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葡萄沟》评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握教材特点领会课标精神还原课堂的“语文味”——部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葡萄沟》听课体会

这次参加教育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教研员教学研讨活动,我很荣幸倾听了李实验小学老师执教的《葡萄沟》一课。这篇课文新旧教材都有,人教版安排在二年级下册,全文不注音;而统编教材则安排在二年级上册,全文注音。从文本特点和人文价值看,基本一致,但是从语文要素角度看,教材的编排还是存在一些差异。首先,部编教材注重一些学习方法的指导,如:‚联系上文,我知道了‘五光十色’的意思。‛其次,部编教材的课后练习也更多地指向语言文字训练,凸显了语言文字的运用,突出语文课程的的实践性。再次,部编教材的编写更具科学性、阶梯性和可操作性,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口,指明了教学的方向,让语文教学不再是‚模模糊糊一大片‛,可以努力实现‚清清楚楚一条线‛了。

看得出,李老师是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年轻教师,活泼而不失稳重,热情又不显张扬,她就像一位智者,引领学生潜心会文,在与文本的亲密接触中认识生字朋友、掌握朗读技巧、体悟文章情感、运用句式表达、书写中国汉字,让学生得意、得言、得法。应该说,这是一节真实、扎实、平实、厚实的,弥漫着浓浓书香、充满语文味的好课。感触特别深的,主要有:

一、教学目标定位精准,充分体现学段特点

李老师这节课的设计充分突出了学科性质,体现了学段目标,重视能力的训练,也体现了这一单元‚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这一语文要素。对于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制定,李老师定位是:1.认识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学会

书写3个生字。这个目标是从一年级的教学重点出发而制定的。2.品读课文语言,感受葡萄沟的美和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聪明能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李老师的这一目标正是体现了这一点,也充分地挖掘了文本的人文价值,激发了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对祖国的热爱。3.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并仿照课文句式进行写话练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李老师注重运用例子,用足用好教材,因材施教,因课施教,体现了强烈的语用意识,突出了语言文字训练。

二、教学过程重点突出,彰显个性化教学的魅力

(一)精心导入,展现老师亲和的魅力。导入,犹如一台戏的序幕。李老师在上课伊始,通过激情谈话,播放视频,呈现美丽的新疆风景,给予学生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让学生全方位感受新疆的美丽富饶,从而产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达到了‚未有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二)方法引路,显示老师启发的魅力。李老师积极践行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就会发现‚一路皆是风景‛。

1.从学生自由读课文开始,李老师就鼓励学生自主解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问题;遇到难题,也可以请同桌帮忙。重视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体现的是解决问题方法的引导和点拨。

2.在读后交流中: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解决了什么问题?李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顾前后鼻音的发音要领,当学生回答:‚发前鼻音好像在微笑,发后

鼻音好像口中含了一个球‛时,直观形象地掌握了发音规律。

3.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李老师先请学生说说对葡萄沟的印象,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再相机出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短,读成一句话,提高语言概括能力。

3.在品读感悟时,通过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来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学会抓关键词体会情感的方法,深化理解和感悟。并引导学生拓展并积累跟‚五光十色‛意思相近的词语,放在课文语境中加以辨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最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五光十色的‛来说说生活中见过的事物,达到强化运用、拓展词汇的目的。

4.在指导写字环节中,教师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从生字的结构上、笔画长短穿插等方面去观察,掌握写好汉字的要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写字的目标要求:‚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阶梯式训练,凸显教师指导的魅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李老师的朗读指导和训练体现了阶梯式、层次性。先是出示句子找出前后鼻音加以区别;再出示长句子,指导不添字、不漏字;接着指导处理好句子中的停顿;然后结合多音字的意思,正确辨别在不同语境中多音字的读音;最后品读句子,体会情感,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这样有层次的训练中,学生真正读准、读通、读正确、读流畅、读出感情,朗读方法的有效指导,使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切实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

(四)针对性评价,彰显教师智慧的魅力。有人认为:‚一位优秀的语文老

师,不仅需要能出口成章,还应具备说笑嬉骂皆成妙语的功夫。‛教师在课堂上的点评妙语连珠,看似信手拈来,但实际上都是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教育智慧的体现。在整节课教学过程中,李老师的针对性、实效性的评价随处可见。如:‚你会抓住关键词来感受!‛‚你一下子抓住了这么多体现老乡热情好客的词语,真会读书!‛‚老师也在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阵阵凉意!‛‚都说葡萄沟的葡萄甜,维吾尔老乡的话更甜!‛等等。评价语针对性强,不仅对学生产生较为明确的思维导向,还饱含了老师对学生的真诚鼓励,浓烈的教育情怀溢于言表。

三、教学效果渐入佳境,呈现和谐创新的学习氛围

在教师的巧引妙导下,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参与回答的积极性高,课题气氛活跃,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的体验,思维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特别是教师‚化身‛为葡萄沟的游客,引导学生想象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会怎么说,怎么做?这一情境创设时,学生跃跃欲试,入情入境的表演、发自内心的邀请,很好地诠释了‚热情好客‛的含义,引导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实现与文本充分的对话。

纵观全课,有很多值得细细品读、慢慢回味的成功之处。在此,我也提出自己在观课过程中的一些疑惑和思考,跟老师们一起商榷,共同探讨。

1.引导学生学习仿写‚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美丽极了。‛这一环节,由于没有对句式进行具体分析,给予学生仿写的时间也比较仓促,学生并没能完全掌握这样的句式特点。建议在仿写前,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两句话需要补充部分的差异,一种是用概括归纳的方式,总结事物的特点;另一种是用‚有……有……有……‛或者‚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列举事物,将特点写具体。前一句侧重归纳几种事物的特点,可启发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