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民俗文化
我的家乡-美丽的黔东南
李白在蜀道难中只说,“蜀道之难,难于 上青天”,那是他找不到去黔的路。
这就造就了,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 人无三分银的说法。
2. 了 解 黔 东 南
我的家乡黔东南是一个充满热情的地方,这里是 歌的海洋,舞的世界。
拥有着浓厚的民族风情,古朴而又浓郁,依山 傍水的民居建筑,精美的苗族刺绣·银饰,闻名 世界的侗族大歌,惊心动魄的斗牛,气势磅礴 的独木龙舟……
台江有14.5万 人口,有苗、 侗、土家、布 依等15个少数 民族
其中苗族同胞占台 江县总人口的97%, 有“天下苗族第一 县”的美称
台江风光
遐迩闻名的“东方迪斯科”——反排木鼓舞
3. 镇 远 古 城 镇远古镇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名镇,位于舞阳河畔,四周皆山。
国家AAAAA级景区的镇远古城,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古城似乎又披上了一 件金光闪闪的华丽外套,宛如童话世界一般绚丽多彩,漫步其中好似穿越时空一般。
深入人心的体育 精神和人们发自 肺腑的热爱,只 要有比赛我们最 不差的就是人。
现场依旧是那么 的火爆,奖品依 旧是那么的接地 气,锅碗瓢盆都 成加油打气的道 具,全民狂欢。
不管是‘‘村BA’’还 是‘‘村超’’贵在一 个‘‘村’’字,乡土 才是他的灵魂。
零贰
旅游景点
TourIst attractIon
零伍
旅游攻略
TourIsm Strategy
1.不要穿带跟的鞋子来玩,景区的阶梯路很多,虽 然有观光车,但是走路还是很多的 2.不要所有的侗寨都去,基本都差不多,去"肇兴 侗寨”很推荐 3.提前带好证件,少花冤枉钱。贵州有许多付费景 点,所以带好身份证、学生证、导游证等 4.不要独自去贵州,贵州地势非常复杂,独自一个 人去非常不安全,吃饭和住宿等一个人也不划算
贵州苗族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贵州苗族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总共15个半名录)一、“民间文学”类:1、苗族古歌(台江县、黄平县)《苗族古歌》主要流传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黄平县及周边的雷山、榕江、剑河、凯里、施秉、镇远、三穗等县市。
(图1、图2)2、刻道〖苗族〗(施秉县)本为苗语。
汉语译为“开亲歌”,是苗族古歌中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流传最广的一路酒歌,有一万多行的歌词内容。
现流传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一带尤以杨柳塘镇飞云大峡谷中的高塘最为典型。
(图3)二、“民间舞蹈:”类:(一)芦笙舞:此次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芦笙舞,包括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丹寨苗族锦鸡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贵定苗族鼓龙鼓舞·长衫龙和具有“苗乡霹雳舞”之称的毕节地区纳雍县猪场苗族彝族乡的苗族滚山珠等。
1、锦鸡舞(丹寨县)(图4)2、鼓龙古虎·长衫龙(贵定县)(图5)3、滚山珠(纳雍县)(图6)(二)木鼓舞:反排苗族木鼓舞(台江县)流传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城东南反排苗寨的反排木鼓舞,是一个祭祀性舞蹈。
它是祭鼓节重要的活动环节,是连接苗族社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的文化纽带。
(图7)三、“民间美术”类:苗绣:苗绣文化寓意丰富,传统工艺精湛。
1、雷山苗绣(雷山县)(图8)2、花溪苗绣(贵阳市)花溪苗绣指的是花溪苗族的挑花制作工艺。
这是苗族“花溪支系”的一种刺绣方法。
分布在贵阳市花溪区湖潮乡、党武乡、石板镇及花溪乡范围内,并扩展到周遍地区。
有追念祖先、记录历史、表达爱情等功能特征,极富装饰性。
(图9)3、剑河苗绣(剑河县)剑河苗绣指的是剑河苗族的锡绣。
这种锡绣制作工艺,是以金属锡作为主要材料的一种刺绣方法。
主要分布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
具有用料特殊、手工精细等特点,华丽高贵。
(图10)四、“传统手工技艺”类:1、苗族蜡染技艺(丹寨县)丹寨苗族蜡染技艺,主要分布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扬武乡、排调镇,以及相邻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
贵州黔东南的侗族大歌节
贵州黔东南的侗族大歌节贵州黔东南的侗族大歌节是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
这个传统节日是侗族人民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他们表达艺术和传统的重要方式。
侗族大歌节通常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活动会持续数天。
节日期间,侗族村庄会挂起彩灯,搭起舞台,悬起锦旗,热闹非凡。
人们身着传统服装,手持乐器,载歌载舞,热情欢庆。
节日的主要活动之一是歌圩,侗族人民会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歌曲和歌谣,展示他们的歌艺和才华。
侗族大歌节的歌曲以其悠扬动听、富有民族特色而著称。
侗族人民用歌声传递感情,表达生活,赞美美好。
歌曲内容涵盖了生活、爱情、自然等各个方面,真实地反映了侗族人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
在歌圩上,观众们可以听到各种歌曲,从悲伤的离别之歌到欢快的庆祝之曲,每一首歌曲都充满了情感的表达和文化的内涵。
除了歌曲表演,侗族大歌节还有其他丰富多彩的活动。
比如舞龙、舞狮等传统民俗表演,展示侗族人民的舞蹈和戏剧艺术;比如手工艺品展销、美食节等民俗活动,让游客了解侗族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整个节日气氛热烈欢快,人们在这里可以尽情享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侗族大歌节不仅是侗族人民的文化表达和传承,也是促进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平台。
每年的节日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侗族文化,推动了侗族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
同时,侗族大歌节也成为侗族人民凝聚情感,传承文化的重要仪式,激励着他们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为侗族文化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贵州黔东南的侗族大歌节是一场充满魅力的传统节日,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
通过这个节日,人们可以感受到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也可以体验到侗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真诚友善。
希望每一位游客在侗族大歌节上都能度过一个愉快难忘的时光,留下美好的回忆,传播侗族文化的美丽和魅力。
【字数:455】。
苗族的民风民俗简短
苗族的民风民俗简短1.苗族民风民俗简短的苗族十分注重礼仪。
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
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
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
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
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尤以心、肝最贵重,要先给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
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
2.苗族的习俗,要简短的苗族婚俗正大光明去"游方"苗族的婚姻比较自由,青年男女婚前都享有充分的社交自由,父母一般不干涉,每逢节庆赶场的日子,他们便利用聚会的时机对唱情歌、谈情说爱、互诉衷情。
这种婚前恋爱的方式在黔东南称为“游方”。
游方是黔东南一带苗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一种传统习俗。
游方的地点各地除每个村寨设有固定的“游方坡”外,还可选在离村寨较远的河岸、挢头、田间或花木丛生、风景宜人的山谷去进行游方活动。
但都得按照苗家的规榘,青年男女游方的地点必须在公开的地方进行。
如果在隐蔽的地方进行这一活动,一旦被人发现,就会认为是不正当的行为,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新婚当夜不同房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方后,如果双方情投意合,通常是互赠信物或立下山盟海誓,私下订婚。
私下订婚的男女到了约定的婚期,男方就邀请几个伙伴到女方寨子“游方”,顺便将女子带回家中。
按照习惯,新婚夫妇当夜不能同房,新娘要由男方的姑嫂陪伴过夜。
第二天,男方托媒人携带礼物去女家提亲。
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民间信仰类(6个)侗族萨码节(榕江县)、哥蒙的“哈冲”(黄平县)二、民间音乐类(6个)侗族琵琶歌(榕江县)、侗族大歌(黎平县)、洪州琶琶歌(黎平县)三、岁时节令类(11个)苗族茅人节(榕江县)、稿午苗族水鼓节(剑河县)、苗族牯藏节(雷山县)、注溪娃娃场(岑巩县)四、文化空间类:(14个)双倍嘎(从江县)、四十八寨歌节(天柱县)、社节(天柱县)、报京三月三(镇远县)、隆里花脸龙(锦屏县)、苗族弄嘎讲略(黄平县)、月也(黎平县)、古思州“屯锣”(岑巩县)、苗族姊妹节(台江县)五、人生礼俗类:(4个)占里侗族生育习俗(从江县)、平秋北侗婚恋习俗(锦屏县)六、传统体育竞技类(3个)勾林(天柱县)、侗族月牙铛(天柱县)、侗族摔跤(黎平县)。
七、民间手工技艺类(17个)苗族蜡染(丹寨县)、石桥古法造纸(丹寨县)、剑河锡绣制作工艺(剑河县)、苗族服饰文化(雷山县)、苗族银饰工艺(雷山县)、苗族芦笙文化(雷山县)、思州石砚制作工艺(岑巩县)、八、民间舞蹈类(15个)苗族格哈(丹寨县)、锦鸡舞(丹寨县)、畲族粑槽舞(麻江县)、反排木鼓舞(台江县)九、民间文学(口头文学)类(3个)苗族“刻道”(施秉县)、苗族“古歌古词”神话(黄平县)、苗族古歌与古歌文化(台江县)。
十、民间知识类(2个)千户苗寨建筑工艺(雷山县)十一、戏曲类(8个)侗戏(黎平县)、思州傩戏傩技(岑巩县)贵州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个)一、民间文学(8个)苗族神话叙事歌《仰阿莎》(剑河县、黔东南州民族文化研究所)、苗族《古歌》(施秉县、普定县、龙里县)、苗族口头经典“贾”(丹寨县、黔东南州民族文化研究所)、侗族民间文学《珠郎娘美》(榕江县、从江县)二、民间音乐(24个)苗族多声部情歌(台江县、剑河县)、苗族飞歌(雷山县)、苗族芒筒芦笙祭祀乐(丹寨县)、侗族大歌(从江县小黄乡、榕江县)、侗族河边腔(黎平县)、河边腔苗歌(锦屏县)、十二诗腔苗歌(锦屏县)、侗族歌簦(锦屏县平秋镇)三、民间舞蹈(22个)苗族铜鼓舞(雷山县)、苗族芦笙舞(雷山县、凯里市、榕江县)、苗族板凳舞(凯里市)、苗族踩鼓舞(镇远县)四、传统戏剧(9个)阳戏(天柱县)、思州喜傩神(岑巩县)、镇远土家族傩戏(镇远县)五、曲艺(4个)嘎百福(剑河县、台江县、榕江县、雷山县)、君琵琶(黎平县)七、民间美术(6个)苗族剪纸(剑河县)、苗族百鸟衣艺术(丹寨县)、苗族“嘎闹”支系服饰艺术(丹寨县)。
浅析黔东南苗族嫁衣文化的内涵及保护
浅析黔东南苗族嫁衣文化的内涵及保护黔东南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嫁衣文化是苗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嫁衣不仅是苗族妇女的日常服饰,更是展示苗族传统文化和审美情趣的载体。
通过对黔东南苗族嫁衣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其保护进行探讨,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
1. 丰富多彩的纹样黔东南苗族嫁衣以其独特的刺绣工艺和多彩的纹样而闻名于世。
苗族妇女在嫁衣上精湛地绣上各种图案,如鸟、兽、花、果等,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展现出苗族人民的敏锐审美和精湛技艺。
2. 传承古老的民族风情黔东南苗族嫁衣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苗族人民的古老风情和生活习俗。
嫁衣上的图案和纹样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展现出苗族传统生活的方方面面。
3. 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在苗族社会中,嫁衣不仅是妇女的日常服饰,更是其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不同的嫁衣款式和图案往往代表着不同的地域、家族和婚姻状态,它承载着苗族人民的家族情感和社会身份。
4. 弘扬民族团结和文化认同黔东南苗族嫁衣文化在传承和弘扬苗族传统文化的也起到了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认同的作用。
嫁衣的制作和传承过程中,往往能够促进苗族人民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族群认同感和社会凝聚力。
二、黔东南苗族嫁衣文化的保护1. 加强传统工艺的传承保护黔东南苗族嫁衣文化,首先要加强传统工艺的传承。
苗族刺绣工艺源远流长,但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这一传统工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应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传统工艺培训班和学校课程,培养和传承更多的苗族刺绣工艺人才,保护这一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2. 加强保护政策的制定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黔东南苗族嫁衣文化的保护政策制定和实施。
通过出台各项保护措施,加大对嫁衣制作、收藏、展示和传承工作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形成多方合力,共同保护好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
3. 建立相关博物馆和文化展示机构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黔东南苗族嫁衣文化,应该建立相关博物馆和文化展示机构,集中展示和陈列各种类型的苗族嫁衣。
黔东南苗族特色小吃
黔东南苗族特色小吃在当地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黔东南苗族特色小吃在当地人民生活 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仅是当 地居民的日常食品,也是节日庆典、 婚丧嫁娶等重要场合的必备食品。
小吃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中承载着传承 文化、维系亲情、增进友谊等重要意 义,同时也是苗族人民社交活动的重 要载体。
黔东南苗族特色小吃的传承和发展现状及前景
04 黔东南苗族特色小吃的文 化内涵和价值
黔东南苗族特色小吃与当地文化的联系
黔东南苗族特色小吃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当地的 历史、民俗、地理环境等密切相关。许多小吃都反映了苗族 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例如,苗族的糯米饭团、糍粑等小吃,就与苗族的农耕文化 密不可分,而酸汤鱼、苗家酸菜肉丝等小吃则体现了苗族人 民的饮食文化和独特口味。
社交媒介
黔东南苗族特色小吃是当地人社交的重要媒介,通过共享美食增进彼此之间的感 情。
文化传承
特色小吃不仅是当地的美食文化,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 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02 黔东南苗族特色小吃的制 作工艺
黔东南苗族特色小吃的原料和调料
原料
黔东南苗族特色小吃常用的原料包括糯米、大米、小米、玉 米、黄豆等谷物,以及猪肉、鸡肉、鸭肉等肉类。此外,黔 东南地区丰富的山珍和野菜也是特色小吃的重要原料。
黔东南苗族特色小吃:腊肉炒饭
总结词
香气扑鼻,口感丰富
详细描述
腊肉炒饭是黔东南苗族的一道特色美食,以腊肉、米饭、蔬菜等为主要原料,经过炒制 而成。其香气扑鼻,口感丰富,是一道美味可口的佳肴。
黔东南苗族特色小吃:豆腐圆子
总结词
外酥里嫩,味道鲜美
详细描述
豆腐圆子是黔东南苗族的一道传统小吃,以豆腐为主 要原料,经过搅拌、煎制等工序制作而成。其外酥里 嫩,味道鲜美,是一道色香味俱佳的小吃。
谈黔东南苗族文化中酒歌的特征
谈黔东南苗族文化中酒歌的特征 / 乔 红 潘俊月苗族酒歌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历史悠久。
在当今时代依然具有社会影响力和音乐感染力。
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是歌舞之乡、百节之州,每逢佳节、乔迁等重要日子,人们通过吟唱酒歌进行情感抒怀。
酒歌中朴实无华的语句表达出丰富多彩的古老故事,沁人心扉。
今天,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道路上,我们通过深入研究,提升苗族酒歌的内涵,凸显其艺术生命力,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音乐世界|Y I N Y U E S H I J I E50的劝酒要唱酒歌;敬酒要双手捧碗,主人将酒喂到客人嘴里,随后夹肉块喂给客人。
客人不接酒碗也不起身,否则“屁股一抬重新再来”。
苗家接待客人的酒多半是以自己酿造的苞谷酒和米酒为主,苗家人勤劳致富,做农活起早贪黑,习惯晚餐即使没有客人也适量喝上几口米酒养身安眠。
酒的酿造多为女人的活,她们边劳作嘴里不时唠叨“都为家里这个酒鬼”,这也是她们对丈夫爱的表达。
在苗族地区男人是顶梁柱,喝酒强身健体且舒筋活血化瘀,所以苗族家庭都有备酒的习惯。
苗族亲访友都会喝酒,无论什么场合,男人坐席女人下厨,待美味菜肴上席完毕后女主人方可入席,随后女人起身吟唱酒歌。
黔东南苗族酒歌文化底蕴厚重,它不仅是老百姓酒桌上的歌,闲时吟、节时赛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习惯。
酒歌多为无伴奏演形式,重大场合会有芦笙、木鼓、木叶、琵琶为伴奏乐器。
酒歌的取材多样、宽泛;主题突出,表现形式复杂。
例如迎接远方的客人要唱拦门酒歌,客人入席进餐要唱劝酒歌,送客要唱赞美酒歌、祝福酒歌等。
细节多样复杂,但整体突出民族的生活仪式感,具有传递相互敬重、加深亲情、缓解压力等功能。
由于社会变迁,苗族酒歌日渐汉化,传承人日渐稀少,黔东南酒歌的研究初衷在于:从近年来的权威网站显示,对黔东南酒歌的研究太少,查阅近五年的相关酒歌的文章不足10篇。
面临民族音乐的失传状况,笔者倍感危机,为传承黔东南的地方文化,选择对黔东南苗族酒歌为研究主题,它博大精深,历史久远。
解读黔东南苗族服饰文化
解读黔东南苗族服饰文化初入苗寨,我们总会沉迷于满目的流光溢彩。
精美的头饰,神奇的木质吊脚楼,还有琳琅满目的民族风情小物件……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苗族服饰一直是众多学者青睐的对象。
黔东南地区是苗族相对集中的地区,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的博物馆。
苗族服饰的统一性与多样性贵州凯里的西江千户苗寨博物馆里陈列着最具代表性的男女服饰,简朴的男装,精致的女装,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这些挑中带绣、染绣结合的服饰花团锦簇,流光溢彩,充分展示了苗族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民族文化。
苗族服饰如同穿在身上带在头上的一部部美丽的史诗,字里行间透露着率真与热烈,服饰的图案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象,有表达意向与区别族类、支系的作用。
从造型上看,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方式,以单线为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从制作技艺看,服饰发展史上的五种形制在黔东南苗族服饰中均有体现。
用色上她们善于选用多种色彩的强烈对比,努力追求颜色的浓郁和厚重感,一般均为红、黑、白、黄、蓝五种。
构图上它并不强调突出主题,只注重适应服装的整体感的需求。
形式上分为盛装和便装。
盛装为节日礼宾和婚嫁时穿着的服装,繁复华丽,集中体现苗族服饰的艺术水平。
便装样式比盛装样式素静、简洁,用料少,做工相对简洁,供日常穿着之用。
普通的苗族服饰,不同地区也有所差别,如千户苗寨的服饰。
男装多为青色土布衣裤,包青头帕。
女装以交领上衣和百褶裙为基本款式,以青土布为料,花饰满身,图案多为平绣的各种龙、凤、鸟、鱼及花卉。
湘西的苗族服饰多流行穿圆领大襟短衣,盘肩、袖口等处有少许绣花;宽脚裤,裤筒边缘多饰花边;包扎又高又大的青布或花布头帕,戴银饰。
而海南型女装多为右偏襟青布长衫,蜡染布筒裙,花饰较少。
苗族服饰以夺目的色彩、繁复的装饰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
黔东南传统文化介绍词
黔东南传统文化介绍词黔东南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的地区,它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
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用各种方式展示着他们的民族文化,将其传承下去。
如果你想了解黔东南的传统文化,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第一,黔东南的传统节日。
黔东南正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这里有着很多传统的节日。
比如说,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
在这些节日里,人们会进行一些特殊的祭祀和活动,重要的是这些活动能够让他们更好地传承和记录自己的文化。
第二,黔东南的手工艺品。
黔东南一直是中国著名的手工艺品产地之一。
这里的手工艺品包括了很多不同的种类,如织锦、刺绣、绣球、蜡染、民间木雕等。
每一件手工艺品都蕴含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它们是人们记录历史和生活的见证。
第三,黔东南的音乐舞蹈。
在黔东南,许多舞蹈和音乐都与神话和传说有关。
地方民间音乐以群众性、舞蹈性和古朴性为主要特征,它们传承着本地区的文化特点。
普陀山的夜舞、黔东南州清水河舞、两林子歌舞等音乐舞蹈都享有盛誉。
第四,黔东南的民间建筑。
在黔东南,传统的民居建筑风格是依据地势、气候、土地等因素而形成的。
这些建筑通常是用木材、竹子、土坯等原材料建造而成。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许多传统的民居建筑正在被逐渐替代,它们代表着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
黔东南是一个充满多彩的文化之地,如果您来到这里,一定不要错过了了解和体验黔东南的传统文化的机会。
无论是传统的民俗文化,还是手工艺品、音乐舞蹈、民间建筑,都均值得您一一体验。
黔东南的传统文化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发展和创新。
我们应当珍惜和继承它,让它在新的时代里绽放出更加靓丽的光彩。
浅谈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浅谈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中国贵州省东南部,是中国苗、侗、布依等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以民俗、传统技艺、表演艺术、口述传统和社会实践等形式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性文化遗产,它体现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和精神追求,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失传的危险。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迫切的任务。
本文将从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保护措施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黔东南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地势复杂,民族众多,文化多元。
在这样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比如苗族的芦笙舞、侗族的歌舞、布依族的亲属称呼等,都是当地非常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涵展现出了少数民族的文化风貌和精神追求,是黔东南地区宝贵的文化财富。
在黔东南,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各民族的语言、习俗、传统都有着丰富多样的特点。
这些特点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来源,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
比如苗族的长桌宴、侗族的踩堂等,都是当地非常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文化遗产的重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加强,黔东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
在政府的支持下,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在黔东南地区,设立了一些传统文化保护基地,包括苗族村寨、侗族歌舞表演场所等,这些基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得到了国家级、省级的支持和资助。
苗族的芦笙舞、侗族的歌舞等项目都得到了政府的资助和保护。
这些举措为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和经济支持。
尽管目前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现代化的冲击和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失传的危险。
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州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黔东南府发﹝2017﹞27号
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州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正文:----------------------------------------------------------------------------------------------------------------------------------------------------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州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黔东南府发﹝2017﹞27号各县(市)人民政府,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管委会,各省级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州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文件精神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列》的规定,为有效保护和传承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州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组严格按照选拨标准、条件和评审办法进行评审,评审出了黔东南州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00项116个保护点,其中新增项目75项,扩展项目25项,现予公布。
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科学保护理念,制定规划,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传播工作,推动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迈上新台阶,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新的贡献。
附件:黔东南州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黔东南州人民政府2017年12月29日附件黔东南州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00项)一、新增项目(75项,85个保护点)(一)民间文学(Ⅰ)(5项)1.多往颂丹寨县非遗中心2.雷公山的传说雷山县非遗中心3.瑶族舅爷歌麻江县非遗中心4.思州孝歌岑巩县非遗中心5.苗族婚嫁歌锦屏县非遗中心(二)传统音乐(Ⅱ)(6项)6.苗族萧笛雷山县非遗中心7.木叶吹奏雷山县非遗中心台江县非遗中心凯里市非遗中心8.略板略曲调天柱县非遗中心9.苗族唢呐丹寨县非遗中心10.汉族酒令歌榕江县非遗中心11.汉族山歌榕江县非遗中心(三)传统舞蹈(Ⅲ)(1项)12.水族瓜年舞雷山县非遗中心(四)传统戏剧(Ⅳ)(2项)13.施秉麒麟狮子灯施秉县非遗中心14.大戏天柱县非遗中心(五)曲艺(Ⅴ)(1项)15.思州花灯岑巩县非遗中心(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Ⅵ)(3项)16.榕江独竹漂榕江县非遗中心17.傩技台江县非遗中心18.侗族花架天柱县非遗中心(七)传统美术(Ⅶ)(1项)19.水族马尾绣榕江县非遗中心雷山县非遗中心(八)传统技艺(Ⅷ)(22项)20.雷山苗族植物彩色染雷山县非遗中心21.侗族芦笙制作技艺从江县非遗中心22.侗族织锦制作技艺从江县非遗中心23.该尔(侗族芦笙笛)制作技艺从江县非遗中心24.杆秤制作技艺丹寨县非遗中心25.炉灶制作技艺丹寨县非遗中心26.启蒙酸菜制作技艺锦屏县非遗中心27.斑鸠豆腐制作技艺凯里市非遗中心28.雷公山区苗族干砌堡坎技艺雷山县非遗中心29.雷公山鱼酱酸制作技艺雷山县非遗中心30.雷公山韭菜根加工技艺雷山县非遗中心31.连城米花糖制作技艺雷山县非遗中心32.雷山绿茶传统制作技艺雷山县非遗中心33.葛布制作技艺黎平县文化馆34.豆染技艺黎平县文化馆35.仫佬族灰拔豆腐制作技艺麻江县非遗中心36.榕江卷粉制作技艺榕江县非遗中心37.榕江牛(羊)瘪制作技艺榕江县非遗中心38.榕江侗族乐器(琵琶、果吉)制作技艺榕江县非遗中心39.镇远道家素席镇远县非遗中心40.铁锅制作技艺镇远县非遗中心41.侗族银饰锻造技艺锦屏县非遗中心(九)传统医药(Ⅸ)(19项)42.侗医药?治疗风湿病偏方从江县非遗中心43.侗医药?治疗结石偏方从江县非遗中心44.苗族药浴疗法剑河县文化馆45.苗医药?骨科诊疗术锦屏县非遗中心46.苗医药?九子疡膏制作技艺雷山县非遗中心47.苗医药?针挑疗法雷山县非遗中心48.苗医药?护肤膏制作技艺雷山县非遗中心49.水族医药?化水疗法雷山县非遗中心50.侗医药?水师医术黎平县文化馆51.布依族医药?治疗乳腺病中药贴膏麻江县非遗中心52.苗医药?前庭熏洗方麻江县非遗中心53.苗医药?肝炎马蹄金疗法州民族医药研究院雷山县非遗中心黄平县非遗中心凯里市非遗中心54.侗医药?痧症疗法州民族医药研究院黎平县文化馆从江县非遗中心凯里市非遗中心55.苗医药?带状疱疹诊疗法州民族医药研究院56.苗医药?骨腐朽疗法丹寨县非遗中心57.苗医药?外治疗诊法台江县非遗中心58.侗医药?精神病诊疗法天柱县非遗中心59.侗医药?治疗骨折镇远县非遗中心60.苗医药?烧伤疗法镇远县非遗中心(十)民俗(Ⅹ)(15项)61.苗族动土习俗丹寨县非遗中心62.高雍苗族三月三剑河县文化馆63.翁普节剑河县文化馆64.抬狗祈雨习俗剑河县文化馆65.新化水龙锦屏县非遗中心66.钉耙山闹冲节凯里县非遗中心67.香炉山爬坡节凯里市非遗中心68.洗关公习俗黎平县文化馆69.卡乌苗族祭鼓节麻江县非遗中心70.侗族八月八榕江县非遗中心71.水族瓜节雷山县非遗中心榕江县非遗中心72.水族服饰榕江县非遗中心73.滚山节天柱县非遗中心74.报京招龙习俗镇远县非遗中心75.瑶族盘王节榕江县非遗中心二、扩展项目(25项,31个保护点)(一)民间文学(Ⅰ)(1项)76.苗族古歌雷山县非遗中心三穗县非遗中心(二)传统音乐(Ⅱ)(4项)77.革家芦笙乐凯里市非遗中心78.苗族飞歌凯里市非遗中心79.苗族情歌雷山县非遗中心80.三省坡苗族民歌黎平县文化馆(三)传统舞蹈(Ⅲ)(3项)81.苗族芦笙舞剑河县文化馆82.革家踩亲舞凯里市非遗中心83.苗族踩鼓舞台江县非遗中心(四)传统戏剧(Ⅳ)(3项)84.傩戏丹寨县非遗中心85.花灯戏丹寨县非遗中心麻江县非遗中心施秉县非遗中心86.侗戏剑河县文化馆(五)传统美术(Ⅶ)(2项)87.苗族剪纸镇远县非遗中心三穗县非遗中心88.苗族竹篾编丹寨县非遗中心(六)传统技艺(Ⅷ)(6项)89.革家蜡染技艺凯里市非遗中心90.苗族靛染技艺凯里市非遗中心91.苗族芦笙制作技艺黄平县非遗中心92.苗族银饰锻造技艺凯里市非遗中心施秉县非遗中心93.雷山酸汤鱼制作技艺雷山县非遗中心94.构皮纸制作技艺黎平县文化馆(七)民俗(Ⅹ)(6项)95.苗年榕江县非遗中心台江县非遗中心96.革家(歌蒙)服饰凯里市非遗中心97.仫佬年凯里市非遗中心98.侗年黎平县文化馆99.巴梭芦笙节施秉县非遗中心100.苗族坡会台江县非遗中心——结束——。
黔东南苗家祭桥习俗
遗产视角
黔东南苗家祭桥习俗
祭桥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一项重要民俗文化,尤以贵
州黔东南苗族为甚。
每年农历二月二,苗家都要举行架祭
新桥、祭祀老桥、给旧桥旧貌换新颜等仪式。
家家户户都
要带上鸡肉、鸭肉、猪肉、红蛋、糯米饭、糯米粑、美酒
等祭品,到自家桥和村落重要的桥焚香祭拜,庇护子女健
康成长,祈接子嗣,寄望子孙兴盛繁衍,场面十分隆重和
热闹。
祭桥习俗作为苗族的一种文化现象,具有十分丰富
的文化内容和社会功用,是当下一种难能可贵的历史文化
遗存,成为新时代人们生产生活之余的一种精神食粮,具
“_戈散敝麟P
B保存价值。
乂H
□撰文/吴平□摄影/孙亚光。
黔东南各县历史文化资料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
下辖16个县市,首府凯里市。
全州辖凯里1市和麻江、丹寨、黄平、施秉、镇远、岑巩、三穗、天柱、锦屏、黎平、从江、榕江、雷山、台江、剑河15县,凯里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炉碧、金钟、洛贯、黔东、台江、三穗、岑巩、锦屏、黎平9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有7个街道办事处,94个镇,110个乡(其中17个民族乡)。
截止2012年,黔东南州户籍人口459.22万人,年末常住人口347.27万人,有苗族、侗族、汉族、布依族、水族、瑶族、壮族、土家族等33个民族,常住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78.27%,其中苗族人口占41.57%,侗族人口占28.99%。
黔东南总面积3.0337万平方公里,东西相距220公里,南北跨度240公里。
地势西高东低,自西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海拔最高2178米,最低137米,历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
境内沟壑纵横,山峦延绵,重崖迭峰,原始生态保存完好,境内有雷公山、云台山、佛顶山等原始森林,原始植被保护区与自然保护区29个,其中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自然保护区。
黔东南素有"百节之乡"的别称,一年中有节日集会200多个。
节日活动有唱歌跳舞、斗牛赛马、吹芦笙、踩铜鼓、赛龙舟、玩龙灯、唱侗戏等等。
主要的民族节日有苗族的芦笙会、爬坡节、姊妹节、"四月八"、吃新节、龙舟节、苗族的苗年,侗族的侗年、泥人节、摔跤节、林王节、"三月三"歌节、"二十坪"歌节,水族的端节,瑶族的"盘王节"等等。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主要有苗族的"划龙船"和武术,侗族的被誉为"东方橄榄球"的抢花炮等。
黔东南素有"歌舞海洋"的别称。
苗族的"飞歌"和"游方歌",还有"古歌"、"酒歌"、"大歌",其调式不一。
黔东南苗族芦笙舞源流及形态分析
黔东南苗族芦笙舞源流及形态分析黔东南苗族芦笙舞是苗族传统舞蹈乐器芦笙与舞蹈的结合,是苗族文化中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芦笙,在苗族语中称为“芦拉”,是苗族特有的管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而芦笙舞则是融合了芦笙音乐和苗族舞蹈的艺术形式,一直以来都是苗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黔东南地区,芦笙舞更是深受当地苗族人民的喜爱,成为了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
一、芦笙舞的源流芦笙舞的源流可以追溯到苗族的发祥地黔东南地区。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苗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许多美妙的歌舞和音乐艺术,其中芦笙舞就是其中之一。
据史料记载,芦笙舞起源于苗疆山区的婚丧喜庆活动,作为苗家婚丧礼仪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婚礼、葬礼、节日等重要场合,苗族人民会演奏芦笙音乐,并伴随着优美的舞蹈动作,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先的尊敬。
芦笙舞也是苗族文化的一种传承方式,通过舞蹈,苗族人民传承和弘扬着自己的文化传统。
二、芦笙舞的形态特点1. 音乐形态芦笙是苗族特有的管乐器,常见于苗族聚居地的山区和村寨。
芦笙的演奏技法复杂,音色独特,能够表现出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芦笙音乐以其悠扬的旋律和饱满的气息,与苗族舞蹈完美结合,使得芦笙舞成为苗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芦笙曲目以其独特的旋律和韵律吸引着人们的注意,成为苗族人民心中永远的经典。
2. 舞蹈形态芦笙舞的舞蹈形态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在舞蹈动作上,芦笙舞注重手部和腰部的配合,舞姿优美、大方,起舞者不仅要在音乐的节奏中舞动身体,还要通过手部动作来诠释舞蹈的意境。
舞蹈动作在表现生活、表达情感的也向人们展示了苗族人民的勤劳、朴实和豪放的性格特点。
3. 舞蹈服饰芦笙舞的舞蹈服饰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色彩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舞者身着苗族传统服饰,如苗族民族服装、银饰等,装饰着花纹和图案,彰显着苗族文化的魅力。
在舞台上,舞者们手持芦笙,在灯光的照耀下,翩翩起舞,展现出了苗族文化的美丽和独特。
游览贵州镇远古城的民俗文化
游览贵州镇远古城的民俗文化贵州镇远古城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民俗文化的古城。
这座古城建于明代,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少有的保存完整的明代古城之一。
游览贵州镇远古城,不仅可以领略到独特的古建筑风貌,还可以深入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让人流连忘返。
镇远古城的建筑风格充满了明清时期的特色,大部分建筑都采用了传统的建筑工艺和原材料,给人一种时光倒退的感觉。
其中最著名的建筑当属牛角峰,是镇远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中国少有的古代城楼之一。
牛角峰高达17.5米,由明代围墙和牌楼、清代角楼和守城楼组成,守城楼上还有一座观景台,可以俯瞰整个古城,景色壮观。
在游览古城的过程中,游客还可以欣赏到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表演,如苗族磨豆腐、羌族弹弦子、布依族绣布等。
这些传统手艺都是镇远古城独特的文化遗产,通过亲身体验和观赏,游客们能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和手工艺品的独特魅力。
此外,镇远古城还有丰富多样的民俗节庆活动,如苗族的苗年、布依族的火把节和侗族的芦笙节等。
这些节庆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意义,融合了当地民族的信仰、习俗和文化。
游客们参与其中,不仅可以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还能亲眼目睹当地人民的热情和活力,对于了解贵州的民俗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镇远古城还有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品和特产,如苗族的蜡染、蜜饯、木雕等,都是当地人民的智慧结晶和生活方式的体现。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富有地域特色,成为游客们走进贵州的一扇窗口。
总之,游览贵州镇远古城,可以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明清时代的历史氛围,领略到独特的建筑风貌和民俗文化。
在这里,游客们不仅可以欣赏到众多的古建筑,还能亲身体验到当地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手工艺品的魅力。
无论是对于历史文化的热爱,还是对于多元文化的探索,贵州镇远古城都是一个难以忽视的旅游胜地。
让我们共同走进贵州镇远古城,探究这座千年古城的民俗文化之美。
贵州镇远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黔东南苗族村寨的独木龙舟节文化初探
3 8个村 寨的 苗族“ 南” 系, 年都要 举 行 竞渡 独 木龙 舟 活 动 , 间伴 随 大量 的行 为禁 忌 与 方 支 每 期 祭 祀仪 式 等巫 术活动 , 并具 有鲜 明的地 域特征 和 浓郁 的 宗教 文化特 色。苗 族 “ 南” 系的 节 方 支
日宗教 仪 式活 动维 系着 宗族 间精 神 交往 和 民族 文化认 同。 关键词 : 族 ; 寨子 ; 苗 村 独木 龙舟 ; 宗教 文化
2I 0 2年 筘 4媸
置 州 氏硅 学 院 学报 ( 学 社刍 科 学 版 ) 哲
J u 【 lo ih u Un v ri o a: m t s f hls pl n o 1S il・ o rm f Gu z o ie st f rN t di e i o l a d S da e ele y i o i P o y (
“ 凤尾 ” 蕴 含着龙 凤 呈 祥 的美 好 意蕴 。 船体 的色 ,
向龙 舟 , 集 山神 、 神 、 宗前 来保 佑龙 舟平 安 , 招 树 祖 祭龙 仪式 完毕 , 划龙 舟 活 动 即可 开始 。龙 舟竞 渡 结束 , 将龙 舟拆 分 “ 身 ” 在 专 门为 龙 舟修 建 的 龙 放 “ 舟棚 ” 每逢 节 日酒 肉侍 奉 , 龙 头 ” 放 在 鼓 龙 , “ 则
龙头讲 :今天到 了一年 , “ 爬龙 船给您洗个澡 , 干
干净 净 地上 天 , 以后 不要 天 干 , 保佑 粮 食 丰 收 , 大
家有 吃有 喝 , 明年 又祭 您 老 人家 。 _ 之后 方 抬 下 ”2
龙船 , 放入 江 中 。龙 舟 比赛 当天 清晨 举 行 开 划 仪 式, 各寨龙 舟停 靠在 河边 , 在龙 舟 附近 的河滩 上放
黔东南州八条内容
黔东南州八条内容摘要:一、黔东南州的地理位置及特点二、黔东南州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底蕴三、黔东南州的民族构成与民俗风情四、黔东南州的旅游资源与景点介绍五、黔东南州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六、黔东南州的教育现状与人才培养七、黔东南州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八、黔东南州的未来发展规划与展望正文:黔东南州位于我国贵州省东南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黔东南州的八条内容。
一、黔东南州的地理位置及特点黔东南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东邻湖南省,南接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连铜仁市,北邻遵义市。
地势西高东低,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
黔东南州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如黄果树瀑布、肇兴侗寨等。
二、黔东南州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底蕴黔东南州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是古夜郎国的领地。
黔东南州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如苗族、侗族、布依族等,其中苗族和侗族文化尤为独特,如苗族的银饰工艺、侗族的歌舞等。
三、黔东南州的民族构成与民俗风情黔东南州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主要民族有苗族、侗族、布依族、瑶族等。
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风情,如苗族的芦笙节、侗族的歌舞节等。
这些民族节日丰富多彩,展示了黔东南州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
四、黔东南州的旅游资源与景点介绍黔东南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黄果树瀑布、肇兴侗寨、西江千户苗寨、镇远古镇等。
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黔东南州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黔东南州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特色产业有茶叶、中药材、水果等。
近年来,黔东南州积极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努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六、黔东南州的教育现状与人才培养黔东南州重视教育事业,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
州内有多所高等院校,如贵州民族大学、凯里学院等,为当地培养了大量人才。
七、黔东南州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黔东南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森林、矿产、水资源等。
黔东南苗族板凳舞的本体分析
黔东南苗族板凳舞的本体分析黔东南苗族板凳舞是苗族文化中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起源于中国贵州省的黔东南苗族地区,是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民间舞蹈艺术。
板凳舞是苗族重要的节日和庆典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苗族文化和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黔东南苗族板凳舞的本体进行分析,从舞蹈形式、舞蹈动作、舞蹈技巧、舞蹈配乐、意义和传承等方面加以介绍。
一、舞蹈形式黔东南苗族板凳舞是一种集体舞蹈形式,通常由苗族男女组成的一队队舞者在开阔的场地上进行表演。
舞者手持板凳,脚踏歌词,舞步轻盈、整齐划一,动作优美、协调,充满了朝气和活力。
在板凳舞的表演中,舞者们通常排成一字长队或者相对的双队,按照特定的编排和节奏,依次前进、后退、转身、起立、坐下等一系列动作,整体呈现出一种有序而又灵活的舞蹈形式。
舞者们在舞台上的精准配合和整齐划一的动作,展现出了苗族人民的团结和协作精神。
二、舞蹈动作黔东南苗族板凳舞的舞蹈动作主要包括手持板凳、脚踏歌词、转身起立、坐下起立、相互搀扶、手牵手等动作。
舞者们手持板凳,一边跳跃一边踏着节奏鲜明的歌词,动作轻灵而有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板凳舞的表演中,舞者们通过板凳的动作变化和身体的协调配合,展现出了一种生动活泼的舞蹈氛围。
舞者们时而俏皮欢快,时而飘逸柔美,整个舞蹈过程充满了动感和美感,深受观众喜爱。
三、舞蹈技巧黔东南苗族板凳舞是一种要求舞者具备一定舞蹈基本功的舞蹈形式。
舞者们必须具备灵活的身体、稳健的步伐、协调的动作和准确的节奏感,才能完成板凳舞的表演。
在板凳舞的表演中,舞者们需要不断地进行跳跃、转身、起立、坐下等动作,要求舞者身体协调性和耐力性极强。
舞者们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舞蹈技巧,才能在表演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舞台形象和动作表现。
四、舞蹈配乐黔东南苗族板凳舞的表演通常伴随着苗族传统音乐的伴奏,音乐节奏明快、活泼,让舞者们更好地把握节奏感和舞蹈动作,增强了整个舞蹈表演的氛围和效果。
舞者们在音乐的伴奏下,按照特定的编排和动作节奏,完成板凳舞的表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始森林,是全国28个重点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达62.78%。气候温和湿润,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在14-19摄氏度之间。全州空气质量整体 处于优良水平,空气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1200-2000个,雷公山监测点监 测数据为每立方厘米5600个,是贵州省七个监测点中最高的一个。黔东南 是民族大观园。用服饰记载历史,用歌舞传承文化,积淀了千百年的历史,
芦笙舞,为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 在中国大地上,只要有苗族人的地方,就有芦笙。在黔东南各地少数民族居
住的村寨,素有“芦笙之乡”、“歌舞之乡”的称誉。芦笙,是少数民族特别喜 爱的一种古老乐器之一,逢年过节,他们都要举行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芦笙会, 吹起芦笙跳起舞,庆祝自己的民族节日。
苗族的“斗牛节”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农耕民族,苗族人民在长期的 农耕生活中,对牛结下了特殊的情感,至今苗族乃保 持着对牛的敬爱与崇拜心理。苗寨寨门悬挂带角牛头。 苗家神龛下放有相连牛角,不忘时祭。苗族人民常说 牛如同她们的父母,史记:"蚩尤有角,牛首人身。" 可见远古之时,苗族早就是一个崇拜牛的民族了。
有世界旅游组织评选的世界级乡村旅游村寨30个,有39项51个保护点列入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排列全国地州市级第一位,是世界乡土文化保
护基金会授予全球18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世界旅游组织赞誉为"文
大餐,山水盛宴"。 民族节日活动丰富多彩,苗族有芦笙会、爬坡节、 姊妹节、苗年节等,侗族有泥人节、摔跤节、林王节、侗年节等,以及水 族的端节,瑶族的"盘王节"等等。各民族历来以能歌善舞著称,苗族反排 木鼓舞刚劲有力、豪放潇洒,被称为"东方迪斯科";侗族"多耶舞"纯朴活 泼、多姿多彩。以侗族大歌、苗族飞歌、锦鸡舞、反排木鼓舞为代表的民 族歌舞享誉世界。其中,侗族大歌于2009年9月成功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 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黔东南是文化大公园。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至今 仍保留"春秋战国发型、宋时服饰、明清建筑、魏晋遗风"。名胜古迹众多, 有台江八郎古生物化石群、镇远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锦屏隆里汉文化生 态博物馆。民族文化多彩,有苗族风雨桥和银饰、侗族鼓楼、民族手工刺 绣等。红色文化灿烂,中央红军长征从黔东南进入贵州,足迹遍及全州四 分之三的县,在这里召开了中国共产党迈出历史性转折第一步的著名的黎 平会议,红七军曾在我州黎平、从江、榕江等县战斗过。黔东南是资源大 宝库。矿产资源方面,重晶石、玻璃用石英砂和锑矿储量名列贵州省前三 位,重晶石储量占全国的60%以上。水能资源方面,储藏量332万千瓦,可 开发的水能资源达244万千瓦,
主干道,以320、321、210国道和202、203等7条省道为干线,以县乡公路为 基础的公路交通网络。纵横交错的快速铁路、公路将改变黔东南州的地缘
条件,大大缩短与珠三角、长三角的时空距离,区位优势日益凸显。
黔东南州集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人文景观于一体, 是贵州省东线旅游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被世界乡 土文化基金会确定为“返朴归真、回归自然”旅游 首选地之一和十大民族文化保护圈之一。世界旅游 组织曾在一年内,4次组织专家实地考察黔东南, 考察结束后对黔东南的评价是:黔东南是旅游资源 品位最高、质量最好且最集中的地区;是不同类型 且最多样的旅游资源富集地;是对境外旅客最具吸 引力的地区;是民族文化旅游的旗舰;是为高素质 的人群准备的丰盛宴席。
是贵州省"西电东送"项目的重点源区之一。中药材资源方面,现查明 的有 2831种,总储量达1080万吨,占全省中药总量的60%,现有太子参、何 首乌、头花蓼三个品种获GAP认证。旅游资源方面,有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 区、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品位高、质量好 且集中,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情、原始的自然生态,倍受中外游客青睐。黔
东南是交通大枢纽。地处黔、湘、桂三省(区)结合部,素有"贵州东大门 "之称,是云贵川通往湖南、两广的主要通道。境内黎平机场开通了贵阳、 广州、桂林航线,贵阳龙洞堡机场距凯里140余公里,凯里黄平机场已于 2013年10月2日通航。株六铁路复线和黔桂铁路以及正在建设中的贵广、长 昆、沪昆快速铁路穿境而过。公路形成了以沪昆、厦蓉、兰海高速公路为
黔东南苗族拦门酒
苗族同胞们有着独特的欢迎远方 客人的方式。如果事先他们知道 了客人从远方而来,在很早的时 候就会盛装站在寨门口迎接远方 客人。而客人到来后要过的第一 关就是苗族拦门酒。拦门酒是苗 族自己酿造的米酒,度数不高但 后劲很大,用牛角盛满,客人走 上前来就要一气喝完,而在喝的 时候不允许客人有任何的推辞表 现。客人喝酒时不要用手扶着牛 角,那样苗族同胞会认为你还想 喝于是就会再给你灌上第二杯拦 门酒。
黔东绍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于1956年7月23日,州府所在地凯里市。 总面积3.03万平方公里,辖1市15县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循环经济工 业区,总人口402.4万人,有苗、侗、汉等3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 州总人口的81.6%,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少数民族人口最多、少 数民族比例较高的自治州。黔东南州自然、旅游、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等
世界最大的苗寨——雷山西江苗寨 世界最大的侗寨——黎平肇兴侗寨
苗族由于特有的迁徙历史,在建筑选材和房屋 构建行程自己特有的建筑风格。苗家人喜欢木 制建筑,一般为三层构建,第一层一般为了解 决斜坡地势不平的问题,所以一般为半边屋, 堆放杂物或者圈养牲畜,第二层为正房,第三 层为粮仓,有的人家专门在第三层设置“美人 靠”供青年姑娘了望及展示美丽,以便和苗家 阿哥建立初步关系。苗家整个村寨都使用木材 作为建筑材料,被现代建筑学家们誉为最具生 态的建筑方式,木制杆栏式建筑既解决了山地 建筑平地少的问题,也解决了农家杂物堆放及 牲畜的圈养问题。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 村寨:雷山西江千户苗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