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合集下载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赏析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赏析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赏析《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意:不知道从谁‎家传来了凄‎清婉转的笛‎声,这悠扬的笛‎声随着和煦‎的春风飞遍‎了整个洛阳‎城,在这样一个‎春天的夜晚‎,听着这样一‎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折杨柳》,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这首诗写“乡思”。

此诗明示了‎诗因问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了作者‎是客居,“春夜”点出了季节‎与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断续续‎的笛声,此诗立即触‎了诗人的羁‎旅情怀。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呢?为什么?解析:要正确的回‎答此题,你就要了解‎“折柳”这个典故。

“折柳”原是指“折取柳枝”。

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灞‎(b a`)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后世就‎习惯用“折柳”来作为赠别‎和送别之词‎。

本事从“闻折柳”的“闻”字来看“折柳”是一首曲子‎,其实“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这首曲子往‎往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

本诗描写的‎是:春宵人静之‎夜时,作者忽然听‎到一阵悠扬‎的笛声。

仔细一听,这笛声乃“折柳”曲,春天已到而‎自己却还漂‎泊在外,不禁更想起‎了思乡之情‎。

答案:“折柳”这支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在欣赏古典‎诗歌的时候‎,了解古典的‎含义在很大‎程度上就能‎弄清作者的‎思想感情按‎典故的来历‎分,用典一般可‎分为引用神‎话故事、历史故事、前人语句、自然习俗等‎。

1)引用古典神‎话来表达感‎情常用的有“七夕”、“鹊桥”、“星桥”、“牵牛织女”等表达男女‎爱情的忠贞‎;“天娘”表示有战事‎;“女娲补天”比喻有奇才‎异能之士;“化鹤”、“归鹤”表示人生变‎化和人事变‎迁;“烂柯”表示离家日‎久,时光易逝,世事变迁,人物非昔的‎情景;“桂魄”、“蟾桂”代称月亮;“折桂”指登科第等‎等。

春夜洛城闻笛 唐代: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唐代: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唐代: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唐代: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选自《李白集校注》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朝代)一、字词解释洛城:即洛阳玉笛:笛子的美称。

故园:故乡,家乡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二、课文理解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杨柳》后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3、本诗抒发了什么感情?(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怎样的情感?)(方法:抓物象:《折杨柳》+诗眼“故园情”)4、从诗的末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古人离别常柳相赠,表达依依不舍之意。

《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三、句子赏析1、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

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中“飞”、“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答:①“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

②“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③“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2、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字的妙处。

3、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请圈出句中物象)4、赏析”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

答:“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5、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是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的“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或:离别之情)6、此诗写得感人,说说它的感人之处。

四、巩固训练3、“折柳”在诗中指《折杨柳》曲,“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达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请你默写一句古诗中含有“柳”的诗句。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翻译赏析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翻译赏析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翻译赏析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玉笛:精美的笛。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4)春风:另一版本作“东风”。

(5)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胡仔《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

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

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皆言《折杨柳》曲也。

”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6)故园:指故乡,家乡。

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背景:这首诗是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

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

王尧衢《合解》:“忽然闻笛,不知吹自谁家。

因是夜闻,声在暗中飞也。

笛声以风声而吹散,风声以笛声而远扬,于是洛春夜遍闻风声,即遍闻笛声矣。

折柳所以赠别,而笛调中有《折杨柳》一曲。

闻折柳而伤别,故情切乎故园。

本是自我起情,却说闻者‘何人不起’,岂人人有别情乎?只为‘散入春风’,满城听得耳。

”赏一:就整体而言,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首句“谁家玉笛暗飞声”,一个“暗”字,一方面表达了喧过后平静夜嘹亮笛声传来的突然性,像是悄然而无痕迹的;另一方面照应了“谁家”,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这笛声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而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又是谁?次句“散入春风满洛城”着意渲染笛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创设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春风荡的夜晚,只有凄清婉转缠绵的曲调在随着春风飞舞,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

之所以能“满洛城”,一是寂静的夜晚,笛子乐声清越,穿透力更强;其次则是作者的主观想象,通过虚实结合,从而突出笛声的悠扬、袅绕,同时还丰富了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春夜洛城闻笛的赏析

春夜洛城闻笛的赏析

春夜洛城闻笛的赏析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

这首诗通过描写春夜洛城笛声的传播和影响,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两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由笛声入手,描写了笛声的传播和影响。

诗人用“暗飞声”来形容笛声的悄然响起,暗示着诗人此时的内心孤寂和思乡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是诗的核心部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在这两句中,诗人运用了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把笛声和思乡之情联系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之情。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明快,节奏感强,诗人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表现了自己内心的情感。

诗中所描绘的春夜景色,也让人感到温馨和美好,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美好回忆和向往。

总之,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经典之作,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笛声的传播和影响,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之情。

这首诗歌的语言简洁明快,节奏感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带拼音、注释、译文)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带拼音、注释、译文)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带拼音、注释、译文)《春chūn夜yè洛luò城chéng闻wén笛dí》作zuò者zhě:李lǐ白bái谁shuí家jiā玉yù笛dí暗àn飞fēi声shēng,散sàn入rù春chūn风fēng满mǎn洛luò城chéng。

此cǐ夜yè曲qǔ中zhōng 闻wén折zhé柳liǔ,何hé人rén不bù起qǐ故gù园yuán情qíng。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注释:洛城:今河南洛阳。

玉笛:精美的笛子。

玉:指玉石。

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声:声音。

春风:指春天的风,比喻恩泽,融和的气氛等引申涵义闻:听;听见。

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故园:指故乡,家乡。

译文:不知是谁家暗暗地发出玉笛的声音,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

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一首《折杨柳》,又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油然而生呢?。

乐乐课堂《 春夜洛城闻笛》古诗

乐乐课堂《 春夜洛城闻笛》古诗

乐乐课堂《春夜洛城闻笛》古诗导语:《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伟大作者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该诗抒发了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古诗《春夜洛城闻笛》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古诗《春夜洛城闻笛》赏析春夜洛城闻笛作者: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玉笛:精美的笛。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4)春风:另一版本作“东风”。

(5)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

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

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皆言《折杨柳》曲也。

”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6)故园:指故乡,家乡。

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背景这首诗是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

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

王尧衢《唐诗合解》:“忽然闻笛,不知吹自谁家。

因是夜闻,声在暗中飞也。

笛声以风声而吹散,风声以笛声而远扬,于是洛春夜遍闻风声,即遍闻笛声矣。

折柳所以赠别,而笛调中有《折杨柳》一曲。

闻折柳而伤别,故情切乎故园。

本是自我起情,却说闻者‘何人不起’,岂人人有别情乎?只为‘散入春风’,满城听得耳。

”赏析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

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起句即从笛声落笔。

已经是深夜,作者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

这笛声立刻触动作者的羁旅情怀。

作者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

“暗”字为一句关键。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还写过一首七言绝句,叫作《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在洛阳城春天的一个夜晚,听到别人在吹笛子,他就写了一首诗。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谁家这个笛子,玉笛,是笛子的美称,说吹的声音非常好,整个洛阳城都听到了。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天晚上听那个笛子吹的是《折杨柳》,《折杨柳》主要表达的是思念的情感。

“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这样的笛声,没有一个人不产生对家乡故园的怀念之情。

这是诗人客居洛阳的时候,在夜深人静之时,随着春风送来了悠扬的笛声,而笛子所奏的这个曲子,就是《折杨柳》。

《折杨柳》的内容很多是离情别绪,诗人听到这首诗,就搅动了思乡的情感,诗人由此及彼,推己及人,说“何人不起故园情”?不但诗人自己,其他人也都起了故园情,他写出了思乡的情感的普遍性。

所以我们说,与其说诗人曾经沉浸在幽美的笛声当中,还不如说是沉浸在对故园、对故乡的深深的怀念之中。

最重要的是这首诗中所反映出来的情感,跟我们每一个人的情感是相通的。

所以这首诗才能让人一读就记住,一记住就一辈子也忘不了。

所以朋友们,你看,唐诗有五万多首,很多诗歌你们都背不上来,这是正常的。

但是如果一个人这首诗背不上来,那就太不正常了,你怎么连这个最基本的感情都不明白呢?它能让人一读就记住,一记住就一辈子也忘不了,所以有着巨大感化人性的力量。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解释大全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解释大全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代〕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一、译文这是从谁家飘出的悠扬笛声呢?它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在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二、注释洛城:今河南洛阳。

玉笛:笛子的美称。

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声:声音。

春风:指春天的风,比喻恩泽,融和的气氛等引申涵义闻:听;听见。

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故园:指故乡,家乡。

三、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四、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公元73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或公元735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

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思乡之情,所以写下此诗。

五、赏析一此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

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

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

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

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

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
月亮的晚上响起。

—席慕蓉《乡愁》
思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远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 霏。
——《诗经》 杨柳岸,晓风残月 。
——姜夔《雨霖铃》
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李白《忆秦娥》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离愁别—绪—王之涣《出塞》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 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中, 飘满洛阳古城。
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 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 故乡的深情?
意象:客观物象经过创作 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 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笛、柳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 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李煜《望江梅》
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 ——庾信《拟咏怀诗二十七首》
二十四岁便毅然“仗剑去国,辞 亲远游”。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 半个盛唐。” ——余光中
他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 称“李杜”。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 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 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 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春夜洛阳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一、读标题 春夜洛城闻笛
时令:春天 地点:洛城,“千年帝都”,以繁华著称。 事件:听到了笛声。
二、知人论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 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 漫主义诗人。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 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