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赏析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赏析《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意:不知道从谁家传来了凄清婉转的笛声,这悠扬的笛声随着和煦的春风飞遍了整个洛阳城,在这样一个春天的夜晚,听着这样一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折杨柳》,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这首诗写“乡思”。
此诗明示了诗因问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了作者是客居,“春夜”点出了季节与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断续续的笛声,此诗立即触了诗人的羁旅情怀。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呢?为什么?解析:要正确的回答此题,你就要了解“折柳”这个典故。
“折柳”原是指“折取柳枝”。
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灞(b a`)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后世就习惯用“折柳”来作为赠别和送别之词。
本事从“闻折柳”的“闻”字来看“折柳”是一首曲子,其实“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这首曲子往往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
本诗描写的是:春宵人静之夜时,作者忽然听到一阵悠扬的笛声。
仔细一听,这笛声乃“折柳”曲,春天已到而自己却还漂泊在外,不禁更想起了思乡之情。
答案:“折柳”这支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在欣赏古典诗歌的时候,了解古典的含义在很大程度上就能弄清作者的思想感情按典故的来历分,用典一般可分为引用神话故事、历史故事、前人语句、自然习俗等。
1)引用古典神话来表达感情常用的有“七夕”、“鹊桥”、“星桥”、“牵牛织女”等表达男女爱情的忠贞;“天娘”表示有战事;“女娲补天”比喻有奇才异能之士;“化鹤”、“归鹤”表示人生变化和人事变迁;“烂柯”表示离家日久,时光易逝,世事变迁,人物非昔的情景;“桂魄”、“蟾桂”代称月亮;“折桂”指登科第等等。
春夜洛城闻笛 唐代: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唐代:李白---------------------------------------春夜洛城闻笛唐代: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选自《李白集校注》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朝代)一、字词解释洛城:即洛阳玉笛:笛子的美称。
故园:故乡,家乡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二、课文理解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杨柳》后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3、本诗抒发了什么感情?(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怎样的情感?)(方法:抓物象:《折杨柳》+诗眼“故园情”)4、从诗的末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古人离别常柳相赠,表达依依不舍之意。
《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三、句子赏析1、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
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中“飞”、“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答:①“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
②“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③“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2、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字的妙处。
3、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请圈出句中物象)4、赏析”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
答:“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5、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是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的“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或:离别之情)6、此诗写得感人,说说它的感人之处。
四、巩固训练3、“折柳”在诗中指《折杨柳》曲,“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达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请你默写一句古诗中含有“柳”的诗句。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翻译赏析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翻译赏析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玉笛:精美的笛。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4)春风:另一版本作“东风”。
(5)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胡仔《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
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
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皆言《折杨柳》曲也。
”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6)故园:指故乡,家乡。
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背景:这首诗是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
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
王尧衢《合解》:“忽然闻笛,不知吹自谁家。
因是夜闻,声在暗中飞也。
笛声以风声而吹散,风声以笛声而远扬,于是洛春夜遍闻风声,即遍闻笛声矣。
折柳所以赠别,而笛调中有《折杨柳》一曲。
闻折柳而伤别,故情切乎故园。
本是自我起情,却说闻者‘何人不起’,岂人人有别情乎?只为‘散入春风’,满城听得耳。
”赏一:就整体而言,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首句“谁家玉笛暗飞声”,一个“暗”字,一方面表达了喧过后平静夜嘹亮笛声传来的突然性,像是悄然而无痕迹的;另一方面照应了“谁家”,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这笛声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而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又是谁?次句“散入春风满洛城”着意渲染笛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创设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春风荡的夜晚,只有凄清婉转缠绵的曲调在随着春风飞舞,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
之所以能“满洛城”,一是寂静的夜晚,笛子乐声清越,穿透力更强;其次则是作者的主观想象,通过虚实结合,从而突出笛声的悠扬、袅绕,同时还丰富了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春夜洛城闻笛的赏析
春夜洛城闻笛的赏析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
这首诗通过描写春夜洛城笛声的传播和影响,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两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由笛声入手,描写了笛声的传播和影响。
诗人用“暗飞声”来形容笛声的悄然响起,暗示着诗人此时的内心孤寂和思乡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是诗的核心部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在这两句中,诗人运用了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把笛声和思乡之情联系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之情。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明快,节奏感强,诗人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表现了自己内心的情感。
诗中所描绘的春夜景色,也让人感到温馨和美好,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美好回忆和向往。
总之,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经典之作,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笛声的传播和影响,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之情。
这首诗歌的语言简洁明快,节奏感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带拼音、注释、译文)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带拼音、注释、译文)《春chūn夜yè洛luò城chéng闻wén笛dí》作zuò者zhě:李lǐ白bái谁shuí家jiā玉yù笛dí暗àn飞fēi声shēng,散sàn入rù春chūn风fēng满mǎn洛luò城chéng。
此cǐ夜yè曲qǔ中zhōng 闻wén折zhé柳liǔ,何hé人rén不bù起qǐ故gù园yuán情qíng。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注释:洛城:今河南洛阳。
玉笛:精美的笛子。
玉:指玉石。
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声:声音。
春风:指春天的风,比喻恩泽,融和的气氛等引申涵义闻:听;听见。
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故园:指故乡,家乡。
译文:不知是谁家暗暗地发出玉笛的声音,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
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一首《折杨柳》,又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油然而生呢?。
乐乐课堂《 春夜洛城闻笛》古诗
乐乐课堂《春夜洛城闻笛》古诗导语:《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伟大作者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该诗抒发了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古诗《春夜洛城闻笛》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古诗《春夜洛城闻笛》赏析春夜洛城闻笛作者: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玉笛:精美的笛。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4)春风:另一版本作“东风”。
(5)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
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
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皆言《折杨柳》曲也。
”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6)故园:指故乡,家乡。
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背景这首诗是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
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
王尧衢《唐诗合解》:“忽然闻笛,不知吹自谁家。
因是夜闻,声在暗中飞也。
笛声以风声而吹散,风声以笛声而远扬,于是洛春夜遍闻风声,即遍闻笛声矣。
折柳所以赠别,而笛调中有《折杨柳》一曲。
闻折柳而伤别,故情切乎故园。
本是自我起情,却说闻者‘何人不起’,岂人人有别情乎?只为‘散入春风’,满城听得耳。
”赏析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
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起句即从笛声落笔。
已经是深夜,作者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
这笛声立刻触动作者的羁旅情怀。
作者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
“暗”字为一句关键。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还写过一首七言绝句,叫作《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在洛阳城春天的一个夜晚,听到别人在吹笛子,他就写了一首诗。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谁家这个笛子,玉笛,是笛子的美称,说吹的声音非常好,整个洛阳城都听到了。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天晚上听那个笛子吹的是《折杨柳》,《折杨柳》主要表达的是思念的情感。
“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这样的笛声,没有一个人不产生对家乡故园的怀念之情。
这是诗人客居洛阳的时候,在夜深人静之时,随着春风送来了悠扬的笛声,而笛子所奏的这个曲子,就是《折杨柳》。
《折杨柳》的内容很多是离情别绪,诗人听到这首诗,就搅动了思乡的情感,诗人由此及彼,推己及人,说“何人不起故园情”?不但诗人自己,其他人也都起了故园情,他写出了思乡的情感的普遍性。
所以我们说,与其说诗人曾经沉浸在幽美的笛声当中,还不如说是沉浸在对故园、对故乡的深深的怀念之中。
最重要的是这首诗中所反映出来的情感,跟我们每一个人的情感是相通的。
所以这首诗才能让人一读就记住,一记住就一辈子也忘不了。
所以朋友们,你看,唐诗有五万多首,很多诗歌你们都背不上来,这是正常的。
但是如果一个人这首诗背不上来,那就太不正常了,你怎么连这个最基本的感情都不明白呢?它能让人一读就记住,一记住就一辈子也忘不了,所以有着巨大感化人性的力量。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解释大全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代〕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一、译文这是从谁家飘出的悠扬笛声呢?它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在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二、注释洛城:今河南洛阳。
玉笛:笛子的美称。
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声:声音。
春风:指春天的风,比喻恩泽,融和的气氛等引申涵义闻:听;听见。
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故园:指故乡,家乡。
三、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四、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公元73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或公元735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
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思乡之情,所以写下此诗。
五、赏析一此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
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
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
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
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
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李白的诗词《春夜洛城闻笛》赏析
李白的诗词《春夜洛城闻笛》赏析《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赏析】此诗题作“春夜洛城闻笛”,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诗以一个猜测性的问句开篇,“谁家玉笛暗飞声”,那悠扬的笛声到底出自何人呢?诗人不言闻笛,而说笛声“暗飞”,便客体为主体,体现出笛声给人带来的触动之深切。
一个“暗”字,下得十分精当,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也不知吹笛者为何人,只听得笛声暗送,使得他乡客子不免起了羁旅之愁。
“散入春风满洛城”,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它无处不在。
这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并随着春风散布了整个洛阳城,仿佛每个角落里都有笛声响起。
这一“散”字,用得极妙,笛声只有“散入春风”,才能“满洛城”;“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写出其城之静。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即《折杨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以表示依依别情。
本来这乡愁是诗人自己所生的,他偏偏宕开一笔,推己及人,说所有听到此曲的人都会思乡,使得诗的境界显得阔大。
李白这首小诗,描写的是游子对家乡的依恋与思念,道出了所有人都会生发的情感,这才是它感人之处。
朱之荆《增订唐诗摘钞》:“满”从“散”来,“散”从“飞”来,用字细甚。
妙在“何人不起”四字,写得万方同感,百倍自伤。
黄叔灿《唐诗笺注》:“散入”二字妙,领得下二句起。
通首总言笛声之动人。
“何人不起故园情”,含着自己在内。
扩展阅读:李白的诗歌成就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
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
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
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原文、译文及赏析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原文、译文及赏析原文: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谁家的玉笛随着春风悄悄地飘荡,传入洛阳城里。
今夜里曲调时而奏起《折杨柳》,撩动了我对故乡的思念情怀。
赏析:此诗抒发了诗人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诗人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条理通畅,感情真挚,余韵无穷。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赏析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赏析《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意:不知道从谁家传来了凄清婉转的笛声,这悠扬的笛声随着和煦的春风飞遍了整个洛阳城,在这样一个春天的夜晚,听着这样一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折杨柳》,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这首诗写“乡思”。
此诗明示了诗因问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了作者是客居,“春夜”点出了季节与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断续续的笛声,此诗立即触了诗人的羁旅情怀。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呢?为什么?解析:要正确的回答此题,你就要了解“折柳”这个典故。
“折柳”原是指“折取柳枝”。
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灞(ba`)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后世就习惯用“折柳”来作为赠别和送别之词。
本事从“闻折柳”的“闻”字来看“折柳”是一首曲子,其实“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这首曲子往往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
本诗描写的是:春宵人静之夜时,作者忽然听到一阵悠扬的笛声。
仔细一听,这笛声乃“折柳”曲,春天已到而自己却还漂泊在外,不禁更想起了思乡之情。
答案:“折柳”这支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在欣赏古典诗歌的时候,了解古典的含义在很大程度上就能弄清作者的思想感情按典故的来历分,用典一般可分为引用神话故事、历史故事、前人语句、自然习俗等。
1)引用古典神话来表达感情常用的有“七夕”、“鹊桥”、“星桥”、“牵牛织女”等表达男女爱情的忠贞;“天娘”表示有战事;“女娲补天”比喻有奇才异能之士;“化鹤”、“归鹤”表示人生变化和人事变迁;“烂柯”表示离家日久,时光易逝,世事变迁,人物非昔的情景;“桂魄”、“蟾桂”代称月亮;“折桂”指登科第等等。
2)引用历史典故表达思想感情这种引用多见于咏史,怀古诗词中经常入典的历史故事有:“燕然”、“燕然勒石”表示对大将的推崇;“廉颇”表示老骥伏枥,尚思立功报国;“封侯”表示报效国家立功边疆的豪情壮志;“不封侯”比喻有杰出贡献而生不逢时的人的遭遇或抒写抱负或感叹命运;“新丰客”、“新丰”抒发怀才不遇的感喟(kui、)希冀能被明主任用;“楚狂”、“接舆”喻不满现实佯狂艾士的隐士,用来抒发牢骚,表示甘于隐匿的思想;“青冢”即昭君冢,用来描写塞外景色,抒发征人悲壮凄凉的情怀;“五湖客”、“五湖扁舟”、“五湖归云”、“五湖烟水”表示功成名就后,便急流勇退,遨游江湖,过自由的生活;“南冠”、“楚囚”指被羁禁的正义之士或诗人身陷囹圄(ling yu);“王谢堂前燕”以王谢家族盛衰为喻寄托吊古伤今的情怀;“高山流水”、“伯牙琴”指知己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在才华技艺方面的相互了解和合作。
春夜洛城闻笛诗歌鉴赏
春夜洛城闻笛诗歌鉴赏春夜洛城闻笛诗歌鉴赏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诗歌吧,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诗歌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夜洛城闻笛诗歌鉴赏,欢迎大家分享。
《春夜洛城闻笛》赏析思乡是个永恒的主题,热爱故乡、依恋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
自己打小生长、生活的故乡,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
特别是游子身处异乡之时,这种思念变得尤为强烈。
李白这首《春夜洛城闻笛》表达的正是这个主题。
原诗如下,略作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就整体而言,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首句“谁家玉笛暗飞声”,一个“暗”字,一方面表达了喧嚣过后平静夜嘹亮笛声传来的突然性,像是悄然而无痕迹的;另一方面照应了“谁家”,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这笛声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而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又是谁?次句“散入春风满洛城”着意渲染笛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创设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春风骀荡的夜晚,只有凄清婉转缠绵的曲调在随着春风飞舞,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
之所以能“满洛城”,一是寂静的夜晚,笛子乐声清越,穿透力更强;其次则是作者的主观想象,通过虚实结合,从而突出笛声的悠扬、袅绕,同时还丰富了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前两句是铺排,后两句则回扣主题。
第三句“此夜曲中闻折柳”,是全诗诗眼。
“折柳”运用了典故。
一说是“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一说是杨柳在春风中摇曳不定的姿态,成了游子眼中难分难舍的代名词。
总之,“折柳”含有惜别怀念之意。
早在《诗经》中就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来表达离乡眷恋故土之情。
后来,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据说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云其地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
《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
晋太康末,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之词。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诗,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
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⑴洛城:即洛阳,今属河南。
⑵玉笛:玉制或锻玉的笛子。
玉:指玉石。
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⑶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
⑷闻:听;听见。
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
古曲有《折杨柳》、《落梅花》。
’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云:‘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皆言《折柳曲》也。
”一方面内容多写离情别绪,一方面又暗含一种习俗:人们临别时折柳相赠。
柳:暗指“留”。
⑸故园:指故乡,家乡。
【白话译文】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
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
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
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赏析】此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
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起句即从笛声落笔。
已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
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
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
“暗”字为一句关键。
注家多忽略这个字。
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当。
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
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
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
春夜洛城闻笛_诗词赏析_唐_李白
鉴赏
“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这笛声的,
谁会不动思乡之情呢?联系第一句看,这 种游子怀念故园的感情,最初可能是隐藏 的、莫可名状的,因偶然听到的笛声突然 明朗、强烈起来了。笛声来自何处,何人 在吹?而这些又都无须一一去分别,因为 思乡之情对游子来说,都是共有的。它绵 绵不绝,弥漫在夜空中,缠绕在游子心头, 抹不去化不开。“何人”一词概括性极强, 实则是突出诗人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 (734)或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 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 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 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 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因作此诗。
注释
1 洛城:即洛阳城,今河南省洛阳 市。 2 玉笛:华美的笛,玉制或锻玉的 笛子。暗飞声:因笛声在夜间传来, 故云。 3 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 4 闻:听;听见。柳,暗指“留”。 人们临别时折柳相赠。
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 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 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 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 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鉴赏
“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
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 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一曲笛声不期然 响起,夜深人静,笛声清远而动听。他被 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 哪里。“玉笛”,指玉制的笛,或笛子美 称,或羌笛的代称。
鉴赏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赏析
者简介
【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 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 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 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 “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 《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正音释词
春夜洛城闻笛
悄悄地飘来声音。
李白
谁 家 玉 笛 暗 飞 声,
散 入 春 风 满 洛 城。
此 夜 曲 中 闻 折 柳,
故乡,家乡。
何 人 不 起 故 园 情。
即洛阳。
指《折杨柳》,汉 代乐府曲名。 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词句注释
① 洛城:今河南洛阳。 ② 玉笛: 精美的笛子。玉:指玉石。 ③ 暗飞声: 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声:声音。 ④ 春风:指春天的风,比喻恩泽,融和的气氛等引申涵义 ⑤ 闻: 听;听见。 ⑥ 折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多写离情别绪。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⑦ 故园:指故乡,家乡。
延伸拓展
5、李白喊出了“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想的羽翼一次次被无情伤害,现实的荆棘一寸寸不停蔓延。 是累了还是倦了?你停下了曾憧憬的一切。 但政坛的失意成就了你诗坛的得意; 无尽的踌躇成就了你无边的自由。 你明白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你明白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你奔跑,从那现实的荆棘奔向无边的草原; 你狂放,从那没被人心智造成阻隔的天地到不容丝毫卑屈的人格。 眼里的长江是“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眼里的黄河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未必那么险峻的蜀道也“噫吁嘘,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算不得多高峻的天姥山也“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狂放的心智,狂放的李白,这才是时势造出的狂放李白吧!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赏析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赏析---------------------------------------《春夜洛城闻笛》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其作品风格豪放飘逸,想象奇特。
代表作品有《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将进酒》《蜀道难》等。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的家中飘出?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扬柳》曲,有谁能不勾起思乡之情呢?主旨归纳:这首诗通过客居洛阳城的夜间闻笛声的细腻描写,引发了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
重点赏析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暗”字的意味。
“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
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是高亢的,又当更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说它飞遍洛城是并不至于过分的。
笛声飞来,乍听时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细细听了一会儿,才知道是一支《折杨柳》——“此夜曲中闻折柳”。
这句诗修辞讲究,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
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
“何人不起故园情”,好像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故园之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吗?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
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它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
诗歌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感谢阅读,欢迎大家下载使用!。
《春夜洛城闻笛》拼音版
春ch ūn 夜y è洛lu ò城ch én ɡ闻w én 笛d í【唐t án ɡ】 李l ǐ白b ái谁shu í家ji ā玉y ù笛d í暗àn 飞f ēi 声sh ēn ɡ,散s àn 入r ù春ch ūn 风f ēn ɡ满m ǎn 洛lu ò城ch én ɡ。
此c ǐ夜y è曲q ǔ中zh ōn ɡ闻w én 折zh é柳li ǔ,何h é人r én 不b ù起q ǐ故ɡù园yu án 情q ín ɡ。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注 释】洛城:今河南洛阳。
玉笛:笛子的美称。
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声:声音。
春风:指春天的风,比喻恩泽,融和的气氛等引申涵义闻:听;听见。
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故园:指故乡,家乡。
【白话译文】这是从谁家飘出的悠扬笛声呢?它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诗意】此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
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春夜洛城闻笛的译文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谁家的玉笛隐隐传来飞舞之声,迎着春风散布满了洛阳城。
这个夜晚,听着曲子中折断柳枝的声音,有谁不会想起自己的故园之情呢?
诗中的“玉笛暗飞声”描绘了一个神秘的场景,似乎有人正在抚摸着玉笛,隐隐约约地吹奏出飞舞的声音。
这种神秘感与恍如隔世的意象,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让人感到诗歌中较为超脱的氛围。
然后,诗歌中描写了洛城的春风,描写了这轻轻的风,轻轻地散去了这本应该清幽的、静谧的夜晚。
而诗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更是表现了作者深深的乡愁之情。
诗人用“折柳”的形象来表达自己思乡之情,那些童年的一幕幕在眼前,逼仄的土房、绿得发亮的菜地……一切或美或丑的都清晰如初。
故园是诗人心中永远的话题,思乡之情深深植根于他的骨髓中。
这首诗清新悠扬,蕴含着深沉的思乡之情,在读来赏心悦目,让人颇有几分怀旧之情。
春夜洛城闻笛写作手法
春夜洛城闻笛写作手法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诗人主要通过夸张与反问的手法,借玉笛声抒情来表现出客居异乡的诗人对于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第二联的一个“满”字就是诗人夸张手法的表现,这笛声就似思乡之愁散漫在洛阳城里的各个角落,也是诗人自己的想象,侧面表现出诗人自己内心思乡之情的浓郁。
尾联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更是将这种思乡之情推入高潮,“何人”一词概括性极强,实则是突出诗人思乡之情。
春夜洛城闻笛原诗如下: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
月亮的晚上响起。
—
—席慕蓉《乡愁》
思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远
柳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 霏。
——《诗经》 杨柳岸,晓风残月 。
——姜夔《雨霖铃》
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李白《忆秦娥》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离愁别—绪—王之涣《出塞》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 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中, 飘满洛阳古城。
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 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 故乡的深情?
意象:客观物象经过创作 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 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笛、柳
笛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 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李煜《望江梅》
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 ——庾信《拟咏怀诗二十七首》
二十四岁便毅然“仗剑去国,辞 亲远游”。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 半个盛唐。” ——余光中
他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 称“李杜”。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 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 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 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春夜洛阳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一、读标题 春夜洛城闻笛
时令:春天 地点:洛城,“千年帝都”,以繁华著称。 事件:听到了笛声。
二、知人论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 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 漫主义诗人。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