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例和法律的区别主要是什么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标题: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引言概述:在法律体系中,人们常常会听到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等词汇,但这些名词之间的区别和效力差异往往让人感到困惑。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概念的含义及其在法律体系中的作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法律规范。
一、法律的含义及效力1.1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公布并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1.2 法律的效力: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对全国范围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具有普遍约束力。
1.3 法律的种类:法律分为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不同领域的法律,具体规定了不同领域的法律关系。
二、法规的含义及效力2.1 法规的定义:法规是由国务院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法律的授权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2.2 法规的效力:法规具有次于法律的效力,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为具有约束力,但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2.3 法规的种类:法规包括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等,针对不同领域的行政管理进行规范。
三、规章的含义及效力3.1 规章的定义:规章是由政府部门或地方各级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3.2 规章的效力:规章具有次于法规的效力,对相关行政管理对象的行为具有约束力,但不能与法律、法规相抵触。
3.3 规章的种类:规章包括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等,主要用于具体行政管理事务的规范。
四、规定的含义及效力4.1 规定的定义:规定是指由上级机关或主管部门对下级机关、单位或个人作出的具有强制性的指示性文件。
4.2 规定的效力:规定具有一定的效力,对下级机关、单位或个人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但不能代替法律、法规的规定。
4.3 规定的种类:规定包括工作规定、管理规定、操作规定等,主要用于内部管理和规范。
五、条例的含义及效力5.1 条例的定义:条例是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法律的授权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法律_条例_办法_规定_区别
法律条例办法规定区别在制定主体、效力等级以及实施权限范围等上不同。
狭义上的法律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效力最高,其名称就常常是《XX法》;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即国务院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即行政法规效力次于法律,其名称常常是《XX条例》,《XX办法》,《XX规定》;地方立法机关,国务院各部门等制定的地方立法和部门规则,效力等级更低,其名称也常常是《XX条例》,《XX办法》,《XX规定》。
而这些条例、办法、规定应当属于执行法律或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只能在其权限范围或地域范围内施行。
法律法规的效力从其名称上可见一斑,但他们之间主要的区别在于位阶不同,这个时候就不能仅仅看是条例还是办法了。
国务院的规定可能叫办法,而部门规章也可能叫办法。
这时要看的就是制定该法律法规的部门的权力了。
全国人大制定宪法和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一般法律;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委、办、局制定部门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有权制定地方政府规章。
发生冲突时效力如下:上位法效力大于下位法;新法优于旧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发生无法判别其效力时,按照《立法法》的规定由各有权部门裁决。
条例、规定、办法间的区别“条例”与“规定”和“办法”相比,主要特点是所涉及事物和问题的性质更重要,范围比较宽;内容高度概括;有效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广阔,稳定性强;对制定与发布机关的地位有较严格限制,如行政系统只有国务院有权使用,“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不得称“条例” (见1987年4月21日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党的系统也只限“用于党的中央组织制定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规章制度”(见1996年5月3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一般属于“自主的”规范性公文,即自身即可创造新的规则。
法律_条例_办法_规定_区别
精选文档法律条例办法规定区别在制定主体、效力等级以及实施权限范围等上不同。
狭义上的法律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效力最高,其名称就常常是《××法》;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即国务院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即行政法规效力次于法律,其名称常常是《××条例》,《××办法》,《××规定》;地方立法机关,国务院各部门等制定的地方立法和部门规则,效力等级更低,其名称也常常是《××条例》,《××办法》,《××规定》。
而这些条例、办法、规定应当属于执行法律或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只能在其权限范围或地域范围内施行。
法律法规的效力从其名称上可见一斑,但他们之间主要的区别在于位阶不同,这个时候就不能仅仅看是条例还是办法了。
国务院的规定可能叫办法,而部门规章也可能叫办法。
这时要看的就是制定该法律法规的部门的权力了。
全国人大制定宪法和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一般法律;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委、办、局制定部门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有权制定地方政府规章。
发生冲突时效力如下:上位法效力大于下位法;新法优于旧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发生无法判别其效力时,按照《立法法》的规定由各有权部门裁决。
条例、规定、办法间的区别“条例”与“规定”和“办法”相比,主要特点是所涉及事物和问题的性质更重要,范围比较宽;内容高度概括;有效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广阔,稳定性强;对制定与发布机关的地位有较严格限制,如行“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政系统只有国务院有权使用,精选文档规章不得称“条例”(见1987年4月21日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党的系统也只限“用于党的中央组织制定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规章制度”(见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一般属于“自主的”规范性公文,即自身即可创造新的规则。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标题: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引言概述:在社会管理和法律制度建设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条例是常见的法律文本形式。
然而,这些法律文本在性质、制定程序和效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和差异。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这些差异,并分析它们的效力。
正文内容:1. 法律的定义和效力1.1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国家通过立法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般性规范,用于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1.2 法律的效力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具有普遍约束力,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公民和法人。
2. 法规的定义和效力2.1 法规的定义法规是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授权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用于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2.2 法规的效力法规具有普遍约束力,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公民和法人。
但是,法规的效力低于法律,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3. 规章的定义和效力3.1 规章的定义规章是国家行政机关或地方政府根据法律或法规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用于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3.2 规章的效力规章具有普遍约束力,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公民和法人。
然而,规章的效力低于法律和法规,不能与法律和法规相抵触。
4. 规定的定义和效力4.1 规定的定义规定是国家行政机关或地方政府根据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定的具有特定约束力的规范,用于规范特定领域或特定对象的行为。
4.2 规定的效力规定具有特定约束力,适用于特定领域或特定对象。
规定的效力低于法律、法规和规章,但可以与它们相抵触。
5. 条例的定义和效力5.1 条例的定义条例是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用于地方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
5.2 条例的效力条例具有地方性约束力,适用于相应的地方行政区域内的公民和法人。
条例的效力低于法律和法规,但可以与规章和规定相抵触。
总结:综上所述,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条例在性质、制定程序和效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和差异。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标题: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引言概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等名词,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以及各自的效力差异。
本文将详细解释这些名词的含义,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并介绍它们在法律体系中的作用。
一、法律的含义及效力:1.1 法律是国家制定的最高法律规范,具有普遍约束力和强制力。
1.2 法律是国家权力机关通过合法程序制定的,具有最高效力和权威性。
1.3 法律是国家行为的总规范,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
二、法规的含义及效力:2.1 法规是由国务院或者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2.2 法规是对法律的具体化和细化,是法律的补充和发展。
2.3 法规的效力在法律体系中次于法律,但高于规章、规定和条例。
三、规章的含义及效力:3.1 规章是由国务院、地方各级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3.2 规章是对法规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是法规的补充和实施细则。
3.3 规章的效力在法律体系中次于法律和法规,但高于规定和条例。
四、规定的含义及效力:4.1 规定是由各级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依法制定的具有局部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4.2 规定是对法律、法规、规章的具体规定和要求,是对特定事项的规范。
4.3 规定的效力在法律体系中次于法律、法规和规章,但高于条例。
五、条例的含义及效力:5.1 条例是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依法制定的具有地方性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5.2 条例是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具体化和细化,是对地方事务的管理和规范。
5.3 条例的效力在法律体系中次于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是地方性的法规。
结论:通过上述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的详细解释,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这些法律名词在法律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当遵守各种法律法规,以维护社会秩序和法治环境。
(完整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
(完整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标题:(完整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引言概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等词汇,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
本文将对这些概念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法律体系。
一、法律1.1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公布并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1.2 法律的特点:法律是国家的最高法规,具有最高的效力和权威性。
1.3 法律的种类:包括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是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础。
二、法规2.1 法规的定义:法规是由国务院、地方人民政府或者相关部门制定、公布并实施的规范。
2.2 法规的特点:法规是对法律的具体化、细化,是对法律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
2.3 法规的效力:法规具有较高的效力,但不能超越法律,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
三、规章3.1 规章的定义:规章是由各级政府机构或相关部门制定、公布并实施的规范。
3.2 规章的特点:规章是对法规的具体细化和实施细则,是行政管理的具体指导。
3.3 规章的效力:规章具有较低的效力,必须符合法律和法规的规定,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四、规定4.1 规定的定义:规定是由机构、组织或个人制定、公布并实施的规范。
4.2 规定的特点:规定是对内部管理的规范,通常适用于企业、团体等组织内部。
4.3 规定的效力:规定的效力仅限于内部,不具有对外法律效力,但必须符合法律和法规的规定。
五、条例5.1 条例的定义:条例是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公布并实施的地方性法规。
5.2 条例的特点:条例是对地方性事务的规范,适用于特定地区的行政管理。
5.3 条例的效力:条例具有地方性的法律效力,但不能与国家法律和法规相抵触,必须在其范围内有效。
结语:通过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的详细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律体系的构成和运作方式。
(完整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
(完整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引言概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关于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条例等概念,这些都是法律领域中的重要内容。
然而,对于这些概念的区别和效力差异,很多人可能存在一定的疑惑。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
正文内容:一、法律的定义和效力差异1.1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主权机关制定、公布和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是国家权力的表现。
1.2 法律的效力:法律具有最高的效力,其规定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强制性,适用于全国范围,对公民和法人具有直接约束力。
二、法规的定义和效力差异2.1 法规的定义:法规是由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是行政法律的一种。
2.2 法规的效力:法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强制性,适用于全国范围,对公民和法人具有直接约束力。
但与法律相比,法规的效力属于二级法律,受法律的限制和指导。
三、规章的定义和效力差异3.1 规章的定义:规章是由国家行政机关、地方性行政机关或者其他有权机关依法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是行政法律的一种。
3.2 规章的效力:规章适用于特定的行政区域或特定的行政对象,其效力较法律和法规为低,但仍然具有约束力。
规章的效力受法律和法规的限制和指导。
四、规定的定义和效力差异4.1 规定的定义:规定是由国家行政机关、地方性行政机关或者其他有权机关依法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是行政法律的一种。
4.2 规定的效力:规定适用于特定的行政区域或特定的行政对象,其效力较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低。
规定的效力受法律、法规和规章的限制和指导。
五、条例的定义和效力差异5.1 条例的定义:条例是由地方性行政机关依法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是行政法律的一种。
5.2 条例的效力:条例适用于特定的行政区域,其效力较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为低。
条例的效力受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的限制和指导。
总结:综上所述,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条例在定义和效力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完整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
(完整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这些词汇,但是很多人对它们的含义和区别并不清楚。
本文将从这五个方面分别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和效力。
一、法律1.1 法律是国家制定的最高行为规范,是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立法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1.2 法律的制定需要经过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程序,如国家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等。
1.3 法律是国家的根本性规范,具有最高的效力,其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都必须遵守法律。
二、法规2.1 法规是国务院及其各部委、地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依法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2.2 法规是在法律的基础上制定的,是对法律的进一步细化和明确。
2.3 法规的效力次于法律,但是高于规章、规定、条例。
三、规章3.1 规章是地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事业单位等依法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3.2 规章是在法律和法规的基础上制定的,是对法规的进一步细化和明确。
3.3 规章的效力次于法律和法规,但是高于规定和条例。
四、规定4.1 规定是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事业单位等为了具体实施法律、法规、规章而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规范。
4.2 规定是对法律、法规、规章的具体细化和明确,是为了更好地实施这些规范。
4.3 规定的效力次于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是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
五、条例5.1 条例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5.2 条例是地方性的法律,是对国家法律的具体化和细化。
5.3 条例的效力次于法律和法规,但是高于规章和规定。
综上所述,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各有其不同的地位和作用。
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和效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希望读者通过本文的介绍,对这些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
异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这些概念在法律层面上有其不同的含义和效力。
1. 法律:法律是指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公布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是国家权力
的表现,常由宪法设定法律的基本原则,再由国家机关制定法律来细化具体规定。
法
律对全国范围内的人民和机构都具有普遍约束力。
2. 法规:法规是由国家有关行政机关制定的,用于指导、规范该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
法规是法律的具体化,通过法规可以具体明确法律的适用范围、具体要求和措施。
法
规适用于该行政机关管辖的范围内的人民和机构,没有全国范围内的普遍约束力。
3. 规章:规章是政府部门和行政机关内部制定的规范,用于指导、规范部门内部的运
作和管理。
规章的适用对象通常是该政府部门或行政机关内部的工作人员,一般不直
接适用于外部人员。
4. 规定:规定是对某一事物或行为进行明确的要求或限制。
规定通常具有较弱的权力
效力,相对具体的规定常见于行政机关对特定行为的要求或措施。
5. 条例:条例是指由地方行政机关独立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规范。
条例的权
力效力和适用范围通常为地方性,只适用于该地区的人民和机构,在地方内有一定的
约束力。
总结来说,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适用范围广泛,对全国范围的人民和机构都有
普遍约束力;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相对法律而言,其法律效力和适用范围相对有限,分别适用于行政机关内部、特定行为或者地方性的范围。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标题: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引言概述:在社会管理和法律法规制定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等术语,它们都属于法律体系中的一部分,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和效力差异。
本文将分别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这些概念的含义、区别以及它们在法律体系中的效力。
一、法律的含义与效力:1.1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国家立法机关依法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是国家行使权力的重要手段。
1.2 法律的效力: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具备普遍约束力,适用于整个国家范围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1.3 法律的制定程序:法律的制定需要经过立法机关的审议、表决和颁布等程序,确保法律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二、法规的含义与效力:2.1 法规的定义:法规是由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授权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是法律的具体细化和补充。
2.2 法规的效力:法规具有普遍约束力,适用于整个国家范围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但其效力相对于法律略有限制。
布等程序,确保法规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三、规章的含义与效力:3.1 规章的定义:规章是由国家行政机关或其他组织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是对法律和法规的进一步细化和补充。
3.2 规章的效力:规章具有一定的约束力,适用于特定的行政区域、特定的行业或特定的组织,其效力相对于法律和法规有所限制。
3.3 规章的制定程序:规章的制定需要经过行政机关或其他组织的研究、起草、公示和颁布等程序,确保规章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四、规定的含义与效力:4.1 规定的定义:规定是由国家行政机关或其他组织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是对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具体细化和规定。
4.2 规定的效力:规定具有一定的约束力,适用于特定的行政区域、特定的行业或特定的组织,其效力相对于法律、法规和规章有所限制。
4.3 规定的制定程序:规定的制定需要经过行政机关或其他组织的研究、起草、公示和颁布等程序,确保规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标题: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引言概述: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管理中,我们时常会听到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等词语。
尽管它们都与法律有关,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区别和效力差异。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这些差异。
一、法律的定义和效力:1.1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发布并强制执行的一种规范行为的制度。
1.2 法律的效力: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国家权力的最高体现,具有普遍适合性和强制性。
二、法规的定义和效力:2.1 法规的定义:法规是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对特定行政事项进行规范的规则和规定。
2.2 法规的效力:法规具有较高的法律效力,适合于特定的行政范围和对象,具有强制性和可执行性。
三、规章的定义和效力:3.1 规章的定义:规章是由国家行政机关或者地方政府制定的对特定行政管理范围和对象进行规范的规则和规定。
3.2 规章的效力:规章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适合于特定的行政管理范围和对象,具有强制性和可执行性。
四、规定和条例的定义和效力:4.1 规定的定义:规定是由行政机关或者其他有权机关制定的对特定事项进行规范的规则和规定。
4.2 规定的效力:规定具有较低的法律效力,适合于特定的事项和对象,具有强制性和可执行性,但效力范围较窄。
4.3 条例的定义和效力:条例是地方性法规,由地方政府制定,适合于特定的地区和对象,具有较低的法律效力,但在地方范围内具有强制性和可执行性。
结论:通过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定义和效力进行详细阐述,我们可以看出它们在适合范围、制定机关和法律效力上存在差异。
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适合于全国范围,而法规、规章、规定、条例则适合于特定的行政管理范围和对象。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正确理解和应用这些法律规范,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关于条例和法律的区别是什么
关于条例和法律的区别是什么条例和法律的区别是什么1、我国的法律体系是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组成的。
下位法低于上位法,法律是由全国人大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其法律效力低于法律;地方性法规是由省级人大或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城市人大经省级人大批准制定的,其法律效力低于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是中央各部委制定的,其法律效力低于地方性法规。
2、条例是法律的名称,不是法律的种类。
条例是由国家制定或批准的规定某些事项或某一机关组织、职权等规范性的法律文件,也是指团体制定的章程。
它具有法的效力,是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是从属于法律的规范性文件。
3、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由相应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制定。
自治区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报上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大常务会备案。
条例属于法规还是规章属于法规。
条例不是法律,法律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效力适用于整个国家范围。
管理条例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但位阶较低,一般是省市政府制定的,只在特定区域内有效。
条例属于行政法规,行政法规属于规范性文件,具有法律文件的性质,在实施过程中与法律的效力一致,法院在审理案件中应当把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同法律一样列为法律依据。
法律依据《立法法》第六十五条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条例的特点介绍内容的法规性条例是国家机关为控制或调整国家生活中某些方面的准则而使用的立法性手段,是基本法律制定以前的单项法规,又是制定以后,贯彻实施之前的具体化,细则化,从而保证基本法律的具体实施。
条例一经颁布实施,其所涉及到的对象,必须依条款办事,否则将要受到法律、行政或经济的处理。
时效的稳定性条例一经颁布实施,在一个相当长时限内,对其所涉及的对象行为起约束作用。
制发的独特性1987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在《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中,明确规定了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不能称其为“条例”。
法律-条例-办法-规定-区别
法律条例办法规定区别在制定主体、效力等级以及实施权限范围等上不同。
狭义上的法律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效力最高,其名称就常常是《××法》;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即国务院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即行政法规效力次于法律,其名称常常是《××条例》,《××办法》,《××规定》;地方立法机关,国务院各部门等制定的地方立法和部门规则,效力等级更低,其名称也常常是《××条例》,《××办法》,《××规定》。
而这些条例、办法、规定应当属于执行法律或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只能在其权限范围或地域范围内施行。
法律法规的效力从其名称上可见一斑,但他们之间主要的区别在于位阶不同,这个时候就不能仅仅看是条例还是办法了。
国务院的规定可能叫办法,而部门规章也可能叫办法。
这时要看的就是制定该法律法规的部门的权力了。
全国人大制定宪法和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一般法律;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委、办、局制定部门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有权制定地方政府规章。
发生冲突时效力如下:上位法效力大于下位法;新法优于旧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发生无法判别其效力时,按照《立法法》的规定由各有权部门裁决。
条例、规定、办法间的区别“条例”与“规定”和“办法”相比,主要特点是所涉及事物和问题的性质更重要,范围比较宽;内容高度概括;有效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广阔,稳定性强;对制定与发布机关的地位有较严格限制,如行政系统只有国务院有权使用,“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不得称“条例”(见1987年4月21日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党的系统也只限“用于党的中央组织制定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规章制度”(见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一般属于“自主的”规范性公文,即自身即可创造新的规则。
条例属于法规吗
条例属于法规吗【篇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广义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法律是全国人大制定的。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
地方性法规是地方人大制定的。
规章是国务院部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及地方政府制定的。
注意:2、条例1、规定是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法律范畴,效力低于法律。
是法律的名称,不是法律的种类。
法律效力等级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我国法律遵循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
在法律覆盖层面上,法律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由相应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制定。
自治区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报上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大常务会备案。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区别在于规定事项,自治条例涉及民族自治地方全面的事务,而单行条例仅涉及某一方面的具体事务。
地方性法规:制定主体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较大市(省级政府所在市、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较大市的地方性法规要报相应的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并有省级人大常委会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
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的尖于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性文件。
行政法规的具体名称有条例、规定和办法。
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称“条例”;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部分的规定,称“规定”;对某一项行政工作作比较具体的规定,称“办法”。
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在范围上,条例、规定适用于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办法仅用于某一项行政工作:在内容上,条例比较全面、系统,规定则集中于某个部分,办法比条例、规定要具体得多;在名称使用上,条例仅用于法规,规定和办法在规章中也常用到。
行政规章:行政规章在法律体系中处于最低的位阶,行政规章区分为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两种。
条例与法律法规的区别是什么
条例与法律法规的区别是什么条例与法律法规的区别1、制订的机关不同,法律的制订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来完成的,法规的制订可以由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来完成,也可以由部一级主管机构来完成,条例是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并发布的;2、法律效力不同,法律的效力一般高于法规的效力,条例是法律的表现形式之一;3、空间效力不同,地方性法规只能在某一地方生效,其他省市不具有法律效力,而法律的空间效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之内。
一般只是对特定社会关系作出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六十五条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一)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二)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
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事项,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规,经过实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成熟时,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
条例的基本概念条例是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并发布的,针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内的某些具体事项而作出的,比较全面系统、具有长期执行效力的法规性公文。
条例是法的表现形式之一。
一般只是对特定社会关系作出的规定。
条例是由国家制定或批准的规定某些事项或某一机关组织、职权等规范性的法律文件,也是指团体制定的章程。
当某条例是由国家制定或批准的规定时,它具有法的效力,是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是从属于法律的规范性文件,人人必须遵守,违反它就要带来一定的法律后果。
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并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总称。
(完整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
(完整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标题:(完整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引言概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等词语,这些名词在法律领域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和作用。
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法律体系,遵守法律规定,维护自身权益。
本文将从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定义和作用入手,分别介绍它们之间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
一、法律的定义和作用:1.1 法律是国家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是国家行使主权的产物。
1.2 法律是国家权力的具体体现,是国家治理社会、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
1.3 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强制性。
二、法规的定义和作用:2.1 法规是国务院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2.2 法规是对法律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是法律的补充和细化。
2.3 法规具有较高的法律效力,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适用范围。
三、规章的定义和作用:3.1 规章是在法律和法规的基础上,由国务院、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规范。
3.2 规章是对法律和法规的具体细化和实施细则,是对法律和法规的补充和细化。
3.3 规章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适用范围较为具体和局限。
四、规定的定义和作用:4.1 规定是国家机关、组织或者个人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规范。
4.2 规定是对具体事项的规定和要求,是对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细化和实施。
4.3 规定的效力较为局限,适用范围有限,但在特定领域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五、条例的定义和作用:5.1 条例是地方性法规,由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规范。
5.2 条例是对地方性事务的具体规定和要求,是地方性法规的具体体现。
5.3 条例的效力局限于相应的地方范围,具有地方性的约束力和适用性。
结论:综上所述,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在法律体系中各具特定的定义和作用,其效力差异主要体现在适用范围、约束力和具体性上。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无删减范文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1. 引言在法律领域,人们经常听到一些术语,如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条例等。
虽然这些术语看起来相似,但它们在法律体系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和效力差异。
本文将解释这些法律术语的区别,并深入探讨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效力差异。
2. 法律的定义和效力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公布的,用来保护社会秩序和维护公共利益的规范性规则。
法律具有普遍性和强制性,适用于全体公民和法人。
法律的主要目的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关系,确保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在法律体系中,法律是最高级别的法规,具有最高的效力。
它的制定需要经过国家立法机关的通过,如议会或国民代表大会。
一旦法律正式生效,它将被视为法律体系的基础,并具有普遍适用和强制执行的效力。
3. 法规的定义和效力法规是由政府机关根据法律的授权制定的,用来具体规范特定领域的行为的规范性文件。
法规的制定需要遵循法定程序,并经过相应的公示和听证程序。
法规的制定通常由行政机关负责,如政府部门和行业监管机构。
与法律相比,法规的效力相对较低。
法规具有普遍适用的特点,但其强制性约束对象有一定的限制,通常局限于特定领域的主体。
法规可以进一步规范和解释法律的具体内容,填补法律的空白部分。
4. 规章的定义和效力规章是由行政机关制定的,用来管理和行使行政职权的规范性文件。
规章是针对行政机关的内部行为和管理范围的规范,包括组织结构、职责权限、工作程序等。
规章的制定由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的授权进行,以确保行政机关的正常运转和公正行使职权。
规章对行政机关具有强制性,但对公民的约束力较弱。
它们的制定和修改一般不需要公众参与和民主程序,但必须符合法律和法规的规定。
规章的违法行为通常会受到行政制裁,如行政处罚等。
5. 规定的定义和效力规定是由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授权制定的,用来具体规范行政行为的规范性文件。
规定通常是对法规和规章的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以便行政机关更好地履行职责和管理事务。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
标题: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发布、施行并具有强制力的规范性文件,其中包括宪法、民法、刑法等,是国家最高法律。
法规:是由国务院、部委、地方政府等制定、发布、施行并具有强制力的规范性文件,其中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规章:是由部门、企事业单位或者团体制定、发布、施行并具有强制力的规范性文件,其中包括部门规章、单位规章、行业规章等。
规定:是由领导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或者团体制定、发布、施行并具有强制力的规范性文件,普通具有较小的法律效力。
条例: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机关制定、发布、施行并具有强制力的地方性法规。
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效力差异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法律具有最高效力,法律所规定的内容具有强制性和普遍性。
法律规定的内容只能由法律本身加以修改或者废止。
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效力次之。
法规、规章、规定由上位机关制定,具有一定的普遍合用性和强制性,但其规定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条例由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政府制定,合用于一个行政区域,其效力仅限于该行政区域。
三、本文档注释法律效力:即强制性,主要表现在法律规定的内容必须被履行,违反法律规定应当受到法律制裁。
普遍性:即法律规定合用于全国范围内,不受地域、民族、职业、行业限制,具有普遍合用特点。
抵触:即不符合、不一致,与其它规定相冲突。
地方性法规:即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政府为本行政区域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效力仅限于该行政区域。
四、本文档所涉及法律名词及注释宪法:是国家最高的根本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民法:是我国民事法律的基础,主要规定了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财产权、婚姻家庭、继承等方面的规定。
刑法:是我国刑事法律的基础,主要规定了犯罪行为和刑罚。
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是国务院总理领导的。
地方政府: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林区、特区的人民政府。
(完整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
(完整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一、引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条例,这些词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但它们各自的含义和效力差异,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清楚理解的。
本文将对这些术语进行深入的比较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二、正文法律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它是构建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础,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予以保护,并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
法律的制定和修改都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其内容通常比较原则和抽象。
法规法规是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其内容主要是对法律的实施进行具体规定,以及规范行政管理行为。
与法律相比,法规更加具体和细致,且主要针对行政管理工作。
规章规章是由国务院各部委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以及省级人民政府、省会市人民政府、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主要目的是规范行政管理工作,实施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
规章的法律效力低于法律和法规。
规定规定通常是由行政机关或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制定的,内容主要是对某一具体事项进行规范和管理。
规定的效力低于法律、法规和规章。
条例条例通常是由行政机关或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制定的,是对某一方面的工作或某一法律的实施进行规范的文件。
其法律效力低于法律、法规和规章。
与规定相似,条例更侧重于对某一事项的全面规范和管理。
三、结语通过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条例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法律效力从高到低依次是: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条例。
在制定和实施这些文件时,需要充分了解其效力范围和限制,以确保其合法性和有效性。
同时,对于广大公民来说,了解这些文件的区别和效力差异,有助于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避免因违法或不当行为而受到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条例和法律的区别主要是什么
制订的机关不同;法律效力不同;空间效力不同;调整范围不同。
两者所具备的法律效率,法律绝对是高于条例的,二者调整的范围,包括在制定的机关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像是法律只能有常务委员会或者人大代表来完成,而条例就有相关的主管机构结合实际状况来制定的。
我们经常能够见到国家在相应的领域内颁布的相关的条例,例如比较熟悉的征地管理条例,工程监管条例等这些,虽然也是属于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在法律的基础上作出的比较全面的一
种法规性的文件,但毕竟和我国的法律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的。
生活当中区分不清楚条例和法律的区别主要是什么的这个问题的人也不在少数。
一、条例和法律的区别主要是什么?
法律和法规的区别
1、制订的机关不同:法律的制订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来完成的,法规的制订可以由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来完成,也可以由部一级主管机构来完成。
2、法律效力不同,法律的效力一般高于法规的效力,与法律相抵触的法规,在实际的审判和操作中应当以法律为准。
3、空间效力不同,地方性法规只能在某一地方生效,其他省市不具有法律效力,而法律的空间效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之内。
4、调整范围不同,法律的调整范围可以涉及多个方面或多项内容,法规的调整范围一般是社会生活的某一具体方面或某一项具体内容。
二、条例
条例是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并发布的,针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内的某些具体事项而作出的,比较全面系统、具有长期执行效力的法规性公文。
条例是法的表现形式之一。
一般只是对特定社会关系作出的规定。
条例是由国家制定或批准的规定某些事项或某一机关组织、职权等规范性的法律文件,也是指团体制定的章程。
它具有法的效力,是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是从属于法律的规范性文件,人人必须遵守,违反它就要带来一定的法律后果。
三、法律(法律概念)
法律,是国家的产物,是指统治阶级(泛指政治、经济、思想形态上占支配地位的阶级),为了实现统治并管理国家的目的,经过一定立法程序,所颁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国家的统治工具。
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并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总称。
包括基本法律、普通法律。
四、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一般地说,违法行为由以下四个要素构成,缺少任何一个就不能称违法行为:
1、必须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2、违法必须是在不同程度上侵犯法律上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
3、违法一般必须有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
原则上,由于过错,才构成违法行为。
但没有过错,法律规定应承担法律责任的,仍应承担。
4、违法者必须具有法定责任能力或法定行为能力。
五、违法行为有哪些分类?
违法就是指违反现行法律,给社会造成某种危害的、有过错的行为。
违法行为按照情节严重程度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
按照其违反的法律,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和违宪行为。
违法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违法是指一切违反现行法律规定的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
狭义的违法,则是指严重地违反法律,但未构成犯罪的行为。
我们在这里是从广义上对违法进行论述的。
违法与犯罪的联系是犯罪一定违法,违法不一定犯罪。
区别是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比违法行为严重,犯罪行为大多数要负刑事责任,违法行为承担行政责任或民事责任。
由此可见,条例和法律的区别其实还是非常的明显的,首先我们说两者所具备的法律效率,法律绝对是高于条例的,如果该条例制定的内容和我国的法律相抵触的话,工作人员在审判的时候当然要按照我国的法律来处理。
其次,二者调整的范围,包括在制定的机关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像是法律只能有常务委员会或者人大代表来完成,而条例就有相关的主管机构结合实际状况来制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