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传媒经营业务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价,1便士(1美分,美元最小分值) ,大部分 人能接受;
对经销商折扣,33%(美国传统); 可退报;?
街头零售。(之前 订阅)
广告:
发刊词:“本报的目的是办一份人人都买得起的报纸,为 公众报道当天的新闻, 同时提供有利的广告媒介。”
印刷: 重视引进新设备。
3、现代传媒业的开端
当前运作模式:采编(内容定位)、经营等方面基 本无变化。
薪酬,注重刺激员工积极性:
在物质待遇上实行“用人少、工资高”,把多人的工作分摊给较 少人去干,然后给比别报高的薪金;在遇到突击性工作时,加活 不加人,多发津贴;在编辑部内部,每年年终,报社都私下给以 馈赠,款额因人而异;馆内为工作人员提供免费膳宿,还创办职 工子弟学校,减轻员工家庭负担。
(8)技术设备
英:《每日电讯》 日:《每日新闻》、《朝日新闻》、
《读卖新闻》 中:《申报》、《新闻报》
《太阳报》创办并运作成功的背景:
(美国)传媒业所处环境宽松;(1791年国会通
过宪法修正案,第一条:“国会不得制定有关下列事项的法律:…… 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
工业革命——物质、技术条件;
大众 文化水平提高、城市化 ——市场需 求;
特色——选拔人才不拘一格(王芸生)、不养圣人贤 人、不论资排辈(徐铸成)、注意教育和培养、注意 保护人才(“文责自负”)、注重薪酬建设等。
“注重员工薪酬制度建设,在工资、福利金、临时奖金 的设立上都颇费心思,种类、层次多而细密,还推行员 工持股制度。”
现在:
受众—
发刊词——“本报的目的是办一份人人都买得 起的报纸,……”。
2、名副其实的传媒产业化运作 的开端。
(1)产业属性被社会重视、产业身 份被确立的开始。* (“能挣大钱”)
(2)确立传媒产业基本赢利模式: 二次销售。
发刊词:“本报的目的是办一份人人都买得起的报 纸,为公众报道当天的新闻, 同时提供有利的 广告媒介。”
2、“新记”《大公报》社
社会影响大、经营好 “中国新闻史上惟一的一家创刊近百年的报
纸.……中国新闻界中含金量最高的惟一的世 界级的品牌。”——方汉奇 经营好的原因
(1)办报理念
1926.9.1,新记公司接办的《大公报》创 刊,“复刊号” 《本社同人之旨趣》—— “不党、不私、不卖、不盲”,
42.4.6,董监联合办事处公布《大公报》社组织系统表、 《大公报社各馆组织规则》。
46.7,为应对抗战胜利后形势,公司董事会决定成立大公 报社总管理处。并通过《大公报社总管理处规程》,对总 管理处及其下属沪、津、渝三馆和国内外各直辖办事处的 机构设置、人员任用等做出规定。
(4)人事管理(“公正、仁爱、用心、智慧”)
历程:
一、56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 义工商业进行彻底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实现经济国有化,开始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此前新中国经济领域主导体制?)。
——对传媒经营业务带来极大冲击:
(一)计划经济下事业单位体制:所需资金、 物资等,由国家按计划拨付——消除经济 上的压力与动力。
(二)计划经济下国民经济各行业“产、 供、销”都由国家统一调配——“销” 不由市场调节——传媒的广告功能萎缩 殆尽。(经营业务)
《世界日报》、《新民报》等。
《申报》:“其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则开创了中国民 营报业经营史上的多项记录。”
建国前,民族资本报业从产生开始,逐 渐走向资本主义企业化管理与经营,出 现了经济实力雄厚、有相当社会影响甚 至获得国际性声誉的大报。
民族资本报业:发行量、报馆建筑、设 备、经济收入等在建国前相比其它资本 背景的传媒更强。
(5)兼营别业
重视开发出版业——扩大报社影响、获得 收入。
1922——1934,编辑、出版《最近之五十年》、 《申报月刊》、《申报周刊》、《申报年鉴》、 《申报月刊丛书》、《申报丛书》、《中华民 国新地图》、《图画特刊》、《儿童之友》等。
(6)重视内部组织制度优化。
史接办《申报》后,据业务优劣不断优化 内部组织——1932年1月成立总管理处— —总管全报馆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 并对整个内部组织结构进行调整——以使 整个报馆运作更加有效。
二、建国后中国传媒组织经营 业务发展历程
分4阶段,时间分界点:
49.12.17,全国报纸经理会议召开; 56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改造完成; 1979年初。
第一阶段:49.10.1—12.17 :建国前模式的 延续
传媒业量的结构等有所变化(没收、新增等) , 但未有新的经营业务模式。(党的、其它部分)
经济发展,广告投放量增大。
《太阳报》成功的意义:
1、名副其实的大众传播时代的开端。 2、名副其实的传媒产业化运作的开端。 3、现代传媒业的开端。
1、名副其实的大众传播时代的开端。
之前:政党报刊时代
——受众—政党成员、少数外围群众。(精
英)
价格——工人周薪(——不是给工人看的) 内容——政党纲领宣传
1、《申报》——建国前民族报
业之最高峰
(1)办报理念:
1872 创办——“赢利” 1907,《申报》转手给中国人,理念未变。 1912,史量才接办,“向现代企业化报业
发展,突出了赢利的目的,报纸的编辑方 针、新闻业务、经营管理等均以是否赢利 为转移”
(2)内容产品
“ 实行‘不偏
为避免在政争迭起的动荡政局中受到牵连而危及营业利润,
史量才1912年接办《申报》不久,设发行推广科, 大力在本市推广发行;
努力争取外埠读者,派人到全国各地征求机关、 团体、个人订户,为争取外埠读者信任,每天清 晨将报纸包好送到邮局,以便尽快到达订户手中;
不断完善发行网络、发行工作方法,自备汽车加 快送报速度,使周边市县能收看到当日报纸—— 发行量直线上升,到1935年——15.59万份。(该报
二、57年反右开始,产业属性进一步被 抑制。
三、1979年初 之前,传媒经营业务仅剩: 以厂养报(印刷厂)、少量广告(书籍电影等)。
67.7.29,《人民日报》广告科电话从版面消失;70.1.19, 刊登最后三条工业广告。
第四阶段:1979年初至今:传媒经营业 务逐步走上正轨并日益繁荣
据特色分3阶段:
——重点开展广告业务。
案例
二,88——92年:多种经营为特色
1988,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报社、期刊 社、出版社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的暂行办 法》:从88.4.1起,“报社、期刊社、出版社可 以根据有关规定和本身的条件,发挥其联系面广 以及信息、人才、技术、知识、设备器材等方面 的优势,开展国家政策允许的、与本身业务有关 的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
艺术性”的特点,要“为生产、为消费、为商品流通、为美化市容”服务。”
三、50.9,中宣部:“企业化经营报纸的 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可以实现的。”
四、 51年,津、京传媒广告收入大增,经 费全部自给、且上缴部分利润。
五、此后平稳发展(到56年夭折) 。
第三阶段:56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改造 完成——1979年初:传媒经营业务极度萎 缩
“不卖” —张季鸾:“曰不卖:欲言论自由, 贵经济自存”——重视经营业务。
(2)财务制度
管理严格。
发行:为防各处分销点拖欠报费,缴款超过期 限则停止发行报纸——使各分销点养成按时缴 款习惯;
广告:该报总经理、总编辑为私事刊登启事, 也须照章缴费;
1942.4.6,《大公报》公布《大公报社各馆采 购材料规则》——严格开支、杜绝浪费。
自己公布)
(4)广告
1913冬,史量才聘对广告学素有研究的张竹平为经理,专 设广告推广科,分外勤组、设计组——专业化;
1915.4,广告面积超新闻;
1925.4,广告占报纸版面59.8%、版面上的广告形 式比较丰富;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记载)
1932.11.31,60周年纪念《今后本报努力的工作》, 阐述其后的编辑工作方针,第一条——“在编排方面,务使 新闻与广告相配合,力争其明显醒目”。
重视更新。
1918年前后,在制版、印刷、运输等方面投入 巨资整饬——当时全国设备最新、最完备。
1934年,可印4张一份4.8万份报纸/小时,且可套印颜 色。——“当时全国设备最新最完善的报业企业”。
报馆建筑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最终:
“《申报》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大报, 而史量才本人也成为当时全国报界的领 袖人物。”——新闻史研究者
一,1979年初——88年:事业单 位 企业化管理。
起点: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背景:
国家指导工作需要、社会信息需求 量大、自身需要——需要传媒业发 展——传媒资金等资源紧缺;同时, 内部有恢复经营业务 盈利冲动。
——1979年初,财政部批准了人民日报社等
单位申请。“按照当时的有关政策,报社属于 事业单位的性质不变,但可以从事一定的经营 活动,经营所得的一部分可以用于增加职工的 收入和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也可以用于改善 报社的办公条件和技术装备。”
第六讲 传媒组织经营业务的相 关历史知识
一、案例:《太阳报》创办并运作成功
(确立现代传媒业 经营业务 模式)
二、建国后中国传媒组织经营业务发展 历程
三、建国前中国民族报业的经营、管理 业务
一、《太阳报》创办并运作成 功
1833.9.3, 本杰明·戴,纽 约,《太阳报》,成功。
——世界范围内的“便士报运动”。
3、条件较好的公营报纸应争取全部或大部自给,条件 较差者亦应在政府定期定额的补贴下,争取最大可能的 自给;
4、发行上邮发合一;(经营业务) 5、多登有益广告。 (经营业务)
二、“1950年前后,北京、上海等83家 广播电台和《北京日报》、《解放日 报》、《文汇报》等253家报社相继恢复 和开设广告经营,但强调广告须“政策性、思想性、真实性、
(3)内部组织制度——一直注重建设。
1926.6,成立时,合伙制企业——1937年,依当时国家 《公司法》规定,正式成立《大公报》社股份有限公司。
41.9,为应对张季鸾去世给公司管理冲击,成立公司董监 联合办事处,并制定了《办事处规程》——由董监联合办 事处对渝、港、桂三馆实行“集体领导”;
(7)重视人事管理
史量才重视:
尽量任用了解的人; 常“破格录用”,把工人提升为职员;(身份、薪酬变)
效法西方报纸公开招考新闻从业人员,使一些人才能通过考试 进入——后来成为名记者的不少;
对于业务熟练的老工人,鼓励其子侄接班顶替——新工人不仅 能继承父辈精良的技艺,报社还可用最低的学徒工资让他们干 几年。
“多种经营办”
“报社、期刊社经主管机关批准,可以结 合本身业务和社会需要,举办经济实体 (如造纸厂、印刷厂等)。”
3、1992年至今:经营业务收入迅速、大 幅提高。
总结:
政策主导型
三、建国前中国民族报业的经 营、管理业务
19世纪后期发端:
《循环日报》:1874.1 《大公报》:1902.6 英敛之 《申报》:1907席子佩收回经营 《世界日报》报系:1925.2 成舍我 《新民报》:吴竹似等 传媒经济成功:《申报》、新记《大公报》、
不倚、轻评论重新闻’的编辑方针,对于发生的重大政治
事态,少评论或不评论,重报道动态,以新闻补评
论的不足,平时注重小时评,以代替郑重的社
论。”
重视新闻,尤重财经类新闻。
为同实业界联系,不定期增扩版面,1919—— 1924:《星期增刊》、《常识增刊》、《汽车增 刊》、《本埠增刊》等。
(3)发行
(3)受众定位。
发刊词: “本报的目的是办一份人人都买得起的报 纸,……”
——政党成员及外围群众—向精英办报—政治目的。
(4)内容定位。
观点—到—新闻
“全报无一篇评论” 多为社会新闻,含大量黄色新闻,简短、通俗、不少
带有故事情节,新闻史学者称“故事新闻”。
*(5)确立了现代传媒产业经营业务的 运作模式(发行、广告、印刷)。 发行:
第二阶段:49.12.17——56年社会主义计划 经济体制改造完成:传媒组织经营业务有 所变化与发展
到1956年夭折
历程:
一、49.12.17—26,全国报纸经理会 议——传媒经营业务开始变化标志:
精神:
1、全国一切公私营报纸的经营,必须采取与贯彻企业 化方针;
2、公营报纸必须把报社真正作为生产事业来经营,逐 步实行经济核算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