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投资环境和地区形象塑造

合集下载

西南大学《区域经济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区域经济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 1:[论述题]名词解释国民生产总值、经济增长周期、区域经济合作、区域专门化产业、地区形象塑造、区域经济一体化、城市化、基础设施、投资环境参考答案: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区域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规模。

实际统计中,又分为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

经济增长周期:指反映经济活动面貌的各种经济指标和经济现象的不断反复出现,是在经济活动的扩张中仅仅由增长率的减漫或阻滞作为一个衰退时期而形成的经济周期。

区域经济合作:是指不同地区的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协议章程或合同,将生产要素在地区之间的重新配置、合作,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活动。

区域专门化产业:是指那些能发挥区域优势、具有区域分工意义的、主要为区外服务的产业。

地区形象塑造:是指对地区形象的科学的总结和设计,以便于区内、区外公众对该区域的认识和了解。

区域经济一体化:两个或两个以上邻近国家实行经济联合,程度不同地采取共同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措施,促使各成员国的经济活动逐步走向一体化,在一定范围内实施自由贸易城市化:城市化又称"都市化”,是指由工业化而引起的人口向城市集中,是一个变传统的乡村社会为现代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

基础设施:是指用于保证区域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包括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投资环境:是指存在于受资区域内,能够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一切企业外部因素的总称.2:[论述题]名词解释区域、区域经济学、自然资源、区位、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区划、人力资源、区域开发参考答案:名词解释=================================================================================================== 区域:是指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有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塑造地域形象的作用

塑造地域形象的作用

塑造地域形象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对于地区的发展、推广和认同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塑造地域形象的主要作用:
促进经济发展:良好的地域形象能够吸引外部投资,刺激旅游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进而推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当投资者和游客对一个地区持有正面印象时,他们更有可能选择在这里投资或旅游,从而带来经济收益。

增强社会凝聚力:地域形象的塑造有助于提升居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当居民对自己所在地区的形象感到满意和认同时,他们会更积极地参与社会事务,支持地区发展,形成强大的社会凝聚力。

提升文化影响力:通过塑造地域形象,可以传播和推广地区的特色文化,包括历史、传统、民俗等。

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还能增强地区在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改善生活环境:地域形象的塑造往往伴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公共服务的提升。

为了展现良好的形象,当地政府和企业可能会投入更多资源用于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社会福利等方面,从而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吸引人才流入: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地域形象能够吸引外部人才流入。

优秀的人才在选择工作地或居住地时,往往会考虑地区的整体形象和发展潜力。

因此,塑造良好的地域形象对于吸引和留住人才至关重要。

促进区域合作与交流:良好的地域形象有助于提升地区在区域合作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当其他地区对一个地区的形象持有正面看法时,它们更有可能与该地区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区域发展。

综上所述,塑造地域形象对于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此,各地区应该重视地域形象的塑造和提升工作。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从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A.时间角度B.空间角度C.结构角度D.环境角度2.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政府B.企业C.个人D.政府与企业3.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成本最低B.地区形象最佳C.市场份额最大D.聚集效应4.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A.经济发达程度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5.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水平合作B.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D.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6.下列关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准确有 ;A.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B.人力资源又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C.人力资源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部分D.人力资源具有非再生性7.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的形式包括 ;A.信贷B.独资C.证券D.合资8.下列选项中,被称为二次能源的有 ;A.固体能源B.液体能源C.气体能源D.电力9.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包括 ;A.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B.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占很大的比重C.要有比较大的产业关联度D.要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经济10.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包括 ;A.统一原则B.发挥优势原则C.兼顾全局原则D.效益原则11.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区域交通系统B.公用事业系统C.文化教育系统D.医疗卫生系统12.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A.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行方面存在功能失灵B.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均等性C.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均等性D.不平等的区域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区域:2.配第-克拉克定律: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4.投资:三、判定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1.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理由:2.网络型城镇体系又被称为金字塔型分布的城镇体系;理由:3.前向关联效应指主导产业在进行产生之后,其产品成为许多产业的原料、燃料或生产设备,或直接进入消费部门而产生的部门关联效应;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2. 简述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特点;3. 简述地区形象塑造的必要性;五、论述题15分如何评价中国的城市发展方针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行政治理本科区域经济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 B 3. ACD 5. AC 6. ABC7. BD 8. D. 9. BCD 11. ABCD 12. ACD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区域: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2.配第-克拉克定律: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特殊是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则呈现出增加的趋势;3.垂直区域经济合作:指合作双方经济技术水平差距较大,所提供生产要素的加工深度和技术层次不同的合作活动;4.投资:是指经济主体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把资本投向海内或国外某项经济社会领域的行为;三、判断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1.× 理由: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功能聚集,而不是非功能聚集;2.× 理由:顺序-规模分布型城镇体系又被称为金字塔型分布的城镇体系;3.× 理由:前向关联效应是指主导产业在进行产生之前,有许多产业为其提供原料、燃料和生产设备等而产生部门关联效应;后向关联效应则如题中所述;判断正确2分,理由分析正确3分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 1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发展水平提高;2资源配置趋向合理,地区优势得以发挥;3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着,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条件得到较大改善;4对外开放深入发展,西部大开发将成为新的热点,区域经济发展将获得新的动力;5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区域贸易将会更快发展,区域关系将更趋紧密;各要点2分2.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特点:1 要求靠近市场;2 靠近科研机构和大学;3 有高级的企业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力;4 优良的基础设施;5 具有完备的辅助工业和发达的第三产业支撑;6 有优良的投资软环境;7 具有创业精神的城市气氛;8 聚集性;9 良好的周边环境和生活质量;全部答对给10分,少一个扣1分3.地区形象塑造的必要性:1 地区形象塑造是建立地区意识的需要;4分2 地区形象塑造是改善投资环境的需要;3分 3 地区形象塑造是扩大地区知名度的需要;3分五、论述题15分中国的城市发展方针的评价:当前中国的城市发展方针为“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3分1该方针只涉及城市规模,未涉及城市质量,不利于促进城市发展质量的提高;3分2“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有其科学的内涵,但是在执行中常常被理解成“严格控制大城市”以及“控制中等城市发展成为大城市”,使得一些具有良好发展条件的大城市也因带有紧箍咒而受到限制,特殊是许多很有发展前景的中等城市在向大城市迈进的过程中也困难重重;3分3对建制镇这一在数量上最为庞大的环节缺乏规范;3分4“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不宜作为城市化的目标;布局是人的主观行为,而城市化是一个客观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其次,生产力和人口的城乡布局只是空间布局的一个方面,即便城乡布局合理了,也不一定意味着生产力和人口的整体空间布局就合理了;3分区域经济学单元作业题11-4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区域发展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是人们作用于区域经济开发过程的主观行为; ×3.区域经济开发有明确的开发主体,该主体自始至终控制着开发进程; √4.区域规划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两大类,其中政府是第一主体,企业是第二主体; ×5.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6.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 ×7.区域内部产业部门的更替,就是把区域经济要素从衰退部门转到兴旺部门来,使相同的投入能够有更多的产出; √8.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就是该地区的主导产业; ×9.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 √ 10.感应度系数是指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区域经济学形成于 B ;世纪20年代世纪50年代世纪70年代世纪90年代2.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发展的转折点是 C ;A.农业区位论B.工业区位论C.市场区位论D.运输区位论3.三次产业的划分是英国着名的经济学家 B 首先提出来的;A.库茨涅兹B.科林·克拉克C.配第D.熊彼特4.容易陷入纳克斯所说的“贫困恶性循环”之中的是 D 区域;A纯自然资源型 B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C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 D资源缺乏型5.下列哪种产业拥有的影响力系数最大 AA建筑业 B农业 C采掘业 D商业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主要包括A C DA一国范围内特定的区域 B单纯从事某项活动的小区C全国国土 D跨国界的特定区域2.古典区位理论包括 B C D;A中心地理论 B农业区位论 C工业区位论 D运输区位论3.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理论 A B C ;A.新经济地理学派B.新制度学派C.区域管理学派D.区位理论学派4.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主要包括 A B C;A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B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C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D区域资源条件的改善5.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包括 A B ;A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 B各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C 国民生产总值增加D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1.区域经济学狭义: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2.产权:是人们拥有的对资源的用途、收入和可让渡性的权利;3.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是指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社会进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4.区域产业结构:特定区域内各经济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五、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1.当代区域经济学有哪些主要流派现代区域经济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三大流派:新经济地理学、新制度学派和区域管理学派;2.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有哪些要素投入的驱动机制;中间投入的拉动和驱动机制;产业部门增长的拉动机制;先行地区增长的拉动机制;3.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区域经济发展是指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社会进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4.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则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六、论述题每题16分,共16分论述我国区域资源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实现资源环境合理利用的政策措施中国人口、资源和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中国的人口、资源基本观念; 2中国人口与资源的矛盾:A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量少,地域分布不均,可更新资源趋向负荷极限;B资源需求与消费的矛盾不断加深;C传统的发展模式和资源利用模式尚未根本改变;D区域资源的管理和决策机制也未根本改变;实现资源环境合理利用的政策措施:建立完善的资源开发规划、资源价格体系、资源政策体系、资源法律体系;行政管理专业开放本科区域经济学作业二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布局指向指在各种因素和布局机制共同作用下的产业布局,往往反映出倾向于某一类地域的倾向; √2.比较利益学说的理论基础是亚当斯密的比较成本学说; ×3.绝对成本学说和比较成本学说指出了两个地区之间互利贸易的基础是绝对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异;×4.生产要素禀赋是指区域内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 √5.区域经济合作实质上是区域之间的非物质商品贸易,纯粹的物质商品贸易也属于区域经济合作的范畴;×6.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主要有信贷和证券投资两种形式;×7.劳务合作的形式包括纯粹的劳务贸易、加工贸易合作等;×8.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9.水平合作是指合作双方经济技术水平差距较大,所提供生产要素的加工深度和技术层次不同的合作活动; ×10.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原始动力;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D 不属于新产业区;A.新工业区B.现代农业区C.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D.经济特区2. C 指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消耗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强度;A.要素禀赋B.要素强度C.要素密集度D.要素消耗量3.俄林在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1933一书中提出了 B ;A.创新理论B.要素禀赋理论C.人力资本学说D.区域发展的相互依赖理论4. D 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了创新理论;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查德库珀D.熊彼特5.衡量城市化的静态指标是 A ;A城市化水平B城市化速度C城市成长力 D .城市规模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 C D ;A.成本最低B.地区形象最佳C.市场份额最大D.聚集效益2.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的评价标准包括 A B D ;A.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否最好B.地区产业结构是否最优C.企业规模是否最大D.社会效益是否最大3.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B C D ;A.经济发达程度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4.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 C ;A.水平合作B.国际经济合作C.垂直合作D.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5.区域科技合作的内容包括 A B C D ;A.科技研发合作B.技术贸易C.技术转让D.技术援助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1、区位因素:在特定的点火在某几个同类地点进行经济活动比在其他地区进行同种活动可能获得更大利益的各种影响因素的集合;2、新产业区:指基于合理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结成的网络,这些网络与本地的劳动力市场密切连接,实行专业化分工;3、要素密集度:指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消耗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强度;4、区域经济合作:指不同地区的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协议章程或合同,将生产要素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组合,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活动;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1.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的内容;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认为: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要实现由幼小产业发展成为世界性生产基地,必须经过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大量进口该产业的产品,开拓国内市场,同时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提高国产化水平,为国内大规模生产作准备;2第二阶段,国内规模化生产;这时该产业的技术已经完全标准化,产品质量提高,价格下降,产业开始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3第三阶段,产品大规模出口,成为世界性的生产基地;2. 简述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目标驱动机制、利益驱动机制、宏观调控机制、市场调控机制;3. 简述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包括:工业贸易合作、资金合作、劳务合作、科学技术合作;1工业贸易合作包括:生产合作、加工贸易合作;2资金合作包括:直接投资合作独资、合资,投资合作信贷、证券; 3劳务合作包括:纯粹的劳务贸易、信息咨询业务、旅游业;4学技术合作包括:科技研发合作、技术贸易、技术转让与技术援助;4. 简述城市化的内涵;城市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内涵:第一,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第二,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第三,城市化是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第四,城市化是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的过程;第五,城市化过程是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第六,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统一;五、论述题共16分试述我国新一轮的地区市场格局和贸易冲突的原因及中国建立全国统一市场、优化地区贸易格局的基本思路原因有:1、地区贸易部格局2、地区贸易冲突及生成机制;基本思路为:1、完善行政制度,切实转变政府职能;2、制定“中国地方政府行为学”及“区际关系法”,严格限定地方政府的行为边界及区际交往必须遵循的原则和规范,同时加强司法、严格执行,使地区政府在处理区际关系时有法可依,不至于出格;3、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培养全国统一市场;4、培养一批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区域经济学作业三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2分1.德国经济学家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从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城市作为区域商业中心和加工中心的形式与发展的基本规律;√2.美国地理学家邓肯于1933年首次提出了系统的中心地理论; ×3.顺序-规模分布型城镇体系又被称为金字塔型分布的城镇体系; √4.区域基础设施绝对量直接决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是反映区域基础设施水平的重要指标; √5.电力是指对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来的能源,又称其为一次能源; ×6.经济区是指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客观形成的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经济地域;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根据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在开放的、交通方便的地区, C 在城镇体系的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A. 行政原则B. 交通原则C.市场原则D.中心原则2.在一些地区的城镇体系中,最大的城市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经济社会地位上都与第二位城市不相上下,这样的城镇体系被称为C城镇体系;A.层级型B.顺序-规模分布型C. 双中心型D.网络型3.不属于当前我国城市发展方针的是 D ;A.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B.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C.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D.促进建制镇的适当集中4.能源生产弹性系数是指 D ;A.能源消费量与GDP的比值B.能源消费年增长率与GDP的年增长率的比值C.能源生产量与GDP的比值D.能源生产年增长率与GDP的年增长率的比值5.在全国经济或者区域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增长快、发展质量较高的地区,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地区,通常其人均GDP要大大高于全国人均水平;这样的区域被称为 B ;A.经济特区B.区域经济核心区C.区域经济外围区D.新产业区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城镇体系的特征包括 A C D ;A.关联性B.特殊性C.整体性D.层次性2.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在理论上可以划分为 B C D ;A.层级型B.顺序-规模分布型C. 双中心型D.网络型3.区域基础设施包括 A B C D ;A.区域交通系统B.公用事业系统C.文化教育系统D.医疗卫生系统4.根据能源的形态可以将能源划分为 A B C D ;A.固体能源B.液体能源C.气体能源D.电力5.研究区域重心的指标包括 A B C D ;A.地理重心B.人口重心C.工业重心D.经济重心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2分1、城镇体系:是指一个区域内经济社会联系密切的,具有不同职能,不同规模、不同等级的城镇群体;2、区域基础设施:是指用于保证区域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包括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3、域经济核心区:在全国经济或者区域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增长快、发展质量较高的地区: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地区,通常其人均GDP要大大高于全国人均水平;4、经济区划:是在认识客观存在的经济区的基础上,根据特定的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对全国区域进行分区划片,阐明各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条件、特点和问题,指出它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发展方向,最终为中央政府对区域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地方政府制定区域发展规划、企业进行区域分析活动提供科学依据;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城镇体系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城镇体系的类型:1顺序-规模分布型2双中心型3网络型城镇体系的特征:包括关联性、整体性和层次性;2. 简述区域基础设施发展的基本特征;基础设施在投资、生产、运营和消费上都有自己的特征:1 基础设施的建设工程规模巨大,需耗费巨额投资2 基础设施的生产需要能够反映时代技术特点3 基础设施经营的经济效益比较低4 为了保证社会正常运行,必须保证满足社会对基础设施最低水平的消费需求3. 简述基础设施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1 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的同步增长关系2区域基础设施结构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不同3投资于基础设施是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4 投资于基础设施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4. 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空间格局的特征与趋势;1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带差异仍然比较明显;2中西部地区是我国未来十年交通运输发展的重点区域;3我国中西部地区地域辽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宜一味追求线路长度和路网密度,而应该与中西部地区的城市体系建设相结合,强化经济增长极的枢纽作用,建设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交通运输网络;5.简述经济区划的原则和依据;1经济区内自然和经济社会条件的相似性和区际差异性,这是划分经济区的一般原则;2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与国民经济综合发展相结合,即地区生产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建立自己合理的产业结构;3地区经济中心与经济腹地相结合;4经济区的界限尽可能与行政区界限一致;5同级综合经济区之间在地理范围上不宜重叠或交叉,各同级经济区地域范围的综合覆盖上一级经济区的国土总和;五、论述题共16分如何评价中国的城市发展方针1该方针只涉及城市规模,未涉及城市质量,不利于促进城市发展质量的提高;2“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有其科学的内涵,但是在执行中经常被理解成“严格控制大城市”以及“控制中等城市发展成为大城市”,使得一些具有良好发展条件的大城市也因带有紧箍咒而受到限制,特别是许多很有发展前景的中等城市在向大城市迈进的过程中也困难重重;3对建制镇这一在数量上最为庞大的环节缺乏规范;4“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不宜作为城市化的目标;布局是人的主观行为,而城市化是一个客观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其次,生产力和人口的城乡布局只是空间布局的一个方面,即便城乡布局合理了,也不一定意味着生产力和人口的整体空间布局就合理了;区域经济学单元作业题4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6分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目前,我国所采取的发展战略是工业赶超战略; ×2.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选择支柱产业应当遵循的条件之一就是该产业应当有很低的区位商; ×3. 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稳定发展经济、高效配置资源和公平分配收入; √。

结合武进实际试论如何加强区域投资环境建设和区域形象塑造

结合武进实际试论如何加强区域投资环境建设和区域形象塑造

结合武进实际试论如何加强区域投资环境建设和区域形象塑造2012春季行政管理学1232001201989 徐鸿区域投资环境是指伴随投资活动整个过程的各种周围境况和条件的总和。

概括地说,包括影响投资活动的自然要素、社会要素、经济要素、政治要素和法律要素等。

对企业来说,投资环境是不可完全控制的因素,企业必须努力认清其所处的环境,并努力适应环境,利用环境提供的有利条件,回避不利因素。

投资,是指经济主体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把资本投向国内或国外某项经济社会领域的行为。

任何一个投资行为都主要取决于三个要素:投资主体、资本流向和流量以及获利程度,这就是投资三要素。

其中资本流量和流向是核心因素,它决定着资本的获取利益状况。

投资环境,是指存在于受资区域内,能够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一切企业外部因素的总称。

某一地区的投资环境,实际上就是一个包含区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及自然条件在内的区域综合系统。

有什么样的区域系统,就有什么样的投资环境,区域的性质、结构和发展直接决定投资环境的面貌及变化趋势。

每一次具体的投资环境评价都是服务于特定的投资项目或具体的受资地区,投资环境的评价内容也因不同的投资项目和不同的受资地区而不同。

区域投资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投资环境评价采取的方法多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先对上述投资环境因素作深入详细的定性分析,然后辅之相应的指标定量化。

主要是因素分析法和投资环境的系统评价法。

“十五”以来,武进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富民强区”为第一目标,面对非典疫情等灾害的新挑战,面对行政区划调整和宏观经济环境的新变化,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和发展举措,全区“两个率先”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十五”计划得到了较好的实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加强城市环境建设提升城市形象与吸引力

加强城市环境建设提升城市形象与吸引力

加强城市环境建设提升城市形象与吸引力城市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环境的建设直接影响到城市形象与吸引力的提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如何加强城市环境建设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加强城市环境建设,以提升城市形象与吸引力。

一、加强市政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市政设施是城市环境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整体形象。

为了提升城市形象与吸引力,我们应该加强市政设施的建设。

这包括道路、桥梁、绿化带、公园等各类基础设施的修建与维护。

需要政府加大对市政设施建设的投入,在规划和设计阶段注重美观与实用性的结合,提高市政设施的质量和标准。

同时,加强市政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

二、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打造生态友好城市环境保护与治理是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方面。

在城市化过程中,往往会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为了提升城市形象与吸引力,我们必须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

首先,要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其次,要加大环境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还要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形成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三、优化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提高城市形象品质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是城市形象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好的城市规划能够使城市结构更加合理,交通更加畅通,功能更加完善。

好的建筑设计能够使城市更加美观与时尚。

因此,我们应该优化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提高城市形象品质。

要注重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可持续性,融入生态与环保的理念。

要注重创新与文化的融合,使城市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氛围。

同时,要注重历史与现代的结合,保护和弘扬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

四、加强城市治理与管理,提升城市吸引力城市治理与管理是提升城市吸引力的重要手段。

一个好的城市应该有良好的治理与管理机制,能够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

我们应该加强城市治理与管理能力建设,完善城市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

城市品牌形象塑造策划方案

城市品牌形象塑造策划方案

城市品牌形象塑造策划方案一、背景在当今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时代,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一个城市的品牌形象不仅关乎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经济发展、人才吸引、旅游推广等多个方面。

因此,塑造独特、鲜明且具有吸引力的城市品牌形象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二、目标通过一系列的策划和推广活动,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城市的独特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投资、人才和游客,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现状分析(一)城市优势1、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手工艺等。

2、优美的自然风光,如山脉、河流、湖泊等。

3、发达的交通网络,便于与周边城市的交流和合作。

(二)城市劣势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

2、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如空气质量、水污染等。

3、城市文化特色不够突出,缺乏独特的文化标识。

(三)机遇1、国家政策的支持,为城市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城市带来了更多的游客和商机。

3、科技创新的推动,为城市产业升级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四)挑战1、周边城市的竞争压力,需要突出自身特色和优势。

2、社会舆论对城市形象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城市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城市品牌定位(一)核心价值确定城市的核心价值,如“创新、包容、宜居、宜业”等,作为城市品牌形象的基石。

(二)目标受众1、投资者:关注城市的投资环境、政策支持和发展潜力。

2、人才:关注城市的就业机会、生活质量和发展空间。

3、游客:关注城市的旅游资源、文化特色和服务质量。

(三)品牌个性塑造城市独特的品牌个性,如“活力之都”“文化名城”“生态家园”等,使其在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

五、城市品牌形象塑造策略(一)城市视觉形象设计1、设计城市标志:结合城市的特色元素,如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等,设计一个简洁、易识别的城市标志。

2、统一城市色彩:选择一种或几种能够代表城市特色的色彩,应用于城市的建筑、公共设施、宣传资料等方面,营造统一、和谐的视觉效果。

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与社会形象的塑造分析

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与社会形象的塑造分析

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与社会形象的塑造分析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交通网络、公共设施等方面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的过程。

它在塑造城市经济与社会形象上起着重要作用。

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

本文将从城市经济和社会形象两个方面分析城市规划的影响。

首先,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的塑造起到关键性作用。

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使城市的经济活力得到充分释放。

严格划定产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界限,使得工业区和居民区相互独立,减少环境污染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此外,精确规划商业中心、金融区等商业用地,可以形成便利的商业环境,吸引大量的消费者和企业。

例如,像北京的金融街和上海的陆家嘴等,都是通过城市规划塑造的繁荣商业地区,成为了国内外企业争相进驻的地方,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其次,城市规划也对城市社会形象的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城市规划不仅关注建筑和公共设施的美观与科学性,也注重城市的文化元素和历史价值的保护。

合理规划城市公园、广场和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空间,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提高了城市居住环境的舒适度。

例如,好莱坞大道、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等都是通过城市规划对城市形象进行塑造的典范。

这些地方成为了游客们向往的旅游景点,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声誉。

除此之外,城市规划也可以通过改善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规划高速公路、地铁和轻轨等交通枢纽,能够方便居民出行,促进商业流通,提升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此外,规划建设现代化的港口和机场等交通设施,也可以吸引外国投资和国际合作,推动城市经济的国际化进程。

例如,像新加坡的樟宜机场和迪拜的迪拜港等高效、现代化的交通设施,都使得这些城市成为了国际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与社会形象的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改善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激发城市经济活力;同时,注重城市文化和历史保护,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第14章区域投资环境和地区形象塑造

第14章区域投资环境和地区形象塑造
第14章区域投资环境和地区形象塑造
第一节 区域投资环境
(二)投资环境
• 投资环境是指存在于受资区域内,能够影响企业生产经营 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一切企业外部因素的总称。
• 某一地区的投资环境,实际上就是一个包含区域经济、政 治、社会、文化及自然条件在内的区域综合系统。
• 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结构及发展条件与潜力决定着区域 对资本的吸引力。
• 第五步:给相互比较的地区总得分排序,总得分越高,表明 投资环境越好
第14章区域投资环境和地区形象塑造
第一节 区域投资环境
• 与因素打分法相近的一个投资环境评价方法是“冷热因素” 法。
• 它是首先找出影响投资环境的各要素; • 然后对这些要素进行“冷热”分类,认为该环境因素较好,
则为“热”,否则评为“冷”; • 最后,看“冷”“热”因素个数的多少。
对这些因素排队,分配权重,采取多种方式(如问卷调查、 专家评定等)给各因素打分,最后计算总分,分数的高低 意味着投资环境的优劣。该方法的主要步骤如下。
第14章区域投资环境和地区形象塑造
第一节 区域投资环境
• 第一步:找出影响投资环境的主要因素。 • 第二步:给各因素分配权数,权重之和等于1。如有必要,
• “冷”因素居多数,则投资环境较差;“热”因素居多数, 则意味着该地区投资环境良好。
• 通常“冷热因素”法用于对投资环境作最初始的评价,一旦 有了初步的结果,再进一步做工作。
第14章区域投资环境和地区形象塑造
第一节 区域投资环境
(二)政治法律环境
• 1 政治环境 • 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对外开放程度、政局的稳定性以及政府
的产业政策和外资政策等。 • 2 政府的产业政策与外资政策 • 政府的产业政策是为发展地方经济、加速产业结构升级而制

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

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

五、名词解释1.“庇古税”:根据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对排污者征税,用税收来弥补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使两者相等,这种税便被称为“庇古税”。

2.“开”字型网状布局:即在原来沿江、沿海基础上加上南北沿京广、京九线和东西沿陇海—兰新线。

以这四条线为主轴,还将形成五纵五横、10条二级开发轴线,形成网络开发。

3.补偿贸易:补偿贸易是指一方在信贷的基础上,从国外另一方买进机器、设备、技术、原材料或劳务,约定在一定期限内,用其生产的产品、其他商品或劳务,分期清偿贷款的一种贸易方式。

4.产品需求收入弹性:是指在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产业产品需求的增加率与人均收入增加率之间的比值。

5.产权:产权是指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

6.产业布局:产业布局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布。

7.产业布局政策:指调节生产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的配置政策。

8.产业布局指向:是指一个产业区位选择的趋向。

9.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结构政策是以区域经济各产业为对象,通过对各产业的保护、扶植、调整和完善,直接或间接参与产业或企业的生产经济活动的总称。

10.产业政策:是以区域经济各产业为对象,通过对各产业的保护、扶植、调整和完善,直接或间接参与产业或企业的生产经济活动的总称。

11.产业组织政策:指调控一个产业内的资源配置结构的政策,解决规模经济与竞争资产的矛盾。

12.垂直区域经济合作:垂直区域经济合作是指合作双方经济技术水平差距较大,所提供生产要素的加工深度和技术层次不同的合作活动,比如制造业企业与初级产品生产企业之间的合作。

13.城市成长力系数:城市成长力系数是学者用以衡量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指标。

14.城市的“三生功能”:即:(1)确保城市居民的生存和发展;(2)确保城市生产和流通的运行;(3)努力从生态失衡走向生态平衡。

15.城市的“三元结构”:即:(1)满足和组织社区生活的城市社会结构;(2)满足和促进社区生产和流通的城市经济结构;(3)满足和维持社区生态平衡的城市空间结构。

对云南省区域形象塑造的思考

对云南省区域形象塑造的思考

对云南省区域形象塑造的思考摘要:要把云南省建设成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不仅需要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还需要充分利用区域形象这一重要资源和无形资产,通过塑造区域形象,优化区域环境,从而提升区域实力。

本文在介绍区域形象的内涵及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云南省塑造独特区域形象的有利条件,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云南省;区域形象;塑造一、区域形象的内涵区域形象是指某一区域内外的公众对一个区域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生态、人文等各方面的整体印象和综合评价,是区域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

通过系统设计和公众参与以及各种活动与传播的力量,强化区域精神理念,累计区域形象价值,增强区域的凝聚力与吸引力,改善区域发展的内外环境。

区域形象有丰富的内涵。

它由区域环境、区域行为和区域精神三部分组成。

区域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区域环境是区域形象的最直观部分,是区域形象的外在表现,展现了区域的整体风貌。

自然环境是具有区域特色的自然资源,是一个区域独有的宝贵财富。

社会环境包括城市与乡镇的市政规划、公共设施建设、人文景观、公众卫生健康状况、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等。

区域行为包括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民众行为。

政府行为是区域形象的代表,民众行为是区域行为的主体。

企业行为包括企业家与员工的素质与行为、经济效益状况、产品的品牌及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情况等。

区域精神是区域独特的价值观、文化内涵的集中浓缩,是区域形象的核心,它对内部公众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对外部公众产生巨大的吸引力,集聚区内外力量,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二、区域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区域形象是区域参与竞争的武器、推介自我的工具、扩大影响的引力、对外沟通的旗子。

一个地区良好的区域形象,对区域自身及所在国家,都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它不但能折射出区域的魅力和吸引力,还能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辐射力,成为扩大对外交往、吸引投资与游人的“金字招牌”,是可以转化为有形财富的巨大无形财富。

某市区域经济发展与投资环境分析

某市区域经济发展与投资环境分析

某市区域经济发展与投资环境分析一、区域概况某市位于我国东部地区,是一个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会城市。

该市辖区域面积广阔,拥有人口众多、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备受企业投资青睐的地区。

二、经济发展分析1.产业结构该市主要产业包括工业、服务业和农业三大板块。

其中,工业是该市经济的重要支柱,占地广、人口大的沿海地区主要以制造业、交通设施设备和电子信息为主;而内陆地区则以能源、建材、化工和农业为主。

2.区域对外开放该市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对外持续开放,吸引了大批国内外企业的投资。

随着国际经济和贸易的不断深化,该市加强了与周边城市的合作,积极推进国际产业链合作。

3.科技创新该市秉持着“创新驱动、科技强市”的发展方针,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大力发展科技创新产业,针对区域环境和产业结构特点,加快集聚人才和本土企业,形成独特的创新机制。

三、投资环境分析1.支持政策该市推出了一系列扶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包括企业税收减免、资金扶持、土地用途改变以及产权明晰等政策。

同时,还建立了一套对企业投资环境的监测评估体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2.基础设施建设该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非常完善,覆盖城市和农村各个方面,包括交通、水利、电力和通讯等领域。

此外,该市还积极推进实施城市提升和环境治理等计划,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为企业的投资提供了有力支持。

3.人才优势该市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而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产业结构也为企业带来了吸引人才的条件。

政府还积极推进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加入企业。

四、总体评价综合来看,该市在经济发展和投资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吸引了大量的企业投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该市还需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更广泛的国际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

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 (2)

区域经济学名词解释 (2)

名词解释# k, X3 W A+ ^9 Q: Q% B+ X1、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一门科学。

P42、区域结构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它经济学分支学科的重要标志,它由中心城市、中心城镇、广大乡村以及各种网络所组成,其核心、节点、网络的有机组成,使区域内任何经济活动能够把其影响波及区域的任何部分并产生乘数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经济活动的进一步高涨。

P63、经济区位是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往往被描述为离某一个或几个特殊地点的不同位置所反映的市场、供求、运输成本等方面的差异问题。

P20-214、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

填空题1胡佛在其《区域经济学导论》一书中,最早构建了一个区域经济学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对于今天的区域经济学研究仍然具有巨大的影响。

2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包括经济增长、结构升级、技术创新、社会进步、人们福利提高等在内的更为宽泛、更为深刻的进程。

3我国的新产业区大致包括三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工业区、现代农业园区。

4、区位理论对于区位选择提出了三个标准:成本最低选择、市场份额最大选择、获得聚集效益的选择。

5、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在理论上可以划分为三类:顺序—规模分布型、双中心型、网络型。

6、产业政策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布局政策。

7、根据能源的形态可以将能源划分为固体能源、液体能源、气体能源和电力。

1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区域发展理论、区域关系理论、区域政策理论。

2区域经济基础设施由三个部分组成区域交通系统、公用事业系统、公共工程。

3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可以归纳为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布局政策三种。

城市与区域投资环境评价

城市与区域投资环境评价

城市与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摘要城市和区域的投资环境对于吸引资本和推动经济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城市和区域投资环境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对投资决策的影响因素。

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开展,各个城市和区域之间的投资竞争日益剧烈。

投资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外商直接投资的决策和结果。

因此,对城市和区域的投资环境进行准确评价,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城市投资环境评价经济根底城市的经济根底是评价其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经济开展水平高的城市拥有更多的投资时机和潜力。

投资者会关注城市的GDP增长率、消费能力、产业结构等指标来评估其经济根底。

政策环境政策环境是影响城市投资环境的关键因素之一。

投资者会关注城市的税收政策、政府效劳质量、营商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良好的政策环境可以提供稳定和可预期的投资条件。

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评价城市投资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

投资者会关注城市的市场规模、消费者需求、竞争格局等方面的情况。

市场需求旺盛的城市通常能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的商业时机。

城市根底设施城市根底设施是影响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投资者会关注城市的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根底设施的状况。

完善的根底设施可以提供良好的投资条件和便利。

人才资源人才资源是评价城市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投资者会关注城市的教育水平、科研机构、人才流动等方面的情况。

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创新和竞争优势。

区域投资环境评价区位条件区位条件是评价区域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投资者会关注区域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度、市场接入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优越的区位条件有利于投资者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自然资源是影响区域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投资者会关注区域的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方面的情况。

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为投资者提供生产和开展的根底。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评价区域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投资者会关注区域的平安、居民素质、社会稳定等方面的情况。

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可以提供良好的投资保障。

区域经济学重点

区域经济学重点

区域区域经济学: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关系的科学。

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我国区域经济学界一般主张将区域经济学划分为三大部分,即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关系、区域经济政策。

人力资源: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人力资本:是指以人力资源为核心,主要以人的能力的利用、开发为表现的,包括教育、工作经验以及人口的健康营养状况等因素在内的资本形式。

区域经济增长:狭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用货币形式表示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用实物形式表示就是各种产品生产总量的增加。

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还包括对人口的控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以及产品需求量的增加。

区域经济开发:是指人类运用发展经济的各种手段作用于特定区域的区域经济过程。

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包括经济增长、结构升级、技术创新、社会进步、人们福利提高等在内的更为宽泛、更为深刻的过程。

增长极:法国经济学家佩鲁主导部门集中而优先增长的先发地区称为增长极。

地区主导产业:是指以地区资源优势为基础,能够代表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支撑、主宰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

地区生产的专业化:是指生产在空间上高度集中的表现形式,它是指按照劳动地域分工规律,利用特定区域某类产业或产品生产的特殊有利条件,大规模集中发展某个行业或某类产品,然后向区外输出,以求最大经济效益。

新产业区:指基于合理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结成的网络,这些网络与本地的劳动力市场密切连接,实行专业化分工。

(产业集群相关知识)P126区域贸易:是指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进行商品交换的活动。

要素禀赋理论:每个区域都应该专门生产本区域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商品,并用于出口,同时进行那些本区域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商品。

贸易条件: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输出商品价格与输入商品价格的比率,一般用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表示。

(T=Px/Py*100%, T表示贸易条件。

城市规划与城市形象塑造

城市规划与城市形象塑造

城市规划与城市形象塑造在当代社会中,城市规划和城市形象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规划是将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进行统筹安排的过程,而城市形象塑造则是通过设计、建筑和环境等方面的努力,使城市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和形象。

一、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城市规划是确保城市建设有序、高效的基础。

首先,城市规划能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可以避免城市过度扩张、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其次,城市规划还能够提高城市功能的协调性。

通过将不同功能区域合理布局,比如商业区、居住区和公共设施等,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便利性,并提升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此外,城市规划还能够引导城市的发展方向,推动城市的发展与创新。

二、城市形象塑造的意义城市形象塑造是城市的“门面”和“名片”,对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有着显著的影响。

首先,城市形象塑造是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知晓度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设标志性的建筑、景点和文化设施,可以使城市成为人们眼中的独特存在,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其次,城市形象塑造还能够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

通过创造宜居的环境和舒适的公共空间,可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最后,城市形象塑造还能够塑造城市的文化形象和城市精神。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通过合理利用和传承,可以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

三、城市规划对城市形象塑造的影响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形象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城市规划可以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

通过合理规划,可以保留和修复城市传统的建筑和人文景观,保持城市的历史风貌,增加城市的文化魅力。

其次,城市规划还可以创造独特的城市形象。

通过设计和规划具有创意和特色的建筑和公共空间,使城市在外观和功能上与众不同,形成独特的城市品牌和形象。

最后,城市规划还可以改善城市的交通和环境条件。

通过合理规划交通网络和绿化空间,可以提升城市的居住质量,并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如何营造和提升区域的投资环境

如何营造和提升区域的投资环境

如何营造和提升区域的投资环境以陇南市铅锌矿产业投资为例如何营造和提升区域的投资环境以陇南市铅锌矿产业投资为例1、投资环境的内涵“投资环境”一词的产生始于二战以后,国际跨国公司为寻找理想的投资区位,而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气候进行的普遍研究。

1968年,美国学者伊西·特利法克和彼德·班廷最先提出“投资环境”的概念,以此为标志投资环境的研究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

理论界投资环境做出的定义很多,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①“投资者进行投资活动所具备的外部条件,包括投资硬环境和投资软环境”[1]。

②“投资环境又称投资气候,指工程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营所必须的各项条件的综合”[2]。

③“投资环境是指地区吸引和消化资本的能力,并对资本增殖产生影响的所有因素的综合体”[3]。

④“投资环境是指投资者进行投资所期待的安全及利益保证,资本流入国影响国际资本投放动机和行为的因素总和”[4]。

邓宏兵全面考虑了投资各方的利益、投资要素和投资效益,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定义:投资环境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特定区域或行业所拥有的影响和决定投资运行系统健康成长并取得最优预期效益的各种主客观因素的有机复合体”[5]。

2、投资环境的理论基础投资环境的研究对象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其研究内容涉及多个学科领域。

投资环境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存在于国际贸易理论、区位论、区域经济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古典经济学、现代经济学的某些分支之中,并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成熟。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和李嘉图的相对成本说明一国按照绝对成本优势或相对成本优势进行生产,会使贸易双方获利。

赫克歇尔和俄林进一步分析了各国资源的禀赋状况在国际分工中的决定作用。

地域分工的思想阐明了资本流动的必要性,为投资环境研究提供了依据,并提供了评价一国投资环境的基本方法,即:“比较成本”、“要素禀赋”。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分别考察生产成本、运费等对农业和工业生产的影响。

城市规划与城市形象塑造——科学规划城市与打造城市形象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城市规划与城市形象塑造——科学规划城市与打造城市形象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城市规划与城市形象塑造——科学规划城市与打造城市形象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城市规划与城市形象塑造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不仅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和功能,还与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密切相关。

科学规划城市与打造城市形象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如下:首先,科学规划城市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发展定位、功能布局以及人口规模等因素。

城市规划的目标应该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城市功能的互补发展,从而实现城市的整体发展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同时,注重人文关怀,给予居民一个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其次,科学规划城市需要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应该以人为本,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打造生态友好型城市。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此外,打造城市形象需要注重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历史遗产的保护。

城市的形象不仅体现在城市的建筑风格和美景,还体现在城市的文化氛围和历史传承上。

通过保护和挖掘城市的文化遗产,可以形成独特的城市文化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同时,注重城市的公共空间建设和城市品质提升,也是打造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径。

城市的街道、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是居民日常活动的场所,打造优质的公共空间,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整体形象。

通过改善交通流线,优化绿化环境,丰富公共文化设施,可以增加城市的艺术气息和人文魅力。

最后,宣传营销也是打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

城市形象的塑造不仅限于城市的内部,还需要向外界进行宣传和推广。

通过举办国际性的活动、开展城市形象宣传,向外界展示城市的发展成就和未来潜力,吸引资本和人才的流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科学规划城市与打造城市形象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发展定位、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公共空间建设和宣传营销等方面的因素。

只有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而有序的建设和宣传,才能打造出具有较高形象的城市,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城市规划和城市形象塑造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和管理工作,更是一项艺术和创意工作。

如何营造和改善区域投资环境

如何营造和改善区域投资环境

营造和改善区域投资环境的关注指标探讨(2013111108000955 自然地理李彬波)投资环境是指影响投资活动的各种外部情况和条件的综合体,投资环境的好坏,投资者对投资环境的了解程度与分析评估直接影响着投资效益的高低。

从投资环境包含因素的多少,可以分为狭义的投资环境和广义的投资环境。

狭义的投资环境是指投资的经济环境,包括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战略、经济体制、基础设施、市场的完善程度、产业结构、外汇管制和物价水平的稳定程度等。

广义的投资环境除包括狭义的投资环境外,还包括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等对投资可能发生影响的所有的外部因素。

我们所说的投资环境通常是指广义的投资环境。

从地域范围上可划分为宏观投资环境和微观投资环境。

宏观投资环境是指是指整个国家范围内影响投资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微观投资环境是指一个地区范围内影响投资的各种因素的总和,是一国宏观投资环境的构成部分,微观投资环境因各个地区的经济状况、社会文化、基础设施、优惠政策等的不同而各异,但微观投资环境的改善会促进一国宏观投资环境的改善。

从投资环境表现的形态(物质与非物质性)来看有硬环境和软环境之分。

硬环境是指能够影响投资的外部物质条件,如能源供应、交通运输、邮电通讯、自然资源和社会生活服务设施等。

软环境则是指能够影响投资和各种非物质形态因素,如政策、法规、行政办事效率、政府管理水平以及宗教信仰等。

从投资环境各因素的稳定程度来划分可分为自然因素、人为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是相对稳定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地理条件等,人为自然因素是中期可变因素,主要包括实际增长率、经济结构和劳动生产率等,而人为因素则是指短期可变因素,主要包括一国的开放程度、投资政策和政策连续性等。

(1)、地理区位条件地理区位条件是否优越,直接关系到投资地与市场距离的远近,以及原材料供应是否便利。

地理位置是投资决策者考虑的重要因素。

有学者通过对我国31个省市采取聚类分析方法证实了区位条件对投资环境有重要的影响,他们的统计分析得出我国投资环境空间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的投资环境总体上要比中西部地区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第一节 区域投资环境
(二)政治法律环境
• 1 政治环境 • 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对外开放程度、政局的稳定性以及政府
的产业政策和外资政策等。
• 2 政府的产业政策与外资政策 • 政府的产业政策是为发展地方经济、加速产业结构升级而制
定的,外资政策是产业政策的引申。
• 3 法律制度与行政制度 • 法律制度和行政制度是受资国能否保证外来资金不受非常规
• 地区形象塑造与发展战略、规划在目标上是一致的,都是 为了地区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但形象塑造 又有自己的特点,有更多的对外宣传的特征。
29
第二节 地区形象塑造
四、地区形象塑造的基本原则
• 1.以地区发展战略为基础的原则
• 地区发展战略是地区形象塑造的基础。发展战略所确定的 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发展的任务,同样也是地区形象塑 造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任务。
19
第一节 区域投资环境
• 第二步,给环境要素系统分配权重,其原则是:
• 权重的分配只存在权重的传递关系。不管要素处于哪一层次, 它都是其子系统各要素之和,因此其权重也是所在子系统各 要素的权重之和。各级投资环境系统权重之和均为1。
• 在上述一级投资环境系统I={Z,J,S}中Z、J、S的权重可以 分别是0.2,0.5,0.3。在二级系统J={J1 , J2 , J3 , J4 , J5 , J6}中,各要素权重可以分别是 0.2,0.15,0.2,0.18,0.15,0.12,以此类推,可以给定投资环境系 统中所有要素在总系统中的相对位置。
状况、产业结构及其变化、经济发展的技术条件、基础设 施、市场环境以及财务环境等七个子要素。
6
第一节 区域投资环境
• 1 地区经济发展总水平
• 主要是指一个地区的经济总量和人均产出量。通常以地区 GDP和人均GDP衡量。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总水平较高的 地区吸引外部资金的能力也越强。
• 2 经济增长
• 指一个地区特定时期经济总量的增长水平。如果一个地区能 够保持5%以上的增长速度,则被认为地区处于高增长状态, 表明这个地区经济充满活力,结构合理,存在着日益提高的 收入水平和日益扩大的市场,以及较多的投资机会和较小的 风险,投资环境良好。
• 第五步:给相互比较的地区总得分排序,总得分越高,表明 投资环境越好
15
第一节 区域投资环境
• 与因素打分法相近的一个投资环境评价方法是“冷热因素” 法。
• 它是首先找出影响投资环境的各要素; • 然后对这些要素进行“冷热”分类,认为该环境因素较好,
则为“热”,否则评为“冷”; • 最后,看“冷”“热”因素个数的多少。
• “冷”因素居多数,则投资环境较差;“热”因素居多数, 则意味着该地区投资环境良好。
• 通常“冷热因素”法用于对投资环境作最初始的评价,一旦 有了初步的结果,再进一步做工作。
16
第一节 区域投资环境
(二)投资环境的系统评价法
• 投资环境系统评价法的基本思想是:投资环境实际上是一 个区域社会经济大系统,它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 且处于不同层次的要素系统所组成。
8
第一节 区域投资环境
• 5 市场环境 • 受资地区的市场结构及市场规模是决定市场环境的主要因素。
市场规模是指地区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量,它主要取决于三 个因素: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个人及家庭可支配收入和人口 规模。区域市场结构包括生产资料市场与消费资料市场之间 的比例,以及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内部结构。 • 6 基础设施 • 基础设施是指能源、交通、通讯、邮电、给排水、医疗保健 等人类产业活动和人民生活基础条件的公共服务系统。
• 对于每一个具体的服务对象而言,该系统具有很强的层次 性。处于高层次的系统要素更为宏观、更为重要,处于低 层次的系统要素则更为具体,更为微观。对投资环境的分 析应由系统的高层次向低层次逐步展开,其基本步骤是:
1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节 区域投资环境
• 第一步:确定环境要素系统。 把投资环境整体看做一个大系统I,则有 I={Z,J,S} 式中:Z——资源环境系统; J——经济技术系统; S——为社会文化系统。 其中,每一个级系统要素本身又是一个小系统,如: J={J1 , J2 , J3 , J4 , J5 , J6}
26
第二节 地区形象塑造
• 地区形象塑造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一)地区形象塑造是地区经济发展环境的客观反映 • (二)地区形象塑造是地区形象的扩大和延伸 • (三)地区形象塑造是区内与区外关系的集中反映 • (四)地区形象塑造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集中反映
27
第二节 地区形象塑造
三、地区形象塑造的功能和地位
(一)地区形象塑造的功能
• 1 塑造良好的地区形象,有效地提高地区的知名度,扩大地 区在国内和国际的影响良好的、较高的地区知名度,是地区 在全国地位的集中体现。
• 2 塑造良好的地区形象,增强地区的内聚力、吸引力和辐射 力良好的地区形象,能够大大增强区域的内聚力。
• 3 塑造良好的地区形象,改善地区的投资环境地区形象是地
区投资软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地区的法律法规、
优惠政策等同样重要。
28
第二节 地区形象塑造
(二)地区形象塑造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中 的地位
• 地区形象塑造是地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地区 发展战略为基础。但是,它可以反过来对地区发展战略、 规划的制定及其执行的全过程,施加巨大的多方面的影响, 具有整合、检验与完善地区发展战略的重要功能。
25
第二节 地区形象塑造
二、地区形象塑造的性质和内涵
• 地区形象塑造是人们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一种再认识 和理论上的升华,或者说是对地区的一种包装。
• 它也是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的一种理论抽象,并用最简 洁的方式将一个地区呈现给区内和区外的广大的公众。
• 所以,地区形象塑造的性质,可以归纳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一 种手段,地区投资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和地区在国家的地位 的一种表现。
因素干扰,能正常运行的重要制度因素。
10
第一节 区域投资环境
(三)社会文化环境
• 地区投资环境中的社会文化因素主要是一个地区的社会安 定状况、人们的思想开放程度、自律精神和积极进步的社 会风气,以及各项社会秩序的建立和健全状况。
• 同时,各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风俗习惯、生活观念 及宗教信仰的不同,投资者和受资者都需要在合作中互相 加以了解和协调,以免出现不该出现的麻烦。
18
第一节 区域投资环境
• 式中: • J1——经济发展水平; • J2——经济增长; • J3——产业结构; • J4——技术条件; • J5——市场环境; • J6——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 同样的二级子系统各要素也包含一个更小的系统。比如基础 设施系统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交通系统J61 、能源系统J62、 通讯系统J63、供排水系统J64等等。这样,可以把各投资环 境要素研究得非常具体而又深入,所有影响投资的因素反映 着投资环境的好坏。
21
第二节 地区形象塑造
一、地区形象与地区形象塑造
(一)地区形象 • 什么是地区形象?地区形象是公众对该地区的综合评价和
总体印象。它应当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 (1)内部公众对本区域的性质、地位、功能的现实、系统
的认识。通过对当地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教育、文 化、生态、环境等方面情况的分析,公众一致认可的对本 地区的综合评价,形成“地区形象”。 • (2)外部公众对本区域综合评价的认同。一个地区的形象, 必须经过外部公众的认同,才能真正树立起来。地区形象 塑造的最后目的,是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域外的人、财、
7
第一节 区域投资环境
• 3 产业结构
• 从投资环境的角度来研究产业结构,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 是判断地区产业结构是否合理与协调,二是寻找具有发展潜 力的新兴产业。
• 4 技术条件
• 技术条件包括受资地区的科学技术水平和产业工人的基本素 质和技术素养两个方面。它们共同决定一个地区接受、消化
新技术的能力。
20
第一节 区域投资环境
• 在投资环境要素系统中,任一子因素在总系统中的权重, 等于在自身系统中的权重与所属系统在总系统中权重的连 乘积,该子因素处于第几层次,就有几次乘数发生。比如 基础设施在投资环境总系统中的权重就等于 0.12×0.5=0.06。
• 第三步,请专家给各层次所有的环境因素打分,然后加总。 总分高则投资环境好;反之则差。
物到本区域来,从而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22
第二节 地区形象塑造
• 地区形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1 地域性 • 2 继承性 • 3 动态性
23
第二节 地区形象塑造
(二)地区形象塑造 1 地区形象塑造的重要性
• (1)地区形象塑造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 • (2)地区形象塑造是地区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 (3)地区形象塑造有利于促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素打分,国际上通用5分制评估。
14
第一节 区域投资环境
• 第四步:求总分P,其计算公式为: n
P= ∑ Wi (5ai+4bi+3ci+2di+ei) i=1
式中:P——投资环境总得分;i—因素排序(i=1,2,3,…, n); Wi——分配给第i个因素的权重; ai 、 bi 、 ci 、 di 、 ei——专家对i因素评价的各档次分数 (5、4、3、2、1)的比重。
11
第一节 区域投资环境
三、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的方法
• 投资环境评价采取的方法多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先对上 述投资环境因素作深入详细的定性分析,然后辅之相应的 指标定量化。
12
第一节 区域投资环境
(一)投资环境因素分析法(因素打分法)
• 因素分析法是投资环境评价中用的最多的方法。 • 其基本思路是:先找出影响投资环境的最重要的若干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