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测试卷

合集下载

《曹刿论战》过关检测(含答案)

《曹刿论战》过关检测(含答案)

九下语文《曹刿论战》过关检测班级_____姓名_______学号_____成绩(满分100)_______一、文学常识(每空1 分,共 4 分)本文选自(书名),此书旧传为时期所作,本文所写的战争史。

二、字词积累(共 42 分)1 .重点实词解释(每空1 分,共 30 分)肉食者/鄙(....)()又何间焉(.何以战().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对曰(.小信未孚(.弗敢加也(.望其旗靡().牺牲玉帛().必以信().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 )(必以情(. )忠之属也( .公将鼓之(. )齐师败绩(. . 公将驰之(. )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 .)遂逐齐师( .既克(.. )公问其故(. 一鼓作气(. )再而衰( .彼竭我盈(. )难测也(.2 .通假字解释(每空 1 分,共 2 分)小惠未徧 :通( ),( ) .3 .词类活用解释(每空 1 分,共 2 分)神弗福也 :( . )一鼓作气 :( . )))))))))4 .古今异义解释古义( 2 分)牺牲( )5 .一词多义解释(每空 1 分,共6 分)故: 以:公问其故(. )必以分人( .) 必以信(. 故克之( .)何以战(. ) 可以一战( .三、重点语句(共 32 分)1 .重点语句翻译(每小题2 分,共 20 分)( 1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2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3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4)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5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6)忠之属也(7)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8)彼竭我盈,故克之。

( 9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10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 .特殊句式翻译(每小题2 分,共 12 分)(1)何以战(2)必以分人(3)可以一战(4)夫战,勇气也( 5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6)战于长勺四、内容理解1 .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每空2 分,共 8 分)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特点)的著名战役之一。

部编版九年级曹刿论战精选试卷练习(含答案)2

部编版九年级曹刿论战精选试卷练习(含答案)2

部编版九年级曹刿论战精选试卷练习(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综合性学习1.读下面的图文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自古知兵非好战”的深刻思想,先贤读兵论战并不崇尚单纯以武力制胜,古代兵家认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正义之师可以得到民众支持,常常会”不战而屈人之兵”。

材料二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一)百里奚①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传,传②鬻以五羊之皮。

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③,三日,请属④事焉。

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为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

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

君为明君,臣为忠臣。

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战?”缪公遂用之。

(二)唐俭与太宗弈,占先。

上怒,出为潭州。

余怒未息,召尉迟敬德⑤曰:“俭轻我,我欲杀之,卿为我查证其过。

”敬德拱手唯唯。

明日廷奏,敬德顿首曰:“臣实不闻。

”上追问者三,敬德坚持者三。

上怒,碎玉盏于地,拂袖入。

良久索食,引三品以上皆入宴,上曰:“敬德今日益者有三,联有怒过之美,俭有再生之幸,敬德有忠直之誉。

”遂赏敬德。

群臣皆称万岁。

(注释)①百里奚:虢国大臣,后到秦国任大夫,是辅佐秦穆公建立霸业的功臣。

②传:传说。

③缪公:即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

④属:同“嘱”,意为委托,交付。

⑤尉迟敬德:指尉迟恭,字敬德。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饭.牛于秦(给……吃,喂)B.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并且)C.俭轻.我,我欲杀之(轻慢)D.引.三品以上皆入宴(邀请)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A.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B.启窗而.观(《核舟记》)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4.下列选项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无乃为天下笑乎A.必以分人(《曹刿论战》)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C.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5.对文言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中秦穆公能够虚心纳谏,不因百里奚是用五张羊皮买来的而轻视他,说明秦穆公是一位贤明的君主。

曹刿论战考试试题

曹刿论战考试试题

一、甲:公与之乘……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节选自《孙子·谋攻》)注:①用:使用。

②同欲:目标一致。

③虞:戒备,准备。

④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公将鼓之(2)既克,公问其故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9.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0.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

答案:17.(1)击鼓(2)战胜 18.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19.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表现了曹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20.①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将能而君不御”②鲁国君臣一心,可谓“上下同欲”③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知己知彼”二、甲:十年春……遂逐齐师。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①济。

司马②日:“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日:“君子不重③伤,不禽二毛④。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馀⑤,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

勍敌⑥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

且令之勍者,皆吾敌也。

虽及胡耉⑦,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 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

声盛致志,鼓儳⑧可也。

”【注释】①既:尽。

曹刿论战练习题(含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题(含答案)

九下13、《曹刿论战》练习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小惠未徧.(2)彼竭我盈.(3)又何间.焉(4)再而衰.(5)神弗福.也(6)牺牲..玉帛(7)公将鼓.之(8)何以.战(9)战于.长勺(10)公与之乘.(11)齐师伐.我(12)既克.(13)小大之狱.(1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15)齐师败绩..(16)公将驰.之二、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A.肉食者谋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又何间焉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D.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B.①弗敢加也,必以信.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C.①可以一战,战则请从.②择其善者而从.之D.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D )。

(2分)A.①虽不能察,必以情②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B.①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C.①登轼而望之②先天下之忧而忧D.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②其真无马邪4、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B.小大之狱/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C.战于长勺/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登轼而望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5、下边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A. 又何间焉B. 战则请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生隶而从者,崔氏二小C.公将战 D. 夫战,勇气也上使外将兵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B)(2分)A、又何间(参与)焉B、肉食者鄙(地位低)C、战则请从(跟随)D、便要(通“邀”,邀请)还家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D)A、肉食者谋之B、长跪而谢之曰C、辍耕之垄上D、小大之狱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A、十年春,齐师伐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B、忠之属也。

曹刿论战练习题(附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题(附答案)

《曹刿论战》(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又何间.焉()望其旗靡.()小惠未徧.()下视其辙.()遂.逐齐师()肉食者鄙.()牺牲玉帛.()肉食者谋.()夫.战,勇气也()jiàn mǐ biàn zhé suì bǐ bó móu fú(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1)齐师伐....我(军队)(讨伐,攻打)(2)齐师败绩(大败)(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不)(虚报夸大)(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诉讼案件)(即使)(明察)(三)辨别下边的一词多义。

1、既克,公问其故.(原因,缘故)2、民弗从.也(服从,听从)彼竭我盈,故.克之(所以)战则请从.(跟从,跟随) 3、曹刿请.见(请求) 4、又何间.焉(参与)战则请.从(请允许我)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5、其.乡人曰(他的)6、肉食者谋之.(这件事)公问其.故(他,指曹刿)公与之.乘(代曹刿)望其.旗靡(他们,指齐军)登轼而望之.(代齐军)(四)指出下列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名作动,赐福,保佑)2、公将鼓.之(名作动,击鼓进军)(五)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牺牲..玉帛古义:今义:2、忠.之属也古义:今义:3、可以..一战古义:今义:4、肉食者鄙.古义:今义:5、小大之狱.古义:今义:6、虽.不能察古义:今义:7、再.而衰古义:今义:8、又何间.焉古义:今义:9、必以情.:古义:今义:1.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2.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

3.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愿动词4.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

5.古义:诉讼案件、罪案。

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6.古义:即使今义:表转折的连词7. 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8. 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

9. 古义:实情。

今义:感情。

(六)翻译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曹刿论战中,曹刿是何人?A. 一位著名的军事家B. 一位政治家C. 一位文学家D. 一位历史学家2. 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提出了哪些战术思想?A. 以逸待劳B. 以守为攻C. 以攻为守D. 以战养战3. 在《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战争胜利的关键是什么?A. 武器装备B. 士兵数量C. 战术策略D. 天时地利4. 曹刿论战中提到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意味着什么?A. 军队可以失去领导,但个人不能失去信念B. 军队可以被打败,但个人意志不能被摧毁C. 军队可以被征服,但个人精神不能被征服D. 军队可以被领导,但个人不能被命令5. 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如何对待战争?A. 以战止战B. 以和为贵C. 以攻为守D. 以守为攻答案:1. A 2. C 3. C 4. A 5. A二、填空题1. 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是曹刿论战中的经典名言。

3. 曹刿论战中,曹刿提出了________的战术思想。

4. 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________,还取决于________。

5. 曹刿论战中,曹刿强调了________的重要性。

答案:1. 战术策略 2.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 以攻为守4. 武器装备,战术策略 5. 个人信念三、简答题1. 简述曹刿论战中曹刿提出的战术思想。

2. 曹刿论战中,曹刿是如何论述战争胜负的?3. 曹刿论战中,曹刿对个人信念的重要性是如何强调的?答案:1. 曹刿在论战中提出了以攻为守的战术思想,强调在战争中要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防守。

2. 曹刿认为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武器装备和士兵数量,更重要的是战术策略和个人信念。

3. 曹刿强调个人信念的重要性,认为即使军队可以失去领导,但个人不能失去信念,个人意志不能被摧毁。

四、论述题1. 结合曹刿论战,谈谈你对战争胜负因素的理解。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曹刿论战》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曹刿论战》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曹刿论战》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又何间.焉(jiàn) 牺牲玉帛.(bó)B .遂.逐齐师(suí) 下视其辙.(zhé)C .望其旗靡.(mǐ) 肉食者谋.之(móu)D .小信未孚.(fú) 公将驰.之(chí)2. 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B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C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 下列句子中,“以”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何以.战B .必以.情C .必以.分人D .可以.一战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B .小大之狱.C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D .夫战,勇气..也5. 下列对句子的语气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又何间焉?(发议论)B .刿曰:“未可。

”(表否定)C .夫大国,难测也……(发议论)D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表赞成)6. 下列各句中的“属”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神情与苏、黄不属B.在骨髓,司命之所属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D.属予作文以记之7. 下列对“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气,两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

B.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

C.第一次击鼓能让士兵生气,第二次(击鼓)士兵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就竭尽了。

D.一次击鼓能振作土气,两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三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

二、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8. 班级正在开展以“勇于担当,兼济天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九年级语文下册 21《曹刿论战》随堂测试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21《曹刿论战》随堂测试 (新版)新人教版

《曹刿论战》随堂测试一、公元前684年,齐国向鲁国发动了一场以强凌弱的战争。

在鲁国生死存亡之际,曹刿挺身而出,凭着其深远的见识,从容的风度,为弱小鲁国赢得了这场战争,成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战例?请列举:。

二、你能给加粗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吗曹刿( ) 又何间( )焉肉食者鄙( )fú( )敢专也小惠未biàn( ) 玉帛( )败绩( ) 小信未fú( ) 下视其辙( )登shì( )而望之遂( )逐齐师夫( )战,勇气也望其旗mǐ( )三、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牺牲玉帛:。

小大之狱:。

作出牺牲:。

越狱逃跑:。

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

以情动人:。

忠于人民:。

四、理清课文思路,阅读文段,探究下列问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1.解释加粗的词。

(1)又何间焉:。

(2)肉食者谋之:(3)肉食者鄙:。

(4)小惠未徧:(5)小信未孚:。

(6)神弗福也:2.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

3.从曹刿与同乡的对话,可看出曹刿怎样的品质?我的理解:。

4.鲁庄公认为战前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用愿文回答)。

5.对于鲁庄公战前的三方面的准备,曹刿又是如何评价的?(用原文回答)。

6.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我的理解:。

7.联系实际,说说“取信于民”或“诚信”的重要性。

我的见解:五、理解下列加粗字的含义,说出相应的成语齐师伐我:齐人三鼓:惧有伏焉:望其旗靡:小信未孚:夫大国,难测也:未能远谋:故克之:三而竭:观其辙:参考答案一、如:淝水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官渡之战,以及现代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著名战役,等等二、(略)三、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狱:案件监禁罪犯的地方情:实情感情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忠诚四、1.(1)参与(2)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3)鄙陋。

中考文言文试题—《曹刿论战》(8)

中考文言文试题—《曹刿论战》(8)

中考文言文试题—《曹刿论战》(8)[题目]阅读、回答文后问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1. 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相传作者是___________。

2. 解释文中带点的字。

间:______ 虽:_______3. 下列加点的“者”字与“肉食者谋之”中的“者”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募有能捕之者B. 后遂无问津者C. 陈胜者,阳城人也D.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4. 曹刿请求进见庄公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毛泽东同志曾对本文的内容作了高度概括:“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取信于民”指的是文中哪一件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解]第1题。

考查文学常识。

答案: 《曹刿论战》左丘明第2题。

解释字义。

答案: 参与即使第3题。

考查“者”字的用法辨异。

答案:C第4题。

考查对文意的理解。

答案: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第5题。

考查对文意的理解。

答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第6题。

考查句子翻译。

答案:(1)做官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祭祀用的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九年级下册 第21课曹刿论战测试题 试题

九年级下册 第21课曹刿论战测试题  试题

第21课?曹刿论战?制卷人:打自企;成别使;而都那。

审核人:众闪壹;春壹阑;各厅……日期:2022年二月八日。

〔完本钱作业用时:40分钟〕一、根底优梳理1.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文中“齐师伐我〞中的“我〞指鲁国;曹刿认为作战的根本应该是取信于民〔四字概括〕;在齐HY败走之时,曹刿反对马上乘胜追击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原文答复〕。

2.解释以下加点字的古今异义:B.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逐一审察,但也一定要凭感情办事。

C.大大小小的监狱,虽然不能一一视察,必定因为有特殊的情况。

D.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处理得符合情理。

4.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 A 〕A.“夫战,勇气也〞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

“一鼓作气〞在选文中的意思是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B.“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提醒了敌我双方士气的比照,“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机。

①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假设定,擅长把握有利战机。

D.选文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8个字就刻画出了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

二、探究新视点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那么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中考文言文试题—《曹刿论战》(6)

中考文言文试题—《曹刿论战》(6)

中考文言文试题—《曹刿论战》(6)[题目]①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②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注:文中“公”指鲁庄公,“刿”指曹刿。

)1.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与之乘(战车)B. 遂逐齐师(追击)C. 彼竭我盈(士气)D. 望其旗靡(萎靡)2. 对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战于长勺(表处所,译作“在”)B. 登轼而望之(代指齐军)C. 再而衰(表并列,可不译)D. 视其辙乱(代指齐军)3. 对下列句子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师败绩。

(齐军大败)B. 公将驰之。

(鲁庄公要下令驱车追赶齐军)C. 夫战,勇气也。

(打仗,要靠勇气)D. 夫大国,难测也。

(大国兵多将广,难以测量)4. 第①段划线的两个句子之间,意思有较大的跳跃,如要补出省略的内容,请在文中找出有关词句,按要求填在下面横线上。

庄公:_______ 鲁师:_________5. 孟子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

决定长勺之战胜负的要素是“人和”。

根据上文内容推测,齐军之败,在哪一方面证明了孟子“人和”最重要的观点?A. 城非不高也B. 池非不深也C. 兵革非不坚利也D. 米粟非不多也[题解]第1题。

考查词语解释辨正。

答案:B第2题。

考查理解虚词用法辨误。

答案:C第3题。

考查对句意理解辨误。

答案:D第4题。

考查对文意的理解。

答案: 鼓之一鼓作气第5题。

考查联系有关课文推测论证。

答案:C。

(完整)曹刿论战中考真题答案

(完整)曹刿论战中考真题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含答案)(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选自《曹刿论战》)【乙】故三军可夺气①,将军可夺心②。

是故朝气锐③,昼气惰④,暮气归⑤.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⑥者也。

以治待乱⑦,以静待哗⑧,此治心⑨者也。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⑩者也。

勿邀正正之旗11,勿击堂堂之阵12,此治变者13也.【注释】①夺气:挫伤士气。

夺,剥夺,引申为挫败、打击。

气,这里指刚劲勇锐之气. ②夺心:动摇决心。

心,指决心。

③朝气锐:军队初战时士气旺盛.一说为军队早晨士气高昂。

锐,旺盛. ④昼气惰:过了一段时间后,士气逐渐懈怠。

昼,白天,一说指经过一段时间后.惰,懈怠. ⑤暮气归:到最后,战斗力消耗殆尽,士气低落,将士思归.暮,到了战斗快结束时,一说指傍晚。

归,止息、衰竭,一说指思归,想回去。

⑥治气:掌握运用士气的方法。

治,掌握。

⑦以治待乱:以我军的严整有序对待敌军的混乱无序。

治,治理、有序。

⑧以静待哗:以我军的沉着冷静对待敌军的躁动不安。

哗,喧哗,指躁动不安。

⑨治心:掌握利用军队的心理的方法。

心,指心理。

⑩治力:掌握军队的战斗力。

力,指战斗力 11、勿邀正正之旗:不要攻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邀,邀击、迎击.正正,严整。

12、勿击堂堂之阵:不要去攻击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军。

堂堂,壮大的样子。

阵,阵容。

13、治变者:掌握机动应变的方法。

变,指机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公将驰.之驰. (2)望其旗靡.靡.(3)三军可夺气.气. (4)朝气锐.锐.: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曹刿论战--练习题

曹刿论战--练习题

1. 请给以下句中加点字注音:又何间〔〕焉小惠未徧〔〕牺牲玉帛〔〕辙〔〕乱旗靡〔〕肉食者鄙〔〕2. 填空〔1〕《曹刿论战》选自《》,传说是_______时期______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____体史书。

〔2〕《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_____具体来说指的是____。

文中表达了开始反攻的时机是_______开始追击的时机是_______。

3. 以下加点的“以”的含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 何以战B. 必以情C. 必以分人D. 可以一战4. 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1〕又何间焉古义:今义:〔2〕肉食者鄙古义:今义:〔3〕牺牲玉帛古义:今义:〔4〕小大之狱古义:今义:5.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答复以下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1〕“十年春,齐师伐我”除了交待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___和_______,其中的“我”是指_______〔2〕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①小惠未徧,民弗从也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③曹刿请见④战则请从〔3〕用原文答复①“忠之属也”所评价的内容是什么?②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用“‖”把第一段文字分为两层,并写出层意。

一层。

二层。

〔5〕从这一段中,可以看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案:1. jiàn;biàn;bó;zhé;mǐ;bǐ2.〔1〕左传春秋左丘明编年〔2〕取信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齐人三鼓后齐人辙乱旗靡时3. C4.〔1〕参与中间〔2〕鄙陋,目光短浅卑鄙〔3〕指猪、牛、羊等祭品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4〕案件监狱5. 语段阅读:〔1〕战争的双方性质鲁国〔2〕①徧同“遍”,普及②动词赐福③请求④请让我〔3〕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测试题含答案

曹刿论战测试题含答案

曹刿论战测试题含答案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曹刿论战》试题精选(100分)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5分)战.于长勺_____________公将鼓.之_____________遂逐.齐师________________公问其故.________________肉食者鄙._____小大之狱._________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___公将驰之_____________彼竭我盈._______小惠未徧.,民弗从也_________神弗福也_____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牺牲..玉帛_________弗敢加.也_________________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1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二衰,三而竭.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三阅读全文,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四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6——7题。

(8分)6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__________(4分)7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_____________(2分)五、阅读文段D,完成8—12题。

(11分)8.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语音停顿,并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译文:10.选段主要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通过______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______描写刻画了曹刿卓越军事家的形象。

(3分)11.联系全文看,本文所写的事件是________,发生的时间是______,地点在__________。

(3分)12.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3)13、给加点的字注音:(6)⑴又何间焉()⑵小信未孚()⑶牺牲玉帛()⑷曹刿论战()⑸登轼而望之()⑹遂逐其师()14、《曹刿论战》选自_____,传说是_______时期________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曹刿论战测试卷

曹刿论战测试卷

《曹刿论战》测试卷姓名:班级:分数:一、填空(每空2分)1.《曹刿论战》选自,相传是时期的所作。

它是一部体史书。

这部书又称____________。

2.本文记载的是齐鲁两国之间发生的。

阐明了及方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3.第一段详写曹刿帮助鲁庄公做战前的_________。

第二段略写战争的_______。

第三段详写,战后论____________。

4.根据意思填成语:①形容军队溃败逃窜。

____________②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____________③对方的士气耗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____________5.文中的“公将鼓之”和“公将驰之”表现了鲁庄公的_______________。

6.用原文词句填空。

曹刿认为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的时候。

有利于追击的时机是的时候。

这充分表现曹刿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从第一段中找出词语评价曹刿和鲁庄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解释下列加点字。

(每词1分)齐师.伐我()何以.战()又何间.焉()小惠未徧.()下视其辙.()战于.长勺()小信未孚.()夫.战,勇气也()齐师伐.我()齐师败绩..()既克..()()民弗从.也()彼竭我盈.,故.克之()()战则请从..()()肉食者...谋之()必以.情()其.乡人曰()公问其故..()()望其旗靡.()登轼.而望之()神弗福.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忠.之属.也()()公将鼓.之()必以信..()()弗敢专.也()惧有伏焉..()()可以..一战()再.而衰.()()一鼓作.气()公将驰.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三、翻译下列句子。

(每句3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13课《曹刿论战》同步测试试题含答案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13课《曹刿论战》同步测试试题含答案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13课《曹刿论战》同步测试试题含答案十三曹刿论战【学习目标】掌握课文生字的读音和写法,准确理解文中重点文言词的含义与用法;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选材、组材、详略得当的写法;学习和发扬曹刿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方略】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反复诵读课文,掌握文言词的含义与用法,翻译全文;3、仔细品味人物对话,体会曹刿的深谋远虑和鲁庄公的“鄙”。

【自我测评】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①曹刿()②又何间焉()③肉食者鄙()④牺牲玉帛()....⑤小信未孚()⑥登轼而望之()⑦视其辙乱()⑧望其旗...靡().2、指出下列加点字含义。

(1)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3)小惠未徧()(4)牺牲玉帛()...(5)神弗福也()(6)忠之属也()..(7)小大之狱()(8)必以情()..(9)望其旗靡()(10)公问其故()..3、用课文原文语句填空。

《曹刿论战》以为组织材料的线索,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句子是:;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句子是:;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指出有利于反击的时机是:之时;最有利于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源自本文的成语有:4、翻译句子(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说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6、请根据曹刿在文中的评选,简要分析曹刿这个人物形象。

二、重点文段阅读与赏析8、选择题(1)与“小大之狱”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B、登轼而望之..C、公将驰之D、醉翁之意不在酒..(2)下面句子的停顿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测试卷(完成时间:45分钟)编号:15-171122班级:座号:姓名:评价:一、文学常识。

《曹刿论战》选自。

《左传》相传是时期所作。

是一部和。

二、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补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乃严阵以待。

庄公亦列阵相持。

鲍叔牙因乾时①得胜,有轻鲁之心,下令击鼓进兵,先陷者重赏。

庄公闻鼓声震地,亦教鸣鼓对敌。

曹刿止之日:“齐鼓方锐,宜静以待之。

”传令军中:“有敢喧哗者斩。

”齐兵来冲鲁阵,阵如铁桶,不能冲动,只得退后。

少顷,对阵鼓声又震,鲁军寂如不闻,齐师又退。

鲍叔牙曰:“鲁怯战耳。

再鼓之,必走。

曹刿又闻鼓响,谓庄公日:“败齐此其时矣,可速鼓之!”论鲁是初次鸣鼓,论齐已是第三通鼓了。

齐兵见鲁兵两次不动,以为不战,都不在意了。

谁知鼓声一起,突然而来,刀砍箭射,势如疾雷不及掩耳,杀得齐兵七零八落,大败而奔。

庄公欲行追逐,曹刿日:“未可也,臣当察之。

乃下车,将齐兵列阵之处周围看了一遍复登车轼远望,良久日:“可追矣。

”庄公乃驱车而进,追三十余里方还,所获辎重甲兵无算。

(选自《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注释】①乾时:春秋时地名,在今山东青州。

1.划分停顿(划两处)将齐兵列阵之处周围看了一遍复登车轼远望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肉食者鄙() (2)小惠未徧()(3)再鼓之,必走() (4)势如疾雷不及掩耳()3.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鲁怯战耳。

再鼓之,必走。

4.【甲】【乙】两文都写了齐鲁长勺之战,在详略安排上有这些不同:【甲】文详写,略写;【乙】文详写。

三、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1-4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刘备)率诸将自江南缘山截岭,军于夷道猇亭①。

吴将皆欲迎击之。

陆逊曰:“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

攻之纵②下,犹难尽克,若有不利,损我大势,非小故也。

今但且奖励将士,广施方略,以观其变。

若此闲则是平原广野,当恐有焱音标沛交驰之忧。

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自当罢③于木石之间,徐制④其弊耳。

”诸将不解以为逊畏之各怀愤恨。

……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

”逊曰:“备是猾虏⑤,更尝⑥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⑦也。

今住已久,不得我便⑧,兵疲意沮,计不复生,犄⑨角此寇,正在今日。

”乃攻一营,不利。

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

”乃敕⑩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夷道猇(xiāo)亭:地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市西北。

②纵:即使、纵然③罢:同“疲”,疲乏④制:掌握⑤猾虏:狡猾的家伙。

⑥尝:经历⑦干:做⑧便:便利⑨犄(jī)角: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

⑩敕:命令。

1. 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标两处)诸将不解以为逊畏之各怀愤恨。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⑪公将鼓之。

()⑫彼竭我盈()⑬犹难尽克()⑭诸将并曰()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⑪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⑫其诸要害已固守。

4.曹刿与陆逊都战胜了强大的敌人,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他们采取的方法共同之处:(1)。

(2)四、阅读两个文言选段,完成1-5题。

(甲)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偏。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选自《曹刿论战》)(乙)周武王克殷,封姬姓于巴,爵之,建都江州,为南土诸侯之首。

周之季世①,巴国有乱。

将军蔓子性行刚烈晓畅军事夙夜筹谋。

遂请师于楚,许以三城。

楚王终救巴,蔓子亦身披坚执锐。

巴国既宁,楚使请城。

蔓子曰:“借楚之威,克弭②祸难,诚许楚王城,然巴土不可分。

宁死,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死国,以头授楚使。

楚王叹日:“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乃以上卿之礼葬其头。

巴国葬其身,亦以上卿礼。

(摘自《华阳国志》,有删改)【注】①季世:末代。

②弭:平息,消除。

1.划分停顿(划两处)将军蔓子性行刚烈晓畅军事夙夜筹谋。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牺牲玉帛:(2)齐师败绩:(3)夙夜筹谋:(4)楚使请城: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4.乙文中楚王为了能够挺身而出,为了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全,使楚王敬佩何要“”来厚葬巴蔓子将军?5.对两个选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着力运用精彩的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主题和表现人物性格。

B.乙文主要是通过描述楚王的言行从侧面来刻画巴蔓子这一感人形象的。

C.甲、乙两文都略写战争过程,甲文是为了突出曹刿的谋略与机智,而乙文则是为了突出楚国军队的勇猛与强大。

D.曹刿的“肉食者鄙”、巴蔓子的“自刎以死国”、陈胜的“举大计”与诸葛亮的“兴复汉室”都表达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悲愤之情。

五、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节选自《孙子·军争篇》)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公将驰.之() (2) 望其旗靡.()(3)三军可夺气.() (4)朝气锐.()2.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

(1) 彼竭我盈,故克之。

(2)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3.甲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乙文中的中心句是。

(均用句中原文回答)4.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六、阅读两个文言选段,完成1-6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四:“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

蜘蛛乃盬②其脑,果腹而去。

(选自薛福成《庸庵笔记》)【注释】(1)飙:暴风。

这里指迅速。

(2)盬(gu):吸欲。

1.划出停顿(共两处)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下.视其辙(2)一鼓作气,再.而衰(3)如是..者三四次(4)果腹而去.3.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踞蛇之首4.甲文中吾军克敌制胜抓住了反攻有利时机是在之时;乙文中的蜘蛛是在蛇之时,乘其不备,置蛇于死地。

5.甲文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6.甲、乙两文提示了一个共同道理是二、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7—20题。

(12分)2.(4分)(1)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2)通“遍”,遍及、普遍。

(3)击鼓进军。

(4)快,急速。

3.(3分)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判断。

4.(3分)【甲】文详写战前和战后的论战,(1分)略写战争过程;(1分)【乙】文详写战争过程。

(1分)三答案:7.吴将/皆欲迎击之。

8.⑪击鼓、击鼓进军⑫充满、旺盛、士气正旺盛⑬战胜、攻克⑭一起、都。

9.⑪(曹刿)下车看了看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横木眺望齐军退败的情况。

⑫打仗,是靠勇气的。

⑬他们的各个险要的地方都已经巩固(或加强)了防守。

10. 示例:⑪使文章详略得当,能够集中表现主要内容——对战争的分析评论;⑫后文学曹刿的集中论战,可以更好地突出曹刿的军事才干,表现他“远谋”。

11. 避其锋芒(消磨的方锐气);及时出击四、答案:7.(1)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2)军队溃败。

(3)日夜。

(4)请求兑现承诺的城池。

(5)为国而死。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字词含义的理解和把握。

前两小题是课内部分,相对简单。

后三题是课外内容。

“夙夜”可联系《出师表》中的“夙夜忧叹”,而“死国”可联系《陈涉世家》中的“死国可乎”。

8.(1)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2)如果我能得到像蔓子那样的臣子,还要城池干吗!解析:翻译时,要注意翻译的规则与技巧:(1)连猜带蒙,力争读懂;(2)逐字解释,用词慎重;(3)查漏补缺,句意要通;(4)注意句式,内外兼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