供创业培训、项目资助、导师指导等服务。
这些孵化平台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将创意变成商业项目,还能够为他们提供创业所需的资源和支持。
而在中国,一些高校的创业孵化平台还比较薄弱,很难满足学生创业需求。
四、国际化合作国外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非常重视国际化合作。
他们与世界各地的高校、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创业机会和资源。
而在中国,一些高校在国际化合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缺乏国际视野和资源支持。
启示:中国高校需要加强国际化合作,积极与国外高校、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创业舞台和资源支持。
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b719751858fafab069dc0278.png)
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创业体现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强弱。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社会应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
在高校,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内外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新领域,也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推进,符合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潮流;另一方面,创新创业的素质教育和能力提升也决定着全民族教育发展的高度和效益。
国外高校特别是美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早,且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对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比较与分析,借鉴美国高校的经验和特点,结合新时代对创新型人才创业教育的要求,可为同类型高校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历程(一)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历程。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时间较短。
____年,清华大学举办的首届创新创业大赛,标志着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始。
虽然各大高校对创新创业理论研究、课程开发、制度建设等都还处于学习和探索阶段,但随着近年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对各大高校积极培育创新型人才和多元化创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务院和教育部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并逐步将其纳入各大高校培养人才方案的规划中。
____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____年)》中指出,推进创业教育工作,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1]。
____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要求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改进学生创业指导服务[2]。
党的十八大提倡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推进教育发展的动力之源,____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又再次强调并鼓励大众投身于创新创业的浪潮中。
在此背景下,我国教育界和高校逐渐认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和使命感,从而肩负起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级人才的艰巨任务。
中美创新创业教育比较研究及启示
![中美创新创业教育比较研究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640b4586d0d233d4b14e69a8.png)
中美创新创业教育比较研究及启示【摘要】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开放式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推动了科技创新与发展,使美国的科技创新和发明一直引领着世界的科技进步。
我国的应试教育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阻碍了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应从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有效培养科技创新人,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科技创新基石一、中美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一)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推动科技创新与发展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生产力,这一点从美国经济在过去100多年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就是充分证明。
正如美国商务部负责知识产权的官员戴维·卡普斯所说,美国产业新技术和产品服务的诞生,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美国二战以来的经济增长有75%来自产业创新和技术革新,科技创新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
从飞机、原子弹、宇宙飞船、通信卫星等国防高科技产品,到电灯、晶体管、互联网等百姓日常所需,美国人的科技创新和发明一直在引领着全世界的科技进步,这与美国从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息息相关。
美国从小学就推行创新教育。
美国中小学课程设置比较重视让学生学习与现代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相关的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动手实践、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勇于创新,这是美国在创新教育方面的重要法宝。
美国课堂教学是很开放的,他们在座位编排上很随意,教师在课堂上会尽力表现其幽默风趣,一个教条、呆板、只会照本宣科的教师教学效果评估不会获得好分数;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然后指导学生自己去查阅书本或网络以得出自己的答案,教师不会让各个学生的答案相一致,更不会去束缚学生的创新与想象力;美国小学一至三年级没有学业成绩记录,三年级以后各种考试也不公布分数,考试内容与学生教材没有直接关系,主要考学生的逻辑、分析、推理等几方面能力,考题也千奇百怪,新奇的考试题目让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如果学生表现突出,学校会建议家长去做智商测验,使学生有机会得到特别辅导。
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
![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04ccc77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92.png)
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国家,其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展现出了各自的特点。
本文将对中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在不同文化视野下的异同点。
一、文化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中美两国的文化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在美国,社会风气开放,个人创新意识较为浓厚,因此美国高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美国高校注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市场需求,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培养学生自发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而在中国,社会风气相对保守,传统观念较为浓厚,因此中国高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中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多地着重于学生的实践经验,鼓励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和实践能力。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比较在课程设置方面,中美两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美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更加多样化,灵活性较大。
美国高校往往会设置各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包括创业管理、创新策略、商业计划撰写等,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而中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相对较为单一,主要以创业实践和案例分析为主要内容,较少涉及到创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美国高校还鼓励学生参与创业实践项目,提供实际支持和资源,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相比之下,中国高校在此方面的支持相对较少,多数创业实践项目由学生自行组织,缺乏系统性的支持和资源。
三、创业导师和资助机制比较在创业导师和资助机制方面,美国高校的支持体系更为完善。
美国高校有着丰富的创业导师资源,通过与创业导师的面对面辅导和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创业行业的实际情况,得到更加有效的指导。
美国高校也有着丰富的创业资助机制,包括创业大赛、创业基金等,为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机会。
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比研究及启示
![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比研究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33f7926e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52.png)
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比研究及启示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本文旨在探讨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差异和启示,以期为国内高校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随着全球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而中外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做法和成效也各有不同,因此有必要开展此次研究。
在国内,随着政府大力支持创新创业教育以及社会对创业的认可度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我国高等教育难免存在一些制度和体制上的弊端,群众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还有待提高。
有必要与国外高校进行比较研究,找出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差异之处,以期为我国高校提升教育质量提供有益启示。
通过对比分析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不同特点以及优势劣势,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到中外高校在这方面的各自优势和不足,为我国高校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合理建议。
【研究背景】1.2 研究意义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其中的优势和劣势,探讨其中的启示,旨在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具体意义包括:1. 帮助高校了解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为高校提供发展方向和策略。
2. 促进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进和完善,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竞争力。
3. 推动高校与产业界的深度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的结合。
4. 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提供经验和借鉴,促进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通过对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对比研究,可以更好地发挥高校在培养创新人才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2. 正文2.1 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对比分析国内外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中美高校创业大赛模式比较研究
![中美高校创业大赛模式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3fcd5e1eefdc8d377ee32a8.png)
中美高校创业大赛模式比较研究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高校创业大赛在组织模式、单元设置、后续保障等方面的比较分析,认为两者在竞赛目的和评价机制、参赛人员、竞赛项目分类、竞赛评审方式四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提出通过进一步突出竞赛的实战型导向、放宽竞赛对参赛者的限制、增加评委与创业项目的交流频率三个方面深化我国高校创业大赛的办赛机制。
标签:大学创业赛;中美高校;模式研究创业大赛也称商业计划竞赛,其目的是帮助那些具备一定市场前景的服务项目或技术产品,借助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通过项目评估洽谈最终获得投资,投入实际生产运营,推动现实社会的服务优化或技术革新。
大学生创业大赛的一般要求是,在作品合法、健康的基础上,以“创意、创新、科学、可行”为指导思想,要求作品要具备创意设计。
高校创业大赛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发展至今,全美高校和学院中有超过700个创业大赛定期举办。
创业大赛是高校创业教育中由课堂走向实践的出口环节,其产生的逻辑却是反向而行之。
20世纪70年代后,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使得高新技术开始更多地应用到社会生活,同时催生了第一批高新技术创业家以及准备转型投身于高新技术领域的传统企业家。
彼时,美国适逢教育改革,政府对高校教育拨款逐年减少,对外筹款以维持学校的研究运转成为高校解决问题的出路。
高等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强大的科研能力,其拥有的资源包括土地、实验室及科研人员、校友人脉等,因而校企合作成为一个双赢选择:一方面高校获得了亟须的资金支持,并通过与企业合作实现了服务社会的职能。
另一方面,企业通过科技转化产品赚取了商业利润。
校企双方通过双向互动的合作过程,其中不断涌现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是科技转化的动力。
因而,搭建一个具有广泛性、选拔性、机制性的平台的呼声愈加强高。
创业大赛正是在这种氛围中产生、壮大并迅速风靡全球。
一、中美高校创业大赛模式概述1.美国著名高校创业大赛简介与特征本文根据美国著名创业教育研究机构考夫曼基金会研究成果和《福布斯》杂志列出的名称,参考比较各个竞赛的办赛高校、历史、参赛规模及参赛项目综合性等因素,列出美国十大高校创业大赛基本信息(参见表)。
中美大学生创业对比调查报告
![中美大学生创业对比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4d5867e700abb68a882fb5f.png)
中美大学生创业对比调查报告作家约翰卡雷说:从书桌上了望世界是危险的。
当太多太多创业的名人佳绩出现在眼前,身处象牙塔的学子不愿在一旁观望。
他们走出书本和课堂,梦想着建造一个商业帝国。
而作为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创新程度。
虽然成功是难以复制的,财富与经验也不是唾手可得,但我们必须看到,如果没有那些新鲜的思维火花,没有在车库里的学生创业者,也就没有微软、惠普等世界著名的高科技公司。
不仅是在被视为创业梦土的美国,在发展中的中国,创业这个词也在激励大学校园里许多热切追求理想的人们。
“这已经是我的第二次创业了。
”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的冯锡平在xx年拿到博士学位后,并没有加入熙熙攘攘的就业大潮,从博士研究生一年级开始就着手创业的他,毕业之后很自然地选择了自主创业。
“我们研制出的产品年内就可以问世,并正式投入试用阶段。
”他的表情里没有太多的兴奋,只是淡淡的欣慰。
的确,失败过一次的冯锡平深知平和的心态和创业的激情并不相悖。
他甚至可以给记者梳理出中国大学生创业所经历过的那些充满躁动的高潮期及其后趋于务实的阶段,因为他和他的伙伴们一直在其间经历着、观察着。
“我的结论是,中国还没有一个好的适合大学生的创业环境,”冯锡平的口气里充满了忧虑。
创业究竟有多热比尔盖茨创造了微软帝国,也创造了学生创业的神话。
上世纪90年代末,全球性的学生创业热潮开始登陆中国。
1998年5月,清华大学举行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1999年3月,清华大学学生科技创业者举办了第二届创业大赛,这次大赛诞生了“易得方舟”、“视美乐”等学生公司。
在1998到xx年间,许多学生创业者投身到了网络产业中,并经历了一次泡沫破灭的洗礼。
在那之后,大学生创业进入相对平稳的状态。
xx年,前程无忧网展开了一项关于大学生创业的调查,调查报告的首题为:“你是否有创业的冲动?”最终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4%的大学生选择了“没有”一项。
由此可见,创业的概念已在大学生的心里普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高校创业大赛模式的比较及其启示张立彬(教育部南开大学外国教材中心,天津 300071)胡瑞琦(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工程系,天津 300071)[内容摘要]基于对麻省理工学院创业大赛整个流程的详细分析,及其与国内“挑战杯”创业大赛在比赛规则、比赛形式、配套支持、产权教育等方面的对比,本文深入地分析了中美高校在创业教育的理念和目的方面的差异及其侧重点,指出中国高校创业大赛过于注重学术理论,而在创业实践教育方面有较大缺陷。
为优化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方案,笔者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意见和相应的借鉴措施。
[关键词]麻省理工学院;创业大赛;“挑战杯”;比赛规则;比赛形式;配套支持;产权教育“创业教育”的概念最早来源于麻省理工学院,[1]随后这一概念迅速在美国各大顶尖名校掀起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热潮,各种与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模式以及商业计划大赛受到广大大学生和社会各界的肯定。
据2009年一项报告估计,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校友们所创办的公司,形成的企业生态系统,总体年度销售达到了2万亿美元,这相当于世界上第十一大经济体的经济总量。
[2] 而在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各大高校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各高校以及相关人士对创业教育的探索和完善也从未中断过。
2011年3月发布的《全国大学生创业调研报告》显示,81.5%被调查者对创业感兴趣,此外,49.7%的被调查大学生希望能够提供创业相关的专业培训。
[3]作为“创业生态系统”和“创业教育”的创始人和领头羊的麻省理工学院,开创了最早的商业计划大赛——MIT $50K创业大赛(现已升级为MIT $100K创业大赛),如今这项赛事已成为历史最悠久,也最负盛名的商业计划大赛。
中国也早在1989年就举办了第一届中国的大学生商业计划大赛,即“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直到今天已举办了十一届创业计划竞赛。
然而,中国的“挑战杯”创业大赛和MIT创业大赛在设计理念和具体举办过程方面有着诸多的差异,体现着中美两国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上的不同侧重点。
1 MIT创业大赛的历史与影响全球最知名的“麻省理工学院5万美元创业大赛”(MIT $50K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MIT 50K),于1989年由“麻省创业俱乐部”与“斯隆管理学院投资者俱乐部”共同发起,旨在创造一个将工程学和商学的学生所拥有的技能完美融合的竞赛。
1990年春季举办第一届创业大赛时,最高奖金仅有一万美元,总计吸引54支队伍参加;1996年奖金提升至五万美元,直到2006年奖金翻倍,提升到现在的十万美元,MIT $50K也因此升级为MIT $100K。
[4]MIT $100K可以视作一种长达一年的具有教育和指导意义的经验,它激励学生自由组建团队,充分发挥自身的天赋、妙想以及开创未来领先企业的能力,大胆开发创业方案,亲身体验资本的创造过程。
而大赛为参赛选手的整个创业过程提供了一整套完备的资源,给这些未来的创业者以最直接最有用的帮助。
同时,每一届大赛开始之初,组委会会给所有参赛者一些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
2011年的MIT $100K组委会提出了“成功通过创业改造社会的三个关键”:(1)通过深入了解创业的过程、重要性以及关键策略来加强自身团队的创业精神;(2)透彻研究能成功建立并运作一个创业计划竞赛的必备工具;(3)利用全球企业家和商业计划大赛的领袖网络,帮助创造灵感,建立联系,共享资源,实现反馈。
如今,有着20年历史的MIT创业竞赛,已经成为美国最顶级的商业计划竞赛,是美国同类竞赛中的领头羊,它之所以有此地位,是因为大赛不只是每年评出优秀方案并颁发奖金,而是尽全力支持和鼓励优秀的书面创业计划发展成为实际运营的公司。
迄今为止,麻省理工创业大赛已促使120多家新创公司的成立,为社会提供2500多个工作机会,创造了高达125亿美元的市值。
[5]2 2011年麻省理工学院创业大赛详细介绍[6]整个MIT创业大赛分为三个部分,即电梯演讲比赛、执行摘要比赛和商业计划比赛。
每个部分的比赛形式、获胜奖励各有特色,但联系紧密,前后承接,考察了参赛者作为未来创业者应具备的各项素质,并逐渐引导创业者一步一步实现创办企业的蓝图。
2.1 电梯演讲比赛“电梯演讲”(Elevator Pitch),也称“电梯游说”,即假设在电梯里只有60秒的时间向一位关系到公司前途的大客户推广产品且必须成功。
电梯演讲比赛是整个大赛的第一个环节,要求参赛团队将自己初步的创业设想和亮点通过最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给评委、观众以及潜在投资者,并以此参加YouPitch网络投票环节,赢取第一轮5000美元的奖金。
参加要求:(1)使用网络摄像头或智能手机等制作一个60秒钟的电梯演说短片,其中包括组委会提供的4秒钟大赛官方开头与结尾;(2)将短片上传至YouTube,题目为“MIT 100K YouPitch Entry:项目名称”,搜索关键词包括:“MIT100K”, “YouPitch” 和“MIT $100k”。
获胜诀窍:(1)通过参赛者自己的社交网络宣传其创业计划的短片,在YouTube和Facebook上获取尽可能多的赞成票,短片影响力越大越容易获胜。
(2)得票超过500票的参赛方案,将得到Techstars(“科技之星”公司)的共同创始人之一,和Brad Feld(布拉得费尔德)在短片和项目设想方面的建议和评估。
(3)此轮获胜者将获得直接参加总决赛的特权,并获得2000美元的奖金。
备注:如果在制作短片上遇到困难,学校提供windows 影片制作辅导。
2.2 执行摘要比赛在商业中,执行摘要(executive summary)是指精简版的商业计划书,是在最终计划书提交前的较为初步且简略的摘要。
执行摘要比赛(The Executive Summary Contest ,ESC)是MIT $100K三个部分的比赛中的第二阶段,如果说“电梯演说”着重强调构思的产生,“执行摘要”则强调团队组成和构思的改进。
“执行摘要大赛”要求参赛团队提交一个两页的执行摘要,通常包括公司概况、注册资金、盈利模式和投资收益几个部分。
一个成功的执行摘要,将使得一个团队更可能进入商业计划比赛(Business Plan Contest, BPC)的半决赛。
2.3 商业计划比赛商业计划比赛是MIT $100K的重头戏,于每年春季举办,最高获胜奖金为10万美元,作为参赛创业者的创业基金。
前两个阶段的比赛强调构思的产生和团队的组建,而商业计划比赛被设计来实现一个团队的计划,并为真正开始创立公司和进行融资做准备。
每个进入到商业计划比赛环节的团队都有资格获得$35,000以上的现金奖金以实现其风险投资。
基本要求:(1)队伍组成:通过加入track mixers,把自己的构思放在“创业构思专栏”,以此寻找自己未来的合作伙伴,并组成参赛队伍参加商业计划大赛。
这些伙伴很有可能成为日后实际创业的合伙人,一同为创办自己的企业而奋斗。
(2)进一步改进构思,并完善2页的执行摘要,制作一个12页的演讲幻灯片,用于大赛中演讲环节,介绍自己的商业计划。
(3)初赛时,组委会分别在大赛分类成为的五个领域招聘了一流的评委,他们将浏览执行摘要并予以评分,根据得分排名在每个领域前五名的队伍直接成为半决赛参赛者。
(4)万能卡复活环节:每个领域排名在6~20的团队可以再提交一份5页的加强版执行摘要和12页的加强版幻灯片,排名在每个领域的前两名的团队将获得继续参赛的资格。
(5)指导老师晚宴:所有半决赛参赛者都将参加一个与导师见面的晚宴,从中详细了解导师制度,也通过与导师面对面的交谈,向导师传达自己的设想,以便尽快获得有效的帮助。
同时,组委会也会就团队创业计划中的开销账户方面的规划进行培训。
(6)最终呈递:参赛团队应上交一份20页的最终版商业计划书和12页的最终版演讲报告幻灯片。
评奖方式:每位半决赛参赛者将在评审团前借助制作的幻灯片和自身的演讲技巧,展示他们的商业计划,推销其创业构想。
首先将决出每个领域的第一名,然后来自五个领域的优胜团队将继续角逐,由一个新的评审团队进行评判,直到产生最终的获胜者,获得10万美元的创业基金。
与此同时,观众也将选出他们喜欢的商业计划。
3 麻省100K创业大赛与中国“挑战杯”的比较“挑战杯”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的简称,由中国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
“挑战杯”最早于1989年在清华举办,此项竞赛在中国有两个项目:一个是“创业计划大赛”,一个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两个项目交替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次。
[7]下表是“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与“MIT $100K”创业大赛在基本概况、组委会提供的配套支持和大赛宗旨三大方面的对比差异。
3.1 广泛的参赛者来源是对创业大赛根本精神的弘扬创业大赛对参赛者资格的限定直接影响到参赛者的来源及其素质。
MIT创业大赛虽然仅仅由麻省理工学院这个学校举办,但参赛者却可以来自社会各界(团队只需包含至少一名麻省本校的学生);而挑战杯虽然是全国性大赛,但每个团队只能是同一个学校的在校学生。
MIT的创业大赛将范围扩大至社会,能够给学生以最直接的实践机会,实现优势互补,避免创业的蓝图与社会脱节,成为仅有理论意义的商业计划。
[9]“挑战杯”由于其定位于“学术竞赛”,更倾向于参赛者的商业计划的学术价值,着重强调参赛者的学习创新能力,因此排除了社会人士参与的可能,保证了“学术竞赛”纯粹和单一。
实际上,创业教育原本是对创业精神的一种培养和鼓励,不应受制于形式和范围。
非在校人士的参与,能够提供一些宝贵的个人经验,从实际出发,及时纠正创业规划偏离社会的轨道。
而处于同一环境,能力、水平、认知相近的一组参赛选手,可能会陷入同样的误区,个人的优势和劣势差异并不太大,难以实现优势互补。
[10]从大赛精神的角度来看,“挑战杯”旨在树立科学的创新教育观念,重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学习研究能力。
[11]因此,“挑战杯”在一定程度上过于强调“学术创新”,并且为了便于学术评判和推广,而将大赛限定在一个较为单一和狭窄的范围。
相比来看,MIT创业大赛注重的是创业的胆量、勇气、经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全方位地提升创业者未来的领导能力和创业精神。
3.2 多样化的比赛形式是对创业大赛基本理念的传达对比两个创业大赛的比赛形式,MIT创业大赛在形式多样化方面远远优于“挑战杯”的比赛形式设计。
“挑战杯”从1989年首次在清华举办创业大赛以来,有了很多的改进和创新,目前“挑战杯”以其独有的“电子对抗系统”和“ERP管理软件”为竞赛平台,以创业计划书为基础,并由教育部相关领导、高校专家与国内外知名企业高管评审团点评及网友投票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